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功效上有什么区别?

很高兴回答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这三款中成长都是在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常用的三款中成药,那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我们分开来说:《健脾丸》组成:人参,白术,草豆蔻,枳壳,甘草,山药,木香,米仁,山楂,谷芽,白扁豆,欠实,莲子肉,青皮,陈皮,六曲,当归。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嘈杂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溏体倦,不思饮食等!《归脾丸》组成:党参,白术,黄芪,当归,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红枣。功效: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体困倦,食欲不振等。《启脾丸》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莲子,山楂,六曲,麦芽,泽泻。功效: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从这三款药的组成,功效作用来看共同点是:都可以健脾益气,治疗脾胃虚弱的问题,如饮食不香,腹胀便溏,食少体倦,乏力等!不同点是:启脾丸为四君子加焦三仙组成,侧重于治疗因为脾胃虚弱造成的食积内停,消化不良而出现的问题。归脾丸为气血双补的药,既可以健脾益气,有可以治疗脾虚造成的化源不足,血虚的问题,血虚出现失眠,面色无华,乏力多梦等。健脾丸虽和启脾丸功效一样,都是治疗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消化不良的问题,但健脾丸又可以治疗腹泻,拉肚子的问题。

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功效上有什么区别?

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有是健脾的常用中成药,那么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该如何选用?请看逸仙药师介绍:

一、组成不同

1、健脾丸:党参、白术、陈皮、山楂、麦芽、枳实。

2、归脾丸: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

3、启脾丸: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山楂、麦芽、甘草、山药、莲子、六神曲、泽泻。

二、功效各有侧重

1、健脾丸: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方中党参、白术补益脾胃;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因此健脾丸除了健脾外,还兼有消食化滞、理气开胃功效。

健脾丸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也不适用于口干、舌少津,或手足心热,脘腹作胀,不欲饮食。

2、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方中黄芪有益气固表、补气养血功效;当归有补血活血、润燥滑肠功效;木香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功效;远志、龙眼肉、酸枣仁有安神益智功效。因此,归脾丸除了有健脾外,还有安神功效,并侧重于补气养血。

3、启脾丸: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稀。方中山药、六神曲健脾补胃;莲子补中养神,健脾补胃;茯苓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泽泻利尿。启脾丸和健脾丸的组成和功效基本相似,启脾丸方中有和中的中药,侧重于治疗胃气不和,适用于胃肠湿热、脾胃湿热者。感冒时不宜服用。

共同点

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都有益气健脾功效。

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功效上有什么区别?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均是调整脾胃的常用中成药,它们名称接近均有强壮脾胃的效用,可促进脾胃的运化饮食的能力,纠正脾胃虚弱的临床表现,所以,在功效方面有相似之处。同时它们各自的方药配伍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其侧重方向有所不同。例如健脾丸方以参,术等补脾药为主,配伍了消食行气药(麦,楂),针对脾胃虚弱为主要病理改变,并由此引起的食积不化,消化不良等脾虚问题。启脾丸的核心补脾方药与健脾丸相似,不同点在于补脾药占比大,同时结合了消食利湿药,使得本方适合脾虚日久伴有食积湿滞的问题。归脾丸选用了参,芪等健脾补气药,配合了较多的养血宁心安神之品,健脾补气可以达到气旺能统摄血液,防止脾虚不能统血而造成的出血,同时,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使本方实现心脾气血同补的效用。★健脾丸消食与补益兼用

