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都有什么消费潜规则?

我来说50多种“消费潜规则”的陷阱吧!

1、没事别去汽车4s店、房产销售中心瞎转悠,被摄像头采集了人脸信息,以后真要去买的话,可能享受不到优惠。

2、想要提前在网上订餐,下班顺路带回家吃,可能不划算,在实体店直接付款,也许能便宜不少。

3、线下吃美食,也最好打开几个团购平台,搜一下这家店,可能网上的优惠不少。

4、网上订票、购物,多登录几个账号,手机端、电脑端有可能每个账号显示的价格不一样。

5、网上下单,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那些很小的字,一不小心你就被保险、被理财、被贷款。

6、出去买菜、买水果,最好随身带个秤,别被八两称坑了。

7、买香蕉,一定要拿起来看看下面与桌子接触的部分。

8、健身、美发等行业,凡是需要预付费的,不要交或者少交。培训机构不要交超过三个月的费用,他们跑路了你还能少亏点。

9、招聘启事上写着月薪3000~6000的,去应聘,心理期待上一定要就低不就高;写着月薪8000的,有可能是综合收入,心里期待上一定要腰斩。假如说错了,那就当给自己个惊喜。

10、暖气、燃气之类的接口费,早就不允许收了,如果交房的时候让你掏这份钱,你就可以去告了。

11、去某些单位办事,如果所有材料都准备全了,还是办不下来,那是你没找对人,出去找黄牛、中介。

12、在网红直播间买东西,一定要去网上搜同款,有可能让你省下10倍的钱。

13、在网红直播间买东西,如果需要好几十天才能发货,那有可能是在赶工制作,有高仿贴牌的嫌疑。

14、商家承诺保护你的隐私,绝不外泄,你别当真,买车、买房、生孩子,谁没遇到过要帮你上车险、搞装修、给孩子理发拍照的推销电话,银行、互联网大企业还有个人信息泄露的事呢!何况其他。

15、螃蟹上缠的绳子,装海鲜袋子里的水,有可能占到一半的重量。

16、黄金珠宝类的鉴定证书也别当真,沙金冒充黄金的事不少,照样也能给你出合格证。

17、网贷平台标明日息低至多少多少的,别轻信,你如果申请,很大概率,利息比这个要高的多。标注了年化利率的也别轻信,手续费、保险费之类的都没给算进去呢!

18、房地产宣传页上标注的距离医院、学校2000米,一般都是直线距离;标注的到XXX仅需5分钟车程,只有在地图上,你才能做到。

19、在外面吃饭,目的是为了不饿,别想能吃到多么干净卫生的东西,蔬菜、水果不洗,这是被曝光过的行业潜规则。

20、在电脑端下载安装软件,好多都默认勾选了其它软件,一定要把每个软件前面小方框里的对勾去掉。

21、维修手机、手表、电脑、汽车等等重要的东西, 最好让他当着你的面,检查哪里出了毛病,然后给你报价(按要求是明码标价的)。千万不要等给你修好了再谈价格,否则你会很被动。

22、几块钱、十几块钱甚至免费的几天几夜跟团游,一般都会有不少的购物环节,甚至会强制消费。

23、出去涮火锅,给你端上来的火锅底料,有可能是其他食客吃剩下的。

24、有些自助餐中午吃不完的,会留到晚上接着用。晚上消费不完的,有可能会留到第2天接着卖。

25、鸭肉冒充羊肉、猪肉冒充牛肉,还有各种注水肉、合成肉,防不胜防,想吃到正经的肉就别贪便宜。

26、消费之后要求商家开发票,商家让你加一些税点费用,这是违法的。

27、食品包装上喷墨印制的生产日期,是可以用水或者酒精擦掉的,有个别商家会修改这些日期。

28、无论城市中的植物园、动物园,还是各个旅游景区,里面的物价一般比外面贵,食物和水能自己带一部分的,尽量自己带。

29、如果商家损害了你的权益,而你的言行又是合理合法的,那就一定要强势维权,当你想要得到一个“差不多就行了”的处理结果的时候,很可能会既损害了你的权益,又助长了恶人的嚣张。

