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吕母和隋朝高凉冼夫人谁更厉害?

这俩人怎么有可比性?除了都是女性,都领兵打过仗,别的没有丝毫可比性!用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来说,吕母是草鸡,冼夫人是金凤凰,怎么比?

吕母本质上就是一个报私仇的女匪,利用家资丰富的优势,趁着天下大乱,聚集乡里无业少年,当了“海贼王”。也仅仅一年后,吕母就病逝,她的队伍就解散了,虽然攻打过一些城池,但逃不掉“匪”字本色。

冼夫人则是我国壮族杰出的女政治家、军事家,一辈子忠于中原王朝,为我国南越地区的和平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周恩来总理赞誉冼夫人,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为报私仇一怒造反的吕母

吕母,琅琊海曲人(今山东日照),吕母“家素丰,资产数百万”,大富豪级别。一个有钱人家的妇女,不在家相夫教子,却举兵造反,这是为何?原因出在三年前的一件事。

吕母有一个儿子,在县里当了一名小吏。秦汉时期,有一条法律规定,资产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出来做当地的吏员。当年萧何就是因为家资颇丰,出任县里的书吏。吕母的儿子也因此混了个公务员身份。

天凤元年,吕母的儿子“犯小罪”,被县令论罪诛杀。究竟犯的什么罪,史书没交代,从被杀的结果看,恐怕不是什么“小罪”。县令是没有杀人的权力的,按法律规定,所有死囚犯,必须经中央核准,集中于秋后问斩。按理来说,像吕母这种富豪人家,如果是“小罪”,县令不大可能捏造罪名栽赃。吕母的儿子,要么罪行比较严重,县令秉公执法,要么就是得罪了权贵,有人让他必须死。

儿子死后,吕母对县令痛恨不已。她“密聚客,规以报仇”,为此,她“乃益酿醇酒”,开了个酒厂,“买刀剑衣服”。凡是到她这儿来喝酒没钱的,她就一律赊账,穷得厉害的,她就资助他们衣食。而且不论你欠了多少,只要有需要,她就继续赊欠,继续资助。

有这么一个酒店出现,那消息传播得还不快,很快,远近的穷人都赶过来“蹭食”,三年过后,数百万家资被耗空!

吕母很有见识,她不开饭店,开酒厂,到她这儿的都是什么人?年轻人,好酒之徒,这些人往往好勇斗狠,贫困无依之下,碰上个豪爽乐施的“吕干妈”。

“吕干妈”的兜,被“干儿子们”耗干净了,他们有点不好意思了,想偿还吕母的钱。其实这根本做不到,数百万资产,谁能偿还得起,要是能偿还,当初还用得着赊欠吗?就一个态度而已。

“吕干妈”一看火候已到,她哭了,说:“所以厚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宁肯哀之乎!”

摊牌了,钱我不要了,估计你们也就说说,还不起,能不能帮我报仇?武器都准备好了!显然,吕母是出色的心理大师,她吃准了这群年轻人的心理,一是情分在,二是被她圈养了三年,这群人离开她都不知道怎么生活了。

当下,百十号人激愤而起,一支队伍组建而成。海曲临海,吕母将队伍拉到海上,变成海上游击队,“招合亡命,众至数千”。于是,吕母自称将军,领着队伍,攻破县城,抓住了县令。县令看起来人缘不错,县衙的官吏们一起磕头替他求情。吕母不为所动:“我儿子犯了小罪,罪不至死而被杀,杀人偿命,有什么可说的,杀!”

县令被杀后,吕母以县令祭奠其子,然后又引兵退到海上。

吕母造反一事,表面上看有一定的偶然性,事件的引发交代不清,无法断定是否跟法律的合理性有关,至少吕母家族不是因政策性破产,走投无路被逼造反。不过这个看似偶发的事件,有其必然性,即民众基础。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哪来那么多人,因为一点小恩小惠,就以命相投?与其说,吕母的恩义起作用,还不如说,一帮没有出路的干柴,只要有人煽风点火,立马烈焰熊熊!

所以说,本质上还是新朝的政治环境,给了吕母机会!

