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面对十四阿哥寄来的信,为何说他会用心思?

上一个悟空问答我们提到了老四胤禛走的最妙的一步棋,那就是火烧百官行述,他这一举动做到了一石四鸟的效果,也为自己以后走上皇位奠定了基础。

随着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离皇位越来越远,本已胜利在握的老四胤禛面前突然就蹦出一个老十四胤禵,那么老十四胤禵又是怎么布局的呢?

一、

老十四胤禵的夺嫡路(一):

老十四胤禵在《雍正王朝》前期一直不起眼,第一次亮相恐怕要到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件中了,当时就是他模仿的太子手谕,假传军令。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老十四胤禵并无夺嫡之心,他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干掉太子胤礽,保老八胤禩上位。

而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太子胤礽复立之后,开始发生了根本改变。

此时的老十四胤禵眼看着众人支持的老八胤禩都不能入康熙帝法眼,心中基本也知道了,老八胤禩是靠不住了。那么怎么办?靠太子胤礽去?

显然不行,暂且不讲老十四胤禵自己也分析的出来,太子胤礽这次复立只不过是挡箭牌,能不能即位很难说。单就当初假造太子手谕之事,心中也明白,太子胤礽根本不会收他,况且老八胤禩势力仍在。

这时候的老十四胤禵,利用排除法,把众皇子一一排除之后,突然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自己争一把?

这就是他大殿前跟老十三胤祥打架的根本原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告诉康熙帝,太子胤礽已经毫无威信可言了,顺便试探一下自己在康熙帝心中的地位。

因为之前的老十三胤祥维护太子胤礽,虽然被康熙帝关了禁闭,但是事后康熙帝却夸老十三胤祥是一个贤德之人。这让老十四胤禵想到了突破点,他为了老八胤禩跟老十三胤祥打架,目的就是告诉康熙帝,太子胤礽再也回不去了,他的兄弟们都已经不服他了,而替老八胤禩出头,等于是出卖了老八胤禩,让康熙帝更加反感他。

这两个夺位最有实力的皇子失势后,老十四胤禵才有机会往皇位更进一步!

二、

老十四胤禵的夺嫡路(二):

老十四胤禵跟老十三胤祥打架之后,面对前来处理的康熙帝,他问了一句:

“就是要讨皇阿玛一个公道,八哥他们究竟有没有罪?没罪,皇阿玛当众就说没罪,有罪也得指明了!”

别小看这句问话,这里面充满了陷阱:

康熙帝怎么回答?回答没罪,那之前自己说他们有罪的话当放屁吗?以后还怎么发号施令,一言九鼎?

回答他们有罪,那他们是什么罪?怎么治罪?

这时候的康熙帝从来没有这么慌过,一时间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可是又不能冷场,索性不回答了,直接拔剑:

“你这个畜生,我宰了,宰了你……”

这时候,有马上推开老十四胤禵的,有抱住康熙帝大腿的,有拉住康熙帝的袖子的,还有空手接白刃的……

后来冷静下来的康熙帝终于明白,太子胤礽是回不去了,老八胤禩势力仍在,为了稳定朝局。他不仅没有处罚老十四胤禵,还升了他的生母乌雅氏为皇贵妃,另外把兵部也交给了老十四胤禵管理。

当然,康熙帝升乌雅氏为皇贵妃,目的很隐晦,一方面就是明着告诉老十四胤禵,你是有希望夺得皇位的。而且你的生母现在是皇贵妃,可比“系辛者库贱妇所生”的老八胤禩高贵的多,以后别跟老八胤禩玩了。

由此,老十四胤禵走出了夺嫡之路的第一步。

三、

致太子胤礽于死地(一):

太子胤礽复立之后没有多久,康熙帝就开始了又一次南巡,留下太子胤礽监国。

康熙帝前脚刚走,太子胤礽就开始大力清算上次举荐新太子的官员了,连上书房大臣马齐都被罢官了。

后面发生的事情,前一期详细讲解过,主要是老八胤禩设计,太子胤礽中计,老四胤禛黄雀在后……这里略过……

等到老四胤禛当着众人面烧了百官行述之后,众阿哥们除了太子胤礽不高兴以外,其余人都兴高采烈,随后马齐汇报了康熙帝。

火烧百官行述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众皇子都不敢汇报康熙帝?

