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甄嬛传》里苏培盛只给年羹尧递了一把椅子就足够毁了年氏一族?

我来回答,这段剧情发生在年羹尧进京之后:

随着年羹尧得胜进京,他跟年世兰兄妹俩,也走上了作死之路……

如果说最开始,年羹尧在雍正帝面前还懂点人臣之礼,那么后面的年羹尧就再也收敛不住了,一路狂奔在悬崖的边缘。

毕竟皇上不是傻子,他也是看在眼里的,甚至还专门找来张廷玉询问年羹尧在京城内的表现,并表态:

“年羹尧得胜归来,衣锦还乡,难免得意过头,朕会提醒他!”

已然引起皇上强烈不满的年家兄妹,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又是如何作死的呢?

一、

历史上的年羹尧究竟有没有这么飞扬跋扈过,尚不得知,但各种演义中的年羹尧,在这条作死的路上,一直是一骑绝尘的佼佼者。

比如经典历史正剧《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尧,就是在得胜凯旋回京的时候,接连犯下多个罪过,为他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同《甄嬛传》中的罪过类似,《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尧的罪过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进京的时候不下马,还对百官跪迎视而不见;二是干涉朝廷官员任免,弄出个年选名单,拉帮结派;三是控制军队,故意跟皇上挑衅,说什么只知军令,不知皇上;四是肆意打压异己,甚至先斩后奏朝廷命官,无法无天……

下面我们就看看几乎同样的罪行,在《甄嬛传》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当然,目无皇上这个罪行,最开始的时候年羹尧表现地还没那么明显,毕竟跟皇上吃饭的时候,皇上自己说的要跟家人吃饭一样,不用拘束。所以即便使唤了你的大太监苏培盛,即便皇上跟太监像吃了苍蝇一样不高兴,也不能算是年羹尧的罪过。

但太监嘛,很记仇的,若干年后李鸿章没让李莲英登上北洋水师的军舰,回头李莲英就在慈禧太后面前没少给李鸿章上眼药。

苏培盛的职位跟李莲英相同,当初骂太监是没根的东西的余莺儿还有丽嫔,结局那叫一个惨。同样,苏培盛在年羹尧面前吃了瘪,他可是有的是方法整治你,而且时间绝不会拖太久。

二、

第一个在皇上面前给年羹尧上眼药的,并不是苏培盛,而是张廷玉:

张廷玉仿佛天生就是年羹尧的克星,在《雍正王朝》中,就是他最后捅了年羹尧“一刀”,迫使雍正帝下了决心除掉年羹尧。

在《甄嬛传》中,张廷玉同样是时刻监视着年羹尧,暗地里掏出小本本,一笔笔记下年羹尧的罪状。只等收集够七颗“龙珠”(罪状),召唤真龙(天子)斩了年羹尧。

张廷玉前来告状,告的就是年羹尧目中无人以及结党营私,如果说结党营私还没有确切证据的话,那么目中无人是肯定的了:

“王府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连看都不看一眼!”

但年羹尧此时还在为朝廷打仗,真要处理了他,西北战乱立马又起,此时还不到斩草除根的时候。皇上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只能安慰张廷玉,讲自己会去批评年羹尧的,你现在继续监视年羹尧,尤其是他手下的这些党羽。

这边皇上已经安排人员在监视年羹尧了,那边年羹尧的熊妹妹华妃还嫌年羹尧死得不够快,给他梳理罪名呢。

啥罪名?

卖官鬻爵!如果只是年羹尧结党营私,甚至年党之间有什么利益来往,也是有情可原的,毕竟他大将军的职务在那摆着了。可是如果华妃也参与进来,那性质立马又升级了,那就成了前朝和后宫勾结,更是坐实了结党营私的罪过。

三、

历朝历代,尤其到了封建社会最高峰的清朝,更是严格控制后宫干政的,后来咸丰皇帝就没控制住,才培养出了慈禧这个妖婆!

