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苍鹰郅都是个怎样的人?
郅都是西汉名声最好的酷吏!西汉盛产酷吏,司马迁在《史记》中,特地设立《酷吏传》,除了执法严苛,这些酷吏们往往留下很多诟病,比如贪财、枉法、结党等等。郅都一样都不沾,他洁身自好,刚正不阿。因为审理废太子刘荣侵占祖庙案时,导致刘荣自杀,深为窦太后嫉恨,被冤杀!
用四个字大体就可以概括郅都的为人:
严:执法严苛,不畏权贵西汉豪强遍地,酷吏就是豪强的天敌!作为酷吏的代表人物,郅都的执法手段狠辣,对豪强采取矫枉过正的严酷手段。
比如济南郡,当地有个豪族瞯氏,族人三百余家,是当地一霸,几任太守都对瞯氏的违法犯罪行为束手无策。对付这种人,只有狠角色出场,郅都被汉景帝任命为济南郡太守。
郅都到任后,直接下毒手,对为首的几个瞯氏大户,采取灭门的暴力手段。毫无疑问,这种暴力手段,即便放在当时,至少是矫枉过正,甚至滥杀无辜。不过,在古代人治社会,这种事见怪不怪,瞯氏让几任太守束手无策,如今碰到狠角色,也算活该!
惩治完为首几户,济南其他豪族双腿战栗,连附近的郡太守们,见到郅都就像见了上级一样害怕!济南郡竟然出现路不拾遗的景象。
郅都调任中尉期间,对京师的权贵们同样不留情面。京城达官贵人成麻袋装,能做到不避权贵,实属不易。史书还记载了一个小细节,别人见到丞相周亚夫都要行跪拜礼,郅都只作揖,不跪拜。
正:公正廉明,洁身自好郅都之所以能做到不畏权贵,很重要的一点是自己行得端走得正。私利往往是酷吏们最终跌落的原因,郅都这个人的好名声,就是来自于他的廉洁自守,执法公正。
郅都有一句名言:“己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意思是说,我已经违背了父母之命出来当官了,就应当尽心尽职忠于职守,不会顾及妻子儿女了。
为了他的这个信念,郅都实行“三不主义”:不收不送礼物、不听请托说情、不拆看求情信件。
忠:忠于皇帝,敢当孤臣酷吏在西汉为什么有生存空间,且这么得宠?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酷吏是皇帝的一把好刀,可以用来打击豪强权贵!
豪强权贵本质上就是围绕皇权所诞生的特权阶级,这个特权阶级反过来又威胁到皇权的安全,所以皇帝需要有人帮他来遏制打击他们。这就需要被利用的人,要做到绝对忠于皇帝,要敢于做孤臣跟特权阶级作斗争,同时还要抛弃任何私利。
这个分寸不好把握,尤其当掺杂个人私利后,很多酷吏就是死在这上面。比如最有名的酷吏张汤,就是因为跟丞相庄青翟的私人恩怨,演变为两个小团队相互阴谋残害,最后蒙冤而死。
郅都没有私心,为何还是落得惨死呢?其实,无原则地忠于皇帝,本身就是对法律的践踏,就是私心作祟,是历史的局限性。
关于废太子刘荣之死,史学界大多认为,他其实是死于汉景帝,郅都是帮凶。史书虽没有这个记载,但是汉景帝让一个酷吏来审查案件,就很值得玩味。果不其然,郅都拒绝刘荣上表谢罪,刘荣在惊恐之下自杀。从这个过程来看,郅都的严苛,让刘荣绝望了。郅都做了什么,能让一个人绝望到自杀?大家可以想象。
其结果就是得罪了窦太后,也别全怪老太太霸道,人家大孙子怎么就死在你的审查中?谁摊上这事,都会心有不甘。你既然能做皇帝的工具,对不起,你也要承担后果。
这就是酷吏的宿命!
能:能力出众,治边有方郅都被调任雁门太守期间,表现出了他出色的治理才能。按《史记》记载,郅都人还没到雁门,匈奴人就吓得赶紧逃离,在郅都任期内,一直不敢靠近雁门关。失去了一个劫略的对象,匈奴人气成了“阿Q”,他们用木头雕刻成郅都的样子,用箭射木偶解恨!
