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里周培公送给康熙的大清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周培公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大清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当初和图海一起平三蕃,还是后来被“分配”遥远的盛京,周培公都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他用了10年之久,日以继夜,夜以继日,遍读典籍,为康熙做了最后一件大事,就是献给康熙大清地图,成为康熙治国之方略。那这地图周培公是怎么画出来的?
周培公临终前献皇舆全图在《康熙王朝》中有这样的桥段,很是精彩,当时的周培公虽在苦寒戎边之地,但也没闲着,康熙帝北巡盛京之时,用十年之久画出了皇舆全览图献给康熙,因为周培公是想以此表忠心,让康熙看清大势,并提醒康熙,以形势来看,台湾不过是大清的股疥之疾,真正的威胁是蒙古的葛尔丹。
然而,蒙古葛尔丹为了自己的千秋大业,对大清朝早已虎视眈眈,他趁三藩内乱之时,悄悄的统一蒙古,然而,将来能与清朝争地盘的必是葛尔丹,而不是台湾郑氏。
而欲想平葛尔丹,就得先收复台湾,因为台湾郑氏不断派水师来袭扰东南沿海,大清的财税重地正是东南之地,加天下粮仓首地,东南隐患,不尽快收复台湾,必然加之北征乏力,周培公虽在盛京,但对形势入木三分的分析,因此周培公举荐姚启圣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
周培公功高盖世,权倾朝野,而在他职业生涯即将达到最辉煌的时候,被康熙“发配”苦寒之地戍边,当康熙再次见到已是病入膏肓的周培公后,突然有了一点悔意。
周培公献图之前,康熙表达了歉意,周培公略显欣慰,云谈风轻,并未过多苟责,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能在临终前完成自己的使命,为大清做最后一件大事,就是献给康熙大清地图,在周培公去世后,康熙帝为周培公守灵一晚,并且停朝一日。
周培公对大清未来的精密筹划,不得不令人折服,绘制出堪称清朝最大最全的地图,称之为皇舆全图。而像这种海量的测量工作,周培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周培公潜心绘制大清地图《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在不起眼的地方,无人关注的地方,还是用毕生精力画了大清最全、最精确的地图,康熙如获至宝,并且在历次重大战役中都随身携带着。
影视剧离不开真实的历史,七分史实三分虚构,毕竟是影视剧,不是正史纪录片,所以根据剧中情节的需要,将周培公刻画成一个国土无双的人物,不仅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并且用毕生的心血绘制出大清地图。
可以说在当时的条件来说,周培公没有怀才不遇,也并没有碌碌无为,而凭借翻阅各类书籍材料,遍读典籍,用10年之久的时间,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潜心绘制了最为完整的,最精最全的大清疆域图,献于康熙帝,就连孝庄皇太后都能在上面,找到她自己的家乡,不得不说当时的周培公有大智慧,他的心胸和视野可谓大格局。
由于清朝疆域幅员辽阔,涉及到巨量的地理测量,能做到精确定位经纬度,难于办到,据说古人绘制地图时候,就是驾着一种叫做“记里鼓车”的马车丈量,而这车分两层,上层一个木人,下层也有一个木人,当马车行到哪里,地图便画到哪里,当车行十里,下层木人就击鼓十次,车行十里,上层木人就要敲响一次铃,这样只要记录铃声和鼓声的次数,以地理的精确定位经纬度,便可以计算出马车行过的距离,所以使用“记里鼓车”测量,大大的减轻了丈量土地的劳动力。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周培公这十年来也用同样的方式来测量,那么关于涉及到地理测量,和精确定位经纬度,他完成这图的绘制,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周培公耗尽了自己毕生的心血,才画出此图并献给康熙的,因此康熙对周培公的死,感到十分愧疚,后悔当年将他放到这冰天雪地的盛京,最终让他病死于盛京。
当然,这只是影剧上夸大了周培公的功绩,而皇舆全图到底出自谁之手呢?当然,当时除了康熙能够有这个魄力,还有谁!
