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说“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直观的看这句俗语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俗语说“言传身教”,父母的口头教育和以身作则等行为对孩子有直接影响。孩子在从出生时,就像是“一张白纸”,在儿童时期以及青少年时候的教育是很重要的,父母平时的语言表达或者教导,以及实际行动都会孩子产生很重要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给孩子起到启蒙性的教育,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

说到民间的说到一些俗语、谚语,相信我们都是不陌生的,什么“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无事不登三宝殿”、“一不做、二不休”、“饱汉不知饿汉饥”、“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吃不了兜着走”等等俗语、谚语都不是凭空产生,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平常积累、经验、感悟得出的经验总结。

老人常说的一些语言、俗语、谚语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憧憬,这些语言可以说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都是从古至今流传、积累下来的。其中有很多俗语、谚语是蕴含处世经验、各种天气习俗、还有做人等方面的道理,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真理。也不乏一些富有哲理的语言。

有些俗语比较深奥,有些俗语是通俗易懂,比较“接地气”,从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其中的一些意思,就比如“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这句俗语。古人的俗语并不是空穴来风。古人的一些俗语、谚语在经历几百上千年的时间沉淀,有些俗语越发的凝练和深刻,蕴含了很深刻的见解、寓意或直观的道理。

“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这句俗语就是老一辈人在他们的自己的人生道路中,总结出来的婚姻方面的经验。而有关婚嫁方面的话题,也是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在现今的今天,年轻人大都对婚姻有一定的本能反应,一些朋友都“害怕”结婚,加上大环境所致,结果就是流行了晚婚晚育。

晚婚晚育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这可就愁人了,尤其是自己家的儿女,对儿女婚事更是开始着急,在大城市的人群还相对好一点,经过网络、媒体传播,接触的信息比较前卫,相对对儿女婚事的晚婚晚育也能看开一点,但农村的人群就相对没有那么理解,相信一些朋友也有亲身经历。

在农村在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辈的人群虽然在现今科技发达、网络、媒体繁多的时代,接触的比之前多了百分之几百,但是受到长久以往的传统习俗、文化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接受和过度。而在乡镇的人群,差不多十里八乡的人都能攀上点关系,一片范围内的人更是几乎都是认识的,上到老人下到小孩,即使是单纯的老乡之间也都建立起了颇为醇厚的友谊。

没事聚在一起就唠唠嗑,比如聊一些男婚女嫁的话题,谁家的儿子这么早就结婚了,我家的儿子还不找对象,我家的女儿都出嫁了,你也快催催你家的闺女。对于儿女的婚姻大事,做父母的也是非常看重的,婚姻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 ,也算是一辈子的事,对于儿女谈婚论嫁的对象是很在意的。

老辈人是从各种婚姻经历中也总结出很多道理、经验,“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就是一句富有婚姻方面道理的俗语。有句老话讲“望着娘的背影,便知道女儿的脾性。”这话让我们看起来有些过激,但也是祖辈们,经历和思想沉淀的结晶。

有句比较经典的话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深远。而“娶妻要看娘,嫁汉先看爹”这句俗语就包含了其中的意思。“娶妻先看娘”就是说看女方母亲的做人做事,与人相处的行为方式,了解女方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就能大概看出女方的以后的样子。

人们都说闺女的品质随母亲,孩子的一生除了会继父母生理方面的遗传外,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了,孩子出生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和家庭,父母也是和孩子最先交集的人,也是最亲近的人,父母是孩子还在幼小的时候陪伴最多的人,所谓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孩子就会无形之中受到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环境下,就产生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情况,男人主要负责在外面赚钱养家、应酬。 女人主要负责维持家庭,比如孩子、父母、家务之类。做母亲的一举一动会被孩子看待眼中,从而无形之中学习和效仿。

女儿相对儿子来说,女儿和母亲相处的时间更长,受到母亲的影响也会相对来说大一些,就导致女儿之后做人做事,与人交往等风格和母亲相似,像是母亲的一个“影子”。母亲是什么样的,女儿也就有可能会有相似的情况,“娶妻先看娘”就是看女方母亲的为人、品行等。

“嫁夫先看爹”也是同理,看男方父亲就是大概能看出对方的为人。男孩小的时候普遍会把父亲看做自己心中的英雄和榜样,父亲的言行举止儿子会看在眼中,无形中学到身上,随着男孩的年龄增长,很多事情都愿意去学着,或者说是模仿父亲的方式、样子去做。紫陌本人很有同感。

