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39章如何体现《周易》恒卦的主题思想?
做为传统文化的爱好者,看到这样的题目,觉得很有意思。凭心而论,《道德经》39章和《周易恒卦》之间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前真没关注过。能提出此问题的,或者是易学高手,以此题考较同道;或是初入门者,理有未通,而有就教之意。
读了《道德经》39章以及《周易恒卦》之后,觉得二者之间确有某些联系。现在谈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抛砖引玉。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白“恒卦”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只有明白了主题是什么?才能分析《道德经》39章中是否有所体现,进而是怎样体现的。
恒卦的卦象如下图所示
上卦是震(雷),下卦是巽(风),合在一起读为“雷风恒”。关于它的卦爻辞,我们这里不一一摘录了,既然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那么,我们就直接从《十翼》,也就是孔子对周易的解释说起了。恒卦的彖辞是:
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这段话中,除去卦像分析,与易理相关的是,恒,就是久。久于其道,是说,天地万物都要遵循道,按道行事。圣人按照道的规定行事,就能化成天下。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恒卦的象辞说: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彖与像辞合在一起是说,人世间的万事万物虽然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君子当然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但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的东西,这个不变的东西就是“道”。君子在治理天下的时候,其立身处世一定要遵道而行,这个原则,是永远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立不易方”。现在国家管理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也要考虑政策的连续性与持久性。政策的连续性遵循的不变的东西,就是所谓的“道”,自然规律。尊道而行,自然也就恒久。
恒卦九三的卦辞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意思也是说,做事也好,做人也罢,如果没有恒德恒心,一直不变的东西在。会蒙爱羞辱。因此,恒卦的主题大概应是“恒其德,遵道行事。”
我们再来看《道德经》第39章的内容: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者,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这里的“一”,意义与“道”相同,《说文解字》对“一”的解释是这样:维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生万物。在中国文化的这个系统里,“太极”“道”“一”在意义上虽有差别,但大体相通。太极就是一,一生二,就是太极生阴阳。天地之道,也就是阴阳变化,所以道也就是太极,是一。
无论是天地神灵,还是人间的候王,都必须得一,也就是得道,也就是得自然之规律,如果不得这个一,这个道,这个规律,天地神灵,以及人间候王都不会存在。如果不得一,天不会清,地不会宁,神也不会灵,更何况人了。
《道德经》是公认的帝王之术,它讲的是帝统治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合于道。所以,老子从天道的规律中抽象出人道的原则。“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这是对统治者说的,“高”指高位,处在高位的候王,是以下层百姓为根基的。“贵”的意思,也是指当官,位置高的叫贵。贵不是有钱,有钱叫富,当官叫贵。又当大官,又有钱,就叫富贵。当官却很穷,叫清贵,比如明朝的海瑞,清朝的张之洞、于成龙等。贵以贱为本,是告诉执政者,他们身为高官,其执政的基础在下边的老百姓。如果没有下层的贱,上层的贵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道德经》39章其核心的内容讲的也是统治者应该遵道行事。这一点,与《周易恒卦》是一样的。
《易传》是孔子做的。体现了儒家的世界观,“恒”卦讲的是关于“长久,恒定”的道理,其本质上说的是遵道行事,而《道德经》39章讲的也是差不多的意思。从这个题目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周易》是儒家和道家共同的思想源头。
《道德经》39章如何体现《周易》恒卦的主题思想?
文化者外面锻炼,用心读报纸就是简单的美化自己气质。
今天身体在阳光中,听着体内声音,体会文化者就是不花钱也能让身心愉快,所以不花钱而快乐就是正宗土气的文化者。
炫耀背诵道德经三十九章,偷工减料的写了,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侯王无以正将恐蹶,高以贱为本,故侯王自称孤寡不谷,至誉无誉,故不欲琭琭如玉,辂辂如石。
雷风恒,雷借风声而传远方,所以大音希声,声音传远方,声音不可分裂就是一。
天得声音聚精会神而清新,地得天籁之音而安静,神得天籁之音而有灵气,侯王得天籁之音而佳人无梦。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对恒卦的叙述。
恒卦里面包含三阳爻乾卦,把地压裂了,初爻浚恒,贞厉。不停的挖土,带来凶险,联系道德经地无以宁将恐废。
天雷将地震裂后,人民坚持自强不息的天性,女人有了玉石修饰自己,而男人买玉石花钱,所以男人创业很辛苦,就是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君子凶。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六五爻表现了人民安居乐业。
上六振恒吝,高山上不可建屋,会让房子摇摇晃晃,带来凶险,道德经意思就是居安思危,至誉无誉,无限风光在险峰,没人会在险峰居住。
恒卦在三十六计里就是调虎离山计,用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连,雷在风中传得很远,甚至会打裂土地,但人生命顽强建设家园是值的天地敬服的。
孔子带七十二名弟子周游列国,为什么是七十二,不会是一百名弟子。恒卦思想深得圣人之心,恒卦思想就是谦受益,满招损。我的胡说八道得意洋洋有严谨的曾仕强老师韵味,想想山中没有老虎思想的曾老师,我这样的猴子出来当王。
《道德经》39章如何体现《周易》恒卦的主题思想?
在道德经中,一为道之体。万物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万物由一而生,即守道之始,道之始,即自然规律。
周易恒卦,象为雷风相薄,是自然之数,意为大自然的规律,即道的规律,恒即持久的意思。
其实两种解释,守一,守恒,解释的都是阴阳,道体的自然运动的规律。
《道德经》39章如何体现《周易》恒卦的主题思想?
恒道,一阳来复,修至恒,再补上一阳爻就是三阳泰卦。
三阳春生万物,也就是一二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39章如何体现《周易》恒卦的主题思想?
这个问题太深。《恒》卦为《易经》的上经的最尾一卦,第三十二卦。《咸》封,是以感化的方法把德行施向全国,这是从空间(地域)上扩展。《恒》卦,则是把德行长期坚持下去,那便是从时间上延续。只有既"咸"又“恒”,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天地万物得道则生存,失道则毁灭,治国也是同样的道理。天得道就清明,地得道就安宁,神得到就灵验,山谷得道就充盈,万物得道就生长,候王得道就使天下安定。“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因此,贵以贱作为根本,高以下作为基础。所以,最高的声誉无须赞誉。所以,不愿像光彩的美玉,宁可如坚硬的石块。
《道德经》39章如何体现《周易》恒卦的主题思想?
《道德经》与《周易》恒卦掛上了,因为这是一个,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个大哲学的问题,所以真是一个大问题。
自己学识浅薄,个人觉得任何一个标题,都是题下内容的概括的总结。所以说恒就是永恒,常态的永恒或非常态的永恒,也就是正反面的坚持吧。至于道德,我觉得,它有一个角度的问题,也就是一个笼子的问题,不是吗?我似乎更觉得,在所有大众的人群中,对事对情有超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赞同,就附合道德好坏的认定。
当然了,从题目上看,从社会健康进步的角度看,还是需要正能量的道德观并持之以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