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明明吕芳没被撤职,为什么陈洪不满意小太监喊他“二祖宗”?
嘉靖帝不愧是嘉靖帝,虽说在闭关,实际上一刻都没有停止对各位官员的监视。
被关内阁值房的徐阶,因为接连见了张居正和陈洪,结果被嘉靖帝送了一首诗《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见倾人城,再见倾人国。”
这就是把徐阶比喻成佳人,是独立自主的一个人,一见张居正,再见陈洪,正所谓为之“倾国倾城”: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个谜底连在一起就是好自为之,如果不好理解,那就把整首诗连起来看,美好又独立的一个人,张居正和徐阶可以为之倾国倾城,美人可以象征徐阶,也象征着权力和欲望。
徐阶暂时是好自为之了,可是司礼监内部的小太监们,命运就不可捉摸了……
一、
徐阶虽然也觊觎内阁首辅位置很久了,但是在旨意真正下达之前,他是不敢轻易表露的。严嵩跟徐阶的区别就在于,严嵩做事是没有底线的,他自己都跟严世蕃讲过:
“二十年我治了那么多人,朝局的事我敢不知道吗,老虎吃了人还能打个盹,你爹我敢打这个盹吗?”
严嵩可以说为了权力,为了讨好嘉靖帝,为了自己的私欲,是得罪了很多人的,所以每每遇事他都有所提防。
包括这次被嘉靖帝要求家中养病,实际上,他一刻也没闲着,跟嘉靖帝一样,也在时刻监视着众人的动向。
徐阶相对来讲就要内敛得多,他也搞不明白此时朝廷是怎么个状况,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借用清朝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来形容徐阶,那就是: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所以,他面对陈洪的主动示好,是保持冷静的态度,即使当前的局势表明,严嵩被取代已经是板上钉钉子的事了,但是徐阶说的每一句话都表明自己还是次辅。
徐阶暂领内阁,表现的是诚惶诚恐,谨小慎微,但是陈洪暂领司礼监,他的表现就过于满意了,虽然嘉靖帝对他说的也只是:
“司礼监的印,你先掌着吧!”
这个“吧”,一个时辰也是“吧”,一天也是“吧”,一个月、一年、十年也是“吧”,毕竟原掌印太监吕芳,名义上也是替嘉靖帝去吉壤暂时看看。
二、
陈洪是一个不善于掩饰自己情绪的人,得到了嘉靖帝的旨意后,他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抚摸大印了。
从注视大印的纯金外盒,到打开盒子,再到抬起大印,闭着眼睛闻印泥的味道,陈洪对权力的欲望,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一刻,他等了很久很久了,如今恍若梦中,权力唾手可得,可惜一声呼唤将他从权力巅峰拉到了现实:
“禀二祖宗,奴婢们给二祖宗送内阁票拟来了!”
这个小太监其实出发点是好的,之所以称呼“二祖宗”,显然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采取的一种称呼。
首先,刚才也提到了,吕芳只是暂时去吉壤看看,说不定还会回来,自然老祖宗的称呼要留着。而陈洪不管怎么说,也是暂领司礼监掌印太监,再叫陈公公显然不合身份,称呼上抬一抬,显得自己懂事。
实际上官场称呼自古就很讲究,比如单位刚升了一个张副局长,你怎么称呼他?
如果跟正局长说话,那么就称呼张副局长,如果跟张副局长说话,那么就得称呼张局,如果两个人都在场,最好不说话……
比如老总不在,二把手当家,难道你称呼他二老板?
记住,一定要称呼姓氏加“总”,不然,有你的小鞋穿,当然,最好别当着老总这么喊!
这个小太监就是典型的墙头草,本以为两头都不得罪,实际上两头都得罪了,所以,站队一定要干脆彻底,要不就别表态……
“慢着,刚才谁在门外叫咱家什么来着?”
小太监还以为自己的称呼正好拍在马屁上呢,为自己的发明沾沾自喜,忙不迭地邀功:
“禀二祖宗,刚才是奴婢在门外请见二祖宗!”
三、
陈洪继续暗示这个小太监,你刚才喊的什么,你再喊一遍?
小太监挺高兴,又喊了一遍,这下子陈洪的笑容慢慢僵住了,开始发飙:
“打住,你叫我二祖宗,是不是还有个一祖宗,这个一祖宗是谁,说来听听?”
这个小太监这才明白,自己是拍在马腿上了,搞不好被踢地魂飞魄散,忙下跪,装糊涂不知道谁是一祖宗。再被问到老祖宗时,一下子蔫了,跪在地上“奴、奴……”说不出口……
另一个小太监一看,坏了,得表态了,再不表态,自己也被顺带倒霉:
“禀祖宗,奴婢刚才可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说!”
这个小太监也算聪明,老祖宗是吕芳的专称,自然不能这么叫,叫二祖宗又被骂,索性把“二”去掉。
陈洪一看,是时候重新树立下规矩了,也做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什么也没说,就什么还都能说,去,把外面当值的都给我叫进来!”
顷刻,司礼监大厅内,跪倒了一片太监,陈洪开始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了,第一把,烧:
先把说错话的小太监叫到身边,说要看看他的衣服,随后以太脏为由:
“蒙你叫了我声二祖宗,我成全你,浣衣局那儿的水好,你就到那儿洗衣服去吧!”
