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府许敬宗是怎样让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的?

李义府和许敬宗哪有那么大本领,李治才是推动武则天立后的主导力量,以他们二人为首的一干人等,只不过在皇权与相权之间,选择了力挺皇权而已。

李治“废王立武”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背后其实是皇权与相权、寒门庶族与关陇豪门之间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的及时表态,让李治看到了一举扳倒,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相权的希望,也让武则天看到了彻底打压关陇集团的希望。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废王立武的隐藏矛盾

李世民临终前,为软弱的老九选择了几位辅政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等。不过,有史以来辅政大臣难有善终者,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几乎是绕不开的魔咒。

长孙无忌这个权力怪兽,当初选择力挺李治为太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李治的软弱。不过,李治性格偏软,不代表没有权力欲望,尤其是当长孙无忌只记得甥舅关系,而忘了君臣关系的时候。

长孙无忌掌权后,排除异己,大兴冤案大肆杀戮,包括吴王李恪、高阳公主等一批皇亲国戚,都死在他手上。在这一系列冤案中,李治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们倒在血泊中。李恪临死前大骂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在废立皇后前,李治和武则天多次暗示、贿赂长孙无忌,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但长孙无忌不为所动,让他们很被动。

废立皇后,往小里说是家事,往大里说就是国事,国事还是家事,其实就看皇权与相权,谁的胳膊粗。历史上更换皇后的事多如牛毛,汉武帝废陈阿娇,谁敢反对?偏偏李治不行呢?说到底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相权太大。

寒门与关陇集团的矛盾,是李许等人选择力挺李治的原因

长孙无忌等人为什么反对废王立武?其实原因很简单,废立皇后涉及政治利益的再分配!王皇后家族乃关陇贵族集团,与长孙氏、褚氏同属一个利益集团。

而武则天就不行了,她的父亲武士彟出身于商人家庭,武家的发迹,得益于武士彟对李渊的资助。李渊建唐后,武家这才鸡犬升天,挤入士族集团。不过,武家门第的低下是改变不了的。

显庆四年,在李义府、许敬宗的积极推动下,李治下旨,以新编《姓氏录》代替贞观年间的《氏族志》。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其实就是包括武则天、李义府等寒门庶族集团,打压关陇集团的一次政治事件。

《姓氏录》将“不入流”的武氏,列入第一等氏族,将五品以上的官员之家全部收录。不要小看这个举动,由于唐初官员入仕有一个限制,不在《氏族志》中的家族,是没资格出仕的!《姓氏录》等于一下子取消了关陇集团的特权身份!

所以,本质上讲,李义府和许敬宗力挺李治废后,其实是因为他们与武则天有共同的政治诉求,关陇集团是他们共同的敌人!而李治也想借寒门庶族集团的手,打压由关陇集团构成的相权势力!

李勣为何也力挺李治废后?而且他的话份量明显比李义府、许敬宗要重,原因就是李勣家族也是门阀集团,不过属于被关陇集团打压的山东集团。这就是李勣选择与李治在一条战线的原因,所谓“废后是家事,自己做主就行”,就是废话,如果李治能自己做主,何必求助于人?

李勣、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的态度,让李治意识到,关陇集团的敌对势力也很强大,只要他们支持他,他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削弱相权!

武则天封后,是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一道分水岭

武则天封后这件事,不单纯是李治与武则天的爱情故事,更多的是政治势力的相互角逐。这场斗争的结果,对中国的政治产生了两大影响:

一、门阀集团彻底淡出历史舞台

门阀集团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历经四百年,形成支撑皇权,又制约皇权的最强大的政治势力。每一个政权的诞生,都是基于门阀集团的支持,每一个皇权的没落,也都是门阀集团的反对。

隋朝立国后,以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其实就是对门阀集团的政治清算。不过,门阀集团的强大,肯定不会甘心束手就擒,李世民的《氏族志》其实也是对门阀集团的一次打压,只是不彻底。

