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籍里,有没有名字使用错的历史名人?

有的!历史记载把人名被搞错,确实不可思议,但确确实实存在。比如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八位的鬲侯朱祐,他的名字叫“朱祜”(hù),被史书误写成了“朱祐”。

请注意,跟明孝宗“朱祐樘”,往往被人误写成“朱祜樘”不同,史书上其实没有分歧,而朱祐的名字,存在明确的证据,表明被后人写错了。

先简单介绍一下朱祐其人。西汉景帝第六子叫刘发,封长沙王,刘发的曾孙刘延年被封复阳侯,朱祐的母亲,就是刘延年的女儿。

长沙王刘发的第十三子刘买,被封舂陵侯,刘买就是光武帝刘秀的高祖。朱祐年幼时经常奔走于外家,因此很早就认识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并成为好朋友。成年后,朱祐还和刘秀一起去长安读太学,成了同学关系,且二人在长安相互关照,亲如兄弟。

新朝地皇三年,刘縯和刘秀兄弟,组织家族武装正式起兵反莽,朱祐第一时间加入了舂陵军。刘縯遇害后,朱祐一直追随在刘秀身边,被任命为建义大将军。在云台功臣榜中,朱祐的才能虽不算最突出,但毫无疑问,他是光武帝最信任的人,被视为家人。

回到朱祐的名字争端。在《后汉书》的记载中,我们看到的是“朱祐”,可是还有一本史籍叫《东观汉记》,那里面记载的却是“朱祜”。

那么究竟是《后汉书》错了,还是《东观汉记》错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这两本书的关系,《后汉书》是南朝刘宋时期,范晔编著,《东观汉记》是东汉本朝作品,从汉明帝时期,班固开始编撰,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由众多史官参与其中。

也就是说,从年代上看,《东观汉记》要比《后汉书》更接近东汉开国。而且朱祐去世时,班固已经十六岁,二者是同一时代的人,不可能写错名字。

其实,《后汉书》就是以《东观汉记》为蓝本编写,比较可惜的是,《东观汉记》在流传中大量遗失,我们今天看到的残本,连百分之一都不到,且在流传中出现了勘误。

所以,“朱祜”的名字,应该是被后人误传抄成了“朱祐”。那么有没有可能,我们看到的《东观汉记》就不是原样,是“朱祐”,被传抄成“朱祜”了呢?

不可能!因为在《东观汉记》中,还有一个明确例证,朱祐的名字后来被后人改成了“朱福”。为何要替他改名?因为要避皇帝的名讳。东汉第六任皇帝汉安帝的名字叫“刘祜”,由于这个原因,他被改成了“朱福”。

假如是“朱祐”,跟“刘祜”并不存在避讳问题,所以,朱祐的本来名字应该叫“朱祜”!

范晔作为史学家,不能怀疑他的严谨,很可能他看到的《东观汉记》残本中,“朱祜”已经被人误抄成了“朱祐”,他又没看到“朱福”这个称呼。

在书籍里,有没有名字使用错的历史名人?

历史书读的少,没发现,写历史的人都是很严紧的人,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连人都写错,那可能是野史!司马迁不会写错!

在书籍里,有没有名字使用错的历史名人?

书是人写的,是人写的自然会犯错,尤其是在信息保存和传播都极不发达的古代,这种错误更是难以避免,就连被人们奉为史学瑰宝的《史记》、《资治通鉴》等这样的经典同样也有不少错误,就比如在同一件事情上却出现完全不同的两个主人公。

我们先来看司马迁写的《史记》。

《史记·田儋列传》中记载,项梁督促齐国一同发兵攻击秦将章邯,齐国丞相田荣却要求楚国杀死之前被废逃到楚国的前任齐王田假,楚怀王回复道:“田假与国之王,穷而归我,杀之不义”,拒绝杀死田假。但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田假与国之王,穷而归我,杀之不义”这句话却出自项梁之口。同样一件事,同样一句话,同一个本书,却出自不同人之口。

除此之外,《史记》中还有很多把人名记载混乱或是生卒时间搞错的地方。例如都是汉朝人写的史书,《史记》中记载,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享年62岁,可《汉书》中却说刘邦生于公元前247年,享年53岁。本朝开国皇帝的出生年月居然在正史中有连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谁对谁错后人也很难分得清楚。

我们在拿《史记》和另一部史学大作《资治通鉴》相对比,同样有许多矛盾的地方。例如,秦始皇灭楚国的第一战中,《史记》中记载的是李信为主将、蒙武为副将,但在《资治通鉴》中,主将还是李信,但副将却变成了蒙恬(蒙武之子)。随李信出战的到底是蒙武还是蒙恬呢?

虽然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蒙武,但是司马迁却又在这场大战中埋了另一个坑:楚将项燕是什么时候死的?《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楚本纪》记载说,项燕死在了公元前224年的蕲南之战中,但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却说项燕在蕲南之战中活了下来,最终死在了公元前223年淮南战场。

综上所述,即便是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同样存在许多错误,或是司马迁写书的时候没有找到更准确的资料,又或许只是单纯的笔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史记》去了解那段千百年的历史,更不能因为一些错误就去否定司马迁的历史贡献。

在书籍里,有没有名字使用错的历史名人?

史书不是一个人撰写,一般都是国家组织,一群人,一个组,会多次校正,非常严格,不会出差错的

在书籍里,有没有名字使用错的历史名人?

春秋战国时期,《史记》经常分不清谁和谁,就犹如司马迁经常把魏惠王(梁惠王)后期写成魏哀王,齐宣王写成齐闵王,公孙衍误认成苏秦,田忌和邹忌混淆。《战国策》也被司马迁这样误导了。

在书籍里,有没有名字使用错的历史名人?

没有.会严格校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