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坚守成都数年不降,为何马超到了城下,他就立刻献城投降了?
刘备取西川时,刘璋的抵抗还算顽强。
不过,当马超率军抵达成都城下后,形势顿变。“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刘璋很快就放弃抵抗,投降了。
刘璋怎么会如此畏惧马超呢?
顽强抵抗的刘璋刘备起兵时,兵力虽不多,但由于“前戏”作得足,形势发展很快。
不久,涪城、绵竹纷纷沦陷,而李严、费观等人也率众降了刘备。
同时,刘备又调荆州诸葛亮率张飞、赵云入蜀增援。诸葛亮、张飞、赵云,兵分三路,连续攻克益州东部的郡县。
此时,刘璋的形势已经极为被动。
然而,刘璋依然拒绝了法正的劝降,坚持抵抗。
只在雒城,刘璋军就顽强抵抗了近一年,并取得了击杀庞统等战绩。
随后,刘备军兵临成都城下,刘璋依然试图顽抗。
“暗弱”的刘璋,为何如此顽强呢?
刘璋的企图自刘备起兵以来,刘璋的企图就是一致的:拖!
刘备起兵后,刘璋在涪城、绵竹、雒城,部署了三道防线,层层抵抗。
明明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刘璋为何还要以守为战呢?
原来,刘璋吃准了刘备的软肋:兵力不足+无后方作战。
因此,刘璋企图以多击少,通过旷日持久,拖垮刘备。
刘璋拒绝了郑度提出的“坚壁清野”之策,一则是因为不愿“扰民避敌”,二也是因对自己部署的信心。
然而,涪城、绵竹等地相继失守,尤其是诸葛亮、张飞等部入川后,形势发生了逆转。
不过,刘璋依然没有到必败的时候。
从法正的劝降信,可看出当时的实际情况。
法正的劝降信,大多数情况是实话实说,不过晓以利害罢了。唯在兵力一处,吹嘘极多。
法正不但夸大刘备从荆州带来的兵力,还谎称:孙权也派了李异、甘宁等人率军来支援。
看来,法正也意识到:刘璋之所以还心存幻想,是因刘备兵力不足。
刘备起兵时,兵不满万。随着发展,兵力有所增长,但兵力仍不强。
诸葛亮、张飞自荆州带来的,也不过2、3万人。
刘备军的总兵力,不过5万。
相比之下,刘璋只在成都就有3万兵。此外,扶禁、向存等人又率万余人在攻葭萌。
因此,刘璋虽形势不利,但其兵力仍然可以维持。
刘备兵力不足,攻万余人坚守的雒城尚用了近一年,要攻3万人的成都又哪里那么容易呢?
而只要时间推移,情况是可能发生变化的。
刘备兵力不足,多数攻占地区都委托本地守将把守。
正如法正在劝降信中所说,这些将领、百姓,“敌近则一旦易主”,只不过因形势所迫而降刘备,将来自然也是可能随着形势变化而改变立场的!
如此,刘璋当然不愿早早放弃抵抗!
然而, 马超的到来,粉碎了刘璋的幻想。
刘备对马超的“包装”马超请求归顺刘备。刘备闻言大喜:我得益州矣!
于是,刘备急忙让人“止超”,让马超等等,先不要走,“潜以兵资之”,暗中调了一些兵马给马超,然后再让马超率军“径入”,屯兵城北。
原本,马超是狼狈逃离张鲁,连妻子、儿子都来不及带上的,基本没有什么人马。
可是,刘备的“包装”,却制造了一个让刘璋恐怖的假象:马超率大军前来了。
马超所部,原本是要与曹操争夺陇右的,其规模自然不小!
马超率军抵达,意味着:刘备兵力得到了极大增强,克服了兵力不足的问题!
而且,马超当时正依附张鲁,马超率军到来,看起来也意味着:张鲁与刘备已经联合。
原本,刘璋就畏惧张鲁。刘璋请刘备入川,正是为了请其抵御张鲁。
如今,刘备、张鲁合流,意味着刘璋已经彻底成为瓮中之鳖!
刘璋已经没有希望了。
很快,成都城内的形势发生的变化,则使刘璋下定了投降的决心。
武力恫吓纸包不住火。马超的实际兵力,时间久了会露馅的。
因此,刘备不会给刘璋时间。
刘备围困成都十余日后,下达军令:为激励士气,城破之日,许众将抢劫府库,抄掠!
这个内部激励方案,透露了两条信息:刘备军军力强盛,破城指日可待;刘备军一旦破城,成都吏民将遭难!
其实,这就是给刘璋及成都城内的吏将下达了一个最后通牒:立刻投降!
这样的恫吓,很多时候只会激励对手坚决抵抗,但却能“吃定”刘璋。
将各索生法正劝降时,表示:一旦情势紧急,“将各索生,求济门户···不为明将军尽死难也”。
您手下的人,都会顾着保全自己的家门,不会为您效死!