雁门这样的边郡,光是靠酷吏的本色是无法治理的,还需要出色的军政处理才能,文能治郡,武能御敌,双管齐下才可以做到。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治理济南郡时,所谓的“路不拾遗”成果,恐怕也不全是夸张的说法。
综上所述,郅都的人品和能力都是无可挑剔的,甚至可以说是完美的。只是他唯皇权是从的工具特性,注定了他必然会成为权贵们的靶子,被皇权抛弃只是早晚的事!
汉朝的苍鹰郅都是个怎样的人?
提起汉初郅都,《汉武大帝》里刻画的印象非常深刻。执法无情,不避亲贵。他是汉朝著名的酷吏之一,被司马迁写入了《史记·酷吏列传》。
郅都悲剧的一生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汉文帝时期,郅都初露(lù)锋芒,成为郎官。真正的爆发期是在汉景帝时期,郅都因为“独特,鲜明”的立场,受到汉景帝的青睐,被封为中郎将,侍卫左右。其中关于郅都有一个小故事还得到了窦太后的嘉奖。
《史记》:汉景帝有次到皇家园林狩猎,其中有一个妃子贾姬上厕所时,遭到了野猪的“骚扰”。贾姬花容失色,大喊大叫。汉景帝也束手无策,暗示左右侍卫的郅都去解救贾姬。而郅都却当做没看见,无动于衷。汉景帝想亲自去救援,遭到了郅都的反对。他对汉景帝说:
“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三宫六院这么多的妃子,少一个贾姬又能怎么样?天下只有你一个皇帝,如果你出了什么意外,那可不得了。贾姬最后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们不可考证,但是这句话被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知道了非常高兴。老太太马上自己掏腰包给郅都赏金。
从上面这件事来看,郅都是一个忠于职守的耿直之臣,能“取大义而不拘小节”。不过话说回来,皇帝的夫人上厕所,郅都做为一个专门护驾的臣子确实不能擅离职守。
有了皇帝的青睐和窦太后的赞赏,郅都升官了。执法严格的郅都放到济南郡做太守。以前郅都没来时,济南郡因为当时“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家族豪强横行。通过郅都一段时间的严格治理,没有多长时间,济南全郡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效果。
考核“历练”达到优秀,郅都直接提到中央担任最高检察长。在京城上班,接触的都是达官贵人,郅都从不同流合污,从不跟任何人有任何私人交情。因为他执法过于强硬,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有罪就先治罪。所以,人人都怕他。这时,有人告被废的太子(临江王刘荣)在扩建王府时,占用了文帝庙的土地。郅都还是不避亲贵直接就要治罪,临江王刘荣希望郅都给他纸笔,要向父皇汉景帝解释。谁知郅都还是不领情,最后临江王刘荣被迫自杀。
刘荣可是汉景帝的儿子,就算是一个被废的太子,他也是窦太后心中的长孙。窦太后要汉景帝直接杀了郅都,最后汉景帝无奈偷偷把郅都安排到了雁门做太守。在做雁门太守的时间里,匈奴人敬畏郅都,始终不敢踏入雁门区域。大臣有人向窦太后报告,说郅都没有死,在雁门做太守。窦太后马上找到汉景帝问怎么回事?汉景帝为郅都求情,窦太后不许。郅都又得罪了全部的官员,所以最后,郅都谢罪自杀。
所以,我认为郅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只是,太过于强势;太过于较真;更太过于冷酷无情。在处理废太子刘荣事情上,你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如此决绝果断的处理,是不是少了一根筋?是不是傻?你忘了这是刘姓江山吗?你忘记了晁错是怎么死的了吗?
汉朝的苍鹰郅都是个怎样的人?
