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倒霉的是谁?
本排名包含《三国演义》中的虚拟人物和《三国志》中的实际人物。
第五名:邢道荣
这个人出现在《三国演义》里面,是荆州零陵太守刘度的手下上将,手持大斧,甚是威武。赤壁大战过后,刘备为了扩充势力范围,命诸葛亮进军零陵,行军半路就被刑道荣拦下。
这之前零陵太守刘度听说刘备军来袭,相当紧张,从而问其子刘贤该怎么办,刘贤讲:
“父亲放心,他虽有张飞、赵云之勇,我本州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可以抵对。”
结果,诸葛亮一眼就看出此人是个二愣子,便问:你是何人?
刑道荣不可一世说:说出我的大名,吓你一大跳!
诸葛亮回道:曹操尚且在赤壁吃了我的亏,你就不怕我吗?
刑道荣却哈哈大笑:要说赤壁之战是人家周公瑾指挥作战,你一个摇旗助威的算什么玩意?
可以说,邢道荣在嘴仗这一块,连诸葛亮都拿他没办法,尽然文的不行,那就武吧。结果两军一交战,张飞就揍的他满地找牙,上马就跑,跑了没多远,迎头碰上赵云,打都不敢打就投降了。
这个刑道荣还自作聪明想要诈降诸葛亮,结果被识破:
“赵云引一军刺斜里杀出,一枪刺道荣于马下。”
要说刑道荣在本地名声可不小,甚至在刘贤的眼中可以抗衡张飞和赵云。说他没自知之明吧,他懂得投降,说他有自知之明吧,他还非要战一下。自己在三年级是扛把子以为天下无敌了,结果让一群六年级的给收拾了,而且只一枪就交代了小命,可悲、可叹。
第四名:杨修
这个人不但不蠢还十分聪明,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揣摩领导的意思,经常当众说出领导的心里所想。
举个例子,想必大家也都看到过,比如曾经有人送曹操一盒点心,曹操写了一个“合”字传给众人看,结果传到杨修这里,杨修大笑,并打开吃了起来,别人不解,他解释道:这是主公让大家一人一口吃掉啊。
但是总是猜对主公之所想,也并不是好事,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当时正值蜀魏汉中之战,蜀兵据险固守,魏军进退维谷,曹操深感为难。魏行军主簿杨修恰恰在此关头从军中以“鸡肋”为夜间口令这件事上,揣摩出曹操退军之意。
于是就向夏侯说明“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含意,夏侯知道杨修聪明绝顶,赶紧收拾行装。
顷刻间,军心大乱,据此,曹操以“造言乱军”的罪名诛杀杨修,还有人推测杨修深陷曹操继承人的宫廷斗争之中,早就被曹操判了死刑,但无论如何,就因为猜对了上司的心思,结果被处死,这实在是太窝囊了。
第三名:韩馥
此人本来是一方诸侯坐守冀州,当时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当年讨伐董卓的时候,他也是其中一份子。面对华雄困局,他举荐了上将潘凤,讲能斩华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也因此估计是露富了,加秀了智商,被十八路大军盟主袁绍盯上了,于是设计拿冀州。
韩馥的逻辑也是非常搞笑,他想了想,自己跟袁绍比仁爱宽厚,不行;比智谋勇气,也不行;比普施恩惠,更不行。
于是韩馥连反抗都没有,不顾底下的将领哭劝,仍然执意把帅印交了出去,甚至主动搬家把帅府都让了出来,给袁绍乐的够呛。说他错估了形势也罢,特意使了计谋也罢,总之就是没出息!
袁绍估计也看出了此人的懦弱,于是随便封了他一个虚职,让他回去了。但是这个韩馥一刻也不敢多待,跑到陈留投奔张邈了,住下来以后还郁郁寡欢总觉得袁绍不会放过他。
之后袁绍派使者找张邈商谈机密,说到底根本就不关韩馥什么事,这种人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了,对付他还用得着密谈吗?
结果韩馥见了袁绍的使者后,以为是袁绍来取自己性命了,郁郁寡欢这下,自己拿着小刀到厕所里自尽了,你说可笑不可笑?
