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张邦昌不让位,南宋会怎么发展?
如果张邦昌不让位,就会形成金、楚、宋三国鼎立,金在黄河以北,楚占据中原,宋拥有江南。这种结构看似“稳定”,其实依然会演变到历史的本源——宋金对抗。
我们只要细究金、楚、宋三方的实力,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不难看出,张楚政权夹在宋金之间,无论它怎么定位,都很难生存,彻底倒向金国,恐怕是它唯一的选择。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看看刘豫的伪齐,就知道结果了。
金楚关系:张楚只是金国人的钱袋子和马前卒金国人之所以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并不是良心发现,而是想以汉制汉,让张楚做他们的钱袋子和马前卒。这一点,从后来的伪齐政权,刘豫所扮演的角色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靖康之变本可以避免,因为那时候金国人,并没有做好吞并中原的准备,他们要的只是金银财宝人口赋税。可惜北宋政府腐败透顶,党争又耗尽了内力,错误的抉择,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面对突如其来的“成果”,金国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也有点手足无措。入主中原,显然还不是眼前他们所要的结果,这就是张邦昌被“逼上龙椅”的原因。
金国人虽然给张邦昌套了一顶皇冠,其目的绝非为了汉人,只是企图以汉人的皇冠,平复汉人的心而已。本质上,张邦昌要扮演金人走狗的角色,为他们不断掠夺汉人的财富服务,等金国人做好准备后,他还要充当金人灭宋的马前卒。
这种“儿皇帝”的角色,即便张邦昌愿意当,朝中的官员和百姓,未见得愿意做二等公民。一个像鼹鼠一样生存的政权,如何长久苟活?能不能雄起一把,摆脱金国人?张邦昌有这个心,也做不到。身边有金国人监视,一言一行都不自由,稍有出格,张邦昌拿什么抵御金国人的铁骑?更何况,老百姓能认可一个不清不楚的汉奸政权吗?
有史以来,从未有哪个伪政权能洗白上岸的,所以,假如张邦昌不让位,他注定只能成为金国人的附庸和工具。
那不就又回到了刘豫的格局了吗?
宋楚关系:张楚是南宋提高雄性激素的良药南宋政权可以不可以利用张楚的存在,做一些改变历史的事呢?不可能!
前面我们分析过,张楚政权其实就是纸糊的,金国人分分钟就能打碎它,他要生存,只能甘当走狗。
这就注定了张楚必然将战火烧到长江两岸!
常年战乱,中原地区早就民生凋敝,榨不出多少油水,江南则不同,天堂呐!金国人怎么会放过?况且还有一条忠犬可用,不去捞一把,那得多傻!
金国到了第三代君主金熙宗时,已经做好了吞并南宋的准备,驱赶张楚进攻南宋成为必然的选择,张楚怎么可能逃过当炮灰的悲剧!所以,从形势上看,宋楚战争不可避免。
另外,南宋会不会选择主动与张楚结盟呢?假如南宋想拉拢张邦昌,不排除张邦昌跟金国人翻脸的可能。
可惜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对南宋来说,此路不通!
金国人对赵宋政权来说是民族仇恨,而对张楚则是内部矛盾,内部矛盾更多是政治问题。政治问题有可选择的余地吗?那要看什么情况,像民族背叛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比民族之间的仇恨还要深,除了铲除,没有媾和的可能!
假如赵宋与张楚媾和,等于从法理上承认了张楚的合法性,那也就等于承认了中原之地不在赵宋的范围内了,请问北伐还有合法性吗?
对金国人,哪怕被迫割让土地,未来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收复。对张楚媾和,想反悔都没有回头路!赵构及其政府班子,谁也承担不起这个罪责。
所以,对赵宋政权来说,张楚是一个比金国人更可恨的存在,必须痛打落水狗。同时张楚政权也是提高民族雄性激素的良方妙药,连这个都不起作用的话,南宋岂不死翘翘了?
