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徐州时有多位得力大将,为何感觉陈宫、陈登、陈群“三陈“没什么作为?
刘备以善于识人,用人而闻名。
在徐州时,刘备与陈群、陈登、陈宫这“三陈”都打过交道。
然而,“三陈”没有尽其所能为刘备施展才能。
这是怎么回事呢?
陈群:“备恨不用群言”入主徐州前,刘备被陶谦表为豫州刺史。
随即,刘备就征辟陈群作了豫州别驾,陈群作了刘备的下属。
这段时间,陈群曾为刘备提出了关键性建议,可惜刘备没有采纳。
刘备“受邀”入主徐州前,陈群劝阻:现在就入主徐州,势必与袁术相争。如果吕布从后方趁虚而入,那你就危险啦!
刘备没有采纳,结果后来的事态的发展与陈群的预测如出一辙。
“备恨不用群言”,这才后悔了。
然而,已经来不及了。刘备与陈群的缘分到此为止了。
陈群没有为刘备发挥更大价值的原因陈群出身颍川大族,而颍川,是豫州八郡之一。
当时,袁绍、袁术,以及李傕所控制的朝廷都任命了豫州刺史,企图争夺豫州。这些军阀及黄巾余部,彼此争斗,使豫州陷入战乱之中。
或许是在救孔融一事中所积攒的口碑,与孔融私交紧密的陈群期望刘备这个豫州刺史能专心在豫州发展,稳定豫州,以保护颍川陈氏的家族利益。
自孙坚死后,各军阀虽在豫州争斗,但都没有把重心放在豫州,直到官渡之战时,豫州许多地区实际上是黄巾余部所活跃。
刘备如果能向豫州发展,安定豫州,陈群既能保全家族利益,也能通过辅佐刘备来建功立业,这是最符合其期待的。
在陈登看来,刘备往徐州发展,难以站稳脚跟,没有发展前途,同时,也不再能保护颍川陈氏在豫州的利益。
因此,刘备拒绝其建议,入主徐州后,陈群也就和他没什么话好说了。
刘备去徐州后,陈群依然留在豫州。
由于战乱,陈群被迫跟父亲往徐州去避难。而且···去了徐州,也不跟从刘备,而是在吕布军中···
直到曹操破吕布,陈群才与荀彧、郭嘉等其他颍川士族一样,把全部希望寄托于曹操了。
陈登:失望的拥护者刘备能入主徐州,多亏了陈登的帮助。
正是陈登、孔融的大力支持,刘备才得以入主徐州。
当时,陈登对刘备的期待是极高的,他表示:我愿意为您合步骑十万之众,上成五霸之业,下可割地守境!
然而,刘备被吕布所袭,丢掉下邳后,刘备与陈登的缘分也就到此为止了。
后来,陈登、刘备,在外人面前提到彼此时,都会肉麻地夸赞彼此。
然而···合作···就免了吧。
陈登未在刘备手下发挥更大价值的原因与陈群不同,陈登是徐州本地大族。
他有两个诉求:1、与徐州统治者保持适当的合作关系,保全家族利益是最起码的要求;2、拥立一个有雄才的人物,建功立业,一展雄才。
陶谦来自丹阳一带,他依托从丹阳带来的力量,压制徐州当地大族,彼此之间关系紧张。
更为严重的是:陶谦居然去招惹曹操,跟曹操结下了杀父之仇!导致曹操的疯狂报复,徐州多地遭遇屠杀,而且看起来曹操仍然可能再此杀回来。
所以,陶谦去世后,再由陶谦的儿子来接班显然是不行的!
