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从更始帝的打工仔,是如何挖得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的?
众所周知,河北是光武刘秀的第一桶金,从收复河北开始,刘秀由一名玄汉政权的打工仔,成功变身位自主创业的大老板,从而一步步稳扎稳打,统一全国,开创了东汉帝国。
其实,刘秀刚到河北之时,只有几十名亲随,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刘秀就开始公开拒绝接受玄汉政权的指令,具备了自主创业的条件。那么他是如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让自己的实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呢?
1.刘秀出使河北的历史背景更始元年,更始帝刘玄在谋害了舂陵军领袖刘縯后,任命偏将军刘秀为破虏将军,持节北渡黄河,负责招抚河北地区。
河北之行对刘玄来说其实无足轻重,除了刘秀,他还同时派出了其他人出使河北。包括刘秀在内,使臣们靠着一根使节和一张嘴,能收服各路诸侯就算赚到了,做不到也无所谓。也许刘玄还有一个阴暗心理:刘秀最大可能,是死在河北军阀的手中,这下还省得自己下手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对危险分子哪怕稍稍有一点疏忽大意,就会酿成大祸,刘秀的神奇经历,让刘玄悔青了肠子。
2.因为一个人,刘秀一脚踩进了火药桶刘秀第一个招抚的对象就是赵缪王的儿子刘林,他是河北地区最大的军阀势力。不过他们的谈判并不顺利,刘林在表示归顺的同时,提出了一个计划:掘开黄河,水淹赤眉军!
决黄河的做法太缺德,受损的不光是赤眉军,还有老百姓!所以,刘秀断然拒绝了。刘林立刻变脸,他宣布拥立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为帝,定都邯郸,史称“赵汉政权”。其实,汉成帝根本就没有生过一儿半女,这个刘子舆就是个江湖骗子,真名叫王朗。
刘林就是利用河北之地的军阀们,左右摇摆不定之机,发挥他宗室身份,和手中武装力量的优势,企图统一河北,对抗玄汉政权。
刘林的影响力真的很厉害,很快广阳王的儿子刘接,和真定王刘杨,同时宣布拥护赵汉政权“刘子舆”。本来,河北地区相对稳定,各路武装处于观望阶段,因为刘林拥立“刘子舆”,导致河北立马成了一个火药桶!
形势的骤变,第一受害人就是刘秀。赵汉政权发出了一道通缉令:“移檄购光武十万户!”谁抓到刘秀,封侯十万户!刘秀一行逃离蓟县,一路仓皇南下,极其狼狈。
刘秀一行靠机智勇敢,才从驿站那里虎口夺食,骗了一顿饱肚子。一行人星夜赶路,脸都冻破了,最后在滹沱河畔,靠老天爷帮忙,冰封河面,刘秀才顺利逃脱。
唉!创业不易呐!
3.刘植,成了第一个主动投靠刘秀的私家武装上天给了刘秀补偿,刘秀一行抵达尚忠于玄汉政权的信都郡,在那里他收拢了四千人马,并拿下了附近的两个县。接着又三股武装主动投靠了他:和戎太守邳彤、昌城县地主武装刘植和宋子县私人武装耿纯。
这三股力量人数不算多,但对刘秀来说却是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从从装力量上,与玄汉政权做了切割!
刘秀招抚河北,打的是玄汉政权的旗号,也就是说,你很难说得清,投降刘秀的人马,效忠的是刘玄还是刘秀,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团队,刘秀永远是替他人做嫁衣!
