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拥有多少兵力,为何能长期要挟雍正皇帝?

年羹尧是雍正即位之初的一大宠臣,可以说,雍正能坐宝座,年羹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随着年羹尧的私欲膨胀,骄纵跋横,两人这样极其亲密的关系也只延续了两年时间,年羹尧被赐自尽。那么,年羹尧到底拥有多少兵力,让他忘乎所以,要挟到了雍正的皇权呢?

年羹尧接管老十四兵权

雍正与年羹尧有姻亲关系不假,但这绝不会成为他任用年羹尧的必备要素。反过来,年羹尧一生贪图功利虚荣,从夺储时期开始,他从来没有因为雍正是其妹夫兼门主,而把自己的前程和仕途绑死在这一棵树上。

他与雍正之前府邸旧人不同,年羹尧是进士出身,文武全才,在康熙年间就凭借自己的能力崭露头角,成了一方大员,可以说,即便他脱离雍正,也完全可以凭一己之能耐立功晋爵。

这种想法和情绪间接导致他对雍正疏于问候,乃至与其他皇子有所牵扯。雍正不能容忍,对之大加斥责和威胁,同时因为涉及孟光祖案,年羹尧还被康熙惩罚,受到了革职留任的处分。

遭遇一系列打击后,年羹尧收敛了许多,和雍正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康熙末年,任四川总督的年羹尧所部不过数千人,胤禵倒能指挥“数十万大军”,他如何制约胤禵?

而且他能够当上四川总督,尽管不能排除雍正在暗中施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他自己厚着脸皮从康熙手中要过来的。

康熙这样做,无非为的是让年羹尧在后方协助胤禵,若年羹尧对胤禵进行掣肘,影响到西陲军事,康熙和胤禵岂能饶过他?

况且,雍正能否顺利继位尚存在着很大变数,万一胤禵或其他人继位,等待年羹尧的就极可能是灭顶之灾!

以年羹尧的秉性来说,他不但不会考虑怎样跟胤禵捣乱,而且还得想方设法实现自己对康熙的承诺,使胤禵无后顾之忧,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荣华富贵。

事实也是如此,在年羹尧担任四川总督后,就是说他对胤禵这位顶头上司附丽顺从乃至曲意逢迎,也不算过分。两人的合作是和睦和富有成效的,胤禵能够平定西藏战乱,就必须在运粮和守隘等方面给年羹尧记上一功。

在此期间,雍正和年羹尧的主仆关系“若即若离,并不十分亲密”。譬如在对待胤禵的问题上,即便雍正示意他监视或钳制胤禵,年羹尧从自身利益着想,也未必肯听从门主指使,更不说雍正本身对此亦难以启齿。

年羹尧真正决定死心塌地地跟着雍正干,应该说是从康熙去世,政局突变开始的,这时候他的面前已没有多重选择,效忠新君成了确保其仕途通达的唯一捷径,更何况他和雍正之间还有主仆、郎舅等多重关系。

雍正的选择其实也很少。在从贝勒到亲王的二十余年时间里,雍正的实力都远不如允禩、允禵等人,满朝勋贵、文武大臣从前基本都是拥护允禩,后来揣测允禵当立,又有许多人投向允禵。

就在雍正和兄弟们掐得头晕眼花之时,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其时,雍正的兄弟们正等着看雍正的笑话,他的处境非常窘迫。

雍正的原则是凡在夺储大战中与他对立,都不能放手信任和使用,这样一来,在剩下的可用能用官员中,能够顶替允禵,替雍正维持住边疆军事的人,实已寥寥无几。

两江地区虽然繁盛,但所理事务不过是“钱粮积欠,风俗嚣漓”,但云贵、川陕等边地,那里的大吏必须兼理情况极为复杂,所以非得是具抚讨之能的上等人才方可。

如果不能平定这场叛乱,他的统治基础肯定会动摇。这个艰巨的使命就落在了年羹尧身上。

而且年羹尧多年在四川出任督抚,政治才能,军事用兵都是数一数二的干将,在撤换允禵的关键时刻,雍正不用他还能用谁?