于是,陈登等人把希望寄托在刘备身上。
与陶谦不同,刘备虽自诩为汉室宗亲,但出身寒微,没有足够的资源,必须依靠徐州当地大族,能够关照好当地大族的利益。
同时,刘备又得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相助,有建功立业的将才可用。
因此,陈登认为,与刘备合作,可以实现“双赢”,陈登等本地大族以足够的资源支持刘备,“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以其谋略辅佐,使刘备上立五霸之业,下割地保境。刘备能得以发展,徐州大族进则建功立业,退则维持自身利益。
然而,刘备很快就丢掉了徐州···
再支持刘备,与吕布交恶,导致吕布的疯狂报复,是不符合陈登家族利益的。
而且,从刘备丢掉徐州的过程看,刘备还不太成熟,并不是成五霸之业,割地保境的合适人选。
此后,陈登不再支持刘备,转而寻求与曹操合作了。
陈宫:勉强的交集陈宫,跟随吕布一起来到徐州,为刘备所收容。
虽说是依附刘备,但陈宫再怎么也不能算是刘备的下属。陈宫支持着吕布,与刘备既竞争又合作,其中,竞争是主要的,合作是暂时的···
所以,陈宫当然不会替刘备“有所作为”了。
陈宫与刘备的关系:最坚决的敌对者如果说吕布与刘备的关系是合作+竞争的话,那陈宫与刘备的关系就很简单了:绝对敌对!
陈宫的立场很难说,他甚至曾造过吕布的反。
陈宫唯一可以确定的立场是:坚决反对曹操!
而徐州时期的刘备,是站在袁绍、曹操一边的。
汉末乱世之初,二袁相争。袁术、公孙瓒、陶谦结盟,袁绍、曹操结盟,彼此攻战。
刘备入主徐州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盟主”袁绍致信,投入了袁绍、曹操的同盟。
吕布夺得徐州后,在两派之间游移。
所以,吕布与刘备时好时坏:与袁术敌对时,就拉拢刘备,与曹操敌对时,就攻击刘备。
而陈宫,则是吕布阵营中坚定的反曹派,他一贯反对倒向曹操及其所控制的朝廷,一直主张与袁术结盟。
这种情况下,陈宫,也就是刘备最坚定的敌对者了,怎么可能为刘备“有所作为”呢?
陈宫与刘备之间毫无共同利益,不可能与刘备走到一起去。
而陈群、陈登,确实是曾经对刘备赋予很大希望,真心希望帮助刘备有所作为的。
然而,当时的刘备,虽已极具人格魅力且有不俗的文武才能,但尚不成熟。
他既不能实现陈群、陈登一展雄才的愿望,也不能保全二陈的家族利益,达不到二陈的要求。
因此,二陈尽管都在初期有过卓越表现,但很快归于沉寂,并最终与刘备分道扬镳了。
刘备在徐州时有多位得力大将,为何感觉陈宫、陈登、陈群“三陈“没什么作为?
徐州是刘备早年最大的痛,因为帮助陶谦抵御曹操,刘备在陶谦病逝后,在徐州士族豪强的支持下,接管了徐州,成为徐州牧,这对于颠沛流离的刘备来说,无疑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对于从小有志想乘羽葆盖车的刘备来说,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
支持刘备接管徐州的当地士族豪强有糜竺和糜芳兄弟,有陈登和陈圭父子,再加上刘备自己两个万人敌兄弟关羽和张飞,刘备可谓是有文有武,再加上被曹操击败的吕布、陈宫等人前来投靠刘备,刘备也算是实力超强。
刘备
原本以为刘备实力加强,再加上自身战斗力超强,怎么也会在徐州发展壮大,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自从吕布来了之后,没过多久刘备就丢了徐州,还是被刘备所收留的吕布所夺走的,为什么刘备会如此轻易地丢了徐州呢?
因为这是一场阴谋,是陈宫联合袁术以及吕布手下将领郝萌共同策划的一场阴谋,目的是由陈宫夺取徐州,注意不是吕布,而是陈宫。
刘备是如何被夺了徐州的?