吕母起义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大约一年后,吕母病逝,她的部众大多转投赤眉、青犊(活动在山西河南一带)、铜马三部(活动在河北一带)。

“岭南圣母”冼夫人

冼夫人出生在高凉郡一个土著头人家庭,高凉郡在今天的广东茂名、阳江一代,当时是壮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

自秦始皇起,广东、广西一带并入汉地,长期以来,中央政府一直有依靠当地头人,代表中央政府行使管理权的传统。这种管理方式,完全取决于头人的能力和忠心程度。冼夫人就是以她出色的政治才能,和对中央政府的忠诚,多次平定地方割据势力的反叛,为祖国南部边陲的统一和安宁,做出了不朽功勋。

冼夫人的丈夫叫冯宝,一个北燕皇族落魄后裔。冯宝的父亲冯融,头顶着刘宋王朝罗州刺史的空头衔,根本得不到土著势力的认可,在岭南一带无所作为。不过冯融的眼光是很锐利的,他主动与拥有强大武装势力的冼家结亲,让儿子冯宝娶冼夫人为妻。

这桩政治婚姻成就了一段伟大传奇,从此冯宝的中央政府身份,和冼夫人的地方豪强势力,完美结合,牢牢地控制了岭南一带。

冼夫人的人生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协助丈夫冯宝整理岭南政务。冼夫人作为土著居民,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她利用家族威望,大力推行朝廷法令,执法不避亲疏,执法刚正不阿。既为自己赢得赞誉,同时也将朝廷的恩威广布人心。

第二阶段:冯宝去世后,她平定地方叛乱,保证国家统一。冯宝去世后不久,陈霸先代梁建陈。中原王朝更迭,正是地方武装作乱的好时机,更何况高凉太守冯宝去世了。

广州刺史欧阳纥欺负冼夫人是个女流,将她儿子冯仆骗入高安,逼冼夫人助他对抗陈朝政权。冼夫人大义凛然,让人给儿子带话:“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平定欧阳纥叛乱之后,冯仆与母亲同时被授中郎将,冯仆封石龙太守,冼夫人授石龙太夫人称号。

第三阶段:泣归隋朝,助隋平乱。陈朝灭亡后,冼夫人并不知情。杨广让陈后主写信说明情况,冼夫人才得知中原又改朝换代了,她率领全族,向北哭拜亡陈后,宣布继续效忠中原王朝,接受大隋政府领导。

不久,有个叫王仲景的将领,在广州反叛,冼夫人派孙子冯盎领兵,平定了王仲景之乱。平叛中,冼夫人不顾七十多岁高龄,亲自骑马皮甲,代表朝廷镇抚各郡县,使一度混乱岭南局势自此平定。

战后,隋文帝赐冼夫人谯国夫人、宋康郡夫人,开府仪同三司。

仁寿二年,八十一岁高龄的冼夫人病逝,隋朝追谥她为“诚敬夫人”。此后列代,都对冼夫人表达了崇高敬意,明太祖追封她为“高凉郡太夫人”,同治皇帝追封她为“慈佑太夫人”。

草鸡比凤凰,高下立分

大概提问者比较喜欢吕母的侠义,和冼夫人的忠诚,将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其实这两个人差距太大,根本没什么可比性。

首先,从个人思想境界的高度不在一个层次。吕母就是为了私仇,一怒造反,没什么值得推崇的。只是历史出于贬低王莽的新朝,有点拔高了吕母的行为。冼夫人则是一个政治家,她的所作所为,都是站在国家统一,民族和平的立场上。

其次,两人的成就差距太大。吕母造反的目的就是为给儿子报私仇,报仇之后,她显然失去了目标,纯粹为了让这支队伍活下去,不得不走上劫略官民的道路。所以,她成了一支漂流海上的“海贼”。等她一病逝,这支队伍很快土崩瓦解,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冼夫人的成就还需要说吗?

其三,对后世的影响力不一样。说实话,吕母就像池塘里扔下的一颗小石子,一个涟漪过后,什么也没留下,所以后人直到她的寥寥无几,估计提问者可能是吕母的家乡人吧。

冼夫人对后世的影响太大了,之所以列朝列代都不断追封她,就是因为她的精神,代表了民族团结精神,和国家统一的意志。这种精神和意志,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法宝!

西汉吕母和隋朝高凉冼夫人谁更厉害?

隋朝高凉冼夫人帮助隋朝安定岭南,使得岭南地区成为隋朝的统治区域,几次被朝廷册封;而西汉吕母,只是为了替儿子报仇,发展自己的势力,杀掉害死儿子的县令。论台面和功绩上都是隋朝高凉冼夫人更胜一筹

西汉吕母和隋朝高凉冼夫人谁更厉害?

谢悟空邀请

先说吕雉吧,她是西汉初年的第一位皇后,曾经协助刘邦杀死韩信,铲除潜在威胁,但人品确实不怎么样,发明了惨无人道的“人彘”小肚鸡肠,心狠手辣,霸权夺势,对于建国前基本没有什么贡献,不仅没有贡献,还背着刘邦偷汉子。天下稳定之后,刘邦死后,她几乎架空了刘氏政权,手段为后人不齿。

而冼夫人,原名冼英(公元512年—公元590年),广东高凉人氏,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55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

要说她们谁厉害,个人觉得冼夫人厉害,比较光明磊落,又能帮夫打天下,能一起吃苦的女人才是好女人,坐等享福并且品德不好的女人就是在厉害有能厉害到哪去呢?无非被后人耻笑。冼夫人则完全跟她相反,所以说冼夫人更加厉害

西汉吕母和隋朝高凉冼夫人谁更厉害?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隋朝高凉冼夫人更厉害。

西汉吕母和隋朝高凉冼夫人谁更厉害?