宋金关系:张楚被打碎后逃不过侵略与反侵略以上的结果注定了张楚只能做金国人的狗,而且是一条不可能自由发展,野蛮生长的狗,脖子上的绳套,攥在金国人手上。
那么,张楚其实就跟伪齐没什么差别,是个易碎品!不是被南宋杀了,就是金人烹了!最终,走向擂台的还是宋金两雄。
历史又回到原点!
其实宋金双方,都在后来的角逐中犯下了错误。南宋过于苟安,错失了北伐的大好时机。金国人受汉化阵痛,导致内乱,丧失了南征的大好时机。
结果双方在拉锯战中,慢慢走向势均力敌,谁也吃不掉谁,并且同时在意志的慢慢消磨中沉沦,静等另一个崛起的帝国,挥动马刀,扑面而来!
综上所述,张邦昌让不让位,都改变不了历史大势。一个伪政权,可以搅乱局势,永远充当不了历史的主角,历史留给它的,顶多就是三分钟的雄起,如此而已!
如果张邦昌不让位,南宋会怎么发展?
首先张邦昌当皇帝是被迫的,当大金攻破开封占領中原以后,他们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们发展现中原实在太大,人口众多,以他们那点人无法管控治理。
因此,他们想了一个高招把中国分成若干小国,任命几个胆小听话的大宋旧臣来做傀儡皇帝,这些傀儡国每年只要按时进贡就可以了,当然贡品绝对不会少。他们首先选中了张邦昌,他们知道张邦昌实在太胆小了,因为在张邦昌陪赵构到金营谈判时竞然吓的尿裤子。他们觉得这个无能胆小的家伙做伪大齐皇帝特别合适。但张邦昌害怕成为天下之失,死活不干,金人威胁要杀他全家,张害怕,便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金人保护不要毁坏赵宋王陵的条件做为交换,免強做了伪大齐皇帝,在听到赵构在南京(今商丘)称帝后,便偷偷溜到南京向赵构哭诉自辩,赵构深知张邦昌胆小怕事又迫不得已,所以就原谅了他,还封了官。
假使,张邦昌如果坚持做大齐国皇帝
的话,对当时的形势也不会产生什么改变。因为金人的骑兵在当时的确太强大了,长城以南都是平原,这些地理条件利于骑兵作战。张邦昌倒向南宋也无法阻挡金兵南下,同样张邦昌依附金人,金朝的骑兵也无法在江南沟壑纵横的水乡大显身手。
所以,不论张怎么选择都很难改变当时形势。
如果张邦昌不让位,南宋会怎么发展?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想一下,在北宋之后,对应它出现的是哪一个政权?
也许会有人回答说是南宋政权,可是,历史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在北宋一朝凄惨的结束之后,对应它出现的政权是“大楚”政权,也就是被后人称作伪楚的政权。
这个由金人授意并强迫成立的“大楚”伪政权存在于南宋、北宋之间,存续33天,而这个“大楚皇帝”就是曾经做过北宋末年宰相的张邦昌。
张邦昌这个人其学问、能力、才华都属于一流。
北宋靖康年,朝廷与兵临城下的金人处于交战状态之时,张邦昌是做为主和派出现在金人的面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康王赵构做为皇室成员做为人质派到金国的时候,张邦昌是与康王赵构同行同往的。
张邦昌实际上属于北宋权臣王黼的一派,可是,这个王黼在选择宋徽宗的接班人问题上站错了队,结果,宋钦宗上位之后,对于这一派系的人不怎么待见。
所以,派到金国做人质的差事就落到了张邦昌的身上。
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差事一丝一毫乐观都没有。
就连康王赵构都认为此行凶多吉少。
可是,张邦昌这个人颇善于外交沟通,不但保存了自己的性命,同时,也使得康王赵构没有殒命异国他乡。