是袁术率军攻打徐州,于是刘备也亲自率军迎战,两军在徐州南边的盱眙、淮阴等地对峙,然后吕布就率军从小沛发兵直接攻打徐州治所下邳城,张飞镇守的下邳措手不及,然后吕布趁机夺取了整个徐州,原来支持刘备的陈登、陈圭父子转投吕布,刘备因为后方失守,军心不稳定,又被袁术击败,前线士卒溃散,后在糜竺、糜芳兄弟拿出重金的支持下,收拢残余势力,投靠了吕布,被吕布安排在小沛驻守。
陶谦让徐州
刘备丢徐州的过程,来得非常突然,刘备收留吕布前,就很清楚吕布的为人,吕布先后杀死了自己的两任主公,为了活命不断地投靠,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扬,后被陈宫迎立到兖州,与曹操打了两年的兖州之战,按说刘备非常清楚吕布,虽然安排吕布驻守小沛,但应该对吕布有所防备,但是丢徐州却如此不堪一击。
吕布占领了徐州后,很快就得到部分当地豪强的支持,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陈登、陈圭父子,这父子俩是徐州当地的士族,原来归属陶谦,刘备来了就投靠刘备,吕布夺了下邳就投靠吕布,后来这对父子还投靠了曹操,算起来他们是毫无忠诚可言的,只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而已。
刘备、关羽、张飞
吕布占领徐州后没多久,很快又发生了一件事,就是陈宫联合吕布手下将领郝萌发动叛乱,目的是杀死吕布,幸亏吕布机灵,逃到高顺那里,然后高顺与郝萌手下曹性一起平定了叛乱,之后曹性供出了陈宫是郝萌叛乱的同党,同时郝萌叛乱也与袁术有关。
于是一条线索浮出水面,郝萌只是吕布手下一名低级武将,与陈宫合谋,又受到袁术的怂恿,因此这事基本上就能理解为陈宫、郝萌与袁术的同谋,再联合到刘备丢徐州,郝萌叛吕布,似乎这都是同一件事的延伸,因为这事是发生陈宫和吕布身边,当年陈宫拥立吕布到兖州时,就曾经对张邈说过,把吕布迎来是暂时的,只是为了对抗曹操,因此基本可以断定陈宫才是整件事背后的主谋。
陈宫原本图谋的是兖州,可是被曹操打败了,无立足之地,而且陈宫手下还有一大帮的兖州人,虽然暂时与吕布是同盟,但陈宫看不起吕布,总是认为吕布是有勇无谋之人,于是陈宫勾结郝萌与袁术,让袁术在前线率军攻打刘备,然后陈宫让吕布率军攻打下邳,出其不意,才轻易拿下张飞镇守的下邳城,否则以下邳城的牢固,吕布是不可能轻易拿下的。
吕布与陈宫
吕布终究不过是陈宫利用的工具,当吕布拿下徐州后,陈宫就联合郝萌对吕布下死手,可惜让吕布逃走并平定了叛乱,才让陈宫的计谋失策了,而整件事中,刘备是第一个冤大头,吕布是第二个冤大头,两人都是被陈宫利用了。
刘备为何这么轻易就丢了徐州,对吕布没一点防备呢?
事实上刘备没有更多选择,袁术率军攻打徐州,刘备只有两个选项:
一,迎战袁术。
二,避而不战。
吕布辕门射戟
刘备才在众人的支持下统帅徐州,这个时候敌人来犯,如果刘备不出击,不是让支持他的手下人失望吗?那些徐州本地人之所以支持刘备,不是因为刘备仁义,而是因为他们认为刘备能打,能保护他们在徐州的利益不受损,如果刘备不出战,这些人估计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刘备没有选择,只得硬着头皮迎战袁术。
刘备肯定早就交待好张飞要严防死守下邳城,但是刘备手下有些并不愿意顺从刘备的人,背叛了刘备,把张飞与曹豹不知的消息透露出吕布,再加上镇守下邳的丹阳兵背叛了张飞,并且开城向吕布投诚,张飞才输给了吕布,另外,曹豹还是吕布的岳父,因为与刘备不和,所以索性投靠了吕布,最终让刘备失掉了下邳城,如果吕布正常与张飞交战的话,下邳城没有这么容易会被攻破的,正是因为城内有内奸,才让吕布轻易拿下邳城,这也是刘备的失算。
刘备
刘备需要承担失徐州的主要责任,为何会让曹豹与张飞守下邳?为何会让不服从自己的军队镇守后方?为何没有通过政治手段收复这些丹阳兵,为自己真正所用,反而让丹阳兵投靠了吕布,这些都是刘备需要承担的责任。
刘备失徐州,归根到底还是政治能力与手腕不够,缺乏你荀彧、诸葛亮这样能治理内政并且精于战略的人才,不能准确地处理集团内部矛盾,从而让内部矛盾扩大化,成为压倒刘备失徐州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备在徐州时有多位得力大将,为何感觉陈宫、陈登、陈群“三陈“没什么作为?
