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祸国殃民,闻太师为何不杀妲己?
因为太师知道罪不在妲己呀。理由有二:
纣王在位期间,不仅开疆拓土、把东夷和中原统一起来,而且此人天资聪颖、雄才大略,力气还很大,据说能拉倒九头牛。
但是,他的运气不太好,到他即位的时候,商朝已经是个烂摊子了。
首先,王权斗争,此为内忧。
商朝实行“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王位继承制。商王帝乙还在世的时候,曾经讨论过王位的候选人,一是弟弟比干,二是长子微子启,三是幼子辛。
本来辛没有资格继承王位,只是辛妈生启的时候是妾的身份,到生辛的时候才被封为正妻,而且辛爸还有点私心,所以王位就落到了辛的头上。
但是辛的这些叔叔、哥哥们有点不甘心呐,时不时在朝中制造点内部矛盾什么的,所以,辛即位后要加强王权,就得给比干、微子、箕子等反对派点颜色看看。
所以,就有了后世演义中妲己、纣王残害忠良的段子,其实,本质上这就是一桩血腥的政治斗争。
其次,民族矛盾,这是外患。
帝辛在不断征伐周边民族的过程中,收编了大量的俘虏,但是没有实行有效的统治,所以商王朝周边是常常按下葫芦浮起瓢,大小起义不断。
而和周部落的梁子老早就结下了,辛的爷爷文丁看着周部落一天天强大起来,内心十分不安,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了姬发的爷爷季历,所以周一直把商朝作为假想敌,誓报此仇。
姬发之心,路人皆知,何况帝辛?
所以,他杀掉伯邑考、囚禁姬昌,也是政治策略之一,与妲己无关。
妲己祸国殃民,闻太师为何不杀妲己?
苏妲己不敢祸害闻太师是因为凭她的法力根本就不是闻太师的对手;闻太师明明知道妲己是妖怪却不能铲除是因为碍于妲己皇后的身份,自己作为忠臣如果铲除妲己会背负乱臣贼子,以下犯上的恶名。
女娲娘娘与纣王的恩怨妲己是轩辕坟中的一只修行千年的九尾狐狸精,她和另两个妖怪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奉女娲娘娘之命托身宫院化身美女迷惑纣王达到让其丧失天下的目的,实际上妲己扮演的就是纣王身边高级卧底的角色。女娲娘娘为什么非要纣王失去天下呢?这缘于她跟纣王之间的一段个人恩怨。
纣王登基之后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万民乐业,偶有边陲诸侯叛乱有朝中太师闻仲亲自带队剿灭叛乱故而并不影响成汤王朝的根基。三月十五日乃女娲娘娘诞辰之日,丞相商容建议纣王亲自到女娲行宫降香,当时纣王并不知道女娲娘娘是何方神圣,于是问商容女娲有何功绩值得他大驾光临?商容说女娲娘娘乃上古女神,有补天造人之功而且还是福国庇民之正神,于是纣王同意了。
纣王在女娲宫期间,一阵怪风吹起了遮挡女娲圣像的帷幕,纣王对女娲娘娘的容貌惊为天人,于是在墙上写了一首赞美诗,诗中有亵渎女娲娘娘之意。女娲娘娘到火云洞朝贺三圣回来后看到纣王的诗后勃然大怒,于是驾起祥云到朝歌准备灭掉纣王,行到半路上被纣王之子殷郊殷洪两兄弟头上冲出的红气阻住去路,女娲娘娘掐指一算纣王还有二十八年气运,于是不得已返了回来。
女娲娘娘意难平,觉得不能这么便宜了纣王,于是她以万妖之祖的身份召来九尾狐狸精等三妖,责成她们打入皇宫在纣王身边卧底,扰乱君心配合武王伐纣推翻商朝。九尾狐狸精迷死苏护之女苏妲己,借尸还魂,九尾狐狸摇身一变成为了冒牌的苏妲己。
