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当太子时请卫绾吃饭,卫绾不去,为何刘启登位后重用卫绾?

卫绾此人虽然学问不大,能力也不出色,但他有一个良好的品行,及平和的性情。用句通俗的话来讲,这样的人就是“无公害”人物,值得信任,值得托付重任,尤其是辅佐幼主。汉景帝看中的就是卫绾这一点。

一、卫绾其人

卫绾年轻时有一大特长——车玩得好,驾车技术好,还能摆弄车辆。现在开车不算啥,古代人会驾车,算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御就是驾车。

因为这项技能,卫绾当了郎官,成为汉文帝的专职司机,后来逐步被提拔为中郎将。中郎将在西汉属中级官员,显然,除了技能外,卫绾还有一定过人之处。

卫绾的这个过人之处,就是他的品行。他为人忠厚,不张扬,甘守平庸,心无杂念,且为人处事很谨慎,不莽撞。他还有一个宝贵的品德,喜欢将功劳归于他人,从不争功,别人有过失,总想办法替别人掩过。

因此,他深得汉文帝喜爱,汉文帝临终前,特地关照汉景帝,将来善待卫绾。

虽然,卫绾因为拒绝出席汉景帝的宴请,让汉景帝很不爽。但其实汉景帝明白,作为皇帝的亲信,随便接受太子的宴请,本来就不是一件好事。卫绾不接受,就是忠于汉文帝,没什么可指责的。所以汉景帝对卫绾的拒邀,心里一半是不高兴,一半钦佩!

经过一段时间的冷落,汉景帝发现卫绾根本没有丝毫失落,依旧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架势。于是汉景帝就自降身价,主动跟卫绾谈及当年事,释放自己的那点不痛快,准备重用卫绾。

二、汉景帝的心思

在旧事重提过程中,他还得知,父亲生前竟然曾经赐了六把剑给卫绾,而卫绾竟然从来没对人炫耀,更没变现花销。

这样汉景帝重用卫绾的决心更强了。汉景帝想用卫绾干什么,让他这么小心谨慎?

原来,汉景帝早就在谋划,废黜刘荣太子之位,改立胶东王刘彘。由于刘彘尚年幼,他想给太子寻找一个可靠的辅佐之人!

这就是汉景帝的过人之处,一是独到的识人眼光,二是深谋远虑的安排。

在汉景帝心目中,太子的佐臣,需要的不是能力,而是忠诚可靠,及内敛的性格。无疑,卫绾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而与卫绾对应的两个重量级人物,周亚夫和窦婴都被排除在外。窦婴不够内敛,周亚夫太过刚直,将来太子不好降伏,甚至可能凌驾于幼主之上。这就是后来周亚夫悲剧命运的原因。

朝堂政治,向来充满杀机,卫绾能力不强,政绩也不突出,但靠着他的本性,能被皇帝选中,承担辅佐幼主的重任,而能力出众的周亚夫枉死,真是时事造英雄,时事也能捉弄人呐!

刘启当太子时请卫绾吃饭,卫绾不去,为何刘启登位后重用卫绾?

谢谢邀请。

首先我们来看,刘启作为一个堂堂的大汉太子,他为什么要请卫绾吃饭?

事情的起因是刘启的老爹汉文帝刘恒的脚上生了一个毒疮,有一天刘启去请安,刘恒让刘启用嘴吸出毒疮里的脓水,但是刘启怕脏犹豫了。

所以刘启回家后越想越害怕,害怕汉文帝对他不满,甚至削了他太子的名位。而卫绾是汉文帝的红人,对汉文帝非常忠诚,汉文帝也非常信任他,刘启想通过卫绾在汉文帝跟前帮自己说说好话。所以他想请卫绾吃饭笼络感情。

那么卫绾答应了刘启的邀请吗?没有,他以生病为由拒绝了。太子是未来的皇帝,自己后半生的荣华富贵都掌握在太子的手中,许多人巴结还来不及,卫绾为什么拒绝呢?

因为皇帝近臣“交通”太子是一件很犯忌的事,明摆着对皇帝不尊重,而卫绾对汉文帝忠心耿耿,所以他以生病为由拒绝了刘启的邀请。

那么后来刘启当上皇帝后为什么不治卫绾的罪,反而还升他的官呢?

说起来刘启也是看中了卫绾的忠诚。一个人的品行是不容易轻易改变的,以前卫绾对汉文帝非常忠诚,那么现在刘启当皇帝,卫绾对刘启也肯定会一样忠诚,而皇帝身边最不缺的就是阿谀奉承之人,最需要的就是像卫绾这样忠心耿耿的大臣,因此刘启不但不治卫绾的罪,反而更加重用他。

刘启当太子时请卫绾吃饭,卫绾不去,为何刘启登位后重用卫绾?