太子胤礽当然不能汇报了,毕竟这事是因他而起,心中有鬼,当然不希望康熙帝很详细地知道这件事。

老八胤禩为什么也不汇报?他又不傻,上一次借刑部冤案搞太子胤礽已经吃了大亏,再加上举荐新太子一事自己本来就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满。这时候他汇报,即使是正常汇报,也会被康熙帝认为是落井下石,故意栽赃陷害,更何况百官行述就是寄存在他门人的当铺。

老三胤祉呢?他可是跟太子胤礽关系不错的,当然不能出卖太子。更何况自从热河举报老大胤禔被康熙帝批评之后,这种兄弟之间的事,他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哪里敢再凑上去?

老四胤禛更不能汇报了,他怎么汇报?举报太子胤礽?让康熙帝怎么想他?当年刑部冤案他都不敢接,这次涉及废储之事更不能讲了,况且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事还没解决呢。

那么对于康熙帝来讲,知情之人都不给他汇报,他该怎么办?

任伯安、刘八女已死,已经死无对证,百官行述已经被烧,物证也没了,众皇子们又都闭口不谈,这时候只剩下一个年羹尧还知情了,不找他找谁?

所以康熙帝马上升了年羹尧的职,让他速速前来汇报,而年羹尧怎么说,老四胤禛早已安排妥当。

四、

致太子胤礽于死地(二):

吃了哑巴亏的太子胤礽怒气发往老十三胤祥,硬生生把老十三胤祥气走了。老八胤禩则继续追查当铺神秘人的下落,果然就发现了一个坎儿,并顺利的利用金钱和美色诱惑,得知了太子胤礽写给任伯安的信。

醒过味来的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此时是联合起来对付老四胤禛,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邬思道利用坎儿成功地将战火继续往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身上引,果然老八胤禩上当!

老八胤禩认为通过这封密信,既能干掉太子胤礽,又能打压老四胤禛,于是让老十四胤禵给康熙帝写奏折。

但是前面也分析过了,此时的老十四胤禵已经不是以前的老十四胤禵了,他会傻到弹劾太子胤礽吗?

当然不会,他再也不想给老八胤禩当炮灰了,他耍了个心眼儿,只是把信寄给了康熙帝,却没有上奏折。

康熙帝读过信后,对张廷玉说了一句:

“看起来胤禵也学会用心思了!”

要知道老十四胤禵前面还因为太子胤礽复立之事,跟老十三胤祥打的不可开交,这次这么好的把柄在这里,他竟然没有上奏折?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康熙帝已经敏感地觉察到,老十四胤禵已经跟老八胤禩貌合神离了,不然的话,他自然会傻傻的当炮灰弹劾太子胤礽。

而康熙帝却跟老十四胤禵的做法一致,也是把信又寄给了太子胤礽,他这样做真的是为了让太子悔改吗?

当然不是,他要真为了太子悔改,只需要回去后当面训斥便是,没有必要寄信。那么他是为了废掉太子吗?他就是为了废掉太子,因为康熙帝最看重名声,直接废掉会损害自己的名声,逼他造反再废掉才是良策。

这也说明,用太子胤礽牵扯老八胤禩的目的已经完成,现在已经有新人顶上去了,这个新的挡箭牌不是别人,正是老十四胤禵!

貌似老十四胤禵经过此事之后,离皇位又近了一步,尤其是升任大将军王之后,他也彻底跟老八胤禩决裂,吸引了大量火力,反而让老四胤禛顺利完成了暗度陈仓之计……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康熙面对十四阿哥寄来的信,为何说他会用心思?

在此之前,十四阿哥胤禵在康熙面前的所做所为,只给康熙留下了耿直和鲁莽的印象。

这一点在“百官举荐新太子”的剧情中展现的尤为明显。

康熙与佟国维唱了一出“双簧”,以隆科多为棋子,上演了一出“苦肉计”,既将八阿哥在朝中的势力布局全盘摸清,同时还当众对其予以了沉重的抨击和训斥,令其颜面是荡然无存。可以说,康熙对于八阿哥胤禩的这次打击是相当的沉重,甚至可以用致命来形容,而这也正应了那句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在这满朝所有官员几乎都将手中一票投给八阿哥的时候,也标志着八阿哥最终只得为康熙所记恨。

可以说,此时的康熙已经通过罢黜佟国维、训斥八阿哥胤禩、处罚马齐以及表扬、褒奖雍正、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张廷玉的方式,将自己的意向表达的非常清楚,那就是决心要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并且永远不会考虑胤禩继任。

