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蜀国的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

无论是在实际地位上,还是在精神意义上,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地位都仅次于关羽。

职务最高的将领

关羽、张飞,都是最早跟随刘备的将领,一直是刘备真正的左右手。

不过,为了更好的吸引其他人才进入核心团队,刘备经常将更高的职务授予其他人。

比如,马超来归顺时,一来就成了平西将军,为四平将军之一,而当时的关羽还只是荡寇将军(杂号将军)。

没办法,每个人“入伙”之前的级别不同,社会影响力不同,刘备为了吸引人才,不可能完全按照资历、功劳来。

所以,在群臣表走请以刘备为汉中王时,关羽只排在了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诸葛亮之后,仅排名第六。

当时的关羽还有一些情绪,拐弯抹角询问诸葛亮:马超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排在我前面?)

诸葛亮等人安抚的意思也很明确:你就是最厉害的,谁也比不过你。作为创始团队成员,先不要来比这些嘛。

当然,刘备做了汉中王后,“还”了关羽一个“公平”。

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前将军,是当时刘备集团中级别最高的将军职务,位在张飞、马超、黄忠之前,是无可争议的第一武将。

如果说关羽在级别排名上还因为各种原因“爬得慢”的话,那么,他的实权则一直是仅次于刘备的二号人物。

实权最大的将领

刘备入川后,关羽就开始“董督荆州事”,也就是将荆州的事务委托给了关羽。

对曹操集团来说,让人督一州军政可能没什么,可是,刘备总共也才只有益州与这半个荆州呀。

因此,关羽军团,是唯一一个在战略上独当一面的,相对独立的军团。

关羽军团的兵力,大约为3、4万左右,而据估计,当时刘备集团的总兵力约为安10来万,关羽一人领了刘备军1/3以上的兵力。

更为难得的是,关羽对所统军队拥有生杀大权。

一般来说,君主委任将领时,会赋予其指挥权,但也会限制一些权利,尤其是不允许将领擅杀所属将领,以避免将领权力过重。

关羽是例外,他“假节钺”。

节,就是军事指挥权;钺,就是军事执法权。

不听关羽将令,叽叽歪歪的,关羽可以先斩后奏。

因此,关羽掌握了对所部的生杀大权,不需要上报刘备,就可以拥有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以至于,孙权、吕蒙都只说“关羽强盛”、“关羽接境”,而他们决心翻脸时,也是说“何忧于操,何赖于羽”,直接把关羽(而不是刘备)与曹操放在一个维度上比较。

由此可见,关羽的实际力量,不仅在刘备军中仅次于刘备,甚至可以单独对曹操、孙权造成威胁!

“江湖”地位:在刘备之上

除了明面地位,还有所谓“江湖”地位,也就是“绿林”中人中的地位。

“水淹七军”后,各地“群盗”都打出关羽的旗号,或遥受关羽印,或自为关羽支党。

关羽是刘备手下的将领,响应关羽,其实就是响应刘备,接受关羽的印,其实就是接受刘备的印。

所以,“群盗”打着谁的旗号,就要看谁的名号更有号召力了。

“群盗”都打出关羽的旗号,足见:关羽的“江湖”地位,是要高于刘备的。

最早在《三国演义》流行之前的隋唐时期,绿林中人就已有了拜关羽的习俗。

而早在唐代以前,关羽形象,也多是戴着一个绿帽子。

当然,关羽与绿林究竟有何联系,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知道的是:关羽在当时民间的影响力,似乎还在刘备之上。

魏国的刘晔说蜀国“名将唯羽”,刘备军团只有关羽算是一个名将。

此言或有争议,但毫无疑问,关羽是汉末三国时期,唯一一个有实力以一将之力搅动天下格局的将领。

孙权、吕蒙说“关羽强盛”而惴惴不安。

强大的曹操在关羽的猛烈打击下一度产生了迁都的念头。

这样的关羽,原本是刘备进一步发展的最佳帮手。

遗憾的是,刘备集团出现了疏忽。

他们或许没有估计到:关羽的强大,不仅让敌人曹操感到吃力,更要盟友孙权感到恐慌。

结果,某种意义上说,是关羽的强大,导致了曹操和孙权搞到了一起去···

曹操、孙权的联合打击下,关羽败亡了。

强大的关羽军团随着关羽的败亡灰飞烟灭。

在许多人心目中,这或许是汉末三国时期最令人遗憾的事情了。

关羽在蜀国的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

刘备在初期的时候,兵不过千将不过关张。只要多少有点儿本事,就给点儿人马让他带。

当时刘备领着这几个人到处寄人篱下。反正手下也就那么几个人,刘备一人也能带的过来。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也只有到了稍稍安定的时候,刘备的编制才多少像回事儿。