两人可谓是一拍即合,雍正热切希望年羹尧竭尽所能,为国家为自己卖力,而年羹尧也不负所托,诚心实意地为雍正出力。

在胤禵被召回京后,年羹尧受命抚远大将军,确保了西北的稳定,也相应巩固了雍正的帝位,使得雍正能够在继位之初就腾出手来剪除异己,对胤禵等人进行打击。

雍正自己承认,他能够坐稳江山,年羹尧“一人更功居其大半”。可以说,年羹尧恃宠骄纵,拥兵自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年羹尧权势一气冲天

年羹尧被雍正视为股肱之臣,虽远在边陲,但一直奉命参与朝中事务。年羹尧时任川陕总督,当时的川陕总督辖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除了负责自己辖区,还可以在军务上节制云贵总督所管辖的地区。

而且雍正还特意吩咐云贵总督,凡是粮饷和兵马一应的筹备事宜,都要提前与年羹尧磋商,甚至听命于年羹尧。

雍正对年羹尧寄予厚望,而年羹尧也确实不负“皇恩”,为雍正、为朝廷可谓竭尽全力。雍正初年的一些成就与年羹尧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因此,他受到了任何人都无法相比的恩宠,加官、晋爵、赐第、赏金,接踵而至。就连其家属、奴仆也共沾圣恩。其父先后加尚书衔、太傅衔,封一等公;其子也得厚封。

在生活上,对年羹尧和他家人,雍正都再三垂询和恩赐。有一次赐给年羹尧荔枝,雍正命从京城六百加急送到西安,让年羹尧尝鲜。

可谓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与唐朝向杨贵妃进献荔枝相比,雍正对年羹尧的宠爱无以复加,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年羹尧依旧习惯于根据政治风向来决定自己的取舍。

年羹尧拥兵自重

年羹尧到达西北之后,他能够指挥的军队大概有20多万,而且在西北他有“先斩后奏”的权力。有些不听话的官员和总督,年羹尧说杀就杀,并且他任人唯亲,在军中及川陕只用他自己的人,称为“年选”。

每年打仗花费了巨大的军饷,他以粮草、军饷不足为由,让朝廷给他输送更多的粮饷,但大部分军饷都纳入他自己的小金库。

关于涉及用人和粮饷方面,雍正虽然非常生气,但毕竟正是用人时候,还得依仗年羹尧平叛,只能忍下来并答应他所有的要求,但这时候雍正已经对年羹尧怀恨在心。

平叛后,年羹尧回京觐见,雍正命礼部准备迎接大将军,年羹尧到达京城时,郊迎的王公以下的官员都是跪着迎接,年羹尧很是傲气,一眼都不看,甚至面对雍正,他也仗自己是西北平叛的功臣抬起架子来。

这些雍正面上表现得满不在乎,实则已经对年羹尧恨得咬牙切齿。毕竟年羹尧的青海大捷,让雍正在朝堂上扬眉吐气,握紧了皇帝的权杖,这时候不好当面跟他翻脸。

因此雍正宣谕各王公大臣,年羹尧不仅为国报效,还是他的“恩人”,不但自己敬重他,就连自己的后代子孙也要敬重他。

这样,在雍正的恩宠下,年羹尧逐渐变得得意忘形。而且随着年羹尧权势愈来愈大,私欲膨胀,任权恣行的事愈来愈多。

在西北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学起了后宫侍寝的“翻牌”,皇帝吃饭的“传膳”,送给下属的东西叫“赐”。

他的僭越行为更是让雍正所忌恨,但此时的年羹尧,恃宠而骄,继续在作死的路上。

后来,年羹尧又犯了一次不可饶恕的错误,雍正三年,年羹尧为了称颂雍正“朝乾夕惕、励精图治”,上了一份贺表,但不小心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阳朝乾”。

雍正认为: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年羹尧自恃功高,有大不敬的意思。

最终,一场由错别字点燃的灾祸。雍正对年羹尧的错误和罪行,不断进行指责,对年属下的川陕两省官员进行大批调整,鼓励臣下揭发检举年羹尧。自己的心腹先后被撤职,紧接着免除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官职,降为杭州将军。