第二名:张温
张温这个人不同于东吴的那个张温哦,这个张温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大官,并且曾经是董卓、孙坚还有陶谦的顶头上司。
当时汉室没落,孙坚看出了董卓的野心,也曾多次劝谏张温杀了董卓,理由是这个董卓对皇上的圣旨不感冒,有冒犯之意。当时的张温还掌管着朝廷部队,是有实力干掉董卓的,可惜他没有下手,说董卓有威望,朝廷还指望他呢,甚至劝孙坚快走,不然董卓要起疑了,到时候对你我都不好。孙坚愤而离去,后来董卓把持朝政的时候,孙坚是最卖力进攻的人。
后来何进招董卓进京,引狼入室,惹下祸患,本以为放了董卓一命后的张温日子会好过。结果他非但没有获得董卓的感激,反而被怀疑当年策划了谋杀董卓的事件。于是随便编了一个理由,让人把张温拉倒大街上给乱棍打死了。
被自己救下的人打死,不知道张温后不后悔当初放董卓一命的决定?
第一名:秦宜禄
这个人窝囊到什么地步了呢?
自己的女人被好几个上司玩弄,自己还誓死效忠,实在是匪夷所思:
第一个上司是吕布,经常和秦宜禄的夫人杜氏私通,而秦宜禄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屁都不敢放。
第二个上司是曹操,当初曹操攻吕布的时候,关羽尚在曹营,屡次求曹操城破后只要杜氏,结果让曹操起疑。本身曹操就是有名的人妻癖,听到关羽多次这么说,自然留心杜氏,这一见也了不得了,甚至都不背着秦宜禄,还生了两个大胖小子。而秦宜禄不但没有恼羞成怒,还因为自己女人深受宠爱而升了官开心的不得了。但是曹操此举激怒了关羽,甚至某一次狩猎时,想杀掉曹操,我想当年关羽执意要离开曹营,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吧:
羽启公:“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公许之。及至城门,复白。公疑其有色,自纳之。后先主与公猎,羽欲于猎中杀公。先主为天下惜,不听。故羽常怀惧。
后来刘备派张飞去说服秦宜禄反抗曹操:
“人取汝妻,而为之长,乃蚩蚩若是邪!随我去乎?”
本以为秦宜禄受此屈辱一定会大力支持,一开始秦宜禄也确实答应了,可惜没走几步,想起来曹操势大,万一失败自己岂不是要被杀头?因此调头要回去,这种窝囊废让张飞实在来气,一激动一矛捅死了他……
你们说说还有比秦宜禄这种极品更窝囊的人了吗?
三国最倒霉的是谁?
《三国演义》中最倒霉的人有两个,一文一武,算是倒霉透顶的了。
第一个算是个文的吧,他叫吕伯奢。 话说曹操献刀杀董卓,事败逃出洛阳。
途经河南中牟县,被陈宫手下抓住。陈宫以为曹操是个英雄,便弃官不做,陪曹操逃亡,意图回到家乡招兵买马,兴复汉室。
这一日两人走到成皋,又饥又渴,天也快黑了。
曹操用马鞭一指,对陈宫说:“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
吕伯奢见曹操来了,连忙询问情况,得知陈宫救了曹操,老头很感动,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
过了一会,老头又拿个酒壶,说是去给两位贵客打酒,说完骑驴而去。
曹操和陈宫正坐着喝茶,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曹操的疑心病又犯了,拉着陈宫去偷听。
听到后面有人说:“缚而杀之,何如?” 曹操大惊,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
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了,两人只好跑路。
倒霉的吕伯奢不早不晚,正好这时打酒回来,见两人要走,忙问:“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本性毕露,怕老头知道真相报官抓自己,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好心好意留客吃饭,还买酒杀猪,换来一家九口命丧黄泉,还有谁比吕伯奢倒霉?
