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和袁绍为什么不联合起来?他们联合起来早不就是天下最大的诸侯了吗?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豪门世族。袁家兄弟袁绍袁术都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而且是最大的军阀。袁绍占据幽州、并州、青州、冀州,统一了大半个北方,号称拥兵百万,战将千员,谋士如云。袁术割据江淮,连江东孙坚都是他手下的小马仔。别的军阀跟他们任何一个相比,都是大象腿下的小蟑螂。如果哥俩联合,大半个中国就算统一了。
可实际的情况是,哥俩龃龉不断,相互拆台,结果被曹操一一击破。踏着袁家兄弟的血迹,曹操一步一步,把自己修炼成中国最大的军阀,最终实现了曹魏代汉。那么袁家兄弟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共同打天下呢?
相互看不起的哥俩从血缘关系讲,袁绍和袁术是亲哥俩,同父异母的亲哥俩;从法理上将,他俩是堂兄弟,袁绍自幼被他的父亲袁逢,过继给哥哥袁成为子。
袁家兄弟,袁绍比袁术年长,按理来说,袁术应该要尊重哥哥。可事实上,袁术不但不尊重袁绍,还逢人就对袁绍不敬,称他为“奴婢之子”。原来袁绍虽然是哥哥,但他的母亲身份太低微,是袁家的一个奴婢。
袁术命好,他母亲是袁逢的嫡妻。按宗法制规定,袁术就是至高无上的嫡子,拥有袁家政治遗产的继承权,袁绍虽然年长,只有仰人鼻息的份。所以,袁术很看不起袁绍。
不过,袁术的这个理由有点牵强,既然谈法理,按法理,袁绍已经过继给袁成,他就成了袁成的嫡子,你一个袁逢家的嫡子,凭什么讥笑袁成家的嫡子?且按宗法制,袁成是袁逢的哥哥,按嫡长子继承制,袁成家族要压过袁逢家族一头,袁术,你咋这么无知呢?
所以,袁绍很生气,他也很看不起轻薄无知的袁术。要是论哥俩的名望、能力、才学,袁绍甩袁术几条街。你一个不学无术之辈,就凭着袁家嫡子的身份,四处张扬,算什么东西嘛!
哥俩相互看不起,应该是打小就结下的怨。也不知道袁家四世三公,门风教育就那么差!所以,这哥俩想要联合,一辈子的孽债怎么算得清?合不了!
自命不凡的哥俩“四世三公”是袁家子弟吹牛的金字招牌,就像晚清八旗子弟,喜欢到处炫耀,自己是某某旗王爷的后人。袁家兄弟,在这个金字招牌的熏陶下,一个个都自命不凡。
自命不凡的结果就是自己做老大,都想让别人给自己当跟班,包括亲兄弟。
袁绍利用跟大将军何进混的那段日子,给自己攒下的政治资本,跟董卓玩起拔虎须的游戏,虽然玩不过董卓,但也逼得董卓,给了他一个渤海太守的军阀地位。从此,袁绍天高皇帝远,可以自己独霸一方,并逐步做大了。
袁术的起点比袁绍还要高,他一出场就是个虎贲中郎将,所以在平十常侍之乱时,格外猛,杀得汉宫不长胡须的,见到他赶紧脱主动裤子验身。手上有兵,胆就状,连董卓给个后将军都没正眼看,直接跑到南阳拉杆子。
袁术嫡子的身份还真起点作用,连孙坚这样的牛人,听说“四世三公”正宗的嫡子拉杆子,第一时间表示归顺。
所以,这哥俩自命不凡都是有道理的。问题是,自命不凡过了头就不好了,跟董卓不合作,哥俩也没法合作。
袁绍说,弟弟,咱俩干嘛听董卓弄个傀儡要挟咱?咱一起拥立刘虞,如何?袁术回应:你个奴婢生的玩意,叫谁弟弟呐?我只认当今皇帝!
多年后,袁术跟袁绍说:朕顺应“代汉者当涂高”说法,已经登基,要不要跟我混?袁绍:呸!干你丫的!
