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面佟国维都说很厉害,那么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电视剧的情节描写,不可能完全按历史真实情况安排,为了情节发展需要,必须对人物进行加工。《雍正王朝》中,为了突出八王爷的拥戴势力,不遗余力地加以烘托,特地安排了佟国维主动串联大臣,保举胤禩的情节。实际上,真实的情况远没有那么精彩,佟国维也没那么大的胆子敢搞串联,他当时的地位也没那么重要。
一、佟国维的身份佟国维原是汉八旗人,因为孝康章皇后的原因,被抬旗为满镶黄旗,赐姓佟佳氏,孝康章皇后即康熙皇帝的亲生母亲。佟家还出了另外一位皇后,即孝懿仁皇后,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她就是佟国维的女儿。
也就是说,佟国维既是康熙的舅舅,又是康熙的岳父。因为这层关系,佟国维得到的信任是别人无法企及的,他27岁就出任内大臣,统领侍卫亲军。39岁出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成为手握兵权的皇帝贴身保镖。
佟国维最“出彩”的事迹,是三次随军西征噶尔丹。不过过程有点寒惨,他一次错失战机,被降四级留用,一次贻误军机,但没受到处罚。只有最后一次没犯错,得以官复原职。这就么点战绩,实在有点拿不出手,看起来佟国维并不像电视剧中所描写的那样有才能,也不可能是朝政的核心。他的显贵,说白了就是依仗康熙皇帝的信任。
康熙四十三年,61岁的佟国维因为年老而退休。从以上经历看,佟国维就是个资质平庸的人,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不是什么上书房的核心人物。
二、因议立太子受到康熙皇帝训斥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废,康熙皇帝也病了。佟国维奏请康熙赶紧立新太子,康熙于是让大臣们推荐,结果大臣们大多推荐了皇八子胤禩。面对这种情形,“上愈不怿”,康熙很不高兴,他避而不谈立太子的事,反而下令释放胤礽。
从上面信息可以看出,康熙对佟国维请求议立新太子,心里是不大情愿的,胤禩的被举荐,让康熙更不爽。也就是说,佟国维根本没拿捏住康熙的心理,在不该议立太子的时候请求议立太子,而且还举荐了康熙不喜欢的胤禩。
几个月后,康熙召来佟国维,当面批评他:你既然已经回家养老了,为什么还搅进举荐太子的事,还第一个推举胤禩?佟国维说,我虽然不在职,但毕竟还是国舅,推荐太子是我的职责。康熙很不高兴,说,结果将来你们会知道的,你们怎么可以怀着私心妄言?
这还不算,第二天康熙又下旨训斥了佟国维一顿,一个月后,再次下旨严厉斥责佟国维,并要求佟国维做出解释。佟国维吓得请罪受死,康熙这才罢手,又下旨痛斥了他一番,免除处罚。
三、议立太子背后的深意其实,率先保举胤禩为太子的并不是佟国维,而是马齐。那么为什么康熙借题发挥,三番五次地敲打佟国维呢?
我觉得原因有四点:
一是胤禩本就不是康熙心目中的人选,佟国维的推选不合他的心意;
二是康熙本就不愿意大臣们议立太子,佟国维还主动搅入其中;
三是在康熙心目中,佟国维推举胤禩是对他本人的不忠,是对皇帝的信任的嘲讽,谁都可以议立太子,佟国维的身份绝不可以;
四是借力打力,借着佟国维警告众大臣,别再掺和议立太子的事了!
