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时,慈禧和光绪西逃,光绪为何不趁乱杀了慈禧?

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时,慈禧和光绪西逃,光绪为何不趁乱杀了慈禧?

众所周知,晚清权力最大者便是慈禧,其余的大臣、亲王,包括皇帝,都得臣服于她,不敢对她说半个不字!

而整个清朝廷,也在她的带领下走向了更加黑暗时刻,先是挪用北洋水师的军费修颐和园,间接导致甲午海战的失败。后来又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明知不敌,却要跟八国宣战,最终酿成大错,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朝廷明明是有皇帝的,在恨他不争气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想法。假如光绪帝跟慈禧太后西逃时,一刀咔嚓了慈禧太后,那么清朝历史会怎么走?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光绪帝有没有产生过这种想法,以及敢不敢;二是,光绪帝有没有刺杀慈禧成功的可能性;三是,万一成功了,他就真的能稳住局面,大权在握吗?

一、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驾崩,两个小时后,在养心殿西暖阁就召开了决定大清命运的紧急会议,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决定让年仅四岁的载湉继承皇位,他就是光绪帝。

慈禧刚刚宣布这个命令,载湉的父亲醇亲王奕譞,就“嗷”的一嗓子,瘫倒在地,大哭不止,随后便辞去了所有职务,可见这个皇位真不好坐。

四岁的光绪即位,其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慈禧皇太后一手培育的,从小读书,学习儒家文化,讲究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由于载湉是过继给咸丰帝当儿子的,所以慈禧名义上是光绪帝的“妈”,当然,光绪帝喊她“亲爸爸”以区分这不是亲妈。实际上,慈禧的亲妹妹就是光绪帝的亲妈,光绪帝得喊慈禧大姨。

娘俩掌握了大清朝最大的权力,站在后人的角度看慈禧,可以抨击她胡作非为,所作所为丧权辱国,光绪帝该杀她。但是站在光绪帝的角度看慈禧,那是他的“亲爸爸”,含辛茹苦抚养他长大,教给他处理政事的本事,甚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清,奉献给了爱新觉罗家族。

杀慈禧,就等于弑母,在封建社会,“弑”这个字太重了,重到压死光绪帝的程度。历史上确实有这样的帝王,比如李世民,但是李世民是刀光血影中打出来的,给光绪帝一把刀,看看他拿得住不?

有人说,后来戊戌变法的时候,光绪帝不是派人去找袁世凯,想兵变圈禁慈禧太后吗?

那其实是底下人瞒着光绪帝做的,比如最早的时候,光绪帝曾给自己能倚重的大臣杨锐:

“今朕问汝,可有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

“不致有拂圣意”,这个圣不是指自己,是指慈禧太后,他甚至于怕刺激到太后,变法都缓一缓。同时也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想,也不敢想,去行刺杀之事,毕竟从小受教育的环境,就让他学会了顺从。

二、

回答完了第一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光绪帝如果真的这么想了,那么他有办法成功吗?

先亮答案,他根本毫无胜算!

光绪帝连一个心腹都没有,四岁就当皇帝,自己在慈禧太后面前几乎是透明人,毫无秘密可言。而且身边一群人监督着他,记录着一言一行,穿了什么衣服,说了几句话,吃了什么饭,尿了几次尿,见过什么人,连去给慈禧太后请安,也得提前打报告。

前面讲了,他自己是断然没有刺杀“亲爸爸”这种想法的,只能是他的心腹给他出主意,可是他有心腹吗?

没有,一个都没有,包括他的师父翁同龢在内,他也是站在慈禧太后一边的。身边伺候的两个太监,也是慈禧太后安排的,他连更换太监的权力都没有,何来的密谋刺杀之事。

就算后来亲政了,能接触到外臣了,能偷偷跟外臣密谋了,可是有哪个外臣是他的心腹呢?就算是刚才提到的杨锐,可是做到了四品卿,一直被光绪帝视为心腹,可是杨锐是谁提拔的?

是张之洞,是张之洞赏识他,一心培养他,还曾经把他招进自己的幕府当幕僚。张之洞跟慈禧是什么关系,他可是慈禧的宠臣之一,当初殿试他就是被慈禧点名为一甲第三名探花的。

连自己的亲爹醇亲王奕譞,在光绪帝刚即位的时候就上了一封秘折:

“仰恳皇太后将我这封奏折留于宫中,等皇帝亲政时宣示。如有以宋英宗、明世宗等朝的事进言者,务必视之为奸邪小人,立加贬斥。”

后来竟然是被慈禧太后的一句话,活活吓死了!

亲爹指望不上,皇亲国戚巴结慈禧还来不及了,谁会来理这个傀儡皇帝?身边的太监、宫女都是慈禧太后的眼线,外臣更是指望不上,就算是光绪帝有刺杀慈禧之心,他哪去弄刀?就算有刀,他拿得动吗?