相互拆台的哥俩哥俩不但不合作,还时不时相互掐架。哥俩虽然因为军阀混战,以及地缘上的关系,没打得头破血流的程度,但小动作从来没断过。
初平二年,袁术派孙坚攻打董卓,袁绍一看有机会,乘孙坚不在,派人偷袭了孙坚的大本营阳城。这是哥俩第一次撕破脸的搏杀,群殴人数几万人,袁术的手下公孙瓒,差点就要了袁绍的命。
第二年,双方战斗升级,袁绍拉来曹操做盟友,袁术诚邀刘备、陶谦友情赞助。这场拉锯战打了打了一年多,双方都损失惨重。
那两年,群雄互殴,其实就是以袁绍袁术兄弟,各自形成的两大阵营,对河北之地的争夺战。很明显,袁绍希望占据冀州,将版图向南拓展,进而吞并袁术的江淮地区。袁术也希望拿下冀州,染指北方。
说白了,就是哥俩想一口吞掉对方。别的军阀实力太弱小,包括曹操,只能给他们做跟班。
凄惨落幕的哥俩就在哥俩互撕的阶段,小跟班们一个个悄悄做大。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乘着袁家兄弟互撕,悄悄吞并真空地带,并以官渡之战,成功并购袁氏集团。江东孙家父子,在翅膀变硬的条件下,以袁术僭越为由,独立门户。
袁家兄弟威风不再,立马成了过街老鼠,袁术众叛亲离中,决定拿掉自加的皇冠,向“奴婢之子”献忠心。
袁绍也大不如从前,虽然很恶心这个弟弟,这时候来投,好比给快断气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来吧,兄弟,哥欢迎你。
可惜织席贩履的小人刘备坏事,硬生生挡在中间,坏了人家兄弟情深。走投无路的袁术,死得很凄凉,临死想喝点蜂蜜水都没有。
袁绍也好不到哪儿,好容易攒下的家业,被自己捐出去了大半,最终郁郁而终。临走还给几个儿子埋了个大坑,导致兄弟相残,被曹操钻了空子,家业全盘被收购了。
这就是袁家兄弟,本来凭借祖上阴德,兄弟协力,完全可以做到纵横天下,气吞山河。偏偏相互看不起,相互拆台,结果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可惜了!
袁术和袁绍为什么不联合起来?他们联合起来早不就是天下最大的诸侯了吗?
袁术和袁绍,乃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他们都是汝南袁氏家主司空袁逢所生,只不过袁术是嫡子、袁绍是庶子。后来袁逢因为哥哥袁成没有子嗣,便将袁绍过继到袁成名下,所以袁绍和袁术又成了堂兄弟。
袁术和袁绍这两兄弟是真的很可惜,如果他们俩正常发挥,就没曹操什么事儿了!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群雄并起,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乃是当时最强大的两股势力。
论名望,他们背后乃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名门望族,振臂一呼,便能聚集各方英雄!
论实力,袁绍自关东联盟之后,一直是天下群雄中执牛耳者,后来更是击破公孙瓒,独占河北。在兵祸连年的东汉末年,那地方可是少数未经黄巾军肆虐的宝地,真的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比之曹操的兖州不知好到哪去了!
当时的袁绍,可以说是兵多将广,谋士如云。颜良文丑战死之前,张郃这样的大将,在里面只能算个二流;而审配、田丰、许攸这些人,个个都是顶尖谋士。
而袁术虽然出道比较晚,但是靠着家族实力,在南阳一代混得也是风生水起,连孙坚这样的猛人,都是跟他混的。
孙坚何许人也啊,小霸王孙策和孙权的老爸,当年讨伐董卓之时,可是敢追着董卓一路猛打的狠人。
而且袁术占据的淮南也是当时天下最为富庶的地方,特别是南阳郡,其当时占据了荆州半数的人口,鱼米之乡,人傻钱多!就是因为这样的资本,他袁术才敢称帝,不然别说给他玉玺,就算是汉献帝亲口禅让他都不敢接。
从地理位置来看,袁术和袁绍者两兄弟真是太优越了,一个青幽并冀四州,一个淮南富庶之地。曹操被夹在中间,很惨的好不好!
可是就是这样异服好牌,被哥两个打得稀烂。
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袁绍和袁术这对亲兄弟却势如水火!