由于关羽和张飞是刘备最初的嫡系,所以在很多时候人员的变动,还是要考虑下关羽和张飞的意见。

诸葛亮刚刚加入到刘备集团的时候,由于刘备对诸葛亮表现的过于亲密,因此就导致了关羽和张飞等人的不悦。刘备只得对关羽张飞等人耐心解释。

这时候关羽的身份和地位,基本上和张飞差不多。但很快关羽在刘备集团里的份量越来越重,逐渐地就超过了张飞等人。

基本上和刘备分兵合作的军事行动,其首选人物就是关羽。在这个时期的关羽,差不多就有了超过其他将领的权力。

当初刘备在许都的时候,关羽劝刘备趁着打猎的机会除掉曹操,刘备没有听从关羽的建议。

后来刘备逃到夏口与关羽会和的时候,关羽就因此事开始指责刘备。

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飖江渚,羽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

这不是个人性格的问题!

也有很多人对刘备这么说过话,看看他们那几个人的结局,无一例外的刘备都没给他们好果子吃。

如果关羽的身份地位到不了那个地步,是不敢这么对刘备说话的。这时候关羽的身份地位,基本上也就是仅次于刘备了。

关羽听说马超来降之后,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回信道:“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诸葛亮连捧带哄的恭维关羽一番,意思也就是马超只和张飞差不多,您再和他比那就是自降身份啦。

刘备晋位汉中王后,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听说他居然和黄忠并列,立刻就发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诗谓羽曰:“……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於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

费诗此时是在劝关羽接受刘备的封拜。在这个时候费诗口中所说的“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当然应该就是大体不差的实情。否则费诗对关羽如此说,就颇有讽刺之嫌啦。

费诗此次前来,除了拜封关羽为前将军之外,还让关羽假节钺。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除了关羽之外,假节者只有左将军马超和右将军张飞。诸葛亮在拜丞相之时,也只是假节。

在这四个假节者里面,马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假不假节也就是个名儿而已。马超的这个假节,自然是比不上张飞和诸葛亮。

同样都是假节,关羽却是身处荆州重地。其份量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在整个蜀汉的历史里面,假钺者只有关羽和诸葛亮。而诸葛亮的假钺,还是在诸葛亮主政之后的事情。在刘备在世的期间,假钺者就只有关羽一人。

人臣而假钺,其意谓代行王者之诛。关羽假节钺之后,也就掌握了生杀大权。

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当糜芳傅士仁违犯了军法之后,关羽说回来治他们的罪时,就连糜芳都会感到恐慌不安。糜芳可是刘备的舅子啊,由此可见关羽的身份地位。

孟达攻下房陵之后,下一步就要进攻上庸。刘备“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

刘备真是怕孟达一个人不能胜任,还是不放心让孟达一人镇守东三郡?反正自此孟达就受到了刘封的指挥。

东三郡衔接汉中和荆州,掌控住了东三郡,就可以使荆州和益州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掌控了东三郡的刘封,却也要被关羽所节制。是不是直接把刘封划归到关羽麾下,历史学者们还没有定论,但关羽能够调遣刘封那却是毫无疑问。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刘封逃回到刘备那里后,刘备斥责刘封,一个是欺凌孟达导致东三郡丢失,另一个就是关羽调派他们时拒不发兵。

诸葛亮劝刘备用这两项罪名除掉刘封,由此可见关羽是可以调遣刘封的。否则关羽调遣刘封出兵,刘封不出兵也算不上是什么过错。

从整个过程来看,关羽的身份、地位、权力,都是仅次于刘备。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 @寄暇学宫】

关羽在蜀国的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

谢谢邀请!

关羽在蜀汉的权力从表面现像是三把手,诸葛亮排第二,实质上关羽从没把诸葛亮放在心上,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蜀汉的根基就是刘,关,张起家的,突然冒出来个领导,以关羽的性格怎么会接受呢?

