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兵变,唐玄宗有能力挽救杨贵妃的性命吗?为什么?

马嵬坡兵变,唐玄宗自己的一条命,还是靠妥协换来的,哪来能力救杨贵妃的命?表面上看,马嵬坡兵变只是士兵自发的行为,目标针对杨国忠。倘若如此,事情就简单了,安抚好为首的几个头头,事件就能平息了。

事实上,从头到尾也没有一个责任人浮现出来,这说明,责任人根本就不在基层,兵变的头号目标也绝不是杨国忠。

其实,马嵬坡兵变是一场政变,是由太子李亨一手导演的政变,目的就是铲除政敌,从政治上与唐玄宗分道扬镳,为自己登基称帝做准备。

马嵬坡兵变,为何非要杀害杨贵妃?

面对哗变的士兵们提出诛杀杨贵妃时,唐玄宗李隆基说了这么一句话:“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

这个道理难道很深奥?士兵们听不懂?还是李隆基说的不是事实?都不是!既然明知杨贵妃跟杨国忠谋反没有关系,士兵们为何一定要诛杀杨贵妃?

高力士替士兵们做了解释:“贵妃诚无罪,然将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杨贵妃虽然没有罪,但是杨国忠已经被杀,杨贵妃是他妹妹,依然在皇帝身边得宠,万一她将来挑拨是非怎么办?只要杨贵妃活着,将士们心中就不安!

听起来有道理,其实太牵强。杨氏一族的富贵荣华,不是杨贵妃能决定得了的,唐玄宗这人,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挑拨的。未来将士们面临的威胁,绝不是杨贵妃,而是唐玄宗,想想看,假如唐玄宗不想清算被逼宫的账,死个杨国忠算什么?

我估计,没有马嵬坡事变,杨国忠也会被唐玄宗作为替罪羊抛出去,将士们替他动了手,方式上有点被动,结果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杨贵妃想替杨国忠伸冤,挑拨唐玄宗,连唐玄宗本人都不会干。

那么,将士们为何逼唐玄宗杀杨贵妃?因为兵变原本就不是士兵哗变,而是有预谋的政变,除掉杨贵妃是目标之一。

马嵬坡兵变,到底谁是幕后导演?

杨贵妃得罪过谁呢?太子李亨,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唐玄宗本计划禅位,遭到了杨贵妃的反对,否则李亨已经继位。谁最恨杨贵妃呢?除了李亨集团,所有对李隆基失望的人都会怨恨她,只是面对皇帝无人敢说,现在连老百姓都敢当面指责李隆基(途中有个叫郭从谨的老人当面批评了唐玄宗),干掉杨贵妃有什么不可能?

没错,马嵬坡兵变,其实就是一场以李亨为核心,由李辅国、陈玄礼、高力士、李俶、李倓共同参与的政治事件。

陈玄礼和高力士是唐玄宗的心腹,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是的,假如不是安史之乱,他们永远不会支持李亨搞兵变。随着山河破碎,唐玄宗表现出来的昏庸,让二人认识到,只有让李亨才有可能实现重整山河。国家大义,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不过,他们的目标也不完全一致,李亨等人的目标,就是通过兵变,直接逼唐玄宗下课。而陈玄礼和高力士出于对唐玄宗的忠诚,不同意这么做,他们坚持只诛杀杨氏党羽。

很显然,如果没有陈玄礼的支持,兵变是不可能成功的,李亨只能退而求其次,同意把诛杀杨氏,及其党羽作为唯一目标。

马嵬坡兵变,背后隐藏的政治目标

由此可见,马嵬坡兵变时,掌握兵权的陈玄礼和李亨父子,已经达成了一致,唐玄宗已经是孤家寡人一个,局势已经由不得他。

唐玄宗其实不傻,他何尝没有看清局势,那句“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其实是在跟李亨等人讨价还价,或者说乞求李亨饶过杨贵妃。

唐玄宗有讨价还价的资本吗?根本不可能!兵变中双方最关注的重点,是万一唐玄宗硬气起来,如何处置他,绝不是杨贵妃这么个小人物。万一唐玄宗不同意诛杀杨贵妃,军士们一定会强制执行,甚至有可能出现伤害唐玄宗的行为!