华妃因为翊坤宫花销大,导致了手头紧,于是开启了卖官这条路。外面的官员如果想要买官,则通过周宁海,周宁海再找到颂芝,颂芝再传给华妃,华妃再找年羹尧,年羹尧再威逼皇上,这条线就通了。

这里引出一个倒霉鬼,也就是直隶巡抚赵之恒,年羹尧跟皇上吃过饭后,就弹劾了赵之恒,皇上无奈,只得罢了赵之恒的职务。

之前在想赵之恒是不是得罪年羹尧了,后来看到华妃在讲赵之恒送了五万两银子到翊坤宫,一下子就明白了。

原来是赵之恒之前没有打点好年羹尧,或者没有送进贡的银子,结果就被年羹尧排除异己了,革职了事。而醒过味来的赵之恒马上就送了五万两银子给华妃,华妃再报给年羹尧,年羹尧立马就找到皇上,要把赵之恒官复原职。

本身年羹尧当初弹劾赵之恒就有点越级,毕竟那是御史该干的活,你一个负责打仗的将军,怎么管起官员任免来了。而且,把朝廷的官员太当儿戏了吧,说免就免,说复就复,你当是购物呢,想拒收就拒收,想退货就退货?

皇上不想朝令夕改,但年羹尧坚持,甚至提出可以另外给他一个官职嘛,反正京城内有的是空缺,皇上也只得无奈的答应,回头又掏出小本本记下一笔:

年羹尧胆大妄为,干涉朝廷官员任免,还,还,还截了朕没说完的话,简直是大不敬!

不过,这个赵之恒也不是啥好官,年羹尧弹劾他也是正确的,能一口气掏出五万两银子打赏华妃走门路,就是个鸟官。

四、

扯多了,回到题目,第二个给年羹尧上眼药水的是果郡王:

这次果郡王去川蜀之地,绝对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有目的性去的。因为年羹尧就是任川陕总督,他就是去实地调查年羹尧在当地都干了些什么的。

面对皇上询问景色如何,果郡王也给年羹尧上了眼药水:

“风光虽好,人情却冷,臣弟一路向西,尤其到了陕甘一带,都以年大将军为尊,无有违逆……”

果郡王这段话相当有威力,不亚于在皇上身上投了一颗原子弹,也就等同于《雍正王朝》中年羹尧所说的“将士只知军令,不知皇上”。

放到《甄嬛传》中就是陕甘一带,只知道年大将军,不知道皇帝,实际上等于是果郡王直接在弹劾年羹尧了。

第三个给年羹尧上眼药水的是苏培盛:

年羹尧执意要给赵之恒安排职务后,皇上很不高兴,于是问苏培盛,年羹尧出去的时候脸色如何?

苏培盛无动声色地说了一句:

“大将军出去的时候比来时更高兴!”

当然,这句话只能让皇上纠结于年羹尧肆意干涉官员任免权,但后面这句话就让皇上炸毛了:

“他是坐等的?”

那是当然啊,不仅坐等着皇上召见,连十七爷出去,年羹尧都没有起身呢,说是足疾发作……

五、

年羹尧为什么要坐等呢?

其实有他自身飞扬跋扈的原因,也有苏培盛刻意的成分在里面,当然,苏培盛这个举动无可挑剔。

先是提醒年羹尧,站在殿门口是有违礼数的,结果年羹尧鸟都不鸟他。

于是苏培盛开始加码,给他搬了一把椅子,希望他能离开门口,到旁边坐着等,这也算是对他特殊的招待了。可惜年羹尧同样是鸟都不鸟他,直到小夏子两次挪移椅子,几乎移到了他屁股底下,年羹尧才坐下。

整个过程,苏培盛都是不卑不亢,满脸陪笑的,不要觉得苏培盛脾气好,他杀人可是不用刀子的。

通过他给皇上的这几句话汇报,我们可以看出苏培盛的挑拨离间的实力:

年羹尧可会摆谱呢,坐着等皇上,还一脸不耐烦的样子;见到皇上的兄弟,连屁股都没抬一下哦,根本不把王爷放在眼里;直到冲皇上你耀武扬威了一顿,干涉了朝政,他才心满意足地走了。

哎呀,看来这个年羹尧,是没有人能治得住他啦!

你以为苏培盛给年羹尧上完眼药水就没别人啦,有,甄嬛又来给他上药水啦:

年羹尧出门的时候撞到了甄嬛,一看这小妮子就是让自己妹妹吃瘪的人,自然没有好脸色给她。而甄嬛也是不客气,一进门见皇上也不大高兴,趁着询问她的机会,她给皇上讲了欧阳修的《朋党论》:

“小人同利之时,暂相党引成为朋党,等到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时,则互相贼害。”

六、

朋党跟朋友是不一样的,朋党是因利而聚,朋友则是在交心,所以甄嬛一段话就让皇上高兴了,年羹尧的朋党长远不了。

这一天,皇上真是操碎了心,下午甄嬛刚给年羹尧上完眼药,晚上皇后又来给加了几滴:

之前聚会的时候,皇上就说了,后宫提倡节约,还有人针对甄嬛的玉鞋辩论一番。整场聚会中,也是华妃出尽了风头,打扮得最是奢华。

所以,皇后是趁热打铁,特意拿后宫的账单来给皇上过目,尤其是账单上的翊坤宫三个大字,可大了,生怕皇上不认得:

“怎么翊坤宫这个月开支八千两,比皇后宫中多出三倍不止?”

