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曹皇后和宋仁宗赵祯有没有生育过孩子?有什么故事?

夜深人静,曹皇后和宋仁宗躺在各自的寝宫,却做着同一个梦。曹皇后拉着宋仁宗的手:拉着你的手,仿佛回到十八九;宋仁宗拉着曹皇后的手:拉着你的手,感觉左手摸右手。

“张国立”神补刀:“可要把你的手锯掉,就跟锯我自己的手一样疼。”(《一声叹息》台词)

这就是曹皇后与宋仁宗赵祯的真实关系,二人做了30年的夫妻,曹皇后未生下一儿半女。但宋仁宗大限来临前,唯一想见的人却是曹皇后,已经说不出话的他,拉着曹皇后,指着自己的心不停比划。

当太医赶来时,宋仁宗已经溘然长逝。他想说什么呢?难道是“我的心里只有你”?倘若是,三十年的若即若离又算什么呢?

曹皇后出身名门,她的祖父就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太祖赵匡胤最得力的部下之一。她还有个弟弟叫曹佾,民间传说“八仙”中的“曹国舅”就是他。

曹皇后嫁给宋仁宗时已经17周岁,年龄略偏大。野史说,曹皇后其实不算晚婚,因为宋仁宗是她的再婚丈夫,早年她已经被许配给一个叫李植的人:

“京兆李植,字化光,观察使士衡之孙。自少年好道,不乐婚宦。初为侍禁,约婚慈圣。既娶,迎入门,见鬼神千万在其前。植惊走,逾墙避之。后时即还父母家,俄选为后焉。”——《默记》

李植好修道,不想结婚,却被家人强迫娶了曹氏。洞房花烛夜,李植气昏了头,抬眼看见“如花”,吓得跳墙跑了。于是曹氏只好被“退货”,却因祸得福入宫为后。

《墨记》是北宋王铚创作的笔记文集,可靠性存疑。假如是真的,史书似乎也没必要隐瞒,因为宋真宗的皇后刘娥也是二婚,且出身低贱,史书就如实记载了。

在曹皇后入宫前,宋仁宗有一位郭皇后,是太后刘娥在世时替宋仁宗选定的。可是宋仁宗喜欢尚美人和杨美人,不喜欢郭皇后。于是三个女人争风吃醋,乃至于大打出手。

有一次宋仁宗亲自拉架,郭皇后一巴掌误伤了宋仁宗。借着这个由头,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坚决废掉了郭皇后。

妃嫔们打架斗殴,皇帝拉都拉不住,宋仁宗的后宫有点热闹过度啊,曹皇后能压得住这股邪气吗?讲几个故事,你自己判断吧。

宋仁宗有个宠妃叫张贵妃,有一次她要出行,向宋仁宗提出借皇后的仪仗。宋仁宗滑头:你自己跟皇后要吧。

嫔妃用皇后仪仗,这是明目张胆的以卑犯尊,曹皇后完全可以拒绝,甚至可以处罚她,但曹皇后却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曹皇后的大度让宋仁宗无地自容,他批评了张贵妃一顿,此事作罢。

又有一次,余美人和尚美人打架,宋仁宗再次被误伤,一气之下跑到曹皇后跟前诉苦,要求她严惩二人。曹皇后说:她们都是陛下的心头肉,万一哪天你爱心泛滥,反过头来怪罪我呢?还是算了吧。

宋仁宗态度坚定,于是曹皇后起身出宫。不一会儿回来禀报:我把二人都赐死了!其实她仅将二人暂时囚禁起来而已。

还有一次,几个侍卫乘夜作乱,他们勾结几位内侍和宫女,直闯曹皇后的宫中,而此时宋仁宗正在皇后宫中,吓得他转身就想逃跑。

曹皇后临危不乱,她下令紧闭宫门,令都知王守忠率兵平叛。为了防止贼兵纵火,她提前令宫人准备好水。果然不一会儿火光四起,但曹皇后有准备,火没烧起来。

曹皇后又拿起一把剪刀,剪掉一撮所有参与平叛的宫人的头发:明天以此为证,给诸位嘉奖。于是所有人精神大振,叛乱很快被平定。

事后,她又不顾宋仁宗反对,坚决处死了几位参与骚乱的宫女。正史中说,这几位宫女是皇后身边的人,野史说她们是张贵人宫中的。

以上几个故事难免让我们糊涂:宋仁宗的后宫一如既往地混乱,但曹皇后似乎也不是那种没有能力的人,为何就治不好后宫呢?

