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真的很土吗?为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我立即就想起了北宋苏轼《和董传留别》中的两句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粗缯大布不就是外表上看上去很土吗?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上大学时,我虽然学的专业是理科,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对于古诗词的喜爱,经常将一些古诗书籍带在身边,有空的时候背诵记忆,有时候还能在校报上发表几首感怀伤情的小诗。

工作后,由于好动贪玩,喜欢结识朋友,经常流连于酒场之间,慢慢地疏远了古诗古词,写诗的欲望也慢慢冷却了下来。只到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聚合,其中一个朋友带来一个新人,新人介绍自己说是附近农场种大米的农工。我们几个人看见他穿着土里土气,一口当地土话,心里不免产生出几分轻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桌子上的气氛热闹起来。大家说说笑笑,互相吹牛扯皮,只有这个人默默地坐在那里,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手足无措。不一会,到了猜拳打通关的环节,输了的人可以说段子讲笑话,直到大家满意,否则罚酒三杯。轮到这个人,他自然而然地败在了我们这些酒场的老手里,我们起哄让他唱一首当地的民歌《两只小山羊》,他的脸慢慢地红了起来,汗也挂在了额头上,过了好大一会,他才站了起来,好象鼓足了很大的勇气唱了起来:两只小山羊嘛,爬山着呢,两个姑娘嘛,招手着呢,我想要过去吧,哪狗叫着呢,我不过去吧,哪心痒的呢。……由于他唱得太跑调了,我们当然不满意,再次起哄让他再来一个节目,否则罚洒三杯。正当我们一脸坏笑,等着看他的笑话的时候,他突然对说,我还会背诗。我们一听,更加来劲了。我们在座的都是一些知识分子,其中还有一个企业报社的副主编,我们从心里看不起这个人,这岂不是要在我们面前丢丑吗?我们不怀好意地齐声说:那你开始吧。写到这,可能大家都已猜到了结局。就是这个看起来土得掉渣的种大米的人,当晚给我们一字不错地背诵了五首长诗。其中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李白的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直到他还要背诵屈原的《离骚》时,我们才叫停了他。

这一场酒,彻底把我和几位酒友的自尊洒了一地,我们这些自视清高,衣冠楚楚的人,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颜面留存到了那张酒桌上。诗是什么?有人说,黄土不是诗,黄土地里的芬芳才是诗;酒不是诗,酒点燃人的激情才是诗。当我们品味着高晓松的 “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句著名心灵鸡汤的时候,是不是在碌碌生活中感到阳光和希望。别人我不知道,我只记得教自己的小孩:”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的时候,确实闻到了诗的味道,但不是“土”味。

写诗真的很土吗?为什么?

写诗怎么会很土呢?写诗和读诗是很高雅的文化活动。

我以我是读着毛泽东诗词“长大”,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为例,说说写诗和读诗是很高雅的文化活动。

文化化人!优秀文化对人的成长塑造是潜移默化的,是精神的养料。诚如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80周年校庆时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我是读着毛泽东诗词“长大″的!

我读着毛泽东诗词“长大”,有两层“长大″的意思一一第一,我确确实实从儿童、小学、中学、大学的各个人生阶段,一路读着毛泽东诗词一路长大的;第二,我读着毛泽东诗词一一在审美能力上“长大″啦!从不懂到似懂非懂,从一般阅读到审美阅读一一能体会到毛泽东诗词的壮景豪情,能体会到毛主席的人格魅力,能体会到毛泽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而使旧体诗词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我就是这样“长大”的!

我感受最深的,首推读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和《沁园春. 雪》。我注意到,要两首一齐不断研读,才能看到毛泽东的思想及其情感发展的一脉相承。还有,读了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也有高山仰止的震撼。

旧体诗词,五四以后原本走向式微。但经毛泽东“旧瓶装新酒”的应用,却使旧体诗词的创作成就出现了一个高峰,后人难以超越!

《沁园春 长沙》写于1925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毛泽东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期间,到长沙橘子洲头,旧地重游,回忆过去,勾思未来,感慨万千。

曾记否,青年毛泽东在湘江游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曾“天问”: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借壮景抒发豪情。

你看看,中年毛泽东在黄河边上,描摹北国风光,一句转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过渡到对历代帝王英雄的评价,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两首《沁园春》,组合起来,可完整地看出毛泽东是何种英雄豪杰都无法比拟的人物!毛泽东的抒情是“自我"之情,更是“大我"之情。

毛泽东诗词,如《忆秦娥. 娄山关》,写战争景观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采桑子. 重阳》写“战地黄花分外香” ,这意象多独特一一古今中外的战争描写都从来没有过的金句一一上述这些金句,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襟怀啊,天下谁人敢pk!