我们通常说,态度比能力重要。刘启能够重用卫绾,就是看中了他的人品。卫绾为人诚实敦厚,心无旁骛,不玩虚的。这种人办事可靠,让人放心。

在汉文帝刘恒时代,卫绾已经进入了官场,虽然没有太大的建树,但是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刘启做太子的时候,曾经搞了一次大型宴会。他邀请了皇帝身边的近臣喝了一场酒。在一般人看来,下一任皇帝邀请自己吃饭,一定会按时出席。虽然卫绾在受邀的名单中,可是他却称病失约,大家都觉得卫绾不识抬举,没事找事。关键是这件事更让太子刘启很不高兴。

尽管汉文帝刘恒在临终前给太子刘启交代:卫绾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前辈,你要好好待他。

但是,刘启心里不爽快,上任一年多时间没有召见过卫绾。卫绾明白是什么原因,不论干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惹出什么麻烦。

有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卫绾的实诚。一次,刘启由未央宫前往上林苑,卫绾和皇帝同乘一辆车,身为中郎将的他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刘启事后问卫绾:你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同坐一辆车吗?卫绾回答不知道。刘启突然发问:我是太子的时候请大家吃酒,你为什么不来?卫绾诚惶诚恐地说:我知道不去是死罪,但是我生病了。

卫绾就是这么一个十分具体的人物,于是刘启赏赐他一把宝剑。谁知道卫绾拒绝接受。当他把先帝刘恒前后赏赐的六把拿出来给刘启看的时候,剑在鞘中,雪亮如新,从未用过。

卫绾就谨小慎微、从不争功,还常常让功于人,深受好评。

刘启先后任用他为河间王太傅、中尉,封为建陵侯等等。他的历程正好说明了,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刘启当太子时请卫绾吃饭,卫绾不去,为何刘启登位后重用卫绾?

我是小小,专注于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的那些事,关注我将有更多精彩的回答哦

明代以前的妇女地位都不低的,我们之所以认为古代女性都是卑微低下、是男性的附属品的,那是因为受了不少描写女性生活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影响。其实即使是在儒学发展最巅峰的宋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虽然没能和男性平等,但也绝不会低到哪里去。下面我将讲述宋代妇女的那些事。

女性在法律上的各种权利

宋代女性的地位绝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低,甚至可能在历朝历代的王朝中,宋代女性的社会地位都是比较高的。我们可以从宋代关于女性的一些法定权利来体现,比如说女性的财产权、离婚权、改嫁的权利等。我们都以为在宋代女性是没有资格继承财产和处理财产的权利,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财产权

宋代的家庭分家、分财产,在法律上女性有资格分一部分财产,宋代的法律是这样子写的:在法理上,如果父母亡故,在分配父母遗产时,女儿可以得到四分之一的财产。这部分财产其实也是俗称的嫁妆,这个是当时的风俗和法律规定的,必须要给的。因为风俗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女性的财产继承权,甚至出现了女子为争夺家产将自己的兄弟告上法庭。

而且随着女子出嫁到夫家的嫁妆,在法律上不属于丈夫及其家人的,即使是将来丈夫亡故,夫家的家族无权处置自己带来的嫁妆,这个是属于她的私有财产。

离婚权

现代人都以为在丈夫如果不愿意和自己的妻子生活下去,往往会写一封休书单方面而没有经过女方同意就可以离婚了,这种想法是错的。在封建制度的古代,也是有离婚的事情发生的,只不过古代称为“和离”,也就是如果丈夫要离婚须得妻子的同意,要不然就是无效的。在宋代,离婚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有时候妇女也会主动提出离婚的诉讼。

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则离婚的案例,庞元英的《谈薮》记载:曹咏侍郎的妻子厉氏原先是曹秀才的妻子,后来因为夫妻俩的感情不和睦,所以双方离了婚,后来改嫁给了一位在朝廷当官的曹侍郎。

宋代在法律上也保护妇女主动要求离婚的权利,比如说如果丈夫没有能力赡养妻子或者丈夫多年离家没有回来,做妻子的可以向官府提出离婚。其次,如果妻子被夫家的家属性侵犯,也是可以提出离婚的。在这两点上,宋代的婚姻法和现代婚姻法十分相同。不过古代毕竟是男权社会,离婚还是需要丈夫写一份“放妻书”,就是同意妻子要离婚的文书。

总的来说,在宋代女性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并没有像影视作品演的那样凄惨。为什么在现代人的认知当中,宋代女性地位都是很低的呢?那是北宋的理学家程颐曾经说过一句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来要求妇女遵受所谓的妇道,让后世之人认为程朱理学压迫女性,进而推导出宋代妇女地位急转直下的结论,从而让近现代的人们误解了那个时代妇女的实际状况。

以上观点,如果各位有不同的意见或者建议,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一起讨论宋代女性的那些事。喜欢的可以给我点个赞或者转发一下哦,谢谢各位的支持。

刘启当太子时请卫绾吃饭,卫绾不去,为何刘启登位后重用卫绾?

