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太子让老十三胤祥杀掉庶母郑春华有何深意?
上一个悟空问答,我们提到了一个悲情女子,就是年秋月,她的一生被人操纵,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除了她以外,还有一个女子,也是结局凄凉,倒不是命运跟她开玩笑,而是她爱的人连给她开玩笑的机会都不给!
这个女子就是郑春华,一个游走于康熙帝和太子胤礽之间的女子。等到她付出了一切以后,复立以后的太子胤礽不仅不怜惜,还指使老十三胤祥去杀害她,那么这背后又隐藏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一、
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相当的丑化太子胤礽,其实真实的太子并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胤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他的生母是仁孝皇后,因为生他时难产去世。康熙帝非常悲痛,同时也对胤礽非常宠爱,在他一周岁的时候就册立为太子。
太子胤礽文武双全,康熙帝亲自教他治理国家的能力,并监国多年,成绩不凡。
康熙帝对太子不满其实发生在康熙二十九年,那一年康熙帝御驾出征,但是中途生病。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奉旨前往探望。但是太子胤礽在行宫里看到康熙帝的病容,并没有表现出忧愁的样子。因此,康熙帝心中埋下了一个疙瘩,认为太子胤礽绝无忠爱君父之念。
但这只是一个开头,后来康熙帝开始封赏其余皇子,受封的皇子开始参与国家政务,相当于削弱了太子胤礽的权力。各位皇子之间的争斗也由此打开……
到了康熙四十九年,开始有人举报太子胤礽有很多不良表现,这些举报有些其实是无中生有,但是康熙帝却深信不疑。更重要的是,由于太子监国,有些本来属于康熙帝的工作他也做了,本来是表现的机会,结果康熙帝认为他越位处事:
“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再到后来太子胤礽的十八弟生病,他没有表现出关心的样子,最终导致康熙帝日益不满,并废除了太子。
二、
所以,真实历史中,太子胤礽被废并不是因为他犯了多大的过错,也不是因为他治理国家不行。主要还是因为康熙帝对太子胤礽的一些细节表现不满,最终冷藏了太子。
在《雍正王朝》中,这个太子胤礽就有点窝囊了,一点也不像是一个当了几十年太子的人,更没有任何的能力展现,唯一展现的,就一个字——蠢!
老四胤禛南方赈灾有功,本就是太子的人,可是太子却趁机打压一下自己的手下。这让人很不解,太子的人做事本就该光明正大,他却说老四做事不光明,弄得康熙帝接不上话,只得转移话题说沙琪玛好吃。
太子胤礽跟康熙帝的妃子偷情,跟大臣们玩私下交易,还卖官鬻爵,面对康熙帝的问话,支支吾吾,半天蹦出一句“皇阿玛英明睿断,自有主张!”
太子胤礽第二次复立以后,不韬光养晦,却在自身不稳的情况下,就大肆打压政敌,结果再次成为了众矢之的,真是愚蠢的不行。更可气的是,众皇子跪送康熙帝第六次南巡远去,车驾还没走远,这个太子胤礽就站起来,拍拍衣服走了,留下其余跪在地上的皇子们议论纷纷。
但是如果太子胤礽真的像《雍正王朝》中所展示的那样愚蠢,那他估计都活不过第二集。难道面对当前的处境,他又是第二次被复立太子,本来地位就已经产生危机了,难道他毫无察觉?
他当然不会毫无察觉,他也是需要动作的,不然的话,死的更快。在第二次复立太子以后,他做了一件事,也正是这件事,算是彻底葬送了他的前程。
这件事就是太子胤礽指使老十三胤祥去杀害郑春华!
三、
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太子接连遭遇打击,这让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没有办法控制手下的大臣。我们看整部电视剧,太子的得力干将除了老四和老十三以外,基本再无一个可用之人。能用的除了蠢货就是拉后腿的,没有一个靠得住。
这一点都不像老四胤禛,好歹人家还有邬思道,还有年羹尧,还有李卫、田文镜。
其实这也非常好理解,毕竟太子是以后的皇位继承人,未来整个江山都是他的,所以,他也不注重培养这些关系。但是自从那次有人假传太子手令兵围八大山庄以后,太子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不惜铤而走险,决定也走结党营私的路子。
可是,要让众臣都听自己的,再靠小恩小惠,或者培养感情,这实在是太难了,而且时间也不允许,于是他需要另辟蹊径。
然后他就发现了江夏镇任伯安的“百官行述”,这可是大好的机会,只要这个东西拿到手中,也就掌握了这些官员的把柄,还怕那些官员不听他的?
