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火眼金睛为何认不出假唐僧?

孙悟空火眼金睛为何认不出假唐僧?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之所以认不出假唐僧,是因为,他的火眼金睛根本就没法识别妖精,他一直在骗大家!

我们平时看西游记,会存在一个固定的印象,那就是唐僧师徒四人中,外加白龙马,就只有孙悟空能识别妖怪。

而孙悟空能识别妖怪的关键点,就在于他有着一双火眼金睛,只要双眼发出金光,就没有妖怪能伪装逃过他的眼皮。

甚至于在儿歌《白龙马》中,也有唱:

“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诡计。都挡不住火眼金睛的如意棒……”

那么,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究竟是啥原理,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能识别妖怪吗?

一、

关于孙悟空火眼金睛的由来,其实在原著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当时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关进了八卦炉,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练就了火眼金睛:

“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火眼,就是被熏红的眼,金睛嘛,难道孙悟空的瞳孔是金黄色的?

貌似是太上老君的八卦炉,成就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而且威力十足。在央视西游记中,孙悟空从八卦炉蹦出来后,眼睛一眨一眨的,放出万道金光,把大家吓得屁滚尿流。

事实上,孙悟空的眼睛能放光,并非是太上老君的功劳,而是天生的,一出生的时候就有。当时孕育孙悟空的石卵炸开,从里面蹦出来一只石猴,他干的第一件事便是拜四方,双目放光: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玉皇大帝就是因为看到了凡间金光闪闪,才命令千里眼和顺风耳去打探一下,究竟是何方神圣在运用法力啊?

所以,孙悟空的眼睛本来就可以放光的,并非是八卦炉的功劳,八卦炉反而害得孙悟空得了眼病,迎风(烟)流泪:

“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

二、

本来孙悟空躲在八卦炉巽位,这里没火,但有风,熏得孙悟空一直捂着眼揉眼泪呢,突然一睁眼就见了光,不害眼病才怪呢。

当然,孙悟空的迎风流泪,也并非是遇到所有的风都会流泪,自然风还是不怕的,不然他岂不是寸步难行了?

但若是遇到了其他妖怪使出来的风,那就不行了,轻则让他眼部不适,重则,则会让他眼睛酸痛难忍,泪流不止。

比如黄风大王,央视西游记中,为了让他的吹风技能可观,硬生生给弄了碗金沙。实际上,人家吹的就是风,并没有借助什么道具,而且跟八卦炉中巽位风性质相同:

“急回头,望着巽地上把口张了三张,呼的一口气,吹将出去,忽然间,一阵黄风,从空刮起。”

这风吹出来,瞬间就让孙悟空招架不住了,眼睛也睁不开,落荒而逃。后来他遇到猪八戒,救师父的事都得放一边,让猪八戒快给自己找个医生看看眼睛,面对猪八戒的疑问,直喊:

“我被那怪一口风喷将来,吹得我眼珠酸痛,这会子冷泪常流。”

除了怪风以外,孙悟空的眼睛还怕烟,当初在火云洞大战红孩儿的时候,他其实并不怕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只要念着避火诀,还是可以防的,他真正怕的是烟:

“那妖见他来到,将一口烟,劈脸喷来。行者急回头,煼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

三、

因为被红孩儿吹了一口烟,导致孙悟空眼睛睁不开,慌了手脚,这才没能念好避火诀,被火烧又被冷水激,差点没了命:

“这大圣一身烟火,炮燥难禁,径投于涧水内救火。怎知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可怜气塞胸膛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

正是因为孙悟空有这个弱点,所以后来的金毛吼下凡,就带着观音菩萨的紫金铃,又能吹风,又能吹火,又能吹烟,连菩萨都对孙悟空说了:

“你这贼猴!若不是你偷了这铃,莫说一个悟空,就是十个,也不敢近身!”