即是刘备做的事关羽也不一定认可,封黄忠不与老兵为伍就是例子,这说明他对刘备也是不满的。

若刘备是皇帝,关羽,张飞就是皇弟,王爷,孔明仅外臣而已,而关是汉献帝所封的寿亭侯,真正的汉朝官员,而诸葛亮不是,以王朗的口气诸葛亮就是乱臣,山野村夫,这是不好比的,而关羽守荆州是授假节钺的,全权负责荆州一切事务,而刘备不会把这种权力给一个外人的,关羽权力巅峰,才开始澎涨,没有约束的权力是失去荆州的根本原因,否则关羽不可能孤军作战,从这里说明关羽在蜀汉权力排第二,仅次于刘备,再见!

关羽在蜀国的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

说起关羽在蜀国的权利和地位,生前和身后完全是判若两人。

关羽离世后多年,蜀国才颁发了一个似乎含有讽刺意味的“壮缪侯”谥号,可见关羽身后在当时蜀国的评价不高。而在关羽生前的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就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关羽是蜀国内部的第二号人物,镇守荆州的封疆虎将,在荆州能够代表刘备当机立断。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关羽生前和身后的待遇简直判若两人呢?

“壮缪”本身具有讽刺的含义:“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关羽死后说明蜀国内部评价关羽,取得的军功虽高统一全国匡扶汉室的志向却没能实现,威震华夏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蜀国颁发关羽“缪壮侯”谥号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因素:①丢失荆州令《隆中对》计划破产,永久失去了从荆州出兵进军宛洛的机遇;②丢失荆州以及为关羽复仇的“夷陵之战”,使得蜀国损失大量人才。先后损失关羽、关平、黄权、马良、王甫、傅肜、糜芳、傅士仁、赵累、潘俊、冯习,令蜀国后期人才断档;③使得蜀国国力大减。此后蜀国实际统治的只有益州一州,再无法和魏吴“三分天下”。以至于出师表开篇提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六出祁山的意义,从“统一全国”变为“动态防御”。

这可能是生前不可一世的关羽万万没有想到的。关羽生前系东汉朝廷官方在编“汉寿亭侯”。在刘备夺取汉中称汉中王后步入人生巅峰:被刘备拜为前将军,襄阳太守,假节钺。这是蜀国唯一一个假节钺,张飞、诸葛亮都只是假节。因为荆州还没有全部在蜀国手中,刘备没有给关羽“荆州牧”的职务。可能是为了鞭策关羽日后夺取襄阳,刘备反而给了关羽一个“襄阳太守”的职务,有观点认为这是关羽北伐襄阳的原因之一。

关羽和诸葛亮谁的地位更重要呢?

我的答案是关羽。从三点可以看出:①关羽假节钺,诸葛亮假节;②刘备自称汉中王后想要将黄忠册封为后将军,诸葛亮看出关羽日后会不服,向刘备进谏。刘备却没让诸葛亮直接与关羽沟通,而是坚持亲自劝解,可见关羽的分量;③刘备册封前左右后四将后,关羽心中不服想找马超比试。诸葛亮顾全大局,然而却只得用“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来哄着关羽。可见关羽在蜀国的地位。

我们今人又应当吸取怎样的经验呢?

拿破仑曾经这样回忆,“我一生最大的骄傲,不是我所指挥的那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那一切回忆”。对于关羽是同样的道理,拿破仑和关羽的胜仗现在很少被提及,而“滑铁卢”和“失荆州”反倒成为了一个俚语,时刻被后人所铭记。而就像拿破仑最大的功绩反而是《民法典》一样,关羽被后人最为津津乐道的反而是“忠义”。之前不论胜利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是失败,失败的晕轮效应就足以毁掉当事人的形象,就像蜀国当时追授关羽“缪壮侯”一样。也许诸葛亮就是因为关羽的前车之鉴,六出祁山时谨小慎微,而坚持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因为诸葛亮清楚,一旦再来一次“夷陵之败”,即使之前再辉煌,自己在史书上的形象仍然会是另外一个评价。历代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将关羽封为“武圣”、“关帝”,以至于时至今日养成了关羽地位比张飞高的观点。然而翻开史书会发现,张飞追授的“桓侯”有开疆拓土之意,比具有讽刺含义的关羽“壮缪侯”“友好”不少。这就提示我们,现在大家约定俗成的共识未必就是历史真实的样子,真实的历史风貌,有待有识之士一同去探寻…

关羽在蜀国的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

引言

作为蜀汉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他在蜀汉集团的地位可以说是“无人望其项背”的存在。