就算他拿到了刀,也到了慈禧太后的近前,他能打得过慈禧身边的太监?说不定,不用大太监们动手,慈禧一个人就把光绪帝给办了,也不看看他那小身板。

三、

那么光绪帝有没有刺杀慈禧成功的可能性呢?

在戊戌变法之前,光绪帝跟慈禧太后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的,他没有动机,也没有理由去刺杀慈禧太后。等到戊戌变法之后呢,光绪帝即使想刺杀,也根本就没有近慈禧太后身的可能性。

当时光绪帝被软禁在瀛台,根本没有行动自由,有一次叫太监拿来了几个乐器,被慈禧太后知道后,也是被训斥一番。甚至为了防备光绪帝耍心眼儿离开瀛台,每到冬天,慈禧太后每天派人去凿烂中南海的冰。

也就是说在京城里,光绪帝毫无胜算,唯一的一次机会发生在八国联军进京后,他跟慈禧太后逃亡西安的路上,这是唯一的机会。

假如这次机会被光绪帝成功地把握到了,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吧,反正目的达到了,那么清朝历史会怎么走呢?

第一种可能:

在慈禧掌权的过程中,当然会有一些心腹,光绪帝如果重揽大权,必然要消除慈禧太后的残存势力。那么当初围绕在慈禧太后身边的人,必然会惶惶不可终日,也不会希望光绪帝成功。

所以,在光绪帝刺杀慈禧太后成功之后,太后身边的太监及侍卫们,有可能直接干掉了光绪帝。他们中的头目还会像北魏权臣高澄对待北魏皇帝元善见一样,质问光绪帝:

“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

所以,就算是光绪帝刺杀慈禧太后成功了,太后身边的人知道大祸将至。他们更愿意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并等着日后被清算呢,还是以“弑母”罪名,赶光绪帝下台,重新另立傀儡皇帝呢?

第二种可能:

假设光绪帝刺杀慈禧太后之后,迅速稳定了局面,掌握了大权,这种结局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正所谓树倒猢狲散,简单举几个例子,唐高祖厉害吧,李世民不过是一名皇子,杀兄也罢,敢父亲下台也罢,干了就是干了,其余人还不是缴械投降,当然李世民武将出身,也有自己的一套班子,这一点光绪帝比不了。

比不了李世民,比得了光绪帝的皇老祖不?康熙帝当初不也是傀儡皇帝,鳌拜多厉害,擒了后,还不是全都围绕到他身边了。

而且,当初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向外国人宣战,还不是因为她听说外国人对她不满,想扶持光绪帝掌权嘛。

所以,光绪帝如果真的刺杀慈禧成功了,朝廷上曾经碍于慈禧太后的权势不敢说话的人,马上就会蹦出来说话。给慈禧太后罗列罪名,还会给光绪帝安上替天行道的帽子。即使不想这么高调,找个慈禧太后暴毙的理由,打发一下国人,也是可行的。

更重要的是,光绪帝大概率会获得洋人的支持!

第三种可能:

光绪帝刺杀慈禧太后成功,宫里也稳住了,洋人也哄欢喜了,但是各地方的封疆大吏不干。

不要以为不可能,这种结局完全是可能的,至少光绪帝的行为给了他们一个起兵的理由。

别忘了,当初慈禧太后向八国宣战时,两广总督李鸿章就联合各地大员,包括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等等,宣布不参战,史称“东南互保”。

不仅仅是互保,当初还制定了应急预案,一旦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身亡,则由李鸿章出任中国大总统来稳定局面。

所以,光绪帝如果真的得逞了,各地方大员们有可能以为慈禧太后报仇为理由,出兵,那样的话,或许辛亥革命就要提前了。

那么,对于光绪帝来讲,究竟该怎么做,才能独掌大权呢?

他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把慈禧太后活活耗死,而从风险度来看,此条途径算是最靠谱的途径。只不过皇上算不如太后算,他能想到的路径,慈禧必然也能想到。

眼看光绪帝就要成功了,慈禧太后使了个手段,使自己比光绪帝晚死了几天,呜呼哀哉……

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时,慈禧和光绪西逃,光绪为何不趁乱杀了慈禧?