还真有一个比吕伯奢倒霉的,就是无双上将潘凤。 潘凤必然是真本事的,不然韩馥不可能那么器重他。
要知道在三国时期,被称为“上将”的,都是主公手下一等一的武将,比如蜀之“五虎上将”。
十八路诸侯都知道华雄是董卓手下猛将,所以袁术派手下骁将俞涉出战,但三合就被华雄斩于马下。
此时韩馥说了一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潘凤倒霉就倒霉在韩馥的头脑发热上了。
据《三国演义》记载,潘凤是“去不多时”便被斩杀的,但至少比俞涉的时间久,俞涉是“不三合,斩于马下”,“去不多时”毕竟还有点时间,只是时间不长而已,由此可见,潘凤的武艺高于俞涉。
我们再来看“骁将”是什么意思。
“骁将” 也叫做"枭将",按《史记·留候世家》的说法,是“定天下枭将也”。
说明只有很厉害的将领才能称为“骁将”。潘凤强于俞涉,证明他的“上将”不是白得的。
华雄后来一刀斩了孙坚的心腹爱将祖茂,祖茂可是和黄盖、程普、韩当齐名的四位名将,祖茂在江东,至少是十二虎臣的水平。
祖茂被华雄一刀杀死,说明他不如潘凤,那潘凤比下二虎臣也不遑多让。
虽然关羽一刀斩了华雄,但关羽是武圣,有几人能达到他的水平?
如果不是韩馥多嘴,潘凤至少不会死。上将潘凤死得太冤,所以名列三国最倒霉人物第二名。
如过你还有更好的人选,评论区见。
歪眼小史工作室
作者:冯生
三国最倒霉的是谁?
1
其实三国中最倒霉的人,还是老百姓。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说: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汉朝末年,公元156年,汉朝统计过人口,此时大汉有五千万人左右,而到了晋统一三国时还有多少人口呢?
钱穆曾经算过,他说三分归一统后,西晋的总户数是473423户,有7672881人,这些人相当于汉朝兴盛时,汝阳郡和南阳郡人口之和。
从五千万锐减到七百万,汉末三国时候的老百姓经历了怎样的战乱,饥荒,掠夺可想而知。
所以,如果有人穿越到三国时代,最好先不要想着和英雄们携手闯天涯,最好,先保住自己的命,再说。
三国是个英雄的时代,纵横捭阖,铁血风流,三国也是普通人的炼狱,死亡大约如吃饭喝水一样平凡。
英雄们死后还能在史书上留下几行字,留下自己的名字,比如:
我有大将潘凤。
普通百姓却啥也留不下,他们像原野上的草,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然后在秋天被收割,今天来了姓曹的英雄收割一波,明天来个姓袁的英雄再收割一波。
他们生或者死去,都不会在史书中留下一个墨点。
三国时有两个很有名的医生,一个是喜欢给人动手术的华佗,一个是写了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
他们医术之所以很高,大约也是实践多了的缘故。
乱世人命如微卵如草芥,得了病或者受了伤,找华大夫看看,华大夫说,这个得动手术,我这儿有贴麻沸散,喝了,不知针刀之痛。
那就喝吧,反正不治只有死,治一治也许能活。
华大夫给治好了,说明医术精湛,病人捡回一条命,给华大夫送个锦旗,上写四个大字:华佗在世(好像那里不对哦),华大夫也增加了诊疗经验。
治不好只能说命该如此,反正身边很多人都是这么死的。
华佗的精湛的医术,很可能就是这样实践积累得来的。
乱世,人命不值钱,但是医生却能因之积累无穷多的诊疗样本,神医哪有天生的,都是一点一滴瞧病积累来的。
2老百姓倒霉是因为被乱世裹挟,身不由己。
但是三国时一些名将倒霉,有的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比如钟会。
钟会打下蜀国,拯救了因为杀高贵乡公曹髦而陷入舆论漩涡司马昭,让迟迟无法进行的曹家禅让之路得以启动。
司马昭当时想伐蜀时,获得钟会的鼎力支持,司马昭也很够意思,封他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一时间权势熏天。
伐蜀事业虽然一开始遇到了姜维的抵抗,有些阻滞,但是邓艾出奇兵,蜀后主投降,伐蜀大业出奇的峰回路转。一下打开了一片天
这时钟会可谓取得泼天之功,如果挺到晋朝建立,以以钟会的功劳怎么也会是开国功臣一方权臣。
但是,钟会脑子进水,听了姜维的忽悠,起兵反抗司马昭。
虽然他手握伐蜀重兵,但是他没有司马家经过两代深耕的身后底蕴,他所拥有的权势看似煊赫,其实不过是浮云。
钟会一反,和手下人矛盾激化,很快就被手下将领胡烈杀死。
钟会这是倒霉吗?