为啥孙悟空这么尊敬观音菩萨啊,为啥降服红孩儿得靠观音菩萨啊,就是因为观音菩萨有大能啊。孙悟空最怕的东西,偏偏她不怕,比如紫金铃喷出来的烟火,她就轻轻一下:

“那菩萨将柳枝连拂几点甘露,霎时间,烟火俱无,黄沙绝迹。”

这一招,瞬间就让孙悟空叩头,迎接菩萨大驾光临,还说有失回避。

当然,任何技能嘛,都是有利有弊嘛,虽然孙悟空的眼睛怕风怕烟,但好歹能识别妖怪嘛。像三打白骨精那里,不就是孙悟空睁开了火眼金睛,才识别出妖怪嘛:

“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

那么,疑问就来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真的能识别妖怪吗,它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妖怪却识别不出来,这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四、

其实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跟唐僧的肉眼,并无明显的区别,如果非要说区别的话,可能猴子的眼神比较犀利吧。

比如唐僧师徒好不容易凑齐之后,就到了四圣试禅心,当时唐僧发现前面有一座庄园,感觉有点奇怪,孙悟空就急忙查看:

“行者闻言,急抬头举目而看,果见那半空中庆云笼罩,瑞霭遮盈,情知定是佛仙点化……”

孙悟空其实并无法识别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女儿,究竟每个人是哪个菩萨所化,只因为这座庄园上方有祥云,有瑞霭。

后来孙悟空为了探寻真相,还特意变成小昆虫去偷听猪八戒和这一家四口的谈话,想搞清楚这究竟是哪个菩萨所化。

但直到菩萨们试探结束,他也没有看出来,究竟是谁来试探他们,这也是他一直没有轻举妄动的原因所在,事后他还解释:

“昨日这家子娘女们,不知是那里菩萨,在此显化我等,想是半夜里去了,只苦了猪八戒受罪。”

其实,若是多读几遍西游记,会发现,凡是大神们,尤其是灵山仙佛,他们的庄园都会带瑞霭的,比如小雷音寺:

“行过岭头,下西平处,忽见祥光霭霭,彩雾纷纷,有一所楼台殿阁,隐隐的钟磬悠扬。”

这种征兆呢,有点类似于祭赛国的金光寺佛宝,只是佛宝发出来的光更强烈一些,大家都能注意到,而这里的光不太明显,眼尖的才能看到。

五、

而相对于妖怪的洞府来讲,除非是那种自带黑云的,不然,孙悟空是识别不出来的。

比如蜘蛛精的庄园,还有蜈蚣精的庄园,孙悟空就没有发现异常,前者没有阻拦唐僧自己去化斋,后者也没有发现这是妖怪窝点。

之所以后来识破了蜈蚣精,并非是靠火眼金睛认出来道士是妖怪所化,而是因为道士送上来的茶有问题:

“行者眼乖,接了茶钟,早已见盘子里那茶钟是两个黑枣儿……”

因为疑惑,他才没喝,但并没有阻止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等人喝,直到他们都肚子痛地倒地,他才确定面前的道士不是好人。

孙悟空识别妖怪的第二种方法是闻风,若风不是自然风的话,他的眼睛会不舒服,这就是前面提到他识别白骨精的一个原因:

“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大圣去时,惊动那怪。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

本身这里山高人稀,乍一出现个女子,大概率是妖怪,再加上这个白骨精是踩着阴风来的,冷飕飕的,让人不由得警觉起来。

孙悟空跟唐僧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当然,判断白骨精是妖怪,他也并非全靠猜测,而是看到了白骨精变化的人衣服里面藏着粉骷髅:

“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

六、

一般妖怪出没啊,要么起风,要么起雾,要么起云,总之绝不会是自然现象,这也是孙悟空判断是否会有妖怪出没的一条经验。

比如红孩儿被捆在树上迷惑唐僧之前,山中是起了异象了:

“师徒们正当悚惧,又只见那山凹里有一朵红云,直冒到九霄空内,结聚了一团火气,行者大惊……”

再比如在黑松林,那个金鼻白毛老鼠精出现之前,山林中同样是起了黑气的:

“忽然见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气,骨都都的冒将上来,行者大惊……”