其实以上记载不矛盾,问题就出在宋仁宗身上。

宋仁宗从小在刘娥的身边长大,刘娥很强势,导致宋仁宗性格偏软弱。又因为逆反心理,宋仁宗的自我意识很强,猜忌心理也很强。这种复杂的人格,让他下意识地抗拒别人给他选定的女人,比如刘娥给他选定的郭皇后,杨太妃给他选定的曹皇后。

是的,这就是二人尴尬关系的心理基础。曹皇后代表了强加给宋仁宗身上的某种压迫,同时她大气的作风,超强的能力,像极了那位已经穿上了龙袍的太后刘娥。

宋仁宗不需要女强人,他要的是一个温婉柔软,甚至有点任性恣意的小女人,他渴望在纵容她们、宠爱她们中找到自己的尊严。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他的后宫屡屡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

按史书记载,曹皇后爱好书法,重视农桑,亲自在宫中养蚕种谷,应该是个德才兼备,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好女人。

男人们都喜欢鼓吹,这种女人是他们心目中的女神,其实他们更喜欢小女人,宋仁宗更是如此。因此,宋仁宗不可能喜欢曹皇后,甚至对她充满戒备。

有一次宋仁宗精神病发作,他高喊:“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吓得张茂则要自杀,幸亏有大臣拉住;曹皇后也被吓得不敢靠近皇帝的寝宫。

虽说精神病人的话不能当真,但他为何不说别人“大逆”呢?病人的话往往是他平时压抑在心中,不敢说的真心话。

民间甚至有谣传:宋仁宗一直怀疑郭皇后和张贵妃的死,曹皇后是嫌疑人!

郭皇后被废后,宋仁宗一度心有所悔,几次去探望。有一次郭氏对宋仁宗说:以后你别来了,除非你带着金册来(意思是恢复她的皇后之位)。这话惊动了曹皇后,她暗中派一个叫阎文应的人毒杀了郭氏。

张贵妃是宋仁宗一生最爱的女人,也是皇后之位的最大威胁者,她死后被宋仁宗追封为皇后。曹皇后尚在世,宋仁宗就追封别的女人为皇后,这是对曹皇后的极大侮辱。因此民间认为,这是宋仁宗怀疑曹皇后害死了张贵妃,所采取的打击报复。

正是这种猜忌,甚至怨恨心理,导致宋仁宗曾经想废掉曹皇后。有一次宋仁宗试探着问宰相梁适:朕想废了皇后如何?梁适说:“即使普通人家都不忍心休妻,何况您万乘之尊呢?您已经有过一次了啊。”

宋仁宗只好作罢,又不甘心地把这事告诉了曹皇后:我本来要废掉你的,梁适不同意。如果真是这样,说明宋仁宗已经在公开敲打警告曹皇后了。

可是我们细究曹皇后的言行,她并无任何把柄抓在别人手里,民间传言也未必为真。比如阎文应害死郭皇后的事,正史记载,他们二人确实有怨,但那时候曹皇后还未进宫,这笔账算不到她头上。

不管怎么说,宋仁宗的冷漠一定会让曹皇后退而自保。她基本的做法就是,你宠爱的人上房揭瓦我都不管,骑到我头上也无所谓,我能忍;其它的后宫事,我尽到皇后的责任。

客观讲,宋仁宗就是后宫不宁的制造者,曹皇后的生存环境很恶劣!

