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后离职,你还能干什么?

华为辞退一批34岁以上的员工,大家都在说“中年危机”。事实也是如此,市场经济下竞争大,企业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知哪天就倒闭了。想一辈子待在一个公司打工,恐怕不现实了。那么你有没有想过35岁以后时候对于普通人的你还能干什么?打工?创业?

回答这个问题,职场火锅眼中含泪,心中鸡血。同样的经历,同样的忧伤。往事涌上心头,心中有块垒,不吐不快。35岁还很年轻,有焦虑,更有希望。首先,别害怕。其次,找准定位。再次,卷土重来。想一想,满街的人,熙熙攘攘,也没有饿死的。只要不死,总有机会。

我70后,37岁那年,已经在一家偏远地区的大型企业,担任了中层部门的负责人八年。当然,提拔到这个职位上,我用了七年艰苦时间。真是白加黑、5+2,没有节假日,没有业余时间,似乎一切献给了工作。然后,当上了部门负责人,有怎样呢?更是没有自己的生活了。工资也不高,压力越来越大。小地方也没有意思。似乎一辈子就这样望到了劲头。

37岁那年,内心有一团火,不甘这样过一生的火。向往北京,向往工作与生活可以分开的状态,向往繁华都市与宁静生活的平衡,打开房门就是全世界,关上房门只有我自己。只有北上广这类一线城市,可以满足这个生命状态。断舍离。辞职到北京闯荡。同事们跌碎了一地的眼镜。

五六年过去了,如同白驹过隙。经过一番奋斗,如愿以偿地当上一家国际企业的中层,然后是居家迁往北京,终于奋斗到了原来理想中的生命状态。所以,还有闲情逸致回答这样的问题。北京这类城市,博大精深,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我想再奋斗若年,一定去实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命状态,去完成我的文学梦,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职场火锅回忆往事,37岁都敢于放弃一切、一无所有、白手起家,35岁的华为骨干怎么就气馁了?还有某通行名企中年精英怎么就跳楼了?35岁,大有可为,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害怕前途渺茫,这个时代饿不死瞎家雀儿,何况我们有手有脚、血气方刚。

从自身经历总结,提几点务实的建议:

一是选择你擅长的领域,发挥你以前多年的积淀,让经验和能力厚积薄发。我用了七年当上了中层,在中层负责人的职位上又干了八年。这十五年不是吃白饭的,资历、阅历、经历,都是你东山再起的资本。辞职后,优选你擅长的领域,刚开始可能不顺,但是职场法则都是相通的,你过去受过的苦,积累的经验,都会给你回报。

二是可以选择一个陌生企业,让你内在力量,原汁原味地展现。我当年就跳槽到一个陌生的企业,一个人不认识,但干我熟悉的职业。排除了过去的印记,只展现自己最强的一面,兢兢业业把业务做好了,你就会脱颖而出了。

三是把多年的委屈和吃苦,当作巨大的潜能和资本。与年轻人PK,拼什么?关键要拼成熟,拼智慧,拼阅历,拼实力。当年十五年的苦,不是白吃的。什么艰难复杂的难事,你都觉得是小菜一碟时,你的厚重的实力自然呈现,不用说话,厚重就在那里。

总结一下: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方面,比如做人做事,知识更新、人际关系,人脉利用等方面,但相比以上三条大原则(道),这些具体技术层面的东西毕竟是“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35岁还是青年,按照北京平均寿命81岁,还有46年,半个世纪。所以,人生的路很长,不死就有机会,活到老学到老。如果早一点实现财务自由当然好了,如果晚一点也没有关系,人生路漫漫,什么都可能发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