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怎么看待冯保私自向嘉靖皇帝报祥雪的行为?
一、
冯保揣摩嘉靖帝的圣意,最后决定打死周云逸,结果半个月后天降瑞雪,嘉靖帝目的达到,自然要干掉替他干脏活的冯保。那么冯保是如何完成自我救赎的?
有网友留言,既然冯保打死周云逸是死,不打死周云逸也是死,那么他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自救?
冯保的定位就是替嘉靖帝做脏活的,那么对于要被廷杖的周云逸来讲,嘉靖帝让他死,他确实得死,但是嘉靖帝并没有说怎么死。
所以,对于冯保来讲,决不能正大光明的在午门打死周云逸,如果嘉靖帝想正大光明打死周云逸的话,自然不会下达廷杖二十的命令。
周云逸不管怎么说,出发点都是好的,是忠臣没错,嘉靖帝要是明着杀了他,就会落下枉杀忠臣的骂名!
那么冯保是什么身份?
东厂提督,东厂是干什么的?
东厂就是执行监督大臣,以及秘密处理大臣的机构,嘉靖帝把这个差事教给他,就是为了找一个替罪羊。日后万一证明嘉靖帝打死周云逸打错了,那么罪名就全部扣到冯保头上,谁让你理解错了圣意?
而冯保要想全身而退,那么就不能正大光明打死周云逸,他只需要按照程序打周云逸二十廷杖,最好还示意行刑者轻一点,让其他人都听到或看到更好。等周云逸回家了,再找个机会偷偷干掉他,那时候的东厂没少干这事。
既然是脏活,自然不能明着干,只能偷偷地干,这才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这样在嘉靖帝面前,冯保也交了差,在外人看来,冯保也手下留情了,等于是两头都不得罪。
二、
继续回到剧情,周云逸被打死之后,嘉靖帝为了表明自己是一个好皇帝,开始了为期十五天的祈雪,并下了罪己诏。
但是如果十五天之后没有下雪怎么办?
这个罪过当然不能让嘉靖帝来背,那么让谁来背?
于是众臣们纷纷表态:
“天不降雪,罪在内阁,罪在司礼监,罪在臣工……”
最后一天马上就到了,雪还是没下,嘉靖帝估计也心烦意乱了,那么这个锅最后落到谁身上,谁心里都没底,气氛异常压抑。
可惜偏偏这时候雪下来了,雪下来,冯保还很高兴,岂不知,雪一旦下来,就证明周云逸是正确的,皇帝是正确的,那么他离死就不远了。
可能他仍然嫌自己死得不够早,他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要抢着给嘉靖帝报祥瑞,并且让所有的太监都闭嘴。
“在我向皇上报祥瑞之前,你们谁要再敢胡咧咧,我立马把他往死里打。”
他也不想想,天降大雪跟你冯保有半毛钱关系吗?难道是你冯保的功劳?
天降大雪当然是自然现象,但是如果按照人为因素来讲的话,那必然也是嘉靖帝的功劳,他可是祈雪十五天啊。
当然,天下不下雪嘉靖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关心,他关心的是自己的圣明,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只要下雪了,就全是他的功劳,百姓还会称赞他是明君!
三、
不光冯保知道下雪了,冯保的干爹,也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也知道下雪了,人家看问题透彻的多:
“皇上,有德呀!”