因为下不了手和根本没能力,光绪帝在西逃时杀掉慈禧太后的几率几乎为零。

(慈禧太后的带刀、带枪侍卫)

1871年醇亲王府诞生了一个小孩,名叫爱新觉罗.载湉。在他四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群人,这些人他都没有见过,都是从皇宫里来的,他的母亲在流泪,他的父亲从回到王府时便像失去魂一样,这个四岁的小孩什么都不知道。

一阵喧闹之后,他被交到了宫里来的人,随着他们离开王府,向紫禁城走去,这时候的他,才知道自己将要离开父母,开始号啕大哭,但是并不能阻止这些人带他入宫。

进宫他见的第一批人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他即将成为这个东方大国的新主人,拍板他登基为帝是他的姨娘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让他做皇帝是有私心的,因为他才四岁,根本不能管理这个国家,所以国家大权会在慈禧太后的手中。慈安太后不太过问朝政,一般是让慈禧太后去做。

(光绪帝的大婚典礼)

光绪帝继位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听政,光绪帝是慈禧太后亲妹妹所生的,是她的亲外甥,这层血缘关系拉近了他们,早期慈禧太后很喜欢这个外甥,经常夸赞他,二人的关系比较融洽。

1886年,光绪帝年满16岁,已经成年,慈禧太后于是宣布次年归政于光绪帝,1887年光绪帝亲政,但是慈禧太后仍然不想放权,他强迫光绪帝娶了他的内侄女,并立其为皇后,而且在其他朝政事务上还牵制光绪帝。

光绪帝此时已经长大了,面对日益衰败的大清王朝,他想挽救它,他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因为慈禧太后的存在,他不能完全放开了干,二者的矛盾产生了。

两人最后撕破脸的是戊戌变法之后,甲午战败之后,国家危亡加重,日本的强大也让光绪帝看到了变法的威力,他深信只有变法才能使国家强大,于是起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变法。慈禧太后虽然坏,但是也希望保住自己家族的统治。变法之初,她离开紫禁城,到颐和园居住。

(光绪帝与珍妃)

但是随着变法的深入,伤害到了她们的利益,她果断回宫,软禁了光绪,废除了变法,并且还有废掉光绪的想法,最后受到各方压力而作罢,自此两人已经撕破脸,成为了仇人。

从这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光绪帝根本没有能力杀掉慈禧太后,他的皇位是慈禧太后给的,他结婚都是慈禧太后钦定的,他是否亲政都需要慈禧太后同意,朝中的大部分大臣都是慈禧太后的人,戊戌政变时,光绪帝根本无人帮助,找维新派,维新派不行,找袁世凯,袁世凯是慈禧太后的人,更不要说荣禄了。

在戊戌变法时都无法除掉慈禧太后,八国联军侵华时更不可能了,当时的光绪帝已经被慈禧太后软禁多年,根本无法和外界交流,朝中的事情都是慈禧太后一手操办的,光绪帝西逃时靠什么除掉慈禧太后嘛?在出发前,连自己心爱的妃子都被慈禧太后下令处死了,光绪帝是多么的无奈啊!

此外,光绪帝如果有能力除掉慈禧太后,他还不一定能下得了手,慈禧太后不光是他的亲姨娘,还抚养他长大的,待在慈禧太后身边的时间比待在自己母亲身边的时间要多得多,这么一个至亲的人光绪帝下得了手?

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时,慈禧和光绪西逃,光绪为何不趁乱杀了慈禧?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晚清人物。(约660字,阅读需时4分)

光绪皇帝杀掉慈禧太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首先,光绪皇帝的性格懦弱。

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光绪帝刚入宫时,慈禧为了强化二人的“母子”关系,老佛爷将光绪帝的亲生父母与光绪隔离,甚至连奶妈都不允许和光绪帝来往。慈禧对小皇帝管教非常严格,造成小皇帝连身边经常打小报告的太监都害怕更别提万人“敬仰”的老佛爷了,当时只要光绪一犯错,慈禧太后肯定是一顿臭骂痛批,小皇帝的童年是不幸的,压抑的成长经历造成了他性格懦弱的一面。

其次,光绪无权。

光绪帝曾经亲政,有一定的实权,还形成了忠于自己的官僚集团——帝党。但戊戌变法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帝党树倒猢狲散,康有为也不过是流亡海外拿着帝师的牌子四处活动活动筋骨罢了,慈禧重新掌控了宫内宫外一切军政大权。八国联军侵华时,北京的清军战败,慈禧太后趁乱西逃时是将光绪皇帝裹挟而走的,因为担心如果光绪皇帝留下的话洋人会重新扶植他,那样老佛爷的权力也就失去了。西逃的路是很艰辛的,除了洋人的追兵,还要小心土匪以及兵变,好在禁卫军保护得力,老佛爷一行人还算安全。无论是西逃路上的地方官还是随从的禁卫军都是听从于慈禧太后的,光绪皇帝哪有能力在这个时候杀掉慈禧?

最后,光绪杀不掉慈禧,事实上慈禧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干掉光绪皇帝。

但是,已成惊弓之鸟的慈禧太后不敢对光绪皇帝动手,因为洋人支持皇帝,连慈禧太后想罢黜光绪洋人都是极力反对,更别谈慈禧要杀掉光绪了,那洋人还不跳起来问罪慈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光绪皇帝的人身是安全的,也没有必要杀掉慈禧来担上弑母之罪。

两分钟进入历史现场,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时,慈禧和光绪西逃,光绪为何不趁乱杀了慈禧?

