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死后,武氏一族的下场怎么样?

武则天是中国2000余年封建历史上唯一的一名女皇帝,无论是汉朝的吕后,还是清朝的慈禧,最多只是垂帘听政,侧面操纵政权,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直接上位当皇帝。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是属于男权社会,而武则天作为女性在一个纯男权主义社会的环境下要当上皇帝相信是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武则天最终于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改唐为周,在洛阳即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

武则天本身就出自于官宦之家,天生聪颖,资质过人,但其实一开始武则天并没有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才人,地位始终没有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间她却与太子李治开始建立感情,而后她便一步步登上帝王宝座,武则天不仅是唯一的女皇而且也是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

武则天在还没有上位的时候,就开始扶持自己的势力,在其上位后,更是大肆的扶持忠于自己的势力,对于自己家族的武氏一族更是大力扶持。比如我们熟知的武氏的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儿,在武则天上位后被封为梁王,也成为武氏势力的领军人物之一。碍于皇权的原因,武氏一族在当时是风光无限,那么武则天死后,武氏一族的下场如何呢?

在我们理解中,加上纵观古代历史,基本上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武则天死后,武氏一族的下场可想而知,但是结果恰恰相反,武则天死后,武氏家族虽然不如以前,但是武氏家族仅被削弱了权力,没有被赶尽杀绝,依旧被厚待。因为即位的李显性格温厚,有些优柔寡断,长期处于武则天的影响之下,加上他与武家有亲缘,并未严加惩处他们。

我们来看一下武则天部分宗族之人的下场,首先武则天的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庆和武元爽。武则天的生母杨氏只是国公府里的一位小妾,当时母女在国公府里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杨氏死后,武则天更是深受两个哥哥的排挤。在武则天上位皇后,就把这两位打发外地了,在途中因为古代环境条件差,这两位哥哥最终去世。不仅两位哥哥被搞没了,武则天的娘家人一辈人基本都是没什么好下场。

但是武氏一族还有爵位需要继承,就开始过继的方法,找谁呢?此时两位哥哥的子嗣有了作用,二哥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继承了周国公,之后武氏一族的成员都步入了高位,不是郡王就是爵位的。

武承嗣死后,大儿子继承了魏王,最后又“死”了,之后二儿子武延义继承爵位,二哥还有一次子武延秀成为了淮阳郡王。下来就是大名鼎鼎的武三思,武三思是武则天大哥武元庆的儿子,而武三思是梁王,这个是我们熟知的。大哥还有一次子武崇训也成为了高阳郡王。

武则天在神龙政变被迫退位后,最终郁郁而终,之后李显即位后,群臣上奏,大意就是收拾武家人,但是李显对武家人还是很亲的,没有太过分的处理。而这也和武则天的手段有关。

武则天在位时,武则天为了让武家子弟和李家子嗣进一步融合,融入,于是命自己的子嗣和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弟喝血酒,拜把子,发毒誓,结同盟。这一系列的做法只是为了让李武两家后人日后能够相亲相爱,相敬如宾,永不相残。

最终也确实用上了,李显迫于对政治的一些需求,只是把武氏家族的人降爵处理。王爵降郡王,郡王降国公。

但是梁王武三思权利还是权倾朝野的,武三思的儿子在一次兵败而死,李显还为武三思罢朝五日,可见武家人活的还是很不错的。直到李旦再次登基后,武氏一族才被处理,但是还有部分人是被善待了。总的来说武氏一族在武则天死后过得还是不错的。

武则天从嫔妃之中级别最低的才人到一代女皇,能以女子之身而登基为帝,并且成为了唯一的正统女皇帝,说明她有过人的胆气、气魄,亦有高远的志向。同时她也有强硬、凌厉的手段,不然她是很难打败她的对手、敌人的。而除了这样,武则天还有的就是她治理天下的能力。

虽然武则天对她的政敌手段凌厉,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确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她把当时的朝政处理的颇为妥当。纵观武则天一生,武则天的功过一言难尽。无论是缜密算计的智慧还是不择手段的残暴,无论是鞠躬尽瘁的统治还是血腥至极的镇压,武则天总是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也许,身后的一块无字碑,便是对她此生最恰当的概括。

大家对武则天怎么看,对武氏一族的命运如何看?下方留言探讨。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武则天死后,武氏一族的下场怎么样?