马超到来前,刘璋尚有希望,人心尚没有根本动摇。
然而,马超到来后,城中震怖,人心浮动!
益州士族中名望最高的许靖,居然密谋翻越城墙出降,结果水平太次,被刘璋军发现,阻止了。
许靖名望太高,刘璋不敢加害,因此只是阻止,没有问罪。
然而,这也意味着:益州大族已经抛弃了刘璋!
劝降许靖的事情为刘备所知后,刘备意识到:时机到了!
许靖名气大,但刘璋如果真的决心与城共存亡,许靖正是最佳的“祭旗”对象。
不杀许靖,表明:刘璋已在给自己留后路,动摇了!
于是,刘备派自己手下元老部下简雍入城,劝降刘璋。
派简雍入城,其实就是表明态度:以简雍性命作保,保全刘璋及成都士绅的利益!
此时,刘璋身边仍有许多人建议坚决抵抗到底。
然而,刘璋知孤城已没有坚守的希望,遂与简雍乘同一车辆,出城投降!
马超有英名,本身就很有震慑力。
在刘备的“包装”下,马超成了“攻心”的绝佳武器!
刘璋顽固不降,是“吃定”刘备兵力不足。
刘备暗中派兵跟从马超,制造出马超率大军来助战的假象,并径入,绕至城北,耀武扬威,使其城内刘璋集团以为刘备的兵力已振!
刘璋顽固不降,又以为只要坚守,形势可能变得对自己有利。
但刘备掩盖真相,造成张鲁与刘备合作的假相,使刘璋集团感觉到自己已成瓮中之鳖,孤城难守。
刘璋性格暗弱,手下士族与之并没有坚如磐石的生死相从关系。
因此,刘备以马超到来的震慑,“升级震慑”,表示如果武力破城,将劫掠城池!
如此,刘璋集团手下的士族群体震怖,改变立场!
这种情况下,刘璋自然难免动摇。
随即,通过刘璋对许靖的处置,刘备意识到劝降的机遇已经成熟。
于是,简雍入城,成功劝说刘璋投降了!
借马超英明,刘备巧施攻心之计,以最小成本拿下成都,彻底平定西川,枭雄之略,再次展现得淋漓尽致!
刘璋坚守成都数年不降,为何马超到了城下,他就立刻献城投降了?
在三国的历史中,很多人有着一些认识的误区,对于刘璋的印象就是其中的一个。刘璋统治的益州,曾经是刘备、周瑜眼中的肥肉,都想将它一口吞下。这其中的理由就是诸葛亮《隆中对》里对刘璋的看法,那就是“刘璋闇弱”。为此,周瑜亲自率军去夺取西川,并且病逝于途中。刘备接着也亲自率军入川,终于经过长期的征战夺取了益州,成就了建国的基业。
可是,让大家感到惊讶的是,刘备夺取西川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被刘备、诸葛亮视为“闇弱”的刘璋,他的军队爆发出了刘备意想不到的战斗力。整个夺取西川的战争经过了三年时间,在此期间,刘备的军师庞统也战死沙场。仅仅一个雒城的争夺,就花费了刘备近一年的时间。这固然有西川地形险峻的原因,刘璋部下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直到刘备千辛万苦打到成都城下的时候,刘璋在城中的军队还有三万。在城中的谷帛可以支持一年,吏民都愿意死战。从这方面来说,刘璋至少还可以抵抗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刘备围攻成都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一、马超来降的经过。
这件事就是马超来降事件。马超是西凉的名将,他曾经起兵反抗曹操。在著名的潼关之战中,马超率领关陇的十万大军,和曹操进行了一番殊死的鏖战。在战斗中,马超曾经将曹操的军队打得大败,上演了一幕曹操“割须弃袍”的好戏。
曹操在大败之余,对于骁勇善战的马超也无可奈何。他一边赞叹马超之勇不减于吕布,一边怒骂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终于,曹操利用马超有勇无谋的弱点,采取离间计,让马超联军内部自乱,才打败了马超。
马超在失败之后,远走西凉。他利用自己在当地百姓中的威望,继续起兵反抗曹操。可是因为双方实力悬殊,马超在取得一些战果后,还是在西凉无法立足,再次逃亡到汉中,依靠张鲁。
在张鲁那里,马超虽然得到了张鲁的器重,可是也遭到了张鲁部下的嫉妒。张鲁本来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马超,可是由于他手下的阻挠,没能如愿。马超在张鲁那里,遭受到各方面的不信任和歧视。作为曾经威震一方的统帅,马超郁郁不得志,对现实极为不满,经常怀有离去的心思。
在刘备攻打刘璋的时候,刘璋向张鲁求援。张鲁接受刘璋的请求后,派马超率领军队增援刘璋。可是让张鲁意想不到的是,马超到了与刘备交战的前线,却投降了刘备。刘备接受马超的投降后,十分惊喜。他说自己一定得到西川了。
刘备分出一部分兵力由马超率领,到成都城下劝降刘璋。在史书中记载,说成都“城中震怖”。刘璋在见到马超的军队后,便开城投降了。
二、刘璋投降的原因。