  • 饮食水谷经脾胃的运化吸收,以保障人体的日常生命活动,因饮食方面的过饥过饱,长期熬夜,缺乏运动或没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导致脾的运化饮食功能减退,就会形成脾虚饮食不化的病理改变,出现慢性的食少腹胀,嗳气打嗝,长期的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 清代医学家汪昂在他所著的《医方集解》一书中自拟了健脾丸方,他认为“脾虚气弱,不能运化,所以故用参、术补气,陈皮利气,气运则脾健而胃强;饮食不消,须助用消化之品,故用山渣消肉食,麦牙消谷食,枳实消积化痞。补消合用,饮食既消。
  • 综上所述,健脾丸是专为脾虚所致饮食积滞而设立,以补脾为基础,增加了消食化滞的药物。健脾丸的核心问题是慢性长期的脾虚问题,病人应该具备反复发作的脾虚表现,如突发性的急性腹泻不适合本品。偶尔的饮食过多,突发的嗳气酸臭,腹胀等表现属单纯饮食积滞,并未发展到脾虚问题时,也不主张使用本品。
★启脾丸药性温良,健脾与消食利湿同用
  • 启脾丸出自清代的《经验良方》,是根据古方参苓白术散化裁而来,较健脾丸中增加了山药茯苓莲肉等健脾益气的药物,使得本方的健脾补脾作用增强,增加了少量的利水渗湿药,是防止脾虚日久导致水液停滞,针对水湿不化大便溏薄的症状表现,本方的脾虚便溏应该是慢性反复的溏泄腹泻,特别是儿童吃的过多喂养不当导致脾虚湿滞证。
  • 全方药性温和,适用于慢性脾虚的小儿或者脾虚体弱饮食过少的人群。
★归脾丸健脾养心,增加气血来源
  • 脾具有运化饮食的功能,饮食精微是气血的源头,所以脾胃被称作后天之本,气血之源。人体的脏腑功能,精神活动,体质状态离不开气血的支持和营养,脾虚时间过久可发展为气血亏虚,气血不足后血不养心,就会导致心悸胸闷,神志不宁出现的失眠多梦,形体乏力,头晕健忘,舌淡脉弱等气血亏虚问题。
  • 同时,中医认为脾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具有统摄血脉中的血液,以防止血液外溢引起出血,《景岳全书》中说“忧思过度,损伤心脾以致吐血咯血”。忧愁思虑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脾胃的运化推动,长此以往,就可损伤脾胃,导致脾不统血,引起各种慢性出血。
  • 归脾丸出自宋代医学家严用和之手,是以健脾益气为主要的配伍核心,配伍了养血安神之品,健脾使脾胃健运饮食,气血来源充足,以营养心脾脏腑。益气则是加强脾气的统摄血液的能力,防止脾虚出血的问题。《医碥》中提到:脾气虚弱,不能运血归经,故用参、芪、术、草以补脾,又用木香引之(木香理气,使补而不滞);气虚则易散,故用枣仁以敛肝;血不归经则心失所养而不宁,故用圆肉、茯神以补心。
  • 归脾丸禁用于心胃有热,脾胃湿热的人群,如反酸烧心,口臭便秘,失眠心烦,不易入睡,舌红苔黄者属于药证不合,不可使用。
总结三方都使用了健脾药,但功能各有所偏,脾虚人群无论是伴有食积,湿滞或者气血亏虚,都应该注意饮食规律,清淡适宜,不熬夜,多运动,复杂情况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请中医师给予判断。不可自行滥用药物。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功效上有什么区别?

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都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补益类中成药,看这三者的药名也知道,功效都与“脾”有关,那么,对于药名仅有一字之差的三种药,究竟有何区别呢?应该去选用?且听一一道来。

一、药物组成

健脾丸:方剂名,出自《医方集解》。药物组成主要是党参、白术、陈皮、枳实、山楂、麦芽

启脾丸:方剂名,出自《经验良方》。药物组成主要是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陈皮、山楂、六神曲、麦芽、泽泻和甘草

归脾丸:方剂名,出自《医学六要》,药物组成主要是党参、白术、当归、茯苓、酸枣仁、木香、龙眼肉、大枣、黄芪等。

从药物组成可以看出,三者中都含有白术,其他药物成分既有相似,也有不同。

比如启脾丸偏于消食,侧重于脾胃虚弱兼有湿邪而致的消化不良,健脾丸主要为一个健胃消食类的药物,而归脾丸比健脾丸组成成分要复杂,纯为补剂,在健脾的同时,还有补心血的作用。

二、功能不同

1、健脾丸:主要功效健脾开胃,消食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而引起的脘腹胀满、食少便溏之证。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症。

方中党参、白术主要是补气健脾,山楂消肉类食积,陈皮、枳实理气和胃,枳实用来消积化痞,诸药合用,有健脾开胃之效。

可用于脾虚食积、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难消、大便溏薄等。

表现为食少难消、脘腹痞满、体倦少气、舌淡、苔白、脉虚弱等症状。

2、启脾丸:主要功效健脾和胃,主要用于脾胃虚弱造成的食积证,健脾消食和胃。

方中人参、白术等主要是补气健脾,莲子养神,陈皮理气和胃,山楂、麦芽、神曲用来消饮食积滞,诸药合用,有健脾和胃之效。

可以用于消化不良、腹胀、大便困难或者腹泻等症状。

主要通过攻补兼施,标本兼治,而达到治疗脾虚食积的效果。

3、归脾丸:主要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要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