其实整武家人最狠的还是武则天自己,之后召回武家子侄,就和皇室联姻联络感情,做得比较成功,李显就很受影响,在神龙政变之后并没有清洗武氏,武氏家族还是善终的多。

【武则天近亲世系表】

武则天兄弟姐妹五个人,前母生两子武元庆、武元爽因为之前对后母不好,遭到妹妹的清算,被流放忧死。

小妹妹郭夫人早死无后也不跟着二姐沾光也不跟着受罪;大姐贺兰夫人属于不作不死型的,娘仨都是如此,武则天对姐姐还是有点感情的,结果,好姐姐却勾搭上了妹夫高宗李治,母女齐上阵,撬武则天的墙角。

【韩国夫人剧照】

在贺兰夫人死后不久,被封为魏国夫人的小贺兰氏被二姨毒杀;她的弟弟贺兰敏之因为长得帅,很被外祖母杨氏以及二姨喜爱,武家子孙都被流放在外,就由贺兰敏之改姓武,继承外祖父武士彟的爵位,这货太能作,竟然和外祖母有不伦,之后又强奸准太子妃,逼奸太平公主,终于惹恼了二姨,被恢复本姓流放路上缢死。

贺兰敏之死后,武则天才召回自己的亲侄子本家们,家属悉数召唤授官,由二哥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奉武士彟嗣,封周国公。

【则天大帝剧照】

大周天授元年九月,武氏全被封王,武三思封梁王,武承嗣封魏王,早死的武承业也追封陈王,由儿子武延晖袭爵;其余武崇训、武崇烈、武延祚、武延基、武延义、武延秀全部封郡王。

武崇训、武延秀先后尚中宗女安乐公主,武延晖尚中宗女新都公主,武延基尚中宗女永泰公主。

其中武三思武崇训父子被太子李重俊杀死,武承业早亡,武承嗣谋求太子之位未果自己气死,武延基与妻子永泰因为议论张易之兄弟被武则天赐自尽。

武则天死后,武崇烈、武延祚、武延义、武延秀都被降国公,唐隆政变之后,武延秀被诛杀,武崇训与安乐公主所生子镐国公也伏诛,剩下武崇烈、武延祚、武延义的结果史书无载,他们没有明显恶行,多半贬官。

【武则天堂亲世系,引用杜文玉武氏家族】

武士彟的三个哥哥的后裔中,就数武惟良武怀运兄弟倒霉,被武则天安上一个毒杀魏国夫人贺兰氏的罪名处死,并改名蝮氏,绝属籍。直到武皇改变心意召回武氏,并在大周立国分封诸王,这些堂亲们才鸡犬升天。

其中武攸暨被姑妈相中,妻子就被杀害,好给表妹太平公主腾位置,武攸暨老实本分,很不得太平欢心,因此太平没少给他换花样戴帽子。

【武攸暨剧照】

除了武载德、武攸归、武攸止早薨外,神龙政变之后,武氏诸王降级,而且很神奇的是,在降爵之后,武攸暨、武懿宗、武嗣宗、武攸宁、武攸望、武攸宜、武重规七兄弟全部相继死亡,还有一个武攸绪无心做官一直在嵩山修道,中宗和睿宗都很器重他,召见几次,人家一心向道不爱做官,自然善终。

【武攸绪】

神奇吧,除了早死和修道的,七兄弟都死在中宗年间,都没活到睿宗即位清算武氏,某都有点怀疑是不是人为的死亡了,不过想想李显的尿性,也不可能做出那种事,自然是正常死亡。

武崇敏和武崇训比较倒霉,受到老妈太平公主的牵连,被杀。其余武氏都太太平平的活着呢,比如武攸止的姑娘还进宫,把李隆基迷的昏三倒四的,一日杀三子,要不是武惠妃早死,就差点重复姑祖母武则天的路线咯。

【武惠妃剧照】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武则天死后,武氏一族的下场怎么样?