所谓议立太子,我觉得其实就是康熙皇帝对大臣们的一次考察,看看朝中大臣们派系势力,以及哪些人对他是忠诚的。
佟国维在康熙皇帝身边这么多年,一直无法参透康熙的心理,在举太子事件上,接连犯错,一点看不出他的高明。
《雍正王朝》里面佟国维都说很厉害,那么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他做的最错的就是支持太子,这个是早年他就是太子老师,自己无法改变。他做的最对的就是最后让隆科多等康熙命令,其实佟国维自己不知道康熙立谁为君,但他的决策是对的。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前面他自己无力改变,是无奈,后面就是他厉害之处
《雍正王朝》里面佟国维都说很厉害,那么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第20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佟国维这个老狐狸,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古代官场上谋求家族一直长盛不衰的人物,他算计的很好,自己要失势了,就推下一代的隆科多上去,可谓是高明至极。
而且还是推侄子隆科多上去的同时,狠狠的踩了老八几脚,来使康熙满意,也为侄子铺了路。
下面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先说一下真实历史上佟国维与隆科多是父子关系,而雍正王朝电视剧中为什么将佟国维和隆科多的父子关系,改为叔侄关系呢,应该是电视剧想突出佟国维为了延续佟氏家族长盛不衰的艺术加工,毕竟你为儿子着想跟为了家族着想区别还是大的,因此推侄子上去所表达的意思更清楚。
通过电视剧剧情,我们可以看出,佟国维的算计是自己站贤王老八这边。让侄子隆科多站老四和老十三那边,两头押宝,然后发现康熙对他很不满意,要对自己和老八下手之时,马上找到侄子隆科多交底,示意侄子出卖自己,以坐稳九门提督之位。同时举荐新太子的时候,捧杀了老八一把,使康熙满意,还不着痕迹的为侄子隆科多支持的老四和老十三铺了一些路。
可能会有很多小伙伴认为你咋就这么确定呢,那么宋安之以佟国维和康熙的饭局,还有佟国维与侄子隆科多的夜谈,来入手分析分析。
其实关于这两次谈话,就可以看出说话是一门艺术,很多事情,聪明人与聪明人的对话,都是使人捉摸不透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说白了,康熙身为皇帝,他需要的是驭人之术,需要的是保持神秘感或者最起码让人猜不到他在想什么,以此使人敬畏尊重害怕他,所以康熙很多话根本不给人说明白,而是说一半,留下一半你自己猜。
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以后,康熙要议立新太子。但反常的是立太子是皇帝的事情,似乎没必要全国大面积的用举荐这种类似于选票的方式来进行,可康熙偏偏下旨“在京四品以上,外省二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举荐一位皇子。”
康熙大面积征求全国官员意见,是搞投票吗?
不是,是想看看贤王老八到底有多少官员支持。这是要试探老八到底有多少实力。
当然康熙也并没有只是试探,还有其他布局。比如说放出太子一党的老十三,给众人释放了一个捉摸不透的信号,这样一来,很多原本支持老八的官员,就持观望状态了。
当官员举荐差不多时,康熙看着举荐老八的折子是彻底坐不住了。京城也就是三百多名官员,这三百多名官员不可能都是四品,有资格举荐新太子的四品官员估计也就是二百多名,而恐怖的是有二百多名官员举荐老八,也就是说百官基本上都举荐了老八。
康熙面对百官都举荐老八的情况,是惊讶的连呼“乖乖万众一心啊。”然后在哪里自言自语的说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无法可治。”似乎想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但这么多官员支持老八,康熙能不害怕老八架空他的权力吗,所以康熙并没有真的顺其自然,而是马上叫上书房首席大臣佟国维与他晚上一起用膳。
康熙在这个关键时刻,为什么要叫佟国维与他一起用膳呢?
因为擒贼要先擒王,佟国维身为上书房首席大臣,不仅是百官之首,更是拥立老八的最大官员。康熙要从佟国维下手,促使佟国维与自己达成一致,削弱老八的势力。
在用膳过程中,两个老狐狸开始了人精对话。
康熙先是客气了一番:不讲那么多规矩了,搬把椅子来,让佟大人坐着吃吧。
佟国维答道:老奴岂敢与皇上对坐。
康熙开始客套起来:咱们今天不讲君臣之礼,只叙亲戚之谊,怎么样这一向身子骨还好吗?
佟国维答道:劳皇上惦记,奴才这一阵子时感腰酸,晚上睡觉也觉得睡不稳。
康熙一看,引回来自己想说的话题,开始继续说起来:朕也一样,左边这有颗牙已经松了,睡觉昵睡俩时展也就醒了,看起来咱们都得节节劳了,凡事不能不操心,但也不能太操心。有些事可以让小辈们去干,咱们也能歇息,放手让他们去干,前人田地后人收是不是?这时候康熙开始展现自己的真实意思,意思说你老了,别什么事情都操心,意指举荐老八的事情,就办的不好,也该让年轻人上来了。
佟国维一时之间捉摸不透康熙的意思,开始恭维起来:皇上龙筋虎骨圣体旺强,怎么能说一个老字呐,奴才还想沾沾皇上的余福,伺候皇上一万年呐。