光绪皇帝泣曰:“朕实在是无能为力呀!”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相比很多人都清楚,光绪皇帝原本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子加亲外甥的双层亲属关系,后因同治皇帝早夭无子,慈禧太后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最终将年仅四岁的光绪皇帝推上了皇位之上,然后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两宫共同垂帘听政。当然,不久后慈安太后去世,慈禧太后开始独揽大权,成了清王朝实际的统治者。

光绪皇帝从一开始便是不幸的!光绪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慈禧太后钦定安排。熬过了十四年的青春年少,光绪皇帝长到了成年。到了大婚的年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其选定的裕隆皇后,来自慈禧太后的娘家叶赫那拉氏。光绪皇帝也在大婚之后正式亲政,慈禧太后表面上撤掉了帘子。但实际上一些国家大事还是要向慈禧太后请教拿主意后才能颁布执行。

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甲午海战,清政府惨败,并且失去了最后一块遮羞布——北洋舰队。清朝的真实实力再次暴露在世界各国面前。光绪这个年轻的皇帝开始谋求变法图强。

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公车上书建议下,光绪皇帝任用了一批维新变法派的新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但是变化只维持了103天便被慈禧太后出面干涉并且废除,并且大肆的追捕变法人士并且将光绪皇帝软禁在中南海瀛台。从此光绪皇帝彻底的成为了一个傀儡和符号。皇权就再也没有回到过光绪皇帝的身上。此时的光绪皇帝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傀儡皇帝所处的环境都要更差。光绪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慈禧太后的监视和控制。身边所用的太监和宫女以及侍卫们也都是由慈禧太后选派。

1900年,腐朽的清政府再次遭遇了一次重大危机,谢谢太后支持义和团对西方列强在华斯馆东郊民巷进行大肆破坏,最终激怒了西方列强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慈禧太后先是豪迈的向全世界开战,随后看到八国联军已经攻到了北京城下便灰溜溜的向西逃命去了。临行时将中南海瀛台的光绪皇帝带在身边一同“西狩”。在这逃命的过程中,随行的侍卫太监宫女确实比在皇宫之中少了许多。

很多人觉得光绪皇帝在这逃命的期间,完全可以找机会除掉慈禧太后,然后真正的夺回属于自己的皇权。但是这种情况可能吗?

尽管慈禧太后匆忙逃出北京城,跟随慈禧太后逃命的太监和宫女以及侍卫比在皇宫中少了许多。但是可想而知,有那些被慈禧太后所信任的人柴油可能被慈禧太后钦点跟随自己逃命。也就是说随行的队伍中,除了光绪皇帝以外,其他人恐怕都是忠诚于慈禧太后的!而光绪皇帝此时也并没有获得多大的自由,依然受到来自慈禧太后和其心腹的监视和看管。因此实际上,光绪皇帝即使有心借此机会杀掉慈禧太后,但历史也没有留给光绪皇帝这样的机会。他更不可能找到帮手去替自己完成这件事。

光绪皇帝是真的无能为力!他原本还以为可以熬到慈禧太后去世,结果却在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被慈禧太后毒杀!历史给了他皇帝之名,却没有给他皇帝之实!

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时,慈禧和光绪西逃,光绪为何不趁乱杀了慈禧?

原因有很多,综合原因造成光绪杀不了慈禧。第一,光绪杀慈禧,犯的是弑母之罪,中国是一个孝的国度,满清众臣饶不了光绪,他这个皇帝会因为失德被赶下台;第二,光绪从性格上来看,是一个懦弱的性格,他怕慈禧怕得要死,喊饶命还差不多,根本不敢动弑母之心。他没有李世民的果断,也没有杨广的狠心;第三,光绪根本没有实力杀慈禧。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慈禧囚禁于瀛台,失去人人身自由;西安逃亡时,光绪是被慈禧裹挟而去,照样没有人身自由,身边都是慈禧的人,没有自己的亲信力量,靠什么杀慈禧呢?第四,光绪自被慈禧囚禁后,特别是变法的人被杀的被杀,潜逃的潜逃,连最喜欢的珍妃都惨遭毒手,已经被吓破了胆,斗志全无,心灰意冷之人,哪会兴弑母之心。综上,光绪根本没有杀慈禧的动机、勇气和实力,他求的只是苟活而已。他恨慈禧不假,但这种恨也只能埋在心里,盼慈禧早死罢了。

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时,慈禧和光绪西逃,光绪为何不趁乱杀了慈禧?

光绪皇帝从来没有真正掌握军队和实权,甚至连自己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证。慈禧的眼线遍布宫中,光绪自顾不暇 ,哪有实力和胆量去除掉慈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