在马超来到成都城下的时候,刘璋的处境还不算太糟。在成都内还有三万精兵,有可以支持一年的物资,而且吏民的心理还没有变化,愿意为刘璋死战。如果按照雒城攻守战的经验,刘璋要是下决心死守,还是能够坚持很长时间的。可是,为什么刘璋一看到马超的到来就投降了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刘璋手下没有可以扭转局势的将领。如果刘璋对刘备采取防守的话,那么他就必须要有能够在相持阶段扭转战局的将领。在夷陵之战中,东吴的陆逊就是采取防御态势,和刘备相持了半年之久。在刘备和他的军队被拖得十分疲惫的时候,陆逊采取火攻打败了刘备。因此,刘璋如果手下有如同陆逊一样的将领,也还有取胜的可能。
可是,在刘璋防守成都的时候,他手下的将领已经丧失殆尽。他的一些优秀将领,如张任、邓贤、吴懿、严颜、李严等人,不是战死沙场,就是投降了刘备。在成都城中,已经没有了可以与刘备相抗衡的将领。如果马超能够顺利来到城中,帮助刘璋防守,刘璋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可是马超却投降了刘备,这使得刘璋的形势雪上加霜。
其次,刘璋优柔寡断,放弃了取胜的条件。在当时,刘璋的手下郑度劝说他,对刘备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他针对刘备的军队远来疲惫,后勤物资供给不便。这使得刘备的主要物资补充依靠战争的掠夺。这种办法在短时间里可以满足刘备军队的需要,但是一旦战争时间延长,刘备的后勤压力就越来越大。
郑度建议他将野外所有的农作物和仓库都付之一炬,全部的百姓都迁移到安全地带,给刘备的军队留下一片空无人烟的地带。如果这样,刘备的军队会因为得不到物资的补给而不战自乱。当刘备得到这个情报时,对此十分厌恶。可是优柔寡断的刘璋,却以不能扰乱民心的理由拒绝了这个建议。
这使得刘备率领军队突入成都平原的时候,面对遍地庄稼,稠密的人烟,十分欣喜。这样,刘备就摆脱了后勤的困境,有了和刘璋长期相持的基础。虽然刘璋在成都城内的谷帛能够支持一年,可刘备的物资供应要远强于刘璋。如果双方相持到最后,先支持不住的还是刘璋。因此,刘璋拒绝了能够挽回局势的建议,使自己陷入了绝境。
第三,马超的到来,断绝了刘璋对外援的希望。刘璋既没有出色的将领能够扭转战局,又没有破坏刘备的后勤供应,为双方相持创造战机。在这种情况下,刘璋的希望就只有寻求外援一条路了。
可是,刘备已经不是最初攻打益州的刘备了。那个时候益州境内只有刘备一支孤军,和荆州互相隔绝。这样,刘璋可以调集重兵来抗击刘备。可是,如今荆州的刘备援军,在张飞、诸葛亮、赵云等人的率领下,已经突破了刘璋的防线,进入益州。
这支荆州来的援军,在夺取江州后,分路进军,攻占益州的各处城镇。在夺取了益州的大部分主要城镇后,这些军队来到成都与刘备汇合,一起攻打成都。刘璋从外地调来的军队,不是被歼灭,就是投降了刘备。刘璋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刘备已经没有了希望。
在刘璋统治区的周围,唯一可能向他派遣援军的势力就只剩下汉中的张鲁。因此,刘璋在得到张鲁答应救援的消息后,就开始等待这支援军的到来。他把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这支援军的身上。尤其是这支军队是由名将马超率领的,这更增加了刘璋的渴望心情。
但是,刘璋等来的不是来救援自己的马超,而是打着刘备旗号的马超。这让刘璋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刘备十分清楚,这在心理上对刘璋的打击程度有多大。所以,刘备才会说出自己必然得到益州这样的话。
第四,刘璋完全失去了继续战争的勇气。马超的到来,彻底摧毁了刘璋的希望,也摧毁了刘璋继续战争的勇气。刘璋虽然有兵、有谷帛、有民心,可是已经没有了战胜刘备的希望。因为刘璋没有可以与刘备对抗的将领,没有克制刘备的办法,也没有了外援。即便是刘璋继续守卫成都,也只能苟延残喘而已。
就算是刘备攻不下成都,一直困守下去,等到成都的谷帛用尽,刘璋也只有失败一条路。而刘璋这个人用刘备、诸葛亮的评价来说,就是为人“闇弱”,本不是一个英明果决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他只有束手被擒的下场。
因此,刘璋在经过考虑之后,决定向刘备投降。他的手下劝阻时,他认为自己父子在益州二十年,对益州百姓没有多少恩德。在与刘备进行的长达三年的征战中,对益州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刘璋不忍心益州百姓再为自己做出牺牲,将没有希望的战争继续下去。出于这个理由,走投无路的刘璋选择了投降。
结语:
刘璋之所以一看到成为刘备手下的马超,就立刻开门投降了,是因为马超的出现,彻底摧毁了刘璋最后的希望。刘璋在进行成都攻防战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凭借自身的力量,取得胜利的希望。
在长期的战争中,刘璋的主要将领相继战死或者投降,他的从益州各地调来的援军也都被刘备消灭。而刘璋又拒绝了郑度提出的坚壁清野的建议,使得刘备摆脱了后勤供应的困难。因此,刘璋只能寄托于外援的解围。而刘璋唯一的外援就是张鲁。