康熙心想你小子是真不懂,还是不想让位呢,于是笑着说道:这就连尧舜到现在,也不过几千年,人哪有活一万年的,真活那么长真活那么长,挡住了后人的上进之路,人家也不答应,俗话说得好,这个这个得撒手时要撒手,该饶人处且饶人。你和朕都得为后人多想想,你说你们佟家那些后生里面有谁可以出来当差呀? 看似康熙想要提拔佟家的后辈,实则意思更明显了,我现在不想用你了,但我不会那么绝情的,你下去再安排一个你们佟家的人上来吧。
康熙这也是试探佟国维到底懂不懂他的意思,他什么想要让佟国维下去呢,自然是因为佟国维最近大张旗鼓的联合其他官员举荐老八的事情。如果佟国维举荐其他年轻人,说不得就是还想继续支持老八。如果佟国维举荐侄子隆科多,隆科多一向与老四和老十三走的近,与老八相对来说就疏远多了,说明佟国维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心思。
佟国维一看自己要下去了,眼见事不可违,开始了打起感情牌:皇上如此惦记我们佟家,我佟氏的孝康章皇后,孝懿仁皇后在天之灵,也会至感欣慰。
康熙听到以后,自然也是感动,所以感慨到:你佟氏一门自龙兴关外,就与我爱新觉罗家联姻联亲,休戚相共。不容易,你说吧,你的后辈当中,有谁是能堪大用的? 康熙这样说,意思是你的心思我明白,你放心你们佟氏一族与我爱新觉罗家休戚与共,我不会放弃你们的,肯定会叫一个新人补上来的。
佟国维一看时机差不多了,马上说道:隆科多,隆科多坚忍敏达才堪重用。
康熙回道:是呀,这么多年小多子,也历炼得差不多了,那就让他出来当差吧,让他出任步军统领衙门都统,怎么样? 康熙的意思也明显了,首先是我任命你们佟家的隆科多为九门提督这个要职,并没有放弃你们佟家。其次隆科多与老四和老十三走得近,康熙如此任命,肯定不喜欢老八了。
佟国维心中马上了然,但是面子活还是要做的,继续打起感情牌,说道:奴才代死去的兄长佟国纲叩谢皇上圣恩。
康熙回道:起来起来起来,朕看你也老眼昏花了,把新进上来的老花镜拿去试试,兴许中用呢。意思是你已经老眼昏花了,竟然举荐老八,所以你现在下去也对。
两个老狐狸在饭局上的一番谈话,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已经达成了一个交易,那就是佟国维下去,帮康熙对付老八,换取隆科多上来。佟国维也知道康熙不喜老八,所以才这样对自己,因此佟国维回去以后,便急匆匆的叫隆科多过来。
在等隆科多的时候,佟国维开始戴上康熙赏赐的老花镜,高兴的说道“万岁爷老臣眼是老眼,却不昏花呀。”说完还兴致勃勃的唱起了戏。这说明佟国维明白了康熙的心思,并且已经有了应对的方法,所以很是胸有成竹。
隆科多到来以后,佟国维客套一番以后,开始步入正题:怎么样,六叔给你的差事还合适吧?佟国维之前知道老十三被圈禁,因此特意提前给隆科多安排了一个理藩院牢头的职位,以让隆科多有机会巴结老十三。
隆科多出身佟氏家族,以前好歹当过将军和顺天府府尹,亲叔叔就给自己安排这么个职位,肯定不高兴,所以阴阳怪气的说道:多谢六叔栽培,终于让侄儿有了这么一个给人家陪笑脸,给人家陪小心的机会。
隆科多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佟国维自然明白,因此感慨了一番:有人辞管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呐。
又问道:小多子,今儿当六叔的面,你说句实话这么多年来,六叔一直冷落着你,你恨六叔吗?
隆科多皮笑肉不笑的回道:哪能呢。
隆科多也并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说道:我本来还想冷落你一阵子,可眼下很多不想同你说的话和不想让你做的事,今天六叔都要向你交代。
隆科多一看事情不对劲,疑问道:六叔您?
只见这时佟国维说道: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你知道靠的是什么吗,靠的就是一条祖训,那就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这时候佟国维开始向隆科多传授经验了,说白了佟氏一族长盛不衰的方法就是两头押宝,就是政治投机。
接下来继续说道:现在可以挑起整个家族大粱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我为什么要派你到关外带兵一是想让你多历练历练,更重要的是让你,远离朝延这个是非之地,当今这些阿哥们,哪一个也不是等闲之辈呀,夺嫡之争早就在暗中进行了。万一六叔我踩虚了脚,跌了下去你还可以东山再起。你吃不了那个苦。唉,从关外跑回来了,我只有先把你凉在一边,免得我倒了你也跟着倒,那样一来我们佟家,就连个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解释了一番为何冷落隆科多的原因,说的是大义凛然,是为了家族才这样做。
隆科多是个人精儿,自然能看出佟国维想要掩饰什么,于是说道:慢着慢着六叔儿,您的道思我怎么听着有点含糊,六叔,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您老烧着八爷的热灶。让我去烧,四爷和十三爷的冷灶?意思是你说的真好听,这就是你巴结如日中天的老八,让我辛苦这么多年,只能巴结老四他们的理由吗?