妲己残害忠良,闻太师回朝陈十策妲己入宫后得到了纣王宠幸,她制造酒池肉林让纣王堕落,干涉朝纲疯狂残害忠臣良将,又制炮烙、虿盆等酷刑。整个朝歌愁云惨淡,满朝大臣惶惶不可终日。闻太师扫平反叛班师回朝,面对大臣诉苦眼看着朝中光景,闻太师忧愤不已。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上书陈十策,要求纣王行仁政,其中第五条要求纣王立即废掉皇后妲己,别立正宫,自无蛊惑。
但是纣王已经被妲己迷惑,未能采纳。最终纣王采纳了七条建议,闻太师还想争辩,但是被两个奸臣费仲尤浑倒打一耙指责闻太师以下凌上,闻太师迫不得已跟纣王妥协,紧接着边境又有反叛闻太师起兵平叛,朝中之事也就顾不得了。
闻太师三朝元老,无法承担灭君恃己的恶名闻仲闻太师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既然商朝的三朝元老、托孤重臣又是一位道法高强的神仙,他跟随截教金仙金灵圣母学艺五十载,修成一流地仙会五行遁迹变化,坐下黑麒麟可须臾千里,手执雌雄双鞭与杨戬一般头生三眼,中间一目神通广大能射出白光数寸,可以辨奸邪忠肝是非黑白。
闻仲既然能辨奸邪忠肝、是非黑白,显然他也能够一眼就能看穿妲己狐妖的嘴脸。只是他想除掉妲己也是困难重重,这并不是妲己有多厉害而是因为中间横亘着一个被迷惑了心窍的昏君纣王。闻仲纵然是地仙一流但终究是大臣,尤其他军权在握更容易落入奸臣费仲、尤浑、恶来、飞廉的口实。闻太师回兵陈十策逼着纣王废掉妲己就让奸臣们抓住了把柄。
费仲诬陷闻太师:“虽位极人臣,不安国体,持笔逼君批行奏疏,非礼也;本参皇后,非臣也;令杀无辜之臣,非法也;太师灭君恃己,以下凌上,肆行殿廷,大失人臣之礼。可谓大不敬。”
费仲这一手太毒辣了,妲己再坏毕竟是皇后,是主子。皇帝不发话废掉她哪有大臣说话的份儿?奸臣一席话让闻太师大动肝火气得当中神目睁开,长髯直竖,大骂费仲巧言惑主。但是他也只能将费仲尤浑打一顿,但是他心里清楚自己真的不能再逼纣王了,无奈之下闻太师也只能跪下请纣王以黎民社稷为重三思而后行。
结语:作为一个忠臣一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保了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忠臣心里最清楚保这样的昏君早晚也脱不掉覆灭的结局。忠臣就如同飞蛾明明知道自己保的昏君是一团火也只能奋不顾身往前冲,闻仲、商容、比干莫不如是。闻太师最后惨死于绝龙岭,以身殉国,死后被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之职,是雷部的最高天神,妲己当然更没有好下场最终被斩仙飞刀斩杀,灰飞烟灭遗臭万年!
妲己祸国殃民,闻太师为何不杀妲己?
太师明知道妲己是妖怪,知道是祸害殷商的根源,知道之后,对殷商忠心耿耿的他,为什么不亲自下手,将妲己除掉,而是任由妲己继续陪伴在纣王身边,祸害殷商江山呢?
闻太师除是殷商顾命大臣之外,还是一个身份就是通天教主四大亲传弟子之一金灵圣母的徒弟,修道仅五十年,便“已闻朝元之果,未证至一之谛”,便已经可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距圣人也就一步之遥,这般狠人,除掉妲己是易如反掌的事?