除了蜀汉集团的最高领导人刘备,以及把刘备引领向正轨的诸葛亮,论地位而言关羽仅在他们二人之后。

拥有了极高的地位,就必然要有极高的权力。否则的话,地位那么高,却不给安排相应的职位,拿相应的权力来匹配,这不符合驭人之术。

分析

关羽,是从人格化向神格化转换的典型人物之一。与其相似的情况还有姜子牙、诸葛亮、秦琼、尉迟恭等人。但要说谁最为成功,个人认为还是关羽。

他之所以能够完成此种转换,从根本原因上看还是因为其“忠义”的性格底色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需求。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关羽的能力。关羽其人的确是骄傲,可他也的确有傲的资本。他是正史记载中,有明确“斩将”记录的人。

这种明确的有名有姓,有具体情况的斩将记录,在历史记载中并不常见。神勇入项羽也没有这种明确的记录。仅此一条,关羽就有着“武圣”的实力。

那么,回到三国历史上,排除了“神格化”的关羽,他的地位又是如何,又着怎样的权力呢?

  • 蜀汉集团的“独一无二”

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是蜀汉集团最早的创始人。虽是君臣,却更像是兄弟。三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让我想到了评书里面经常出现的一个“职位”——一字并肩王。

我想,如果刘备最后真的当了皇帝,张飞和关羽这两个人应该就是那种类似于一字并肩王的存在。起码也得拿个丹书铁券或者是金瓜铁锏什么的吧。

毕竟,从功绩上讲。关羽和张飞都有着勤王保驾之功,更为关键的是,无论在刘备多么不得势的情况下,关张二人从未想过背叛。

尤其是关羽,他曾经在无奈之下投入到曹营。而曹操对关羽那更是上马金、下马银的对待。不仅如此,还上表汉天子封关羽了一个“汉寿亭侯”。

这个“汉寿亭侯”对于关羽或者整个三国而言都意义非凡。对关羽而言,他最重“忠义”,能得到汉室天子的封爵自然是光宗耀祖的事,而对整个三国来说,这个“汉寿亭侯”是少有的汉天子所封的爵位。

别看三国时代各式各样的爵位那么多,真正由汉天子所封的没有几个,“汉寿亭侯”就是其中之一。

而这,也是关羽为什么无论是在曹营还是在蜀汉都有很高地位的原因之一。彼时心向汉室的人还不在少数,关羽能得到“汉寿亭侯”这一爵位,是因为汉天子对他的认可。

虽然,“亭侯”这个爵位听起来不高,但出于“敬屋及乌”的心理,很多人也因为“汉寿亭侯”而对关羽多了几分敬意。

当然了,性格底色中本就有着“骄傲”底色的关羽,在有了“汉寿亭侯”这个爵位加成之后,他更有了骄傲的资本。因为他最引以为傲的忠义,一生所追求的忠义,这次得到了最高领导的认可。

除了这一加成,关羽对蜀汉还有“救国”之功。众所周知,在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长坂坡一战中被刘备击溃。

而关羽在此战前后所担任的角色就是接应。此时若没有关羽接应刘备,刘备很有可能就成了曹操的俘虏。如果是那样,哪里还有后来的赤壁之战,还有后来的三分天下。

关羽此时所体现出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他既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军事主官之一,同时也是刘备手下唯一掌握着具有战斗力的军事主官。

也正是因为关羽地位的“独一无二”,就连诸葛亮也要去顾忌关羽的感受: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 总领一地的权力

蜀汉集团即便是在势力范围最大的时候,不过是占据了部分的荆州,还有益州和汉中。单从地理辐射来看,蜀汉集团甚至比不过东吴。

说白了,在蜀汉集团即便是权力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因为蜀汉根本用不上统帅三军的大将军和大都督这种军事主官。

再加上益州和荆州之间的交通不便利,所以益州与荆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经济体和军事体。这两个各自独立的行政区域之间,不会出现协同、兼任的情况。

而关羽,作为荆州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他在职位最高的时候也只是一方统帅而已: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督荆州事。

刘备在夺取益州之后,有了一个新的基地。而出于地缘的问题,刘备不可能来回辗转,他必须要把荆州的军政两务交给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这就是关羽。换句话说,关羽就是荆州的第一负责人。

在刘备夺取汉中后,自称汉中王。这一次,他也要给那些追随自己的人一些好处。那自然少不了关羽: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前将军”这个职位不重要,无非就是一个封赏,仅这一个封赏不会有什么实权。重要的是假节钺。