皇舆全图是出自于传教士在史实上,《皇舆全览图》的确是大清最精最全的地图,它并非像《康熙王朝》说是出自周培公的手,而是康熙帝授意传教士所作,准确的说,只有康熙帝才有这个实力聚合完成这一海量工作。
为了维护大清的疆域完整,康熙不但要应对西北的叛乱,还要提防沙俄重兵压境,需要对边界有个准确的界定,于是康熙就有了绘制清朝疆域图的想法,但以当时清朝的技术能力很难于办到。
不过恰逢欧洲工业革命,有众多传教士刚好来到中国,并带来了大量先进技术,当时传教士地图测绘领域,已经是具备成熟的技术了,需要在中国广泛的传播西方的技术理念,并希望深入的了解中国,因此传教士想借助绘制地图的机会,遍及中国各地。
而康熙也便借助这些传教士,给自己培养大量的技术人员,从西方采购大量测绘仪器,在公元1708年正式启动皇舆全图的绘制,因为当时康熙和传教士各取所需,才促成了皇舆全图的诞生。
特别要说的是,周培公早在公元1701年就去世了,如果是周培公绘制的,从时间上也是对不上的。
所以,康熙这图是出于康熙之手,历时十年的实地绘制,才将此地图基本完成,制此图时,由于当时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疆准噶尔及西南地区,并没有纳入地图,但此后又陆续增加地区图,包括28幅省区图,称之为“康熙皇舆全览图”。
直到数十年之后,乾隆皇帝才将空白地图纳入图中,皇舆全览图才得以增补。
结语虽说是影视剧,但任何戏剧都是史实的写照,所谓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周培公虽被贬去苦寒戎边,但并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选碌碌无为,而是借着工作不多的机会,潜心研究,用十年之久的时间,绘就了《皇舆全览图》,无奈自己承受不了这冰山雪地的恶劣环境,最终病入膏肓,临死前,将自己绘制的地图呈献给康熙皇帝,可谓是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End—
《康熙王朝》里周培公送给康熙的大清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康熙王朝》里周培公送给康熙的地图全称叫“皇舆全览图”,这可能是中国古代画的最精准也是最详细的地图。但此图与周培公却无半点关系,这张地图是由一班来华西方传教士历经十年实地测绘而画成。西方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大名鼎鼎的利玛窦,利玛窦经由中国澳门前往大明京师北京,在风气开放的明朝末年,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并没有受到严格的限制,利玛窦在北京算是很吃的开,与徐光启、叶向高等明朝重臣多有交集往来。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是东西文明交流碰撞的一次难得的机会。这些传教士除了传授天主教教义,还带来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包括地图测绘等方面的科学成果。
但是,来华传教士多以意大利人为主,康熙年间,法国传教士得到路易十四世的资助,决定打破其他欧洲国家传教士在中国的统治性地位,这些法国耶稣会的精英传教士不远千里前往中国,为了表示诚意,这些传教士苦练中文和满文,把先进的天文学、数学和测绘制图技术也带到了中国。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康熙萌生要绘制一张精准的大清帝国地图的设想。
中国最早发明了所有绘制地图的用具和方法,但是到了清朝,旧有的制图技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些法国传教士带来先进的测绘技术正好可以填补这种不足,1708年,法国传教士首先完成难度极大的长城地区的地图测绘,1711年完成《康熙皇舆全览图》,这是当时世界上精准度最高的地图,此图传入欧洲后引起了当时欧洲各国巨大的轰动,许多欧洲国家开始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产生浓厚的兴趣。
康熙年间的清朝,国力已经达到最鼎盛,幅员之辽阔,要完成全国的地图测绘,难度可想而知,这些法国传教士共花了长达10年的时间,最终制作出35幅分省(地区)地图,这些地图拼接在一起,一张完整的大清帝国地图就完美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么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制图工程,其绘制方式是什么样呢?