年羹尧三年盛极而衰,雍正将他贬任杭州将军,可以说,此时的雍正已经打定了主意舍弃年羹尧。

墙倒众人推。到了杭州后,官员们纷纷揭发年羹尧,罗列年羹尧九十二大罪,年羹尧俨然变成了肉靶子。雍正为了给朝廷文武一个警示和威慑,雍正勒令年羹尧自裁。

写到最后

说到底,年羹尧的死也是他咎由自取的,他仗着自己手握着二十多万军队,在雍正的不断恩宠之下,在西北自恃有军功,而且手握重兵,不守为臣之道,还经常做出僭越的事,毫无君臣之礼,丝毫不知谦逊自保,这是为舆论所不容的。况且拥兵自重,还仿效胤禵,经常向将军、督抚擅自发布命令,这为雍正所忌惮的。年羹尧最大的错误就是犯了功臣之大忌,雍正舍弃他成了必然结局。

年羹尧拥有多少兵力,为何能长期要挟雍正皇帝?

年羹尧麾下最多时指挥着约20万大军,而且都是大清帝国比较精锐的能征惯战之师。但这并非年羹尧骄横跋扈的主要根源,实际上他真正仰仗的是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前期雍正对他的高度信赖和倚重(甚至到了放纵的地步)。

众所周知,雍正即位之初不仅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整个西北地区都局势也十分紧张——特别是雍正元年青海爆发罗卜藏丹津叛乱,而后者与清朝世仇准噶尔汗国关系密切,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尽快平叛,雍正或将再次面临康熙年间数万准噶尔火枪骑兵直捣京师重地的可怕一幕。

但问题在于——康熙执政晚期的财政亏空已经十分严重,等到雍正朝用兵西北时,持续5载的战争更耗费白银超过5000万两,而且这还是经过一系列改革整顿,清廷财政收入状况已经有所好转后产生的支出。

而年羹尧临危受命赶赴西北平叛之际,正值雍正上台初期国库最空虚的时候(还要考虑当时巨大的后勤压力——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基本要靠内地千里转运,耗费极大),因此前者速战速决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事实证明年羹尧的确不辱使命,他仅用数月时间就将罗卜藏丹津叛军歼灭,一下子稳定住了本已摇摇欲坠的西北局面。

更重要的在于,年羹尧的军事胜利还大大巩固和提升了雍正帝的皇权与朝政影响力,为之后雍正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奠定了民意基础。这就难怪雍正对年羹尧简直可以用“感恩戴德”来形容——要求子孙后代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还在奏折朱批写下一段今人看来也牙酸肉麻的话语:“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皇上主动提出要给自己“分权”,年羹尧当然也就顺水推舟变得愈发骄横了。

纵观雍正一朝,善于治国理政、锐意革新的文臣和封疆大吏很多,但能独当一面、克敌制胜的优秀将领却少得可怜,年羹尧作为优秀将领的“稀缺价值”在清廷危难之际由此得以充分体现。

年羹尧的军事才能出众还有一个旁证——雍正4年前者被赐死后,又过了5年在和通泊之战中,轻敌冒进的2.4万清军被准噶尔汗国揍得几乎全军覆没,仅剩2000余人逃回,此役被西方史学家斯塔尔称作“19世纪以前清军最大败绩”。

试想如果年羹尧还活着,他会犯下如此简单、草率的用兵失误吗?可惜历史无法重演。至于说年羹尧要挟雍正,也远没到蓄谋造反的地步——事实上,他虽然擅权跋扈,但对雍正一直还是很忠诚的。更何况,清朝中央高度集权、八旗与绿营分立的军政体制,以及西北驻军依赖内地后勤供给的致命弱点,都决定了年羹尧不敢也不可能背叛雍正。

年羹尧拥有多少兵力,为何能长期要挟雍正皇帝?

  说到雍正皇帝,他算是在大清朝众多皇帝中,最被人低估与忽略的一位皇帝,正如大家所说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的,雍正皇帝就夹在他们中间,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可他却有着巨大的承上启下作用。大家都知道,他的皇位也是来之不易,经过了残酷的“九龙夺嫡”争斗,兄弟相残,才坐上了皇帝。在争夺皇位过程中,年羹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十分拥护雍正,正是他的极力拥护,雍正才能够顺利即位。

