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是怎么消失的?
相传,楼兰美女在丝绸之路上久负盛名,以致西域王公贵族纷纷娶楼兰女为妻。
我认识楼兰也是从一张复原的楼兰美女图开始的。由于身处新疆,对楼兰的历史非常感兴趣,并造访过楼兰遗址。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正在罗布沙漠中考察,他雇佣的驴工兼向导,维吾尔族农民艾尔迪克因丢失工具,在寻找的途中,偶然在罗布泊西北岸发现一片古代遗址,斯文·赫定听说后,马上随艾尔迪克来到了遗迹处,发现这片古代遗迹地面上,散布着美丽的木雕、织物、钱币。
因缺乏饮用水,斯文·赫定只好返回。经过一年的准备,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专程来到这片遗迹,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发掘工作。经过整理分析,赫定根据出土文书中有楼兰字样,遂将此遗迹定为楼兰,
楼兰,是西域古城遗迹。名称最早见于《史记》,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公元前77年楼兰国更名鄯善国,并迁都泥城,向汉朝称臣,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公元448年北魏灭鄯善国。前后经历了约600余年的鄯善国(楼兰国),至此灭亡。
楼兰的消失之谜有很多的说法,我感到最主要的有两个原因:一是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王国的必然消亡。二是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徙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哪里去,哪里能活命,就往哪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
楼兰是怎么消失的?
终于找到了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了,
司马小绢今天和大家讲一讲!楼兰古国不是一夜之间消失的,那楼兰古国是怎么消失的!
楼兰国在公元前176年建国,为什么到了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了呢?
原来楼兰古国在当时是西域三十六小国中最强的国家,它与敦煌为邻,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自然环境优美,植物茂盛,楼兰古国的居民们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由于地处汉朝通往西域的重要枢纽,有很多往来的商旅经过,给楼兰古国的经济带来了繁荣昌盛。
据《山海经》记载!公元630的东汉时期!西域都护班超去世,他的儿子班勇继承了父亲的西域都护职位!派手下索励率领酒泉和敦煌两地数千士兵,到罗布泊屯田造房!
并召集鄯善、焉耆、龟兹等国的士兵在孔雀河拦河筑坝,引水开荒,积粟百万。
由于孔雀河上游被拦,导至下游楼兰国水源被切断,因为没有了水源,使楼兰国周边的植物干枯而死,牛马无草可食,人们庄稼无法播种!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没有了植物的保护,大风暴袭击时还带来风沙,居住在楼兰的人们因在当地无法生存,只能迁居。
从此:楼兰古国就消失掩埋在风沙之下。就这样活跃了800多年的楼兰古国,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静立在沙漠中,引发后人很多的遐想。
如今的楼兰古城四周的墙坮,有10多处已经坍塌。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墙垣孤伶伶地站立着。
楼兰古国城区呈正方形,面积有12万平方米,城内破败的建筑遗迹给人们的印象是了无生机,显得格外苍凉悲壮。
楼兰是怎么消失的?
楼兰古国与罗布泊,一直是人们眼中充满奇幻与神秘色彩的地方。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撩开了这个曾经盛产美女的丝绸之路古国的神秘一角。这片土地曾经是欧罗巴人的天下,近几十年来的出土的楼兰女尸的复原图曾经让世人惊艳。那么这个曾经的辉煌的古国最后为何消失了呢? 图/复原的楼兰小河公主
由水而兴
曾经的楼兰国处于今天新疆的罗布泊大沙漠以东,处于古代西域三十六国的东端。张骞出使西域第一个到达的国家就是楼兰国,当时高鼻深目的楼兰王室为来自汉地的张骞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当时的楼兰扼守丝绸之路南北要道,汉使出玉门关后必须经过楼兰国才能转往南线与北线,当时的楼兰国既享有丝路商贸之利,又有孔雀河水与罗布泊大泽的灌溉之利,因而繁盛异常,成为丝绸之路沿线最为富庶的国家。 图/水量丰沛的孔雀河人有钱有势了自然要膨胀,楼兰国自然也不能幸免。楼兰王室在名利双收之际却选择在匈奴与汉朝之间左右摇摆,希望借势扩大自己在丝绸之路上的话语权。汉昭帝时期,楼兰国再次阻碍汉朝使者西行,截断丝绸之路。在忍无可忍之下,汉王朝派遣傅介子前往楼兰,假意贿赂,实则暗藏杀机。傅介子趁楼兰王不备将其击杀然后改立其弟为王,并改楼兰国为鄯善国,驻兵守卫。从此,楼兰一名消失,楼兰国便以鄯善之名继续存在。
因水而亡