30、出去旅游住宿,最好自带毛巾、水杯和床单、被罩,有些可以在网上买到一次性的。

31、外面小吃摊用的油,好多都不是非转基因的桶装食用油,因为便宜;炸油条的油可能会重复使用多次。

32、空调移机,只要操作规范,铜管就不会坏,移机的人给你报的铜管价格,说是以旧换新之后的价格,一般都是新铜管的价格,并没有用旧铜管给你折旧,旧的他们白嫖了。

33、企业培训、网课教育等行业,所宣传的免费课程、多少节名师课只需要几块钱等等,都会在有大课在后面等着给你推销。

34、电商大促,先提价再打折。

35、银行储蓄卡的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能取消的就去取消,省下的是自己的钱,别被某些银行的员工忽悠了。

36、二手平台上的卖家,有不少都是从1688、拼多多拿货的二道贩子,你到这些平台也许能买到更优惠的同款。

37、网上有小姐姐加你,账号背后可能是个超大龄女性,甚至是个男的。她朋友圈里的各种名牌包包、表多数为高仿。

38、抖音、快手、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等刷单、刷信誉、点赞、点关注的招聘都是违法的,很多都是骗钱的。

39、参加网上所谓的“砍价0元拿”,其实到最后,你就是个义务的广告宣传员。

40、看到打扮成卡通动漫、影视角色或者奇形怪状的人的时候,最好不要主动去合影,一般会事后跟你要钱。

41、很多知名软件的国际版比国内版更注重隐私保护,也几乎没有广告植入。只不过是繁体字的,用段时间就习惯了。

42、快递取件需要二次交费的,完全可以投诉举报他,别觉得常见面不好意思,这就是你人性的弱点之一。

43、一群陌生人到你村里,前几天免费送,突然有一天开始卖东西,价格还不便宜,你要小心,这是要开始收割了。

44、家里电器坏了,无论是不是在三包期内,无论能不能修好,商家可能会跟你收上门费;饭店吃饭会给你收开瓶费、碗筷消毒费,投诉就是了。

45、你强势,别人就不敢轻易欺负你,所以,人脉关系、法律、媒体、厚脸皮等等都可能是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依仗。

46、胸前挂个摄像机,类似于行车记录仪,遇到事自己有证据,平安无事就当拍Vlog了。

47、到影楼照相,影楼可以随意处置你的底片,想要拿回自己的底片就要多交钱,所以在消费之前先问清楚。

48、别坐一口价的出租车,一定要打表。

49、房子装修,自己最好请律师审下合同,有必要的可以做个公证,装修完最好自己找第三方来验收。

50、在网上买的东西,最好当着快递员的面验货,就算是去菜鸟驿站取件,也要当着他们的面开箱验货。

51、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消费,商家给的赠品也是有三包的,如果赠品有质量问题,你完全可以维权。

52、没交物业费、卫生费、垃圾费,物业没有权利给业主停水、停电、停气、停暖。

53、学生奶里如果添加了水、食品添加剂、香精等等,就当饮料喝吧!

54、买保险的时候,最好让保险代理人详细讲解权利、责任、理赔、免赔等条款,很多地方开始录音录像了,你也可以要求保险代理人双录。

55、手机APP用不到的权限,一定要都给它关掉。

56、400电话一般是主被叫双方分摊话费的,如果商家宣称“免费咨询热线400xxxxxx”、“400免费客服电话”,别信。

57、无论买什么,一定盯紧摊主的手,小心被“鬼手”调包。

以上这些,我遇到过10多种,吃一堑长一智吧!

说说都有什么消费潜规则?