靖康之难发生之后,金国军兵运走大批的粮食物资以及其它珍宝金银,可是,做为不善于农耕与商业的金国人来说,面对着北宋大面积的领土,金人一时还没有接手通盘治理的能力和计划。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金国人既想覆灭宋朝一脉,同时,他们也试图扶植一个政权,能够替金国治理这偌大的原北宋的大片地盘。
而金人对于在与北宋打交道的过程中,认识了张邦昌,也欣赏张邦昌的思路与行事方法,于是,金国决定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这样的话,一方面能替金国治理原北宋疆域,另外,伪楚政权也能起到军事上的缓冲作用。
据《宋史》与《大金国志》同时记载,我们了解到,张邦昌本人对于这样的安排是绝对抵触的,
曾经以自杀明志。
但是,金国人明确的告诉他,别无选择,如果不同意,金军就开始屠城。
张邦昌心里明白,如果接受金人的安排,就等于与宋室决绝,可是,不接受这个安排,金人就以杀戮无辜百姓相要挟。
绝食不行,求死不得。张邦昌被胁迫登上了伪楚皇位。
可是,做为文人底子的张邦昌不想跨越界线,他登基后只称“予”而不称“朕”,公文称“手书”而不称“圣旨”,办公地点设在文德殿而不是皇帝专用的紫辰殿或垂拱殿。
尤其一点,对于金人安排给他的后宫嫔妃,张邦昌抵死不敢接触,坚决不接受。
金军班师回朝,形式上已经是大楚皇帝的张邦昌自己一身缟素,带领官员给徽钦二帝送行,一见面,张邦昌再也忍不住,跪地嚎哭,仍旧对徽钦二帝行人臣之礼。
张邦昌在这个大楚皇帝位置上坚持了33天,终于等到金国军队撤兵。
然后,张邦昌马上主动交出玉玺,宣布退位,把国政权柄移交给康王赵构。
那么,“如果张邦昌不让位,南宋会怎么发展?”
首先,如果张邦昌不主动移交政权给康王赵构的话,那当时就会出现三家政权,即南宋政权,伪楚政权,金国政权。
这样的话,伪楚政权有金国支持,又横亘在金国与南宋政权之间,南宋一朝的命运就叵测的很了。
如果张邦昌不让位,南宋会怎么发展?
1、张邦昌是被北宋一众大臣推举出来,并非主动;
2、即便是被推举出来,张邦昌还是不想即位、意图自杀,但被人以金军屠城汴梁为威胁而不得不即位。如果张邦昌不即位,金军很有可能屠城汴梁,彻底摧毁北宋的政治力量,北宋疆域内将会陷入割据和内战。
如果张邦昌不让位,南宋会怎么发展?
张邦昌和南宋,有关系吗?
张邦昌是金国扶植的一个傀儡皇帝,政权建立在汴梁(现在的开封)。
赵构建立南宋政府,是在应天府(现在的商丘)。
看出来了吗?张邦昌的傀儡政权,和赵构重建的宋政府,并不是在一个地方。而赵构能够称帝,关键是手下有一大批将士拥护——将士们是北宋留下来的将士,拥护赵构是因为他是唯一的、最近的宗室。
张邦昌从来没有过实权。天下从来都没有归属过张邦昌。天下不是他的,他有什么权力把天下转让给赵构?
所谓的“献大宋国玺”,“请宋哲宗元佑皇后垂帘”,“还政康王”,不过是仪式上的小把戏而已。他还不还政、献不献玉玺、请不请元佑皇后,康王赵构一样要登基的。
如果张邦昌不让位,南宋会怎么发展?
南宋会首先消灭张邦昌的政权。金人攻下汴京之后拥立张邦昌为帝,目的就是为了扶植他来代替金国统治中原地区,成为金国的后花园,源源不断的收取金银财宝,同时,金国经过常年战争也需要休整,伪楚政权也就成为金国与南宋的缓冲区域。北宋虽然灭亡,中原人民还是认可赵氏皇族,康王赵构登基之后各地勤王之师不断涌过来,收复失地的呼声很高,而张邦昌也是骑虎难下,无论愿不愿意都是死路一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