背景介绍

西汉景帝在做太子的时候,曾经以太子的身份宴请汉文帝身边的一些官员到太子府中来喝酒。太子请客那是相当大的面子,因此被邀请的官员几乎都去了,但是唯独有一个人没有去,那就是卫绾。卫绾以自己身体有病,不能喝酒为由,拒绝了刘启的邀请。但是景帝继位后,在后期竟然非常重用卫绾。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卫绾为什么没有去赴宴

太子请客吃饭,卫绾没有去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真实的原因是害怕汉文帝责备。因为作为皇帝身边的近侍,假如卫绾到太子宫中去喝酒的话,那么很容易给文帝造成一种印象,那就是卫绾提前去巴结、交好未来的皇帝,提前给自己铺路了。假如卫绾真的这么做了的话,那么老皇帝可能就会对他有看法了。老皇帝会认为你是不是觉得老皇帝已经不久于人世了,你是不是想提前找一个靠山,改换门庭了。老皇帝一旦对自己有这种看法,那么卫绾就彻底完了。基于这样的考虑,最终卫绾没有去。

卫绾

刘启的“报复”

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继位。因为景帝在做太子的时候,卫绾曾经谢绝过自己的邀请,因此刘启就惦记上卫绾了。有一年多的时间,汉景帝对在自己身边工作的卫绾是不理不睬的,一句话都不说,非常的冷淡。对于景帝这样子对自己的原因,卫绾是心知肚明,但是卫绾是一点也不解释,反而是更加勤奋认真地去工作。

汉景帝刘启

重用卫绾

一年多以后,有一次汉景帝去打猎,在打猎的途中,景帝让卫绾和他坐在一辆车里,然后景帝就开始跟卫绾“算账”了。景帝就提起当年邀请他吃饭,他没有去的事情。卫绾赶紧谢罪,然后对景帝说那天我确实是病了。景帝听到这个原因之后,没有说什么。

临下车的时候,景帝赐给卫绾一把剑。卫绾谢绝了,他对景帝说剑是很贵重的礼物,我不敢要啊。而且先皇赏给我六把剑,我都在家里放着呢?景帝不信,亲自到卫绾家查看。结果发现那六把剑果然都挂在墙上,而且一把也没有用过,跟新的一样。

这时,景帝算是彻底明白了。这是一个对皇帝非常忠诚的人。随后不久,景帝任命卫绾做了太子太傅,几年之后,景帝又提拔卫绾做了丞相。

总结:

卫绾谢绝了刘启的宴请,但是在刘启继位之后,还能得到重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皇帝非常的忠诚。虽然他曾经谢绝过刘启的邀请,但是他对文帝的忠诚得到了景帝的赏识,因而,刘启在登基之后,重用了卫绾。

刘启当太子时请卫绾吃饭,卫绾不去,为何刘启登位后重用卫绾?

历史时刻录带您观历史,大家好,我是小历!

刘启请卫绾吃饭,卫绾不去是因为卫绾对皇帝忠心。而刘启重用卫绾,也是因为卫绾忠心。

首先得说一下就启为什么请卫绾吃饭,刘启得父亲汉文帝腿上长了一个疮,通常是邓通给其吸吮。而有一次汉文帝问邓通,天下谁最爱他,邓通说太子刘启。有一次,汉文帝召见刘启,让其为自己吸吮腿上得疮,而刘启却很为难。事后刘启害怕父亲怪罪自己,废除自己的太子之位。而卫绾是汉文帝身边的近臣,刘启欲请其吃饭,让其为自己美言几句。所以才有了刘启请卫绾吃饭的事情。

而当今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帝请自己吃饭,是看的起自己,也就是未来的皇帝看得起自己,那么无论是自己未来的仕途还是富贵都不用愁了。那么卫绾为什么不去呢?因为卫绾忠于当今的皇帝,皇帝近侍与太子私通有不忠当今皇帝,希望皇帝早死之意,所以卫绾不去,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忠心。

而事后汉景帝刘启登基后为什么还要重用卫绾呢?说白了,还是因为这份忠心。刘启当上皇帝之后,有一次曾问过卫绾,当初请他吃饭为什么不去,卫绾说确实是病了。刘启赏赐给卫绾一把宝剑,卫绾说,当年先帝爷可是赏赐给自己六把宝剑呢!就启又问,难道你就没有送过人吗?卫绾说没有,把六把宝剑给他看,果然连剑鞘都没有开过。再加上以前的事情,可见卫绾是一个忠于皇帝的人,于是刘启便重用卫绾。

总结:皇帝用人,除了要有才干之外更要忠于自己,而卫绾就是一个特别忠于皇帝之人,所以哪有不用之理。

你们如何认为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