佟国维有些尴尬,但毕竟是老狐狸,说着话的功夫就想出了合理理由,说道:这个这个,你也许会认为我为什么不去烧四爷的冷灶,其实热灶烧不好,更容易引火烧身呐。小多子事情已经到了不容迟疑的关口,你得挺身而出,和六叔一起顶住这一局面!意思先是说看似我有私心,只顾自己享受了,其实我也很不容易,这个风险也很大的。然后话题一转,说现在是关键时刻,你要跟我一致对外,侧面意思就是你别纠结这个问题了,渡过这次难关再说。
隆科多自然没有纠结,而是想让佟国维先想办法提携他,于是说道:就凭侄儿现在这个身份一个理藩院的牢头儿,连单独上折子的资格都没有,那您让我怎么去顶这个局面?
佟国维直接说道:那好吧,你明天就到步军统领衙门任职吧。
隆科多一惊:步军统领衙门?您是让我去那儿当个副都统?
结果没想到佟国维让他去任九门提督这个要职。
两人的夜谈也就到此结束了,如果说佟国维与康熙的饭局谈话,是两个老狐狸的交谈。那么佟国维与隆科多的夜谈,其实也是如此,隆科多这个人精自然也明白佟国维的意思,于是两个人开始唱起了双簧戏。
隆科多回去以后,喝的烂醉如泥,看着九门提督的任命书,说道“做人难,难呐。”次日隆科多开始了自己的戏精表演,去见康熙,死活不敢做九门提督这个官,康熙说道你这是玩什么把戏,隆科多说道自己要是做九门提督,是不忠,要说出原因,是不孝。意思是最好的选择,还是不干了。
康熙一看不对劲,就叫所有人都下去。隆科多这才说起来,说不要怪罪他六叔佟国维和八阿哥,康熙一惊,问道这是老八的意思,隆科多说不知道,说佟国维让他担任九门提督,说老八势力大什么的,要他全力支持老八为新太子什么的。看似隆科多不知道,其实是就是故意给康熙一种这都是老八所为的意思。
康熙大怒,认为老八煽动百官,因此要在第二天就要议举新太子。
这时候大家肯定以为,隆科多背叛了六叔,其实这只是两个人的计划之中罢了,不演苦肉计,如何才能使隆科多坐稳九门提督之位呢。再看看到了康熙驾崩前夕,隆科多去佟国维处请教问题,如何应对几位阿哥的拉拢,佟国维叫他听皇上安排就好来看,叔侄两个挺好的,所以说隆科多背叛佟国维,只不过是两人合演的苦肉计罢了。
到了第二天,康熙果然是呵斥佟国维,意思是他居中联络百官举荐老八,有结党营私的意思。还有意无意的为废太子胤礽辩解,当张廷玉举荐废太子以后,佟国维就骂张廷玉是奸臣,康熙反过来骂佟国维是无耻小人之时,佟国维又继续把事情搞大,说道“有一点奴才死也不明白,难道满朝几百名,保举八阿哥的官员都是无耻小人,惟独一个保举废太子的张延玉倒成了忠臣了吗请皇上明示。”可见佟国维这是怕事情闹得不够大。
康熙呵斥佟国维以后,佟国维又继续说道“为什么满朝文武不能举荐皇八子胤禩呢?”这是拼了命要扩大老八的负面影响,给满朝文武一种老八煽动朝纲的感觉。而老八还是一贯的收买人心,知道自己被康熙针对了,还大义凛然的站出来说道自己甘愿撤出,只求不要为难佟国维了。康熙直接叫隆科多进殿来说明,隆科多一说,大家自然知道佟国维与老八的勾搭了,至此老八完了,佟国维也被免职回家养老,而隆科多彻底坐稳了九门提督之位。
从这里可以看出,康熙与佟国维的饭局谈话,是你帮我对付老八,将功赎罪,然后换你侄子隆科多上来。但佟国维自然害怕康熙出尔反尔,所以想出了一个高招,那就是授意侄子隆科多假意背叛自己,合演苦肉计,换取康熙的信任。
最后议举新太子时,佟国维“死心塌地”的支持老八,甚至顶撞康熙,扩大老八的负面影响,达到康熙的目的,同时这样打击老八,就是帮助太子一党的老四和老十三,算是为支持老四和老十三的隆科多铺路。康熙也不简单,自然不会相信任何人,但隆科多毕竟是老四和老十三这边的人,所以康熙不管隆科多是不是真的背叛他六叔,在佟国维顶撞自己的时候,特意叫隆科多出来作证,这样既使大家看清佟国维与老八的勾搭,又使隆科多以这种背叛方式,与佟国维划清界限,更与佟国维支持的老八划清界限。
这样一来,不论怎么说,隆科多顺利成为九门提督,佟国维目的达到了。康熙也大大打击了老八,将老四一方的隆科多安插在九门提督的要职上,也达到了目的,两个人算是打了一个平手。
而最重要的是佟国维实现了自己家族政治的延续,延续了佟氏一族的始终有人活跃于庙堂之上的辉煌。由此可见,佟国维还真是个人精,寻常人能谋自身就不错了,而他谋的是家族辉煌的延续,并且成功了,当之无愧的高手高高手。
而贤王老八,终究还是太幼稚。他处处学习父亲康熙,到处笼络人心,却触犯了父亲康熙的底线,给康熙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落得新立太子之时,被几分势力共同针对。