因为袁绍是庶出,之时一个婢女所生的孩子,袁术一直都看不起袁绍。但是袁绍这家伙偏偏很优秀,特别是过继之后,也摆脱了庶子身份,在袁家也是颇有声望。
更让袁术受不了的是,后来关东联盟,群雄举义,居然推举袁绍当盟主。袁术心想我才是袁家家主啊,居然被这庶子爬到了头上。
不过好歹一家人,当时袁术和袁绍还没有撕破脸,而且袁绍也很识趣,早早的就离开了老家,去河北发展了,两人没有太多的冲突,明面上也还算过得去。
两人真正不合是在袁绍拿下冀州之后,当时汉室衰微,汉献帝形同傀儡,袁绍便想另立汉宗室刘虞为新君,以此来获得天下归附。
可这事儿袁绍一个人搞,还是有点悬,刘虞颇为推辞不说,当时北边还有个公孙瓒,老师捣乱。
于是袁绍就找到弟弟袁术,准备合伙儿一起干!
可是袁术不乐意,他想自己称帝,而且还让袁绍辅助他。
当时这哥两如果达成了共识,估计这天下也就差不多定了。
结果就是兄弟两意见不统一,互相不爽。特别是袁术,心想我堂堂袁家家主,你这庶子居然敢不配合?
于是直接翻脸了,倒向了袁绍的对头公孙瓒那一头去了。
当时诸侯们大都依附袁绍,气的袁术大骂,他还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不是他们袁家人。
术怒曰:“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看到弟弟这么搞他,袁绍也很气,拉上了当年在洛阳一起混的“好友”曹操,对着自己这个傻弟弟就是一顿胖揍。
兄弟两完全走向了对立面。
后来袁术称帝,天下共讨之,就属袁绍跳得最欢。可见这打弟弟是会上瘾的。
不过哥哥毕竟是哥哥,在袁术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时候,袁绍并没有落井下石,他接纳了袁术。
可惜在投奔哥哥的路上,袁术被刘备等人截住,不得以只能退回,最终忧愤而死,据说吐了一斗血。
因顿伏床下,呕血斗馀而死。而袁绍死了弟弟,心里也不好受!
最终把仇怨发泄到了曹操头上,如果没有曹操的步步紧逼,自己弟弟也不会惨死啊。当时袁术投奔袁绍,挡住去路的刘备朱灵等人正好在曹操底下做事。
不过,官渡之战,袁绍也没有打过曹操,并最终为曹操所灭。
所以说可惜啊,开局如此优势的袁家兄弟,结果却被夹在中间的曹操灭了!
袁术和袁绍为什么不联合起来?他们联合起来早不就是天下最大的诸侯了吗?
谢谢邀请。
阿呆觉得这个问题很好,有想法。
先看看袁术和袁绍的关系。
袁术和袁绍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袁绍虽然是哥哥,但是袁逢与婢女激情后的产物,属于庶出。袁术是正妻所生。所以,两人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却分长幼和嫡庶。
袁绍虽为兄长,却是庶出,在袁家是没地位的。偏偏这袁绍相貌堂堂,聪慧伶俐,很受人喜欢。
《三国志》:袁术字公路,司空逢子,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
袁术和袁绍为什么不联合起来?
