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听说过麒麟阁十一功臣吗?请历史学家们讲讲?
《汉书》记载:“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
甘露三年,距离汉宣帝驾崩还剩两年。在此前一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请称北藩,奉大汉正朔,并请求入朝朝拜汉帝。第二年,呼韩邪单于正式入长安,对汉宣帝行君臣大礼,强大的匈奴,终于跪服在汉帝国脚下。
暮年的汉宣帝,不禁思绪难平,越发思念为汉帝国立下不朽功勋的大臣们。于是遴选出汉宣帝一朝,功勋最卓著的十一位大臣,令人将他们的画像,画于麒麟阁墙壁,史称“麒麟阁十一功臣”。
这十一人按功绩大小排列,分别是: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
第一位: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即霍光)霍光是汉武帝留给汉昭帝的顾命大臣,他在昭宣两朝执掌朝政二十年,是汉室中兴的最重要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霍光秉政后,大力革除汉武帝以来的弊政,促进经济发展,致力于民生恢复等一系列改革。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西汉帝国摆脱了汉武帝末年,经济频临崩溃,天下叛乱丛生的境地,为汉帝国的中兴立下不朽功勋。
然而,霍光大权独揽,也对皇权形成了威胁,期间昭宣两代皇帝都形同傀儡,他还废黜了一位仅在位27天的皇帝刘贺,让“霍光”成了权臣的代名词。
霍光在世时,没有及时遏制家族势力的膨胀,导致霍氏一门骄纵不法。霍光的妻子为了让女儿成为皇后,甚至毒杀了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这为霍氏灭门埋下祸根。
霍光去世后仅仅两年,汉宣帝突然发动了对霍氏一族的致命打击,霍氏亲朋党羽纷纷落马,霍家被灭门,皇后霍成君被废黜。
不过,汉宣帝并未因为霍氏一族被灭,而否定霍光,他依然坚持霍光在世时的治国之策。麒麟阁中,霍光被有意识地隐去了名字,称“霍氏”。
第二位: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张安世是昭宣最重要的政治家,从资历上来讲,他比霍光还要老。张安世是汉武帝时期酷吏张汤的儿子,年轻时就很得汉武帝赏识,在汉武帝一朝就已经官至光禄大夫。在昭宣两朝,张安世长期任光禄勋,兼右将军。
霍光能废黜刘贺,最重要的支持者就是张安世。张安世又是拥立汉宣帝的重要大臣,他一生也是霍光政策的重要支持者,霍光去世后,他接任了霍光的大司马大将军之职。
不过,张安世懂得进退,他对汉宣帝始终保持着恭敬的态度,虽居高位,却没有受到汉宣帝的猜忌,满门富贵,安度余生,不能不说是个小小的奇迹。
张安世有个哥哥叫张贺,此人是汉宣帝的恩人。当年汉宣帝出狱后,张贺感念卫太子刘据(汉宣帝爷爷)对自己的恩德,常年照顾孤儿汉宣帝。
第三位:车骑将军龙雒侯韩增韩增的高祖就是那个背叛刘邦的韩王信,他的叔叔就是汉武帝身边有名的弄臣韩嫣。他的父亲韩説,在巫蛊之祸时,被太子刘据斩杀。
韩增也是一位三朝元老,他自幼在宫中做郎官,受到汉武帝和汉昭帝的赏识,是拥立汉宣帝的重要功臣之一。本始二年,韩增率领三万骑出云中,斩首匈奴百余级,至期而还。
第四位: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赵充国是昭宣两朝最杰出的军事家。老将军最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在他77岁那年,因为西羌叛乱,他义无反顾请命出征!
