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要是先收复北汉而不是南唐,北宋的历史是否会有改观?

北宋统一战争的策略选择,到底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谁优谁劣争论了几千年,没有定论。其实,焦点问题是这个“北”,仅仅指北汉,还是包括燕云十六州,一般认为,应该是包含燕云十六州的。

著名的“雪夜定策”后,北宋选择了“先南后北”,结果目标只实现了一多半,南方平定了,北汉也被消灭了,但燕云十六州成了大宋永远的痛!

统一步伐的南北抉择过程

五代十国时期,第一个迈出统一步伐的是周世宗柴荣。柴荣一直在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之间摇摆,他继位后两次与北汉发生战争,都不算成功。

显德二年,柴荣确立先南后北的策略,用了五年时间,打败后蜀,三征南唐,取得了相当不错战绩。

显得六年,契丹发生内乱,柴荣认为统一北方的机会来了,于是改变了既定方案,挥师北上。虽然军事进展顺利,可以自己的身体出了大问题,只得班师回朝。不久柴荣驾崩,统一步伐停滞。

大宋建立后,关于两种策略的选择,也一时难以定论。让赵匡胤下定决心,实行“先南后北”的是赵普。这件事就是著名的“雪夜定策”。

赵匡胤故意说想先打北汉,赵普提出反对意见。他说,打北汉其实就是打契丹,以大宋的实力,显然还不是契丹的对手,这是其一。其二即便打下北汉,从军事上,大宋将失去北汉这个屏障,直接面对契丹。

赵普的意见很清晰,以大宋的状况,只要契丹介入,打北汉就没把握,打下来也守不住。

赵普的意见正合赵匡胤的想法,于是“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形成。

北宋统一战争

北宋的南方统一战争,进展得非常顺利,首先利用荆湖小政权的内部矛盾,几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这块统一南方的战略要地。

第二战剑指西蜀,赵匡胤发动水陆两路大军,齐头并进,两个月攻破成都,后主孟昶投降,西蜀并入大宋版图。

开宝二年,北宋又发动五万大军征南汉,四个月后,攻破广州,南汉末地刘苌投降。

南汉投降后,仅剩一块硬骨头南唐。在决战前,北宋对南唐实施了数年持续打击,并为这场决战,足足准备了三年。战争过程用一个词形容就可以了:势如破竹,不到两个月平定南唐。

决定南北策略的关键因素

统一南方的战争,进展得非常顺利,当初赵匡胤决定先南后北,除了考虑到南方各国军事实力的不足而外,还有一点很重要:中国的经济中心自唐末以来,已经向南偏移,南方提供的强大经济基础,是大宋后续战争的发动机!

这就是选择“先南后北”的两大理由:

一是南方各国军事实力较弱,容易平定;二是南方可以为北宋的后续战争,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

其三,先南后北还给收复燕云十六州,提供了第二种模式,即赎买。赵匡胤特地设立了封装库,每年向封装库攒一定量的财物。赵匡胤说,当封装库达到一定数量,就用它赎回燕云十六州,如果做不到,就用这笔钱,征召死士,武力攻伐。这笔钱,当然来自于江南税赋。

其四、虽然攻伐江南,可能会面临契丹背后捣乱,但以大宋的实力,进攻契丹虽勉为其难,但防守还是可以做的。所以,契丹不足以威胁大宋统一南方。

反过来,假如实行“先北后南”,会怎样呢?

首先,灭北汉的过程不会轻松。这一点柴荣已经验证了,并且赵匡胤在灭南汉前后,曾经三次攻打北汉,都因契丹的插手而失败,还损失了大将物资。

其次,缺少经济后盾的支持,必然导致后劲不足。战争归根到底还是要看综合实力,军事可以决定一时,管不了一世。

其三,先北后南就意味着必须跟契丹决战,以大宋当时的状况,根本没有把握能战胜契丹。即便能拿下北汉,燕云十六州呢?这才是北伐得终极目标。

其四,契丹处于上升期,跟一个上升期的政权战争,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政治,哪方面都不占优,这个仗没把握。

留下的那点遗憾

这么说,先南后北就跟完美吗?也不一定,有人就认为,对先南后北的坚守,其实错过了一次绝佳机会,那就是辽穆宗当政期间,辽国的混乱期。

辽穆宗史称“睡王”,此人生活的基本规律是:喝酒—睡觉—再喝酒—再睡觉!偶尔清醒的时候就杀人。

所以,这种观点认为,北宋如果及时调整战略,先攻打北汉,甚至直接收复十六州,辽国根本无力抵抗。

事实真是如此吗?事实上,柴荣当年就利用辽国内乱发动战争,可惜半途而废。赵匡胤也不是没看到辽穆宗在位的机会,甚至赵匡胤三次出兵,都失败了!

所以,指望辽国短暂的内乱乘火打劫,根本行不通!

综上所说,我认为“先南后北”是适宜的方略,也是最安全最稳妥的策略。假如不是后来宋太宗太弱爆,把赵匡胤一辈子积攒的军事家底全败坏光了,这个策略几乎可以肯定成功。比较遗憾的是,历史没有给够赵匡胤时间,他五十岁就驾崩了!

赵匡胤要是先收复北汉而不是南唐,北宋的历史是否会有改观?

无论赵匡胤统一的顺序如何,最终北宋的历史都不会有改观,北宋重文轻武是统治者根据前朝的经验总结的一种治国观念。

赵匡胤如果先攻南唐后灭北汉,我认为北宋是否能够统一中原都不一定。南唐相比较来说较弱,一旦北宋与北汉开战,北宋不会腹背受敌,但是一旦南唐与北宋开战极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敌,所以要先解决北汉。

赵匡胤要是先收复北汉而不是南唐,北宋的历史是否会有改观?

赵匡胤如果先攻北汉后收南唐,那么北宋的统一大业恐会付诸东流。因为先收复南唐后收复北汉,遵循了先易后难的最实用的战争策略。当时,南方割据势力政治腐败,军事力量较弱,各割据势力之间又互相猜疑,易于各个击破。而北汉能得到辽的支援,军事力量强大。而在后来实践中正是如此,在武平、后蜀等收复中进行得非常顺利,更重要的是积累了战争经验,振奋了士气,为后来灭北汉从战略上创造了条件。既便如此,而后在灭北汉的过程中,还是进行得十分艰难,多次吃败仗,几次讨伐不成。直到979年五月才由宋太宗完成灭掉北汉的使命。试想如果先去收复北汉,在没有经验,没有经济实力的前提下,岂不更加艰难,这样必将影响士气。北汉久攻不克,就会给南唐留下联盟备战的时间,甚至面临腹背受敌,最后是骨头没啃下,肉也没能吃上,结果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