首先,用倾角罗盘先测量北极星与地平线的夹角,获得纬度;比较两个地点在正午的时间差――固定的“本初子午线”时间和当地时间,获得经度。他们先以皇城北京做实验,最初使用的是“巴黎子午线”,后来他们创造性的发明出一条穿过紫禁城康熙皇帝御座下面的“北京子午线”,北京地图得以率先绘制出来,以“北京子午线”为标准,传教士们最终将641个地点一个个通过这种方法绘制出来;还有一些通过比照已知地点,采取三角测量法测出。后来,他们还对椭圆形地球产生的误差进行了科学的矫正。
作为当时世界上精准度最高的国家地图,《康熙皇舆全览图》的历史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但是这本地图传人欧洲后,虽然轰动一时,却也引来西方列强的觊觎,地图问世不过百年,西方列强便纷至沓来,企图瓜分中国。
《康熙王朝》里周培公送给康熙的大清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诚邀,如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地图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古人出于军事,行政等方面的需要,绘制出来不同的地图以供使用,然而古代没有卫星,飞机等现代工具,他们的地图是如何规制出来的呢?
地图的历史十分悠久,现存的第一幅地图是4500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古巴比伦地图。据《左传》记载,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时期,中国人就绘制出了所谓的九鼎图。
由于缺乏工具,古时的地图完全是依靠手绘,所以说误差比较大。当时画地图可是个力气活!制绘地图的人得到当地去考察,一边走一边画地图。这个时间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等,有可能出去的时候是个小伙子,等画完地图再回来的话基本上已经步入了中老年了。
当然,如果不想走,还有一种方法。就像《康熙王朝》的周培公一样,由于大清实在太大,周培公采用的是查阅各大典籍,汇总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其绘制在图上,不过这种方法误差更大,只能看个大概,十分不确切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康熙王朝》里周培公送给康熙的大清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康熙王朝》的剧情中周培公在最后弥留之际,向康熙献了一幅地图。此图在当时应该是最完整,最精确的,第一张人工绘制皇舆全图。周培公在平定察哈尔王和三藩立下了不世之功,力保住大清的安定。遗憾的是他是个汉人,并且手里有二十万的雄兵。随着周培公屡建奇功,朝廷上下绯闻不断。都在担心周培公会成为第二个吴三桂,此时康熙也有点担心了。满朝的文武大臣和将士的团结和周培公比起来,康熙选择了前者,这是符合正常思维的。周培公被贬盛京之后,心里一直难以释怀。自己的忠诚的付出换来的是盛京的一个闲职,于是便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从被贬到康熙接他总共十一年,没有兴趣的事情是坚持不下来的。古人的智慧我们不要低估,就像我们不要低估自己孩子的智商一样。通读中外史册和图谱,加上自己一些考证,用我们难以想象的毅力和智慧绘制了皇舆全图。在当时科学技术和条件下,这应该算是一个奇迹。正是这张图使周培公在那种天寒地冻的环境得以坚持,得意生存。人是一张非常奇怪的种类,一旦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忘记了自己的苦恼和恶劣环境。远离故土,远离梦想,独处异地。周培公每一天的坚持,每一年的等待,盼望着康熙的召回。可以想象一下,当康熙踏进盛京的时候,周培公是一个怎样的心情?
《康熙王朝》里周培公送给康熙的大清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历史上,确实有周培公这个人,但电视剧将这幅图的作者定为周培公既不合理,也不严谨。可以说,这一戏份就是典型的胡编乱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皇舆全览图》作为中国古代制图的最高水准,绝非一人所能为。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皇舆全览图》,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地图比例为1:400000。该地图经过长达10年的实地测绘,在1718年才初步完成。在当时,该图是“大清最精最全之地图”,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最精最全之图”。这跟老周没关系。今天这些地图近1/3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流失海外。有少部分被国民党带到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余的留在大陆现藏北京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
《康熙王朝》里周培公送给康熙的大清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绘图师用电脑瞎制作的[大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