临床上常用于神经衰弱,贫血,更年期综合症等。

方中党参、白术、黄芪等补气健脾,龙眼肉、酸枣仁、茯苓养血补心,木香行气助运,诸药合用,有健脾养心、气血双补之效。

表现为失眠健忘、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腹泻,盗汗,舌苔淡白,四肢无力等症状,归脾丸对于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皮下出血等也有一定作用。

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三种药的相同点是,都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而健脾丸、启脾丸都可以健胃消食。

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都属于中成药,三种药物虽非处方药,但也要在医生的辩证论治下选择服用,疗效的发挥也是在服用一定的剂量、一定的时间以后才会显现。如果服用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病情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或缓解,就应该停止服用药物,并及时到医院就诊,重新选择合适的药物。

小结: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都属于健脾类药物,但三者用药成分有所不同,功效也有不同,健脾丸主要作用是健脾开胃;启脾丸主要是健脾消失和胃;归脾丸主要用于心脾两虚,所以适合的人群也是有所不同的,患者在用药上需要注意区分开,建议在中医的指导下,对症用药,同时根据病情改善情况,及时停药或换药。

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功效上有什么区别?

这三种药全都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都可以治疗脾虚,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分别介绍如下:

健脾丸: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加入了山楂、麦芽、枳实等药物,使其具有了消食导滞的作用,适用于脾虚导致的消化不良、腹胀、不欲饮食。该药侧重于脾胃的消化功能失调。

归脾丸:这是一个气血双调的药,它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加入了当归、酸枣仁、龙眼肉、远志等药物,使其具有了养血安神宁心的作用,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倦怠乏力、自汗、心悸、失眠。该药侧重于脾在神志方面的功能失调。

启脾丸:该药的组成除了健脾益气药之外,还加入了化湿的泽泻、茯苓,助消化的炒神曲、炒麦芽,止泻的山药、莲子。适用于脾虚伤食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胀便溏。与健脾丸相比,该药在止泻方面更胜一筹。

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功效上有什么区别?

脾虚者,病机多为脾气不足、脾失健运,患者多因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过度劳累、大病久病耗伤脾气所致。

具体可表现为食欲低下、不想吃饭、口味寡淡、饭量减少;进食后容易腹部胀气、消化不良、嗳气、反酸;大便稀薄、腹泻、便溏等症状。全身表现为四肢乏力、精神疲倦、面色萎黄或发白、形体消瘦、少气懒言等。

健脾丸、归脾丸和启脾丸三者仅一字之差,都有治疗脾虚的作用,但是方药组成、功效主治大不相同。

归脾丸

归脾丸由人参、当归、白术、黄芪、远志、酸枣仁、龙眼肉等药物配伍而成,有很强的补气养血功效。药物中人参、黄芪、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生津止渴等功效;当归能补血活血;酸枣仁和龙眼肉能补血养血;远志安神。适合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而导致的疲倦食少、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归脾丸更偏向于治疗心脾两虚引起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证。

健脾丸和启脾丸都可治疗食欲不振,对于脾虚所致胃纳差、不欲饮食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可以促进食欲。但是两者区别在于,健脾丸用于开胃,治疗食欲不振证为主;启脾丸用于和胃,治疗胃气不和证为主。

健脾丸

健脾丸是著名的健脾消食止泻方,也是保和丸的姐妹方。健脾丸由党参、炒白术、陈皮、炒枳实、炒山楂、炒麦芽、木香、砂仁、山药、肉豆蔻、黄连等药物组成。本方主要治疗脾虚食滞之证,对于出现食少、难消化、脘腹痞闷、苔黄腻等食积症状,或有倦怠乏力、大便溏薄等脾虚症状的患者,有消食行气、健脾止泻作用。本方健脾药物居多,重在健脾消食,补重于消,适合脾虚较重的食积证。

临床多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等症患者,尤其小儿较为常用。

启脾丸

启脾丸是补脾名方。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具有攻补兼施作用。方子由药物人参、炒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山药、炒莲子、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泽泻等组成。方中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四味中药组成的有名的补气健脾方剂——四君子汤。

启脾丸适合脾胃不和的人群服用,这些人往往脾胃健运功能较差,食入后不易消化,容易出现腹胀、厌食、食量减少、面色萎黄、倦怠乏力、便溏、舌淡苔薄等症状。启脾丸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另外陈皮行气、焦三仙消食化滞,达到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目的。

西医所说的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见上述症状者,都适合用启脾丸。汉方名家大塚敬节对于泡沫样大便较多时,用启脾丸取效也很好。

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更多健康科普讯息,请关注@杏林锺声

每天分享一点健康小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