假设男方的父亲有责任、有担当、明事理、做事沉稳,女方嫁过去也会放心很多,因为男方在将来的婚姻生活中,也大概会如此,父亲的形象早在男方还年幼的时候已经“埋藏”在意识之中,引导孩子在将来效仿和实践。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就是对“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这句俗语侧面的映射,背后的真相是“残酷”的。作为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注意形象,要记住自己是孩子们的榜样,即使再有什么,可以先想想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也要尽量做好自己,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榜样作用,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正确的三观,有担当、有责任。

父母不仅对孩子的言传身教重要,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要,不要总说自己忙,孩子在不断成长,是没有时间去等着作为父母的大家去弥补的,要是稍有忽略,孩子的变化就会很明显,教育学习、不良习惯等一旦落下和养成,就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弥补和改正的,甚至有些都无法再做纠正。

孩子在年幼时、儿童期、青少年时期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就像“溪流中的水”,要是改变了它的流向,它就在那个方向一直流下去,能及时引导流向该有的方向,那它就会有最终的归属,流向大海,就会一展宏图,要是没有及时纠正而流向山巅,就会成为那经历“万丈瀑布”经历的“跌落和摔打”。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会取决于孩子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还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做父母的要为自己行为自慎,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做父母的虽然不需要一门心思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但是也不能用其它理由去“牺牲”孩子。

不过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性,孩子虽然受到父母的影响很大,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这句婚姻方面的俗语对于谈婚论嫁,了解彼此是具有一定的见解和道理,也有依据性,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和父母相处少的,经过后期学校的教育、自身的见解和感悟等,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和变化,感情是双方之间的,过的是自身,经验总结等有益的事物我们可以借鉴,但是我们也要过滤,看是否符合自己,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正确认识、看待事物。

以上是紫陌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可以有所启发和帮助。大家“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这句俗语怎么看?下方留言探讨。

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老人常说“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小时候听身边的长辈说,“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由于那时还小不懂也不想过多知道成年人的事情,左耳进右耳出,脑海一晃就过去了,没有仔细去领悟这句话隐含的真正含义和婚联哲理。直到前不久,原本计划结婚的女友分手后,我才痛彻领悟。
  • 前女友今年35了,原定年底回老家结婚的,一起同居共同生活三个月后,6.23号女友说我们不合适离家分手了,一下子接受不了,感觉心被掏空了,事后,冷静地反省了自己,也思考了双方的个人因素和家庭背景。
  • 我幼年丧父,单亲家庭,家境极其贫困,从小养成了自强自立勤俭的习惯,而女友家庭也复杂,母亲改嫁跟随继父,继父老实本份,继父有个儿子,倒插门到新壃做上门女婿了,女友母亲比较强势,平时不上班,也不会做饭,经常打些小麻将,还掌握家庭“生杀”大权,女友继父上班的工资都花在生活开销和她母亲看病上,第一次去前女友家登门,她母亲做了十个菜,好像没一个合胃口的,有辣椒的和没辣椒的菜都难以下咽,女友母亲不停地给我夹菜,堆满了一碗菜,吃又吃不了,压力有点大,强作欢颜礼貌地答谢,但心理咯噔了一下,准丈母娘做菜这么难吃,肯定不能干,女友肯定也不会做菜,好不到哪里去,有其母必有其女,我对我俩的婚姻开始担心忧虑,这还是其中一个方面。
  • 另有一个方面是,她继父和我饭后聊天时说,特意叮嘱我对女友要大方点,女友从小花钱就手松,花钱方面喜欢在人前讲面子,看中的东西再贵都要买,他是继父,不能说她也不好打骂,他上班的收入根本没剩余,就买了一份保险全花在生活开销上,我听后顿感压力,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现在分手后,确实验证了我的预感,一个要花钱找内心的优越感,一个是想勤俭过日子,终始是走不到一起的。
  • 所以说,“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 的传统择偶婚配观点,是有它必然的道理的,是几百年来择偶婚配的经验总结,结婚是一个家庭与另一个家庭的融合,这其中有两个家庭的家教家风,三观,为人处世,家庭相处融合各方面的碰撞,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男女之间合不合适结婚,婚后生活幸不幸福有很大部分取决于父母的相处模式,家教家风,言传身教及三观。

老人常说“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对“娶妻看娘,嫁夫看爹”这句老话,我是十分认同的。因为我有眼见为实的例子。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有个十分漂亮的女人,和我同辈的都喊她花婶,这个称谓,应该是一语双关,她名字就叫花,还有一层意思是,这个女人太水性杨花。

花婶的丈夫是地质队的,常年在外,三年五载也难能回家一次,花婶独自带着一双儿女住在村东头,远离村子,靠近大路。

由于长得漂亮,就招蜂引蝶,大路上车来车往,一些拉煤的司机,就像逐臭的苍蝇,纷至沓来,花婶不守妇道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村子里人尽皆知,奈何公婆俩年纪大了,除了唉声叹气,再无他法,更没有个兄弟姐妹来加以管束,花婶无拘无束,胆大妄为,听说大白天,门口都停着车辆。

这样过了几年,也许是其老公听到了风声,竟然把工作转回来了,在离家不远的一个电厂上班。花婶的老公高大威猛,村人都说,这下好了,花婶再也不能伤风败俗了!