可是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你想有所得,必须有所失。任伯安开出条件,要想拿到百官行述,那么必须无条件释放朝廷要犯任季安及小舅子刘八女。
这其实已经触犯到大清的利益了,也不是未来的皇帝应该做的事,可是太子太急于求成了,不惜答应了任伯安。
可是给任伯安官复原职比较容易,可是要释放那两名朝廷钦犯就难了,毕竟这是康熙帝亲自督办的案件,不是说放就能放的。
那么太子胤礽该怎么办呢?
四、
能办这件事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老十三胤祥!
此时的刑部是掌控在老十三胤祥手中的,他说放人也是有办法做出正规手续来的。可是直接让他放人,显然不妥,太子胤礽还需要一个制约老十三的东西。
于是,他就让老十三胤祥去杀害郑春华!
其实整部剧中,太子胤礽从来没有把老四和老十三当过兄弟,不仅他俩没有,其余的皇子也没有。他只把老四和老十三当成自己的兵,到了后期老四胤禛不听使唤以后,他更是变本加厉的把这个权力加到老十三身上。
老十三胤祥也多次因为太子胤礽的事遭罪,甚至被老十骂胤祥就是太子的一条狗!不是他不懂得拒绝,而是因为他骨子里认为太子是正统,是要听从的。
但是他也是会变的,太子第二次复立以后,他就产生了自己的想法,极力劝说太子不要再次翻船,可惜太子一意孤行!
本来他打算让老十三胤祥杀害郑春华,这样老十三的把柄就在自己手上握着了,不怕他不听话。岂不知,此时的老十三已经不是以前的老十三了,他随后就告诉了老四胤禛,他们在雍亲王府听邬思道分析了太子可能还会被废。于是打算瞒天过海,用了一个计策把郑春华藏到了雍亲王府上。
同时也将计就计,放走了刘八女两人,紧接着又指使年羹尧进江夏镇捉拿要犯。只是老十三也没有预料到,年羹尧也有自己的小剂量,来了个血洗江夏镇。
最后太子胤礽和老十三胤祥全部栽在了这件事上,好歹老十三栽倒了以后,还有老四胤禛营救,但是太子胤礽栽倒了,可是再也站不起来了!
所以,太子胤礽指使老十三杀人,彻底伤透了老十三的心,并把他从自己身边推到了老四胤禛身上,这种丢车又不保帅的策略,实在是愚蠢至极!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中,太子让老十三胤祥杀掉庶母郑春华有何深意?
《雍正王朝》中,郑春华就如同一朵带刺的玫瑰花,花落谁家谁就棘手。胤礽第一次被废,与郑春华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胤礽复立后,吃一堑长一智,也学精了点。
郑春华的存在,对太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太子曾经与郑春华有过一段风流韵事,后来东窗事发直接让太子下马。当时的太子,应该还是对郑春华有几分感情的,知道会出事,还要十三爷保护郑春华的周全。经过一次废立事件,太子也体会到什么叫“天上地下过山车”。
只要郑春华活着,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万一落到竞争对手手里,将来对太子是个不小的麻烦。
郑春华曾与太子如胶似漆,又是从宫廷走出去的,想必知道太子不少“黑历史”。如果传播出去,太子之位就悬了。
与庶母寻欢的丑闻,一旦被重新掀开,太子的位置就显得十分被动,康熙也会非常尴尬。
时过境迁,当初的儿女情长成了太子今天的“前途包袱”,当初的温柔乡成了今天的“定时炸弹”。太子的手下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也怂恿胤礽行动。
人不狠,坐不稳,太子要赶在别人之前,对郑春华下手。
太子无人可用满朝文武的心都向着八爷,胤禛也开始变得不听使唤,除了十三爷,胤礽根本不信任其他阿哥。
当时任伯安用《百官行述》与太子做交易,希望放了刘八女。太子想掌握百官的“小辫子”,以便进一步掌控朝局,于是答应了任伯安的请求。
刘八女被关押在刑部大牢,要放出刘八女就需要十三爷配合,因为十三爷是刑部的负责人。十三爷为人仗义,眼中进不得半点沙子,要他直接放人肯定是不行的。