冯保就犯了越级上报的错,越级上报的话,除非非常紧迫的事情,不然的话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果然,有个小太监就去司礼监告他的状了,司礼监五个大太监都在那里,看看冯保干爹吕芳是怎么救干儿子的:
听了汇报,陈洪先怒了:
“好嘛,抢着报了这个喜,皇上一高兴,不准就让他冯保取代咱们几个了。”
吕芳是劝说了一下的,让大家等一等,一会儿冯保也会来给我们汇报的。
见到了冯保,吕芳并没有发火,其他太监也没有发火,因为他们还不确定嘉靖帝跟他说了什么,可是当他们知道嘉靖帝连他面都没见,只是敲了一下铜罄后,吕芳抢先说话了:
“我还以为皇上一高兴就赏你进了司礼监呢。”
这时候陈洪也跟了一句:
“是呀,我们这些人也是该挪挪位置了。”
冯保果然也是吕芳手把手教出来的,立马明白了自己的处境,马上下跪左右开弓,狠狠地打起自己的脸来,而这五位太监,走了……
随后,吕芳为了弥补干儿子的错,让遇到的所有太监和宫女大声报祥瑞,一方面让这些对冯保有意见的太监们舒口气,另一方面更彰显嘉靖帝的圣德:
“看冯保把这些孩子吓得……让大家伙儿都起来,报祥瑞,声音越大越好。”
四、
财政大会上严世藩举周云逸的例子打击高拱和张居正:
“回皇上,高拱和张居正刚才的言论和腊月二十九周云逸的言论如出一辙……”
这下嘉靖帝就不得不表态了,如果仍然认为周云逸有罪,那么高拱和张居正就有点难办。所以,嘉靖帝此时就变了,开始讲周云逸大的方面没什么错:
“吕芳,东厂的人你也该管管了,查一下,腊月二十九打死周云逸是谁掌的刑?”
冯保替嘉靖帝做脏活,现在要被除掉,吕芳如果除掉冯保,保不齐哪天嘉靖帝又后悔,岂不是吕芳也成了第二个冯保?
随后吕芳就借裕王妃生下皇孙的事,要派二十个太监过去,只要冯保不再在嘉靖帝身边出没,自然也就算管了。反正嘉靖帝绝不会随便说出必须得杀了某某的话,冯保看不透,吕芳可是精明的很,即使猜到了嘉靖帝的心思,也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等回到司礼监的时候,冯保已经跪成了雪人。
前面吕芳一暗示,干儿子冯保立马就明白自己做错了,为了表达自己做错的决心,只能冰冻在了这里,一动不敢动。
其他四大太监见到冯保这样子,也就没办法再说什么,于是吕芳支走了所有人,只留下两个当值太监,等把冯保救到屋子里后,这两个太监也支走了,于是屋里只剩下冯保和吕芳了:
“跟了我这么多年,天天教着,牛教三遍也会撇绳了,瞧你那嚣张气,为了急着往上爬,二十九打死了周云逸,今天又抢着去报祥瑞,我不计较你,宫里这么多人不记恨?还有周云逸那么多同僚,还有裕王!要找死,也不是你这个找法。”
五、
冯保也要求生:
“孩儿知错了,孩儿往后改。”
于是吕芳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了:
“明天起,你就到裕王府上去当差。”
就这样,这个东厂提督的职务就地免职,利用嘉靖帝同意派二十个太监到裕王府的事,成功的把冯保派往了裕王身边。
这让我想起《雍正王朝》的一个剧情,佟国维夜晚见隆科多,让他去炒老四胤禛的冷灶,自己烧老八胤禩的热灶。这就是押宝啊,裕王是嘉靖帝唯一的皇子,未来肯定他即位。
冯保只是想到了嘉靖帝,却没有想到未来怎么办?
显然他干爹已经替他想好了,冯保到裕王府必须用实际行动证明,周云逸并不是冯保打死的,只有这样,才能紧紧靠在裕王身边。
这次干爹救干儿子,多年后就是干儿子救干爹了,正可谓是太监的自我救赎之路:
“如果真有裕王入主大内的那一天,干爹这条老命还要靠你!”
干爹能做到这个份上,也是非常了不起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大明王朝1566》怎么看待冯保私自向嘉靖皇帝报祥雪的行为?