邳彤直接从新莽政权投降刘秀,与刘玄没有交集,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其实是刘秀发家的第一支外部支持力量。
耿纯虽然跟刘秀一样,也头顶了一个玄汉政权的招抚使帽子,不过,他的这支武装,却是以他的宗族构成的私人部曲,谈不上对刘玄有多忠诚。从后来的表现看,耿纯更偏向于扶持刘秀。
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刘植。刘植出身地方豪强大户,很可能是西汉远支宗亲。与邳彤、耿纯不一样,刘植跟新莽政权、玄汉政权都没有关系,纯属士族地主武装。他是第一个主动加入刘秀阵营的,身份最“干净”的人。
4.耿弇,是刘秀半路意外捡来的至宝刘秀从蓟县逃脱的路上,偶遇一位年轻人,此人叫耿弇,对,他就是高居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的那位英才,时年才21岁。
耿弇是上谷太守耿况的儿子,耿况在刘秀到达之前,已经被刘玄先期派出的使者招降,耿弇受父亲之托,去朝见刘玄。不料,耿弇刚走到半路,就碰上“刘子舆”称帝,他的随从竟然弃了主人,去投靠赵汉政权了!耿弇行程遇阻,只好打道回府:
弇道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弇因说护军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郸。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刘秀对人小志大的耿弇非常赏识,把他带在身边,不想却在逃亡路上走散了,耿弇只好回到父亲的驻地昌平。
这个独具慧眼的年轻人,一眼就看出落难的刘秀才是真龙天子,他一回到家,就立刻有说父亲加入刘秀阵营。
5.寇恂,左右上谷、渔阳二郡的幕后力量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五的寇恂,时任上谷功曹,是耿况的老部下。当初刘玄派来的使者,在接受耿况的归降后,企图直接夺了他的太守大印。寇恂二话不说,直接从使者手中夺过大印,交还给耿况。使者畏惧寇恂,只好宣布恢复耿况的职务。
跟耿弇一样,寇恂也是“秀粉”,他与耿弇一起,鼓动耿况拒绝赵汉政权的招抚,选择支持刘秀。为了让耿况下定决心,寇恂决定前往渔阳郡,劝说渔阳太守彭宠同进退。
为了让上谷和渔阳二郡死心塌地,寇恂干了一件大事:“至昌平,袭击邯郸使者,杀之,夺其军。”他半路截杀了赵汉政权派来的使臣,彻底绝了耿况和彭宠的退路!
上谷和渔阳,各有控弦甲士万余人,是精锐的骑兵队伍。他们两支队伍的加入,让刘秀从单纯靠嘴皮子说话的使臣,变成了河北地区一直举足轻重的武装势力,刘秀的班底,也终于有了一个雏形。
6.吴汉,是上天赐给刘秀的护法金刚吴汉高居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又是一位“秀粉”。他时任安乐(顺义)县令,听说“刘子舆”的使者到了渔阳,立刻赶来劝说彭宠认清形势,加入刘秀阵营。
在吴汉的努力下,彭宠终于下定决心抛弃赵汉政权的诱惑。此后,吴汉作为彭宠的代表率领渔阳郡部队,会同上谷军,一起挥师邯郸。
吴汉除了策反彭宠外,还率领二十骑,奇袭斩杀幽州牧苗增,将幽州十郡兵马,全部归于刘秀账下!刘秀曾经以使节调动幽州军队,不过苗增不予理睬。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秀在河北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已经惊动了更始帝刘玄,可以认定,是刘玄指使苗增掣肘刘秀,以防止刘秀尾大不掉。
吴汉兼并幽州,可以说是给刘秀吃下了与刘玄叫板的定心丸。有河北和幽州之地,刘秀的势力已经不在刘玄之下!
7.定鼎大势的最重要一块拼图耿况和彭宠的加入,竟然由耿弇、寇恂和吴汉三位小角色决定,确实有点不可思议。所以,一开始刘秀并没有对耿弇说的话很在意,他在得到上谷和渔阳襄助之前,就已经率兵出发,进入赵国境内。
难道刘秀仅凭邳彤、刘植和耿纯的万把人,就准备跟几十万大军的玄汉政权搏斗?非也!原来刘秀在刘植的帮助下,又收编了河北最大一支武装力量——真定王刘杨的十万人马!
刘杨本来已经投靠“刘子舆”,却硬生生被刘植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开出了一个让人乐疯了的条件:只要刘秀答应结亲,迎娶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刘杨愿意以自己的十万军队,作为外甥女的嫁妆,奉献到刘秀账下!
这哪是什么条件,分明是一种献媚嘛,脑袋得进几吨水才能拒绝这样的条件?其实刘杨本来就是一个苟活之徒,乱世夹缝生存不易,谁强就倒向谁。所以,起初倒向“刘子舆”未必真心,现在面临刘秀和刘玄的夹攻,以献媚的方式,跟刘秀要一个联姻承诺,比什么都靠得住!