好在曹皇后够聪明,她的作为既满足了宋仁宗的心理需求,又缓解了二人的矛盾,让这对貌合神离的夫妻度过了30年。

宋仁宗在很多事情上还需要曹皇后为他操持,比如后宫,他也不想再出现皇后带头“寻衅滋事”的局面;再比如子嗣,他更需要曹皇后从中协调。

宋仁宗一生生了3个儿子,13个女儿,活下来的只有2个女儿,这跟赵家遗传病史有关。皇帝绝嗣是个大麻烦,在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宋仁宗将侄子赵宗实(即英宗赵曙)收养于宫中。

赵宗实没有一点幸福感,因为每当宋仁宗生下儿子他就被遣送出宫,加上外朝势力的掺和,他被搞得心力憔悴,以至于后来说什么都不肯进宫了。

赵宗实入宫时被曹皇后收养,同时曹皇后还有一个外甥女高滔滔也被她收养,两个年轻人常年在一起有了感情。后来,在曹皇后和宋仁宗的撮合下二人成婚。

这种亲缘关系,让曹皇后更有能力协调宋仁宗与赵宗实畸形的“父子关系”。

嘉祐七年八月,52岁的宋仁宗终于对现实低下了头,他数次下旨,强令赵宗实进宫,并正式册立他为太子。第二年三月,创下“仁宗盛治”的赵祯驾崩了,曹皇后时年47岁。

回顾曹皇后与宋仁宗30年的婚姻,他们始终在爱情的漩涡之外徘徊,宋仁宗对曹皇后一边排斥一边依赖;而曹皇后对宋仁宗则一边渴望一边躲闪。

结果岁月的煎熬,让二人熬成了亲人!你说这种婚姻是幸福呢,还是不幸呢?

历史上,曹皇后和宋仁宗赵祯有没有生育过孩子?有什么故事?

宋仁宗与曹皇后没有子嗣,这个是铁定的,有宗室玉碟为证的,但是传言的宋仁宗因嫌弃曹皇后长得丑,而一直未临幸曹皇后,这一点就不符合逻辑了。

首先,宋仁宗不是没有儿子,他有三个儿子:第一个是俞德妃生的赵昉,生下来就夭折了;第二个是苗贵妃生的赵昕,两岁的时候夭折;第三个是朱才人生的赵曦,不到三岁便夭折。

其次,宋仁宗一共有十三个女儿,但有七位早夭,存活率不到半成,这说明宋仁宗有生育能力,但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这与宋朝的大环境有关,男人都已经尚文不尚武了,整日诗词歌赋的,哪像汉唐皇族,动不动就围猎习武,所以宋朝皇室的整体生育存活率都不高。

那么宋仁宗为何与曹皇后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显然不可能是因为曹皇后长得丑,宋仁宗一直未临幸她。之所以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宋仁宗喜欢美人,这一点不光是宋仁宗,历代帝王没有不喜欢美人的。在第一任废后风波中,仁宗就是喜欢貌美可人的尚充仪、和杨德妃,冷落郭皇后,这才引起郭皇后的极端吃醋行为,然后误伤了宋仁宗,因此被废后,历史上称“伤帝失位”。

“皇后以无子愿入道观,特封其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以养。”——《宋史》

但这个事情不能以“伤帝”的名义进行,毕竟皇后是母仪天下的形象,皇家也要面子的。所以才有了范讽的谏言“后立已有九年,尚无子,义当废。”虽然此后经历了范仲淹等人的阻拦,但宋仁宗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吕夷简与范仲淹之间的政治博弈,所以于明道二年(1033),大摇大摆的下了废后的命令。这件事虽然以废后为主题,但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使郭皇后是刘太后安排的政治婚姻,宋仁宗就是再抵制,也不会藐视礼制,也就是说他该宠幸郭皇后,还得宠幸。

而废后风波过去后,宋仁宗如脱缰野马,与两位美人缠绵之际累垮了身体,以至“累日不进食”,朝臣们的反应是“内外忧惧,皆归罪二美人。”后来,宋仁宗养母杨太后做主,将尚、杨二人分别送入道观、尼姑庵,并决定给宋仁宗挑一个貌丑不至惑君的正宫皇后。这时候,豪门大族的曹氏就成了最佳人选,丑不是目的,丑的有意义才是目的。曹氏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宋仁宗有评价“国朝将相家,能以身名自立,不坠门阀者,唯李昉、曹彬尔。”

其实这个貌丑不至惑君是前朝大臣打趣的谈资罢了。不得不承认一点,古代但凡是豪门大族的婚姻,都不至于在相貌气质上差太多,毕竟是资源优势集中在豪门大族手里,他们会通过娶妻纳妾来改善家族的基因。但凡是帝都,都是社会精英聚集的地方,人口的相貌一定是超越普通地区的(除了山水养人的地方)。可能曹氏并没有倾国倾城之相貌,只是长相平平。再有一点,曹皇后是个二婚,因为其第一任丈夫沉迷修仙,所以对曹氏没有兴趣,后来与曹氏和离,这才流传曹氏丑陋无比。