首先纠正一下,题主的表述不准确,刘备在徐州时,问题中提到的人物,并非都是刘备的部属。
第一个,赵云。当时赵云还没有归顺刘备。
第二点,陈登、陈群。这两人都不是刘备的人。首先陈登是陶谦的人,陶谦提拔他当了典农校尉,主管徐州的农业生产,虽然陶谦对刘备比较尊敬拥护,但他最终还是跟着曹操干了。陈群虽然跟着刘备干过一段时间,当过刘备的别驾,也向刘备提出过一些建议,但他最终还是跟着曹操干了。陈登、陈群都有才能,但是并没有死心塌地的跟着刘备,他们都抱了曹操这个大腿。
第三点,吕布。吕布只是来依附刘备,并不是投靠归顺。张辽、高顺、陈宫都是吕布的人,他们仍然保留了自己的部队和军制,根本不听刘备的。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刘备在整个徐州期间,其实真正的核心实力,还是刘关张兄弟三个,而智囊只有孙乾、糜竺二人,这两人的能力和水平都很有限。
然后,我们捋顺一下,刘备在徐州期间的经历,到底都有哪些。1.徐州牧陶谦病重,曾三次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无功不受禄、利大压身,因此不敢接受,后来陶谦去世,在徐州百姓的拥戴下,刘备终于接手了徐州。
2.后来吕布在山东境内被曹操大败,逃奔到徐州来依附刘备。张飞看不惯吕布,建议刘备杀掉他,刘备说吕布势孤力穷前来投靠,杀他的话不够仁义,于是接纳了吕布,并让吕布的人马屯扎在小沛城中。
3.曹操听取了荀彧的“驱虎吞狼之计”,派人到袁术那里告发,说刘备要进攻淮南,然后又假天子诏,让刘备讨伐袁术。根据诏命,刘备只好发兵讨伐袁术,带走了关羽、孙乾,只留下张飞守徐州。
4.张飞酒后鞭打了吕布的老丈人曹豹,曹豹连夜叫来吕布,袭击了徐州。后来刘备、吕布和解,但是宾主易位,吕布当了徐州老大,安排刘备到小沛驻扎。
5.袁术派遣大将纪灵攻击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后来吕布通过辕门射戟时间,给两家说和。
6.吕布派遣宋宪、魏续往山东买马,结果在返回的时候,被扮做山贼的张飞抢去大半。吕布带人攻打刘备,刘备求和,陈宫建议吕布不要接纳。刘备无奈,只好连夜出城突围而走,投奔到曹操那里。
上述就是刘备在徐州期间的所有作为,老实说,确实是没有什么作为。
最后我们分析一下,刘备在徐州期间,为什么没有大的作为?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刘备初来乍到
刘备凭空得了徐州,在徐州属于初来乍到立足未稳,没有任何根基和后台,对民事、城防、人事、部队都没有深入的了解,掌控能力不足,又没有能力超强的人辅佐,因此坐不稳。
2.徐州内忧外患
刘备捡了个香饽饽,外围很多人都眼红,包括曹操、袁术、吕布等人。曹操很恼火,我打了好久没捞到好处,你刘备寸功未建却直接得了徐州,所以才连续对刘备用了用二虎竞食之计、驱虎吞狼之计。袁术本来就看不上刘备这个织席小儿,他也眼红啊,他也想着扩地盘。吕布呢,他在投奔刘备之前,估计就盘算着哪一天把徐州夺过来呢,一看刘备不在徐州,就连夜里应外合把徐州抢了。
所以说,刘备在徐州期间,真的是内忧外患。
3.刘备能力火候未到
刘备之前一直在奔走,到处寄人篱下,他根本没有担任一城之守的经验。当然,刘备的能力后来慢慢成长了,成长为一个枭雄级别的霸主,但是他在徐州期间,真的火候未到。这从两点就能看出来,其一,他既没有听从张飞的建议杀死吕布以绝后患,又没有处理好两人之间的关系,其二,他没有听从孙乾的建议,出兵讨伐袁术,其三,他让张飞留守徐州,绝对是一大败笔。
刘备在徐州时有多位得力大将,为何感觉陈宫、陈登、陈群“三陈“没什么作为?
