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孙悟空共哭过几次?各是因何而哭?最令你动容的是哪一次?
孙悟空哭过太多次,而且主要集中在取经路上,其中有两个妖怪,让孙悟空三天内大哭三场,三次都不一样的原因,有委屈,有刻意,有恐惧……
面对两个无比强大的妖怪,孙悟空连续大哭三场,但是也获得一特权
(杨角风谈西游第86期)
上一期讲到孙悟空终于回归了取经队伍,但是这次回来却明显的感觉到跟之前不太一样了。
整个取经队伍在黄袍怪那里差一点就分崩离析,幸亏小白龙还在坚持,才力挽狂澜,说服猪八戒去请回了孙悟空,经过这一战以后,大家心中都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晰,也明白这个取经队伍,这种配置,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取经队伍中,心态变化最大的却是孙悟空,从最早的积极主动,到现在的遇事开始推脱,总结出取经队伍遇到的劫难,大部分都是安排好的,不用怎么担心。甚至为了报曾被赶走之仇,还算计了猪八戒一次,差点让猪八戒丢掉小命。
可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接下来遇到的妖怪,背景更加强大,目的更加专一,手段更加狠毒,取经队伍差点就在这里全军覆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本期杨角风谈西游:面对两个无比强大的妖怪,孙悟空连续大哭三场,但是也获得一特权
1、西游记中孙悟空哭过吗?
我们小时候看西游记,觉得孙悟空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连玉帝都敢打,哪里有什么困难或者妖怪能让他哭?但是仔细一想,孙悟空好像哭过好多次呢,那我们就点一下他都在哪里哭过:
孙悟空第一次哭是在成为美猴王以后,潇洒快活了三五百载,一天,本来在喜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他第一次哭是想到了自己可能会死。
孙悟空第二次哭是在拜别菩提老祖的时候,其实就是被师父赶出门了,他是“满眼堕泪”,师父不要他了,能不哭吗?
孙悟空第三次哭就到了取经路上了,中间他不管是怒,还是悲,都没有掉过泪,甚至被如来佛祖压到了五行山下,他都没有掉一滴泪,倒是把我们观众看的落下了热泪。在黄风岭那里,孙悟空被黄风怪吹了一口气,冷泪直流,不过这也不算是哭。
孙悟空第四次哭就到了白骨精这里了,而且还连续哭了好几场,被赶走的时候“噙泪叩头辞长老”,还没有哇哇哭,估计是委屈的哭。等往花果山飞的过程中,路过东洋大海,又触景生情,想起了跟唐僧的种种“止不住腮边泪坠”。不过估计孙悟空也快习惯了,每次都被师父赶走,每次赶走时都哭。
有人说在五庄观那里,孙悟空回去找菩提祖师的时候也哭过,其实原著中是没有的,这个情节只有86版西游记中有,不算!
后面的取经路上哭的时候更多了,红孩儿那哭,青牛精那里也哭,黄眉老怪那更是大哭,蜈蚣精那更是大哭三场……简直每走一步都要大哭一场,要知道取经才有十四年,孙悟空从出生到被压五行山近一千年内只哭过一次啊,所以取经真难!
2、第一次假哭的孙悟空
取经路上孙悟空唯一一次假哭,是发生在平顶山上,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上次白骨精那里自己被赶走,不管是唐僧还是猪八戒必须给自己一个说法。我们看看他们三人斗智斗勇的过程:
孙悟空先是挤兑猪八戒,你不是想当大师兄嘛,好,给你机会,你去巡山吧?
好大圣,你看他弄个虚头,把眼揉了一揉,揉出些泪来,迎着师父,往前径走……八戒看见,连忙叫:“沙和尚,歇下担子,拿出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了罢!你往流沙河还做妖怪,老猪往高老庄上盼盼浑家。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木,与师父送老,大家散火,还往西天去哩?”
孙悟空目的很明确,就是告诉大家前面有妖怪,自己一个人势单力薄,打不过,需要八戒打前站。猪八戒傻吗?显然不傻,猴子你给我玩心眼儿是不?你不愿意走了是吧?可以啊,沙和尚,过来,咱分行李,还取个屁的经,大师兄都哭了,我们散了吧?
猪八戒还不忘把唐僧搬出来,这可不是我老猪不仁道,是你家大徒弟不愿意走了,至于你嘛,给你买个棺材,你下地狱吧!
猪八戒心里清楚的很,猴子跟我来这套,我老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跟我耍心眼,你还嫩点,看师父怎么收拾你?
唐僧果然过来替八戒说话了,孙悟空你给我说明白点,怎么就不能走了?你别哭丧着脸吓唬我。
孙悟空双手一摊,反正我一个人是打不过的,以前的分工不算,现在得重新分工,你不同意,那咱就在这耗着。好不容易有了一个你们在白骨精那冤枉我的把柄,我可不能像以前那样傻啦吧唧的只会往前冲了。
3、孙悟空获得一项特权
唐僧看孙悟空哭哭啼啼的不肯走,想了想也是有些理亏,以前孙悟空又管化斋,又要打妖怪,还蒙受不白之冤,确实心里那个坎过不去,反正紧箍咒自己还会念,孙悟空最起码受控于自己,那就送他一项特权吧:
“徒弟啊,你也说得是,果然一个人也难……我这里还有八戒、沙僧,都是徒弟,凭你调度使用……”
孙悟空目的已经达到,泪立马止住,并试图扩大战果:要想过这一关,必须得让猪八戒答应我两件事,才有三分去的,不然半分儿也别想过。
八戒:你丫的爱过不过,指望我个屁,谁指望我谁是王八蛋,不过就散伙,沙师弟,拿行李!