也算是吧,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钟会本来以为自己手握一副王炸,可以为所欲为,没想到被轻易反杀,泼天富贵终成灭族惨祸,人生变化也太快了点。
钟会死了倒霉事还没完,他被民间尊为瘟神,是那种让人讨厌,见了唯恐避之不及的存在,他的同事中有位叫赵公明的,后来混成了财神,人人喜欢,香火鼎盛。
但是他钟会却一直是人人讨厌的瘟神,做神仙做的也是如此憋屈,也算倒霉到家了。
文:薛白袍
三国最倒霉的是谁?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期,能人辈出,猛将如云,他们在惨烈的厮杀中,“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本无可厚非,就像主题曲中“浪花淘尽英雄”那样。但若是这些猛将死在了自己人和小人手中,那就也太憋屈了,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三国那些死的最憋屈的人物,当然,最后那个是来搞笑的。
吕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他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后与司徒王允合力诛杀了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后又依附于袁绍。他与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后,吕布袭取徐州,割据一方。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但在曹操讨伐徐州时,他被其部下宋宪、魏续反叛,将吕布绑了交给曹操,最后死于下邳,他也算是死于自己人手中。
典韦(?-公元197年),陈留己吾县 (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的部将,典韦相貌魁梧,臂力过人,在《三国演义》中,典韦擅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曾经为朋友报仇而杀人,他提着仇人首级经过闹市,数百人不敢近。后因驱猛虎过涧,被奉命寻找人才的夏侯惇认为是位奇才,便推荐给曹操,由于他可单手举起欲坠的旗杆,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征讨宛城,张绣的部将胡车儿请典韦饮酒,先将其灌醉,后又乘隙偷走了典韦的双铁戟。随后张绣便发动叛乱,典韦独身一人于曹操营帐辕门前奋力抵挡敌军,终因寡不敌众,背后中枪,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而典韦应该算是死于小人手中。
张飞(?-221年),字益德 (三国演义中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民间流传张飞精通草书,擅画美人。刘备在长坂坡兵败而退,张飞率二十骑断后,曹军竟没人敢于追杀。在扫荡西川时,张飞曾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张飞性格豪爽,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张飞与关羽、诸葛亮被并称为“蜀汉三杰”,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死于部下范强、张达的暗杀,三将军也是亡于自己人。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的长子,孙权的长兄。孙策是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因攻打荆州牧刘表,中了刘表的部下黄祖埋伏被杀,享年三十七岁。孙策当时虚岁十七。为了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被刺客刺杀身亡。“孙策虽勇,如果遇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而孙策之死果如郭嘉所料。
王朗(?-228),字景兴,徐州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西南)人。王朗以通经典被任命为郎中,历任菑丘长,会稽太守,谏议大夫,魏郡太守,御史大夫,后又以通晓学问,博观群书,魏文帝拜他为司徒,列为三公之内,乃是三国曹魏的一代经学大家。曹操死后,王朗和华歆一起成为逼宫的大臣首领。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年已七十六岁的王朗自告奋勇随同曹真出战,自称够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把诸葛亮劝降过来。两军对阵后,王朗在阵前想要诱降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反唇相讥,把王朗骂了个体无完肤,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三国演义》中展现诸葛亮口才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是“舌战群儒”,另外一个就要算“骂死王朗”了。
这一段文字写的非常精彩:“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而这位王司徒似乎是跑错场了,自己作死,就别算了吧。
三国最倒霉的是谁?
我是成杰思汗爱历史,我来试着回答一下!
应该是被诸葛亮活活骂死的王朗,我想不出来有人比他更倒霉了。本来已经安度晚年,被忽悠出来随军出阵,想着捞点功劳,福荫子孙,没想到遇到了狠角色,诸葛亮,被骂的活活吐血而死。
每次看到老版三国演义那个前段,都笑得不行了!
三国最倒霉的是谁?
我觉得最倒霉的是典韦,曹操收复了张绣却因为贪恋人妻这个癖好遭遇兵变,典韦、曹昂和曹操的侄子都在这场遭遇里死掉了,可惜可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