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学说分别有什么影响?

虽然后世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存在一定争议,但毫无疑问,秦始皇的举动禁锢了思想繁荣,对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文化,是毁灭性的打击。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样也存在争议,但自汉武帝开始,儒家逐步成为唯一的统治思想,这是事实。

一、“焚书坑儒”的争议

秦始皇焚书是事实,不过,他并不是所有的书都烧了,焚书针对的是六国史书。毫无疑问,儒家很多典籍都在此范围,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

秦始皇坑儒,坑的主要是方士,当时的方士统称“儒”,跟我们现今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但也有不少儒家人士受牵连被坑。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争议

《史记》记载,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建议中,提到的说法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出自班固的《汉书》。

后人以此认为,汉武帝时期存本不存在,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我认为过于学术化了,“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意思上已经等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焚书坑儒对儒学的影响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儒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禁锢,二是学术断层。

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形成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正是在这个看似混乱,百家争鸣的时代,先人的思想才得以精炼萃取,成为融入我们骨髓的共同基因。

无疑,焚书坑儒导致思想禁锢,人才凋落,文化凋零。秦始皇时期没有大思想家诞生,就是例证。即便叔孙通这样的大儒,也是到了西汉才崭露头角。

焚书坑儒造成的学术断层,更是致命的。中国很多经典,就是在那个时期遗失的,如《尚书》、《左传》等,虽然后期陆续找回一部分,但一是不全了,二是真假难辨。

很多著作,只能靠存世的老儒生,凭着记忆默写恢复,结果导致经义混乱。西汉末年的“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焚书坑儒跑不掉罪责。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的影响

西汉立国之初,信奉的是黄老学说。自汉武帝开始,确立儒学显学的地位。虽然光武帝对董仲舒的建议是“解剖式”接受,即把对他有利的部分,如新王改制、更教化易服饰等,全盘接受;把对他不利的,如天人感应等,弃之不用。

汉武帝被董仲舒的思想打动,大力兴儒,从此儒生逐步成为朝堂主流。此后,汉武帝兴办太学,射策拔濯,都为儒生开通了直通道。

到了汉元帝时期,没有儒家学者身份,就等于断了晋升之路。儒生就是进入仕途的唯一身份证,从此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不可动摇的地位!

从根子上来说,儒家思想的霸主地位,起源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学说分别有什么影响?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前259~前210)采纳丞相李斯(?~前208)建议,下令焚毁除《秦记》、医药书、卜筮、种树书以外的列国史记和私藏的《诗》《书》、百家语等,并且禁私学,把460多名犯禁的儒生坑死在咸阳,史称“焚书坑儒”,实行了文化专制,严重影响了儒学的发展,但《易经》、医药、生产种植技术之类没受到影响,甚至还有一定的发展。

汉武帝(前156~前87。前140~前87年在位)时,董仲舒(前197~前104)在提出“君权神授”的基础上,于元光元年(前134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谓“百家”,就是指法家、道家、墨家、阴阳五行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10类共190家(见《汉书•艺文志》)。其中不在“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之内的都要被抑黜,叫做“罢黜百家”。所谓“独尊儒术”,就是只尊重儒家的学说。凡是做官的人都要懂得儒家的学说,用儒家的思想来解释法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和主流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董仲舒还创立“三纲、五常”学说,《汉书》称其“为群儒首”。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受到爱好黄老之学(即老子之道)的祖母窦太后的强烈反对,儒家势力受到打击。汉武帝于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又置《五经》博士,使儒家经学在官府中更加完备。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崛起。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将不治儒家《五经》(即《易》《诗》《书》《礼》《春秋》)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别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前200~前121)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还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根据成绩高低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艺者选拔担任重要职务。“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得到发展。

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学说分别有什么影响?

谢邀。

秦始皇太冤了。

官方藏书没有焚毁,焚毁的只是一部分的民间藏书。后来官方藏书被项羽烧了,烧剩的萧何抱走了。

秦始皇又不傻怎么可能见书就烧呢?他跟书又没仇,他只是禁民间私学,统一国家官学。

秦始皇的禁书令,是博士之下,不准藏书。意思是说,国家要垄断文化和教育。

项羽这个人太坑了和赵高的罪孽差不多大,他干了许多坏事,后来写史的人全把屎盆子扣到了秦始皇身上。

秦始皇坑的什么儒生?全是些异端邪说,他们也好意思叫儒生。秦始皇当年废封建,立郡县,这个改制阻力是非常大的。一些前朝的知识分子,秦始皇对他们非常好,结果他们背后骂秦始皇,要求恢复分封制,恢复周朝制度,那不就还是继续重演春秋战国吗?所以秦始皇生气了,就活埋了那些吃他的饭砸他的锅的人。

秦始皇所谓焚书坑儒,实际上相当于现在国家封杀几个谣言生事的媒体,处理一批败坏主流价值观的所谓专家学者。

董仲舒那一套本来是搞内法外儒,本意是对人民,要用礼教来规范;对官吏,要用法制来规范。结果一帮见钱眼开、趋炎附势的儒生把儒家搞成了心灵鸡汤来包装资本和官僚的暴政,更有甚者把儒家搞成了宗教,搞成了儒教。我们现在反对儒家的人基本上都是因为汉代的儒生把儒家整个带歪了,还有就是根本不读儒家的先秦经典,或者读不懂,都跟在后面瞎起哄,个个都以为自己比孔子牛,实际蠢得要死。

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学说分别有什么影响?

秦灭六国,车同轨书同文,也就是搞文化统一,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不免有所夸张,不然儒家无遗累矣,汉武帝用以儒学教人,使其奴性十足,后世帝王自然乐此不疲了。

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学说分别有什么影响?

两次历史事件都有此消彼长,彼消此长的作用,严重阻碍墨家科技的历史进程。

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学说分别有什么影响?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并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生活。儒家倡导"以德服人"的治国方略,强调仁和礼。仁和礼最大的益处就是从道德上形成行为自觉,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好工具。而秦始皇是采用了暴力手段来达到自己大一统的历史格局。他的治国措施并不符合儒家思想。而当年的秦始皇并没有认识到儒学是可以利用的。而是采取了焚书坑儒这种愚蠢而又残暴的手段。它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使儒学发展进入低谷。进而为法家学术的现实应用提供了实践平台。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所有统治者,基木上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核心思想。其实"坑儒"和"尊儒"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统一思想。实际上从汉朝以来,所有统治者都采用儒家的观点,法家的手段。用法家的方法统治天下,用儒家的学说教化百姓。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工具。同时也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大大加速了儒学的发展。我的回答,不知大家是否满意,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