从小就有矛盾,相互嫉妒。袁绍嫉妒袁术的出身,袁术嫉妒袁绍的长相。这种根深蒂固的矛盾,让两兄弟一直相互不服气。
- 意见不统一。由于相互不服气,所以相互抬杠。在袁绍想立刘虞为皇帝,写信征求袁术的意见,遭到袁术的嘲笑和反对。
- 都想当老大。袁术一直地位高于袁绍,认为自己应该是理所应当的老大。袁绍能力上强于袁术,想从势力上压过袁术。
- 曹操等诸侯,不想让他们联合。曹操在陈留被袁术攻击的时候,就去联合老朋友袁绍,使得两兄弟为仇人。
- 两兄弟都缺乏远见。袁术联合袁绍的死对头公孙瓒,袁绍联合袁术的对头刘表。造成了两股对立的势力。
以袁氏两兄弟的实力,联合起来将是所向披靡,但是他们做不到。唯一联合的时候,就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是盟主,是老大。袁术主管粮草。足可见二人的势力有多大。
后来袁术称帝,但这个没脑子的纨绔子弟,只知道享乐,在他的治理下,管辖区域一塌糊涂。
《三国志》: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袁术没有政治头脑的家伙,被曹操的讨伐打败。情急之下,袁术想把帝位让给哥哥袁绍,袁绍不想成为众矢之的,没接受。袁术被曹操打败后,四处逃窜求收留,死在路上。
《三国志》:术前为吕布所破,后为太祖所败,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灊山,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将归帝号於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这两兄弟都不具备一统天下的胸怀和魄力,只是袁绍比袁术好一些,袁术纯粹是个没脑子的贵族子弟。
曹丕评价袁绍非常到位:
绍遇因运,得收英雄之谋,假士民之力,东苞巨海之实,西举全晋之地,南阻白渠黄河,北有劲弓胡马,地方二千里,众数十万,可谓威矣。当此之时,无敌于天下,视霸王易于覆手,而不能抑遏愚妻,显别嫡庶,婉恋私爱,宠子以貌;其后败绩丧师,身以疾死,邪臣饰奸,二子相屠,坟土未干,而宗庙为墟,其误至矣
陈寿评价袁术:
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固义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虽复恭俭节用,而犹必覆亡不暇。
总之,这两兄弟都缺乏眼光和政治头脑,如果抛弃个人之见的小恩怨,两股势力合二为一,那将顺利称霸天下。遗憾的是,他们做不到。
袁术和袁绍为什么不联合起来?他们联合起来早不就是天下最大的诸侯了吗?
袁绍和袁术从小关系就不好,各自拥兵割据之后的关系更差。在这两兄弟眼里,对方比曹操更可恶!所以他们但凡有一口气在,都不可能跟对方联合。
一、童年关系很差袁绍、袁术都是四世三公出身,在外人眼里都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幸运儿。但是,袁绍是庶出,并且他还被自己老爹袁逢过继给了叔叔袁成。稍微懂点宗法制的都知道,一个家族的大宗和小宗,在地位、待遇上差别是巨大的。像袁绍这种本来就是庶出,而且还过继给了小宗的孩子,他在家族中受重视的程度,必然不如袁术这种嫡子出身,而且还继承了大宗身份的孩子。
并且,袁术从小就还瞧不起袁绍,经常讽刺他的出身卑贱。比如,有一次袁术就骂袁绍是“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
袁术说这种话,基本上就是没把袁绍这个庶出的哥哥当作兄弟,而只是把他当奴才。
将心比心的想一下,如果你是袁绍,你同父异母的兄弟骂你是奴才,你就算是个再没脸没皮的人,你会跟他搞好关系吗?
所以,袁绍从小就性格孤傲,觉得出身高有什么了不起?我出身低,一样可以逆袭!这也就是所谓的你鄙视了我,我就一定要超过你,我不为了别的,我就是要让你知道,我就是比你强!
试问,两人从小就较劲,长大了还怎么可能联合呢?就算联合了,谁当老大呢?
值得一提的是,出身相对较低的袁绍,后来是个经常听不进别人意见,瞧不起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自负的人。而出身相对较高的袁术,后来却是个有“游侠”个性,不在乎你别人的出身,尤其喜欢跟出身极低的草莽厮混的一个叛逆个性的人。
这或许就是两人的儿时背景导致的结果:袁绍的内心自卑,所以他要强调自己高贵;袁术内心自信,甚至还有点缺心眼,所以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就跟王思聪当年说的那话“我不在乎我的朋友有没有钱,反正都没我有钱”是一个意思)
二、拥兵自重,各不服气前面强调过了,虽然袁术瞧不起袁绍,但袁绍毕竟也是四世三公出身,虽然是庶子,那晋升速度也比刘备那种编草鞋的屌丝要快的多!所以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袁绍和袁术都仗着出身优势,身居高位,各自拥兵自重。
比如董卓之乱时,袁绍割据河内郡,袁术割据南阳郡,兄弟两人都抢了一块地盘。但是抢了地盘之后,两人的矛盾就来了。
什么矛盾呢?就是谁当盟主的问题。
当时有十三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这些诸侯分为三派:袁绍主持的河内联军、曹操等人主持的酸枣联军,袁术主持的鲁阳联军。
在这三派势力当中,以聚集在陈留酸枣的人马最多,但有这伙人没有号召力;而有号召力的袁氏兄弟一个在河内,一个在鲁阳,都在等着酸枣联军来找自己当盟主。结果在酸枣会盟的那帮人没去鲁阳找袁术,而是找了袁绍(因为袁绍离得近)。这一下就把袁术给惹毛了!
