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隋炀帝继位,隋朝能够避免灭亡吗?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回答的。从浅层次,需要辨析杨广与杨勇个人因素对政治影响的差异;从深层次,还需要辨析当时的历史大环境,即隋的建立背景、影响时政的主要力量及对策。如此才可以大致推断隋炀帝对隋朝灭亡的责任。
杨广与杨勇个人因素对政治走向的影响按《隋书》记载,太子杨勇的性格喜好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宽厚温和,个性率真;追求个人品位,好色好奢;讷于人际关系处理,毫无心机;杨广跟杨勇虽是兄弟,但截然不一样:善于伪装,善于奉承;心机极重,心狠手辣。
从两人的性格差别看,杨勇更适合做一个守成之君,杨广更适合做一个开拓之君。隋朝的灭亡跟杨广不顾民生的穷凶极欲,有很大关系。隋末农民起义,很大程度要归咎于杨广好大喜功,贪图个人欲望的满足。
如果换做杨勇为帝,又会怎样呢?当时的太子洗马李纲曾经有一段评价,一直被后世史学家所推崇,他说:
“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若得贤明之士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在李纲眼中,杨勇虽然不是上等材料,但是如果有贤明的大臣辅佐,足可以保证隋朝大业的延续。
不可否认,杨广比杨勇更具才气和抱负,但他不顾实情,不念民生,一味大兴土木、大肆征伐,对隋朝灭亡责任重大。
隋朝历经南北朝战乱,最迫切的就是恢复经济,改善民生。所以,假如杨勇继位,或许不会有隋炀帝那么大的功业,但至少可以保证隋朝不出现动乱。
历史背景对政治走向的影响隋朝是杨坚从北周手中抢来的,为了改变强大的关陇集团对皇权的威胁,杨坚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由此,杨坚深深得罪了关陇集团。
事实上,关陇集团的强大超出后人的理解。南北朝,乃至隋朝的国君都出自关陇集团。这个集团像毒瘤一样时刻威胁着新生的大隋,成为杨坚的一个心病,杨坚毕竟一生都在关陇集团斗智斗勇。不光杨坚,唐朝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受到关陇集团的影响。
我觉得对付关陇集团绝不能采取过激的措施,只能文火慢炖,或者等待合适的时机一举剪除。杨广在对待关陇集团的措施上显然继承了杨坚的强硬,比如科举制度的推行,就极大地伤害了关陇集团的利益。因而,当隋朝一旦出现危机的时候,包括李渊在内的关陇集团,迅速选择了背叛,加速了隋的灭亡。
那么,杨勇继位的话,能不能改善与关陇集团的关系呢?对不起,我没法回答这个问题,不好判断。但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取得关陇集团的支持,隋面临的威胁就一刻不能解除,也就是说,即便此刻的皇帝是杨勇,很大可能也是跟杨勇一个结果。
综上,我的结论是:假如以杨勇代替杨广,从个人因素角度,隋的结局一定比杨广好。如果他能改善与关陇集团关系,就没有后来的大唐,如果不能改善与关陇集团关系,大隋恐怕也难长久!
杨勇能不能妥善处理与关陇集团关系,我无法判断,请诸君赐教!
如果不是隋炀帝继位,隋朝能够避免灭亡吗?
会的
我们先说隋文帝杨坚,北周丞相。他是东汉太尉杨震之十四世孙,从小就有胆识,在继承父亲的爵位后,逐渐掌握军权。在北周周静帝7岁时,杨坚就以外戚的身份控制了北周的政权,于是杨坚开始谋划夺权计划,在大定元年,北周静帝禅让于帝位给杨坚,定国号“隋”
此时的杨坚在建国后,开始平叛南方的陈朝与西梁,最终统一天下。
隋炀帝其实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年轻时曾任扬州总督,平叛江南高智慧,即位后远征高句丽、突厥,屡立战功,首次开创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光绪;开通京杭大运河,成为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一历史贡献加速国家的经济发展
每位帝王都有功过,隋炀帝后期的政绩可能触及到百姓的底线,让存活两代的隋帝国画上圆满的句话
如果不是隋炀帝继位,隋朝能够避免灭亡吗?