所以说,马超率领的张鲁援军是刘璋最后的希望。如果马超能够和刘璋同心协力,里应外合,还有一线打败刘备的希望。可是,马超却投降了刘备,这就使得刘璋对战局彻底绝望。虽然刘璋还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可继续坚守下去也只能是苟延残喘。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刘璋选择了投降。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刘璋坚守成都数年不降,为何马超到了城下,他就立刻献城投降了?
刘璋见到马超就投降,是刘备充分发挥了心理战的作用,击垮了刘璋继续抵抗的决心所致。
首先要说一下,刘璋和刘备的益州之战时间虽然挺长,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二月正式开始,到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五月才以刘璋投降告终,前后持续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
不过刘备从葭萌关起兵以后,初期颇为顺利,先杀了白水军主将杨怀,接着又在涪城击败了刘跂、冷苞、张任、邓贤等川将,在绵竹逼降了李严。诸葛亮带着张飞、赵云也从荆州溯流而上,夺取了白帝、江州、江阳等地。
但是在雒城还是遭到了川军的顽强抵抗,双方激战一年,期间军师庞统也被流箭所杀,刘备才得以攻破雒城。因此战斗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成都之外。等到刘备包围成都以后,不过几十天刘璋就已经投降,并没有刘璋坚守成都数年一事。
当然如果没有马超的出现,尽管刘璋已经连败数次,但是成都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也是相当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城中粮草又充足,除成都外,益州还有一些地方还没有被刘备控制。刘璋如果不肯投降,顽抗到底的话,应该还是能坚持相当长的时间。
对于刘备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虽然益州之战不过打了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川算起的话,他离开自己的根据地荆州也有三年时间了。特别是诸葛亮、张飞、赵云也率军入川以后,荆州只有关羽镇守,兵力也大为减少。
荆州北面是曹操占据的襄樊,曹操和刘备那可是死敌。事实上在刘备离开荆州期间,双方也是摩擦不断。而东面的孙权虽然理论上是刘备的盟友,但是他对荆州也一直念念不忘,有意染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成都之战旷日持久,那么荆州万一有什么变故,刘备的损失可就大了。甚至可能因此引发军心动荡,被刘璋咸鱼翻身,反败为胜。
即使荆州不出事,汉中张鲁也是个潜在的威胁。一旦张鲁趁着益州战事不断之机发兵南下攻打葭萌关,那么刘备也要两面受敌,起码战事又要拖长。
所以对于刘备来说,只要成都没拿下,时间拖得越久麻烦就越多。而成都是益州的治所所在,城墙高厚,城中兵马又多,荆州军也已经战斗了一年多,强攻显然不行,只能智取。马超的到来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和演义中不同,正史上马超并不是张鲁派来救援刘璋时,带着兵马投降了刘备。而是因为在张鲁手下不得志,加上张鲁的部将杨白等人嫉妒他的能力,担心自己被人暗害,不得已才偷偷投奔了刘备。
(马超)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於邑,闻先主围刘璋於成都,密书请降。
刘备得知此事以后,当然是喜出望外。马超投奔张鲁是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春天,这么大的事情刘璋应该有所耳闻。但是马超偷偷逃离张鲁改投刘备,这个消息刘璋就不可能马上知道了。所以刘备一面派人去见马超,一面偷偷给马超一些兵马,并让马超带着兵马一起围城。
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
刘备这么做,就是要让都城内的人觉得张鲁已经和刘备联手,马超是张鲁派来和刘备一起攻城的。
刘璋在遭遇一系列失败以后,发现敌人又多了一个,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做事坚毅果决的人,此时自然更没有信心打下去。刘备成热打铁,再派简雍去劝降,刘璋最后决定放弃抵抗。
所以刘备这一手心理战还是玩得非常成功的,避免了战事的长期化。
刘璋坚守成都数年不降,为何马超到了城下,他就立刻献城投降了?
