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第一英主陈朝陈霸先为何死后被破棺焚尸挫骨扬灰?
伍子胥复仇不过开棺鞭尸,王颁复仇却吃光对方骨灰!
开皇九年,隋军攻破建康,俘虏了陈后主,南陈灭亡,天下再次一统。就在举国欢庆之际,有个叫王颁的将军,却率领一千多个老头,趁着夜色悄悄地潜入陈朝开国之君陈霸先的万安陵。
这群人有备而来,他们迅速掘开陵墓,挖出陈霸先的遗体,一把火将它烧成了灰。接着这群人又做出一个骇人听闻的举动,他们将骨灰撒进水中,全都喝进肚里。
文学作品中,经常看到“吾恨不能生死汝肉”这样的毒誓,可现实中真正这么做的却寥寥无几。那么王颁和这一千多个老头是什么人?他们跟陈霸先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原来,34年前陈霸先杀了一个叫王僧辩的人,王颁就是王僧辩的儿子,这一千多个老头就是王僧辩的部下。陈霸先为何要杀王僧辩?事情要从梁武帝太清二年的侯景之乱说起。
为了方便阅读,先交代一下历史背景。此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北魏已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南朝东晋灭亡后,宋、齐、梁、陈轮番登场,此时正处于南梁时期,梁武帝萧衍即南梁开国之君。
侯景原本是东魏将领,叛逃到南梁,被梁武帝接纳。一年后反骨仔侯景发动叛乱,将梁武帝囚禁于建康台城。不久梁武帝被活活饿死,其子萧纲作为傀儡被侯景推上龙椅。
皇帝蒙难,萧氏皇族子弟在救援问题上却各打各的算盘。有的畏惧观望,有的喉咙大雨点小,有的干脆自立山头。
梁武帝的第七子湘东王萧绎,相对来说算是皇室子弟中最积极的一位,屯驻江陵的他,派出几路大军,沿长江东进,与侯景展开激战,王僧辩就是萧绎的领军将军。
与此同时,另一路大军从广州北上,在南康一带与侯景的大军拼死搏杀。这支部队的将领就是梁武帝钦命的振远将军、督七郡诸军事陈霸先。
侯景之乱爆发后,陈霸先比萧家子弟都积极,他率先北上勤王,但可笑的是却遭到了萧家子弟的阻拦。很明显这些萧氏诸王,巴不得侯景杀光建康的萧家人,他们好借机割据坐大。
陈霸先孤立无援,听说萧绎要东进打侯景,于是他主动派使者联络萧绎,接受萧绎的统一节制。
有南梁第一战将陈霸先的支持,萧绎如虎添翼,两路大军从南路和西路夹击,直逼建康。公元552年,陈霸先与王僧辩通力合作攻破建康。侯景兵败被杀,并且被老婆溧阳公主(梁武帝之女)吃了肉,为时四年的侯景之乱终于结束了。
战乱结束,萧绎顺理成章地在江陵称帝,史称梁元帝,两位主要功臣陈霸先和王僧辩,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战后,陈霸先屯驻扬州,王僧辩屯驻建康,二人各自掌握一支南梁最精锐的部队。曾经精诚合作的二人,却因为一件意外事闹翻了。这件事的起因纯属萧绎无事生非,他不光搞丢了自己的命,还直接把南梁帝国推向万劫不复。
当初萧绎正在与侯景角逐的时候,他的弟弟武陵王萧纪在背后捅了他一刀,这家伙在益州称帝,并打着平定侯景的名义,率大军顺江而下。
萧绎吓得一身冷汗!萧纪在萧绎的上游,要想打侯景势必要经过萧绎的防区,这岂不是“假道伐虢”的翻版吗?而此时萧绎还没有称帝,萧纪已经黄袍加身,萧绎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承认弟弟的帝位,接受他的领导,要么兄弟阋墙。
关键是萧纪做事不地道,你就算有野心,程序上至少要先拉拢一下哥哥,而不是直接发兵威胁。萧绎怒了,但兵力不够怎么办?于是他生出一计——向西魏求救。
西魏接到萧绎的求援开心死了,他们正愁没借口南下呢,于是宇文泰一挥马鞭,大军从汉中南下,干掉了志大才疏的萧纪。
萧纪死了,萧绎也笑不出来,因为他发现求救西魏于就是引狼入室,宇文泰占着益州不走了。萧绎的无知暴露出来,天下分裂群雄逐鹿,吃到嘴的肉再吐出来,岂不是太玷污军阀的“金字招牌”?可萧绎不干,他要派人跟宇文泰讲理,讲理就讲理吧,态度还很傲慢。
宇文泰憋不住直乐:瞧这哥们真是贴心呐,先给我一个吞并益州的借口,这会儿又给我一个进攻江陵的理由!他一抹脸,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顺长江挥师东进。
陈霸先和王僧辩都来不及增援,江陵就被攻破,萧绎遇害身亡。
国不可一日无君,陈霸先与王僧辩紧急磋商,并达成一致,拥立萧绎的儿子萧方智为帝。江陵已经在西魏手上,所以南梁的都城又回到了建康。
请注意这个微妙的变化,陈霸先的势力在扬州,王僧辩的势力就在建康,从这时候起,王僧辩的影响力盖过了陈霸先。
又一方势力的插手,让陈霸先与王僧辩走向了对立面,这个势力就是东魏。
东魏和西魏两边互掐,又不断在南方比着扩充地盘,眼看西魏从南梁割走了益州,馋得东魏口水直流。于是东魏权臣高欢派人找到王僧辩:萧方智娃娃一个,不足为君,我给你送个人来,萧渊明如何?