有了这个就相当于是皇帝的特使。在自己的军营治下,只要有违反军纪、不听调遣的人,都可以自行处置。这是对外出将领最大的封赏以及信任。

荆州与益州之间的交通不便利,如果事事都需要汇报之后再做,那将有很大的时间都用在路途上。地方军政主官的便宜行事之权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从长远的角度看,其实不利于这个区域的发展。

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刘备给了关羽特别的权力。而在整个蜀汉集团中,拥有如此权力的军事主官只有关羽一人。

张飞虽然有“假节”之权,但他的巴西太守所控制的区域和权力自由度是不及关羽的。至于其他的马超、魏延等人,或是不可便宜行事,或是没有掌握实质上的权力,都无法与关羽相比。

结语

毫不夸张地说,在蜀汉集团,关羽的权力和地位是仅次于刘备的。就连诸葛亮也无法超越他。

虽然诸葛亮是丞相,也有“假节”,但他毕竟是中枢大臣,在行事之事远没有关羽那么便利。

而关羽在蜀汉集团,既与刘备有私交,还对蜀汉立有大功,更重要的是“汉寿亭侯”的“忠义”加持,让很多人不得不去尊敬关羽。

再说到权力,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荆州和益州就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经济体。刘备让关羽做荆州的军政主官,说白了就是把荆州全部交到了关羽的手里。

关羽在蜀国的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于桃园结义,虽然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他们三人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是生死之交。因此,关羽在蜀汉国内的权力仅次于刘备,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他在蜀汉是名副其实的二把手,超过军师诸葛亮,从这几点分析如下。

其一,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是蜀汉武将第一人。

公元219年,刘备夺取汉中,进位为汉中王,大封文武大臣。其中,武将成就最高的有五人,分别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关羽位列第一,是众武将之首。当时,其余四人,还有诸葛亮,都未对此提出异议。

这说明,不但三弟张飞认可,就连军师诸葛亮也认为五虎上将之首非关羽莫属。至于赵云、马超、黄忠,他们作为后来归附的,还没资格对关羽指手画脚。关羽的五虎上将之首,不是凭借关系上位的,而是根据实际战绩评定的。他曾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为刘备出一份力。在夺取长沙时,关羽与黄忠大战三次,为夺取长沙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羽还看不起并列五虎上将的马超和黄忠。他听说马超归顺刘备后,便想入川和马超大战一场,分出高低,幸亏诸葛亮灵机一动,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才将其劝阻。关羽对“老兵”黄忠与自己并列为五虎上将,非常不满,对此大放厥词。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云长问:“那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其二,关羽作为刘备的二弟,犹如王爷一般。

想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一个头磕在地上,三人之间的感情已经超过亲兄弟了。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那么关羽和张飞就是二王爷,三王爷,也是贵族。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时,如果关羽还活着,那么他就是皇上的弟弟了。在古代,白手起家的皇帝也不在少数,这些皇帝在当皇帝前,都有自己的结拜兄弟,好哥们。

他们在当皇帝后,是不会亏待自己的这些哥们的。如汉高祖刘邦,他崛起于微末之间,有樊哙等一帮子兄弟。又如朱元璋,有淮西二十四将等人。总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关羽作为刘备最亲密的战友兼兄弟,在刘备飞黄腾达后,是会跟着发达的。事实上,关羽跟着刘备,也确实辉煌腾达了。他跟着刘备,做到了荆州主帅的位置,已经难能可贵了。《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如下: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其三,关羽坐镇荆州,封疆大吏,权势极大。

在刘备、诸葛亮、张飞等人先后入川,为开辟新的根据地奋斗去的时候,关羽作为刘备最信任的大将,坐镇荆州。我们知道,正史上,荆襄一共有七个郡,其中曹操占据南阳郡和南郡,孙权占据江夏郡,而刘备占据了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等四个郡,是非常大的地盘。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是三方中占据荆州最多的。

当时,刘备以公子刘琦的名义占据的,名正言顺。后来,孙权又将周瑜打下的南郡借给刘备,刘备几乎占据了荆州的大部分地盘。因此,关羽坐镇的荆州,是地盘很大,兵精粮足的。他是蜀汉在外的封疆大吏,是一方统帅,权势极大。

总结:关羽是刘备一个头磕在地上的二弟,是蜀汉元老。他们是同生共死的战友,为了复兴汉室江山,奋斗了一生。因此,关羽在蜀汉集团内部,是当之无愧的二把手。他在蜀汉的地位,掌握荆州兵权,假节钺,超过诸葛亮,仅次于刘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