刘璋的父亲刘焉是第一个向汉灵帝提出废州立牧的人,也是东汉末年的第一个益州牧,刘焉去世后,他的小儿子刘璋成为益州之主,之所以是刘璋接了刘焉的班,那是因为益州本地豪强的干预,因为刘璋暗弱,好控制,所以本地豪强赵韪立刘璋为益州牧,而刘璋的暗弱也成为他身上典型的性格特点,也注定了几十年后刘璋的悲剧。
公元215年,刘璋在与刘备进行了三年的益州之战,同时被刘备包围在成都,直到马超的出现,刘璋才在刘备手下谋士简雍的劝说下,打开城门投降刘备,三年的益州之战以刘璋的投降结束,刘备在获取战争胜利后,开始对手下将士论功行赏,其中关羽、张飞、诸葛亮、法正四人,每人分得了五百斤黄金、一千斤银、五千万钱、一千匹锦缎。
刘璋与刘备
刘备用来封赏的钱财当然不是自己的,而是刘璋父子两代人经营所积累的,而且刘璋所在的成都,城高墙固,城内粮食可供食用一年,再加上刘璋仁慈,深厚百姓爱戴,手下的官吏与百姓都愿意继续抵抗刘备,为什么马超一来,刘璋就放弃抵抗而投降了?是因为马超很厉害吗?
马超固然厉害,比如马超敢跟曹操正面对抗,曹操都差一点死在马超手中,马超也算得上骁勇善战的一方诸侯,刘璋确实对马超有敬畏感,但这个时候的马超不过是败军之将,早就被曹操打败,投靠汉中张鲁又离开了,现在投靠刘备也没有多大的实力,马超手下的兵早就打光了,打仗可不是光凭将领之勇的,没有实力的马超相当于没有牙齿的老虎,看着可怕,实际上并不厉害。
刘璋当然知道马超之前的事情,刘璋的投降表面上看是因为马超来了,因为刘备暗中给了马超一支军队,让人以为这就是马超的军队,实际上马超投靠刘备就是个光杆司令,手下没兵没将的,实际上,并不是马超的到来促到刘璋的投降,而是来自于刘璋的内部,因为堡垒往往是最先从内部被攻破的。
马超
想要了解这一切的原因,就要先了解一下刘璋为何要请刘备入川。刘璋邀请刘备进入益州,表面上看是因为张鲁的外在威胁,实际上是来自于刘璋内部的威胁,刘璋集团一直都存在内外威胁,外部的张鲁一直是刘璋的敌人,已经存在十几年了,为何早年刘璋不请刘备入川,要在这个时候请呢,就是因为内外交困加在一起产生的原因。
刘璋的内部有哪些问题呢?
1、益州豪强的威胁。
拥立刘璋即位为益州牧的益州本土豪强赵韪在平定了甘宁、沈弥、娄发等人的叛乱后,开始成为刘璋的威胁,意图废除刘璋自立,并且勾结益州本土士族豪强,但被刘璋收留的东州流民击败了,东州流民为刘璋立下了大功,随后成为刘璋集团的主要势力。
益州本土豪强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放弃,一直对刘璋的政权虎视眈眈,刘璋本来是外人进入益州掌控大权的,一直担心被这些本土豪强夺了权,一直防范这些人,尤其是外部压力越大的时候,更应该防范,这是刘璋集团内部的一大威胁。
刘璋
2、部将居功自傲、心怀异志。
张松在劝说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时曾经说了这么一段话:
现在益州将领庞羲、李异等人都居功自傲,而且心怀异志,如果不能得到刘备的帮助,益州将外有强敌攻击,内遭乱民骚扰,必定走向败亡。
刘璋只是暗弱的性格,并不傻,要不然也不会经历那么叛乱,还牢牢控制着益州,所以张松的话其实说中了刘璋的内心,因为益州确实存在部将居功自傲、心怀异志的情况,外部的威胁还好解决,但内部一旦乱了,那将是致命威胁,庞羲是刘璋嫂子的族人,算是外戚,李异是赵韪的部下,这些人在益州很有权势,也被刘璋视为威胁。
刘备入川
3、内部离心离德。
张松是益州人,官至益州别驾,相当于刘璋的佐官,地位较高,但连张松这样在益州这么高官职的人都要背叛刘璋,可见益州很多人对刘璋离心离德,再比如法正,算是东州流民,也对刘璋不满,除了张松和法正,刘璋手下肯定还有很多这样离心离德的人,因为对刘璋失望的共同原因,更愿意寻求投靠其他进入益州的政权。
正因为刘璋有这些内部问题,同时刘璋在面临曹操的威胁之下,所以就迎立刘备入川,这是迫不得已的事,不迎立刘备入川,刘璋会被内外威胁一起灭亡,迎立刘备入川,既能抵御外来威胁,也许还能压制内部这些蠢蠢欲动的势力,形成权力平衡,从而确保自己权力和地位的稳定。
刘璋没有想到的是张松和法正出卖了自己,然后直接引发了刘璋与刘备的战争,刘备以暇萌关为基地,一直向成都攻打,用了三年时间才打到成都,光是攻打成都外围的雒城(今四川广汉)就打了一年,还战死了庞统。差不多同一时间,刘备命令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率军入川支援,然后蜀军在成都合力包围了刘璋。
