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关羽报仇,为什么不先抢夺荆州,再攻打东吴?
刘备替关羽报仇,为什么不先发兵夺荆州,而是直捣东吴老巢?
我们知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吕蒙所杀,导致荆州失守。刘备汉中之战刚刚耗走曹操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匆匆赶去东边收拾烂摊子了。
那么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为什么不抢夺荆州,再攻打东吴?
实际上这个问题有一个逻辑漏洞,因为荆州已经丢了,无论是不是先抢夺荆州,刘备都是在攻打东吴的地盘。这也导致,刘备对孙权发起的战争两人最终是在夷陵火拼的,而不是荆州。
但是刘备发起夷陵战争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抢夺荆州八郡的。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当年隆中对就清楚地指出益州和荆州对于蜀汉的重要性,如果想消灭曹魏,匡扶汉室,荆州重中之重,荆益二地丢失其一,如同折断一臂,东边门户大开,别说进攻中原了,不被入侵就是好事了。
荆州丢失以后,摆在刘备面前就两条路,第一个是同孙权求和,联合吴国对抗曹操,先把大头解决然后算内账。第二个就是彻底打服东吴,把荆州抢回来,甚至夷平江东,决战曹操。
我们都知道第一个选择要远远优于第二个选择,所以蜀国很多臣将规劝刘备要顾全大局,但是刘备已经是红了眼。更何况汉中之战刚取胜,现在一个头磕地上的兄弟竟然被杀了,这口气叫他咽下去比杀了他还难,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顺江而下,歼灭孙权。
为关羽报仇当然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但绝对不是全部,蜀吴矛盾其实已经久积成疾了,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属于公然“跳反”,自立蜀汉,而孙权有点尴尬的是他其实是个地方军阀,按理说还是隶属于曹操控制下的汉朝政府,立场就是对立的。更何况夷陵之战开打后,孙权为了避免多线作战,还想曹魏称臣,刘备刚在汉中赶跑了曹操,看孙权这副德行,他怎么忍得住,再加上杀害张飞的两个叛将还投降孙权了,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更加加强了他消灭东吴的决心。不过谈到夷陵之战,我们不得不介绍的人就是陆逊。其实战争初期陆逊并没有参与作战,刘备势入猛虎,夺取长江三峡峡口,攻入吴境,大破吴军占领秭归。孙权面对杀红了眼的蜀军,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加派五万人驰援前线,陆逊来到前线也被刘备死斗的决心吓了一跳,耐心说服吴军将领放弃决战,避其锋芒,伺机而动。就这样吴军后撤到了夷陵,搭建堡垒死守不出,而蜀军屯兵在难以展开兵力的百里山路。
就这样双方从正月相持到了六月,蜀军将士一开始的斗志都被炎炎酷暑消磨殆尽了,刘备见顺江而下的战略不顺利,只好把水军转移到陆地上,偃旗息鼓,停军休整,准备天气凉快下来再发动进攻。
陆逊见蜀军百里连营,四周全是树林、杂草,又正值炎热夏季,随即决定趁夜火攻连营。大火一起蜀军大乱,吴军又截断了蜀军退路,四面围攻,刘备全线崩溃,将士死伤无数、车船军资被缴获。此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刘备逃跑到白帝城,赵云带兵来援,驻扎永安,陆逊知道强取永安并非易事,于是撤军回吴。我们前面说了,夷陵之战刘备的最终的目的还是想收回重中之重的荆州八郡,但是他是输不起的,如果输了那么非但荆州抢不回来,而且蜀吴恶交,把蜀汉逼到了绝境,刘备为自己丢失了理智而付出的代价,这一战之后,基本把蜀国国力打没了,刘备也恼羞成怒,气急攻心病逝白帝城。
但是我们也不能说刘备彻底错了,因为火并东吴,决战曹魏也是一统中原的选择之一,中国有句话叫成王败寇,刘备失败了,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一仗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刘备拿下夷陵之战,夺回荆州,一举歼灭东吴,坐拥山险水堑再和曹魏分庭抗礼,那么历史会不会就此改变呢?
只不过,蜀国作为三国里最为弱小的一个势力,走这一条路成功的几率太低了,即便没有陆逊火烧连营,如果孙权举国之力对抗刘备,孰强孰弱也未可知。所以,刘备选择全力进攻东吴,是一大失误,其实这种失误早在关羽进攻曹魏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东吴又怎么会看着你刘备一家独大呢,不拿你荆州,更待何时?
你觉得呢?
刘备为关羽报仇,为什么不先抢夺荆州,再攻打东吴?
应答:刘备不是刘邦,诸葛亮也不是韓信,先看看刘备的前半生飘无定所,靠寄人篱下过生活,自从得了孔明之后才有了三分天下的目标,得了荆州,益州后刘备就有点坐不住了,赶紧的自封个皇帝当当,既然姓刘,也过一下皇帝隐,悉知关羽在荆州人亡城丢,张飞相继去世,此时的刘备已是输红了眼的赌徒,哪顾孔明,赵云的劝告,发动一次弱智样的夷陵战争。
刘备忽略自己的国力,荆州一丢,关张已亡,且丢了荆州几万精兵,此时的蜀国己是叶落千丈,没有了左右手,战斗力削弱一半,现刘备放开荆州直接打吴国是想找孙权拼命,把所有赌本都压上去了,但这赌博是百分之一的希望都没有,刘备是气昏了头,你在跟吴国拼命时,曹丕正在大量集兵于处围,曹丕最喜欢的是看到两败俱伤结果,若不是陆逊看破玄机立即下令不再追击,立即退兵,是正中曹丕下怀,顺势而为合围收拾这些残局,拿下了东吴蜀国还有戏唱吗?所以无论刘备先打哪儿都是得不伤失,其结果都一样,刘备想法是宏伟的,你抢荆州,我要你孙权的江东,就这么简单,其结果就不介绍了,刘备拼博一生就此基本上画上句号了!