皇后就等着皇上这句话呢,巴拉巴拉讲了一大通,什么华妃一向奢侈啊,什么年大将军进京了,她得打赏啊,什么快过年了,她花销一向很大啊,等等。

末了皇后再补上一句,自己算了一下,这还只是一小部分,华妃每个月花的钱可不止这么点哦。

其实皇上已经清楚是怎么回事了,但是还在自我安慰,或许是年羹尧给了华妃一点银子,所以她花的多了些。

但皇后可不这样认为:

“这些银子若是出在年羹尧府中,皇上可曾赏过年羹尧这么多呀?若不是皇上赏的,华妃一个月就用这么多,那这些银子又会从哪里来呢?”

所以,不要讲后来年羹尧要跟着什么敦亲王谋反,他至于吗?已经位极人臣了,支持这个王爷谋反,对他有什么好处,到头来顶多还是个大将军,有何意义?

年羹尧真正的死因,根本不是什么谋反,而是因为他凑够了七颗龙珠,真龙天子就只能出来灭掉他了。

而从苏培盛递了一把椅子给年羹尧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他的灭亡,正所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呜呼哀哉。

与其说是苏培盛毁了年氏一族,不如说是年羹尧跟年世兰这兄妹俩联合毁了自己!

为什么说《甄嬛传》里苏培盛只给年羹尧递了一把椅子就足够毁了年氏一族?

《甄嬛传》的前一半后宫里是一甄嬛党与皇后党联手与华妃党的斗争,而皇上的前朝并没有闲着,是在想尽办法产出功高盖主的年羹尧。年羹尧是开国的肱骨之臣,也是一颗结党营私的大毒瘤,更是皇上心里夜不能寐的一个刺,每一次的刺痛都在提醒他要去剜除他,只是苦于新朝刚建立,还有他用武之地,即使看不惯也只是扬汤止沸,待实际成熟再釜底抽薪。在皇上与年羹尧斗争博弈的过程中,年羹尧不知死活,依旧不知收敛,尤其是他在平定西北战胜而归后,言行举止更是嚣张跋扈到极致了,骑马入京,还要群臣跪迎,这无异于挑战皇威。最可恨的是自己居然想干预朝政,先是弹劾赵之垣,后又因受了他的贿赂,反口请皇上重用,胁迫皇上朝令夕改,这就是弃皇上的威信于不顾。皇上这个人阴险狡诈,在没有十足把握铲除他之前都是绝对不会透露自己的本意和算盘的,不过有一个人他就像皇上肚子里的蛔虫,把皇上的用意揣摩地透透的,他就是一天到晚奉承皇上,贴身侍奉皇上的苏培盛。苏培盛这个人物又是一个爱憎分明,有仇必报的人,只管看看那些得罪他的妃嫔们都是什么下场就知道了。余答应故意为难苏培盛的徒弟小夏子最后被勒死,脖子都掉了;祺嫔污蔑嘲讽槿汐,被活活打死,丢于乱葬岗;安陵容一句“轮不到你一个阉人来提醒”最后下场凄惨。皇宫里的风向瞬息万变,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地位,得罪了他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年羹尧也是一个特别瞧不上苏培盛的人,早就和苏陪盛结下梁子了,最激烈的一次就是皇上宴请年氏兄妹,年羹尧非要求苏培盛给他亲自夹菜这件事了。苏培盛是皇上御用的人,他也敢指使,不就是当面打皇上的脸,况苏培盛也一直自恃清高,除了皇上谁也不够资格用他的,因而年羹尧当时的那个举动可谓是得罪了两个人,可怜的是他还浑然不知。苏培盛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心事勿让人知的角色,他受过的屈辱是一定会在别人毫无察觉的时候回击的。那苏培盛都是怎么抱年羹尧指使他的仇的呢?给他递了一张椅子,在说一句欢笑,就借皇上之手除了他,当事人毫无察觉之下,就连皇上都成了他算计的一枚棋子。当时年羹尧进宫求见皇上商量事情,恰逢皇上兴致勃勃和果郡王在下棋,苏陪盛就请他稍等片刻,年羹尧正眼都不瞧他一下应了一声,一步不挪地站在门下等着,苏培盛好心提醒他臣下是不能等在正门的,请他移步侧边,心高气盛的年羹尧不理会,苏培盛给他找来了一张椅子请他坐,给他一个台阶还是不肯走下来,苏陪盛就顺势命人把椅子挪到他跟前去让他坐。后来果郡王出来后看到坐在正门下的他,很客气的问候,他借口腿疾不便也不起来行礼。年羹尧这一连串下来的几个举动已经足够让他得罪皇上,只是他还不自知而已。