作为一个女性能在封建时代,两位女性我认为都是伟大的,厉害的。

只不过西汉吕母的名气可能没有冼夫人大。

冼夫人先后被陈朝、隋朝敕封为“石龙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死后谥封为“诚敬夫人”。明太祖和清朝同治帝分别追封为“高凉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2月,江泽民主席视察广东高州冼太庙时,盛赞她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称她为“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来说说两位伟大的女性的事迹吧。

1、吕母。西汉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当时,由于封建官僚、地主、商人相互勾结,加速土地兼并,对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得社会矛盾丛生、危机四伏。在这种情况下,王莽“篡汉”后所实行的一系列“改制”,更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把广大农民推向了不起义就没法活的绝路。吕母本琅邪海曲(今山东日照西南)富户,其子育为县游徼,被县官冤杀。吕母散家财,聚众数千,于天凤四年(公元17 年)起义,称将军,破城杀官。吕母死后,其众分别参加赤眉、青犊、铜马等起义军。至今,日照崮河崖上还有一座吕母崮,人们仍在纪念着这位作为妇女最先举起义旗的女英雄;

2、冼夫人,原名冼珍(公元522年—公元602年),高凉郡人,今属广东茂名人 ,自幼追随父兄逞勇斗狠,经历过几次部族之间的械斗,颇有男儿气概。 公元540年,冼夫人大约18岁, 嫁给了五胡北燕后裔冯宝(高凉太守)。婚后夫妻俩共同主政,推行政令,一起处理政事。于陈朝、隋朝更替之际,她以岭南的粤西、桂南、海南广阔的土地归顺隋朝,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冼夫人为了岭南各族人民过上安定的日子,当岭南反隋时,她不顾年老之躯,平定岭南。 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一生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中国岭南地区六世纪俚族杰出的政治领袖,先被南陈封赐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后被隋文帝封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去世后被朝廷谥为”诚敬夫人“。历朝也对她进行了多次追封,尊称她为“岭南圣母”。

根据事迹,其实不难明白,两个人在后世的名气为什么不一样?

其一应该是本身冼夫人也是战功彪炳,其二可能是因为冼夫人是支持当时主流政权的统治,也就是梁、陈、隋,而吕母她是一个起义者。

西汉吕母和隋朝高凉冼夫人谁更厉害?

西汉吕母与高凉夫人相比明显不是在一个数量级上的人物,其水平相比高凉夫人是要低很多的。

吕母参与了西汉末年王莽改制期间的农民起义,但是其聚众起义的最初目的是为儿报仇。

《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记载:“天凤元年,琅琊海曲有吕母者,子为县吏,犯小罪,宰论杀之。吕母怨宰,密聚客,规以报仇。……(吕母)招合亡命,众至数千。吕母自称将军,引兵还攻,破海曲,执县宰。诸吏叩头为宰请。母曰:“吾子犯小罪,不当死,而为宰所杀。杀人当死,又何请乎?”遂斩之……时吕母病死,其觽分入赤眉、青犊、铜马中。”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汉末年王莽改制期间的“吕母起义”其诱因是吕母“为儿报仇”,然后招乎了一帮亡命之徒就自称“将军”攻城掠地了。所以吕母起义虽然有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官逼民反”,其本质仍然没有摆脱个人恩怨的狭小圈子,其政治觉悟估计也不会超出“绿林好汉”水平很多。

冼夫人是梁、陈、隋三朝时期两广地区的俚族女首领,在协助朝廷治理岭南,维护当地和平和安定方面有非常突出的贡献。

《隋书·谯国夫人传》记载:“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俚人。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

冼夫人还是一位杰出的女将军,一员勇冠三军的猛将。陈朝时她率俚人诸部与陈朝将领内外夹击一举击败反叛的广州刺史欧阳纥;当岭南反隋时,她又不顾年老之躯,平定岭南。冼夫人历经三朝,为了岭南百姓两次不顾儿孙的安慰维护住了岭南的统一,正如其对子孙们说的一样:“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正因为冼夫人是一心为了岭南的百姓着想,在混乱的南北朝时期维护了岭南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所以在当地地位非常高,被当地人尊称为“岭南圣母”。

因此,冼夫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她为了岭南的大局稳定和长治久安可以不顾儿孙的生死,也可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的人生格局和个人智慧绝不是吕母所能比的,连周总理都曾赞誉冼夫人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