唐僧:小猪猪别急嘛,我们先听听是哪两件事,再做决定。
八戒:猴子你说,你到底想干嘛?
悟空:两件事听好了啊,一个是看师父,一个是巡山。
八戒:你玩我?看师父就不能巡山,巡山就不能看师父,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嘛,沙师弟,拿行李!
……(上期已讲,后面八戒去巡山了)
唐僧:你这个泼猴,现在美了,如愿以偿了?跟猪八戒是兄弟,全无爱心,都是嫉妒,我要收回我给你的特权!
悟空:你急个毛啊,我就是让你看看你倚重的猪八戒到底是啥样货色,以后再不许产生升他当大师兄的想法!
唐僧:不信!
悟空:你等着,我去跟踪他。
4、孙悟空的噩梦
等猪八戒确实被孙悟空抓到了把柄,噎的唐僧也是哑口无言,心里骂死了猪八戒,真不给师父长脸,搞得这猴子处处得意。
再说那莲花洞的两只妖怪,这可是取经路上唯一两个具备五件法宝的,带着画像的,专门针对师徒几人下手的妖怪。目的性明确,就是要致唐僧等人于死地,前面抓住了骂骂咧咧巡山的猪八戒,后面就直接奔着唐僧等人来了……
第一个出场的是银角大王,他变作了一个腿受伤的老道,躺在路边,目标人物——孙悟空!
唐僧的老毛病又犯了:老道你这么可怜,要不你骑马吧,我步行。
银角:腿疼,不能骑马。
唐僧:沙和尚你把行李放在马上,你背着老道吧?
银角:他长得丑,我不让他驮。
唐僧叹了一口气:八戒也不知道跑哪去了,总不至于让我唐僧驮吧?要不悟空驮吧?
银角:行!
悟空:你这个混蛋妖怪,你也不问问我老孙多少岁了?就你说的那忽悠大傻子的话,能骗得了我?你要非吃那个大傻子,分我一半肉吧?
银角: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唐僧:泼猴,你脑袋又痒痒了是不?叫你驮你就驮,哪那么多废话?
孙悟空摸摸脑袋,这一天提的要求太多,逼的唐僧太紧,是有点过分了,我自己处理掉这个妖怪吧。
可是孙悟空哪里知道这妖怪是玩真的,弄了个山压住了孙悟空,孙悟空的噩梦来了,又想起了曾经被压五行山下的经历,但那好歹压不死人,这可是三座大山啊(须弥山、峨眉山、泰山),自己是出不来了,那唐僧也命不久矣,不禁“珠泪如雨”。
静下心来的孙悟空突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这妖怪是可以指挥山神的,说明来路绝对不小,后来为了降服这个妖怪还变成小妖委屈的去请老狐狸,那可是孙悟空委屈的哭了一路。
所以在这里孙悟空虽然获得了唐僧赋予的一项指挥猪八戒和沙和尚的权力,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妖怪,孙悟空还是大哭了三场,也再次坚定了必须不能再听唐僧瞎指挥了,必须由自己主导这次取经,不然,大家都得玩完!
我叫杨角风,换一种视角看西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只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原创文章,不喜勿喷)
前情回顾:为了报曾被赶走之仇,孙悟空先后收拾了唐僧又差点搞死猪八戒!
预知后事如何,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杨角风发作,更多精彩送给你,谢谢大家!
《西游记》中孙悟空共哭过几次?各是因何而哭?最令你动容的是哪一次?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孙悟空在人们的印象里,一直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刺头儿,估计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人物是绝对不会哭的,但吴承恩在创作这个艺术形象时,还是赋予了其很多常人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孙悟空哭了几次?