因为诛杀杨氏,只是政变的第一步目标,第二步目标就是要夺权,只有李亨夺权,才有可能对抗安史之乱。假如唐玄宗一意孤行,陈玄礼和高力士也保不住唐玄宗。这就是高力士等人,非常焦急地劝唐玄宗,接受军士们的要求的原因,他知道兵变的底线在哪里!

只有杨贵妃死了,唐玄宗才能保住最后的一点颜面,李亨才能守住孝道的底线,陈玄礼和高力士才不会被贴上背主的骂名。所以,杨贵妃必须死!

从兵变结束后,李亨与唐玄宗分道扬镳,不久就在灵武登基,强行给李隆基戴上了“太上皇”的帽子。这个结果,很明显就是双方产生分歧后,商定的第二步计划。

为了这个大目标,谁会在意杨贵妃的命?何况杨氏确实对国家动乱也是有责任的,何况杨贵妃还被贴上了不光彩的标签!

综上所述,马嵬坡兵变时,唐玄宗这个皇帝就是政治乞丐,他只能被动接受一切结果,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了,怎么去保杨贵妃?好在陈玄礼高力士,对唐玄宗还有那么一点个人忠诚度,也好在唐玄宗识时务,没有搞得父子相残,够幸运的了!

马嵬坡兵变,唐玄宗有能力挽救杨贵妃的性命吗?为什么?

一场兵变,看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生死挚爱,含金量成份的硬度怎样。

我对此历史并无深研,知识完全从戏剧中来。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恋,是经过海誓山盟相互表白决心了的。此世若沒有骤风苦雨冲荡,相信双双的结局会圆满。但心愿不敌天变,一场剧变面前,选择摆在了唐玄宗面前,唐玄宗最终不得不选择了大难临头两分飞的结局。

不由他不愿,他己无力抗天,忍看知己红颜成泥丸。

虽然唐玄宗这选择避免了一场更大的巨变,不使家山遭随风掀,但他此举堪可怜。

马嵬坡兵变,唐玄宗有能力挽救杨贵妃的性命吗?为什么?

马嵬坡兵变,唐玄宗有能力挽救杨贵妃的性命吗?为什么?

在唐朝历史上,唐玄宗跟杨贵妃的千古绝恋确实是浓墨重彩之笔!那么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最终被唐玄宗赐死在逃避战乱的途中——马嵬坡,在当时唐玄宗虽然贵为皇上,也是没有能力去挽救杨贵妃的性命了!

为什么呢?

因为众怒难犯!因为唐玄宗的皇权开始被架空!一,众怒难犯!

在杨贵妃没有进皇宫时,唐玄宗是一个勤政的皇上!

在安禄山没有认识杨贵妃和传出绯闻时,安禄山老老实实做范阳节度使!

在杨贵妃和她的姐妹们没有得到唐玄宗的厚赏和大兴土木时,国库充盈!

可是自从杨贵妃入宫后,很多事情改变了!

1.唐玄宗眷恋杨贵妃的美有时连朝也不上!

2.由于给杨贵妃和她的兄弟姐妹们大兴土木耗资大,就加了赋税!

3.跟杨贵妃勾搭勾搭的安禄山,露出了狞笑的面孔狼子野心,发生了安史之乱,让过着平静的生活的老百姓卷入了战乱,颠沛流离!

4.杨贵妃的兄弟姐妹们把朝中搞得乌烟瘴气!

看到叛军攻破了潼关,唐玄宗就带着杨贵妃等逃往西蜀!