然而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一个大雾的早晨,花婶的老公竟被车撞死在上班的路上!由于没有目击证人,那时又没有监控,到后来也没有查到肇事逃逸者。

不久,花婶家门口便涛声依旧了,又停起了车辆。

村人都暗暗评论,花婶的男人应该是被某个野男人给害死的。

时光荏苒,转眼间,花婶的女儿小叶也到了嫁人的年龄,小叶长得更加漂亮,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花婶年轻时候不知漂亮多少倍。

村子里的少年都幻想能娶上小叶,但凡有跟父母提出来这想法的,无不受到反对与呵斥,更有甚者,竟对儿子说,“宁叫你打光棍,也不能找小叶!娶了她,没你好下场!”

但小叶还是风光的嫁出去了!据说嫁的还不错,是煤矿上的一个干部子弟。

可就恰恰被村人看破了一样,小叶出嫁三年不到,她老公就被人刺死在家门口,这次抓到了凶手,一审问,竟真的是小叶的情人,真是奸情出人命啊!

但也许这是个个例,巧合罢了,是不是真的要“娶妻看母,嫁夫看父,”那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老人常说“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娶妻先看娘”是指,看女孩母亲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大概就能看出女孩以后的样子。

孩子在一个家庭里成长,受父母亲的影响很大。古代讲究“男主外,女主内”。父亲在外面干活挣钱,母亲在家里操持家务。在很大程度上,母亲对子女教育的影响更大。

母亲的一举一动,都被子女看在眼里,有意识、无意识地进行效仿。一般来说,闺女与母亲相处的时间更长,受母亲影响更大。耳濡目染之下,闺女为人处世的风格都与母亲很相似。

一个女孩有一个好母亲,会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那么将来成为贤妻良母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母亲品行端正,为人谦逊,那么闺女的品性也不会差,如果打听到父母品行不端,那么婆家就会慎重劝告孩子再作考虑。

而“嫁夫先看爹”指的是看男方父亲就知道夫君的为人。

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父亲,会教出有责任心的儿子,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事情都愿意去学着父亲的样子做。

父亲在家庭中比较大男子主义,那么儿子将来的婚姻家庭中,大概也是如此,因为这种家庭关系模式,早就在儿时的意识中就存留了下来。他会觉得这样的关系模式是正常的,会在无形中引导着他效仿和实践。

  • 前些年,年轻人的婚姻都是邻居或者亲戚朋友介绍,大多数也都是三里五村的,我们家乡就流行一种做法叫“打听媒”。

就是媒人给自己的子女介绍对象,父母都会通过媒人之外的亲戚朋友,偷偷打听一下对方的经济条件和家风,父母是不是讲道理,有没有遗传的疾病等等。

那个时候很多婚事,就因为在“打听媒”的过程中,打听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对方有些做法,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婚事就黄了。

现在很多人都是自由恋爱,而且因为求学就业离家在外,两个原生家庭距离较远,根本没有办法打听到对方的家庭情况。

  • 但是,“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你是女孩,看对方的母亲你就能大概明白,老公眼里的妻子是什么样子的;看对方的父亲,你就能知道,未来老公是否有责任、有担当。反之亦然。

我有一个同学妈妈,在她谈对象的年纪就嘱咐她,不要着急结婚,要多去男方家里走动走动,看看他父母的相处模式,体验对方的家庭氛围,了解一下他兄弟姐妹的情况。

别人给她介绍的第一个对象是个公务员,当时同学在企业上班,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在大家眼里,是同学高攀了。

就是因为同学去男孩家里住了两天,回来后这门亲事就吹了。

据同学说,男孩的父亲特别大男子主义,家务活一点不干,稍不如意就对他妈吹胡子瞪眼的,一点都不顾忌未来儿媳妇在场。同学让男朋友劝劝他爸,男朋友一副无所谓的模样说,他就是干一天活累了,嚷嚷几句就嚷嚷几句吧。

真是震碎同学的三观,你爸在外边干活累,你妈在家里侍候老小,地里的活全包,还要喂几头猪,负责做全家人的三顿饭,她就不累吗?同学说,看男朋友的态度,听他的说词,他是认同他爸的做法的,能够想象以后我们家的生活模式,受不了。

