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皇帝用膳之后剩下的饭菜都是怎样处理的?

在明清时期,皇帝吃饭那可是件大事。明朝皇帝朱元璋,一介草莽出身忍饥挨饿受过苦,所以每顿饭必须有大块的肉,但是菜的品类并不多午膳最多也就十几种。而到了清朝皇帝每顿饭的标准就提高了不少,给皇帝做饭的厨房唤作御膳房。每日,皇帝在用餐前,先要查阅膳食清单,上面写明哪样菜是谁做的,以备皇帝核查和点菜。皇帝所点的菜品,如果没有特殊说明要撤换,御膳厨房每次都要预备。在皇帝的膳桌旁还要另设一个几案,以备赏赐。传膳时,由御膳房太监负责把3张膳桌拼在一起,铺上桌单,手捧红色漆盒的太监们将各种菜肴、饭点、汤羹等迅速端上饭桌。皇帝就座后,传膳太监先亲口尝尝,一是看看菜里有没有下毒。二者是看看某些菜会不会导致身体不适或者引起身体过敏反应,确保没有问题后,皇帝才开始吃。皇帝吃饭是一个人单独吃,如果没有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和皇帝一起吃饭。清代要求正餐108道菜,一般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再加火锅、粥、汤等。主食有米饭、面食及糕点多种。

皇帝用餐有一整套必须遵循的程序。按理说,享用这么丰盛的膳食是种享受,可皇帝吃得并不尽兴。比如,清代的宫廷里有这样一条规矩,用餐的人不能表现出自己“喜欢吃什么”;即使对于非常喜欢的菜,也要严格遵守“吃菜不过三匙”的家法。这样的吃法是非常浪费的,据说清代有人统计过慈禧一顿膳食要花上万两银子,上百道的菜一个人哪能吃得完?所以皇帝就把那些不想吃的菜赏赐给自己的妃子或者是大臣,也有些时候会直接让太监吃掉,不过接受赏赐的人有专门另设的桌子,他们要站着吃完,很多人即便是肚子不饿,也不能表现出不想吃,吃不完的样子,否则这会当做是对皇帝大不敬来治罪的。

后来在皇宫里也出现这样的人,专门以御膳的名义把这些剩饭倒卖到宫外,作为自己的盈利的手段之一,尤其在明清时期这种倒卖皇帝的剩饭剩菜更为盛行,甚至已达到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品相较全的打五折卖给饭馆,经过加工后再以御膳的名义卖给有钱人;而品项较差的则交给宫外外卖商人拿至街头贩售,尽管百姓知道是剩菜剩饭,只要打上宫廷两个字,也会抢破了头,做这一行的人大捞了一笔。

明清时期,皇帝用膳之后剩下的饭菜都是怎样处理的?

古代的帝王们作为全天下最大的大佬,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且还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有海量的妹子,衣食住行也是全天下最好的。他们一顿饭都是上百道的美味佳肴,极尽奢华。这么多菜,皇帝每一道菜最多只夹三次,甚至很多菜都没有动过。那么,皇帝们用膳之后剩下的菜到底是怎么处理的呢?真相令人震惊,竟然形成了一条非常赚钱的产业链。

关于皇帝用膳后剩下的饭菜一般有三种处理方法:一是赏赐给妃嫔、大臣。在古代君权至上,皇帝高高在上,特别是在清朝,只有皇帝是主子,其他人都是奴才。因此,对于皇帝赏赐给臣子的剩菜剩饭,他们视若珍宝,会感到无限的荣耀。于是,这些皇帝老儿的剩菜剩饭竟然成了皇帝笼络臣子的好东西了!

二、被高级的太监、宫女分食。在很多时候,皇帝们吃剩下的饭菜实际上都直接让伺候自己的太监和宫女们分食了。毕竟,他们可是离皇帝最近的人,具有天然的优势。在皇帝老儿吃完后,他们也可以好好吃一顿。

三、皇帝的剩饭剩菜竟然形成了一条非常赚钱的产业链。古代皇帝们吃的都是御厨精心制作的美味佳肴,可谓独一份,在外面是万万吃不到的,因此对于皇宫外面的吃货们有莫大的吸引力。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古代的太监们会将皇帝吃剩下的饭菜偷偷地卖到宫外的饭店,达官贵人趋之若鹜。据说,在清朝的时候,竟然形成了近万人的产业链,异常火爆。

总之,在古代,皇帝老儿的御膳可是好东西,绝对不会浪费的。这些太监们也够胆大的,连皇帝的御膳也敢卖出去,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当然,这也算物尽所用,光盘行动呀!