年羹尧走后,皇上问苏陪盛年羹尧的的表情,他对皇上说:“年大将军比来时还要高兴呢?”之后他又说了一句:“刚刚年大将军坐等皇上,就连见了果郡王也未起身拜见。”他心里很清楚皇上很不高兴,就再给年羹尧制造点麻烦。在皇权至上,封建中央集权的达到顶峰的清朝,没有皇上赐坐,谁敢坐等?对其他皇子都敢这么明目张胆的不尊敬,想必对他这个皇上也是不放在心里了。多疑敏感的皇上一定会认为是恃宠而骄的年羹尧自己要求的坐着等的,绝不会联想到苏培盛给他搬了一般张椅子给他设的一个局。就这样苏陪盛表面上在年羹尧面前卑躬屈膝,受了点委屈,转身就在皇上跟前给他埋了一个地雷,只要皇上想爆了它,年羹尧必死无疑。不仅如此,他一句“大将军劳苦功高,理所应当如此的”一句欢笑,故意装作失言的样子再给了皇上一处痛击。大底世人现在都为年羹尧马首是瞻,全然不把他这个皇上放在眼里了吧!看来年羹尧是断断留不得了,必须尽快铲除,否则必是一大祸害。苏培盛这一句话就是故意在皇上面前使得一招打草惊蛇的招,况且皇上是天龙,龙言触怒的天子更加忌讳龙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看吧,苏培盛就是这么厉害,仿佛什么也没干,就这么轻松三言两语就激化了皇上和年羹尧之间的矛盾。年羹尧下场悲惨,年氏一族也毁于一旦,这也怪不得苏陪盛,怪只怪他不懂进退,不懂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九王夺嫡的前车之鉴在此,果郡王如此小心翼翼,牢牢秉持着“淡泊自抑”四个字都难以自保,况且你一外姓的臣子怎敢挑战皇威? 欢迎关注我,带你用独特视角挖掘、解读当下热门影视艺闪光点的原创作者!

为什么说《甄嬛传》里苏培盛只给年羹尧递了一把椅子就足够毁了年氏一族?

苏培盛是皇上身边的人,言行举止都非常自律。

不过,苏培盛要是说起小话来,也是无人能敌的。

年羹尧走了,苏培盛就开始告诉皇上,年大将军刚刚在门外坐等的时候。

皇上马上就问,他是坐等的?

苏培盛一副无辜的模样,坐等的,就连十七爷出去的时候,他也没有起身呢!

苏公公就是苏公公,这小话,句句属实,完全没有毛病。

可是,他没有告诉皇上,年羹尧坐的椅子是他给人家坐的。

这是苏培盛害了年羹尧吗?不!是年羹尧咎由自取,忽视规矩!

当然了,年大将军的这一坐,也“坐”死了年氏一族的命脉。

功高震主,皇上本来就忌惮

皇上登基,年羹尧军功赫赫,可谓是深受皇上倚重。

可是,所谓伴君如伴虎,皇上身边的人,可要小心。

后宫里的华妃,也就是年羹尧的妹妹,深受皇上宠爱。

椒房恩宠,是大婚方有的规矩。除了皇后,在甄嬛去之前,也就华妃娘娘有如此殊荣了。

可见,华妃的宠爱。这个宠爱,当然有皇上考虑后宫与前朝牵扯在一起的缘故。

华妃的哥哥在在平乱,为了大清的江山拼命,皇上当然要对他妹妹好了。

好归好,有情意,也是做给人看的。但是,因为忌惮年家势力,皇上和太后合计着,华妃不能生下孩子。

所以,一碗滑胎药要了华妃肚子里的孩子。皇上还特给了华妃独一无二的赏赐,欢宜香。

这份赏赐多么耀眼,可华妃也是临死之前,才知道这欢宜香里,含有极重的麝香。那么多年,却无人告诉她。

华妃根本不可能有孕!因为年氏不能有皇家血脉,否则,后患无穷!

