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拜辞曹芳,优人在一旁高唱“青头鸡”,这是什么意思?又是一件什么事?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家族掏空了曹魏政权的内瓤,七岁即位的曹芳,形同傀儡。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甘受制于人的曹芳,于嘉平六年二月,联合李丰、夏侯玄、张缉等人,企图发动政变干掉司马师。结果计划泄露,政变参与人被灭族。
李丰政变失败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开始酝酿废黜曹芳的计划。曹芳也预感形势不妙,他与许允等人密谋,准备发动第二次政变,杀掉司马昭,夺兵反攻司马师。优人高唱“青头鸡”,就是这个事件中的插曲。
高平陵事变后曹魏政局的变化正始十年正月,“影帝”司马懿趁大司马曹爽,与曹芳祭祀高平陵之际,突然发动政变,控制了京城。愚昧的曹爽,在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的劝谏下,向司马懿“缴枪投降”,结果被司马懿灭三族。从此,曹魏政权落入司马家族手中。
那一年,曹芳十七岁。
人们的视线,盯在了司马懿“奥斯卡”级别的表演,没注意到一个事实:曹魏政权内部的崩塌,才是司马懿成功的基础。
曹芳即位后,郭太后垂帘,与大将军曹爽发生激烈冲突。在“三狗”之一何宴的谋划下,曹爽软禁了郭太后,司马懿见势不妙,赶紧生病,军政大权落入曹爽一人之手。
很多人惋惜曹魏被司马家族篡权,其实如果没有司马懿,几乎可以肯定,曹爽早晚也会废掉曹芳,甚至取而代之。曹爽猖狂到胆敢临幸后宫才人,把皇宫当做了自己的家。曹芳逐渐长大后,完全失去了祖先的进取精神,整天跟一帮宵小之徒混在一起。
曹魏的崩塌给了司马懿抄底的机会,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完全掌控了朝政。原本还能发挥能量的郭太后,也彻底成了司马家族的橡皮图章。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接任大将军,昔日曹魏势力更加走向边缘化。
李丰谋变是矛盾激化的产物嘉平六年二月,中书令李丰,联合光禄大夫张缉(张皇后之父)、太常夏侯玄,试图利用朝拜之机,在宫中设伏兵,斩杀司马师,并以夏侯玄取代司马师出任大将军。
结果,还没等到举事那一天,司马师就通过线报,听到了风声,政变失败。李丰、张缉、夏侯玄都被灭三族,张皇后被废。
这次事件,曹芳是否参与,史书有不同的记载。曹芳应该至少是知情的,因为李丰等人的计划里,胁迫了黄门监苏铄、永宁宫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共同参与,这些低阶的中官,不大可能瞒着皇帝行事。
嘉平六年曹芳已经二十二岁,早就具备了独掌朝政的能力,对司马师垄断朝政,不可能坦然处之。这次未遂的政变,本质上是曹魏宗室旧势力,对司马新贵的一次反扑(李丰的儿子尚公主,张缉是国仗,夏侯玄既是曹魏的宗亲又是姻亲),曹芳与李丰等人,同属曹魏旧势力。
从以上情况来看,曹芳主动参与的可能性极大。所以,事件过后,司马师高度怀疑曹芳:“虑难作,潜谋废立,乃密讽魏永宁太后。”
曹芳为保皇位决定铤而走险曹芳是傀儡,但智商不低,他闻出了不详气息。对他来说几乎没有什么依靠了,唯有奋力一搏。
这一年,姜维兵出陇西,一路过关斩将,拔河间、河关、临洮等地。司马师令司马昭从许都返京,率兵出征抵抗姜维。
按照既定程序,曹芳要在平乐观阅兵,阅兵后还要接见司马昭以壮行。有人计划利用这次机会,再次发动政变,诛杀司马昭,夺了兵权,然后用这支部队,去攻打司马师。
计划的制定者叫许允,尚书令。许允就是前面劝曹爽交出兵权的那一位,李丰计划政变成功后,由许允出任太尉,与夏侯玄共同辅政。
许允制定计划后,替曹芳写好了诏书,呈递在曹芳面前,请他同意并加盖印玺。
要说曹家该亡了呢,曹芳当了十几年傀儡皇帝,吃喝玩乐把自己养成了猪。对司马师专权,只剩下三分钟的抱怨,需要他真正雄起的时候,他立刻又萎了。
曹芳拿着诏书越看越害怕,越看胆越小,急得许允直跺脚。最后连侍立一旁的一位优人(优伶、戏子)都看不下去了,恨不能替曹芳盖上大印。可是优人的身份不允许参政,连说话的份都没有,只能干着急。
情急之下,优人高唱:“青头鸡,青头鸡!”
青头鸡不是鸡,而是古代对“鸭”的称呼。优人想说什么呢?“鸭”谐音同“押”,他的意思是说:皇帝啊,您赶紧画押吧,快点盖章吧,错过了机会,你后悔莫及啊!
