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国四大公子只有黄歇不是贵族出身?
战国四大公子,春申君黄歇的身份扑朔迷离,直到今天尚无定论。一种观点认为,黄歇是春秋黄国贵族后裔,另一种观点认为,黄歇是楚怀王的庶子,楚顷襄王的弟弟。
黄国早在公元前648年,春秋时期就被楚国灭亡。黄国灭亡后,黄国公室后裔流散各地,鲜有记载。黄歇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14年,距离黄国灭国三百多年,中间的谱系是断裂的,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黄歇是黄国公室后裔。
即便黄歇是黄国公室后裔,按照西周礼制,黄歇的身份也是士族,士族虽然没有实际政治待遇,但身份依然属于贵族。
黄歇早年出任楚国左徒。史料对左徒的职掌存在争议,但一致公认,这是个高级别的官职,当年屈原就曾任左徒。
黄歇于公元前272年,陪王太子熊完(即楚考烈王)到秦国为人质,度过了整整十年的客居生涯。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危,黄歇让熊完化装成车夫,逃归楚国,顺利即位。在范睢的劝谏下,秦昭襄王放弃了诛杀黄歇的决定,并让他回楚国。
归国后的黄歇,于第二年(前262年)被考烈王任命为令尹(即宰相),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执政生涯。
黄歇执政期间,很得楚王信任,“虽名相国,实楚王也”。在黄歇主政期间,楚国于公元前257年联合韩、魏救赵,打败秦国,又于公元前256年,兴兵灭鲁,由此黄歇的威名震天下。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薨世,黄歇入宫途中,被李园刺杀于棘门。
按《史记》记载,黄歇被杀,是由于黄歇移花接木,将已经怀孕的李氏(李园妹妹)献给楚考烈王,被李园灭口。其实这个说法完全站不住脚,楚考烈王至少有四个儿子,不育说法不成立。
另外长子(楚幽王,李氏所生)出生在秦国,当时楚考烈王还在秦国为人质。那时候谁都不能确认考烈王是否能即位,李园怎么会把赌注押在如此不靠谱的事情上?
所以,史书对黄歇存在明显污化的倾向,司马迁在史料选取上不够谨慎。不知道是司马迁受流言影响,还是刻意污化黄歇,对其早年事迹,及出身未作任何交代,导致后世出现争议。有几个明显的证据,可以表明,黄歇就是楚国王室后裔,而不是黄国后人。
- 其一、韩非子明确说黄歇楚顷襄王之子
司马迁虽然没有明确交代黄歇身份,但是有四公子“皆王者亲属”的表述。这个“王”,不可能是指已经灭亡三百年的黄国,黄国那时候也不称王。
最直接的证据来自于韩非子,战国末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有一部著作叫《奸劫弑臣》,那里面韩非明确说黄歇是楚怀王的庶子。
韩非子说的话可靠吗?非常可靠,因为黄歇去世的时候,韩非子四十二岁,二人是同一时代的人。不光如此,韩非子的老师荀子,还是黄歇的好友,俩人有诸多交集。
《战国策》记载,公元前255年,黄歇曾经任命荀子为兰陵令,后来受阻于门客劝谏,终止了。荀子还曾经写信给黄歇,告诫他位高权重,要谨慎行事。
老师的好友,又与自己生活在同一时期,韩非子不可能连黄歇的出身都搞不清。
- 其二、只有王室身份黄歇才有可能执政
春秋战国时期,包括周王室和各大诸侯国,都是宗法制社会。这种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靠血缘关系,建立的等级社会关系,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宗室势力与君权共享政权。
楚国到战国时期,形成了由景、昭、屈三氏执政的格局。这三大家族都是楚王室芈姓后裔,拥有强大的私族武装,王权反而日趋衰弱。
楚国的这个局面,在各大诸侯国中同样存在。比如齐国的国、高二氏,鲁国的三桓等等。也就是说,那时候各国的国政,基本上是由王室几大家族开圆桌会议决定,令尹、将军一类的高官,都是由这几大家族轮流坐庄。
这种结构下,别说不是王族后裔,哪怕血缘关系稍远一点的王族后裔,都很难进入高层。所以,黄歇肯定是王室近支血脉,断无可能是几百年前的黄国后裔。
政治绝不是哪个个人可以一手遮天,背后必然离不开强大的势力集团。黄国灭国三百年,势力在哪里?
- 其三、黄歇的姓氏及封地关系被人误解
人们对黄歇身份的误解,主要来自于他姓黄,准确说,他氏黄。我们今天把姓氏当成复合词,认为姓和氏是一回事,其实不是。古代,姓是根,氏是分支。
黄歇准确的称呼应该叫,芈姓,黄氏,名歇。
有人可能要问,黄歇为什么氏黄?就是这个“黄”,才导致人们误以为他是黄国后裔。楚考烈王任命黄歇为令尹的同时,将淮河以北的十二个县,作为封地,封给了黄歇。我们再看一下古黄国的地理位置,恰好就在淮河流域!
也就是说,黄歇的封地就在古黄国。按照古人的习俗,氏的起源通常有以下几种:祖父的字号、自己的官职、祖传的职业、封地或出生地等。很显然,黄歇之所以被称为“黄歇”,是由于被封在古黄国,以封地为氏,而不是他本来就姓黄。
综合以上几点,黄歇的身份就是楚国王室,芈姓后裔,他的身份是贵族!
为什么战国四大公子只有黄歇不是贵族出身?