刘备为关羽报仇,为什么不先抢夺荆州,再攻打东吴?
原由如下:
刘备以仁义立世起家,念桃园之情加之早已处心集虚消灭东吴!故师出有名率重兵直捣孙权大本营。
荆州孙权已占领必重兵把守,刘备如取荆州孙权必引大军来救!这就使蜀军腹背受敌。
不取荆州守军不敢贸然出征打击刘备,否则中原曹丕司马懿必南下收复荆襄九郡!孙权得不偿失。
仁府名诗叹先主:
桃园结义泣鬼神,
兄弟风雨共兼程。
若非陆逊烧连营,
岂能白帝托孤臣!
刘备为关羽报仇,为什么不先抢夺荆州,再攻打东吴?
我不从演义,而是从正史的角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首先为关羽报仇这个说法,值得商榷,虽然刘备伐吴可能是有包含一定的个人私情因素,但绝不会是主要动机,夷陵之战时,刘备都花甲之年了,他在乱世打拼了几十年,早就从热血青年蜕变成为成熟的政治家了,绝不会因为个人私情,而随随便便把国运都赌上。
从关羽死,到刘备出征,隔了一年多,就算当初再怒不可遏,刘备也应该冷静下来了,那么他后来还是决定出征,必然还有别的因素。
就是——夺回荆州就行。
是的,单纯就是夺回荆州就够了。
至于灭孙权报仇?我估计刘备自己都没想过。
为什么呢?我们知道他这次出征,就带了四万人,四万人在当时,打个荆州都怕不够,还谈何灭江东,杀孙权?或许他有考虑到,荆州人心尚在蜀汉,不需要太多兵马之类的因素,但即便如此,要消灭孙权,也肯定是拿回荆州后休养生息,再做下一步计划。
甚至于,整个荆州都不一定要拿下来,只要拿下一半,能重新达到隆中对战略所说的,两路出兵北伐的条件即可,有很多人总说刘备东征是破坏了整体战略,是不智之举,但恰恰相反,我觉得刘备反而是在忠实履行隆中对的规划,如果没有荆州,光靠益州北伐绝对搞不成,我们看后来诸葛亮、姜维北伐就可知一二了。
因为刘备自身在荆州待过很久,也参加了汉中之战,对于两个地方的军事地理条件,想必非常清楚,所以他无论如何都要夺回荆州的,如果是为了这一点,那么才有可能赌国运一战。
因此我们才看到,诸葛亮对刘备东征的态度非常暧昧,没有记载他劝过刘备,也没有记载他支持刘备,就是因为诸葛亮也知道荆州不能丢,但国力的衰落又让他觉得此时跟孙权内战不合适,诸葛亮他自己矛盾了,但刘备为诸葛亮做出了决定,就是干,那么如果刘备能把他拿回来,是再好不过的。
至于夷陵失败,诸葛亮在战后也发表过感叹说:“如果法正在,能劝主公不出兵,就算劝不住他,有法正跟着主公出征,也不会失败。”这句话仔细琢磨一下,可见诸葛亮内心深处也是觉得,如果刘备有法正跟着,或许还是有成功拿回荆州的可能的。
所以说,刘备东征,肯定是权衡利弊,冷静分析过的,虽然最后战败病亡,但起码是知道了结局,甘了心,以后不会有“我本可以东征拿回荆州.......”的这种感叹了,至于说为了给关羽报仇打算直接杀到江东砍了孙权,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应该是不存在的。
——————————————————————————————
我是《逆三国志》作者郑勋(抖音:1767763389)这是我回答的第 65 个三国问题啦本号专注三国历史领域,品评真正的三国历史欢迎小伙伴们长期关注~~也可以在评论区一同交流~~~~刘备为关羽报仇,为什么不先抢夺荆州,再攻打东吴?
谢邀,笔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文章的创作,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们,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刘备伐吴的路线我们先搞清楚,就不会觉得荆州没有出现在刘备伐吴的视野里而感到奇怪了。
公元221年,刘备为了给二弟关羽报仇,起兵开始东征孙吴,当时两国的边界在巫山附近,刘备派军队夺取了峡口,进入了孙权的地盘,预示着双方的战争正式开始。
刘备军队一路攻城拔寨,很快就深入吴地数百里,双方在夷陵附近进入焦灼状态。
刘备见进攻被阻,加上天气非常炎热,士兵们纷纷中暑,于是下令让大军躲进山林避暑,几十万大军横亘在数百里,场面十分浩大。陆逊得知刘备大营八百里连营,心中已经想好了破敌之策,他把火攻的想法向孙权请示,很快得到答复,趁着天黑陆逊偷袭了刘备大营,数十万大军葬身火海,宣布刘备东征失败。
此时刘备军队的位置,还在荆州城以西几百里,所以说刘备不是没有攻打荆州,只是还没有打进荆州,就已经被陆逊打败了。
原创作品
刘备为关羽报仇,为什么不先抢夺荆州,再攻打东吴?
提问者搞清楚了,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当时荆州辖区内,现在的宜昌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