当时又下雨,士兵们又冷又饿。很多人想起战乱带来的灾难,个个义愤填膺,觉得杨贵妃是个罪恶魅首红颜祸水!在龙威将军陈玄礼的带领下,先诛杀了杨国忠,然后再请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

真正的众怒难犯!

二,唐玄宗皇权的架空!

自从安史之乱的爆发,无论是朝中,还是民间,很多人都把叛乱的根源归咎于杨贵妃!

既然是杨贵妃引起,作为皇上的唐玄宗脱不了干糸!

这个时候,朝中大臣很多对唐玄宗失望了!把朝廷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太子李亨的身上!

果然没有过多久,太子李亨在灵武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自继皇帝位!

这样就可以看出,当时唐玄宗的皇权基本上被架空!几乎没有权力和能力去保护杨贵妃的性命了!

三,如果当时唐玄宗不顺应民意赐死杨贵妃,众将士会亲手刀刃杨贵妃!

在现场,群情激愤!

那就是非要处死杨贵妃不可!

如果唐玄宗不顺应民意,要保护杨贵妃,那么民愤更大,当场会哗变!甚至是士兵们盛怒下,手刃杨贵妃!

所以,当时唐玄宗还是有点眼力见,赐死了杨贵妃!

由此可见:在马嵬坡,唐玄宗虽然是皇上,已经没有能力去保护杨贵妃了!在那个非常时期,唯有安抚士兵平息众怒才是良策!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马嵬坡兵变,唐玄宗有能力挽救杨贵妃的性命吗?为什么?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携杨贵妃从长安出逃,途径马嵬坡,跟着唐玄宗的禁军对杨贵妃特别是对杨贵妃族兄杨国忠的积怨爆发,在禁军濒临哗变的危险境地,唐玄宗被迫将杨贵妃赐死。

这场突发性的兵变,无论是在古人,还是在现人的眼中,都是存在总指挥的,只是这个总指挥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高力士,另外一种认为是皇太子。

但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说了一个很实质性的问题,随着叛军攻陷长安,天子出逃开始,唐玄宗多年的政治威望一朝丧尽,他已经到了控制不住手下人的地步了。

换言之,奸相杨国忠搞得朝廷怨声载道,大部分的人,包括他的政敌都把安史之乱的黑锅扣在了他身上,而讽刺的是安禄山起兵时的借口,也是诛杀杨国忠。由此可见,杨国忠已经没有任何活下去的希望了。

而作为杨国忠得势的最大助力杨贵妃能否在这次兵变中幸免呢?

答案是不能,虽然杨贵妃在政治上是个典型的傻白甜,本身也不怎么干预朝政,但杨国忠能够成为宰相,很大程度就源自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更关键的是,唐玄宗晚年痴迷谈恋爱,昏招频频,安禄山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谈恋爱没有错,但问题谈恋爱不能够把脑子谈坏了。很不幸在男权社会里,一般发生了这种事情,背锅的都是女性。唐玄宗时皇帝,大家自然不能追责追到他身上,自然只能从他身边的人下手,而杨贵妃怎么样也逃不掉。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时候的唐玄宗还有能力保住杨贵妃的咩?

答案,依然不能。

首先,唐玄宗是出逃的,他身边的人只剩下最为信任的几个,掌握禁军的陈玄礼,内廷一把手高力士。这两个人是保证唐玄宗能够成功跑路的关键,然而,很不幸,这场哗变这俩位都参与了,陈玄礼应该不会主动提出这种谋划,高力士却十分有可能。因为高力士跟杨国忠是政敌。

两个最信任的人都背叛了,唐玄宗身边无人可用,谁又能平息哗变,继续上路?显然糟老头子唐玄宗即便叫破了喉咙,这些禁军大兵都不会满意,为了小命,唐玄宗只能选择放弃杨贵妃。