萧渊明是谁呢?梁武帝的侄子,当年他奉命与东魏作战,结果兵败被俘,一直留在东魏。这会儿高欢打了个如意算盘:把萧渊明送回南梁当傀儡,俺就是太上皇,这便宜可就赚大发啦!
王僧辩不傻,一口回绝。不料东魏早有准备,王僧辩话音刚落东魏的大军就到了江边上。王僧辩软了,只好屈服应允东魏。陈霸先苦苦相劝,怎奈建康是人家王僧辩的势力范围,他无力回天。
就这样,王僧辩的膝盖发软,导致南梁再次帝位更迭,并成了东魏的傀儡政权。
几个月后,陈霸先经过一番密谋,对王僧辩发动突然袭击,并且逮捕了王僧辩,再度复立萧方智。
两位曾经精诚合作的战友,终于到了摊牌的时刻,陈霸先竭力主张处死王僧辩。其实此时萧方智也做不了主,陈霸先说啥是啥,于是王僧辩被以谋逆罪处死。
王僧辩死后,他的部下们多次发动叛乱,企图替他报仇,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些人也逐渐流亡民间,大多不知所终。
王僧辩的死,让南梁的军政大权全都落入陈霸先之手。于是老套的剧本重复上演,陈霸先剿灭各路割据势力后,在群臣的拥戴下,接受了萧方智的禅位,建立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朝。
回到本文的开头,王僧辩被杀的时候,王颁当时在荆州,所以幸免于难。得到父亲遇难的消息后,他哭得昏厥了过去:“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
不久,荆州被西魏吞并,王颁摇身一变成了西魏的臣民。再后来西魏变成北周,北周又变成隋,皇帝轮流做,王颁作为士族子弟官位一路上扬。
无论怎么变,王颁始终坚持一个习惯,吃素,下班穿素服,晚上睡稻草,跟勾践比就差吃苦胆,复仇的烈焰在王颁的心里燃烧了整整34年。
隋灭陈的战争,王颁自愿从军,建康城一破,他立刻四处寻访,找到了一千多个当年曾经为父亲复仇的老部下。
王颁一见到他们啼哭不止,老头们不解:陈朝已灭,你的仇也算报了,且你从军有功,一举两得,为何还这么伤心呢?难不成为不能亲手杀了仇人而含恨?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跟你一起,掘了陈霸先的陵,将他挫骨扬灰,为老主人复仇,如何?
王颁抹泪笑了。
这就是陈霸先被掘陵焚尸的经过,可惜一代帝王,因为王颁狭隘的复仇观惨遭羞辱。事后,王颁向隋文帝自首请罪,隋文帝竟然赦免不问。
南朝第一英主陈朝陈霸先为何死后被破棺焚尸挫骨扬灰?
谢谢悟空的邀请,我来解答下这个问题!
自秦始皇嬴政称皇帝起,我国历史上出了大大小小四百多个皇帝,但死后被破棺焚尸、挫骨扬灰的,也就只有南朝第一英主陈朝皇帝陈霸先一人!