这就是皇上的忌惮。所以,在皇上心里,即便年氏一族都低调做人,规规矩矩,他都忌惮。

何况华妃在后宫,年羹尧在前朝,都不是省油的灯。

不管皇上觉得对华妃什么情,与江山比起来,华妃算不得什么。

诚如皇上自己所说,朕早就忘了还有什么亲兄弟!手足都能可以下手,为了江山稳固,自己的孩子皇上也可以动手!

因此,年氏一族算什么?一旦威胁皇上,那就算快完了。

年羹尧不收敛锋芒,反而更加放肆

皇上忌惮,这其实很正常。关键是年羹尧,仪仗自己有军功,皇上好像不敢对他怎么样。

聪明的人到这个时候,一般都会收敛锋芒。可是,年羹尧却很放肆。

其实,要说苏培盛为何给他一个凳子,可能也是年羹尧看不起苏培盛的缘故。

皇上宴请年羹尧、华妃一起吃饭,在吃饭的过程当中,可能在华妃在《甄嬛传》的整部戏当中,只有这一段的时候特别的小心翼翼。

因为年羹尧实在是太不把规矩放在眼里了,当这个菜上来以后,皇上都没有动筷子,年羹尧拿着筷子就开始夹菜。

吓得华妃赶紧提醒哥哥,要等太监布菜以后才可以动筷子。然后又赶紧打圆场,哥哥常年征战在外,不太懂这些礼数和规矩。

皇上心中其实已有不悦,不过面子上说都是家宴,自己人不存在这些虚礼。

皇上说这些不过是个漂亮话而已,按理说年羹尧应该有所察觉,并且有所收敛。

然而年羹尧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当下一道菜上来的时候,年羹尧直接说那就有劳苏公公了!

这一句话不仅得罪了苏培盛,更重要的是得罪了皇上。得罪苏培盛的原因是年羹尧这个口气,充满了对太监的不屑。

得罪皇上,最重要的是苏培盛是皇上跟前的人皇上跟前的人,你怎么能随便使唤呢?

苏培盛楞在那里,在皇上的授意下,苏培盛去给年羹尧布菜了,而皇上身边的太监给皇上布菜。

虽然皇上并没有其他的说辞,但是皇上看着碗里的菜直接就扔到了旁边,从这一个举动上,皇上心中已有愤怒。

因为年羹尧的放肆,所以皇上对他的不满,已经激化。

年羹尧还偏偏去惹苏培盛,所以,苏培盛给了他一把椅子。

他以为苏培盛是讨好他,是怕他呢!所以,理所应当的坐等。

苏培盛一句,年大将军是坐等的,让皇上下了决心

年羹尧坐等的事情,既然是苏培盛有意为之,定然会告诉皇上的。

是的,年羹尧一走,苏培盛就开始在皇上边上碎碎念了。

年大将军刚才在门外坐等了一会儿,连十七爷出去的时候,年大将军没起身呢?

皇上怒了,他是坐等的?苏培盛解释,说是年大将军的腿疾犯了。

这个解释不是帮年羹尧开脱,而且加深了皇上的愤怒。

年羹尧如此不把规矩放在眼里,等皇上召见,也敢坐等了,可见年羹尧的放肆程度,已经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了。

这让皇上如何受得了?年氏一族,必须整顿!否则,威胁江山!

皇上一旦下了决心,年羹尧就遭殃了!年羹尧遭殃了,剩下的还能如何呢?

所以说,苏培盛递给年羹尧的椅子,毁了年氏一族。

年氏一族的命脉被年羹尧一坐,坐“死”了。

其实倒也不是苏培盛这把椅子厉害,是皇上本就对年羹尧不满了。可是年羹尧不仅不收敛,还更放肆了。

为了江山安稳,皇上绝不手软!可怜了华妃,痴情一生,却只是政治的附属品。

哎,螃蟹全身红透的时候,也就死了。

为什么说《甄嬛传》里苏培盛只给年羹尧递了一把椅子就足够毁了年氏一族?