两汉时期,鄯善国在汉朝西域都护府的庇护下快速发展,其疆域甚至一度西达精绝(新疆尼雅县),与当时的于阗国称雄丝绸之路南道。当时的楼兰国使用佉卢文与汉文两种书写方式,近代以来考古发现多枚汉佉二体钱与佉卢文的佛经,证明了当时鄯善作为中亚-印度文化与汉文化交往媒介的重要作用。公元3、4世纪时,鄯善国曾有5位国王,他们既保持了对自己国家的统治,有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政治制度,同时他们又接受魏晋王朝的册封,在王国内使用着佉卢文作为官府文书,同时也使用着汉文。 图/汉佉二体钱在公元4世纪的30年代,出土的木简中记载当时的楼兰(鄯善)出现了“诸民远离国境”的情况。考古学的研究发现楼兰古城就是在这一时期被荒废遗弃。关于楼兰城被遗弃的原因,有的观点认为是楼兰重要的水源孔雀河改道,不再经过罗布泊附近的楼兰,导致古城发生了严重的水荒与农业减产。也有观点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高昌线的开通削弱了楼兰的交通地位,使得当地的商贸流量骤然减少。总而言之,天灾与人祸同时导致了楼兰古城的消失。
图/丝绸之路北线高昌国楼兰人在楼兰古城消失后仍然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南北朝时期,北凉、北魏、高车、吐谷浑等政权先后劫掠与统治远走若羌的鄯善人,使得这一文明古国逐渐走向衰落。到公元609年,隋朝以若羌周围之地设立鄯善郡。这一历史古国终于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图/隋朝鄯善郡参考文献
- 穆舜英著,千古之谜——楼兰,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 穆舜英梁越编著,楼兰:千年的传奇和千年的谜,外文出版社,2005年
楼兰是怎么消失的?
西域楼兰古国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中心点,连接着东西方文明,一度无比繁华,在这里东西方人种深度融合。1900年3月29日,瑞典人斯文·赫定发现古城遗址,随后中华文字与佉卢文字的木简、羊皮书的大量被发掘,同时发现的还有粟特文字。斯文·赫定发现佉卢文木简牍上多次出现"Kroraina"一词,根据在遗址内发现的汉文木简将此城称为楼兰,因而推定楼兰是"Kroraina"的译音。而随着1980年,印欧人种“楼兰美女”古尸的出土发现,经过对古尸上毛皮物品进行的碳14测定,距今已有3800年的历史,说明楼兰地区曾经有白种人生活过。他们和后面的楼兰古国,还有已成为“死文字”的佉卢文,已经从历史中消失不见。楼兰古国位于现在的罗布泊地区,这是一片死去的湖泊,全是盐碱之地,可能这就是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
印度次大陆的冲撞挤压、形成并不断抬升青藏高原,造成罗布泊向北方漂移,原湖泊地区不再宜居。2.4亿年前,大陆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原本是海洋的地区成为陆地,并隆起形成青藏高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达到每年7厘米的峰值,最终形成现代的青藏高原,并且还在持续提升。楼兰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正北方,由于受到不断变化的地质影响,古罗布泊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是盐碱之地,楼兰已不再是宜居的水源地,当地的人民只好离开家园。最终在公元500年,楼兰古国消失在原住地。
《史记》::"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汉书》::"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枝柳、胡桐、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司马迁的史记是最早记载楼兰的文献,史记记载楼兰是城郭国,靠近盐湖,这个盐湖就是罗布泊北移后残留水源,因为没有水源,渐渐盐泽化。班固的汉书成书于公元80年左右,400年后,楼兰古国消失。书中已经指出,楼兰多为沙漠化的盐碱之地,不是水丰草美之地,而且是不断恶化的状况,最终楼兰人只有弃地而去。
楼兰城的发展,加剧了环境的恶化楼兰古城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考古确定,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占地面积为10万8千多平方米。全是木造房屋,胡杨木的柱子,房屋的门、窗仍清晰可辩;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楼兰古国人口在1万4千人左右,对于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楼兰古国,城市建设的需要,砍伐了大量的胡杨、红柳,这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速了楼兰地区环境的恶化。
《汉书西域传》:“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
楼兰的迁徙米兰城:疑为楼兰古国迁都后的新国都。这里发现带有印度文化特征的壁画--“带翼天使”,印度贵霜王国使用的就是佉卢文字。还发现公元8-9世纪的吐蕃藏文木牍;证明这里是楼兰古国神秘兴衰的重要史迹。
结语楼兰古国因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而一度繁华,也因过度发展和地质变化导致不再宜居,随之迁移,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警醒现代人,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说一些题外话,现在西部地区,国家和民间组织所做的“还漠于林”的工程,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长远举措。
欢迎关注江城落花生,花生与你:观史知今,当思进退;读书明志,可识春秋。
楼兰是怎么消失的?