此可谓是一箭双雕,先是通过话语告诉了大家,“二”这个字是禁忌,不能随便叫的。其次也告诉在场的太监们,自己现在手握大权,是可以随便调整“人事”的,你们自己掂量着来。
实际上能在司礼监当差,是宫里面二十四衙门里最高级了,即使是司礼监最小的太监,出门也是见官大三级。而浣衣局是二十四衙门中最差的衙门,陈洪一句话就把一个小太监从天堂打入地狱,这种下马威,必然会立马传遍整个皇宫。
四、
罚有了,下一步就是赏了,只有赏罚分明,才能让在场的各位明白以后该怎么趋利避害。
同样的策略,也是要看看喊“祖宗”的那个小太监的衣服,他当然不敢不让看,陈洪嘿嘿一笑,要看看胸前的补子:
“你是怎么混的,才是个七品,去找你们的头,说我说的,明天叫他给你换块五品的补子。”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刚才还忐忑不安地他,一下子释然了,这时候不站队,什么时候站?
“谢祖宗的赏,谢老祖宗赏!”
人啊,一得意就容易忘形,他以为再进一步称呼陈洪为“老祖宗”,期待能获得更多的赏赐,实际上他犯忌了。
难道陈洪想做吕芳二代?
当然不是,“老祖宗”的称号只能是吕芳的,他现在最忌讳的就是提到吕芳,最好有关他的一切都去除。
在公司,也是同样的,新任部门领导上任,部下接收到指令后,切记不要讲,你这命令有问题,以前的某某领导是这么干的,叽里呱啦一大堆。要知道,新任领导最忌讳的就是,跟前任搅和到一起,工作如此,称呼同样如此。
“你们都听到了吗?谁要再叫老祖宗,就到吉壤叫去,从今天起,宫里没有什么老祖宗!”
哈哈,陈洪新官上任三把火,头两把火烧完,至少确定了两件事:
一把火是自己赏罚分明,该怎么站队应该明白了吧?二把火是确定了自己的称呼问题,那就是“祖宗”,不是“二祖宗”,也不是“老祖宗”!
第三把火便是:
“在这里不需要你们有什么能耐,懂规矩就是最大的能耐,从明天起,你们每个人都换块补子,都升一级。”
第三把火就是定规矩,定好规矩,所有人都升一级,这叫普惠众生,三把火烧完,陈洪威信也就树立好了。
稳定了后方,陈洪才能上阵杀敌啊,只是,他跟徐阶的初次较量,还是败下阵来,说到底,还是他的想法都表现在了脸上,而其他人藏在了心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大明王朝》:明明吕芳没被撤职,为什么陈洪不满意小太监喊他“二祖宗”?
小编曾经听说过一句话“权利是男人最好的春药”,陈洪实际上算不上真正的男人,但是他追逐权利的欲望比一般男人还要强的多,甚至于饮鸩止渴,死不回头。
在“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帝对陈洪说过“别看这多人叫吕芳老祖宗,但他知道他就是一个奴婢,吕芳从来没有自己的人”。就是在敲打陈洪,不要妄图发展个人势力,要乖乖的做好奴婢。
吕芳因为私下串联严嵩,徐阶而被嘉靖帝逐出了中枢,到万年吉壤做监工,陈洪得以暂时掌管司礼监。“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趁此机会加强个人权威,任用私人,巩固权势,那是必然选择。在电视剧中,一个小太监因为叫他“二祖宗”而被逐出司礼监,两个太监因为改口改的快而被提升。虽然只是称呼上的小变化,这却代表着吕芳时代的结束以及陈洪时代的开始。
后来吕芳回归,当中时间虽然不长,但以陈洪的心机,在这段时间内,他对司礼监肯定进行了“大换血”,在司礼监有了自己的一套班底。更重要的是,吕芳此次遭到嘉靖帝驱逐,是前所未有的事,也代表着他们的老祖宗和皇帝之间产生了嫌隙,老祖宗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不倒翁,即使忠于吕芳的太监,在私下里也会偷偷考虑今后的退路了。
因此,后来吕芳回来后,也对陈洪说道“今后我也要敬着你了。”此时,吕芳已经有了隐退之心,因为在剧中李芳虽然是个太监,却是个难得的人才,忠诚,睿智,懂进退。
严嵩在台上的时候,皇帝依靠严嵩一党弹压群臣,但是严嵩一党贪墨过甚,已经越过了嘉靖皇帝的底线,眼看就要倒台,继任的徐阶,号称“清流领袖”。绝对不会像严嵩一样听话,一心做嘉靖的鹰犬。
那弹压群臣的事就要由司礼监来做,之后陈洪确实做了,有一场戏是在雪地里,陈洪让太监鞭打上书的臣工。当时嘉靖帝带着黄锦看着,嘉靖说“这事吕芳不会做,朕也不会让他做。”
其实吕芳一直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也是皇帝难得的贴心人,他不愿意吕芳晚节不保,或者是死后在史书上被称作“祸国殃民”,他愿意保全吕芳。
但是陈洪不一样,在嘉靖眼里,陈洪和严嵩是一类人,只要拿权势地位勾着他们,他们就会不顾一切,这种人不在乎晚节,更不怕死后史书上的诘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