这就好像太子还没有被废的时候,是老八和老大等几方势力的共同攻击目标。太子倒下了,众望所归的老八,就成为下一个大家共同的攻击目标了,而这只是个开始,紧跟着老八的马仔小弟老十四,也看准时机,与老十三厮打大闹起来,继续坑老八,使老八彻底一蹶不起,预知此事具体如何,请持续关注。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20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雍正王朝》里面佟国维都说很厉害,那么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看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的朋友,对于佟国维的印象必然是非常深刻的,在“九子夺嫡”的前期,他始终站在了八阿哥胤禩一方,特别是在康熙“一废皇太子”之后,组织百官推举新太子,这个时候的佟国维甚至用串联官员的方式支持八阿哥,与康熙想要复立胤礽的做法完全相左。就是因为这一点,许多人都给佟国维扣上了迂腐、糊涂、愚昧、不会揣测圣意的帽子。
如果真的这么想,那就太小看佟国维了。事实上,在这一点上,电视剧中的描述和历史上真实的佟国维可以说是基本一致的,这个时候的佟国维不是说多么的支持八阿哥胤禩,而是在他的心中,坚定的反对着太子胤礽。
佟国维之所以如此的厌恶胤礽,当然有胤礽本身的原因。这个时期表现出的贪婪、奢侈、狂傲,以及对他以及他的女儿,也就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不敬,引得了作为国舅兼国丈佟国维为的巨大反感,因而他认为,反对胤礽、阻碍胤礽登上皇位是对康熙皇帝的负责,也是对于大清王朝的负责。
与此同时,佟国维反感胤礽,也与胤礽最为重要的支持者和政治靠山,也是他的三叔姥爷索额图有关。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中,佟国维的大哥,同时也是康熙亲大舅的佟国纲战死,佟国维认为索额图的知情不报和贻误战机对于佟国纲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认为这是索额图“借刀杀人”,排除异己,因而他对于索额图充满了愤恨。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原因,结合历史来看,佟国维不支持太子胤礽可以说是有着充分的理由以及确凿的情感因素的,所以不能用这一点评价佟国维的谋略与能力。
而佟国维真正的本事,在《雍正王朝》中的三段剧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张五哥刑部冤案”,佟国维非常巧妙将火烧到了太子身上。这次刑部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冤案”,不仅仅将朝廷整个司法刑狱的腐败昭显无疑,更是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甚至动摇了皇权统治。尽管事情的起源是九阿哥胤禟的门人任伯安、任季安、刘八女等人,但是作为刑部的主管阿哥,太子胤礽必然是难辞其咎,而事实也证明,正是因为太子的亲信司马尚、黄体仁、肖国兴等人打着太子旗号进行贪赃枉法、广受贿赂,才导致了“张五哥冤案”的发生。
由于这次案件的影响太过于恶劣,康熙对此也是予以了高度的重视,而在询问上书房三位大臣的意见的时候,佟国维表达了自己意见,并且说明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朝中大臣并不适合参与此事,给出的理由便是“投鼠忌器”。
一个“投鼠忌器”,直接将矛盾从朝廷的“国事”引到了康熙的“家事”上,不仅含沙射影的说明了这件事情与皇子有关,更是十分巧妙的让自己抽身其中。
一方面,自己作为朝臣,并不方便,同时也不太好处理涉及皇子的案件,毕竟自己仅仅是一介朝臣,所谓君臣有别,主次有分,让任何朝臣处理此事必然无法达到康熙满意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以不了了之收场,即便是有结果也不会是最为真实、最为根本的结果。
另一方面,佟国维也是非常清楚,只要事情得到了康熙的重视,彻查下去,注定会牵扯到太子胤礽的身上,而这也必然会影响康熙对于胤礽的态度,这对于佟国维来说是非常想看到的。
可以说,佟国维就是用一句“投鼠忌器”,让康熙下定了决心去彻查这件荒唐的冤案,而太子胤礽必将受到牵连,佟国维的目的也就此达成,而这也不禁体现了佟国维的老谋深算。
经过与图里琛的交流,马上嗅到了不一样的政治气味。康熙在热河秋闱期间,将太子胤礽废黜,同时宣布起驾回京。而在他回京之前,安排图里琛先行回到北京,与留守的佟国维沟通相关事宜。图里琛除了让佟国维知晓了在热情发生的事情,同时带回来的还有康熙的一些列安排,这其中就有康熙对于十三阿哥胤祥的处罚结果,即将其关在理藩院。
这个时候有人会说,是佟国维将胤祥安排在理理藩院。然而事实是,纵然佟国维是上书房首辅大臣,又是康熙的亲大舅兼老丈人,但是佟国维毕竟是外臣,处罚皇子的决定他做不了,而能做的人也只有康熙皇帝本人而已。
于是,佟国维非常敏感的感觉到了康熙皇帝对于十三阿哥胤祥的喜爱。
一来,将其关在理藩院,实际上这是对于胤祥的一种保护。
十三阿哥胤祥被誉为“侠王”,是忠肝义胆、侠士风流,这本来是胤祥的优点,但是在这个时候却成为了胤祥致命的性格缺陷。就是因为他过于仗义,才让其为太子的“假兵变”所牵连,受到了处罚,也是因为他太过于仗义执言,又在紧要关头迁怒于康熙,这才有了他被处罚的结果。