           雍正皇帝

  年羹尧,字亮工,康熙年间进士,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可见雍正皇帝对他的重视与仰仗。但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态度又非常复杂,起初非常的信任,但是随着年羹尧的私欲膨胀,骄纵无礼,雍正皇帝开始慢慢警惕,到最后步步打压,直至列举92条罪状,让年羹尧留全尸死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真是如题所说那样,拥兵自重,要挟皇帝致死的?大家要知道,在雍正时期,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鼎峰。所以就并不存在这种情况,两者都是相互利用罢了,一个看你能打仗,可以帮忙平定西北、蒙古部落的混乱战事,加强与巩固自己的皇位,一个则乘机借着自己是当朝皇帝的“大舅子”在加上皇帝的器重,步步紧逼,私欲膨胀,骄纵无礼。

             十四阿哥胤禵

  在康熙皇帝在位时的中后期,西北的准格尔部屡次骚扰大清国,再加上康熙帝有意将皇位传给十四皇子,让其立下军功,于是命十四子胤禵率兵攻打,十四子胤禵去后没过几年,康熙皇帝病故,四子胤禛(雍正皇帝)随即继位,后遣十四子回京奔丧,再加上与心腹——时任陕甘总督的年羹尧协同合作切断了西征大军的后勤补给线,使其无法兴兵争位,十四子无奈回京,雍正皇帝命年羹尧接任十四子职务,统帅军队继续对准格尔部作战,至此年羹尧的权利达到顶峰。

                年羹尧

  年羹尧到达西北之后,自己能够指挥的军队也有20多万,随后年羹尧以粮草、军饷不足为由,让雍正给自己输送更多的粮草,每年打仗花费了巨大军饷,其中有一部分进入了自己的口袋,他的地位明显也发生的变化,高于普通的封疆大吏,对于那些总督、巡抚都呼来喝去,至于那些四五品的中级官员,甚至说杀就杀,他任人唯亲,在军中及川陕用人自专,称为“年选”,形成庞大的年羹尧集团,这已经涉及到了人事任用,雍正虽然很生气,但还要依仗年羹尧平叛,只能忍下来并答应他的要求,但是这时候雍正已经对他怀恨在心了。

  平叛后,年羹尧以皇帝的功臣自居,行为更加专横跋扈,不仅把其他的官员都当成自己的下属,对他们肆意支使,还有很多的逾越行为,吃饭叫用膳,送给下属东西叫赐,只有皇帝找后妃侍寝才能叫做翻牌子,年羹尧妻妾成群,自己找妻妾侍寝也叫做翻牌子,雍正面上表现的满不在乎,并提醒过多次,仍然不为所动,此时的年羹尧,志得意满,恃宠而骄,却不知道自己在死路上越走越近了。

  雍正皇帝先将年羹尧的亲信全部革职,紧接着免除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官职 ,改任杭州将军,这样一个明显的信号放到了官场,大小官员在墙倒众人推的原则下纷纷上表弹劾其罪状,文武百官还列出年羹尧所犯的九十二条罪名,最终让年羹尧留全尸死去

   

  从年羹尧自身而言,他的死确实有点咎由自取。他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擅作威福,丝毫不知谦逊自保,不守为臣之道,做出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已为舆论所不容;而且他植党营私,贪赃受贿,“公行不法,全无忌惮”,为国法所不容,也为雍正所忌恨。这就犯了功臣之大忌,势必难得善终。

   

谢谢大家查阅 欢迎指正 关注“刘家五叔”,与“刘家五叔”一起谈古今趣事!

  

年羹尧拥有多少兵力,为何能长期要挟雍正皇帝?

飞扬跋扈,居功自傲,雍正帝确实一段时间依靠他,宠着他,他掌控着20万大军,堪比国内一半的主要兵力,渐渐地,年羹尧功劳大脾气大,太高调,不死也得死了。

年羹尧有多趾高气昂?他赏给下属官员军官物品,下属必须磕头谢恩,他主管西北地区军政时,发给总督和将军的文书,本应平级的来往公文,擅称“令谕”蒙古的诸王见他也要跪拜相迎。雍正派给他的御前侍卫,他当奴仆使用。雍正的圣旨到了西宁他的大营,按道理官员迎接圣旨都要三跪九叩,这个年羹尧不,直接就拿了诏书……类似事情数不胜数,即使和雍正在一起,“御前箕坐,无人臣礼”,雍正心中颇为不快。

雍正确实很宠幸他,毕竟帮助大清国平定西北、西藏,为大清国立下不世之功,雍正爷给他赏了一等公,他坐镇西北,并参与云南政务,成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除了年羹尧管辖范围内的区域,诸多省份的官员任免,年羹尧的意见是雍正很重要的定夺依据,雍正把年羹尧视为自己的“恩人”和心腹,对雍正来说,年羹尧这样的人才,有个十几个这样的封疆大吏,国家还愁治不好吗?