还有雾隐山的豹子精出现之前,山中又起风,又起雾,连肉眼凡胎的唐僧都能识别这天象不正常,肯定前面有妖怪:

“师徒们怯怯惊惊,正行之时,只听得呼呼一阵风起,三藏害怕道……”

除了看天象异常识别将遇到妖怪之外,孙悟空识别妖怪的另一种方式,则是闻味道了。

这个呢,其实是跟生活环境相关的,比如常年打渔的,身上肯定有鱼腥味,常年杀猪的,身上肯定有生肉味,常年种地的,身上的味道又不一样了。

比如狗,若是前面的人是狗贩子,它离老远闻到味就跑了。

举个例子,像两界山附近的刘伯钦,豺狼虎豹见到他就绕着走,就是因为他身上有味道,动物们都怕他:

“我在这里住人,专倚打些狼虎为生,捉些蛇虫过活,故此众兽怕我走了。”

甚至他还想让唐僧吃虎肉,还说只要吃了老虎肉,以后老虎遇到你都得绕着走,道理嘛,类似。

七、

妖怪也是一样的,只要是动物成精,它自身都会带着这种动物所特有的味道,挥之不尽,这就是孙悟空常说的妖气。

其实这些都是跟妖怪的生活习性相关,若是遇到长时期脱离妖怪环境,又比较爱干净的妖怪,孙悟空就识别不出来了。

像小雷音寺的黄眉怪,其实孙悟空是识别不出他的,面对唐僧的疑问,他也只能回答是感觉到一丝凶气:

“师父,那去处是便是座寺院,却不知禅光瑞霭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

其实这里的凶气并非是孙悟空看出来,或者是察觉出来的,而是闻出来的,毕竟这里面除了黄眉怪以外,其他的都是货真价实的小妖怪:

“原来那莲花座上装佛祖者乃是个妖王,众阿罗等都是些小怪。”

而乌鸡国的青狮精,就没有手下,再加上他当国王很久了,孙悟空就识别不出来。若不是老国王托梦给唐僧,让孙悟空先入为主,确定自己面对的是妖怪,不然他真会错过去。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后来青狮精变作唐僧之后,孙悟空就识别不出来,还到处搬救兵:

“老孙至此降妖,妖魔变作我师父,气体相同,实难辨认。汝等暗中知会者,请师父上殿,让我擒魔。”

这里孙悟空就明确说了,自己判断这个妖魔的方法,就是闻气味,可惜呢,他的气味跟唐僧的相同,所以就识别不出来了。

八、

而妖气这个东西,确实是跟生活环境有关,别说妖怪们了,就连孙悟空自己,在花果山待久了,身上也会有妖气。

三打白骨精之后,孙悟空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后来猪八戒前来求助,本来十万火急的事,但孙悟空临走了却要去洗个澡。

弄得猪八戒很疑惑,为此孙悟空特意解释了一下:

“你那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

这里所谓的妖精气,就是指猴精身上特有的味道,孙悟空身上可能少,但是他的那群猴子猴孙们味道铁定浓烈,跟他们在一起,身上没有味道才怪呢。

再比如在金平府,有三只犀牛精变作的佛祖来骗香油,孙悟空也不是靠火眼金睛识别的,而是靠味道,一股子腥味,后来也是循着味道找上的洞府:

“好大圣,急纵筋斗云,起在半空,闻着那腥风之气,往东北上径赶。”

但是靠闻妖气来识别妖怪的方法,也不是特别准,要是遇到大神,他们变化的妖怪就自带妖气,孙悟空就识别不出来了。

比如观音菩萨跟孙悟空去降服黑熊精的时候,菩萨就变做了一条蛇精,当时孙悟空就傻了:

“妙啊!妙啊!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

之所以他发出这样的感慨,就是因为,观音菩萨变作的蛇精,不仅样子像,连气味都一样了,弄得孙悟空都搞不清自己面对的是菩萨还是妖精了。

所以,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根本就无法识别妖怪,如果非说有点作用,那也就相当于老寒腿的作用。老寒腿嘛,大家都懂的,湿气一重,就腿疼,腿一疼,就能预测要下雨。

他识别妖怪,真正靠的就是一看,二闻,三揣摩,不仅他,观音菩萨这种大神去识别妖怪,也是一样的。

至于火眼金睛,就是一个迎风(烟)流泪的老害眼病,实在不是什么特异功能啊,毕竟孙悟空出生的时候,就可以目运金光,跟眼睛红不红,没啥关系。

他认不出真假唐僧,也就说得通了。

孙悟空火眼金睛为何认不出假唐僧?