而在这个非常紧张而敏感的时候,康熙又担心胤祥再惹祸端,或者在为人所利用,犯下难以估量的错误,于是康熙只得是先将其隔离起来,不让胤祥参与其中,也不让外事涉及胤祥,这便是对于胤祥最大的保护。
二来,康熙将其关在理藩院,为的也是能够更加“名正言顺”的将他放出来。
如果像大阿哥胤褆一样关在宗人府,就是要为家法和祖制管理制约,如果有一天真的想放出十三爷,既没有合理的理由,也会引起朝堂非议,毕竟中间还是隔着家族管理这一道门槛。而理藩院则全然不会,朝堂之上的康熙还是能够一言堂做主的,关进、放出才会更加的名正言顺。正如康熙后来让张五哥放十三爷出来,给出的理由就是“朕想自己的儿子了”。
仅仅是从康熙将十三阿哥关在理藩院这样一个简单的安排,佟国维立马看出来康熙的心思,同时也借势来了一招“见缝插针”。
这个“针”便是隆科多。
八阿哥胤禩固然是争夺储位最有实力的皇子,但是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也并不逊色。只不过雍正一直做“孤臣”,也是出了名的“铁石心肠冷面王”,胤祥又时时与雍正站在一起,这也让外人通过常规的办法根本无法攀上他们的关系。而佟国维就是想接着十三阿哥胤祥被理藩院看押的这次机会,让隆科多博取胤祥的信任与好感,进而攀上这一派的关系。
实际上在佟国纲死后,佟国维就成为了佟家的族长和利益代言人,为了佟家的整体利益,佟国维选择了“不让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自己和隆科多分别支持八阿哥胤禩和雍正,这样不管是谁,是那一派上台,佟家都有人可以凭借拥立之功,继续掌权,进而保证佟家的长久不衰。
与此同时,借由这样一个机会,还将因为做了“逃兵”而被罢职在家多年的隆科多,悄无声息的重新带入了仕途之中,可以说是实施了一出漂亮的“连环计”。
从这其中,不得佩服佟国维敏锐的洞察力与政治手腕。
“九子夺嫡”的最后时刻,又是佟国维的一番话,为隆科多指明了方向。“毙鹰事件”发生后,康熙的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众位皇子之间对于皇位的争夺也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冲刺阶段,而此时身为九门提督的隆科多,成为了众人争夺的焦点。
此时的隆科多也在犹豫,究竟应该选择支持谁,而正是佟国维的一番话彻底点醒了隆科多。
佟国维非常清楚一点,新君的产生最后还是要看康熙皇帝,只要康熙皇帝确认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不仅仅是因为新君的位置更具有合法性,更加的名正言顺,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皇子之间的兵戎相见,造成万劫不复的灾难。与此同时,他自己也可以借着这样的机会,实现人生的飞黄腾达,毕竟这是托孤重任和拥立之功两大功勋结合在一起,也将继续发扬佟家的光芒
可以说,佟国维对于隆科多的劝谏,不仅仅是对于隆科多的忠告,同时也是对于隆科多的一种教诲,更是为了整个佟家乃至整个大清王朝的利益。
而最终,隆科多听取了佟国维的告诫,等到了康熙的传唤,而他也就此借助对于雍正的拥立之功,成功跻身朝堂之上的重臣,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实际上,佟国维对于隆科多的影响是相当的大,此前,隆科多根据佟国维的安排,在康熙与佟国维的这出“双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而为康熙所信任,更是成为了九门提督。这次又是佟国维给予了最为重要的告诫,才让隆科多没有自视甚高、误入歧途。
反观雍正朝时期的隆科多,没有了佟国维的指点,可谓是昏招频出,逐渐失势,最后甚至还伙同“八爷党”进行逼宫,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也断送了家族的荣耀,不免让人为佟国维感到唏嘘和遗憾。
而这却又恰恰从另一面体现出了佟国维的能力与实力。
由此可见,不能简简单单的因为佟国维没有看穿康熙对于“复立胤礽”的执念,就对佟国维的能力有所偏见,认为其不如张廷玉、马齐等人。事实上,佟国维所具备的政治洞察力和政治手段,绝非这些后辈们所能企及,更何况他还坐拥着权势显赫的外戚身份,这些都让佟国维《雍正王朝》中,有着绝对的实力与足够的过人之处,并且绝对是一位堪称史诗级别的“戏精”存在。
《雍正王朝》里面佟国维都说很厉害,那么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雍正王朝》,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佟国维,出身于旗人大家族——佟佳氏,位高权重,老谋深算。他在九子夺嫡中两面下注,以保家族长盛不衰。佟国维自己投靠八爷一党,给八阿哥胤禩出谋划策,却让自己的侄子去接近四阿哥和十三阿哥。