当然,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性,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的缩影。“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对于我们了解结婚对象,有一定的道理,也会有局限性,主要还是看两个人的感情基础,以及两个人愿意为了婚姻付出努力去经营。

老人常说“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有很多的俗语,有些或许还没有道理,只是当时那么随便一说。有心的人却记住了它,口口相传下来。但是在某些时候又以乎很应验,挺准确的。比如“娶妻看娘,嫁夫看爸”的俗话,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娶妻看娘

给儿子要说对象了,不管是媒妁之言,还是自己谈的,不管咋说,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有时候可以说完全是装出来的,因为你根本没有“透视”的能力看到她的内心,也无法了解她的过去。

其实,和女儿接触、相伴时间最长的莫过于她的母亲。无论男孩还是女孩,自从呱坠地之后,与母亲的感情是最亲的。第一次给他喂奶吃,第一次给她换尿布,第一次教她做饭、做针线,第一次让她做家务,就是第一次来“月事”,还是先告知母亲,多少个第一次都与母亲有关系。血缘上更亲、更紧,即便是后天的教育培养都是受母亲的教导。

不是说“有其母必有其女”吗?有多少女孩的容貌简直就是母亲的“翻版”。更重要的是母亲的品德修养、“三观”态度,都会在女儿身上体现出来。这是受母亲的熏陶和影响,不管母亲宽厚仁慈、勤俭节约、平易近人,还是蛮横无理、懒惰铺张、恶意刻薄,都会或多或少,通过母亲平时为人处世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左右着女儿。是女儿形成和母亲基本接近的品德及习惯。

一个女孩有一个好母亲,受到了良好的引导和说教,那么将来成为贤妻良母的可能性比较大。就是因为“娘好女好”,“母子连心”。如果要选个媳妇,初次见面就是要留心她母亲的一举一动。“娶妻看娘”便是这理。

嫁夫看爸

儿子就不同了,他遗传了太多的父亲基因,更多地以自己父亲为榜样。如果他的父亲很爱这个家,很爱他的妻子,那他的儿子很有可能受到影响。现在爱他的母亲,将来爱他的妻子。

也常常有这么一种现象,儿子始终偏心于自己的父亲。总记着父亲的生日,爱给父亲买衣服、鞋子,就是剃须刀都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父亲,但又非常惧怕自己的父亲。即使敢在母亲面前耍态度,也不敢给父亲摔个脸子。就是性格也完全和父亲都很接近。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性格暴躁、脾气大,就连儿媳妇也说,爸这性格都传三代了。我也观察了,也体会到了,这个可是真的。

女的择婿时,也不妨以其父亲为“模板”,从他父亲的言行和在别人的口碑,慎重对待。因为还没有结婚,你永远不知道结婚后会发生些什么事。不到最后,你也不知道你的对象是否有事瞒着你,或许隐藏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些都是未知的,不可预测的。

结婚可是一辈子的大事,男女青年不得不考虑这些情况。这个时候要对对方的父母为人处世和相处的模式可能就你做决定的参考。而且两人结婚了,婚后肯定要和对方父母打交道,若是他们不好相处,或者太过强势,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矛盾的源头,因此“娶妻看娘,嫁夫看爸”,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老人常说“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老人常说的 “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 的意思是:在决定结婚之前,先看看对象的父母是什么的人,德行、性格、修养等如何。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个家庭里,普遍的,母亲对女儿的影响是比父亲深的,所以要想知道对象在婚后大致是什么样的,可以参考一下她的母亲。

李嘉诚曾经说过:“一个好妻子可以影响到三代人,作为儿媳她可以让长辈安享晚年,作为妻子她可以相夫教子,作为母亲,她可以抚育出优秀的下一代。”

而在原生家庭里,普遍的,父亲对儿子的影响是比较深的,父亲的德行、性格、修养等也会深深地影响到儿子。

但也有例外。一个长期生活在父亲暴力之下的儿子,长大以后大致会有两种结果,一:成长为跟他父亲一样的人,继续着这样的暴力;二:对父亲这样的行为深恶痛绝,警醒自己万万不能成为像父亲这样的人,并身体力行着,而且成功做到了。

所以,“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 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是绝对,因为 “普遍性里还有特殊性” 不是?

只能说 “对象的父母如何” 可以作为一定的参考维度,更重要的还是看对象本人是怎样的人,与自己是否三观相符并愿意共同走进婚姻,努力经营婚姻,过好自己的日子,共同迎接生活的风雨和挑战,共同尝尽婚姻的甜蜜和苦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