其实《西遊记》的情节漏洞不止一处两处,不必深究。

行者聞言,捻訣念聲咒語,叫那護法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駕伽藍、當坊土地、本境山神道:「老孫至此降妖,妖魔變作我師父,氣體相同,實難辨認。汝等暗中知會者,請師父上殿,讓我擒魔。」原來那妖怪善騰雲霧,聽得行者言語,急撒手跳上金鑾寶殿。這行者舉起棒望唐僧就打。可憐!若不是喚那幾位神來,這一下,就是二十個唐僧,也打為肉醬!多虧眾神架住鐵棒道:「大聖,那怪會騰雲,先上殿去了。」行者趕上殿,他又跳將下來扯住唐僧,在人叢裡又混了一混,依然難認。

故事内的解释就是:青狮是菩萨派来乌鸡国执行任务的,法力高强,能变得与唐僧“气体相同”,连火眼金睛也难以辨认。“真假孙悟空”一段的六耳猕猴变成孙悟空,连菩萨、如来、玉帝都认不出来呢;

故事外的解释是:剧情需要。整个《西遊记》是以取经的经歷象征修行的过程,而孙悟空是“心猿”,代表内心。这一段故事隐喻内心受到迷惑,难以分辨真假。

孙悟空火眼金睛为何认不出假唐僧?

谈到这个问题,还是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究竟是怎么回事?是猴子天生就有的本领吗?我们知道如果某个人(妖,仙,精,怪类推)有某一方面的天赋,那想必是不需要什么复杂程序,本能的就会使用这一项技能,那孙悟空应该打眼一看就能分辨出唐僧的真假来。

但我们都知道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那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熏出来的,看上去金光闪闪,神采奕奕,充其量只是给孙大圣画了个眼妆,看上去更漂亮精神了,其实并无什么太大威力。西游原著里写的很清楚,孙悟空辨认妖怪,一般是看对方头顶的气和云,好人或者神仙的头顶上有清气和祥云,妖怪头顶上有黑云(红孩儿是红云)和浊气,而这是需要动用自己的修为,才能分辨出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需要对方的修为不如孙悟空,比如四圣试禅心那回,黎山老母、观音、文殊、普贤,四位菩萨,明显比孙悟空道行修为要高,孙悟空却依然能从其点化的庄子上方看到霞光瑞霭,明知有仙佛在此,只是不敢言语。

所以我们就知道,当两个一模一样的唐僧站在一起时,孙悟空究竟有没有分辨出来真假了。就算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认出来,但后来动用了自己的修为还是能分辨出来的,至于一直装着认不出,乃是给唐僧一个教训,之前你认不出白骨精一而再再而三的赶老孙走,让老孙深受其辱,再把老孙请回来以后居然还不听老孙的话。

我们要知道西游团队名义上是唐僧带队,表面上是为取经这件事。其实上更重要的是为降妖,为佛教抢地盘。所以,掌握西行路线的是孙悟空,除妖降魔的也是孙悟空,真正的领导者其实就是老孙,而你老唐挂个“金蝉子”,“唐御弟”的名,就享受了最大权益,还要处处限制孙悟空,这让老孙哪里受得了。

借着分辨不出真假唐僧的名义挥棒就打,先吓唬一下老唐,以后不要叽叽歪歪的多事儿,听老孙的话就可保你一路西行,完成取经大业,再罗里吧嗦的找事情就像这样,不仅要受困耽误取经的日期,让你以一介凡人之躯,饱受风餐露宿之苦,而且,虽然实质上大家都知道唐僧没有生命危险,但这样一惊一乍的苦头,还是要让老唐吃上一吃的。我们看西游原著到后来,基本上孙悟空说什么,老唐就乖乖配合什么,想必也是苦头吃多了,真正认清了自己的角色,摆正了自己位置的缘故。

孙悟空火眼金睛为何认不出假唐僧?