1981年,在楼兰国遗址中发现了一具神秘的千年女尸,历经千年的岁月侵蚀,竟然并未腐烂,且容貌十分清晰。这具楼兰女尸年龄比较年轻,脸庞姣小,鼻梁高耸,大大的双眼,浓密的金发散垂在肩后。人类学家从基因学角度研究表明,楼兰女尸更接近于古代阿富汗人,女尸明显具有高加索人种特征。这使得楼兰古国更加神秘。
楼兰古国,始建于汉文帝时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繁华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楼兰古国在公元630年神秘消失,历时800多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很多的古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其中楼兰古国是最神秘的。楼兰古国属西域36国之一,与敦煌相邻。汉朝时期,楼兰古国又叫鄯善国。
公元4世纪,楼兰古国神秘消失,不仅文献中再没有出现过,连遗址都不为人知。到了唐朝,楼兰也只存在于古诗当中,泛指了西域一带的广阔区域。到了元朝,马可波罗曾经几度带人前往寻找,但都徒劳无获。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已经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生机,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来到楼兰,后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
有的说楼兰的消亡,是由于楼兰人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盲目的砍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但有一点是值得高度怀疑的,就是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应该是瘟疫。
据说有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古时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楼兰国由此开始瓦解,楼兰人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哪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他们逃往的路上,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对楼兰不止一次的探索,但始终一无所获。直到1900年,瑞典人在罗布泊地区的沙漠深处发现了一座废弃已久的古城。次年他们带着先进的装备,组织了庞大的科考队来到那座古城进行发掘。
如今的楼兰古国遗址全景旷古凝重,城内破败的建筑显得格外苍凉,令人恍惚觉得历史就发生在昨天。根据孔雀河故道下游太阳墓地和小河5号墓地出土的干尸,考古专家向人们揭示了楼兰的历史。大约4000年前,楼兰地区生活着一支以金发碧眼的欧洲人种,他们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走了。其后的2000多年,楼兰在史书中没有半点墨迹。东汉末期,楼兰以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传递着东西方文明。
在之后的1500年,楼兰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100年前,人们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缘,偶然看见了楼兰残破的城墙和佛塔。对于楼兰的消失,最盛行的说法是由丝绸之路的变迁造成。两晋之后,丝绸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楼兰的驻兵也向北转移,楼兰古城慢慢被废弃,最终销声匿迹。
也有观点认为是战争摧毁了楼兰城。作为丝路重镇,历史上匈奴、吐蕃、月氏等国都曾统治楼兰。在楼兰城的多处墓地葬有不同的人种。有可能是楼兰被占领后,占领者实行了屠城,然后撤离,楼兰因此慢慢被风沙湮没。除此之外,还有观点认为是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干旱或者是毁于洪水。
但根据国内外探险者在楼兰古城发现的珍贵文献,还有各种财物来看,楼兰古城是突然间被废弃的,但是这里却没有战争的痕迹。也许只有瘟疫才能造成十室九空的景象,才能让人不顾一切地逃离。
关于楼兰古国的消亡,无外乎于这么几种原因,一是河道改道,极度缺水;二是一场可怕的高致命的瘟疫流行;三是古丝绸之路的变迁;最后就是由于战争,但这种可能似乎已经被排除,因为找不到战争的痕迹。
楼兰是怎么消失的?