如果说,邳彤、刘植和耿纯的加入,是刘秀零的开始,郭圣通带过来的巨额嫁妆,才是刘秀从穷小子变身大富翁的资本!有这个资本做投资,再不赶紧发兵邯郸,怕是灭“刘子舆”的巨大收成,要全部落入刘玄的仓库了。
8.收官之战中,刘秀与刘玄的智斗当刘秀在河北积蓄力量的同时,更始帝刘玄并没有闲着,他派遣尚书令谢躬为主将,率领振威将军马武等,分六路大军对邯郸展开围攻。
河北的形势其实很复杂,消灭赵汉政权是当务之急,遏制刘秀也很紧急。所以,刘玄不敢大意,甚至不敢征调刘秀,平定“刘子舆”只能靠他自己,否则刘秀势必做大。
这场战役比较辛苦,打了好几个月,才攻克邯郸,斩杀了“刘子舆”,赵汉政权灭亡。史书对这段历史描写的比较含糊:
初,更始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不能下。会光武至,共定邯郸,而躬裨将虏掠不相承禀,光武深忌之。笔者分析,应该是在刘秀的部队受困于巨鹿,攻下邯郸其实主要是谢躬的功劳,刘秀只是跟着后面捡拾战利品。所以,在围攻邯郸过程中,刘秀所获不多。而谢躬又是刘玄的死硬分子,不为刘秀所收买。
本来,刘秀打算平定河北后,就与刘玄分家放单飞,但被谢躬插了一脚,形势有点复杂,他没敢公开与刘玄翻脸,而是以半软半硬的态度,拒绝了刘玄让他返回长安述职的命令。
直到半年后,刘秀又征服了河北的铜马军,并攻下邺城,杀死谢躬后,他才公开宣布与刘玄分道扬镳,刘秀自主投资的公司,正式挂牌营业!
9.历史隐藏的玄机至此,刘秀上演了从一名弃子到绝地大翻盘的好戏,也完成了从打工仔到大老板的身份转换。从此,刘玄不再是他事业的障碍!
回顾刘秀在河北波澜壮阔的一年,他经历了九死一生,不光奇迹般地死里逃生,还犹如神助一般,在绝境里得到贵人相助,从光杆司令到几十万大军的魁首,变戏法似的快!
玄幻的“位面之子”不可信,历史往往会掩盖很多真相,刘秀的奇迹肯定不是偶然,至少不全是偶然。刘秀从刘玄扔给河北军阀们的小绵羊,变成降龙伏虎的真命天子,里面有玄机!
这个玄机就是,刘秀未来治国的基本政治纲领,得到了河北军阀们的认同,即以豪门士族集团为政治核心,建立与门阀高第共治天下的皇权结构!
刘秀很聪明,他认为真正能左右天下大势的,绝不是绿林、赤眉、铜马这些起义军,而是像刘林、刘杨、李通、耿纯这样的豪门士族集团。谁获得他们的支持,谁就能赢得天下!
刘植为什么拿家族私人武装投靠刘秀?刘植为什么能够说动刘杨?耿氏家族为什么单凭一面之缘就投入刘秀的怀抱?老天帮忙?扯淡,是刘秀的政治蓝图中,有他们的重要一席之地,利益所致,这才是关键!
当然,刘秀的皇权与豪门士族共治,其实并不能做到纵容豪门士族的疯长,只是为了获得他们支持的权宜之举,不对豪门士族动手术刀,新生的政权注定是短命鬼。果然,十六年后,当刘秀坐稳了江山,他突然变脸,对豪门士族挥动了屠刀......
刘秀从更始帝的打工仔,是如何挖得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的?