《大明王朝》第一集中的第一个剧情,就是冯保报祥瑞。这第一个剧情中就显示出了宦官系统中复杂的矛盾,也显示出了冯保的不成熟与吕芳的老谋深算。
冯保的行为,犯了官场的大忌讳——越级上报。在官场和职场中,有两个大忌讳:越级上报和越级指挥。
这两种行为都会导致很坏的后果,直接后果就是上层领导和基层领导直接联系,导致中层领导被架空。
越级指挥,通常是指上层领导直接给基层领导下命令。这方面的典型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在苏德战争最激烈的时候,经常越过方面军军长甚至师长,直接给前线的团长打电话。
但远在柏林的希特勒,对战场局势的判断不会比前线的师长军长们更准确。希特勒的命令经常让基层军官感觉无法适从,他的越权指挥也无法改变战争的局势。
但越权指挥,中层无法反抗高层。越权上报,基层干部会死的要多快有多快。
现代管理制度之所以明确设置汇报级,就是防止事权不统一。基层领导向高层领导汇报,等于直接宣布自己不服从中层领导的管理,也等于间接向高层表示中层领导能力不足。
所以,聪明的高层一般不会搭理基层的越级上报,正如嘉靖没有理会冯保的报祥瑞。
所以,冯保作为司礼监管理下的人员,居然直接去跟皇帝接触,这等于是挑战了司礼监整体的权威。吕芳就是再想保他,也必须做姿态给司礼监众人看,因为冯保太坏规矩了。
有意思的是,剧中的吕芳等人,是明确问了冯保嘉靖帝的反应之后才开始处置他的。这充分体现了吕芳的老辣——他没有一上来就开罪冯保,万一冯保真的因为这件事得到了嘉靖的宠爱,处分他岂不是错了?当确定嘉靖帝没有理会冯保之后,吕芳才开始处分他。
在这次处理中,吕芳的政治智慧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听说冯保给嘉靖帝报喜之后,陈洪立刻表达了不满。面对着司礼监二号人物的公开表态,吕芳必须做出行动了。
而冯保在报喜之前,已经惹了一个大祸。
在第一集的开头,就是冯保作为东厂太监,负责对周云逸的行刑,并把周云逸打死。
后来,嘉靖帝敲打了吕芳,说周云逸被打死他很痛心,让他处理冯保。但在此之前,冯保已经被吕芳发配了。
吕芳对冯保的处理,有哪些聪明之处呢?
1:当着众人处理冯保,在司礼监几个大太监面前,吕芳让冯保跪在那里,并没有发落。掌印太监不发话,其他几个大太监也不好说话。
2:提前处理冯保,向嘉靖帝做了姿态。吕芳给了冯保一个不轻不重的处理——发配裕王府当奴婢。免了冯保的官职,却没有断送冯保的前程。如果等嘉靖帝发话以后再做这样的处理,显然是不够重的。
3:冯保打死了周云逸,得罪了裕王一派。吕芳把冯保派给裕王之后,有两个后果。
一,冯保得罪了裕王,吕芳把冯保交给裕王,表明了态度,不想得罪裕王。
二,如果裕王杀死了冯保,等于是吕芳卖给裕王一个人情,没有把裕王得罪透。而如果裕王留着冯保,则证明裕王有意跟吕芳保持联系,吕芳可以借此提升跟裕王的关系。
这就是多方压宝,冯保在这方面远不如吕芳。他还盯着一个行将就木的嘉靖帝死命讨好,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后路。
但嘉靖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最讨厌的就是手下人有二心。嘉靖帝发现裕王跟吕芳联系之后,立刻命令陈洪带走了冯保。吕芳的压宝行为,终究是没有成功。
《大明王朝1566》怎么看待冯保私自向嘉靖皇帝报祥雪的行为?