不论曹氏到底是不是丑的见不得人,至少可以肯定一点,宋仁宗不会不顾大体的与之圆房。在古代极其看重礼制,宋代帝王婚礼更是讲究的很,与民间六礼不同,帝王六礼为采择、奉旨问名、告吉、告成、告期、命使奉迎,这些都是婚前完成的。皇后入宫之后,还有“同牢”和“拜谒景灵宫”等礼仪,也就是说皇帝一直陪在皇后身边,不可能出现《清平乐》中宋仁宗自己飘在外边的事情。礼毕后,皇帝与皇后进入御幄,也就是要入洞房了,这时就已经有太监在门口守着了,因为他们要完成记录,记下皇帝宠幸皇后的时辰,以便与皇后妊娠时相对照,证明这是龙胎。

另外,古代对于嫡庶之分比较重视,皇后意味着皇帝的嫡妻,宋仁宗不可能因为曹皇后长得丑,就不要嫡子了吧?虽然宋代多有嫡妻收养子,然后继承大统的例子,但这只是因为皇后真生不出来儿子,或者皇帝真没这个能力,比如宋高宗,惊吓过度失去生育能力。就宋仁宗的子嗣情况来看,问题并不出现在仁宗身上,而是曹皇后的问题。然而后来仁宗有了美人张氏,爱美人的秉性又暴露出来,所以曹皇后受冷落,终生不得一儿半女也就不足为奇了。

历史上,曹皇后和宋仁宗赵祯有没有生育过孩子?有什么故事?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第四任皇帝,赵祯在位的四十一年里,先后立过郭氏、曹氏和张氏为皇后。仁宗的三位皇后里,曹皇后是最不漂亮的一位,更没有为仁宗生育过孩子,但她却是命最好、寿最长的一位。

宋真宗驾崩于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当时才十三岁的赵祯奉诏即帝位,史称仁宗,次年改元天圣。赵祯即位时因为年纪小,一切政事都由刘太后做主,包括赵祯选皇后的事情,刘太后也要替赵祯出主意。

天圣二年(1024年)仁宗下诏选后,当时应征角逐后位的美女很多,竞争得十分激烈,其中要以四川来的王小姐长得最美艳动人,赵祯看了最为满意。但是刘太后认为王小姐太妖艳了,对年轻的仁宗健康有碍,便把王小姐许嫁给自己的侄儿刘从德,另选应州金城的郭小姐为仁宗之后。郭氏是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不但家教好、懂礼貌,又长得美丽大方,贤淑贞敬,所以颇为刘太后欣赏。

但是仁宗赵祯因为心爱的王小姐没有被选上,就赌气不跟郭后圆房,另外宠幸同时入选的尚美人、杨美人,让郭后又气又妒,只碍着丈夫是皇帝,自己又母仪天下,不好把怨妒之气发作出来。没想到尚美人、杨美人恃宠而骄,几回当着皇帝的面对郭后冷嘲热讽,给郭后难堪,郭后都忍了下来。 有一天,尚美人又当着皇帝的面奚落郭后,郭后实在气坏了,忍不住伸手去打尚美人的耳光。仁宗眼明身快,立刻上前去遮护尚美人。结果郭后一个耳光打到仁宗的脖子上,留下了几道血印子,仁宗大怒,站起身来就拂袖而去了。

内侍阎文应知道以后,建议皇帝把“爱吃醋又坏脾气”的郭后废了,另立皇后。并且要仁宗把伤痕给宰相看,以博取同情,支持废后之举。仁宗便把颈伤露给宰相吕夷简看,并且告诉他是被郭后抓伤的,问吕相可不可以废后? 早已和郭后结怨并欲致其于死地的吕夷简说:“废后之举,古已有之。” 仁宗见宰相吕夷简支持他废后,便把郭皇后废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居长乐宫为女冠,赐名清悟。

郭后被废之后,杨美人、尚美人想坐上皇后的位子,对仁宗更嗲更媚,几乎每天晚上都一同陪仁宗上床。结果把仁宗累得腰酸背疼,上朝时打瞌睡,用膳时没胃口,面黄肌瘦,眼眶发黑。