【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咱们先来看看战果四大公子指的是哪四位,他们分别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
信陵君魏无忌出身魏国王室,是魏昭王的幼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平原君赵胜出身赵国王室,父亲是赵武灵王,哥哥是赵惠文王;孟尝君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父亲田婴虽不是君王,但他的身份仍是王室贵族。
到了春申君黄歇这里,并没有明确记录他的身份,未明确记载他为楚国宗室贵族,因此对他的身份,颇为扑朔迷离。比较经常被提及的两种推测,一种是楚怀王的庶子,楚顷襄王的庶弟,另一种则说他是春秋时期黄国的贵族后裔。
阿浅个人比较倾向于黄歇是楚国王室出身这个说法。从周王室、春秋再到战国时期,位居高位且手握大权的,多是王室宗亲,且多为近支。这种情况在各国中都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楚考烈王在位期间,黄歇辅助执政,大权在握。即使这个人才华横溢,不是有亲近的血缘关系,想必考烈王也不会如此放心。黄歇的身份应大概率也是王室贵族出身,只是他的身份上或有什么难言之隐,因此未能被记录。
为什么战国四大公子只有黄歇不是贵族出身?
春中君
为什么战国四大公子只有黄歇不是贵族出身?
大家好,我是海的浪花,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战国的四大公子,齐孟尝,赵平原,魏信陵,楚春申。的确,只有楚春申黄歇没有王族血统,而其他三位,孟尝君名田文,是齐威王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平原君名赵胜,是实行胡服骑谢的赵武灵王之子,赵惠王之弟 ;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这三位都有王族血统是贵族出身。
那么,这个黄歇以一阶平民而变身为公子应该是有原因的,因为古代只有高贵家族的人才配称公子。要说明白这件事,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黄歇本人。
黄歇出生在公元前314年,也就是楚怀王统治时期,楚怀王大家应清楚是他赶出流放了屈原。古书记载他“游学博闻,善辨”。被怀王之子楚顷襄王所用,公元272年派遣出使秦国,说服了秦昭王停止攻打楚国,并结成了秦楚同盟。接着顷襄王安排黄歇陪太子熊完质于秦,这一呆就是十年,直到公元前263年,顷襄王病重,秦都不放熊完回楚。
此时,黄歇比谁都急,对太子说:“秦国扣留太子不让回国,如果大五不幸辞世,必立阳文君为继承人,太子就接受不了国家,不如现在你逃离秦国,我留下来以死担当责任”。于是熊完假扮楚使车夫样,得以出关。黄歇则留在住所,以熊完有病为由谢绝访客。等熊完走远,追不上了,才向秦昭王说了实话,秦王大怒,要杀他。相国范雎劝道:“熊完即位后,必重用黄歇,不如让他也回楚,他必记着秦的友善”。
熊完和黄歇归楚才三月,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公元前262年),称楚考烈王。随后任命黄歇为令尹,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十二县封地。不过回来黄歇又用淮北这些封地换了江东之地,即今天上海一代,所以上海的简称申,都与此有关,这是题外话。
紧接着到了公元前257年,赵国由于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元气大伤,秦国从公元前259年围攻赵都已三年了,赵国的困苦可想而知,赵胜便向魏,楚二国求救,于是黄歇便领楚军,魏无忌领魏军解了邯郸之围。(这里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还有毛遂自荐的故事)。这件事为楚赢得了好名声。
第二年,黄歇又领兵伐鲁,次年灭掉了鲁国,把它归入楚国地盘。
以上春申君黄歇的事迹,可以看出,黄歇之所以被封为春申君,称公子,主要是他救了楚考烈王的命。
大家认为呢。
为什么战国四大公子只有黄歇不是贵族出身?
自周天子得天下而分诸侯,战乱纷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是世人对春秋战国时国势的总结。春秋时期,以国力分强弱,仅存五霸主,能人以学派自说。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强国有七,却只有四人被后世评为“战国四公子”,为何不是战国七公子呢?
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这四位“公子”分别来自四个国家,却独占战国公子的称号!据史料分析,缘由有三:
一、所处时期——合纵伐秦
战国四公子的年代是战国局势的高潮期,合纵联盟时期。前朝秦国商君变法,国内实行暴政,对外征伐不断,秦军铁骑,威名赫赫,一时人心惶惶。齐国、楚国等国家也是一边抵御外族来袭,一边不断参与诸侯纷争,国力渐衰。而战国四公子也是为了联合抵抗秦国而得名的,所以秦国是不可能有“公子”出现的。
为什么战国四大公子只有黄歇不是贵族出身?
首先,春秋战国的确是一个贵族社会,不过凡事也有例外。楚国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异类,首先它是一个典型的蛮族国家。事事都显示出与中原不同的地方。中原文明尚礼,楚国尚巫,崇拜巫术文明和蚩尤。中原诸侯臣服于周天子,楚国却最早称王。所以说,楚国的各项行为习惯与中原各国都是不同的,政坛中亦是如此。
其次,春申君本身而言,有说法认为他也是公族之后,只是没落了。但是,楚国本身的贵族群体就延伸的非常散乱。比如大族屈家,就是芈姓,屈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所以黄歇本身有没有贵族血统还有待考察。而从黄歇的生平看来,他在秦国大举攻楚,郢都陷落之后,顷襄王派遣黄歇前往秦国会谈,这说明黄歇本身的身份也并不简单。
最后,战国四公子都是战国中后期的人物,当时的礼制社会已经基本崩塌,国家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不受原本的礼乐文明限制。就以黄轩而言,传统的中原礼乐文明圣地鲁国就是在黄歇的军队打击之下彻底灭亡。所以,当时的社会已经由身份社会转变了功业社会,所以出身就不大重要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