第1次:忧伤之哭
在第一回,美猴王与群猴在水帘洞中喜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只因猴王突然想到“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田晓菲《秋水堂论金瓶梅》说:“很少人能够深深体验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们的悲痛,至于那能够在死生存亡之际,省悟宇宙长存而人生短暂,从而产生形而上的深悲的人,未免就更少了。在我们的几部最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里,书中人物产生这样的形而上的感悟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贾宝玉,另一个是孙悟空。”就是说这个了。
第2次:被撵之哭
在第二回:菩提祖师赶悟空走,“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
第3次:委屈之哭
在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之后圣僧恨逐美猴王,悟空被赶后左思右想“止不住腮边泪坠”。这是悟空取经途中的第一次坠泪,既有不信任的冤屈,也有对三藏的不舍和感念,作者特用浓墨重笔来写,文字非常感人:
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这一段文字在二十七回回末,而最感人至深的一句话,是在二十八回开头:
那大圣虽被唐僧逐赶,然犹思念,感叹不已,早望见东洋大海,道:“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
第4次:追思之哭
在第三十三回,悟空被银角大王遣了峨眉山、须弥山和泰山三座大山压住,抚今追昔,泪如雨下:
那大圣被魔使法压住在山根之下,遇苦思三藏,逢灾念圣僧,厉声叫道:“师父啊!想当时你到两界山,揭了压帖,老孙脱了大难,秉教沙门,感菩萨赐与法旨,我和你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乍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可怜,可怜!你死该当,只难为沙僧、八戒与那小龙化马一场!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叹罢,那珠泪如雨。
第5次:委屈之哭
在紧接着第三十四回,悟空变作倚海龙去压龙洞接金角银角的干娘九尾狐狸,想到自己为人做了一场好汉,为了唐僧取经,自己变成小妖,见了九尾狐不免要磕头,这份委屈可无处申述,不由脱脱的哭起来。这一次哭,作者费劲笔墨仔细剖析了之所以哭的原因,足见重视:
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就楔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给悟空造成的灾难横跨全书四个回目,悟空五次三番被擒拿,光哭就哭了两次,也算是替太上老君出了气了。
第6次:惧怕之哭
在第四十一回,悟空被被红孩儿用三昧真火烧得火气攻心,径投于涧水内救火。怎知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被八戒救醒后,定神顺气,“止不住泪滴腮边”。
第7次:战败之哭
在第五十一回,金兜山大战青牛精,金箍棒被金刚琢套走后,悟空空着手败了阵,来坐于金兜山后,“扑梭梭两眼滴泪”。
第8次:诉苦之哭
在第五十七回,悟空打死一伙匪盗之后再次被三藏赶走,悟空“,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跑到落珈山诉苦,“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第9次:惆怅之哭
在第六十六回,黄眉怪仗着弥勒佛的法宝,把悟空请来的救兵全部收走,悟空束手无策,“立于西山坡上,怅望悲啼”。
第10次:疼痛之哭
在第七十三回,悟空在黄花观被千眼蜈蚣精的金光打破头,变成穿山甲从地下才逃脱,力软筋麻,浑身疼痛,“止不住眼中流泪”。又有黎山老母变成寡妇哭夫,悟空有感而发,正是流泪眼逢流泪眼,断肠人遇断肠人,听她讲述遭遇,又是“眼中泪下”。
第11次:恐惧之哭
是在七十五回,悟空在狮驼岭变作小钻风被大鹏怪识破,装入了阴阳二气瓶中,百计不能得脱,连孤拐都被瓶中之火烧软了,说不定要做个残疾之人了,悟空念及,“忍不住吊下泪来”。
第12次:失师之哭
是在紧接着的第七十七回,狮驼国中八戒上当连带着悟空被骗,说是“师父没了,昨夜被妖精夹生儿吃了”,行者闻言,忽失声泪似泉涌;又听沙僧说“师父被妖精等不得蒸,就夹生儿吃了”,大圣听得两个言语相同,心如刀搅,泪似水流,急纵身望空跳起,且不救八戒沙僧,回至城东山上,按落云头,放声大哭。随即前往灵山拜见佛祖,见如来倒身下拜,又是“两泪悲啼”。
狮驼岭故事与平顶山故事是对称的,也横跨了四个回目,各自是全书前后部分的高潮,曲折精彩,情节也极为相似。狮象鹏三妖与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一样,神通非凡,金角银角让悟空哭了两次,狮象鹏也让他哭了两次。并且作为兄长的狮子大象和金角大王都如同傀儡摆设,只凭最小的大鹏和银角大王决断而行。当然,金角银角来自道祖,狮象鹏来自佛祖,其重量级也是相同的。
第13次:心急之哭
在第八十三回,悟空好不容易从无底洞救出三藏,那金鼻白毛鼠精用一只绣花鞋变作自己将三个徒弟引走,又把唐僧捉回洞中。三人回来不见师父,连行李白马一并无踪。慌得个八戒两头乱跑,沙僧前后跟寻,孙大圣亦心焦性燥。正寻觅处,只见那路旁边斜麃着半截儿缰绳,他一把拿起,“止不住眼中流泪”。
第14次:失师之哭
第八十六回,隐雾山折岳连环洞豹子精谎称吃了唐僧,先用柳树根假作是三藏头颅被悟空识破,最后扔出了个真人头, 孙行者认得是个真人头,没奈何就哭。
这14次哭,2次在得道之前,12次在取经途中。而取经途中的哭,每次哭的时候基本上都有一番感慨,要么是八句七言诗,要么是一大段文字,如同咏叹调一般,大意都是一样的:师父啊!你怎么又被捉了!师父啊!什么时候能取到真经!师父!老孙我尼玛被妖怪打的疼死了!
其中最令六石动容的一次是第一次的忧伤之哭,因为这让我们知道了孙悟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绝不是那句俗话说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感情。也是因为有了这第一次哭,才有了后面那些或有情有义,或真情流露的哭。
其实哭并不丢人,反而猴哥的哭,使得这个艺术形象更加的有血有肉,会让人更加喜爱他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