唐中宗李显确实是一个仁(hun)厚(yong)的人,在武则天去世之后,他并没有对付武氏家族,虽然张柬之等人劝说中宗诛杀他们,但中宗不听,后来在百官的再三要求下,也只是把武氏诸王降为郡王,武懿宗等十二人降为公爵。

【武则天与太平公主】

中宗不但不愿意杀死他们,还跟武三思的关系特别好,经常去他家微服私访,有人上表劝谏中宗,中宗反而把谏表拿给武三思看,也是没谁了。

中宗对武三思之所以言听计从,与上官婉儿和韦后脱不了关系。当时,安乐公主的驸马武崇训就是武三思的儿子,韦后本人也和武三思私通,而武三思又是上官婉儿推荐给韦后的,中宗害怕韦后,对她百依百顺,任他们胡作非为,乃至听从他们的挑拨,将神龙政变的五位功臣(即五王)杀死,武三思从此权倾朝野。

【郭冬临扮演的唐中宗】

中宗所立太子李重俊,是宫人所生,韦后对他十分厌恶,武三思准备图谋不轨,也非常忌恨太子,便让武崇训教唆安乐公主凌辱太子,安乐公主还经常撺掇中宗废掉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引起李重俊的极度不满。

景龙元年,李重俊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率羽林军冲入武三思家,杀死武三思和武崇训及其同党十几人,后李重俊兵败身死,中宗令用李重俊的首级祭奠武三思、武崇训。

武崇训死后,安乐公主又嫁给了武承嗣的第二个儿子武延秀。

【李冰冰扮演的安乐公主】

景龙四年,安乐公主与韦后将中宗毒死于太极宫神龙殿,韦后想要效仿婆婆武则天登基,却被李隆基抢先一步,逃入飞骑营被斩首,安乐公主被军士杀死,武延秀在肃章门外被杀,上官婉儿被李隆基下令斩杀于旗下,李隆基后又搜捕韦氏余党,尽皆斩杀,韦氏的势力至此被肃清了。

【茹萍扮演的上官婉儿】

睿宗即位之后,对武氏家族开始了清算,首先将武则天的称号由则天大圣皇后改为天后;再将武三思、武崇训开棺暴尸,毁其坟墓。

至于其他的武氏族人,像武懿宗、武嗣宗、武攸宜、武重规、武攸望、武攸宁等,他们早在唐中宗时就死了;而武攸暨是太平公主的丈夫,他仅仅只是被降了爵位而已,后来他在太平公主谋逆被杀之前就死了,所以也仅仅只是被平了坟墓;另外还有个武攸绪,这位一直隐居来着,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牵连,后来还受到了李隆基的嘉奖。

其实武氏一族人口众多,支系也很多,不可能都把他们怎么样的,你看后来唐玄宗不是还有个特别受宠的妃子武惠妃嘛,史书记载她是武攸止的女儿,给唐玄宗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超级受宠,差点被立为皇后,可惜在替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刚刚获得一点胜利(太子李瑛被她陷害而死),自己就暴毙身亡了,儿子李瑁后来也不受宠了,唐玄宗还看中了李瑁的老婆……

【李建群扮演的武惠妃】

武则天死后,武氏一族的下场怎么样?

武氏家族原本就是人丁兴旺的富商,自从武则天当了皇帝后,武家人可谓鸡犬升天。随着武则天的辞世(705年),武氏如同沙滩上的裸泳者,失去了海水掩护的他们立刻成了众矢之的。

想当年,武氏家族差点雀占鸠巢,篡夺了李唐江山,在这场十几年的“龙椅保卫战”中,包括李唐宗室在内,付出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代价。那么,作为罪魁祸首的武氏一族最后什么下场呢?