光武帝刘秀在网络上有一个外号叫“位面之子”,因为他取得天下的过程较为顺遂且他的一些事迹过于神奇,让人怀疑他自带位面之子的主角光环。但是如果细读史籍,我们会发现他的成功绝非轻而易举,尤其是他从几乎“身陷囹圄”到“招抚河北”再到“割据一方”收获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这一路可谓步步惊心,一步走错他和他的创业团队就将万劫不复。
名望基础:刘秀攫取第一桶金的前提提出“位面之子”之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秀在创业之路上,当时的文武人才在短时间都纷纷投效到阵营中,就像现在网络小说里的主角,各路英雄一听名字就虎躯一震纷纷归降。这样的事情的确在历史上真真切切的发生了,但是这真的因为刘秀有主角光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真正的原因是刘秀本人无可比拟的声望。
独特的身份:范文澜先生曾这样阐明刘秀身上的三个身份:“刘秀本人兼有太学生、贵族、豪强三种身份”。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刘秀能够在当时群雄并起的时候显得那么的独特,因为这样身份汇集在一个人的身上,那么他就满足成为各方势力代理人的条件。如果他本人再有出色的能力和个人魅力那么当然就是当时士人与英雄向往的明主,而刘秀恰好都能满足这些条件。
刘縯的遗产:刘秀的人生道路的前半段,实质上受到他大哥刘縯的影响很大,无论是去长安太学学习,还是在乱世中起兵,刘秀都是在他的大哥刘縯的安排下进行的。而且他大哥在南阳豪强或者说绿林军中都有极高的声望,所以更始政权能够打出声势,成为当时王莽最大的对手。而刘縯本人身上的英雄气概和同样的“三重身份”集合,让他在起义初期迅速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而他死后,作为他弟弟的刘秀顺理成章的继承了他留下的声望基础。
一战成名天下知:如果说前期刘秀只是大哥刘縯身后的一个称职帮手,在义军中大家知道有个沉稳有谋略的刘秀的话。那么在昆阳城下,面对王莽派出的百万大军,只有万余步骑的刘秀在风雨交夹中,率领数千勇士,悍不畏死的冲向王莽大军反复冲杀,将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这一战事实上宣告王莽的新朝灭亡。刘秀也凭借这一战做到了一战成名天下知。从此天下群雄无人不知昆阳城下悍勇无比的刘秀,就如同巨鹿之战之后的项羽一般。
昆阳大战之后,刘秀没有像项羽一般成为“霸王”,反而如鸿门宴前的刘邦一样面临杀身之祸。因为他的大哥已经被更始帝刘玄处死,而且是更始政权中的两大派系绿林起义军和南阳豪强联手所为。刚刚为更始政权续命成功的刘秀面对的是一个众叛亲离,势单力薄,随时会步大哥刘縯后尘的危险境地。但是刘秀此时表现了他沉稳有谋的一面,他选择了隐忍蛰伏,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且还成功从更始政权获得了让他的东汉集团上市所必须的“壳”。
面对危局,身负杀“兄”之恨(实质不亚于杀父之恨,因为刘秀幼年丧父,刘縯对他就是类似父亲的存在)的刘秀,卸掉了在昆阳之战中的悍勇一面,他没有举兵报仇。反而是孤身回到宛城向更始帝刘玄请罪,在得到刘玄的赦免而且被封侯之后,刘秀在更始帝和其他更始政权权贵的防范监控之下,闭门不出,丝毫没有昆阳城下杀神一般的样子,而且还不惜背上骂名,在这一时期娶了自己少年时就发誓要娶的阴丽华。
如果你以为刘秀真的忘了杀兄之仇,或者忘记了兄长刘縯一直以来的理想。那么你就小看了刘秀,他在那个时期虽然非常隐忍低调,但是该做的事情或者能做的事情都做了,他团结了一批精干的忠于自己的力量,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这些人能力很强,日后很多是刘秀手下的能臣干将。同时他还与更始政权中对自己有用的权贵都进行了结交。比如当时的大司徒刘赐和左丞相曹竟。这些人为他后来脱困离开洛阳镇慰河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正是更始帝派遣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的名义,持节镇慰河北,让刘秀获得了创业道路上非常重要的“壳”。
有了更始帝刘玄给予的“壳”,刘秀就可以借着更始政权的名义名正言顺的到河北发展。他也凭借这个“壳”,带领十几名创业团队的骨干,在河北闯出了一番天地并且成功“借壳上市”。
渡过黄河之后的刘秀带领自己的团队一路北上,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命运如何,但是他们一路往北在迷茫中找寻希望。随后刘秀的太学同学,有神童之名的邓禹听说刘秀北上,一路追来投效。并且为刘秀定下今后夺取天下的策略,这个河北定计为刘秀集团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