冯保这种行为,电视剧里他的干爹吕芳已经一语道破了,说冯保“为了急着往上爬”。
不止明朝的內监,历来的內监都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太监们因为从小身体被摧残,进入深宫后,难免在心理上有一些不同常人的地方,变得阴狠毒辣,为了伺候好皇宫里的皇帝后妃,防止稍有差错就被惩罚,內监们又变得巧言令色,口蜜腹剑,此外,有野心的內监,不甘于做皇族的奴隶,也想有权有势,威风八面,其内斗也异常激烈,內监们平时生活在一些,为了争着往上爬,一有机会就可能铤而走险,打击报复对手。对于普通的內监,这些特点在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甚至每个內监都兼而有之。
但是,有能力,有手段,有野心的內监,即使有这些普通內监的特点,也会通过向皇帝和百官们学习,获得更加厉害的能力,甚至可以跟百官较量,比如吕芳。他在冯保被冻僵以后,跟冯保说了一番文武百官的为官准则。
首先就是文官们常说的“三思”,即思危、思退、思变。所谓思危,是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
冯保为了急着往上爬,先是打死周云逸,后又独自去向嘉靖帝报祥瑞,他当时并没有看出来这里面隐藏的危险,如果不是他的干爹吕芳护着他,他恐怕没有好下场。这里面有什么危险呢?
首先打死周云逸,得罪了周云逸的同僚,得罪了裕王。周云逸向嘉靖帝上谏,其中既有倒严党和清流们的联合支持,背后又有裕王的支持。冯保把周云逸打死,不但得罪了百官,也得罪了裕王,即便现在裕王不惩治他,将来裕王做了皇帝,冯保也死无葬身之地。
冯保抢先去报祥瑞,他的干爹吕芳不计较,一直在旁虎视眈眈觊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陈洪能不记恨吗?其他的几个司礼监大太监能不记恨吗?这么大的事,其他的小太监能不记恨吗?陈洪的手下能不记恨吗?看看杨金水失势以后怎么被对待的就明白了。
用吕芳的话说,冯保先得罪了朝里的百官和裕王,又得罪了大内的太监们,这么危险的事情,他看不到,不是自己往火坑里跳吗?
所谓思退,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
冯保得罪了这么多人,首先大内是不能再呆着了。前面我们说了,內监们平常就阴险毒辣,巧言令色,为了往上爬,一有机会,必欲置对手于死地。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躲开危险,躲到别人没法对你下手的地方,甚至躲到别人觉得你再也没有危险的地方,别人也就没法对你赶尽杀绝了。
现在冯保因为打死了周云逸,他敢保证內监里就没有倒严党的人?他敢保证內监里就没有裕王的人?有这些人在,只要裕王一个授意,冯保就会被抓到把柄,被这些內监们狠狠的整,到时候,他将死无葬身之地。
冯保抢着报祥瑞,这不但得罪了他上头的司礼监大太监们,连跟冯保一个品级的太监们也给得罪了。这时候就算陈洪等人不出面整冯保,陈洪的手下也会千方百计整冯保。本来司礼监就那么几个位子,你上来了不就把我们挤下去了,你上去了,我们不就上不去了。所以阴狠毒辣的太监们必定也会排挤算计阴狠毒辣的冯保。在历史上,冯保有个手下叫王安,后来做了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王安提拔了进宫的魏忠贤,对魏忠贤还不错,可是魏忠贤后来巴结了客氏,找到机会就把王安弄死了。
冯保不懂得思危,当然也不懂的思退,如果不是他的干爹护着他,他可能真就冻死了。死这么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太监,大内的人,谁又在乎他呢?
所谓思变,退下来,藏起来,先保住小命,保住了小命,就还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想想自己以前哪里错了,哪里做得不对,哪里时机把握得不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冯保看不到危险,不懂得思退,最后一步思变也在吕芳的教导下才明白。在冯保惹了这么大的危险,得罪了这么多人的情况下,哪里还安全?只有裕王府是最安全的。为什么?