然而就是在这样结局已定的情况下,十四阿哥胤禵竟然还敢站出来给八阿哥胤禩出头。

十四阿哥先是伙同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当着所有皇子和朝臣的面,大骂胤礽为“开缺太子”,同时也羞辱了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是太子胤礽的“狗”,而后更是同胤祥大打出手,打的是不可开交,直到康熙到来仍不肯收手,最后是被张五哥和图里琛等人硬生生的拉开。

可是即便如此,十四阿哥胤禵仍是嘴上不停,一边继续羞辱太子胤礽和十三阿哥胤祥,另一边也对康熙的做法表达了极大的不满,可谓是大放厥词,弄得康熙一时气血攻心,险些将其杀掉,康熙最后还一口气没上来,晕死了过去。

而醒过来的康熙看着此时已经被德妃五花大绑的胤禵,对这样的一个儿子,康熙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说“爱”他,是因为十四阿哥胤禵不管是公开举荐八阿哥胤禩,还是在乾清门外为八阿哥鸣冤叫屈,甚至不惜惹怒了康熙,而这些都是十四阿哥的“真话”,尽管这会引得康熙的不悦,但是至少是光明正大、敢摆在人前的行为,总比八阿哥胤禩背地里搞阴谋诡计更值得康熙的赞赏。况且,此前康熙因为张五哥“说真话”,已经给了其一个“天大的面子”,如今对待胤禵,也不能过分严苛。

说“恨”他,是因为十四阿哥确实太没有政治头脑,更不会想康熙之所想,在康熙刚刚稳定局势的时候,又将太子胤礽再一次架在火上烤,这是康熙非常不希望看到的,而这也完全是在同康熙对着干,甚至是“打擂台”。

于是,康熙对于十四阿哥的评价也就此定型,敢说真话的耿直以及不顾后果的鲁莽,于是康熙将其放在了兵部,专心练兵抗敌,毕竟这样的性格还是对付敌人为好,比对待自己人了。

然而,令康熙没有想到的是,十四阿哥胤禵的一封奏折,让康熙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

康熙复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便带着张廷玉等人南巡,并且安排胤礽监国,然而胤礽的表现却是令人大失所望。

他先是用报复的心态和方式,严厉而又苛责的处罚了此前支持八阿哥胤禩的朝臣,就连支持太子的雍正和十三阿哥都未能幸免,一样受到了胤礽的训斥。而在此之后,他更是铤而走险,勾结已经被罢黜的任伯安,企图用《百官行述》来挟制朝中官员,以维系自己的地位,但是最终由于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的阻挠,太子没有得逞。

就在太子为了自己地位的稳固而不断出手的时候,八阿哥胤禩也想借机搬回局面,进而再次扳倒太子胤礽,而胤禩等人也等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那就是通过买通雍正家的仆人高福的方式,得到了太子胤礽写给任伯安的亲笔书信。

而在与胤禩等人商议后,决定让十四阿哥胤禵以兵部主管阿哥的名义,将这封信以奏折的形式送到康熙手中,同时更是让十四阿哥一字不写,只提交书信。

然而这样一来,就把一个巨大的难题交到了康熙手上。

首先,这是太子胤礽勾结任伯安,企图夺取百官行述以挟制百官的重要证据,太子胤礽的罪名也可以就此坐实,然而此时的康熙对于此前热河的“假手谕调兵”事件仍心有余悸,对于此事的真假、太子胤礽参与的程度以及整个事件的经过,他并不了解,这无疑是增加了康熙下决策的难度。

其次,如果十四阿哥胤禵是将这封信和自己的见解主张,甚至是对于太子胤礽的弹劾一起放在信中,那么康熙尚且可以根据太子与八爷党有着过节,将此事按下不表,或者等待查清楚在说。如今十四阿哥相当于将了康熙一军,意思就是要看康熙对此事是否进行表态,因为只要表态,就表明了康熙对于太子罪行的默认,而太子胤礽也将再度迎来末日。

再次,此时的康熙并不知晓,除了八阿哥胤禩等八爷党的成员,有多少人还知道这封信的存在,也不知道大家是否知晓《百官行述》与太子胤礽有关,一旦处理不好还是会让康熙陷入巨大的舆论危机之中。

可以说,十四阿哥胤禵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挟制”了康熙,逼着康熙要做出一系列不利于胤礽的举动,这与此前胤禵的耿直和鲁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康熙才会有了“胤禵也学会动心思”这样的感慨,而这并不是一种褒奖式的夸赞,更多的是一种失望和埋怨。