刘太后驾崩后,当年和她平起平坐同为真宗宠后的杨太后还健在,她几次要仁宗把杨美人、尚美人逐出宫,仁宗皇帝舍不得,杨太后骂内侍阎文应是怎么照顾皇帝的?阎文应没办法,天天见了仁宗就请仁宗把杨、尚二美人废了。仁宗听都听烦了,只好答应让阎文应把她俩送走。景佑元年(1034年)八月,尚美人被送去当女道士,杨美人被送去当女尼。仁宗又下诏选后,结果同年九月,杨太后做主为仁宗选立曹氏为后。

曹氏是北宋开国元勋曹彬次子曹玮的第四个女儿,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10月16日,比仁宗皇帝小六岁的她虽然不算绝顶漂亮,却系出名门、又聪明多智,所以获得杨太后之垂青,被选立为皇后。

曹氏入选为后,事前有许多奇异的征兆。先是在明道年间,汴京流行一首歌曲,名叫“曹门高”,果然不出一年,曹小姐选为后,大家都说“曹门高”这首歌应验了。曹氏在景祐元年寒食节这天,在家里和姊妹们玩掷钱之戏,结果有一个铜钱掷出后旋转不已停下时竟是直立的,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没想到半年后,曹小姐竟入宫当了皇后。另一件更神奇的事情,是曹氏在六月间已许嫁担任汴京禁宫侍卫官的京兆人李植了,没想到花轿把曹氏抬到李家时,上前迎接的新郎竟看见许多鬼神挡在轿前,对他怒目相斥。李植吓得掉头就走,跳墙逃命。媒人一看兆头不佳,只好吩咐抬轿的人把曹氏再抬回娘家。不久就传来她被册立为后的消息。这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了。

曹后不愧是名门之后,关键时刻临危不乱有乃祖遗风。庆历八年(1048年)闰正月,仁宗在第二个元宵节又要赏灯,受曹后劝谏而止。过了三天,侍从官颜秀等人勾结太监、宫女做乱,打算行刺仁宗。他们抢了兵杖,登上延和殿,越屋进入寝宫外叩门。当时曹后正陪仁宗侍寝,听到门外有异声,立刻把阁门紧闭,通知都知王守忠引兵入卫,又叫身边服侍的太监出去杀贼。曹后亲自把每人的头发剪下一小绺,对他们说:“明天行赏,以此为凭。”于是内侍都奋勇杀贼。颜秀等人杀死若干宫嫔和太监,喊杀之声响彻寝殿,后来见无法攻入,便悄悄遁走。曹后又立刻命宫女拎水桶跟在贼兵后面,以防贼人纵火,结果贼人果然纵火焚帘,幸亏曹后有远见,把火灭了。张美人和都知王守忠适时赶来,把颜秀等人捕杀,平息了这场暴乱,曹后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真有其祖曹彬大将之风。

张贵妃恃宠而骄,有一回要借曹后的华盖出游。她对仁宗提出请求,仁宗说:“你自己去问皇后娘娘吧。”张贵妃便又跑去问曹皇后,曹皇后立刻毫不吝啬地答应了。张贵妃欢喜地跑去把结果告诉仁宗。仁宗说:“国家文物仪章,上下有秩,你张着皇后的华盖出游,廷臣知道了一定会上奏弹劾,何苦呢?”张贵妃听了,很不高兴地作罢了。从这件小事,也可见曹后的宽宏大量,和张贵妃的年幼无知。

张贵妃获仁宗宠幸的那段时间里,总是在枕边向仁宗说曹后的坏话,使仁宗产生了废曹后想法。有次仁宗对宰相梁适说:“朕居宫内,左右都是皇后的党徒耳目,让朕有备受监视之感,不知道可否把曹后废了?”“党徒耳目”云云只是借口,仁宗皇帝实在是因偏爱张贵妃,想立她为后,先探探大臣们的意思。梁适回答说:“闾巷小人尚且不忍把妻子休了,陛下贵为万乘之尊,怎可一而再地废后呢?”仁宗听了,只好打消了废后之念。后来仁宗有次跟曹后闲聊,提起这段往事说:“朕尝欲废汝,幸亏有梁适劝谏,汝才得免。”曹后很感激梁适,后来便出五百万钱作醮为梁适祈福。此后曹后每年都作一次醮,一直到她去世才停。