首先,除了大内,除了裕王府,冯保无论到了哪里,陈洪都有可能弄死他。前面那个王安,被魏忠贤斗倒以后,天启皇帝不忍杀他,把他贬到南海子充军,可是魏忠贤照样能授意南海子提督刘朝不给王安食物,将之饿死。冯保这种情况,无论到了哪里,以陈洪等人的势力都可以弄死他。可是到了裕王府,陈洪的势力就没法施展了,只要裕王不杀他,他还能捡回一条命。
其次,在裕王府,他给大明朝的皇孙当大伴,伺候未来的皇帝,这就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他一方面可以在裕王府好好的,慢慢的回想以前的过错,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侍候未来的皇储,积蓄力量东山再起。
除了文官们的三思,吕芳还教给冯保武官们准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历史上不乏例子,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当一个人没有退路的时候,他对生的渴望,对成功的渴望,会让自己增加无数力量,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敢为。
冯保因为打死了周云逸,他进了裕王府,无异于自投罗网,但是,他是吕芳以嘉靖帝的名义发配裕王府的,只要冯保在裕王府夹着尾巴做人,裕王就不会对他怎么样,他通过皇孙对他的依赖,获取裕王对他的信任,将来等到嘉靖帝驾崩,他跟着裕王入主大内,就会成为最有权势的內监。这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明朝的內监不像前朝的內监有独立的权力,他们的一切权力全都是皇帝给的,他们只有依附皇帝才能达到自己的权势。所以冯保想通过打死周云逸和报祥瑞获取嘉靖帝的青睐,这本来是没有错的。但是时机不对,时机不对,就算方法对了,也不会成功。吕芳让冯保三思和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让冯保等待时机,等待势,等到裕王和皇孙继位以后,冯保的势和时机也就来了,那时候他顺理成章地成了隆庆朝和万历朝最有权势的內监。《大明王朝1566》怎么看待冯保私自向嘉靖皇帝报祥雪的行为?
一句话概括:一个奴才,为了上位,不顾死活,越级讨好主子。
这场雪,可不是一般的祥瑞,而是大明朝上下期盼已久的一场雪。对于这场雪的分量,冯保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不惜冒险,越级上报,讨好嘉靖皇帝。
此前,大明朝已经整个冬天没有下雨下雪了。这表示,来年将是大旱,庄家收成会大受影响。而有人借此发难,说,这是上天在警示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因此被架在了火上烤。
但这场大雪降下来了,救了嘉靖。可想而知,不管谁给他报告这个喜讯,都会让他龙心大悦。其结果,就是获得他的升迁重用。
但是,冯保犯了一个最大的忌讳:越级。
奴才也是分等级的。不是谁都有资格讨好最高主子的。要讨好皇帝,只能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这些大奴才,其他小奴才,只能讨好比自己高一级的奴才。
因此,冯保受到了掌印太监吕芳的惩罚。冯保为了保命,不得不跪在雪地里,直至把自己冻僵。
吕芳惩罚他,也是没办法。作为所有太监的“老祖宗”,吕芳要一碗水端平,要顾及其他秉笔太监的想法,比如陈洪就嘲讽冯保:我还以为皇上一高兴,就让你进了司礼监呢。
吕芳既惩罚了冯保,同时也教诲了冯保。他让冯保学习文臣的三思,思危、思退、思变,又让冯保学习武将的“置于死地而后生”。
基于此,吕芳把冯保送到了裕王府当差。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成就了冯保。
但当时的吕芳,也是有一些私心的。因为他一直与严嵩站在一边,早就得罪了裕王。把冯保送进裕王府,并非为了安插一个眼线,而是为了长远打算,让冯保获得裕王父子的信赖,以后裕王父子继位后,冯保获得重用,也可以保护一下吕芳。
此后事情的进展,几乎没有逃出吕芳的预计。吕芳是个老狐狸啊。
《大明王朝1566》怎么看待冯保私自向嘉靖皇帝报祥雪的行为?
冯保私自想嘉靖报祥瑞的这种行为,用他干爹吕芳的话来说就是:
“要找死,也不是这个找法呀!”