现代历史学家卞孝萱也曾经评价道:“陈霸先是南朝难得的英主。他从一个村官成长为将军,又由将军黄袍加身,承担下了一片支离破碎的江山。可以说他和他所建立起来的陈朝虽然短暂却非常重要,而陈霸先本人堪称南朝的第一英主。”陈霸先虽在位仅有三年,但其积极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对汉民族的“摧残”,收拾残破的河山,任用贤能,肃清吏治,恢复经济,保我华夏文明。
在辉煌过后,陈霸先的陵墓被打开,自己更被仇敌破棺焚尸、挫骨扬灰,这是怎样一段灰暗的历史呢?这件事我们得从陈霸先的老东家梁元帝驾崩后说起。
在梁元帝驾崩后,陈霸先与王僧辩就成了当时梁朝的实际掌权者。公元555年王僧辩在未告知陈霸先的前提下,擅自废立,立萧渊明为新帝,陈霸先苦苦相劝无果,为维护萧方智的帝位和自己的权力。同年九月,陈霸先于京口正式举兵,率军十万之众,突袭石头城,一举击败王僧辩,王僧辩也死于这场战争之中。
王僧辩之子王颁因为当时不在现场,因此躲过一劫,但听闻自己的父亲死于陈霸先之手,痛哭不已,并发誓必报此仇。
公元589年,杨坚率大军渡过长江,灭陈统一天下。
陈国的辉煌一瞬间化为了乌有,王僧辩之子王颁趁此机会,集结其父旧部一千余人,在夜幕的掩护下挖开了陈霸先的万安陵,在打开棺椁的时候,看见陈霸先尸身保存完好,于是将陈霸先的尸体先拖出来一顿鞭打,然后剥肉挫骨。
事后王颁觉得还不过瘾,便将陈霸先的尸身放入火中焚烧,将陈霸先的骨灰扬撒于山野,甚至还将其中的一部分放进水中,一饮而快。真的是惨无人寰,观者无不泣动!
这一场权力之争引发的恩恩怨怨,在最后演变成一场近乎疯狂的报复。
陈朝英主,怀匡复汉室之志、抗周师、夷齐寇、整吏治、复经济,所做无不为百姓谋福祉,身后竟落如此下场!
南朝第一英主陈朝陈霸先为何死后被破棺焚尸挫骨扬灰?
陈霸先(503~559)是南北朝时陈朝开国皇帝,史称陈武帝。
陈霸先是历史上称帝最晚的皇帝之一(武则天67岁即位)。
陈霸先54岁即位,57岁去世,也就是说老陈当了3年的皇帝就“挂”了,真够悲催的!
这还不是最悲催的事,陈高祖病逝葬于今南京郊区的万安陵。
33年过去了,更悲催的事来了,老陈的陵墓遭人盗掘,破棺焚尸,把他的骨灰倒入池塘,然后千余人喝进了肚子里,言外之意是生吃了陈霸先。
问题来了,一代英主陈霸先为何遭此厄运呢?要想了解事情真相,亲们耐心往下看。
陈霸先称一代英主当之无愧,他的皇位是用命换来的,是自己一点点打拼而来的,是继承了老东家梁国的破败江山。
讲真陈霸先没有当皇帝的老子,也没有高贵的门楣,相反幼时家境贫寒,父母都是乡下人。
有道是“英雄莫问出身,自古英雄岀寒门”。18岁时,陈霸先凭借奋发向上的精神,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杰出才俊”。
陈帅哥“提笔能写锦绣文章,上马开弓安天下”,更要命的是他有帝王之相:“耳大超伦、双手过膝、额头隆起、龙睛凤目……”。
(陈霸先)
可以说所有的优点集于陈霸先一身,估计五百年才出一个这样的人。
但此时陈还属于“潜龙在渊”,只在梁武帝的手下做了一名低级军官(参军)。
古语云:“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经过20多年腥风血雨的战争考验和磨练,陈最终被梁武帝慧眼识珠,陈霸先脱颖而出,最后成了梁武帝萧衍的股肱之臣。
尤其在平叛“侯景之乱”时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被朝廷授司空、征北大将军等职。
这一年陈霸先45岁
然而就在旧主(梁武帝)去世,新帝初登皇位不久,曾经和陈霸先一同出生入死的老战友王僧辩投降了北齐。
(王僧辩)
王僧辩也是梁国一位名将,其能力和成就不在陈霸先之下,二人还是儿女亲家,王僧辩的二儿子王颁娶了陈的小女儿。
如果做个比较,王和陈犹如三国时期的周瑜和诸葛亮。
但王没有陈的忠诚,就在梁国权利交接、新老交替动荡时期,王僧辩由最初惧怕北齐力量,最后发展到被北齐朝廷操纵和左右。
梁国自从梁武帝驾崩后就没消停过,先后有两位皇帝去世(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译)。
话说梁元帝被人谋害后(据说是被人用枕头捂死的),北齐派特使指示王僧辩拥立萧衍的侄子萧渊明为帝。
原来北齐想立个傀儡皇帝,这样梁国就成了北齐的附属国。由于萧渊明是亲北齐的王爷,因此选择了他。这和当初日本欲占领我国东三省拥立溥仪为帝是一样的做法。
(梁武帝萧衍)
王僧辩对北齐言听计从,于是在南京拥立萧渊明为帝,把梁元帝13岁的儿子萧方智立为太子。
老王的这种做法显然与传统继承法相悖,有儿子岂能立侄子?这就激怒了陈霸先,老陈一怒之下发兵十万进攻南京,经过一番死磕,陈最终击败了王,推翻了萧渊明,王僧辩及其手下被陈霸先诛杀,仅王僧辩的二儿子王颁带着老爸部下上千人侥幸逃脱。
陈霸先拥立梁元帝14岁的儿子萧方智为帝。
其实仔细想来,王和陈都想以“从龙之功”位高权重,我认为不存在着谁对梁国更忠诚一说。
果不其然,萧方智当了没多久的皇帝,感觉自己没法再干下去了,老陈势力太大了!与其让老陈废废黜,还不如识时务交出皇权。
有鉴于此,萧方智明智的把皇位禅让给了陈霸先。亲们看到了吧?陈霸先和当年的曹操有何区别?