郅都,汉景帝时著名的“酷吏”之一。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但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他作传,足见他有过人之处。
一、忠君。
在郅都眼里,天子是最重要的。他就是凭借对汉景帝的忠心耿耿一步步被提拔重用。
最早郅都是汉景帝的随侍中郎将。一次景帝到上林苑狩猎,他最宠爱得妃子贾姬在如厕时,有野猪闯进。景帝给郅都使眼色,要他去营救贾姬,郅都坚决不去。景帝无奈,准备亲自去救,被郅都拦住了。郅都跪在景帝面前劝谏:“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于是景帝离开了上林苑。太后得知此事,重赏了郅都,从此得到重用。
二、廉洁奉公。
郅都为官公正而廉洁,绝对不徇私情。如有人因私事或求情的缘故给他写信,郅都从不拆开看信。而且不收礼,不吃请,可谓两袖清风。
郅都曾说过一番话:“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三、严刑峻法。
济南有一豪族,横行乡里无恶不作。郅都奉命去担任济南太守,一到任就把首恶全家杀光,余恶均被震慑住了。一年后,济南治安变好,路不拾遗。
郅都执法严苛,尤其对权贵甚至皇亲国戚更是毫不留情。以致一些列侯和皇亲见到郅都,不敢正视他,给他起了一个人人畏惧的称号,便是“苍鹰”。
原太子刘荣被贬为临江王,又因侵占宗庙土地被召回京城问罪,负责审查此案的正是郅都。刘荣想给景帝写信,郅都命令手下人不得为刘荣提供任何物品。结果太后命窦婴暗中送来了书写工具,刘荣写完信后,自杀身亡。太后因此对郅都恨之入骨,认为他严苛执法,不肯宽容,逼死了刘荣。
四、名震匈奴。
刘荣死后,太后迁怒于郅都,将其罢官并欲处死他。景帝却对郅都非常信任,命他如雁门郡担任太守,全权处理边境军政事务。
边境的匈奴人听说郅都要来雁门上任,摄于郅都的威名,马上就离开雁门郡。直到郅都去世,匈奴人都不敢靠近雁门郡。
匈奴人对郅都的恐惧到了极点。他们按照郅都的相貌做了一个木偶人,让骑兵用箭射击。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能射中。
五、冤死。
窦太后因为刘荣之死,始终对郅都身怀怨念。知道郅都依然得到景帝的重用,太后大怒,于是命人将郅都抓捕。景帝为郅都求情:“郅都是个忠臣。”太后反驳说:“临江王刘荣不是忠臣吗?”在她的强硬干涉下,郅都被处死。
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中虽然将郅都列在第一位,却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然郅都伉直,引是非,争天下大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汉朝的苍鹰郅都是个怎样的人?
郅都,是西汉最早以镇压不法豪强,维护封建秩序的酷吏。说到酷吏,其实我脑海里想到的是杜周、张汤。也是西汉有名的酷吏。
郅都在汉文帝时任郎官,为文帝侍从。景帝时代,郅都当了中郎将,敢于向朝廷直言进谏,并指出大臣的得失。 汉景帝任命郅都当济南太守之后,济南郡路不拾遗。后来调升中尉之官,首先施行严酷的刑法,以致执法不畏避权贵和皇亲,连列侯和皇族之人见到他,都要侧目而视,所以称呼他为“苍鹰”。后人把他与战国时期的、等名将并列,被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汉朝初年,国策就是“无为而治”,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仗着户多人众,称霸地方,屡与官府作难。而郅都来到济南郡所,采取了以暴制暴的手段。到任就把瞷氏等几个大姓家族的首恶分子全家都杀了,其余的大姓坏人都吓得大腿发抖,不敢再与官府对抗。过了一年多,济南郡路不拾遗。
郅都为官忠于职守,公正清廉,对内不畏强暴,敢于对抗豪强权贵;对外积极抵御外侮,使闻风丧胆。
为了封建统治,酷吏的出现是必然的,而酷吏的不择手段、清廉、严法,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有效途径。
汉朝的苍鹰郅都是个怎样的人?
郅都是西汉河东郡人,主要活动于汉景帝时期,是西汉维护封建统治的酷吏。
汉景帝时期,郅都为中郎将,能够在朝堂上当面指责大臣的过失。后来被任命为济南太守,济南郡变的路不拾遗。再后来被升为中尉之官,重严刑酷法,不畏权贵和皇亲,被列侯和皇族人称为“苍鹰”。
郅都得罪窦太后被罢官后被重新启用为雁门太守,使得匈奴直到其死去都没敢靠近雁门。
后人将郅都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汉朝的苍鹰郅都是个怎样的人?