其实就是一句话,功高震主。

我们看《琅琊榜》的时候,梁王杀了萧景禹以及林燮一家,又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功高震主,让皇帝感到害怕,所以才带来杀身之祸的。

话说回来,年羹尧为雍正做了太多事,平定了太多叛乱,所以皇帝对他一家都挺好的,但是年羹尧持功邀宠,这就是他的不对了。

雍正登基之际,前朝后宫都不安宁,这时候年羹尧帮助他平定西陲前线,后来青海又发生叛乱,需武力讨伐青海,年羹尧也不负众望,仅用15天就平息了青海之乱。至此年羹尧全家都得到了封赏。

雍正这样宠年羹尧,而年羹尧却不知礼仪的重要性,志得意满之后,年羹尧变得横行霸道,他出门时,一路上都要充大,巡抚一级的高官都要向他行跪拜礼,而他就坐在马上,甚至都不理会一下别人。在《甄嬛传》中,年羹尧和皇帝聊天,都没有一个臣子模样,大大咧咧的张着腿,毫无恭敬心。

再后来,年羹尧的一些做法就让皇帝更加不满起来,他在朝中随意安插亲信,也为各种人渣买官。

最可怕的一次是他在刚平定青海之乱回来时,和皇帝的家宴中,年羹尧居然让苏培盛给他布菜,但苏培盛从来都只服侍皇帝,虽然皇帝此时已经非常不满,但看在年羹尧这么多军功的面子上也就忍了。

后来有一次,年羹尧要见皇帝,但皇帝正在和果郡王下棋,就让年羹尧等了一会儿,但年羹尧居然站在偏殿正中间,苏培盛过去和他说了几句,他却话里话外都在说苏培盛是阉人。

苏培盛情商智商都高,他知道撼动不了年羹尧,就只能往长远了看,于是还好声好气的让人搬来一把椅子,让年羹尧坐着等。

后来果郡王出来,年羹尧都没有站起来行礼,还是大大咧咧的坐着。和皇帝商议完之后,年羹尧就开开心心的走了。

这时候苏培盛就和皇帝说,年羹尧是坐着等皇帝的,而且果郡王出去他都没有行礼,这时候就能看得出来皇帝已经下了杀心。

其实要是苏培盛不给年羹尧递这把椅子,年羹尧也不会坐下来等皇帝,无论他在外面有多么嚣张,皇帝都会觉得这些是小事。只有等皇帝意识到,年羹尧甚至在皇帝自己的面前都已经藏不住虎狼之心,那年羹尧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为什么说《甄嬛传》里苏培盛只给年羹尧递了一把椅子就足够毁了年氏一族?

.

《甄嬛传》前期,年府的势力可谓是不可一世,宫中有华妃坐镇,朝野上有年羹尧坐镇。

年羹尧身为大将军,一直领兵打仗,所以在他身上是军功累累的。

如此才导致他的嚣张以及傲慢,但偏偏就是这些害了自己。

.

在剧情中,年羹尧由于自身军功累累,多次是对皇上不敬。

自持军功,以为可以横行无物,岂不知这也是慢慢的走近毁灭的深渊。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最忌讳的就是功高震主。而年羹尧不仅如此,更是以此更加张扬跋扈,这不是在找死吗?

.

而在这之中,年府的毁灭是有着苏培盛的一波助攻。

在一次宴会上,年羹尧由于是瞧不上苏培盛,竟在宴席上要求苏培盛亲自给他夹菜。要知道,苏培盛可是服侍皇上的人,要苏培盛亲自夹菜,这不是顺带打了皇上的脸吗?那时候的皇上就已经是很不悦了。

再到后来,年羹尧进宫求见皇上,但皇上正好在和果郡王下棋。所以苏培盛让其在门外先等待片刻,并提醒大臣是不能等在正门的。但年羹尧正眼都不看一眼,对其话语并不理会。

后来,苏培盛拿来了一张椅子,并请其坐下,殊不知年大将军就真的就坐在了大门外等候。后面更是作死,在果郡王出来时,年羹尧并没有站起来行礼。

硬刀子杀人见血,软刀子杀人于无形。

年羹尧作出了这样的行为,根本就不用苏培盛特意的使弄软刀子,只须将这些事情告知皇上就已经足够让皇上雷霆大怒了。

苏培盛知道皇上想动年羹尧的心思,在后面更是假装失言说了一句“大将军劳苦功高,理所应当如此的”进行添油加醋。

.