谢邀!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为什么看不出假唐僧?真假美猴王,家喻户晓,是一回很有看头的故事,真假唐僧的故事也深含别样味道:

大家可能不知道,身为文殊菩萨,只因乌鸡国国王将文殊萻萨化作的凡僧投入河中浸了三日三夜,如来佛祖才派青毛狮王下界,为文殊菩萨报仇。

青毛狮王原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为了报复三日之浸,菩萨不惜将青毛狮王骟了,下界乌鸡国化为道士,将乌鸡国国王推入井中,并且假冒乌鸡国国王君临天下。

为什么菩萨要将青毛狮王骟了?为的是不让"淫乱后宫”。佛祖也算是恩威并施,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不殃及池鱼”了吧。可是这青毛狮王本是局外人,只因服从佛令,而无辜遭了骟,原本我乃堂堂雄狮,现在变成不雌不雄的“太监”,我冤枉呀!

唐僧师徒四人,途经乌鸡国时,乌鸡国王正好已在八角琉璃井中浸泡了三年,其难已满。经唐僧师徒四人合力,将他从井中救出。

青毛狮王事败后,因法力一般般,根本不是悟空、八戒、沙僧三人的对手,战不了几回合,就跑了“……只见那畜果逃了性命,径往东北上走哩。行者赶得将近……战经数合,那妖魔抵挡不了猴王,急回头复从旧路跳入城里”。

投北之路被堵,狮王急中生智,摇身一变,变作唐僧,站在唐僧身旁,悟空举棒欲打,怎奈真假难辩,无从下手。那悟空不是有火眼金睛吗?怎么这会儿失灵了呢?只有一种解释,青毛狮王身上沾有佛光,或者因他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天天在菩萨身边,该是由“精变佛了”吧!因此悟空无法用火眼金睛识破。

此时,幸好八戒开了窍:“八戒笑道:哥啊,说我呆,你比我又呆哩!师父既不认得,何劳费力?你且忍些头疼,叫我师父唸唸那活儿,我与沙僧各挽一个听着,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真个那唐僧就念起来。这魔王怎么知得,口里胡哼乱哼,八戒道:这哼得却是妖怪了”。

青毛狮王见事情败露,趁大家不备,扭头向东北上逃去,悟空紧追其后,眼看马上赶上,正举棒欲打,忽听东北方一声断喝:悟空,且休下手!行者回头看处,原来是文殊菩萨来了……青毛狮王被文殊菩萨接了回去 。

文殊菩萨为报三天三夜水灾之恨,骟了青毛狮王,派他下界去,将乌鸡国王推入井中水浸三年整!呜呼!佛也是有仇必报呀!

孙悟空火眼金睛为何认不出假唐僧?

火眼金睛肺金心火只是五行中的二行,肝胆土意水命都没发挥作用呢,还没成正果当然小东小西小事人毛贼可知,大道行的就难知了。

孙悟空火眼金睛为何认不出假唐僧?

在西行路上,孙悟空一睁火眼金睛,妖怪就无所遁形,这不稀罕,我们看女孩子还不是一眼就分出了美丑!

这句话伤害不大,侮辱性极高,孙悟空肯定不服要争辩道:“你能一下子分出善恶吗?不行,就给老孙闭嘴。”我们的确比孙悟空差一丢丢,因为我们看的是外貌,孙悟空观的是“气”。

观气辨怪就会有失手的时候,自然分辨不出假唐僧,因为火眼金睛并不能直接看破虚妄,分辨出妖怪本相。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火眼金睛

火眼金睛分为火眼和金睛。

金睛是与生俱来的。

孙悟空出生时“眼运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玉帝,玉帝啥没见过啊,一句“不足为异”盖棺定论,龙肝凤髓随便吃的人,能对一只石猴上心就奇了怪了。

火眼是后天害的眼病。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捉后,火烧雷劈都伤不了分毫,这时太上老君出面了。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说什么要将孙悟空扔进八卦炉,用六丁神火炼出孙悟空吞下的仙丹,让孙悟空土归土尘归尘,实则是要成全孙悟空金刚不坏之身。

为什么说是太上老君成全孙悟空呢?