毛泽东诗词的壮景豪情,后人无法克隆。

毛泽东曾写过“诗言志"的书法条幅,曾回信给陈毅,重点谈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毛泽东是怎么想就怎么写的。毛泽东诗词及其书法,诗如其人,字如其人,字如其诗,人品艺品高度统一。

通过慢慢的研读,我懂得欣赏毛泽东诗词,要“知人论世”“整体感知"。我体会到,再好的金句也必须与意象纺织成意境,意境则蕴藏着诗情、画意、哲理意味。

什么是哲理意味?亚里士多德说:“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对待。”童庆炳教授说:“哲学,是人对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最高一级的思考与概括,它属于形而上层次,是抽象的。意味,则是一种不可言传的却可以感知的因素,它属于形而下层次,是具象的。” 诗的哲学、哲理,不是“学”也不是“理”,而是一种与具象、意象、诗意融汇在一起的“意味”——但却“欲辩已忘言”。古文论称诗歌的哲理意味为“理趣美”,这是一矢中的之论。

毛泽东诗词壮景豪情,抒写的是体现毛泽东独特“自我”个性之情,又通过“自我”表达时代的、一代革命者的“大我"之情,透出的是革命人生的哲理意味,形成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雄奇壮美的风格。

我就是这样读着毛泽东诗词“长大”,最后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

作者:@英雄拒绝黄昏 团队成员

写诗真的很土吗?为什么?

诚谢邀请!恰恰相反,写诗是很好的一种享受,是文化领域极高雅的一种行为。当然,主指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他们自不同角度以己所经历或感悟,用写诗这一独特方式,记载了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荣辱兴衰。其风格多样,丰富多姿,或雄浑奔放,或清新细腻。有则沉郁悲凉,或平易质朴且通俗而自然。无论何种形式写出的诗,都给人一种工作之余及茶余饭后的一种最美妙的享受。尤其,我们最崇拜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诗,更愈博大精深,立意深远。且旧体新裁,文采华美,韵味无穷。皆可称艺术珍品,令后人无法超越!他老人家的卓越才华及芝术魅力和其诗之内容的强大感染力,而对于我们今天,在新时代形势下,吸收正能量,陶冶情燥,增强意志都巨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所谓写诗真的很土吗?是较真正诗人在写诗的认知上,有所不同而已!谢谢!

写诗真的很土吗?为什么?

哈哈,恰恰相反。虽然很多人在嘴上、在公共场合、在社交平台,公然挑衅、嘲笑、讥讽诗人,对诗人不屑一顾;可是,在私底下、在内心深处,对真正诗人的纯情之作,无不推崇至极,由此产生羡慕嫉妒恨,是普世人情之表现。因为,那家伙真的比我强,我要不挖苦他一下,给他一点难堪,说不定那家伙真的就骑到我头上来了。

当今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各种攻击和谩骂无不是这一心理的表现。

正因为过去公众对诗人的过分推崇,以致很多人不管有无诗人之才,总想弄一顶诗人桂冠戴戴,加点光环,装璜门面,显示自己高人一等,以便装腔作势。

几年前《中国诗词大会》一场唐宋诗雨,铺天盖地下到了中华大地上,满大街的人都被淋湿了,所以造成了遍地“湿人”的壮观场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词对于摆脱了文盲困扰的人们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当年的张宗昌张大帅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出来秀一把,怎么对得起堂堂的“大帅”称号?毕竟还未真正脱盲,只能“远看泰山黑乎乎”,闹笑话也很正常。

写诗不土也不洋,虽然有了文化,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那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成长之路是非常艰辛和痛苦的,首先得忍受他人的嘲笑和捉弄,谁叫自己不是诗人却坚持要写诗呢?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自称诗人,因为“诗人”这顶桂冠是人民大众送的,不是自封的,而且不管你写了多少、自认为多么优秀,完全不顶用。人民大众说你是诗人,你就是,不是也是;人民大众说你不是,是也不是。也就是那句老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千万别跟公众较劲,不然就会自取其辱,受伤的总是自己。

反正我永远都只是一个诗词爱好者,还是业余的,所以谁要来攻击我,完全不起作用,因为那只是浪费他的弹药而已。

忍忍吧,丑小鸭总有变成白天鹅的时候!

写诗真的很土吗?为什么?

用分行押韵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多人都可为之,就象书画家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美一样,无所土和洋,也无所谓高贵与低贱。

写诗真的很土吗?为什么?

诗仙诗圣们土吗?他们不土,写诗

就洋气,不是那洋鬼子的洋,是洋

洋洒洒的洋!写诗可以豪情满怀,

洋洋洒洒,如万马奔腾,如江水滔

滔,一泻千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