张松和法正
刘璋在四面楚歌之下原本是不想投降,也不是因为马超的到来刘璋才投降的,而是因为刘璋内部官员大部分都投降了刘备,最早是张松、法正、孟达投降了刘备,然后因为张松的大哥张肃告密,导致张松被刘璋杀死,然后刘备攻杀了白水关守杨怀与高沛。
涪城之战时,李严与费观一起率军投降刘备,费观还是刘璋的女婿,涪县之战时,吴懿率军投降了刘备,张任、刘璝、冷苞、邓贤四将被刘备打败,而吴懿是刘璋嫂子吴夫人的兄长,雒城之战时,刘璋的儿子刘循被俘虏,张任被杀。
刘备围困成都的时候,蜀郡太守许靖也准备举城投降刘备,但被刘璋发现而关押,除此之外投降刘备的原刘璋手下还包括但不限以下:吴班、李恢、庞羲、严颜、费诗等等,刘璋手下能有多少将领,光是三年战争就投降了刘备多少人,这仗还能打下去吗?
刘璋
刘璋虽然在百姓心中威望颇高,也懂得治理益州,但是不懂识人用人,手下一帮人都是离心离德的,到了刘璋被围在成都时,还不断有人想逃出来投降刘备,这多么人不断地背叛刘璋投降刘备,刘璋当然是知道的,到成都被围时,刘璋手下已经没多少能出战的人,这仗已经没法打下去了,马超的到来只是个引子,真正让刘璋投降的,就是手下将领众叛亲离,而不是马超有多厉害。
刘璋失败的背后原因就是因为他不懂识人用人,也让人深思,这也是诸葛亮说刘璋暗弱的原因,刘璋如果生活在和平盛世也算得上是一个爱戴民众的好官,可惜他暗弱的性格,却生活在乱世之中,还掌握了这么一大块的天府之国,有句话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刘璋本来是没有罪的,只因为他占据了益州,所以就成为枭雄刘备和曹操争夺的目标。
刘璋并无大志,跟刘表一样,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上安稳日子,可惜当时的时势不会让他安稳,天下只有统一只才稳定下来,刘璋想割据益州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再加上他没有能力守得住益州,所以失去益州是迟早的事情,当时刘璋手下很多人都看出来时局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很早就投靠刘备的人,早就预言刘璋会失败,这才是刘璋投降的真正原因。
刘璋坚守成都数年不降,为何马超到了城下,他就立刻献城投降了?
卧底张松被杀——刘备攻成都三年不下?
三国之中,益州牧刘璋是已故益州牧刘焉的儿子,刘焉眼光独到,早就预算到中原很快就会动乱,提前到成都为自己及其子孙打下基础,一旦天下有变,可以独占一方,保住家族,甚至可以独立建国。奈何,他的儿子刘璋不行,比较温和荏弱,根本撑不起益州的天。如果他是精明之辈,恐怕没有刘备什么事情了。
刘璋的别驾从事(出入刘璋和张松同乘)张松是刘璋最信任的人之一,也就是三国历史上有名的“张松献地图”的主角。208年,曹操拿下荆州,刘璋害怕了,于是派遣张松到曹操处结交。张松生的短小猥琐,长得不咋滴,而且放荡不羁,但是精明干达。
曹操的主簿杨修建议曹操重用,而曹操对张松早就派人盯着,所作所早就一清二楚,坚决不用张松。张松嫉恨曹操,对自己的主子刘璋也很无奈,一身本领无法施展。
张松动漫图
张松和法正于是暗中和刘备互通,希望刘备能够入川执政。张松和法正等同于刘备在刘璋身边安排的高级卧底。张松和法正密谋被张松的哥哥张肃发觉了,于是将自己的弟弟出卖,张松被刘璋杀死。刘备听闻张松被杀,于是马上不进攻张鲁,掉头直接进攻成都。
212-214年,刘备率军进攻成都,期间诸葛亮等人在荆州支援,军师庞统也被刘璋的部下所杀,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刘备才到达成都城下。
当时刘璋拒守的成都有三万精兵,粮食够用一年的时间,而刘备并不想强攻成都,如此损失巨大,十分不利于收复成都以及之后的稳定工作,早就有所安排。
马超动漫图
鸡贼的刘备——招揽马超搞成了马超自荐公元214年,冀城之战中,因马超内部归降将领反叛,加之曾经被马超击败的夏侯渊进攻,兵马器械粮草都不要了,率领残军退回关中。