八卦炉中巽位有风无火,孙悟空就躲在这儿逃过了一劫,但被烟熏坏了眼睛,因此称为火眼。太上老君是玩八卦的高手,他真要灭掉孙悟空,会给他留个安全的巽位躺着睡大觉吗?

对比火眼与金睛的来历,显然都没有直接辨别妖怪的作用

有人不服气了,肯定让我去好好看看三打白骨精的那一段,孙悟空一眼看出妖怪真身难道是假的?

“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连死了两回的白骨精都服气了,“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

孙悟空一眼就能认出妖怪?吴承恩老先生酒醒后发现捅了个大篓子,慌了,以后还怎么落笔呀?

孙悟空是个太乙金仙,金睛也不是慧眼,凭什么一下子看破妖怪真身?

境界不够,拿笔来凑,但也得交智商税啊,吴老先生知道到了真假美猴王这一节肯定编不下去,观音、地藏王睁着一双慧眼分辨不出假悟空,岂不是在说孙悟空法力值上超过了两位大菩萨,从而瞒天过海,实际上他们的坐骑宠物都能叫孙悟空好好地喝一壶,连个花生米都不带送的!

吴老先生想了半天,大笔一挥,在后来的章节中加入了观气之术,巧妙地修复了这个漏洞。

观气之术

《西游记》中的天地怎么形成的呢?是由气构成的,还是盘古大大用斧头劈开的!

那时清气浊气纠缠在一起成为混沌,混沌孕育了第一位神——盘古。等有了神智以后,盘古一看,黑咕隆咚的不好玩,就用清气做了个把柄,用浊气做个了斧头,再组合在一起劈混沌玩。

也不知道劈了多久,嘎嘣一声,混沌裂成了两半,盘古终于可以蹲着了,可还是不自由啊!

这时两半混沌还是清浊互杂的,清气居多的在上,浊气较多的在下,盘古就用肩膀扛着清气往上顶,脚踩着浊气往下压,慢慢地直起了身,上下的飘逸着的混沌气就绕在他的身旁,很是好看。

盘古觉得老顶着也不是个事,得让这清气浊气摆脱了彼此牵引之力才行,于是身长十丈、百丈、千丈、万丈,直到天固地定才停下来抹把了热汗,顺手一甩变成了瓢泼大雨落在了地上。

看在眼里,盘古觉得很好玩,于是开始了打造世界的大动作。

发变星辰,就定下了方位;眼化日月,就分出了白天黑夜;四肢成山,就有了山脉沟壑;血液成河,就沟通了南北交通;反正物尽其用,什么泥土、沼泽、矿物等啥都置办好了,这才消失在盘古世界中,偷偷地看着世界的变化。

这时清气与浊气再次交融,孕育出的天地万物最为强大,麒麟统领走兽,凤凰称霸飞禽,人类诞生的杰出首领最多,诸如玉帝、三清等等。后来随着天地分隔,交融的清浊之气减少,为了适应生存,进入了胎生阶段,万物的能力也逐步减弱,比如凤凰吞食了交合之气,育生的孔雀、大鹏已经已经不具有涅槃的本领。

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

孙悟空乃是补天石封存的天地交合之气而孕育出的石猴,具有原始混沌气的特性,对气非常敏感,这便是火眼金睛真正的本事——观气之术

万物最初都是由交合的天地之气诞生,尽管经过胎生后,血脉被稀释,但仍然保持着清浊两气的本性,身体会外溢出清气或浊气,清气以紫为尊、以金为贵,以红为喜,此等多是善良之辈,浊气以黑为恶,以白为煞,以赤为凶,此等多是作恶之人。