其实杨广的确是最优秀的一个儿子,隋书对他的事迹渲染成分较多,要知道二十四史中三分之一八部都在李世民手上编出来,隋书、晋书、北齐书、周书、北史等都是打着以史为鉴,提醒李世民及其后代不要懈怠荒淫等等主题的,对个别糟糕的君主事迹都有严重夸大的痕迹,恰恰隋炀帝是典型。但今天诸多迹象都体现隋炀帝具备一流君主的才干,仁寿宫杀父的事情是最大的疑点,但不可否认,原来杨勇的被废不完全是杨广的原因,杨勇本身同样有玩乐酒色的问题,且过于柔弱,毫无军事经验。即便登位也难以应对权臣杨素,以及潜在的高丽突厥危机。客观来说,杨勇也不会是比杨广更好的皇帝。其次是蜀王杨秀,武勇也许还在杨广之上,但充其量杨秀的才干是一个镇守一方的统帅,任一个藩王是合适的,当全国之主并不合适。在地方贪图享乐,杨秀即便真的当了皇帝,未必不是另一个隋炀帝。唯有杨广各方面不服哥哥,前面强烈压制自己,的确也很好学,而且具备统领大军的经验,只不过太急功近利,太渴望速成,造成百姓的困苦,属于过犹不及的那种悲剧。事实上,巡视边塞,慑服西域,收复突厥,开通运河,征讨高丽全都是好事,高丽一直到唐高宗李治都要征讨,显然必须要平定的边疆危机,不是杨广无端端兴兵。最后关于他的荒淫,大部分个人觉得不是事实,杨广和萧皇后在扬州感情非常好,最后在扬州皇后一直陪着杨广。杨广的儿子都是萧皇后生的,生平记载只有一个庶出儿子。比他老爸的子嗣还少,杨广如果好色,绝对不可能这么少的子嗣,再看看李渊李世民的贤明形象对比就该知道了。所以,无论如何同史书描绘的荒淫好色形象完全矛盾,所以笔者不大相信杨广如野史形容的好色荒淫,至少大部分是不可信的。
如果不是隋炀帝继位,隋朝能够避免灭亡吗?
隋朝(581-618)和秦朝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隋朝灭亡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灭亡。即使即位的不是隋炀帝,隋亡也是不可避免。
一、隋炀帝的腐败统治加速了隋亡(一)根本原因:唐代撰修的《隋书》中指出“隋之得失存亡,大较与秦相类。”可见,唐人对隋亡的原因有清醒的认识——隋亡于暴政,隋炀帝的腐败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二)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是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三)深层原因:
1.隋炀帝暴政:隋炀帝统治时期所推行的严刑峻法、穷兵黩武、营造无日、巡幸不止等骄横残暴的腐败政治是导致其衰亡的重要原因。“隋朝的暴政导致被农民起义推翻。
2.根基不稳。隋朝成立之前,国家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分裂时期,在短时期内,无法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基础。
3.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隋炀帝限制、削弱官员大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损害了以关陇集团为代表的旧贵族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隋朝社会矛盾的激化,有一个积累过程。如《隋书》记:“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
二、隋文帝时期社会矛盾的积累(一)旧贵族势力根深蒂固
隋王朝的建立是通过宫廷政变实现的,旧贵族势力依然顽固,特别是关陇集团根深蒂固。因此,隋文帝的各项措施不可能阻止社会矛盾的发展。
(二)隋文帝苛政
隋文帝的个人性格及晚年的变化也加剧了矛盾的发展,史书说他“逮于暮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开皇中叶以后,法制逐渐受到破坏,文帝对诛杀功臣,滥用苛法。对平民百姓滥施苛法,并且刚愎自用。结果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
所以,隋朝灭亡,是长期以来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隋炀帝暴政只是一个导火线,即使即位的不是隋炀帝,隋朝的灭亡也不可避免。正如毛主席说,隋炀帝做法“蕴藏大乱”。而且这个大乱蕴藏已久。如果不是隋炀帝继位,隋朝能够避免灭亡吗?
谢邀!个人认为避免不了,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如果不是隋炀帝继位,隋朝能够避免灭亡吗?
说不定,谁知帝王心呢!历史不能假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