都说伶人误国,这位优人至少比曹芳更有眼界,更有血性。曹芳手哆嗦了半天,最终没能把自己的命运押在自己手里,而是寄希望于司马师的“宽容”。
这件事后,许允被流放乐浪郡,并死于流放途中,曹芳彻底孤立无援了。
曹芳之后无曹魏九月,忍无可忍的司马师下手了,他给曹芳罗列了一大堆罪行,奏请郭太后废黜皇帝:
“帝耽淫内宠,沈漫女色,废捐讲学,弃辱儒士,日延小优郭怀、袁信等,于建始芙蓉殿前裸袒游戏,使与保林、女尚等为乱,亲将后宫瞻观。又于广望观上......今帝不可以承天绪,臣请依汉霍光故事,收帝玺绶。”
郭太后照例盖章,没有任何反对能力。就这样,曹芳押错了宝,被贬废为齐王,司马炎登基后,他又被降为邵陵县公。
司马师效霍光事,行废立,从此曹魏就剩了空壳,朝中势力开始鼓噪司马氏代魏。相对于曹芳,继任的皇帝曹髦更惨,直接被司马昭下令弑杀。
当年曹操怎么欺负汉献帝的,这会儿加倍报应在子孙身上了!
司马昭拜辞曹芳,优人在一旁高唱“青头鸡”,这是什么意思?又是一件什么事?
青头鸡出自于《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大将军司马景王将谋废帝,以闻皇太后” 。南朝 宋裴松注:“《世说》及《魏氏春秋》并云:……中领军许允与左右小臣谋,因文辞,杀之,勒其众以退大将军。已书诏于前。 文王入,帝方食栗,优人云午等唱曰:‘青头鸡,青头鸡。’青头鸡者,鸭也。帝惧不敢发。”
文言文有点绕口,简单的解释一下:
这里的帝指齐王曹芳 ,文王指司马昭 。“鸭”与“押”谐音。优人连唱“青头鸡”,是暗示要曹芳下决心在杀掉司马昭的诏书上签字画押。但是曹芳太害怕,一直吃栗子没有采取行动。
这个故事简单的概述一下:
嘉平六年秋,司马昭奉命出击姜维,到达京师。曹芳在平乐观阅兵。许允与左右亲信谋划,乘司马昭请辞的时候将其杀死,率领这支部队讨伐司马师。诏书已经写好了,等到司马昭入见,曹芳正在吃栗,优人云午等唱道:“青头鸡,青头鸡!”青头鸡即指“鸭”,谐音“押”,是提醒曹芳赶紧在诏书上画押并诛杀司马昭,但曹芳因恐惧而没实行。司马昭率兵进入洛阳城,司马昭因此要废掉曹芳帝位。
司马昭拜辞曹芳,优人在一旁高唱“青头鸡”,这是什么意思?又是一件什么事?
司马懿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以及诸葛亮。在外无敌手,内有曹爽的情况下,于正始十年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的让司马氏家族掌控了曹魏政权。
到了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掌控时期,魏帝曹芳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曹芳如同汉献帝一般,成为了他人所掌控的傀儡。但是,当时虽然司马氏掌控了曹魏政权,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心向曹魏的忠臣。正式因为有着这些心向曹魏的人存在,司马师两兄弟对曹芳这位傀儡皇帝很不放心。
所以,为了能够实时掌握魏帝曹芳的动态,司马师可是在皇宫里安插了很多眼线。但是,随着曹芳的长大,他开始对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产生了极大的痛恨。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青头鸡”这样的事件发生。
《魏略》中记载,在嘉平六年的时候,姜维随着大将军蒋琬进驻汉中,姜维被任命为司马,率军西进而攻打陇右地区。虽然姜维被看作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但是,因为姜维是降将的身份,再加上姜维投蜀的时间短,在蜀汉的根基并不深。
再者,诸葛亮虽然看好姜维,但是,作为新崛起的蒋琬和费祎等人对姜维怀有很大的戒备之心。同时,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对姜维掌握着兵权有很大的忧虑。所以,在这些人的有意打压之下,姜维当时只能韬光养晦,遵从蒋琬的命令。
而姜维进攻陇右一带的消息传会曹魏,司马师很快便命令司马昭带兵前去抵抗。而途经洛阳的时候,曹芳设宴招待他。期间,掌管宫中守卫的许允和其亲信准备曾司马昭不备的时候将其杀死,然后再让曹芳掌控司马昭的这支军队,以此来讨伐司马师。
诏书都已经写好了,就差曹芳画押便可立即执行。但是,许允等人没有想到的是,曹芳居然如此懦弱,根本不敢画押。情急之下,当时的优伶云午高歌“青头鸡”。所谓“青头鸡”,就是“鸭”的意思,鸭谐音同“押”,即云午等人暗示曹芳快点画押。
此秋,姜维寇陇右。时安东将军司马文王镇许昌,征还击维,至京师,帝于平乐观以临军过。中领军许允与左右小臣谋,因文王辞,杀之,勒其众以退大将军。已书诏于前。文王入,帝方食栗,优人云午等唱曰:“青头鸡,青头鸡。”青头鸡者,鸭也。帝惧不敢发。
正是因为“青头鸡”这一件事,使得司马师和司马昭认识到,曹芳有可能失控了。而曹芳的失控,对司马师的掌权,亦或者是司马家族都会有很大的打击。
与此同时,中书令李丰也在蓄谋发动政变。李丰联合张缉、苏铄,以及刘宝贤等人准备举兵讨伐司马师,想要杀死司马师后,把夏侯玄推为大将军。但没有想到,这件事情泄露了,最后落得个灭族的下场。
“青头鸡”事件和中书令李丰等人的谋反,使得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为了防患于未然,司马师决定废掉曹芳,另立一个听话的傀儡皇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