那么,这两个哗变的主要参与者,是不是就真得背叛了唐玄宗呢?其实不然,从后来的情况看来,主要谋划着高力士是忠于玄宗的,只是本着唐玄宗的皇位和小命计,只能参与了哗变的策划。因为这场兵变背后,还有一个影子,也就是太子李亨。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玄宗多年威望一招清零,全国上下忠于唐廷的忠臣孝子们,心里面大概都在破口大骂这个昏君了。这种政治局面对于唐玄宗是十分不利的,太子如果在这种局面下悄咪咪干掉老头子登上那个位置,完全没有什么压力。

所以唐玄宗面对的局面其实很凶险,人心不在,军心不在,大家似乎都希望换个皇帝领导才是最好的选择。

高力士出于保护唐玄宗,所以也参与了这场哗变,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一切,只是为了保住唐玄宗。

如果唐玄宗不杀掉杨国忠,赐死杨贵妃,相信背后的太子就会站出来,连给唐玄宗体面下台的机会都没有了。让杨贵妃死,实际上是一种政治选择,一种唐玄宗保自己小命还是为爱情殉情的抉择。

别以为太子不可能干出这种事情了,唐代宫廷流的血还不多的咩?完全可以利用兵变,让唐玄宗提前去给祖宗报道,反正无论哪种结果,太子上位已成必然。天下苦“玄宗”久矣!

只可惜,唐玄宗葬送了爱人,也没能留住皇位,事实上这也是太子集团的骚操作,利用兵变最大程度打击唐玄宗的威望,然后自己去前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不走正常程序,直接在灵璧称帝,把老头子送上了太上皇的宝座。

但起码小命不是保住了么?

马嵬坡兵变,唐玄宗有能力挽救杨贵妃的性命吗?为什么?

没有可能,杨贵妃并不是问题的重点,重点在于玄宗已经失去了统治阶层的控制权,难以完全掌握权力,特别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民众的怨愤急需发泄,显然杨国忠就是处于这个焦点,由于杨贵妃与杨国忠的关系,其死也便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马嵬坡兵变,唐玄宗有能力挽救杨贵妃的性命吗?为什么?

唐玄宗当时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权,在当时的情况下,玄宗没有别的办法来拯救杨贵妃的性命,只有牺牲杨贵妃以换取军队的支持拥戴。

玄宗是虚情假意还是情真意切

唐玄宗对于杨贵妃是打心里喜爱的,杨贵妃集后宫三千佳丽之宠爱于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贵妃爱吃荔枝,玄宗下令从岭南到长安的驿站备好马匹,昼夜兼程,只为了让贵妃吃上一口新鲜的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可见玄宗对于杨贵妃的专宠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玄宗的所作所为,满朝文武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奈何玄宗为情迷了眼,油盐不进听不进忠言逆耳。也为日后杨贵妃的香消玉殒埋下了伏笔。

爱江山还是爱美人

安史之乱,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要诛杀杨国忠,玄宗带着太子、贵妃一路逃亡到马嵬驿,满腹委屈的唐军官兵,终于爆发了压抑许久的怒火,军队哗变要求处死奸臣杨国忠和魅惑君王的杨贵妃,唐玄宗随然爱极了贵妃,但是要江山还是要美人的千古难题摆在面前,玄宗还是不能免俗的选择了权力。忍痛割爱以牺牲杨贵妃来换取唐王朝的延续。在当时的情况下,玄宗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只有满足官兵的诉求,才能平息众怒,将对自己的不满转移到杨国忠和杨贵妃的身上,这样还能继续控制政局,不至于丧失权力。

后世虽然对于玄宗和贵妃的故事乐此不疲,有白居易流传后世的《长恨歌》,洪昇的《长生殿》歌颂这段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但再美的文字也掩盖不了,选择权力与爱情的残酷现实。

玄宗爱着贵妃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江山与美人,只能选择其一的时候,玄宗还是露出帝王残酷的真容,牺牲杨贵妃,换取了皇权稳固。如果当时玄宗能有哪怕一点点的选择余地,我想都不会牺牲自己深爱的女人。当时的情况玄宗已经是走投无路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