随后因为王郎在邯郸称帝,实力弱小的刘秀一度显得有些狼狈。甚至团队内部对战略方向都产生了巨大分歧。但是刘秀的声望和身份这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北方拥有强悍突骑的上谷、渔阳两郡都投入了相对弱小的刘秀一方。一是因为上谷太守耿况之子耿弇仰慕当年昆阳大战的英雄刘秀,于是极力劝说父亲加入刘秀一方;二是渔阳太守彭宠和手下头号大将吴汉都是南阳人,他们既出于同乡考虑同时也认为刘秀是真英雄,再则上谷郡决定投靠刘秀之后派人到渔阳郡游说,于是两郡同时加入刘秀集团。刘秀一时间实力大增,具备了和王郎相抗衡的实力。
随后在双方相持期间,刘秀又在刘植的建议下,与另一个实力强大的真定王刘杨结盟,而且还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促成真定王的势力也倒向了刘秀,此时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刘秀。
而此时更始政权派遣来讨伐王郎的另一支部队由尚书令谢躬率领也开赴河北战场。在两路人马的夹击之下,刘秀击败王郎在河北站稳脚跟。更始帝刘玄看到刘秀在河北日益壮大,于是采用封王的手段想诱使刘秀回到长安重新加以控制。但是翅膀已经硬了的刘秀根本不会再上当,他不仅没有回去,反而干脆利落的杀死谢躬吞并他的人马。从此刘秀在河北基本上取得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后来他再通过剿灭和收编在河北人数众多的铜马起义军,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犹如三国时期曹操收编了青州兵一样,刘秀的实力已经让他成为角逐天下的重要参与者。
刘秀从更始帝的打工仔,是如何挖得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的?
刘秀从一个胸怀“杀兄之仇”,被刘氏族人骂作“不孝之徒”的偏将军,到恢复汉室、建立东汉王朝的光武皇帝,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亚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的人生经历。
而要说刘秀成功挖得“第一桶金”的话,那就得从刘秀被逼“宣扶河北”开始。
在“起义军”攻破长安城诛杀了“王莽”之后,其实天下并未实现“一统”,各个地方仍然有门阀势力或者农民起义军盘踞。
而更始皇帝在入住洛阳之后,其实并没有很强的“话语权”,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傀儡皇帝”,但无论是否为傀儡,作为当时实力最强,同时“旗号”也最为正统的势力,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一统天下”。
与此同时,入主洛阳之后,势单力薄的刘秀也一再受到王凤、王匡等人的排挤,甚至已经有了姓名之后,也恰在此时,一个机会来了,那就是当时河北的军阀实力仅次于洛阳,并且也要有与洛阳分争天下的意图,那么,派人宣扶河北便迫在眉睫了。
而且,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去宣扶河北,也极有可能会丧命,于是,刘秀便抓住了这个机会,触动请缨去宣扶河北。
俗话常说“富贵险中求”,刘秀去到河北虽然同样要面临很多危险,但是,他却跳出了一众“政敌”的包围圈,而河北的那些人物最起码“敌意”没有那么强烈。
而就是在河北的时候,他去到河北的第一站邯郸就收到了后用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耿纯的投靠,并且资助刘秀了大量的物资,此后更是率领宗族以及门客两千余人一起投靠了刘秀,刘秀的麾下一下子就变得物资充盈、兵强马壮了。
所以,如果要说“第一桶金”的话,我想耿纯的投靠应该就是了吧,要知道,当初刘玄派遣刘秀去“宣扶河北”只允许他带了极少的人马,说白了,刘玄这样就是为了让刘秀势单力薄去到那凶险之地。
而他没想到的是,刘秀不仅智慧地化解了很多的凶险,而且还成功地获得了“第一桶金”获得了耿纯的投靠,一下子就兵强马壮起来。
而要探求耿纯投靠刘秀的原因,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刘秀的为人以及战绩,要知道,刘秀在起义军中率军对抗王莽时,在“昆阳大战”中曾取得过“以三千胜数十万”的战绩,也正是他的“奇袭”起义军才能顺利地拿下“昆阳城”。
同时,也不得不说,刘秀在宣扶河北之后,耿纯能够第一个站出来投靠刘秀,也说明了他能够“慧眼识天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