此时的康熙在评价十四阿哥胤禵的同时,对于八阿哥胤禩也是愈发的愤恨了。

当康熙拿到这份只有胤礽亲笔书信的奏折的时候,第一个反应便是此事必然与八阿哥胤禩密切相关。

一方面,出于康熙对胤禵的了解和认识来看,在乾清门外不顾及康熙情绪与心中所想,大放厥词,并且大打出手的十四阿哥胤禵,是有话直说的人,必然不会如此心机的只留下一份书信而一言不发,更是假借兵部书函的名义进行遮挡和掩饰。这些事情是胤禵做不出来的,但是八阿哥胤禩就不一定了。

另一方面,康熙想到的是此前胤禵为了迫使胤礽倒台,竟然不惜假借康熙名义诱审肖国兴,用这样卑劣的手段,甚至倒逼康熙迫使其做出决定的行为,只有胤禩这样的人才做的出来。况且,胤禵和胤禩等人的关系,也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所以,与其说康熙在说“胤禵学会用心思”,不如说是八阿哥胤禩依旧没有吸取此前的教训,还想着用背地里的阴谋诡计来残害胤礽,这也让康熙对其是更加的厌恶。

而最终的剧情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八阿哥胤禩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尽管太子胤礽因为康熙回信的刺激,准备行谋反之事,最终被镇压,并且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废黜了太子之位,然而胤禩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也跌落了谷底,最后也只落得康熙极度负面的评价:

“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但处处学得不像,朕以宽仁治国,他以宽仁收买人心;朕已经过于放纵下头,他比朕还要放纵。就算他的宽仁是真的,也只会把列祖列宗的江山由于放纵而毁于一旦。”

而他本人也是在“九子夺嫡”中败下阵来,无法染指皇位,与此同时他与十四阿哥胤禵的矛盾加深也影响到了八爷党集团的整体实力,最终让雍正的以顺利继位成为最后的赢家。

雍正王朝:康熙面对十四阿哥寄来的信,为何说他会用心思?

这封信至关重要,因为它是扳倒太子的利器。谁把这封信交给康熙,谁就可能被康熙认为是心怀叵测的阴谋家。

围绕着这封信,至少有三位阿哥展示了自己的权谋水平。最终,是十四阿哥把这封信寄给了康熙,但他巧妙的让康熙知道,这并非他的本意。因此,康熙说他会用心了。

十四阿哥是怎么做到的呢?

先说说这封信。

这封信,是太子与江夏镇的任伯安、刘八女等人暗中交结的铁证,是太子卑劣行径的一次集中展示。因此,康熙收到信后,立即决定要废了他。

这封信本来是在四阿哥胤禛手里。但是,胤禛采纳谋士邬思道的建议,通过将计就计的策略,让奴才高福将这封信偷了出去,交到了八阿哥胤禩的管家手里。

八阿哥胤禩一直想着扳倒太子,得到此信后,欣喜至极,想着立即把此信交给康熙。

可是胤禩为人一向狡猾,他知道,不管谁把此信交给康熙,都将被康熙认定为心怀叵测的小人。于是,他说动性情急躁的十四阿哥,让他把信寄给康熙。

十四阿哥一直是个武将,性情比较暴躁。八阿哥以为老十四不会想到其中的利害关系。可是,老十四其实一点都不比他傻。

老十四答应了老八。但他寄给康熙的时候,没有多说半句话,仅仅是把这封信原封不动地寄给了康熙,并无参劾太子的折子。

康熙知道,老十四一直是八阿哥一派的。所以,看到光溜溜的一封信,康熙立即断定,这封信肯定是老八让老十四寄来的。老十四无法推脱,便用这种方式巧妙地告诉康熙,他仅仅是奉命行事而已。

于是,康熙便把八阿哥胤禩认定为躲在背后的心怀叵测的小人。

其实,这件事真正的幕后主谋,是四阿哥。他想要扳倒太子,却不想落下扳倒太子的名声,于是他使用计谋,利用了八阿哥。八阿哥本想栽赃十四阿哥,结果又被老十四摆了一道。

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雍正王朝:康熙面对十四阿哥寄来的信,为何说他会用心思?

