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太后第一人,垂帘听政第一人芈八子有着怎样国人的政治智慧?
尽管芈八子头上顶着第一的记录,不过,要说到政治智慧,我觉得她是被夸大了。尤其是《芈月传》播出后,让人们的视线更加模糊。其实,芈八子就是个小女人本色,只不过她很幸运地有个牛人弟弟魏冉,靠着魏冉出色的政治才能,让她顶了个主政的空头衔。
尤其说芈八子执政四十年,直到范睢入秦,鼓动秦昭襄王,才一举废了芈八子及“四贵”。这话本身逻辑不通,假如芈八子真的手握权柄,怎么可能轻轻松松一句话就被搞下台?其实,他们之间的结构应该是这样的,芈八子是精神中心,一般不过问政事,政事在以魏冉为首的四贵手上,真正掌权的还是昭襄王。
不过,即便如此,芈八子身上,还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地方。
一个最能看清芈八子面貌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昭襄王即位的当年,楚国攻打韩国,韩国向秦国求救,芈八子按兵不动,理由是楚国是她娘家人。韩国情急之下,派大夫尚靳游说秦国。当着满朝大臣和韩国使臣,芈八子打了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比喻:
“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说,当年我伺候先王,先王把腿压在我身上,我感觉被压得很不服舒服;但是当先王把整个身子压在我身上时,我反而不觉得重了,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有好处罢了!
世界上恐怕没有比它还要通俗的比喻了,把利益与代价的微妙关系,阐述得如此兴趣盎然。芈八子的意思就很清楚了,救你们韩国,出兵少了不管用,就像被先王的腿压着,白白受累没好处;除非有“整个身子被压上的好处”,才能匹配“压力”而付出的代价。言下之意,救你们韩国,秦国付出太大,又没有好处,不划算!
跟这样的太后,没事磨磨嘴皮子,扯扯淡一定是件很快乐事,放在今天,在今日头条,开个“芈月妙语”专栏,肯定火得一塌糊涂!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学问不深,见识不短
如此俗气的比喻,明显缺少才华,弄不好年迈的大臣,牙齿当场笑飞了好几颗。不过话糙理不糙,小事情能得出大道理,头脑不简单。
2.利字当先,直击国家交往本质
芈八子毫不掩盖自己的价值观:利益!凡事讲等价交换,等价了,不管付出多少,才“弗重”,不等价就“疲”,就面谈。这个价值观虽说有点说不出口,但对于国家需求来说,这就是本质,甚至人与人交往,有几个不考虑利益因素的?只不过有人善于掩盖,芈八子直筒筒地说出来,憨直得可爱!
3.被利益遮住视线,缺乏穿透力
谈利益本也没有错,只是如果眼睛只看到表面的,和眼前的,难免一叶障目,忽略掉更长远的利益。比如这次韩国求援,被芈八子拒绝后,韩国再次派了个叫张翠的使者,来游说甘茂。
张翠一路不紧不慢,以一天走一个县的速度慢慢“挪到”秦国,把甘茂都急够呛,你这哪是救你们韩国的样子啊?张翠一句话把锅甩给了甘茂:我着什么急,我们韩国打不过楚国,顶多就是投降楚国而已!
甘茂傻眼了,韩国投降楚国,那么不就等于楚国的触角,直接伸到秦国边境了吗?万一再把魏国打趴下,秦国就被楚国逼到家门口了。甘茂能不傻眼吗?于是赶紧劝说昭襄王,发兵救韩。
可见,可爱的芈八子政治眼光不够深远,只能看到表面利益。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其实昭襄王才是真正的掌权人,并非事事政出于芈八子。
识大体辨轻重的女强人正因为“利”字当头,芈八子很懂得轻重,分得清大义,也下得了手,比如对待义渠王。
义渠国是活跃在秦国北部的一个小部落,对秦国来说,它就是一直打不死的蟑螂,呕心、可恨,但也无奈。
这个游牧民族时不时在秦国背后捣鬼,常常弄得秦国狼狈不堪。五国攻秦期间,义渠乘秦国在函谷关跟五国焦灼之时,突袭秦国,弄得秦国腹背受敌。
惠文王时期,狠狠修理了一顿义渠国。可是又能怎样呢,几年后义渠再次蟑螂一样繁殖。
昭襄王即位的时候,义渠王来朝贺,不久,天下传来一则惊天花边新闻:义渠王跟芈八子公开同居了!