维生素 c、b族维生素类的营养补充剂,去药房买,几块钱一瓶,每瓶100片,比买保健品划算的多,效果还完全一样。但是,药房营业员通常会给你推荐保健品。

宣称“不含食品添加剂”、“无糖”的食品,消费者没法判断是不是真的“不含”,很多商家就是因为这一点,才敢如此大胆地宣传。

食品包装上喷墨打印的保质期,用水和酒精就能很容易擦掉,能擦就能喷。曾经就有委员建议食品行业在包装上全部用激光技术打印日期。这个提案很好。

市面上的各种牛奶,配料表里如果有饮用水、白砂糖、食品添加剂、香精等等,这都不算是真正的牛奶,但商家一直宣传的就是牛奶,我们买回来就当饮料喝吧,据说有些学生奶就是这样的,价格还不便宜。真正的好牛奶,配料表里应该只有生牛乳。

有些超市里临期食品专柜上的食品,都是按正价卖的。

进口食品也要有中文标签说明,但是市场上还能看到不少没贴中文标签的。

逢年过节,商家自己定做些礼盒,把不好卖的零食装进去,价格一般翻两倍以上,既处理了库存,又赚了钱。

还有宣传普通零食功能性的,比如美容、降脂、瘦身等等,全是噱头。

说说都有什么消费潜规则?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海底捞的消费潜规则,每次吃海底捞,服务员看似特别热情的服务你,其实就是一种催促。谈谈我的感受。一,热情的帮你把菜下进锅里,有时候我并不着急把菜下进锅里,但是服务员特别热情,让我不好意思拒绝。二,积极的帮你把吃完的空盘收走,让我感觉我可能已经没有菜了,得加菜了,或者我快吃完了。三,把你的桌子打扫的特别干净,让你觉得自己应该走了。四,喜欢不停的给你加水,然后问你还需不需要其他的什么东西。五,在你还没有吃完的时候,就热心的给你拿小零食。给我潜意识里感觉自己应该赶紧离桌了!最后,所有这些让我感觉就是要么多多消费,要么赶紧离桌。我在别的火锅店吃火锅一般可以边吃边聊,可以吃一个半小时左右。但是在海底捞,谈话也没法继续谈,因为总是被服务员打断。你还不好意思不回应服务员,因为人家总是那么热情,带着笑脸服务你。所以每次在海底捞吃火锅,总用时一般都是40多分钟就吃完了。所以海底捞的翻台率特别快,不知道这算不算海底捞的潜规则[捂脸]

说说都有什么消费潜规则?

这几天在某多上买东西就感受到了潜规则,给你几张优惠券,但你要在7天内买够七件商品,否则优惠券的金额还得退回来。

我是经常在某多上买东西,特别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确实比某宝便宜许多,所以现在的某多,成了我日常购物首选的网站。

前几天,我买东西的时候,网上送了一张五元的无门槛券,于是买了一件商品,之后又发现还有几张优惠券,有三元,五元,八元、九元的,并且分别注明了购物五十元以上的可以使用三元券,购物七十元以上的可以使用五元券,于是自己又用了一张三元券,后来再仔细看才发现,必须在一周内购物七件,而且每件商品的实际付款价格还不能低于二十五元钱,才可以保证自己用的这八块钱不被退回来,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优惠的八块钱还得再退回来。

为了不把这八块钱退回来,我不得不又买了四件商品,每件不低于二十五元,所以这四件商品,我就又花了一百多块钱,关键是这四件东西,我其实并不是急需的,基本是可以可无的,只是为了那八块钱不被退回才不得不花的。而且在选择商品的时候,也是费了脑筋,钱数不达标的不要,就这样,找到许久,才找到了合适的四件商品,结果是又多花了一百多块钱。

看来“天下真的没有免费的午餐”“买的没有卖的精”这样的话真的是经典,我不是就在不知不觉中被那两张所谓的优惠券给套路了吗?我省了八块钱,却为此多花了一百多块钱,这也就是商家的潜规则。

所以我决定以后再不轻易使用这所谓的优惠券了,否则还不知道要多花多少钱呢?!

说说都有什么消费潜规则?

只要消费就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