备注:初平元年的讨董战争,历史和小说演义的区别很大。不能把《三国演义》当真实历史来看。像演义中袁绍当盟主,袁术还捧他当盟主,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袁术认为:自己是堂堂的后将军(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袁绍只是觉得区区渤海郡太守。他这个国家领导人还得听从袁绍这个地方干部的命令?并且他是嫡子,袁绍是庶出,两人的身份差距巨大。
所以,在他看来,自己不管是于国家还是于小家,都不能屈居于袁绍这个盟主之下。否则太丢人了。
于是,袁术决定自己单干。什么盟主,什么酸枣联军,通通都滚一边去。他自己联合孙坚单挑董卓。
后来,孙坚一鼓作气打进了洛阳(半路还替关公斩了华雄),把董卓吓坏了,直接放了一把大火,然后逃到了关中。袁术和孙坚联军收复洛阳。
收复洛阳后,袁术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众人对他刮目相看,觉得他厉害。而袁绍则吃了哑巴亏,对袁术愈加的愤恨。
于是,这件抢坐盟主的事情,就成了兄弟两人一辈子的膈应。
三、大打出手,彻底闹掰袁术收复洛阳后,袁绍想跟袁术示好,便给袁术写了一封信说:长安的汉献帝刘协不是汉灵帝的儿子,你不用再给他卖命了。我现在想拥立幽州刺史刘虞为皇帝,你跟我一起把这件事情办了,到时候有你的好处。
袁术听袁绍吹牛,心里很是厌恶。因为他认为董卓之所以被称为乱臣贼子,就是因为他废立皇帝。现在袁绍也来这一出,这与董卓有何区别?并且再说了,就算立一个傀儡当皇帝,要干也得他亲自干!袁绍算老几?
于是,这个事情最终告吹,兄弟两人再无共同语言。大战正式开始。
首先出招的是袁绍,他趁孙坚在前线与董卓厮杀的时候,出兵豫州(当时豫州刺史孔伷恰好病故了),气的袁术紧急通知孙坚,让他收兵回豫州跟袁绍开战。当时跟袁绍有仇的公孙瓒也派堂弟公孙越参战。
这场三方混战的结果是:公孙越被袁绍部将打败,兵败自杀。孙坚又击败了袁绍,抢占了豫州。
公孙瓒一看自己的弟弟挂了,勃然怒了,誓要找袁绍报仇,便拉着徐州刺史陶谦跟袁术结成了袁术、公孙瓒、陶谦联盟,共同对付袁绍。
袁绍一看对方来势汹汹,他也派人去拉笼曹操和刘表,组成袁绍、曹操、刘表联盟,与公孙瓒联盟开战。
这场混战的结果是:袁绍大败公孙瓒,刘表击败了孙坚;袁术被曹操、刘表夹击,败退到淮南;然后曹操回头暴揍陶谦,并乘黄巾军大闹兖州,杀死兖州刺史刘岱之机,入主兖州。其后孙坚因中箭伤病死,陶谦曹操被吓得半死不活,整个公孙瓒联盟完败。而袁绍则大胜,刘表坐稳了荆州,曹操也坐稳了兖州,并脱离了袁绍,也跻身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后来曹操消灭袁绍、袁术,创立霸业的基础,就是在这一战后奠定的)
袁术这一战后吃了大亏,便把袁绍视为自己的死敌。联合是不可能了,兄弟两人这辈子是不可能联合了。
四、曹操和袁术的战争袁术兵败豫州后,在淮南东山再起。他在实力有所恢复后,立即开始报仇。他的第一个报仇对象是曹操。
为什么是曹操呢?因为他只能打曹操。袁绍在河北发展,位于河南的曹操把他们哥俩的地盘隔开了。袁术必须先拿下曹操,才能再找袁绍报仇。
当时曹操割据兖州,赶跑了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这个金尚没办法赴任,就跑到淮南找袁术伸张正义。袁术正愁没理由找曹操算老账呢,金尚一来,他就联合了匈奴单于於夫罗和兖州的黑山贼,一起杀向兖州。同时徐州的陶谦也起兵攻打曹操,一时间,曹操遭受了四面围攻。
但是曹操毕竟是狠人,他集中兵力先干掉了兖州的黑山贼,随后反手揍了陶谦一顿。最后集中兵力猛攻袁术,袁术被曹操从兖州一路追杀回了淮南。最后曹操是因为没粮食了才停止追击。(这一战其实就是后来曹操报复陶谦,屠杀徐州的原因。与曹操老父被杀其实没什么关系)