随着武则天的封后,意味着门阀集团的彻底败亡,和庶族集团逐步走向历史前台。

二、皇权开始走向独立

在隋唐以前,皇权一直伴随政治势力的护佑和掣肘。从最早的宗室势力,到后来的外戚势力、宦官势力及士族豪门势力,皇权几乎没有独立生存过。所以,那时候的皇权,更像蹒跚学步的孩童,政治势力就像它的监护人。

这种政治结构,导致皇权既受到政治势力的保护,同时又受到政治势力的牵制,皇权没有独立性,更不可能有明清时期的独裁。

随着门阀集团的覆灭,皇权走向与寒门庶族阶级的共治模式,而寒门士族作为政治势力,明显不具备门阀集团的垄断特性。因而,皇权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从此它长成了一个具有强壮体魄的青年,具备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由此可见,李治废王立武,绝不是李义府和许敬宗两个人的事,也不是他们的支持就能达到的,而是以他们为代表的政治势力,让李治找到了对付相权的拥趸!

李义府许敬宗是怎样让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的?

这两个跳梁小丑在立武媚为后时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并不是他俩让武媚为皇后的!

在废黜王皇后立武媚为皇后之前,李治和武媚多次暗示、讨好,甚至贿赂长孙无忌,他是皇帝李治的亲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李治与武媚殷切地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但这个死老头子油盐不进,并不动心。

长孙无忌不仅是开国元勋,朝廷重臣,还是当时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关陇集团自曹魏开始,历经四百余年,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势力,关陇集团能稳固皇权也严重制约皇权。 隋朝立国后,隨文帝杨坚曾处心积虑地以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目的就是限制关陇集团的力量,但遭到抵制。唐太宗李世民的《氏族志》的颁布其实也是对关陇集团力量的一次打压,但并没根除。到了李治时代, 关陇集团才彻底败亡,庶族集团才逐步走向历史前台,这有李义府、许敬宗的功劳。

显庆四年,在李义府、许敬宗的鼓噪下,经李治下旨,唐中央决定新编《姓氏录》替代贞观年间的《氏族志》。——这事看似不起眼,实质上是武则天、李义府等寒门庶族集团,有计划、分步骤打压关陇集团的一次政治事件。 《姓氏录》将《氏族志》中“不入流”的武姓氏族列入第一等氏族,并录入了五品以上的官员的家族,而唐初有规定:不在《氏族志》中的家族子弟是没资格出仕的。——《姓氏录》无形中取消了关陇集团的特权身份!

立武则天为后之时,李义府因为得罪了长孙无忌,被贬为壁州司马,即将离开京城。李义府知悉李治立武则天为后遭到长孙无忌的抵制时,决定暂不出京,开始投其所好,立即叩门上表,请求李治废王立武。当时孤立无援的李治一见李义府支持自己,立即改变初衷,将他留居原职。 因为 长孙无忌之所以反对“废王立武”,原因之一,便是武则天身份低微,武则天的老爸只是个荆州都督,商人出身,所以不配当皇后。

精明的李义府知悉原委后,及时给李治上了封奏折,把群臣反对李治废王立武之事转变为庶族寒门集团与关陇集团之间的矛盾。通过这一招,李义府不仅让大多数朝臣在“废王立武”一事上闭嘴,还在李治和武则天面前抬高了身价。

显庆四年,在李义府、许敬宗的鼓噪下,经李治下旨,唐中央决定新编《姓氏录》替代贞观年间的《氏族志》。——这事看似不起眼,实质上是武则天、李义府等寒门庶族集团,有计划、分步骤打压关陇集团的一次政治事件。 《姓氏录》将《氏族志》中“不入流”的武姓氏族列入第一等氏族,并录入了五品以上的官员的家族,而唐初有规定:不在《氏族志》中的家族子弟是没资格出仕的——《姓氏录》无形中取消了关陇集团的特权身份!

许敬宗原是李治当太子时的右庶子,“废王立武”,许是坚定的支持者,但遭到长孙无忌呵斥与蔑视,却赢得了武媚的好感。 许敬宗还对人宣扬:“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就想换老婆,何况天子欲立后乎?这是皇帝家事啊。”,此话上达天听后,李治觉得他有水平,将“立后“国之大事”,变成了“家之小事”——何必要听别人的呢!从而更加坚定了李治废立的决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