这样一来,历史上的梁国灭亡,陈国建立了,陈霸先在54岁时继承了梁国的破败江山。
转眼33年过去了,北方的隋文帝杨坚要统一中国,他发动了灭陈之战。
此时王僧辩的二儿子王颁(陈霸先的女婿)加入了“隋灭陈之战”。随之陈国被灭。
王颁为父报仇,发掘陈霸先南京的万安陵,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一幕,王颁把陈霸先的尸骸烧成灰,然后倒入池塘里,想王僧辩仅存的一千名部下争先恐后喝下了池塘里的水,总算报了当初之仇。
文/秉烛读春秋
南朝第一英主陈朝陈霸先为何死后被破棺焚尸挫骨扬灰?
开皇九年(589),隋朝军队攻克建康城(今江苏省南京市),俘获南朝陈的末代皇帝陈后主,陈亡。
此时,在隋朝先锋军有一位将领王颁,他是王僧辩的次子——王僧辩是当初陈霸先的政敌,被陈霸先杀害——秘密召集还在江南的王僧辩的旧部士卒们,得到了千余人,这些人与王颁相见而哭,有壮士问王颁:郎君你前来攻破陈国,灭了其社稷,已经报仇雪耻了,却悲伤不止,是因为陈霸先早死,不能亲自手刃他吗?如果掘开他的陵墓,破棺焚尸,也就可以发扬您的孝心吧。王颁磕头感谢,磕到额头都出血了,说:陈霸先是帝王,其坟墓很大,恐怕一夜之间还挖不到他的尸体,等到明天事情就暴露了,那该怎么办?这些王僧辩的旧部自告奋勇纷纷拿起了锄头当夜就去挖掘陈霸先的陵墓,人多力量大,众人掘开陈霸先的陵墓万安陵(万安陵的位置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剖开他的棺木,王颁将骨骸焚化成灰,加水喝进肚中。
这个行为当然是一种犯罪行为,即使从隋朝的立场,王颁就自缚到隋军主帅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那里请罪,杨广无法自主,便汇报给隋文帝杨坚,杨坚说:
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于是就赦免了他。
王颁因为这个事迹入了《隋书·孝义传》,后来,因为灭陈之功隋朝授予他柱国的官职,并赐给五千段财物,但是王颁辞谢,说自己因为朝廷的威灵,得以洗雪怨耻,自己的本心是徇私,不是为了国家,所给与的官赏,实在不敢当,隋文帝也就同意了。
这么说,王颁的行为虽然有点极端,他的为人还是比较耿直正气的。
袭杀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是陈霸先称帝的最重要的铺垫,他可能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的34年后同时也是自己去世30年后,死去的自己被破棺焚尸挫骨扬灰。
南朝第一英主陈朝陈霸先为何死后被破棺焚尸挫骨扬灰?
陈霸先被挫骨扬灰的原因,有点像老套的武侠复仇故事:王僧辩被陈霸先杀死,其子王颁借杨坚之力,终于能复仇,然仇人早已死去,只能对其焚骨取灰,投水饮之,聊为泄愤。
陈霸先,小吏出身。太清三年,在始兴起兵,与同受湘东王萧绎节制的王僧辩合力讨灭侯景。萧绎便在江陵即位,即梁元帝。三年之后(554年),西魏攻破江陵,梁元帝被杀。陈霸先和王僧辩又准备奉元帝子萧方智为帝,但王僧辩迫于北齐的压力,改立北齐扶持的萧渊明为帝。这惹恼了陈霸先,遂发兵灭了王僧辩,立萧方智为帝。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代梁自立,国号陈。
当年王僧辩平侯景之乱时,把次子王颁留在了荆州。后来西魏攻破江陵,王颁被俘入关中。王颁“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周明帝为了嘉奖其孝心,授左侍上士,拜仪同三司。及杨坚代北周建立隋朝,灭陈之役,王颁从之。陈朝灭亡之后,王颁密召父在时士卒,夜发陈霸先陵,剖棺,“焚骨取灰,投水饮之”。
南朝第一英主陈朝陈霸先为何死后被破棺焚尸挫骨扬灰?
陈霸先是个佛教信徒,虽然施政仁慈,但一味仁慈不分忠奸才行成悽惨的死,才有侯景乱臣的篡位结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