张贵妃在皇祐五年(1053年)去世,享年才三十一岁。她虽然名位不及曹后,却备受仁宗宠爱,享受了十二年充实快乐的宫廷生活。仁宗哀悼张贵妃不已,还特追封她为温成皇后。曹后入宫之前有郭后,入宫之后有张后,但是一废一死,都威胁不到曹后,也是曹氏命中注定要母仪天下,久享其位吧。

仁宗因为太好色了,男人那玩艺成活率不高,一直没有子嗣。曹后劝仁宗另立他弟弟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赵曙为皇太子。赵曙是仁宗的侄儿,也是曹后的侄女婿。原来曹后的姐姐嫁到勋臣高继勋家,做高遵甫的妻子,生下了高氏,高氏因姨母是皇后,四岁就住进宫里,与同年纪的宗室子赵曙玩在一起,长大以后,仁宗便做主将高氏许配给赵曙了。因为有这层关系,所以曹后中意赵曙为皇太子。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辛未夜晚,当了四十一年皇帝的宋仁宗在享尽艳福之后暴毙,活了五十四岁。他死后,曹后立刻把各宫门关闭起来,把钥匙放在面前。等天亮后,召皇太子赵曙和大臣进宫,当众拿出仁宗遗诏,要赵曙即帝位。赵曙吃惊地说:“我不敢。”转身要逃。大臣韩琦等人一同连拉带劝,才把赵曙留下来。四月初一,三十二岁的赵曙即位为英宗,尊曹氏为皇太后。

赵曙一当皇帝就生病,生了四年的病以后终于一病不起。英宗在位期间,政事都由曹太后裁决,而她也能把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

英宗当皇帝前已生了四子四女,他驾崩后,由长子赵顼即位为神宗,曹氏成了太皇太后。神宗很亲近这位祖母,对曹后十分孝顺,也很听她的话。有一回,神宗披上武士的金甲到慈寿宫见曹太皇太后,问说:“娘娘,儿臣穿这衣服好看不好看?”曹氏笑着说:“你穿这衣服当然好看啦!但是,如果你穿这衣服,那谁治理国家呢?”神宗一听,默然退下去把金甲换了。

曹氏有次生病,稍稍复原之时,神宗预先派人制造了一顶用黄金珠玉装饰、极为精巧华丽的小辇,呈给曹太皇太后说:“娘娘试乘此往凉殿散心 ”。曹氏很高兴地坐上辇车,来到凉殿,曹氏下轿时,由曹氏的侄女儿高太后扶着曹氏的左手、神宗扶着曹氏的右手引曹氏下轿。曹氏很开心地说:“官家(皇上)、太后亲自扶辇,当时在曹家做女儿时,怎么会想到有这么风光的一天啊!”这确实是曹氏心里的实话。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十月十日,曹氏驾崩,享年六十四岁。

历史上,曹皇后和宋仁宗赵祯有没有生育过孩子?有什么故事?

慈圣光献皇后又称曹皇后,是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任皇后,祖父曹彬为北宋开国功臣。英宗、神宗相继即位后,她也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

曹皇后有孩子吗

曹皇后与宋仁宗没有子女。

仁宗的三个儿子皆早亡,故而立三十一岁的赵宗实立为皇太子,赐名曙,即宋英宗。宋英宗登基后尊曹氏为皇太后。宋英宗在位四年就病逝了,宋神宗即位,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把太皇太后住的宫殿命名为庆寿宫。神宗对曹皇后很孝顺,所以一直做事哄祖母高兴。出去登山游玩,每每都走在前面,扶着祖母。

历史上,曹皇后和宋仁宗赵祯有没有生育过孩子?有什么故事?

最近热播的《清平乐》让人们将视线又聚集到一个名人辈出的时代——宋仁宗时期。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与宋仁宗同时期的有: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包拯等等。

然而影视剧《清平乐》却没有将重点放在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身上。

剧中男女主是帝后,然而这对cp却让人嗑的很不爽!