楼兰古国是怎么在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楼兰古国不会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因为目前还没有发现有一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可以在瞬间摧毁一个国家,即便这个国家很小。所以,楼兰古国的灭亡必然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而结果无非就是人为或是自然因素造成。汉朝时,西域地区分布有大大小小36个国家,楼兰古国就是其中之一,而当时所谓的古国往往都是以一座城的形式存在。城在国在,城破国灭,楼兰古城泛指楼兰古国。楼兰古城有东方庞培古城之称,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埋藏地下多年,后经考古发掘而重见天日,因此后人往往有意或无间将二者相提并论。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庞培古城是被火山灰吞噬,楼兰古国被风沙掩藏。
关于庞培古城的消失,多数人并不陌生。公元79年8月,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湾东海岸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由喷涌而出的熔岩,凝成的石块和火山灰,将附近地面覆盖。随后,倾盆大雨引起了山洪与泥石流,将这座地处维苏威火山南麓、建于公元前8世纪的庞培小城淹没,约两千多名当地居民遇难。
显然,楼兰古城并没有遭遇突如其来的惨烈灾难,它的消失完全是因为环境恶化,无法生存,迫使当地居民迁徙他地,被遗弃的古城逐渐被风沙掩埋。直到20世纪初,才被瑞典籍文物大盗斯文·赫定率领的探险队意外寻获。从此,楼兰古国不再是史书上所记载位于丝绸之路上的那颗传说中的神秘明珠。但是,如果将楼兰古国的消失比作是一夜之间的事情,显然有些夸大其词。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梳理一下楼兰古国的起源、发展及灭亡的过程,探寻她的前世今生,揭开其神秘面纱。
(庞培古城)
楼兰古国的建立者楼兰古国位于我国新疆罗布泊范围之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东距阳关和玉门关约800公里,面积最大时达到12000平方公里,20世纪初缩小到500平方公里。如今的罗布泊像是一只忧伤的眼睛,眼睛里早己看不到一滴泪水。
远古时期的楼兰人大约生活在罗布泊西岸的孔雀河流域,介于史料的缺失,关于楼兰的建立者有两种推断:
一、从人种学角度看,早期的楼兰土著与帕米尔赛克人种、安德罗诺沃人种及敦煌附近的月氏人接近。
二、从文学角度看,楼兰人使用中亚佉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
综合两个因素推断,楼兰人的祖先就是迁徙而来的古印欧部落。大约在汉文帝初年,它们才有了“楼兰”这个国名,并被加入西域36国的行列。
楼兰古国的发展楼兰的发展离不开丝绸之路。战国末年,匈奴雄霸草原,经略西域,设僮仆都尉管辖西域诸国,当时的楼兰臣服于匈奴。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使张骞穿越西域,意图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匈奴得知消息后将张骞扣留。十几年后,张骞逃离匈奴,并顺路造访西域各国,意外的开辟了伟大的“丝绸之路”。
由于西域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及白龙沙漠一分为二,所以丝绸之路从敦煌到达楼兰之后也分成南北两条道路。
北路:向西沿塔里木河,经库车、阿克苏,到达疏勒,再经塔什库尔干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中亚、西亚、西南亚,直到欧洲。
南路:向西南,经若羌、且末、和田,在疏勒与北路合二为一。
楼兰正好处于南北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其得天独厚的枢纽位置决定了将有源源不绝的各国商贾汇聚于此,形成楼兰古国别样的繁华。因此,作为丝绸之路驿站的楼兰城内客栈商铺林立,佛寺香火不绝。中国的丝绸、茶叶在这里被一扫而空,西域的良马、葡萄、珠宝也源源不断的经此转动到中原地区。对于无数穿梭于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商人、僧侣、使者来说,楼兰无疑是他们心中的灯塔,劳顿心灵的驿站、疲惫羁旅中的一个港湾。因此,人气旺盛的楼兰很快成为塔里木盆地中声名鹊起、人口愈万的国家。
楼兰在汉朝的关照之下风生水起,匈奴红了眼睛,于是逼迫楼兰与姑师(36国之一)截杀汉朝使节,切断丝绸之路交通。汉武帝得知消息后怒发冲冠,遂派大将赵破奴率数万精兵进入西域,虽有14000多人口的楼兰,但只能勉强凑出3000军士抵抗汉军。双方力量对比,楼兰无异于螳臂挡车、蚍蜉撼树,结果赵破奴只用700轻骑就将楼兰王俘虏,随后又去教训了同样不堪一击的姑师。面对强大的汉朝,楼兰王心悦诚服,大气不出,汉武帝又将其释放,依旧掌管楼兰。