冯保那个时候地位其实已经很高的,毕竟他是吕芳最器重的三个儿子之一,年纪轻轻就成了东厂提督。对于大明的十万太监来说,冯保现在的地位,很多人一辈子也达不到。只要安安稳稳的干下去,冯保是很有可能进司礼监的。
可是人就是这样贪得无厌、“有了妻、便想妾;有了妾,便想偷”。冯保并不满足,一心想爬得更高。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原本就无可厚非。可问题在于冯保非常着急的要爬上去。人一着急,便会失去理智,甚至是忘记了危险,干出一些难以挽回的事情来。
从他廷杖周云逸,就能够看出这个时候的冯保已经有点丧心病狂了。同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便是这个时候太幼稚了,对朝局几乎是一无所知。
冯保原本只是个掌刑的人,周云逸该不该打死是应该由嘉靖做决定的。以嘉靖的性格,在这种风口浪尖之上,肯定不会公开下命令打死的。但是嘉靖到底怎么想,估计只有司礼监的吕芳清楚。可以说周云逸这件事情,即使嘉靖真的想打死周云逸,吕芳估计也不想这么干。毕竟一旦打死了周云逸,那便是得罪了裕王这些人。有朝一日,裕王继承大统,吕芳便难逃一死了。所以此时的吕芳根本就没有给冯保命令,让他打死周云逸。可见冯保完全是私自揣摩圣意,打死了周云逸。
在打死周云逸之前,冯保还干了一件事情,那便是他想法设法从周云逸口中知道背后的主使。周云逸的后台必定是裕王、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等人。因为大明的朝堂之上,明争暗斗的两股势力自然是路人皆知。一旦周云逸挺不住了,真的在冯保的威逼利诱之下说出来了。那么,此时的朝局便立刻无法收拾了。不光裕王、甚至嘉靖都是下不了台的。从这一点,便能够看出冯保还是缺乏历练,不懂朝局,只是一味的不择手段往上爬。
这便是为什么后来冯保会压住宫里面的人,自己私自一个人去给嘉靖报祥瑞。 冯保抢着去做,无非是希望嘉靖听到了这个好消息,龙颜大悦,从而自己得到提拔。但是仔细思考这件事情,不要说古代了,即使现代,哪个人敢背着自己的直属领导,偷偷向大老板卖乖,那也是不能让人忍受的。因为这样的事情,是轮不到冯保去做的。冯保抢着去做,是坏了规矩的。不光他得罪了吕芳,更是得罪了宫里的其他的人。因为像他这样着急往上爬,明显会让其他的太监嫉妒。
这便是为什么吕芳要当众惩罚冯保,让他跪在雪地里,因为冯保这件事情已经得罪很多太监了。吕芳不有所表示,是难以服众的。但是从内心来说,吕芳肯定是不愿意这样做的,所以最后吕芳私下里放掉了冯保。
《大明王朝1566》怎么看待冯保私自向嘉靖皇帝报祥雪的行为?
证明自己没有错。
还记得电视剧第一集开头吧,作为东厂提督太监,冯保暗示行刑太监廷杖打死了周云逸。
原因是老天不下雪,周云逸又说不下雪原因大概就是:严嵩是奸臣,皇上不理政事乱花钱。
现在天下雪了,说明周云逸说的不对,说的不对就是诽谤诬陷,那打死你也就没什么错了。
所以,冯保兴奋啊,开心啊,脑子一热就跑到皇上那里报喜了!
想往上爬。冯保这脑子一热,去报喜。这下就犯了大忌了!
越级!职场最忌讳的事情就是这个!
也许吕芳护犊子,可是司礼监还有四个秉笔太监呐
你让其他人怎么想?
陈洪就说的更直白了!
是啊,我们几个也该挪挪位置了。
政治智慧不够。第一集结尾,吕芳语重心长的教导冯保,就是看透了冯保并没有坏心思,只是政治智慧不够。
吕芳传授冯保两句话:
文官们说:思危思退思变
武将们讲:置之死地而后生。
冯保打死周云逸得罪裕王和清流,现在越级上报又犯了忌讳,基本上已经板上钉钉的是置自己“死地”了。
吕芳就给冯保指了一条路:夹着尾巴做人,改变裕王对他的印象。
六字真经:思危思退思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