配合武氏家族族谱图,武则天的父辈兄弟四人,即武士棱、武士逸、武士让、武士彟,其中武士彟就是武则天的父亲。

我们挑影响力比较大的几个代表人物,及其后人介绍。

太祖武士彟后裔

武家的发达就起源于武士彟追随李渊太原起兵,并入选“晋阳元谋功臣榜”17人之一,从此武氏家族从商人一步迈入士族集团的行列。

武士彟的嫡妻相里氏生了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相里氏死后,由李渊的女儿做媒,李渊亲赐,武士彟续娶弘农杨氏,又生下武则天三姐妹。

武元庆和武元爽这哥俩不孝,父亲死后,他们联合堂兄弟欺负武则天母女,逼得母女四个流浪到洛阳投靠杨家人讨生活。这就是武则天发达后,要对哥哥们下毒手的原因。

但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武,后来武则天还是将流放中的侄子们召回,并借由他们的力量开始营造武氏家族的政治势力。

  • 1.魏王武承嗣(武则天的亲侄子)

武承嗣是武元爽的长子,这家伙是李家人最痛恨的一个,死在他手上的李唐宗室子第,以及大臣不计其数。

武承嗣一直谋图武周的太子之位,并且离成功仅差一点点。在狄仁杰等大臣的反对下,武则天最终还是决定立儿子,幻想破灭后的武承嗣经不起打击,几年后就病死了,死在了武则天的前面(698年)。

武承嗣有六个儿子,其中长子武延基继承魏王爵位,并娶了中宗李显的女儿永泰公主李仙蕙。

大足元年,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告发武延基、李仙蕙私下议论女皇的私生活。武则天勃然大怒,毫不犹豫地将侄孙,和怀着身孕的孙女双双处死(701年)。

六子武延秀,当了堂兄武崇训的“接盘侠”,续娶了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这位安乐公主就是一心谋求“皇太女”,并与母亲韦后合谋毒杀了父亲的野心家。

唐隆元年(710年),太平公主联合李隆基发动政B,韦后、安乐公主、武延秀被诛杀。

  • 2.梁王武三思(武则天的亲侄子)

武三思是武元庆的儿子,在武周朝与武承嗣堪称“狼狈组合”。不过,武三思虽然也是野心勃勃,怎奈前面横了个更狠辣的武承嗣,所以略显得落寞了一些。

好容易熬到武承嗣死了,可李显已经当了太子,于是狡猾的他立刻调转船头,成了李显的拥趸。

安乐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武崇训就是武三思的儿子,所以武三思摇身一变,与李显成了亲家。更有意思的是,武三思与亲家母韦皇后关系更铁,铁到什么程度呢?床上!

史书说,李显对他俩的事睁一眼闭一眼,说实话,虽然是正史记载,但一点都不可信。

公正一点讲,武三思就是个投机客,他利用李显与李旦、太平公主的矛盾,坚定地拥护李显、韦后集团,以换取自家的长期利益。

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不堪忍受韦后、安乐公主的挤压而发动了“景龙政变”。在这次事变中,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双双被杀。

李旦复位后,满朝大臣心有不甘,他们对武三思来了个毁坟掘墓、开棺戮尸。

楚王武士让后裔

从封爵上看,武士让应该与武士彟是同母兄弟,他们这一支与武则天的关系最亲密。

  • 1.武攸暨(武则天的堂侄、女婿)

武攸暨是武怀道的儿子,武士让的孙子,也是武则天的女婿。

当年太平公主初嫁表哥薛绍,后来薛绍和哥哥薛顗卷入谋反案,狠心的武则天不顾女儿的哀求,将薛绍活活饿死。

薛绍死后,武则天又杀了武攸暨的嫡妻,令他娶了太平公主,生下二子武崇敏、武崇行。

武攸暨其实是个很懂得进退的谦逊君子,可惜皇家婚姻从来不以道德论短长。“先天政变”后,太平公主被灭,武崇敏、武崇训双双被杀,已经去世的武攸暨被夷平坟塚。

  • 2.武攸绪(武则天的堂侄)

武攸绪的知名度很低,但真的值得一说。武周朝建立后,武攸绪被封成平王、殿中监、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鸿胪少卿、千牛卫将军。