马超是依附在张鲁之下的败兵,张鲁非常看重他的才能。这引起张鲁原来手下将领杨白等人的担忧,担心马超会抢了他们的位置,于是联合起来诬告马超,意图将马超干死。马超得知消息后,只带领几个亲信在军中逃走,逃避到氐中,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庇护。
马超的威名早就众所周知了,刘备命令李恢去结交、招揽马超。为了获得自身的发展,马超在李恢的劝说下写信给刘备,希望可以依附刘备。明明是招揽人才,让刘备搞成了马超自荐了。
刘备非常鸡贼的。马超答应来辅佐刘备的时候,手下没有多少兵马,就像没有牙的老虎。刘备的聪明之处在于善于借势,他偷偷派遣一直精锐部队归马超率领,并悬挂马超的旗帜。
马超率领刘备的人马在成都城晃悠了几圈,然后就驻扎在成都城北了。马超到了之后,成都城内的气氛立马紧张起来了。马超不同于刘备,他攻打成都城毫无顾忌,不像刘备那样瞻前顾后,如果谁抵抗的厉害,估计城破之后就会被灭族。
刘备动漫图
西凉军阀的作战风格和马超的威名那都是打出来的,成都城内人心惶惶,不到十天,刘璋就开城投降了。
马超有羌人血统,作战剽悍——益州人害怕的很东汉末年的凉州军,也称西凉军,主要有两支武装相继出现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之上。第一支是凉州府军,军队领导先是董卓,后是李傕;第二支是韩遂、马腾指挥的军队,后马超为凉州军的首领,属于凉州起义军。
董卓剧照
西凉军地处汉、羌交界地带,民风彪悍,作战悍不畏死。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就是西凉军首领董卓、李傕等造成的,西凉军的作战也是闻名于东汉各个军阀的。
马超有羌族人血统,他的祖父马平(《三国演义》称马肃)的妻子是羌族女子,虽然没有明说是什么身份,但绝对是羌族中的贵族,也即是马超的祖母。马超和羌族的关系密切,也和氐族的关系十分密切。
马超走奔上邽,郡人任养等举众迎之。(《三国志.阎温传》)
潼关之战,马超败走,奔走凉州,羌人、氐人都迎接马超的到来,血缘姻亲关系使得马超才有这样的待遇。
一、潼关之战,马超虽败犹荣
公元211年,马超虽然在潼关之战中败北,却差一点活捉曹操,让曹操心有余悸。记载如下:
公(曹操)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曹瞒传》)
这次潼关之战的失败还是韩遂不听马超的建议,采取“半渡而击之”的战略失误造成的,非马超之误。
二、凉州之战——马超血腥报复。
潼关之战失利之后,马超招收了很多羌胡士兵,并从张鲁哪里得到了援军,试图夺回失去的凉州之地。
马超率军围困冀城,久久不能攻下,而曹操的援军也迟迟没有到达,时间长达八个月。无援军到达,派遣求救的使者也被活捉,只好开城投降。马超犯下了人生的一个重要错误,他纵容张鲁的部下将冀城的太守和凉州刺史韦康杀了,这触动了投降将士的心,为之后马超的失败埋下祸根。马超接下来击败了曹魏大将夏侯渊的进攻,基本占据了凉州之地,一时更是名声大噪。
213年,原凉州刺史旧部就在曹魏的策反下准备反叛马超。期间,叛军将马超妻儿屠杀殆尽,而马超也攻击冀城未果,转而进攻叛军主将杨阜、姜叙在其他城池的族人,将他们也屠杀殆尽。马超、庞德、马岱兵败,只得投奔张鲁去了。
三、剽悍的凉州军。
马超的凉州军很多是招揽的羌胡人为将士,这些人类似现代的雇佣兵,一旦打下城池,可以随便抢夺财物、女人等,对反抗者直接处死,毫不手软。
马超本没有多少羌胡将士,刘备送给马超一支部队,陈兵益州城北。城内百姓都非常惧怕,不辨真假,一旦抵抗城破,财物、女人、生命都没有什么保障了。原来誓死抵抗刘备的心思马上就软化了,纷纷要求投降,刘璋也只好开城投降了。
刘璋坚守成都数年不降,为何马超到了城下,他就立刻献城投降了?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东汉末年这个动荡的年代,很少有人去考虑什么手足之情,基本上都是利益至上。而刘璋作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弱者,生活在这个勾心斗角,只讲权谋的时期,更是艰难。如他十分看重的族兄刘备,就硬生生地给他了个反客为主,不去抵御张鲁而是直接围困成都,想取而代之。