西汉的郅都是一位忠于职守,公正清廉的官员,他不畏强暴,敢于和豪强权贵相抗衡,而且曾驻守边防抵御外侮,使匈奴闻风丧胆。可惜的是,最后却落了个无辜被杀的结局。
郅都为人勇敢,力气很大。他在为官时,凡是私人求情的信,一律不拆;凡是送礼和请托的,从不接受。他常常说:“已经背离父母而来当官,就应当奉公尽职,保持节操,终究不能顾念妻子儿女。”
郅都是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在汉文帝时担任郎官,到了汉景帝时,做到了中郎将。他敢于直言进谏,经常在朝廷上当面斥责大臣。
有一回,郅都跟随景帝到上林苑,景帝宠爱的贾姬去厕所的时候,突然有一只野猪闯进了厕所。景帝示意郅都去救贾姬,郅都却站着不动。景帝拿起武器想亲自去救贾姬,郅都跪下拉住他说:“失掉一个姬妾,还会有多个姬妾进宫,天下难道会缺少贾姬这样的人吗?陛下纵然看轻自己,可是祖庙和太后该怎么办?”景帝就停下了,野猪也自己跑了出来。窦太后听说了这件事,赏给了郅都黄金百斤,景帝也从此特别看重郅都。
当时的汉朝,豪强地主势力强大,许多人横行不法,蔑视官府,在地方上为所欲为。济南郡的大姓宗族共有三百多家,都是强横奸滑之徒,称霸地方,屡次和朝廷作对,地方官竟然一点办法也没有。于是,汉景帝就任命郅都为济南郡太守。
郅都拿出了霹雳手段,他一到任就把郡里几个大姓家族的首恶分子全家都杀了,其余的地主豪强都吓得浑身发抖,再也不敢和官府对抗了。这样,只过了一年多,济南郡就被郅都治理得路不拾遗。
郅都的作为不仅使得济南郡的人心惊胆战,就连周围十多个郡的郡守也像害怕上级官府一样害怕他。
随后,郅都被提升为中尉,掌管京城的治安。他率领北军,执法不阿,犯了法的人,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功臣列侯,一律严惩不贷。他从不趋炎附势,从不看权臣脸色行事。丞相周亚夫位高权重,郅都见到他也只是作揖,从不跪拜。
郅都施行刑法非常严酷,从不手下留情,可以说是威震朝野。就连列侯和皇族之人见到他,也不敢拿正眼看他,所以人们都称呼他为“苍鹰”。
汉景帝的长子刘荣曾被立为太子,后来被废为临江王。有一次,刘荣因侵占宗庙的土地修建宫室而犯了罪,景帝让他到中尉府接受审问。
郅都对刘荣的审讯特别严厉,刘荣非常害怕,请求郅都给他书写工具,要直接给汉景帝写信谢罪,郅都却告诉官吏不准给刘荣笔墨。后来,窦太后的堂侄魏其侯窦婴派人偷偷地给刘荣送去了笔墨。刘荣向景帝写完谢罪信后,就在中尉府自杀了。
听到消息,窦太后非常生气,她恨郅都执法太严苛了,一点也不肯宽容,她想要找个机会处置郅都,也让他尝尝严刑酷法的滋味。
汉景帝为了保护郅都,就把他罢了官,然后派使者任命他为雁门郡太守,告诉他不必到长安领旨,直接去雁门上任就行了,在雁门,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处理政事。
当时,匈奴骑兵连年骚扰边境,边境地区一直都不得安宁。但匈奴人也久闻郅都的大名,一向敬佩他的节操和威严,得知郅都就任雁门太守,惊恐万分。郅都刚刚抵达雁门郡,匈奴骑兵就全部撤退,远离了雁门。直到郅都死去时,匈奴人一直没敢靠近雁门郡。
据《史记》记载,匈奴贵人曾经用木头刻成郅都形状的木偶,立在地上当箭靶子,让骑兵奔跑射击,但匈奴骑兵都害怕郅都,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射中。
但窦太后得知汉景帝再次重用郅都后,不肯罢休,立即下令逮捕郅都。汉景帝辩解说:“郅都是忠臣。”窦太后却说:“临江王(刘荣)难道就不是忠臣吗?”景帝没有办法,郅都最终无辜被杀。
郅都死后不久,匈奴骑兵就重新侵入了雁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