在平定西羌叛乱过程中,赵充国体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才华和政治才能,数年内几乎没有打大型战争,而是利用西羌内部矛盾,以羌治羌,平定了叛乱。
这期间,他顶着朝廷的压力,着眼于长期稳定,在西羌修建防御工事,建立屯田所,政治军事并用,为西羌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五位:丞相高平侯魏相魏相是汉宣帝最重要的政治助手,也是汉宣帝摆脱霍氏一族的牵制,走向皇权独立的重要护航人。
霍光去世后,魏相就是汉宣帝最重要的助手,他被汉宣帝从大司农,一路提拔为丞相。魏相除了在政治上帮汉宣帝铲除了霍氏的威胁,他还是以为治国能手。解缙曾经评价,西汉在萧何和曹参之后,只有魏相和丙吉最杰出。
第六位:丞相博阳侯丙吉丙吉长期与魏相搭班子,处理国政,魏相去世后,他接任丞相。丙吉不光能力出众,品行无可挑剔,他对部下和同僚,一律宽认为怀。
最能体现丙吉光辉品行的事件,就是他对汉宣帝的恩情。汉宣帝当年入狱时,才不到半岁。丙吉认为太子刘据是冤枉的,所以,他利用自己职务之便,千方百计地保护刘据一族唯一的根。为此,他甚至直接把汉武帝的使者拒之门外,救了汉宣帝一命。
汉宣帝在狱中和出狱后一段时间,因为孤儿身份,无人扶养,都是邴吉出钱抚养照料。直到汉宣帝得到掖庭的供奉后,邴吉默默地消失在汉宣帝生活中,那时候汉宣帝只有四五岁,还不记事。
汉宣帝能继承皇位,也有丙吉的功劳,正是他向霍光的推荐,让汉宣帝进入霍光的法眼。汉宣帝与丙吉再次相逢时,汉宣帝根本就想不起来,眼前的这位,就是他的救命恩人。而丙吉竟然从没对任何人提及。
直到掖庭有一名曾经照料过汉宣帝的宫女,听说汉宣帝做了皇帝,找过来争功,请丙吉帮她作证,汉宣帝这才从宫女身上为突破口,发现恩人就在身边!
第七位: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杜延年是一个典型的“能吏”,年轻的时候在地方做官,就有很出色的治名。杜延年最出彩的部分,就是他力主罢黜多年来的盐铁专卖政策,并在他的努力下,让这项对经济发展严重阻碍的政策,在盐铁会议后被正式罢黜。
杜延年还曾经揭发了上官桀、盖长公主、刘旦等人的谋反。当时上官桀计划在宴席上刺杀霍光,软禁汉昭帝,迎刘旦即位。计划实施前被人告发给杨敞,杨敞害怕,将事情推给杜延年。杜延年毫不犹豫地向汉昭帝和霍光做了汇报。
杜延年有个儿子,跟平民时的汉宣帝交好,因为时常向父亲提起汉宣帝。这个契机,让杜延年后来成了拥立汉宣帝的功臣之一。
第八位:宗正阳城侯刘德刘德当年被汉武帝夸作“千里驹”,他是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人。刘德此人品行高洁,刚正不阿,霍光想把女儿嫁给他,他都不愿意接受。
刘德为人宽厚,喜欢扶贫济困,为官清正廉洁,常常为人洗清冤情。做宗正后,最大的功劳就是拥立汉宣帝。
刘德有一个文化名人的儿子叫刘向,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的孙子叫刘歆。
第九位:少府梁丘贺梁丘贺,复姓梁丘,是我国最有名的易学大师,是《易经》“梁丘学”的创始人,为汉宣帝一朝文化事业的开拓,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十位:太子太傅萧望之萧望之是太子刘奭(即汉元帝)的老师,儒学大师。萧望之一生最主要的贡献,体现汉元帝一朝,他是汉宣帝朝后期的政坛新星。
第十一位:典属国苏武苏武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在匈奴牧羊十九年,不改节操的汉使,回国后受到了汉宣帝的优待。
听说过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听说过麒麟阁十一功臣吗?请历史学家们讲讲?