不逮精神老愈愁,银须鹤发更何求。

艰难世事危心力,履薄临深岂自由。

――康熙《书怀》

感谢羊角风朋友的邀请。

很高兴再次为大家解读《雍正王朝》,还是老规矩,不站立场,不究谁对谁错,也不认为谁正义谁邪恶,只剖析各方的智计与诈术。

这是在《雍正王朝》剧中,“百官行述”被焚毁之后的一个情节。

说起这个《百官行述》来,请大家想想,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呢?

也许有些朋友们会认为:《百官行述》是任伯安在吏部任职期间,详细记录下了许多官员的不法言行和种种劣迹。谁要拿到了《百官行述》,谁就捉住了众官员的小辫子,以此为要挟,挟制百官,为自己登上皇位创造有利条件。

真的吗?咱们来认真分析一下。

对于八爷党,这个《百官行述》有没有用呢?八爷需要以此来揪住百官的小辫子,胁制百官吗?根本没这个必要。

人家八爷的支持率高得很。上次推选新的储君人选,八爷胤禩得票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群臣拥戴,仍然被康熙一票否决。

那么,这本《百官行述》对四爷党有用吗?也没用。

上次清理户部欠款,四爷胤禛把上至王公,下至小吏,所有的相关人员都得罪了一遍。人家是要在康熙面前做“孤臣”的。要这《百官行述》有什么用?难道还想把群臣们再重新得罪一遍?

那么对于太子胤礽,《百官行述》就有用了吗?那大家考虑一下,拿到这个《百官行述》的目的是什么?

捉人把柄,胁制百官。

在大清王朝,有权力胁制百官的是谁?――只有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那你太子胤礽想拿到《百官行述》,就动机险恶,想犯上作乱,这就是冲着皇位来的。更愚蠢的是,胤礽居然还给任伯安写了封亲笔信。

胤礽捉人把柄的目的还没达到,他的把柄先被人捉住了。这就是政治敏感度极端迟钝的结果。

大家要注意这个狗头军师黄体仁。

我们发现,只要这个黄体仁给太子胤礽出主意,没有一次胤礽不倒霉的。从户部欠款、卖官鬻爵、刑部冤狱,直到这次《百官行述》。

所以说,这个黄体仁的立场很值得怀疑。

这次黄体仁劝说太子胤礽收服任伯安为已用,获取《百官行述》,骚点子不断,桩桩件件把太子胤礽往陷坑里引。

任伯安要上交《百官行述》的条件:

1.官复原职;

2.释放钦犯刘八女。

任伯安是康熙在刑部冤案中亲自定下的罢免官员,而刘八女也是康熙钦定的要犯,当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太子胤礽洗罪。而你胤礽却让任伯安官复原职,再释放刘八女,这不是等于和康熙顶着干吗?

更可恶的是,为了刘八女,居然还设计要把老十三胤祥拉下水。

胤祥以前始终忠于你,木兰秋猎保你胤礽的驾,二次复立还上折子扶你,你胤礽这么做事,不就是自断臂膀吗?

看看这个黄体仁出的主意:得罪百官,顶抗康熙,自断臂助。

你说这黄体仁是太子的人,谁信啊?而他出的这主意,一害太子,二害胤祥,还连累四爷胤禛,大家知道黄体仁是谁的人了吧?

他早就是老八胤禩的人了。

但是老四胤禛岂是白给的。胤禛与邬先生设下了欲擒故纵之计。先让刘八女从狱中脱逃,但却让太子胤礽的人去放。然后又急调年羹尧星夜兼程,前往江夏镇戢拿。

年羹尧心狠手辣,拿到存放《百官行述》当铺的当票以后,又搜到了太子胤礽给任伯安的亲笔信,还获得了江夏镇的全部财物,立生杀心,为防止走漏风声,干脆把江夏镇所有居民杀了个罄尽,一把火将镇子烧成了废墟。

胤禛又让李卫乔装山西富二代,巧夺《百官行述》,借着请客吃饭的由头,邀来大臣马齐和众位阿哥,将《百官行述》当众焚毁。

《百官行述》虽然被毁,但太子那封写给任伯安的亲笔信却落在胤禛手中。胤禛说是为了留下个把柄,好保护胤祥,但实际上是他不方便下手。

做为胤禛的谋士,邬先生明白,领导不方便下手,那下属就应该替领导分忧,把这件关键物证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来。

利用下人高福被八爷党收买的良机,邬先生设了谍中谍的计谋,将这封信巧妙地抛给了老八。

计谋得逞,胤禛立即赐死了高福,一来是防止计谋被八爷党识破;二来是灭口,让自己的阴谋永远无法被查证出来;三来,万一康熙仍然要保太子,自己也能以此体现立场。

书信到了八爷胤禩手中,当然不肯放过这个扳倒太子的大好良机,必须要让康熙知道。于是,胤禩就让十四爷胤禵去写折子把事情告诉康熙。

老八是什么意思呢?