闻太师不除掉妲己的原因第一点:除掉妲己闻太师怕伤了商汤国运
妲己通过害姜后、杀比干、逼反东伯侯、南伯侯,将商朝内外整得乱七八糟,想尽一切办法当上了殷商王后。妲己也分享商汤天下气运,也就是说,妲己就跟纣王一样,跟殷商气运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了。
闻太师知道妲己是妖怪之后,为什么不敢下手除掉她。原因很简单,妲己已成王后,有殷商气运加持。而气运,是圣人都不敢招惹的存在,所以,闻太师只能在用凡人的法子,上书纣王七年,废掉妲己,剥离她于是殷商的联系,只有这样,他才能毫无顾忌的下手, 然而可惜的是,纣王坚决不答应,不答应怎么办?闻太师只能徒唤奈何,尽人事而听天命了。
第二点:妲己是纣王宠妃,除掉妲己纣王不同意
闻太师是一位忠臣也是皇叔,对于保护殷商基业尤为重视,虽然是一位权臣,但终究是臣,苏妲己呢?是纣王的家事,在姜皇后死后她便是大商的皇后,纣王的独宠的爱妃,谁动了妲己就等于是犯了禁忌一样,比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身为纣王皇叔的比干,看出妲己是妖,誓要出去她,但最后呢?不一样落得个身死。纣王一心要护妲己,闻太师也是没有办法,毕竟君臣有别,闻太师毕竟不是普通人,这点道理他还是看得透的,要真杀掉妲己,纣王也不会放过他。再说,他也过于自信,认为那是纣王后宫的事情,至于祸乱江山,自然有他来保护,所以任由妲己胡来。
第三点:闻太师同门弟子的妖怪太多了
闻太师的截教是一个:“披毛戴角,卵世化生之辈”。的组织,也就是说通天门下弟子都是一些动物之类的修炼,其实没有做,截教这一点还是比较好的,不歧视种族,只要你原因修行,不论根行,不看背景,都可来截教门下修炼。也素有“万仙来朝”的美誉。说白了,就是截教不歧视任何种族,包括一些山精水怪,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当然这点不是阐教能比的。
截教弟子的闻太师再看出妲己真身是狐狸精时,也就见怪不怪了,毕竟山门中全都是些这玩意,门中观点就是对待众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妲己是妖就是杀掉她吧?这也是门派不允许的。只希望她能改过自新,好好修炼。
妲己不敢害闻太师的原因第一点:没有机会害太师:
苏妲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机会来陷害这个闻太师。如果这个苏妲己想要害一个人的话肯定要想一个万全之策首先,首先她要想的就是能够在此次行动中能够保护自己,以及保护自己是个妖怪的身份,而闻太师得罪了苏妲己的时候还是刚刚回到朝歌呢,可以说苏妲己对闻太师这个人根本就不了解,而且闻太师刚刚回到商朝的时候给商纣王制定的十个治国的策略连其中一个策略都没有执行呢,于是东海那边的叛军就开始反叛朝歌了,而闻太师为了国家的安危,立马就带着兵走了。
第二点:惧怕闻太师的法力
闻太师是个很厉害的修道者,苏妲己是没有办法陷害他的,如果他要去硬刚闻太师的话,首先闻太师打得让她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所以说闻太师没有来找苏妲己的麻烦,那么她就应该给天地烧高香了,而且姜太公虽然说也是修道者,但是他知道自己是来帮助周朝来消灭商朝的,所以说自然不会管自己是不是个妖怪,但是这位闻太师就不同了,要是苏妲己在不经意之间,暴露了自己是个妖怪的话,那么晚开始就绝对不会心慈手软,一定会杀了自己。
第三点:纣王也不同意妲己害闻太师
妲己想要害死闻太师的话,纣王是肯定不会答应的,妲己害死毕干这是因为他烧了自己的老家轩辕坟,把自己那些狐狸子孙全部烧死了,而害黄飞虎的时候,这是因为自己的脸被他的老鹰给抓伤了,所以说苏妲己害人的时候,要么就是为了报仇,要么就是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妲己害人都是通过商纣王来发号施令的,也就是说,只有商纣王下了命令,她才能够害人,而这个闻太师在小时候就给商纣王的心里留下过阴影,但是在留下的阴影的同时,又十分地宠爱这个商纣王,于是纣王也不会下去伤害闻太师,于是这苏妲己也就对山闻太师无可奈何了。
妲己祸国殃民,闻太师为何不杀妲己?
闻太师平定北海叛乱回到朝歌,为何没能除掉妲己?