明清时期,皇帝用膳之后剩下的饭菜都是怎样处理的?

明清时期,皇帝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加强,而皇家的待遇也达到了封建时期的顶峰。皇帝每天用膳有哪些讲究呢?其丰盛程度令人嗔目结舌!

了解中国菜系发展史的朋友应该知道,中国的八大菜系最早脱胎于四大菜系。分别为鲁菜、川菜、淮扬菜、粤菜。而四大菜系或是八大菜系,基本上都是唐宋时期初步形成,在明清时期形成规模并且不断发展直至成熟。

中国地方菜系的发展,其实与统治者饭桌上的菜品发展紧密不舍!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尚且比较节俭,皇帝每次用膳也只不过几十个菜而已,少则十几个菜。一日两次正餐,再加两次点心。随着清朝统治者不断的贪图享乐,到了乾隆年间形成了满汉全席,乾隆皇帝每次用膳也开始打到了几十上百。到了清朝晚期,慈禧太后每次用膳都要118个盘,摆了满满的一大桌子,从这头望不到另外一头,而慈禧太后每次只会对自己喜欢的菜少量进食,最多也不过三品,也就是夹菜不超过三筷子。

那么如此丰盛的菜品,皇帝用过以后,依旧跟没有人食用过一般。如此精美的菜肴该如何处理呐?难得白白倒掉嘛?显然不是,这些皇帝专用的御膳去处一般有三种:

其一,皇帝会经常将自己喜欢吃的或者不喜欢吃的菜赏赐给自己的大臣或者后妃、亲信等人,这对于大臣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殊荣,获得皇帝御赐的御膳一般都会感念皇恩浩荡,并且站着将该菜肴吃完。其二,皇帝不可能将所有的菜都赏赐给大臣,也不可能每次用膳都想的起来赏赐给大臣,所以平时皇帝可能会将菜在自己使用完之后,便吩咐身边的太监宫女将御膳撤走。撤走的膳食一般会由女官、高级太监、太监宫女依次取食。其三,在清朝后期,还有一些专门用来负责皇帝和后妃们膳食的宫女们,会将皇帝和后妃们食用的菜品打包整理后带出宫去卖给一些高档的饭店,赚一笔零花钱。这些饭店将打包来的菜肴稍作加热后,便以皇帝御膳的名号卖给一些北京城里的达官显贵和富商豪绅。这些人有的是钱,不惜花高价钱,购买这些皇帝曾经食用过的御膳,就是为了要沾一沾皇家的喜气。题外话:在旧社会的时候,还有一种穷人喜爱的食物:瞪眼食。

而在曾经的农村,很多孩子们都喜爱去吃大席之后折在一起的大杂烩(杂菜)。那味道成了无数人儿时的回忆!吃过这种杂菜吗?

明清时期,皇帝用膳之后剩下的饭菜都是怎样处理的?

古代皇帝作为中国最高权利的统冶者,九五之尊,衣食住行都是很有讲究的。单就吃来说吧,皇帝的桌面上排放着100多道菜,皇帝吃饭美名曰"用膳",给皇帝做饭的厨房都唤作御膳房,古代皇帝用膳讲究多多,前前后后伺候的都有100多人,有的人上菜,有的人试菜,还有专门负责传菜的人。如此浩大的阵仗,小编不禁感慨,为何咱们不能投身帝王家呢!言归正传,这皇帝只有一个人,菜吃不完了怎么办呢?

一、用来赏赐

如此大桌的菜,若直接丢掉实在太可惜。这是皇上就会将这些吃食,赏赐给宫中的宫女太监,有时还赏赐给大臣,以此来彰显皇恩。这些可是御赐之物,只有运气好时才能碰到。

二、出售给京城的达官显贵们

虽然皇帝会不时的将御膳赏赐给大臣们,但是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的都皇帝身边的红人,作为不怎么红,但是又有权有钱的普通官员们尝试一下皇帝的佳肴怎么办呢?答案就是买,一般宫里的太监们会根据菜的品相,将那些皇帝每吃过的,还是保持完好的菜卖给这些官员们,满足一下他们的虚荣心。

三、出售给酒楼

品相完整的菜已经卖给了那些当官的了,但是还有很多是皇帝下了筷子,已经将整盘菜给破坏了的,这些菜给怎么办呢,总不能扔掉咯!放心,精明的太监们怎么可能会干这种蠢事,他们会将这些菜里面稍微好的卖给酒楼,至于酒楼怎么处理他们就不管了,一般这些酒楼里的菜都会被那些有钱但是没权的人给买去,毕竟这是皇帝吃过的,说出去多有面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