很多观众认为佟国维是很聪明的一个人,然而剧中三件大事发生时佟国维的决策却暴露了,他只有小聪明,并无大智慧,完败于邬先生。
第一件事是清理刑部冤案。九爷门人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QJ民女致死,任伯安表亲刘八女出钱贿赂太子,太子指使刑部,用刘八女庄上的张五哥代替任季安受刑。
这件事被十三阿哥捅到康熙皇帝那里,康熙震怒!因为这是清朝建国七十余年以来从未有过的骇人听闻的冤案。
于是康熙决定派一位皇子去彻查此事,康熙放言:谁能担此重任,事后赏他亲王爵位。
八阿哥胤禩很想去调查,但他心中拿不准主意,于是在夜里去佟国维府上请教。佟国维说:
皇上那儿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四爷追比国库欠款一事,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一次,皇上十分希望有人能出来好好整顿刑部和各省的司法衙门。八爷其有意乎?(《雍正王朝》第7集)
听上去非常有道理,然而跟邬先生说的一番话相比,就能看出佟国维的眼界与格局太浅太窄,根本没有看出此事背后的利害关系。
邬先生说,一直是太子在管理刑部,此次冤案发生,肯定与太子脱不了干系,因为别人没有这个胆子。如果皇上想要太子知错能改,就会让太子自己调查此案。
但是皇上决定另派一个皇子调查,说明皇上已经有意要废黜太子了。此案水落石出之时,就是太子被推倒之日。
太子毕竟做了三十多年的储君,名分早定,盘根错节。谁若扳倒太子,必将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最终也不容于皇上。
邬先生得出结论:不要趟这趟浑水,不要承担这个废除太子的罪名。
最后事情的结局果然证明了邬先生的眼光很准,八阿哥诱供刑部主事肖国兴,让肖国兴供出了太子。这件事成为太子被废的导火索,然而八阿哥也被康熙骂为“其心可诛”,他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第二件事是推举太子。刑部冤案一事了结后,康熙带着众阿哥去热河围猎。在热河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终于被废。
回到京城,康熙传旨,让各位大臣共同推举一位新太子出来。
正好这时候十阿哥结交了一个江湖术士,此人预言八爷会当皇上,因为“王上加白乃是皇字”。八阿哥为避嫌,把这江湖术士捆到了皇上面前。
没想到康熙却命人把这江湖术士放了,他说:江湖术士的话,也不能一概视为妖言,他多少也能代表一些民意。
佟国维听了这话,以为康熙心中默定的太子,八成是八阿哥。于是他发动各位官员,联名上折保举八阿哥。佟国维以为胜局已定,还在尚书房与马齐以马奶酒庆贺。
然而邬先生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不仅指出江湖术士所说的话荒诞不经,康熙绝不会认同。而且他早已为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拟定了两道奏折,让他们推举二阿哥胤礽,也就是废太子。
邬先生果然猜中了康熙的心思。康熙让大臣们推举新太子,其实有两个目的:第一,康熙想借此把废太子重新立起来,让太子吸引火力,好保护自己心中真正的继承人;第二,康熙想看看自己这些儿子们到底有多大能耐。
佟国维发动百官推举八阿哥,恰恰犯了康熙的忌讳,因为没有一个雄猜之主会允许自己的儿子有这么高的声望!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亨灵武登基,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最后佟国维因“结党营私”的罪名被康熙罢免,八阿哥也从此一蹶不振。等于说八阿哥被佟国维坑了两次。
第三件事是雍正登基。此事要从死鹰事件说起。十四阿哥送给康熙的寿礼——一块天降陨石,被八阿哥换成了一只死鹰。在宴会上,康熙兴致勃勃地打开盒子,一只死鹰赫然映入眼帘。康熙本就有病在身,受此刺激,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在众人焦急之时,康熙给胤禛、胤禩下了一道圣旨:
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皇八子廉亲王胤禩,尚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举止失措,临事畏搪,深负朕望。胤禛、胤禩着撤去一切差事,张廷玉、马齐,着革去大学士职衔,暂留尚书房行走。(《雍正王朝》第19集)