但武家人的得势并没有给武攸绪带来荣耀,他敏感地意识到武士家族的灾难就在后面。于是他主动辞去官爵,隐居于嵩山。

在此期间,他拒绝一切馈赠,“冬居茅椒,夏居石室,一如山林之士”,也不与显贵交接,常常化名跑到集市上卖卦为生。

果然,武则天退位后唐朝历经七年四次政B,每一次都有武家人倒下,唯独武攸绪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尊敬,“令州县数加存问,不令外人侵扰”,一直活到开元十一年,以69岁高龄寿终正寝。

  • 3.武惠妃(武则天的堂孙女)

在杨贵妃之前,武惠妃是唐玄宗的钟爱。这位武惠妃是武士让的曾孙女,武怀运的孙女。武怀运就是当年掺和武元爽、武元庆,虐待武则天母女的“凶手”之一,后来被武则天设计陷害杀了。

武怀运被杀,武惠妃的父亲武攸止又早逝,所以武惠妃从小就被接入宫中抚养,由此被唐玄宗盯上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武惠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当上太子,她勾结李林甫陷害太子,又怂恿唐玄宗制造了“一日杀三子”的惨案。

人在做天在看,武惠妃害死太子三兄弟后,自己却被吓出了病,不久便死了。谁能想到,她尸骨未寒,自己的儿媳妇就被老公抢了。

安陆县公武士逸
  • 1.河内郡王武懿宗(武则天的堂侄)

武懿宗是除了武承嗣、武三思以外,武周朝的三号武氏子弟。

这家伙长得短小丑陋,心狠手辣,当年在抗击契丹入侵时,对被掳掠的河北老百姓极其残忍,曾经提出要把河北人全都杀干净了。

后来他又利用“刘思礼谋反案”大兴冤狱,造成数千人被冤杀。神龙二年(706),也就是武则天逊位后的第二年,武懿宗病逝,捞了个善终。

  • 2.武元衡(武则天的堂玄孙)

武元衡是德宗朝的宰相。是武士逸来孙(玄孙的儿子),颍川王武载德的曾孙,也是武氏家族后人中最出色的一个。

武元衡擅长诗词,又是著名的“诗人宰相”,留下近200首诗作。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武翔黄还考取了进士科状元。

武元衡还有一个“情敌”,即大名鼎鼎的白居易。当初武元衡任西川节度使时,结交了著名的美女诗人薛涛,二人诗文唱和,情意绵绵,惹得白居易醋意大发,成为当时一段逸谈。

当然,武元衡最突出的还是政治才华,他坚决主张削藩,被称为“铁血宰相”,由此得罪了藩镇势力,被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刺客暗杀于上朝途中。

武元衡之后,武氏家族便彻底凋零了。

总的来说,武则天死后的七年时间内,武氏家族遭到了轮番清洗,但相较于他们作下的恶,其实算不上惨烈。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武则天的未雨绸缪,在她决定传位于李显时,就通过李武联姻的模式,让李家与武家高度融合,并充当武家人的保护伞。

最典型的就是李显与武三思,太平公主与武崇训等等。再加上李显与李旦、太平公主的矛盾激化,淡化了“李武旧怨”,也给了武氏家族生存的空间。

武则天死后,武氏一族的下场怎么样?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退位。

1、武三思没有被波及,反因中宗李显的庇护安然无恙,更因与韦后私通而插手朝政,甚至阴谋废黜太子李重俊。随后李重俊发动政变,虽然失败但杀了武三思。李显追封太尉,唐玄宗当政后毁墓掘尸。武三思儿子武崇训娶的安乐公主,但本性并不坏。与父亲武三思一起被李重俊杀死。

2、武承嗣在神龙政变之前就死了。长子武延基因为议论二张被武则天处死。四子武延秀继娶安乐公主,后被李隆基处死。其余两个儿子无多少大名。

3、武攸暨是太平公主后夫,生两子两女。但早死,李隆基当政后平坟毁墓。两个儿子武崇敏武崇行均随同太平公主处死。

4、武攸止,武攸暨弟弟。早死。子不祥。女儿即著名的唐玄宗宠妃,贞顺皇后武惠妃。

其余武家子孙就不说了。

武则天死后,武氏一族的下场怎么样?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家族发迹应该从她老爹武士彟谈起,武士彟原来是个商人,先是靠着攀接隋朝皇族人物赚了第一桶金,后来审时度势投靠李渊成为初唐一位功臣,并把14岁的女儿送到后宫做了李世民的才人。她就是后来的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有两个哥哥,长兄武元庆,次兄武元爽,都是异母兄。有个同胞姐姐武顺,即后来的韩国夫人。在武则天还是皇后时就死了,据说武则天有很大嫌疑,谁让姐姐和她争宠呢。死后追封郑国夫人。还有一个妹妹,历史记载不详。