袁术被曹操教育后,不敢再惹曹操。便老老实实的以九江郡和庐江郡为自己的基地,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在消停了一年后,袁术又开始向外扩张。他先让孙策打江东;他自己带兵向徐州扩张。
孙策一路比较顺利,很快就在江东立足。袁术一路就扯蛋了。他派人去打刘备,结果吕布趁虚而入,抢了徐州。吕布的加入让袁术和刘备都是一脸懵逼。随后,让袁术更懵逼的事情来了。
由于,袁术、刘备和吕布在徐州厮杀,曹操认为这是偷袭袁术的好机会,便挥师杀向袁术的后方,把袁术在淮北的势力全部一扫而光,袁术损失惨重,地盘大大缩水。
后来,曹操迎立汉献帝,开始了奉天子以令不臣。袁术看到曹操拿天子装叉,他捋了一捋自己的胡子,心想:你拿天子压我,我就是偏偏不让你拿天子号令我!
我自己当皇帝吧!
建安二年(197年),也就是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的第二年,袁术在淮南僭越称帝。自号为“仲家”。(“第二”的意思)
五、袁术覆灭按常理来说,袁术僭越称帝,他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被诸侯群殴吧?非常抱歉!他称帝之后,一个来打他的诸侯都没有。骂他的诸侯有很多,但打他的一个都没有。
袁绍在幽州忙着打公孙瓒;曹操忙着打南阳郡的张绣,还瞄上了张绣的漂亮嫂子;刘备则窝在小沛,自身难保;刘表被曹操打南阳张绣吓了一跳,没心思管。唯一有动作的是吕布,他派兵在淮北劫掠一番后撤兵,这还是因为袁术先派人在徐州外围示威,吕布才决心反击。
袁术一看,我都称帝了,诸侯却没反应,这跟不称帝有区别么?于是乎,仲家皇帝袁术怒刷存在感,调兵去打豫州。当时曹操因为迷恋张绣的嫂子,被张绣趁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连大儿子曹昂都战死了。袁术的军队抢了大半个豫州。
等曹操仓皇退回许都后,瞬间怒了!好你个袁术,我不惹你,你却三番五次来打我,这次我要是不揍死你,我就不姓曹!
这个时候的袁绍怕曹操打不死袁术,还派人给他送粮食。
曹操得了袁绍的支持,一面集中兵力对袁术发动反扑,一面以天子的名义册封孙策,让他在江东反叛袁术。孙策早就想独立了,只是没有合理的借口,这次有天子诏书,他也就是没有什么顾虑了。
袁术见孙策叛变了,便亲自回军,准备收拾孙策。曹操见袁术走了,在豫州只留下一群虾兵蟹将,他便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把袁术留守豫州的人马全给收拾了。
袁术回师没拿下江东,豫州的人马又被曹操扫了。这一通瞎折腾,把他气的半死。地盘仅剩淮南一隅之地。
随后不久,袁绍搞定了公孙瓒,统一了河北四州,一时间兵强马壮,成为了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随时都有南下打曹操的可能性。面对袁绍的巨大威胁,曹操慌了。他在与旗下所有谋士的商议后决定,先无视袁绍的威胁,应集中兵力先去扫袁术和刘备。于是袁术的死期来临了。
那么袁术当时在干什么呢?他在建安二年吃了大亏后,又碰上大旱灾与大饥荒,淮南之间处处可见人吃人的惨剧。而袁术又不愿意散粮救饥民,导致人心惶惶。后来袁术的部将陈兰和雷薄叛变,又进一步的削弱了袁术的实力。导致曹操攻他时,完全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最后袁术仓皇出逃,打算投靠背叛他的雷薄和陈兰。结果雷薄断然拒绝,将袁术礼送出境。
袁术在走投无路时,终于想起了袁绍。他派人去跟袁绍说,可以将帝号归于袁绍,自己向他称臣。袁绍看到当初骂自己是家奴的袁术也有今天,便同意接纳袁术。让他先去青州,打算在袁术到来后,再好好的羞辱他一顿!