四阿哥胤禛以为康熙已经准备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要给胤禵登基扫平障碍。他心灰意冷,然而邬先生一席话,却让胤禛豁然开朗。
邬先生说,康熙黜落张廷玉、马齐,别有用意:
凡黜落的,都是能员干吏(即张廷玉、马齐)。这些人若陷于党争,于将来的朝局不利。这辅错了人,新主登基难免大开杀戒。辅对了人,又容易恃攻骄主,难以驾驭。所以现在将他们统统监押保护了,新主登基,一纸赦书,他们就成了新皇帝得用的臣子。(《雍正王朝》第19集)
然而唯独有一个重要人物,康熙并未罢黜,这个人就是隆科多。
此时隆科多是步军统领衙门都统,也就是俗称的九门提督,手握两万军队,掌管京城九门以内的防务。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自然都想拉拢隆科多。
隆科多去找自己的六叔佟国维商量,佟国维告诉隆科多:等,等到皇上来找你,你再押宝,因为只有皇上指定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
佟国维只看到了这是隆科多立功的机会,却没有看到其中的风险,没有看出康熙黜落张廷玉、马齐的良苦用心。
果然,康熙把隆科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个重任:在自己逝世后宣读遗诏,辅佐胤禛登基。隆科多拥立胤禛登基,立下大功,成了雍正最为信任的大臣,位高权重,恃功骄主。
隆科多不仅暗中阻挠雍正的新政,还被八爷一党拉拢,企图发动政变,拥立雍正之子弘时上台。可惜政变失败,隆科多锒铛入狱,验证了邬先生当年的说法,也证明佟国维并无远见卓识。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雍正王朝》。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雍正王朝》里面佟国维都说很厉害,那么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想必看过《雍正王朝》的观众对于电视剧里的佟国维印象一定是极深的。可以这么说:自清以朝来,佟家一直跟随爱新觉罗家族,形成了一个以皇室利益为重的大家庭。作为这个家族的大家长,佟国维可谓是位高权重。所以他有责任带领整个家族在复杂的政治变革中延续家族的财富和荣誉,同时保证自己能够走出家族。这就像是在刀尖上舔血,一样很困难。
不过,佟国维很是聪明,他始终在保持对皇家效忠的前提下寻找新的家族继承人,完成政治博弈。而在康熙朝晚期的局面下,太子无能,摇摇欲坠,能否跟对皇子,搞清政治站位,这就成为一切政治布局的关键。当然,以佟国维的政治智慧,他是绝不会傻到以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康熙的什么决议的,只能是在洞悉了康熙的想法后,顺应局面,顺水推舟。而议举新太子,就把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实话说,在议举新太子的问题上,前期风风火火,佟国维恐怕也有那么一丝猜测,康熙可能要扶老八上位了。但看似整日笑呵呵的仁君康熙,骨子里其实是个乾纲独断的人,但凡结成朋党者在他手下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更何况这其中还牵连着皇子这么敏感的人群。佟国维不愧是老狐狸,立刻就觉察到事情并不简单!
这时,康熙请佟国维吃饭,话里话外念叨人老了,该腾地方了,佟国维这下就洞若观火了。他连忙把隆科多推到前台,然后借支持老八之机,牺牲自己,退居二线。这样既成全了康熙整治八爷党的需要,也使得佟家的利益完成了最大化。而同样是上书房大臣,张廷玉要考虑的显然就少得多,他只需紧跟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事就够了,也不用过多考虑自己的家族如何如何,毕竟皇帝想让哪个家族玩完,它就得玩完。所以无论是在康熙朝还是雍正朝,张廷玉一直都是谨言慎行的样子,遇事总会停三下,看三秒,可一旦打定主意了,出手绝对稳准狠。
但在讨论新太子时,张廷玉却不能说佟国维比他强,至少不比他差。因为在这件事上,康熙虽然没有说得很清楚,但却把佟国维当成了一个政治伙伴一样的存在,暗中给他下了牌,他只需要知道,然后跟着做就可以了。
所以说到底,佟国维并不是所谓的最懂官场之道,而是为了家族利益而不得不进行这一场政治投机,这也是很无奈了。事实证明,佟国维的确老奸巨猾,表面上一心为公,实际上为的就是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无论胤禩是否入选皇太子,佟氏家族始终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佟国维的老谋深算让佟氏家族可以稳坐钓鱼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