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虽然刘璋懦弱但在关键时期还是硬刚刘备数年,死活不降,让刘备颇为棘手。但刘璋坚守成都数年,为何马超到城下一晃,他就立刻献城投降了?其中说法很多,不过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压力太大,刘璋太难了。
刘璋虽然贵为益州牧,但却只是半个诸侯,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刘璋是个懦弱的官二代,在其父刘焉死后,刘璋难掌大权,汉中张鲁不服从刘璋的命令,刘璋一气之下,将张鲁的母亲兄弟尽皆杀害,两人结下了深仇大恨,水火不容。刘璋在成都,而张鲁在汉中,由从属关系变为了敌对关系。再加上刘璋能力有限,内部矛盾重重,根本无力抵挡张鲁的进攻。
不堪重负的刘璋在公元211年,命益州别驾张松出使中原,想趁机结好曹操,以此来震慑张鲁。可惜张松一心热血却碰到个不识货的买主,被曹操一顿棍棒打了回来。张松本想把益州献给曹操,可是曹操傲慢无礼,张松怀恨在心,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后,迎接宗亲刘备入川相助,这样同样可以抵御张鲁,又可以震慑益州的不臣势力。刘璋欣然同意,命法正为使,迎刘备入川。
刘备素有贤名,又是汉室宗亲,刘璋自然是毫无疑虑。但刘备来势汹汹,做好了充分准备,率领黄忠、魏延等大将入川。一路上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受到了刘璋的大力款待,军马粮草源源不断。可惜狼始终是要吃人的,就算这是个善良的狼,也会撕破脸皮。
公元212年,也就是入川的第二年,刘备就开始图谋益州,由于事情败露,张松被杀,刘备大怒,率军直扑成都。这下刘璋慌了神,没想到表面忠厚的刘备也是个忘恩负义之辈,于是派大军层层阻击。别看刘璋不行,但蜀中还是有几个硬汉的,张任,泠苞,邓贤都是名将,使荆州军受到很大阻碍,甚至刘备的军师庞统都阵亡前线。可惜刘璋气数将尽,随着诸葛亮,张飞等人入川支援,刘璋迫于无奈只得求援张鲁。
张鲁毕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再加上可以趁火打劫,何乐而不为。此时马超正在张鲁帐下,马超在渭水之战后辗转陇西诸郡,可惜被夏侯渊、张郃等人击败,只得投靠了汉中张鲁处。此时马超身无寸功,真想展示本领,所以与张鲁一拍即合,张鲁命马超出战汉中,在葭萌关与刘备决战。
马超到达益州时,已经是公元214年,刘璋坚守成都数年,眼见刘备大军临城,恰巧马超领兵赶到。刘璋本来十分高兴,可是一听马超已经投降刘备,此次是率军攻城。刘璋大惊,但思前想后,最终献城投降了。
不禁让人疑惑,马超区区两万人马,难道比刘备、诸葛亮的数万大军还厉害吗,竟然可以让刘璋不战而降。其实此时的刘璋已经是穷途末路,不投降都不行了。
其一,刘璋自身懦弱,虽然与刘备对战多年,但手下大将死的死,投降的投降,虽然成都城高水深,防守有余,但此时的刘璋已经没有了信心,与其鱼死网破,不如开城投降,保百姓平安。
原著中写道:璋曰:“吾之不明,悔之何及!不若开门投降,以救满城百姓。”董和曰:“城中尚有兵三万余人;钱帛粮草,可支一年:奈何便降?”刘璋曰:“吾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众人闻之,皆堕泪。
由此可以看出,此时成都城内兵马尚有三万,军马钱粮也可支撑一年,虽然刘璋有实力一战,但刘璋内心已经崩溃,不想再做无谓的战斗。
其二,为何刘璋一直等见到马超后才决定投降呢?这很简单,马超是西凉出身,而西凉在三国这段历史中作恶多端,穷凶极恶。如董卓与李傕郭汜等人都是西凉人,不是霸占朝廷就是祸乱天下,所到之处民不聊生,更兼马超英勇非常,如果宁死不降,马超攻占城池,估计到时的下场比日本侵华都不在以下,烧杀抢掠,成都顿时成为人间炼狱。
而此时的马超已经投降了刘备,刘备是人人传颂的仁德君主,又有爱民之名,所以投降刘备,全城百姓可免灾难,说不定自己还会受到刘备的格外礼遇,不至身首异处。
最后,汉中军队是刘璋的救命稻草,而马超此时已经投靠刘备,如果马超的人马与刘备合兵一处,刘璋知道难以抵挡,所以不如趁机投降,总比玉石俱焚,被俘受辱要好。再加上此时谯周说刘备有帝王之相,不可逆天行事,所以综合考虑之下,不如顺坡下驴,开城投降才为上策。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