然而,袁术在去青州的路上被曹操的人马堵截了去路。袁术过不去,只得又退回空无一粒的寿春,并且最后在寿春呕血而死。
六、后记袁术已死,袁绍高兴坏了。当年骂我是奴才的狗东西终于惨死了,活该!
但是,袁绍最后也没有捞到好。曹操先后搞定袁术和刘备后,与袁绍展开决战。这一战便是三国时期的第一场大战——官渡之战。
最后结果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袁绍惨败,没两年也死了。
通观袁术、袁绍覆灭过程可以发展,他们恨对方的程度,远远比恨曹操来的强烈。尽管他们最后都被曹操扫了,但是两人一直到死前,都没有把曹操视为死敌,而是把对方视为死敌。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两人从小积攒的矛盾造成的。袁术始终瞧不起袁绍,而袁绍始终又想证明自己。后来即便袁术垮了,对袁绍低声下气,袁绍也只是打算收留他,并没有想扶持他的意思。这跟袁绍扶持曹操,多次救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宁可帮助外人,也不愿意帮兄弟。这兄弟两人如果不失败,就算是见鬼了。
袁术和袁绍为什么不联合起来?他们联合起来早不就是天下最大的诸侯了吗?
题主是想说他们是亲兄弟,为什么不能联合在一起吧?
这要从袁术和袁绍的亲属关系说起。袁术和袁绍皆为司空袁逢之子,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袁绍年长为兄、袁术年幼为弟。袁术为嫡生为尊、袁绍为庶出为卑。这关系有点复杂和尴尬吧。
论才智,袁绍远在袁术之上,有些看不起袁术。但在家族的内袁术的地位还在袁绍之上,这让袁绍很不爽。
袁术看来,袁绍为庶出,加之早年过继叔父袁成为养子,兄弟关系又远了一点。但偏偏袁绍生的仪表堂堂、能力过人,在社会上混的比他好。这让袁术也很不服。
加之,生逢乱世,亲情寡淡,利益第一。袁绍和袁术没有联合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共同的利益。
袁术和袁绍为什么不联合起来?他们联合起来早不就是天下最大的诸侯了吗?
袁术敢称帝就是这么想的,他想袁本初那家伙占据了幽并四州,我占据了豫扬凉州,我是袁家的族长,加起来我袁家可就掌控了汉朝的半壁江山,虽然我看不起袁绍那家伙,不过毕竟是一家人嘛,我当了皇帝还是会给你一个大将军的,于是他华丽丽的称帝了,他一称帝把袁绍给搞懵逼了,你说这么大的事情你袁公路咋就不能和我商量商量?你是看不起我还是咋滴?虽然你是袁家的族长,但是我好歹也是你哥,凭什么你当皇帝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跟我商量商量,好家伙,昨天还是四世三公今天就成乱臣贼子了,不行,袁公路这家伙不靠谱,我要声讨他,虽然从世家变成皇族挺爽的,但是皇帝不是我可就不那么愉快了
其实当时袁术过于自大,他自认为自己是袁家族长,只要他一称帝,袁绍就只能拥护他,压根就没有与袁绍商议,其实得知袁术称帝后袁绍还是有那么一丝心动的,但是袁绍自幼就与袁术不合,再加上当时袁绍的势力远远大于袁术,袁术又没有给袁绍该有的礼遇,所以袁绍思虑再三还是果断的脱离了袁家,并且带头声讨袁术,与此同时江东的孙策也宣布脱离袁术,这一来袁术就只能懵逼了,以为是自己人的袁绍孙策都对他宣战,跟他设想的完全不一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