我就简单说一下,被人至今被人称颂文臣武将——麒麟阁十一功臣
麒麟阁是西汉未央宫一处宫殿,汉宣帝时期,令人画十一位功臣图像在麒麟阁中,供人祭祀。
这是十一位是: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
霍光
骠骑将军霍去病异母弟,是汉武帝钦定托孤大臣之一(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海昏侯刘贺继位为帝。海昏侯刘贺(刘贺最早爵位是昌邑王)继位后举止荒唐,霍光就废掉刘贺,改立废太子刘据之孙刘询为帝。霍家在汉宣帝时期,权势炙天,让刘询忌惮。在霍光死后,霍家被灭族。
张安士
这位出身很有名,是武帝时期御史大夫张汤之子。张汤在跟丞相长史朱买臣、边朝几人斗法,落败自杀。汉武帝怜悯张汤清廉,重用张安世。在武帝时期就任尚书令,后来官至大司马卫将军。张安世为人清廉,忠心为国,是朝堂上可以抗衡霍家的一支势力。(实际张家是跟霍光穿一条裤子的,刘贺就是他们俩联手废掉的。)
韩增
这位也是出身名门,汉初实际有两名韩信,一名就是兵仙韩信,还有一位就是韩王信(名叫韩信,因为封王,故称韩王信)。这位韩王信跟随刘邦对抗项羽,后被封王,之后投降匈奴。韩王信儿子韩颓当后来投降汉朝,被封弓高侯。
赵充国
赵充国是名悍将,早前跟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之后又平叛氐羌,一生都在尽力维护大汉国土安宁。‘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他之口
魏相
魏相这个人呢,在内政上建树颇多。他实际可以跟着丙吉一起讲,两个人内修德政,才使隐约崩溃的大汉又从新稳固。有点意思的是魏相通晓《易经》,所以为政举措也符合大道,以‘无事’治国,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丙吉
丙吉对汉宣帝刘询有救命之恩。太子刘据谋反全家都遭殃,刚出生没几天的刘询(起初叫刘病已)也被下狱,全赖丙吉庇佑得以存活。后来刘贺被废,丙吉向霍光推荐了刘询,最后刘询继位为帝。当然丙吉才能也出众,史书上说他‘好法令’、‘明于事’、‘有大智’。
杜延年
这位可能大家都不甚了解,说起他的子孙大家都会熟悉了,晋代杜预,唐代杜甫、杜牧。杜延年就是京兆杜氏第二任掌门人,他爹是御史大夫杜周(原籍南阳,后迁入长安)。杜周是张汤铁杆手下,为人却不像张汤廉洁,他好财物、搞株连,死在他手上的人不少。杜周前面几个儿子性格跟杜周一样严苛无情,偏偏是小儿子杜延年为人忠厚恭谨。
杜延年通晓刑律,也能带兵打仗。后来上官桀等人图谋不轨,杜延年将此事告诉给汉昭帝,将叛乱消弭于未发。后来汉宣帝继位后,杜延年兢兢业业辅佐,是大汉再次强盛。
刘德
看过我之前写的东西,就知道刘德是谁了。刘德就是刘向父亲,刘歆祖父。刘德是楚元王刘交之后,他祖父只是刘交庶子,只落得一个侯爵。而后来刘交孙子刘戊参与七国之乱,楚国的封国被除,之后刘德一家子都留在长安。
因为刘德一家人辈分高,而且学问品行都挺好,刘德后任为宗正,为刘询之后认祖归宗除了大力。当然也因为出身的原因,刘德不阿附霍光,忠心皇室,是汉宣帝可以依靠的臂膀。(我觉得还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刘德为宗正,在刘姓子孙威望极大;第二刘德学识很好,在读书人中也十分有影响力)
梁丘贺
梁丘贺,姓梁丘。(汉代好多复姓,比如酷吏周阳由,姓周阳)。梁丘贺是个文人,通晓《易》,并著有《梁丘易》(这是对《易》的注解,现在应该早就没了),他对汉代经学贡献很大。
梁丘贺担任过少府,这是管理财政的部门。汉宣帝使国库充裕,梁丘贺也是出力不少。(汉代会理财的人多,比如丞相张苍、邓通(邓通会造钱)、丞相匡衡(这人有点小气)、梁丘贺……)
萧望之
萧望之是萧何后裔(兰陵萧氏的掌门人),他是经学大家,理政能力也是十分不错的。不过有一点他看不上霍光,一直跟霍光不对付。不过他结局有点可悲,在汉元帝时期被宦官欺压,自杀而死(汉元帝是他弟子,只要不犯大错,汉元帝不可能杀他。而且汉元帝只是将他下狱而已)。从性格来看,他就是个倔老头,难怪能跟霍光不对付。
不过兰陵萧氏能成为四大侨望(陈郡谢氏、琅琊王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正好俩河南,俩山东)之一,不是祖先庇佑又是什么?
苏武
苏武是苏建之子,苏建跟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因公封侯。苏武呢,也想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功业,就出使匈奴。结果随行的虞常为给汉朝换来更大利益,胆大妄为要绑架阏氏(就是匈奴皇后),威胁单于。
事情失败,虞常被活捉,牵连到苏武。单于当时要将苏武等人处死,又怕触怒汉朝,就将几人囚禁起来。(之下的故事大家都了解了,虞常被杀,单于想要招降苏武,苏武不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在此期间苏武遇到了李陵,还出了名篇《答苏武书》。)
(在这里我有点可惜就是虞常、张胜这几人,明明做得是和班超一样的事,一个名垂青史,一个客死他乡。做一样的事却得到不一样的结果,成功真的很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