小刘侃封神
比干联合黄飞虎烧死了妲己在轩辕坟内的狐子狐孙,为了报复比干,妲己以自己生病需要七窍玲珑心的理由,让纣王强迫比干剜心而死。
比干死时,恰好闻仲平定了北海袁福通的叛乱班师回朝。
得知比干身死,更看到九间殿内的炮烙刑具,闻仲十分恼火,请来纣王,训斥了他一番,并在三日后给纣王上了治国十策。
十策之中有一条便是要纣王贬妲己,别立正宫,使内庭无蛊惑之虞。
比干火烧轩辕坟内的狐狸,以及他本人的死因,还有妲己是不是妖怪,想必闻仲早就心知肚明,能确定妲己便是妖怪,否则妲己也不会跟轩辕坟内的狐狸有关系。
既然知道妲己是妖怪,那么闻仲为何还是没能除掉她呢?
小刘分析,这有几个原因。
其一,闻仲已经给纣王上了奏折,要贬去妲己的正宫之位。
所以,他要把这个做好事留美名的机会给纣王。以显示纣王改邪归正,让他重获民心。
其二,没机会除掉妲己。
闻仲这除掉妲己其实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暗杀,一个是正大光明的通过纣王来贬妲己。
要暗杀妲己,必须做到一击必中。如果一次杀不死她,令她有了防备,那么以后闻仲就再也没机会杀她了。
而妲己也必然会报复,那么闻仲就会背上刺杀国母的罪名,这罪名谁也背不起。
而闻仲想要做到一击必杀,必然要了解妲己这妖怪有什么法宝,有什么本领,这就需要时间。
但是东海平灵王又反了,闻仲还没了解妲己的弱点,便带兵去平叛了。
闻仲通过纣王来贬妲己也是一样的,他以为自己能一直待在朝歌,就算纣王暂时没有贬妲己,有他在,妲己也做不出什么恶事。但同样东海平灵王反了,有了外患,内忧也就暂时没办法管了。
其三,纣王不愿意贬妲己。
闻仲上的治国十策,纣王答应了七条,但有三条没答应。
这三条一是拆露台,二是贬妲己,三是杀费仲尤浑。
闻仲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他要做的是以理以德服人。所以,他想要纣王主动贬了妲己。否则,纵然纣王贬了妲己,可他如果还是贪恋美色,这还是一样没用。
其实,闻仲之所以没能除掉妲己,一是因为纣王的不舍,二是闻仲没时间,三是商朝外患让除掉妲己变的不是那么重要了。
小刘侃封神,请关注。
妲己祸国殃民,闻太师为何不杀妲己?
在《封神演义》中,闻太师在商朝的地位可以说是仅次于纣王了,再加上他是金灵圣母的徒弟,能力在整个小说中都是很突出的。那么,闻太师看得出来妲己的身份吗?他知道真相以后为什么没有作为呢?
闻太师怎么说也是三朝元老,就来纣王的父亲在位时也十分敬重他,临终前还把儿子和商朝的将来都交到了他的手中。纣王待他自然也和其他的老臣有所不同,闻太师在朝堂上是很有话语权的。再加上他和师父金灵圣母的多年修行,能力早已超过了许多人。
闻太师在回到朝歌后就听闻纣王身边有一位美女,立刻察觉到了什么,急忙赶往宫中。闻太师已经开了天眼,妖魔鬼怪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闻太师到宫中一开天眼就知道妲己的真身是九尾狐,但是他却并没有声张。这是不是有些不符合闻太师忠肝义胆的形象?
其实闻太师此时也很无奈,他在看见妲己真身的同时也看到了女娲娘娘的符印,聪明的闻太师很快就想到妲己是奉女娲娘娘的命令才来到朝歌的,因此碍于女娲娘娘的面子,所以没有立刻道出妲己的身份。再说,妲己此时身边还有其他的帮手,闻太师如果有所表现一定会被妲己察觉,形式对自己很不利。
妲己来到朝歌正是自己离开的时间,这到底是一种巧合还是女娲和妲己的有意为之呢?闻太师在北部边疆一待就是十几年,朝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不在自己能触及到的范围,纣王此时更愿意相信妲己,自己说什么他都不会相信。
闻太师此时已经感到了自己的无力,但他还是带兵抵抗西周大军,即使自己这样做也改变不了什么,还是希望做最后的努力。可能不只闻太师,朝歌中的许多聪明人都已经有所察觉,但是他们同样没有能力去扭转局面,只能在暗处默不作声。
闻太师的死虽然让人惋惜,但这也是他最好的归宿,天意如此,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