一般情况下,哪怕为了顾及儿子的见面,也得遮遮掩掩,芈八子做得那么理直气壮,狠狠地把大秦帝国的脸,伸在列国诸侯面前,任人抽打!
不光如此,两人居然还生了两个儿子。芈八子不光成为第一个使用太后称号的人,还是第一位怀孕生子的太后。
俩人“非法同居”三十多年,突然有一天,芈八子翻脸了,一刀砍了义渠王的头,并且发兵直接灭了义渠国。
由此,历史上一直称芈八子是“牺牲色相”的国母,目的就是为了勾引义渠王,消灭义渠国。甚至有人说,芈八子的这个贡献,不在张仪之下。
恐怕这个说法未必站得住脚,倘若是,何必要同居三十年,还生了两个儿子,老得走路都费劲了才下手?
恐怕芈八子与义渠王是有真感情的,否则就解释不清楚这件事,毕竟他俩认识的时候,芈八子也就三十出头。
那么面对相伴大半生的义渠王,芈八子为什么痛下杀手呢?
个人认为,正是义渠王快要走到生命终点了,必须在他去世前,解决义渠国的问题,所以,不能让他正常死亡。
此话怎讲?义渠王虽长期滞留秦宫,但义渠国还在他的控制下,有他在,义渠国不会危害秦国,他要是死了,接班人一上台,就很难说了。所以必须让他猝死,在义渠国没有得到消息的情况下,直接灭了他们。
这个计划,本该在义渠王第一次拜见秦王时实施,被芈八子插播了一段三十年爱情故事片,现在该剧终人散,回到主题了!虽然有点难以割舍,不过相对于国家大义,三十年的个人感情不算什么,芈八子毅然决然地,给她和义渠王的爱情剧,画上了悲凉的句号!
懂权变善妥协的精明女人几乎所有的政坛常青树,都必须具备这个特质。芈八子能把嫡系的惠文后挤下台,权变妥协助了她一臂之力。
秦武王驾崩后,国内形成了以惠文后支持的公子壮一派,和芈八子支持的公子芾一派,两派兵戎相见之时,赵武灵王横插进来一杠子,提出要迎立在燕国为人质的嬴稷。
赵武灵王做得很霸道,直接插手别国内政,这对强大的秦国来说,其实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嬴稷虽然也是芈八子所生,不过他自幼在燕国做人质,母子俩在一起的时光很少,没多少感情,跟公子芾比不了。
不过,芈八子一眼看穿了赵武灵王的杠杆作用,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赵国的要求,让胜利的天平,一下子偏向了芈八子。
其实,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昭襄王的风头一直被四贵压着,几十年相安无事,要知道,昭襄王可不是窝囊之辈,也不是年幼无知,他即位的时候已经十九岁了。三十几年里能够任由大权被分享,恐怕靠的就是芈八子在背后的协调作用。
芈八子还有一个情夫叫魏丑夫,她病重的时候发话,要让魏丑夫殉葬,把小白脸吓得差点没尿裤子,赶紧请高人帮忙。高人叫庸芮,他问芈八子:你觉得人死了还会有知觉吗?庸芮又说,假如没知觉,让魏丑夫殉葬还有意义吗?假如有知觉,先王一定会找你算账,你还敢让魏丑夫为你殉葬吗?
芈八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很“通”,很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这件事也是如此,她立刻意识到殉葬的荒唐,放过了魏丑夫。
这就是芈八子,一位不算特别出色的政治家,一位开母后临朝先河的女政治家。她的身上确实有一些过人之处,不过也有明显的弱项。在她身上,既有小女人的短板,也彰显了不让须眉的果敢与豪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