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字能不能更精简,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出口呢?

我有一个朋友正在做这件事,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这个朋友经历也确实比较精彩,我要是讲的话,估计得分三十期来讲,也不见得讲完,进入就说一个吧,据说是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因为我过于表现的感兴趣,反而让他非常不安!

先介绍一下他的家世,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有四个姐姐,他是老五,全家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不过这个朋友高考考了四次才进入大学就读。

后来毕业后,他一边工作一边研究电子书,后来也小有名气,但是随着我国版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他的电子书生涯告一段落!

后来七八年时间他一直在鼓捣着什么,别人问,也是非常神秘的不告诉,直到最近这段时间,我才搞明白他到底在干嘛,原来他在简化汉字!

他公布的手稿是这样说的,在他多年研究中,发现中国的汉字太复杂了,竟然有九万个之多,而且复杂的程度堪称世界第一,但是我们平常用的只有几千字,既然几千字就能表达所有的意思,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多汉字呢?为什么不能消除掉八万多个汉字呢?

然后再在剩下的几千个汉字基础上继续简化,这样每个人只需要学习几百个字就能表达更多含义,何乐为不为呢?

先说一下原理吧,就是在旧六书的基础上,改成新六书:

六书: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指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在新六书中的后面两个指事和会意合并,统称为会意,并且新增加了变体法则,还创作了中式音体字!

旧六书理论适合表意文字-汉字,新六书理论适合表意和表音文字,两套系统。

后面的规则太复杂了,杨角风就不一一解释了,就从几个汉字来看吧:

关于“汉”字,繁体是“漢”字,改成了这么个字:

我字写的不咋地,毕竟为了大家能看清嘛,这个新体汉字呢,意思就是说,中国汉人是沿水而生,又是中国人,一个中字加一个人字,就是汉字!

2、再比如“繁”字,通过新体改良后的字为上面的“敏”改成了“凡”字:

这个字为什么要改呢?是因为上面的字是“敏”字,发音是“min”,而不是“fan”,这样改了以后,就是凡字音了。

3、最后再看一个“篆”字,改造以后最下面的“彖”改为了“专”:

原因同上,因为“彖”字发的是“tuan”音,而不是“zhuan”音,故改为“专”

当然还有很多字,后来他花钱也印了一些字:

只是这个朋友的终身大事一直没有解决,也快奔四十的人了,总在想着这项发明一旦铺展开,根本就不用愁没有金钱和美女!

我也只能祝福他:有梦想总是好的,万一实现了呢?

朋友,你支持他吗?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中国的汉字能不能更精简,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出口呢?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子就是“简体字”,对应的就是“繁体字”了,“简体字”为大陆地区的官方文字,但在其它使用汉字的地区都使用的“繁体字”,因为“简体字”是49年后大陆推行的政策。

除了“简体字”外,1977年国家还推出过汉字二次简化方案,简称“二简字”,但1986年二简字就被废除,原因也不太复杂,就是二简字实在太简化了,使得很多汉字失去了含义,甚至简化成了一种符号,现在会写二简字的人已经很少了。

说到“二简字”就是想说明在现在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对汉字进行再次简化的。

从汉字简化这个角度寻找文化出口的方向本身就行不通,汉字属于方块字,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字母文字本身就不是一个体系,这不是汉字简化能弥补的,汉字就算再简化也变不成字母文字,但中国书法是确实是一个可以宣传中国文化的很好方式。

文化输出要找到与其它文化的共鸣,人员和商品、服务的交流其实就是文化交流的最好途径,中国出口的商品很多但却缺少本土品牌,古代的丝绸之路的两端罗马和中国远隔千里,但却因为丝绸和瓷器知道了中国的存在。

中国的汉字能不能更精简,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出口呢?

瞎改筒化字使的百姓认知混乱,给今后生活增加麻烦,因简化字当年本人身份证,结婚证上的名子三个字错写?了二个字,给后来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

中国的汉字能不能更精简,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出口呢?

1977年就简化过一次,实行了不到两年,结果已失败而告终。

中国的汉字能不能更精简,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出口呢?

中国的汉字能不能更精简,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出口呢?

答: 一定能!一定会更精简!

1、中国的汉字主要受众是中国人及一小部分华人。那么,要成为世界通用文字,必须要以整体科学系统化地精简改造!

2、中国千古以来,汉字构造形、意、声繁杂乱,欠缺同信息化技术 数、理、化各科的畅通使用。

3、在用汉字读、写、输入法无直接关系,拖累了学习者,也拖累了科学技术发展前进的步伐。

总结:汉字必须得以整体系统化精简改造。

让“中国的汉语言文字”真正成为全人类共同使用的中文文字!

中国的汉字能不能更精简,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出口呢?

现在的汉字已经夠精简的了,个别字有简化的可能,却没有必要,不能影响大局。汉字文化出口与汉字的简繁没有多大关系,应该与推广汉字的方法有关。汉字的字典引索里已经非常明确了。汉字的边旁部首就是最鲜明的特色。出口或者叫推广汉字到全世界,跟汉字的简繁从本质上说没有半毛关系。从曰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已经使用汉字却又放弃汉字来看,绝对不是精简的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