雍正对年羹尧的宠幸几乎是古来人臣罕能相匹的。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尧入京,获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十一月,又赏加一等男世职,由年羹尧次子年富承袭。年羹尧妻子生病,雍正都再三关心和赠送药品,年羹尧的家人时刻受到雍正的特别关照,甚至为了赏给年羹尧新鲜的荔枝吃,雍正严令驿站务必6天内从北京送到西安,堪比唐明皇向杨贵妃送荔枝。

渐渐地,年羹尧也居功自傲,志得意满,做出了很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渐渐地,就让雍正帝逐渐警觉和嫉恨,最终年羹尧一落千丈、家破人亡。

年羹尧进北京城,经过直隶总督李维钧的地盘,直隶总督乃大清国督抚之首,天下第一封疆大吏,可在老年眼里就是个奴才,他让李维钧大老远地就出城跪迎,然后大摇大摆地经过,以至于雍正帝后来收拾完年羹尧,转头收拾李维钧,说你当年不是和年羹尧一伙的吗?看你那怂样,办了!李维钧就从位子上滚蛋了。

还有很多因素,基本上就是老年太高调了,然后么,就悲剧了。

年羹尧拥有多少兵力,为何能长期要挟雍正皇帝?

年羹尧并没有要挟雍正皇帝,他没那个胆也没那个能力。罗布藏丹增为祸西北是从康熙年间开始的,一直打不下来除了清庭自己有问题,叛军也是有一定实力的。年羹尧只是不断找雍正要钱要粮而已,并没有要挟雍正。

年羹尧是接任十四爷担任西北大营主帅的。在当时,十四爷有战斗兵力八万。这八万兵马分为两部分,其中包含两旗八旗兵,按着八旗兵的编制,每旗兵马有七千五百人左右的骑兵。合计骑兵一万五千人,归伊兴阿统领。而以骑步配比一比五的比额大致在七万五千名步兵左右,累计九万人,由此可见,十四爷的八万部队不是满编状态!年羹尧上任后会把这部分员额补齐,这也是年羹尧不断找中央要钱要粮草的主因!

按着古代一名战斗人员配一到三名勤务人员来看,取中间值计算,八万人需要十六万的勤务兵,九万人需要十八万勤务兵,这个数值则是波动的。九爷有数据显示,吃粮人员在二十三万六千人左右。

年羹尧拥有多少兵力,为何能长期要挟雍正皇帝?

年羹尧并没有长期要挟雍正皇帝。雍正三年,年羹尧就被赐令自尽。

年羹尧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当官主要当的是康熙的官。从康熙四十八年,被破格提拔为四川巡抚,位列封疆。从康熙四十九年开始,一直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作战。康熙六十年,因为才干杰出,升为陕川总督,镇守西陲。

雍正继位后,对这位西陲重臣,倚为股肱。雍正元年五月,发出上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从上谕可以看出,雍正对年羹尧宠信至极。俨然就成了西北的雍正。

雍正二年,平定青海。年羹尧威震西陲,声誉到了顶峰。

从以上看,年羹尧并没有要挟雍正,而是年羹尧的能力使雍正对他宠信无以复加。

反观年羹尧是怎么对雍正皇帝的,这人是不作不死。年羹尧这个人,立了功以后,骄横跋扈,盛气凌人。在皇帝面前,“御前箕坐,无人臣礼”。结党营私,朝廷选官,有“年选”一说。屏斥异己,荐拔趋赴。贪赃受贿。

这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雍正帝再也不能容忍下去,指示大臣揭发其罪状,尽削其官职。逮捕,列九十二项大罪,赐其狱中自裁。

从以上看出,年羹尧要挟不了雍正,用皇帝的话说,“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可见有多少兵,多大官也没用,都是皇帝给的,都在皇帝一念之间。

以上主要参考《清实录》、《清史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