上次刑部冤狱案,他第一次谋划扳倒太子,但却让自己陷入了猜忌。而这次,他可不能再吃亏了。

推选储君事败,老十四胤禵主动挑衅老十三,两人在殿外大打出手。康熙气怒,差点一刀跺了他。但康熙却没有深罚老十四,反而给了他重要差事,让胤禵掌管兵部,还把胤禵的亲生母德妃封为皇贵妃。

后宫中如果有皇后,皇后就是六宫之主,而没有皇后的情况下,皇贵妃则是地位最尊崇的。

加封皇贵妃,暗含的意思就是她的儿子们将会列入储君的选择。

老十四胤禵触犯了康熙,非但没有受到惩戒,反而受到重用,母亲又被封为皇贵妃,胤禵就立刻成为八爷胤禩心中的大忌。

而康熙这样操作,就是要收到这样的效果:

1.让胤禩对老十四生出疑忌和戒心。

2.转移八爷胤禩的注意力,为老四胤禛打掩护。

3.给老十四胤禵以希望,让他顿生异心,达到分裂八爷党的目的。

即然八爷胤禩开始对老十四胤禵心怀猜忌,得到这封太子手书,他就让胤禵向康熙上奏。

老八的这一招确实够狠,首先,扳倒了太子;再次,让老十四将老四胤禛攀下混水;然后,让老十四当炮灰冲锋,承担起扳倒太子的责任。

万一康熙要保太子,老十四可是有前科的,当初伪造太子手谕的事还没结算清楚呢,康熙拿第一个会处理他。

然而,老十四胤禵可不会轻易上当,他早已看破了老八胤禩的心机。老八这计划对他没有半点好处,太子和老四都倒下了,他还能安全吗?

所以,胤禵转手把老八胤禩就卖了。他将太子的手书给康熙寄去,却没有上奏折说明原委。

这个暗示很明显,以兵部名义上奏,那是国事,没有奏折,和当年胤禩刑部案一样,请父皇定夺。而胤禵是八爷一党,众所周知,这样,老八胤禩的影子就在此事中清晰可见。

康熙点点头:“胤禵也学会动心思了!”

一语双关,不但康熙明白了八爷胤禩的计划,也明白老十四胤禵此刻也生出了夺嫡之心。

而康熙心中即然了如明镜,在后来的谋划中就充分利用了胤禵的夺嫡之心。

雍正王朝:康熙面对十四阿哥寄来的信,为何说他会用心思?

很简单,当时八阿哥拿到信之后叫老十四给皇上上密折。说:老十四主管兵部,上这个密折最合适。可是,老十四知道这中间的厉害关系呀,这封密折皇上看到,太子一定被废。这个搬到太子罪名他不担。他直接把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当做密折呈给皇上,可是中间曲折一个字也没写,因为老十四太了解康熙了。老十四是八阿哥的人,他没写任何东西,就表明是老八让他呈的这封信,他自己并不知道老八是怎么得到信,想搬到太子的也是老八。所以,康熙看到说了一句“胤祯也学会用心思了!”康熙是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十四阿哥,也开始不干愿做别人的枪,有自己的想法了!

雍正王朝:康熙面对十四阿哥寄来的信,为何说他会用心思?

九子夺嫡,康熙皇帝对任何一个有意愿的夺嫡的皇子都深又戒备。毕竟皇帝的地位太高了!尤其是皇十四子胤缇是手中有军权的。毕竟其他的皇子手中没有什么军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康熙皇帝会不知道?由于西北的战败,康熙皇帝皇实在让十四子胤缇出面领兵出马。也可以被迫交出军权。毕竟康熙皇帝老了,不可能再次御驾亲征了。但是作为一个数次御驾亲征的皇帝康熙皇帝,对于军队在谁的手里控制着还是有相当大的忌惮。只要是康熙皇帝还活着?军队就不敢造反!但是康熙皇帝也没有任何办法准确的知道自己会在那一天死去,所以才会纠结。毕竟皇位只有一个,而康熙皇帝的儿子们又都十分能干。那怕是被废掉的太子,要是放在一般的时候也是非常能干的。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毕竟是有能力的人,又有谁会甘心让出皇帝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