因为皇帝实在是个花心大萝卜,见谁爱谁,但是在曹皇后面前却特别傲娇,一点都不主动,20集了也没个进展。

影视剧剧情安排的帝后最开始的矛盾是,皇帝不满大臣给他挑的新皇后:品德贤良、出身名门,最主要的就是貌丑不至惑君!

大婚当天,一心倾慕皇帝的曹皇后满屏都是少女的幸福与期待,而皇帝却满不在乎的走个过场,甚至晚上都不入洞房而一个人去夜游怜惜小姑娘。

这个小姑娘就是后来深受宋仁宗宠爱的张贵妃。

至此,宋仁宗、曹皇后、张贵妃的深宫爱恨由此展开。

张贵妃虽独获盛宠14年,但是耐不住命不好,死的早,享年31岁。

曹皇后一生无后,但是活的久,宋仁宗死后,帝后收养的儿子登基,她成了太后,儿子死后孙子登基,她成了太皇太后。

诚然,不爱你的男人确实靠不住,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活得久才能享受更多拥有更多。

最重要的是!曹皇后和宋仁宗没有生孩子!

不生孩子简直不要太爽,就古时候那个医疗水平,生产真真是鬼门关走一遭。

但是就算没有孩子又怎样,影响曹皇后成为太后了吗?没有!影响她成为太皇太后了吗?更没有!

可以说她不光有成了皇帝的儿子、孙子,还有成了皇后的女儿——高滔滔。

高滔滔同刘娥一样,是宋朝执政时间较长的太后,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在位9年高滔滔的口碑却比刘娥好太多。

高滔滔是曹皇后妹妹的女儿,自幼进宫在她膝下抚养,同过继的儿子一同长大。

“儿子”“女儿”青梅竹马,长大后自然而然的成了夫妻,成了下一任帝后。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娶媳、皇后嫁女就是这么一回事。

后人看来的历史终成定局:不受宠的皇后几度被废,在皇帝面前极度隐忍,熬过了两代帝王,虽不曾生育,但该有的恩威权势一样不少。

@

历史上,曹皇后和宋仁宗赵祯有没有生育过孩子?有什么故事?

可以肯定地说,曹皇后和宋仁宗是没有生过孩子的。

曹皇后的祖父曹彬是宋初开国功臣,待人宽厚,贤良大气。但她与仁宗赵祯的关系不冷不热,以致仁宗一度有打算废后的想法,多亏杨太后极力劝说,仁宗才作罢。这样的夫妻关系,经常不在一起,在加上仁宗多病,自然也就没有孩子了。

曹皇后相貌平平,没有天香国色,这对于好美色的宋仁宗来说,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也就得不到仁宗的宠爱。那么,仁宗不喜欢曹皇后,为什么还要娶她呢?她十八岁入宫,适逢郭皇后被废,曹氏遂被立为皇后,这都是政治联姻,杨太后赞成,朝廷大臣也赞成,宋仁宗还是比较讲究民主的。

其实,在这以前,曹皇后有过一次婚姻。《甲申杂记》记载:曹皇后的第一任丈夫叫李化光,一心只好神仙之事,不近女色,新婚之夜,新郎翻墙跑了,新娘则跑回了娘家。

曹皇后母仪天下,恪尽职守,把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临危不惧,不愧是将门之后。1048年正月,仁宗入宿皇后正宫,有人作乱,皇帝想出去看看,皇后急忙关闭宫门,命令都知王守忠前来救驾。曹皇后料定乱兵必然放火,就暗地里派人带着水跟在他们后边,果然乱兵放起火来,跟着的人随即用水扑灭。

曹皇后还剪掉太监侍从的头发,对他们说:“明天论功行赏,就以头发为证。”人们争先恐后地冲锋,很快就平定了叛乱。事后,仁宗并没有感激她,反而要废掉她,仁宗认为这是曹皇后导演的戏,故意演给自己的。大臣们极力劝谏,曹皇后才保住了凤冠。

仁宗生有三个儿子,十几个女儿,大多先后夭折,最后只剩下四个女儿,无人继承大统,只好过继赵宗实为太子,就是后来的英宗。英宗继位四年就死了,神宗继位尊曹皇后为太皇太后。

1079年乌台诗案,曹皇后出面求情,大文豪苏轼免于一死,同年冬,曹皇后薨逝,终年六十四岁,与仁宗合葬于永昭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