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已成为美国高端人才的后花园,你认同吗?

看到一篇人民日报的报道,内容是关于清华大学成立“芯片学院”的。

文章下面有很多不合适地评论,比如:

“对清华大学的忠诚度存疑”、“清华北大都是在给美国培养人才”、“清华缺的是爱国主义”等等。

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论,有什么根据吗?

难道有很多清华北大的学生出国留学不回来了吗?

我查了一些资料。

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境)深造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比例均为16%左右,其中本科生占比最高。

很多大学都有出国留学生,比如2019年,哈工程出国留学率是11%点多;华中科技大学出国留学率在15%左右,等等。

清朝魏源在《海图国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句话是说,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不去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技术,我们还能上哪儿学?去网上学吗?

网上知识多数都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统,而且那些信息都是别人吃剩下的,等翻译到国内后再去学,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我找了2018年度、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一些官方数据。

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逐年增加。在完成学业的留学人员中,86.28%的人选择回国发展。

想想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说:“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

当时许多人担心出国的人不回来怎么办,邓小平却说:能回来十分之一就是赚的。

从上面的官方数据来看,86%的人选择回国发展,远远高于十分之一。

这说明邓小平同志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出国留学深造,不等于移民国外。

清华、北大留学生不回来的毕竟是少数,如果因为少数毕业生移民国外,就说清华北大是在给国外培养人才,这就有点不讲理了。

照此逻辑,如果一个人犯罪,能说他们村是“罪犯培训基地”吗?

显然荒谬。

出去留学,虽然会有人不回来,但我们也有机会学到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而不出去留学,我们就一点机会都没有。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一样,大胆去做,你会面临很多困难,甚至失败,但是如果不去做,就没有任何成功的机会。

况且,不回国,不等于不爱国,美国华裔报效祖国的新闻也不少。

如果,仅仅因为某些人加入了外国籍,就认定他们会对抗我国,那就好比“所有X国人都是敌人”的论调一样偏激。

我们可以抨击某些数典忘祖的人,但不要攻击这些人曾经就读的学校。

芯片是卡脖子的技术之一,我们自己研发芯片真的不容易,但是必须要做。

敌人最希望我们一动不动,只要我们动起来,就是在改变游戏规则。

大力发展芯片,就是要打破国外的垄断,不让他们卡我们脖子。

心理学有一项研究,大意是说,当我们希望某个人具备某项品质,或者希望他成为什么样人的时候,就朝那个方向去夸赞他。

清华大学成立“芯片学院”是好事,我们应该大力支持,而不是用那样不负责任的话“伤人”。

有个成语叫众口铄金,如果大家都去打击我们的大学,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要清楚,西方某些国家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一直想要打压我们的发展。

美国代号为“减少特征”的神秘部队,也被称为“影子部队”,据说最少有6万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其中1/4专门针对我国,也就是约15,000人针对我们。

还有前段时间,美国要花3万美元招募第五纵队的事。

让我想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这句歌词永远不会过时。

对清华大学成立“芯片学院”这件事的评论里,有多少人,是仅凭个人感觉和喜好做出的评论?

与小时候所学的“盲人摸象”中的盲人有何区别?

这些评论里,又有多少人是故意来带节奏的?

不要让自己成为某些居心叵测之人的帮凶,小心被人当枪使了还不知道。

擦亮眼睛吧!凡是对国家有利的,要多给予肯定,而不是冷嘲热讽。

北大、清华已成为美国高端人才的后花园,你认同吗?

北大清华人才流失问题,应该是缺少一种约束管理机制。

虽然国家和全社会对于人才的流向没有硬性的管理办法,基本上是自由选择与自由流动,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名校大学生一毕业就去了美欧的情况,也形成了一种惯例。

很多人才出国后选择了在美欧定居,这就意味着国家培养花了不少钱,却是为别国效力服务,这是国人对他们耿耿于怀的地方。

虽然都说科学无国界,但是真的没有国界吗?当下美国频频对我们出手,那些说无国界的人再出来哼两声我看看,估计没有那个胆量了吧。

出国后又回来的人才是少数,且多数是冲着那些扶持政策和资金来的,一些人享受了这些待遇后,课题和研究也没搞出多少名堂来,就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再次出国不回来了。

真正是发自内心想回国效力的人才不多,真不多。这些能够回来为国效力,也在很多的关键领域和专题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个必须为他们点赞。

针对高校人才流失问题,建议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毕业后必须先服务与国内的需要,或是进科研院所,或是进部队科研部门,绝对不能再放任自流。

网上很多人说美国的导弹是中国人造的,美国的硅谷是中国人在支撑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不再听到这种刺激的声音。

北大清华的校方也应该好好反思反思吧。

北大、清华已成为美国高端人才的后花园,你认同吗?

这种提法偏激了些。但这些年崇洋的观念浓了些,确有不少毕业生只要可能便留在美国,当然也有回来的。不管怎么样,人才外溜问题,我们的主管部门应深刻反思了。现在从小学到大学,教师的工资都在节节高,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到教育,以前有领导说,教育投入不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按此估算,每年得四五万亿。我们花钱给别国培养人才,实再痛心。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把儿女养大了,儿女却去孝敬别人,你不痛心吗?

北大、清华已成为美国高端人才的后花园,你认同吗?

基本认同!

北大、清华已成为美国高端人才的后花园,你认同吗?

根据公开资料,美国硅谷有两万清华毕业生在为美国人工作。这当中有些人后来回到了中国,但大多数还在美国。清华本科毕业生每年三千人左右,两万人是个什么概念?清华在为谁服务应该一目了然。

问题在于清华是掐尖录取。从小学到中学,全国各地的尖子生都汇集到清华,再由清华输送到美国!然后,清华从其它高校录取毕业生读研,这些人大部分会留在国内,为中国人服务,这也算清华对国家的“回报”吧。不过,这个“回报”更像是“借花献佛”。

清北之外的高校,支撑起了中国的科研,是中国的脊梁。如果,那些尖子生没有被清华输送到美国,而是就读了其它大学,就会成为中国的科研人员,为中国进步发挥作用,他们的小学、中学老师也会收获一份喜悦,一份成就。现在,他们成了“美国人”,辛辛苦苦培养他们的中小学教师,无意中为美国人贡献了一把。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几年前,说有弟子出国留学,还多少有点自豪。现在,说有弟子在美国,已经找不到自豪感,唯有苦涩。

衷心希望清北不要再让给你们输送生源的中小学失去自豪、留下苦涩。中国更需要人才。人才是有国界的,有归属感,有团队荣誉,有民族精神和国家信仰。请你们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失去社会属性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北大、清华已成为美国高端人才的后花园,你认同吗?

太对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