武则天67岁做皇帝,活到82岁,她的两个哥哥早就做古了,所以武则天死后,武氏家族就是他大大小小几十个侄子了,下面隆重介绍她几个侄子。

武三思,长兄武元庆之子。

武承嗣,次兄武元爽之子。

武攸绪,哥哥武惟良之子。

武攸暨是太平公主的第二任驸马,祖父武士棱是武则天的伯父,应该是堂侄,当然武则天的堂侄很多,在《新唐书列传》列举的至少十几个,就不一一列举了。也都沾了武则天的光,个个封王。

在历史上留点小浪花的就属她的两个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还有武三思儿子武崇训,他是安乐公主的驸马,第二任驸马武延秀是武承嗣的儿子。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兵变,迫使女皇退位,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不久武则天去世。

武则天死后武家日子初期还相当好过,依旧掌握大权,不比武则天时期差。武家继续延续他们的荣光。

神龙政变刚刚结束,中宗李显夫妇就和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交上了朋友。李显多次到武三思家微服私访,跟他商议国家大事。韦皇后更是和武三思成了一对情人,给李显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武三思还和李显成为儿女亲家,他最宠爱的安乐公主许给了武三思儿子武崇训。

在这种情况下,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侄继续加官晋爵,武三思升官当到一品的司空,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也荣升为一品的司徒,爵位也由安定王(郡王),升格为定王(亲王)。武则天活着的亲人继续风光,死去的祖宗也没受太大的影响。

当年,武则天称帝时把唐朝高祖、太宗和高宗三代神主迁到崇尊庙,现在,轮到李显把武周的祖宗搬家了。但是,李显在崇尊庙里供奉的是武家的七代神主,比武则天当年给李唐祖宗的待遇可优惠多了。

中宗李显还特地下制,要求“武氏三代讳,奏事者皆不得犯”。任何人奏事都不得犯武氏三代讳,也就是武则天的爸爸、爷爷、太爷爷的名字,都不能在任何奏书里出现,表现对他们的极大尊重,对武家祖宗的关照可谓无微不至。

不过当时朝堂变化无常,政变特别多,所以武氏家族的荣耀注定不长久。

先是安乐公主看不起庶出的现太子李重俊,常对他指手划脚,嘲弄讥讽,如对仆役。李重俊终于忍无可忍,于神龙三年公元707年七月,发动兵变,杀死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安乐公主这天正好回了皇宫,逃过一难。

这时武家势力开始被削弱。

其后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中宗,韦后专权,大力提拔韦家势力,韦家已超过武家,武家人不如中宗初期风光,但依旧是一股强大的势力,各人地位很高。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安乐公主的新夫婿武延秀等。此次武家人被牵连不少,势力大减。

这次政变后,太平公主势力更加膨胀。太平公主夫婿是武家人武攸暨,也代表一定的武家势力,武家人此时依旧有一定实力。

先天二年(713年)三月,已经是皇帝的李隆基再次发动政变,诛杀势力庞大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被赐死,太平公主和武攸暨所生的两个儿子都被杀,由于积怨太深,李隆基连死去的姑父都不放过,武攸暨被挖坟掘墓,让姑母太平公主死无葬身之地。其余的姑表兄弟连同所有党羽全部被朝廷诛杀。武家势力基本被消灭殆尽。

武家还有一支没有受牵连,就是隐士武攸绪。武攸绪在武则天时代也曾被封王,之后弃官归隐。朝廷屡次征召也坚决继续做隐士。朝廷内的风波没牵连到武攸绪,一直活到开元十二年。

我是历史逸事,每天都有回答分享,欢迎转发点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