要拉一个人上船,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其干一件见不得人的事。太子要通过胤祥放人,就只有先拉他下水。怎么拉呢?就是先从小坏事干起,一步步引导他入局。
郑春华是太子托付给胤祥的,胤祥相当于是私藏犯人,这就是一个小辫子。要清理掉郑春华,就要找一个能够被利用的人,十三爷再适合不过。只要胤祥处理了郑春华,就能以此要挟他放出刘八女。
太子这招连环计,不可谓不高明,用十三爷当马仔可以一石三鸟,除掉郑春华、拉十三爷上自己的船,还能弄到《百官行述》。可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十三爷早就成了胤禛的铁杆粉丝,太子的算盘岂能瞒过胤禛一伙。
最后,太子算计别人不成反到被人算计。《百官行述》没弄到,郑春华也还活着,胤礽竹篮打水一场空。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也被胤禛拿到,经过胤禛的运作,成了太子的第二次被废的“催命符”。
胤礽复出之后的太子之位本就不稳,他要做的事情就是修身养性,低调本分地履行太子的职责,为康熙分忧,或许还有转正的机会。然而,胤礽却干出不忠、不仁、不义之事,辜负了康熙的希望,让自己彻底出局。
原创:秋媚,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雍正王朝》中,太子让老十三胤祥杀掉庶母郑春华有何深意?
这段剧情源于《百官行述》的出现。《百官行述》这本奇书是任伯安多年就职刑部,广搜材料所成,任伯安自己就是个宵小之辈,他弄出这本书来,自然没好事。其目的就是通过这些材料,裹胁百官,让百官成为自己的棋子,自己也好从中谋利。
太子胤礽知道这本奇书后,和任伯安一样,他也想通过《百官行述》裹胁百官,好让自己一呼百应,顺利继位登基。太子非常想得到这本书,但是任伯安怎能轻易将此书献给太子呢。他是有条件的。条件一,给我任伯安官复原职(因为刑部大案任伯安被削职为民了)。条件二、放出妹夫刘八女。这刘八女可是犯了大案要终身监禁的,现在被关在刑部大牢里。十三爷此时掌管的正是刑部,太子为了得到《百官行述》,设下了一条毒计,故意拉十三爷下水。太子苦口婆心的劝说十三爷,让他除掉郑春华,这其实是太子处心积虑坑十三爷的阴谋,是一食二鸟之计。
只要老十三答应帮助太子,不管郑春华最后结局如何,老十三就算着了太子的道。郑春华被老十三处死,太子则洗去了自身污点,可以重新树立威信。郑春华被老十三放走,老十三也就难逃干系,私放钦犯,那也是不可饶恕的。
既能拉老十三下水,又能妥善处理自己的旧情人郑春华,简直是完美的计策。
为什么郑春华能让老十三就范呢?
其一、郑春华的身份太敏感了,她是康熙的妃子,与太子有着不伦之情,最后也是康熙亲自处置的。郑春华被罚为辛者库苦役,她是太子挥之不去的污点,当然也是康熙的污点。郑春华无论生死,都必须由康熙说了算。老十三是没有擅自处理郑春华的权利的,如果老十三一意孤行,就是违背圣意。太子只要抓住这一把柄,老十三就不得不听他的。
其二、太子看透了老十三是侠骨仁心的侠王。太子让老十三杀人灭口,老十三于心不忍,又恐太子亲自动手,只能暂且答应太子。老十三的性格,太子摸透了,人人都知他是侠王。路见不平,行侠仗义,乃是侠王本色,老十三的心善成为了太子的突破口。
最后,我们知道老十三与四哥胤禛将计就计,答应了太子。郑春华被四爷保护起来,老十三放出了刘八女,刘八女顺利回到江夏镇。而四爷的计划也开始顺利实施,杀伐果决年羹尧出场了。四爷和老十三联手,在年羹尧的帮助下,顺利得到了百官行述,还有太子的密信。《百官行述》被四爷一把火化为灰烬,太子的阴谋彻底泡汤,四爷也因而掌握了太子阴谋裹胁百官的证据。
太子万万没想到,八爷不是最大的对手,四爷才是他最大的克星。这最后一枪,是四爷胤禛打响的。太子的最终倒台,也连累了侠骨仁心的十三爷,十三爷因私放郑春华被圈禁了。这正是,有因必有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啊。文/风雪梦不逝
点赞关注,鸿运当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