其实,苏培盛,将椅子拿给年羹尧,设下一个暗局,可以说是苏培盛知晓到了皇上的心思,在为皇上排忧解难的法子罢了。

如果没有这么一件事情,年羹尧的结局还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苏培盛的行为只是将年府毁灭推前罢了!

.

.

为什么说《甄嬛传》里苏培盛只给年羹尧递了一把椅子就足够毁了年氏一族?

我们就按《甄嬛传》来评论这件事情,不说真实的历史。年羹尧是该死,他想当权臣,想让妹纸当皇后,外甥当太子,自己想当曹操,但问题是雍正不想当汉献帝 ,更不想当汉武帝,雍正是导演,剧本得他说的算。

雍正皇帝希望后宫祥和,不要勾心斗角,毕竟后宫才是皇帝的家。但后宫里却是三国演义,甄嬛是蜀汉的刘备,皇后一党是东吴孙权,二人联手与华妃的曹魏博弈,而华妃最大外援就是她哥哥年羹尧,雍正是让年羹尧出兵平叛,可以给钱给官,但是雍正绝对就此接受年羹尧的要挟和跋扈,更不能答应华妃与年羹尧内外勾结,控制朝政。而一旦平叛成功,就是年羹尧死期。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将功高盖主的年羹尧铲除。年羹尧不仅仅是结党营私。更不能容忍的就是干涉后宫。但苦于无人可用,还需要年羹尧去打仗,有他的用武之地。只能是待时机成熟再釜底抽薪,在此期待乃至以后,华妃必然受宠,肯定不会怀孕。

但就是这时候,年羹尧还把自己往死路上逼,自己给自己挖坑。这里也有雍正故意纵容的意思。年羹尧入宫见雍正,雍正当时和果郡王在下棋,苏培盛就请让年羹尧稍候。年羹尧未置可否,但明显看不起苏培盛。但问题是苏培盛也看不起年羹尧,由于天天伴随雍正左右,雍正对于年羹尧的真实意图苏培盛应该是多少明白些。年羹尧看不起苏培盛是错误的,苏培盛虽然是个太监,但他是皇帝身边的人,随便一句话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情景是:年羹尧一步站在门下等着,苏培盛请年羹尧移步侧边,年羹尧不理会,不愿意和一个太监讲话。这时候,苏培盛开始给年羹尧埋雷了。

由于是正午,等的时间也不短,苏培盛让小太监找来了一张椅子请他坐,年羹尧还不动,苏陪盛让人把椅子挪到他跟前去让他坐。年羹尧瞧都没瞧一眼,还是不动,苏培盛不断的往中间挪椅子,最后还是挪到中间了。年羹尧这才座下,实际是,苏培盛巴不得年羹尧如此,他越跋扈苏培盛越高兴。这时候,果郡王出来和年羹尧打招呼,年羹尧借口腿疾不便也不起来行礼。年羹尧这一连串下来的几个举动已经足够让他得罪皇上,只是他还不自知而已。能在雍正这样刻薄的主子面前屹立数十年不到,苏培盛必有过人之处,必有一颗玲珑的心。所以搬挪椅子这个雷埋的真是太高明了,年羹尧大概都不会知道他死在里面。

年羹尧不知死活,依仗平定西北战功有要挟皇权的意思。尤其是弹劾赵之垣,后又因受了他的贿赂,胁迫雍正朝令夕改,这就是打雍正的脸,真是死催的。这次年羹尧入宫见雍正,没有要椅子做。是苏培盛主动给的,年羹尧没有多想也就座了。但年羹尧不知道,苏培盛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他受过的屈辱是一定会在别人毫无察觉的时候给予最致命的打击,待年羹尧一走,苏培盛就开始上眼药了,年羹尧走后,皇上问苏陪盛年羹尧的的表情,他对皇上说:刚刚年大将军坐等皇上,就连见了果郡王也未起身拜见。没有皇上赐坐,还敢坐等?雍正一定会认为是年羹尧自己要求的坐着等的,绝不会想到到苏培盛主动搬椅子,就这样苏陪盛表面上在年羹尧面前卑躬屈膝,转身就在雍正跟前给他埋了一个雷。你可以说苏培盛是小人。但又何尝不是年羹尧自找的。

年羹尧兄妹内外勾结,结党营私,雍正也是一忍再忍,但今天忍的越久,他日报复起来就越狠,皇权之下,年羹尧的结局是必然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