大国博弈,小国受损,楼兰的命运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它的生存之道无异于与虎谋皮。没多久,气势汹汹的匈奴人就来“兴师问罪”,楼兰王低眉顺眼,又暗中归附匈奴,并且派长子安归入匈奴充当人质,同时又将次子尉屠耆送入汉朝充当人质。汉武帝当然明白楼兰王的雕虫薄技,于是命玉门关守将把左右取舍的楼兰王押到长安问罪。楼兰王当着武帝的面好番大吐苦水,武帝同情弱者,理解楼兰的难处,只好将楼兰王送返。
汉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楼兰王去世,王位由尉屠耆之弟继承。新王在位不久便去世,匈奴抢先将人质安归送返,继承楼兰王位。此后,楼兰毫不意外的回到当初的执迷不悟,疏远汉朝多次遮杀汉使,痛并快乐着,苟且着每一天的时光。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辅政大臣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派大将傅介子率领一队刺客远赴楼兰,将楼兰王安归刺杀,并当众宣布立尉屠耆为楼兰王。安归人头送往长安,以儆效尤,供各国使节参观。为了与之前的楼兰王划清界限,汉朝将楼兰国改为鄯善国,然后大张旗鼓地将尉屠耆送回新鄯善。由此,楼兰进入新鄯善时代。
然而,鄯善王势力单薄,无力对抗楼兰国的旧势力,为了生存只能依靠汉朝庇佑。汉朝出于对鄯善王的保护,派一名司马与几十名士兵到伊循城(米兰遗址)屯田,同时也标志着鄯善纳入汉朝领土。第二年,鄯善王将王城迁移到扜泥城(今新疆若羌县卡克里克),旧王室贵族被迫留在楼兰故都,于是汉朝又在扜泥城设屯田都尉,同时监视楼兰城内的旧部族。后来,鄯善国王干脆与汉军同住伊循城,成为一体,使楼兰古国的概念更加模糊。由于楼兰距长安路途遥远,无法实现粮秣供给,汉军只能自给自足地长期、且大规模的屯田驻扎,因此也导致当地生态被破坏,同时为楼兰的消失埋下诱因。
楼兰古国的消失东汉时期,西域雄狮班超将毕身汗水都挥洒在了西域,在维护汉朝领土完整及安抚西域各国归附汉朝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班超去世后,其子班勇担任西域长史时,派将军索励率领1000余名酒泉与敦煌驻军来到罗布屯田造房,还召集鄯善、焉耆、龟兹等各国士兵在孔雀河下游拦河筑坝,引水开荒。若干年之后,汉军积粟百万,但孔雀河下游的楼兰古城却因水源断决而废弃。后来,屯田士兵又在罗布泊西岸建造城堡,致使大量的树木被砍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而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当孔雀河的水流越来越少,罗布泊的面积也越来越小,飞禽走兽消失踪迹。此时,鄯善国王与西域都护才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因此,楼兰王急忙下达了:“凡砍一棵树者罚马一匹,伐小树者罚牛一头,砍倒数苗者罚羊两只”的命令。这是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楼兰的佉卢文律法中得到的印证。但是鄯善王所做的一切努力已经于事无补,接踵而至的是大面积的胡杨林枯死,庄稼因干旱无法播种,绿洲被沙漠吞噬。
东晋初年,楼兰人被迫放弃家园,选择了悲壮的撤离和迁徙。七十年后,和尚法显路经楼兰,眼前已经是一片:“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疑,惟以死人枯骨为标志耳”的荒凉凄景。公元445年,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一息尚存的鄯善国被丁零人灭亡。隋唐时期,楼兰古国人去城空,黄沙漫漫,丝绸北路也因此改道为新开辟的伊吾大道(安西到哈密)。
此后,鄯善国仅存的绿洲地带被吐谷浑占领180余年,后来唐朝又在此艰难经营30余年。再往后,全无记载,如石沉大海。曾经闻名遐迩的楼兰古国被浩瀚无垠的沙漠代替,除了连绵不绝的沙丘,再也看不到生命的踪迹。此后的千余年间,楼兰只有在一些热血沸腾的诗歌中被偶尔提及:越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
结语: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率先闯入罗布泊,并且意外的发现了掩藏在沙土之下的楼兰古城。虽然古城重见天日,但是遗址中大量的珍贵文物被劫掠出境。特别更加痛心疾首的是,后来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探险队也蜂拥而至,致使古城文物遭受空间浩劫。1980年,我国考古队在罗布泊地区发掘出了一具女性干尸,高耸的鼻梁,精致的面孔,依稀可见的美丽让人叹为观止,这就是惊艳世人的“楼兰美女”。
据考证,楼兰古国颓败后,楼兰百姓并没有迷失自我,经过1500年的漫漫时空,他们不断迁徙,如今吐鲁番的鄯姓居民,就是鄯善国遗民。另外,还有部分楼兰人迁入中原。如今生活在新疆若羌、尉犁、轮台、洛浦的上万名罗布人,据说也是楼兰人的后裔。还有一部分楼兰后裔最终迁徙到了今天的鄯善县境内,他们聚居的地方叫做迪坎村。
总之,楼兰古国并非一夜之间消失,楼兰百姓也没有销声匿影。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观发表不同看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