若是神佛,便会头顶五彩祥云;若是妖魔,便是黑气冲天。

四圣试禅心之时,孙悟空看见的是“庆云笼罩,瑞霭遮盈”,便知道是菩萨所化,所以没敢揭破,反正他不上当就行了;结果色心不改的猪八戒给吊了一夜,喝了一晚的西北风。

红孩儿化成红云,只有火气,全无祥意,因此孙悟空认定红孩儿是妖。

遇到青牛精时,孙悟空看见楼阁“凶云隐隐,恶气纷纷”,因此断定那地儿也不是好去处。

最复杂的是小西天,小西天“祥光蔼蔼,彩雾纷纷”,偏偏又透着“凶气”,这让孙悟空有点拿不准,实在太过怪异,不惹为妙,事实证明孙悟空的谨慎没错,果然是弥勒佛座下的黄眉童子作怪。

不光孙悟空,太上老君的童子其实也会观气之术,“好人头上祥云照顶,恶人头上黑气冲天。那唐僧原是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所以有这样云缥缈。”

明白了火眼金睛其实是看色分神佛妖魔,那么认不出假唐僧的原因就好解答了。

不识假唐僧不奇怪

唐僧师徒来到了乌鸡国。

乌鸡国国王本来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国王,品性不错,文殊菩萨骑着青狮来考察,如果不错就送上灵山当罗汉。

文殊菩萨化成和尚上门求斋,故意挑三拣四,说些风凉话,乌鸡国国王结果就被激怒了,拿着绳子绑了就丢进了御水河浸了三日三夜;文殊菩萨逃生后将此事上禀了如来,如来就下旨令青狮推国王下井去淹个三年,了了这段因果。

青狮奉旨办事,而后化身国王,将乌鸡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那叫一个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啊,于是青狮就做了太子的三年便宜老爹;至于王后,两人演绎了一段美女与野兽的大戏,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所以呢,王后、太子都不知道国王是个冒牌货。

唐僧师徒来了,正是三年到期的日子,这段因果也该揭开了。

夜游神托梦给唐僧,唐僧就叫孙悟空打怪救国王;孙悟空怕水,就哄猪八戒从水晶宫驼出国王尸身,再从太上老君那儿要来仙丹让国王起死回生,并将真假国王之事通告了王后与太子;最后一环就是让两个国王上朝对质,揭破假国王的真身,从而进入卷袖子干架的武斗模式。

青狮不是孙悟空的对手,就变作了唐僧,两个师父站在一起,孙悟空傻傻地分不清楚。

最后还是猪八戒聪明,叫两个师父念紧箍咒,会念的是真,不会念的是假,狠狠地公报私仇了一回,让孙悟空头痛上几痛。

孙悟空会观气,为什么区分不开真假唐僧呢?哪儿出了问题?

唐僧是个连蚂蚁都怕踩死的慈悲和尚,如今是十世转身,因此清气遍体,祥云罩顶,所以银角大王说唐僧“是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所以有这样云缥缈。”

青狮本就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已经褪去了妖身,沾染了佛性,因此也带佛光。青狮奉旨办差,三年内没有行凶作恶,顶替国王后更是把乌鸡国治理得祥和、国泰民安,出色地完成了如来交代的任务,因此不但不会有黑气,反而会因功使佛光大绽,祥云罩顶。

孙悟空这么一眼看去,两个唐僧都祥云罩顶,哪里还分得出哪个是人,哪个是青狮!

综上所述,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其实是观气之术,根据气色判断妖魔,其实并不能直接看出妖怪的本体,因此在乌鸡国时火眼金睛失效了。青狮奉旨下界入主乌鸡国,并没作恶,因此没有染上黑气,佛光依旧;当变作唐僧后,其实与真唐僧一样都是祥云罩顶,身有五彩,如仙似佛,自然难以分出真假,这便是孙悟空火眼金睛认不出假唐僧的根本原因。

(图片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