一个人花8元买了只鸡,9元卖出去10元买回来,11元再卖出去,他赚了多少钱?

有人说亏两元,有人说赚两元。这里外的四元钱跑到谁的口袋里去了?

据说这是哈佛经典面试题,哈佛只录用了那个回答赚3元的人,其余答案的人都被淘汰了。

为此,职场火锅为解开这道题,曾经写过一篇爆款文章,里面给出多种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数字、哲学、财务、金融、投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没有标准答案,反映了思维方式的不同。总的来说,凡是赚不到3元的人,都是失败者。

1.数学思维。8元买一只鸡,9元卖出,这次交易纯利润1元。又拿10元买回来这只鸡,再以11元卖掉,手里又多挣1元。两次交易赚2元钱,没毛病啊。

2.金融思维。出账8块,入账9块,净增1块。再出账10块,入账11块,净增1块。一共赚2块,账还是平的。

3.银行思维。原始资本8块钱,累积资本11元,中间支出1元,所以,11元减去8元再减去1元等于2元。

4.会计思维。8元成本,9元收入,记账;10元成本,11元收入,记账;总成本18元,总收入20元,盈利2元。

5.基金思维。如同买卖股票,8元买进,9元卖出,这笔交易盈利1元;9元卖出,10元买进,这次交易亏损1元。10元买进,11元卖出,这次交易盈利1元。一共三次交易,累计盈利1块钱。

6.私募思维。炒股票就要做到利益最大化,该赚不赚就是不对,赚少了都是吃亏。这只鸡如同股票,明明可以从8元一只持有到11元再抛弃出,明明一次轻松赚3块钱,何必中间瞎折腾呢?那些只能盈利1块钱的基金经理,等于赔2元,都是不称职的。

综上,职场火锅比较欣赏私募思维。这不是数学题,也不是逻辑题,而是商业题。这是做生意的头脑,能否使利益最大化。明明可以从8元持有到11元,一次投资就可赚3块,凡是中间多次交易的,不但有交易成本,还增大了亏损概率。本来可以赚3元,赚2元的就等于亏1块钱,赚1元钱的就等于亏2元。

但是,也有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私募经理的思维风险性很大,如果一只鸡从8元一直持有到11块钱再抛售,就像在国内搞价值投资,中间的各种波动风险很大。多次交易,保持现金流动,难道不是一种安全性高的交易行为吗?你说呢?

一个人花8元买了只鸡,9元卖出去10元买回来,11元再卖出去,他赚了多少钱?

如果是我的话,赚了很多钱。

首先你要决定买什么鸡,如果是母鸡,我会买回家等鸡下蛋然后去卖鸡蛋,再用卖鸡蛋的钱买几只小鸡仔回来喂大,以前下蛋的母鸡也老了可以卖了再买小鸡仔回来跟长大的小鸡仔孵化的小鸡一起喂,如果这里没有公鸡可以直接卖鸡蛋买一只公鸡回来孵化小鸡。

以此类推,往复循环,我就是鸡场农主了。

所以,赚钱不是买了又卖而是像犹太人一样用钱生钱。

一个人花8元买了只鸡,9元卖出去10元买回来,11元再卖出去,他赚了多少钱?

一次赚一元,两次赚两元;若是想混账,可说赚一元。

同样是两个1(11),因看法或说法不同,可以是:2,3,11。三种说法都没错,因为说的是三种数。有谁知道是哪三种数吗?

回答第一问的人数已过万,能回答第二问的人十个总有吧?

一个人花8元买了只鸡,9元卖出去10元买回来,11元再卖出去,他赚了多少钱?

原始成本8元,借贷成本10-9=1元,总成本8+1=9元,最终收回11元,11-9=2元,总收益2元。

一个人花8元买了只鸡,9元卖出去10元买回来,11元再卖出去,他赚了多少钱?

他一共花了18元买鸡,19元卖出,所以他只赚了1元。

一个人花8元买了只鸡,9元卖出去10元买回来,11元再卖出去,他赚了多少钱?

在账簿上按照支出与收入两项列出:

  • 支出两次,一次8元,一次10元,合计支出了18元;
  • 收入两次,一次9元,一次11元,合计收入了20元。

因此是赚了2元。

这道题其实可以启发人们理解长期投资与短线投机的差别。短线投机意味着不断的买进卖出,短时间内看似赚了快钱,长时间来看大大增加了投资成本。

假如减少投机行为,注重长期投资,实际上赚得的利润会更多。

如果投入8元后,等到鸡涨到11元后再卖出,结果将是赚了3元而不是2元。

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知道市面上流行的这种书其实是忽悠人的,根本不符合真正的投资哲学。巴菲特所讲的长线投资道理的确是箴言。

研判大势,坚持做好中长期,这样过程中减少的投资成本将会是自己赚到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