大家好,我是闲谈三国,很高心能回答这个问题。下面就简单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我认为,刘备在徐州没有作为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题干中的人大多都不是刘备的心腹,甚至是对手。
第二,刘备没有势力的支持,在徐州没有根基,也无法驾驭徐州世族的力量。
第三,外部势力的压迫。
题干中的人才并非刘备心腹首先我们将题干中提到的人大致分为三类:
一,刘备真正的心腹:关羽,张飞,赵云(准确的说赵云这个时候还没归顺刘备)。
二,世族代表:陈登,陈群。
三,外来势力:吕布,张辽,高顺,陈宫。
可以看出刘备真正可用之人还是关羽和张飞。
陈登虽然也支持刘备入驻徐州,但是他代表的是徐州世族的利益。在陶谦死后,刘备入驻徐州可以平衡徐州各方势力,让徐州平稳的度过政权的交接。后来吕布夺徐州之后,陈登虽然看不上吕布,但是他也没和吕布死磕,而是外通了曹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存徐州世族的力量。最后曹操夺取徐州后,陈登也带着徐州世族投靠了曹操。所以以陈登为首的世族力量永远只会把家族力量放在第一位的。
陈群属于颍川世族,他是受刘备征辟,跟过刘备一段时间,但是作为世族子弟,当然不可能一直跟随没人支持的刘备。所以在刘备失败后,陈群转投曹操。
至于以吕布为首的外来势力,在刘备出征袁术期间,直接端了刘备的老窝。他们在徐州不但不会帮助刘备,反而会成为刘备的危险。
综上所述,刘备在徐州期间根本就是人才不足,根本就是没有能力把控徐州的各方势力。
刘备没有背后势力,在徐州也没根基东汉末年想要组织起一股势力,肯定需要足够的钱财。而在这乱世之中绝大部分的资源都集中在世族的手中。他们有粮有田,还隐匿了很多人口。所以在东汉末年这个乱世,想称霸一方必须要有世族的支持。比如曹操他本身有曹家和夏侯家的支持,再加上颍川荀氏和陈氏等家族的支持,所以才能和袁绍叫板。而袁绍和袁术更是天下世族的代表,所以袁绍可以在短短几年内从渤海太守到一统四州(并州,冀州,青州和幽州)的大诸侯。
而刘备,只有一个皇室宗亲的身份。而且还是一个无法考究的皇室宗亲。所以刘备所谓的入驻徐州只是名义上的。其真正的内部力量还是掌握在徐州世族家族的手里。这也是为什么,有了徐州曹家的配合,吕布这么容易夺取徐州的原因。
外部的压迫自从董卓迁都长安后,各路诸侯就开启了混战模式。任何一块地盘都是大家争夺的目标。徐州作为天下粮仓更是诸侯争夺的目标。无论是曹操还是袁术,都觊觎徐州久矣,但是陶谦一死刘备得了个便宜,曹操和袁术肯定都很不爽。所以在吕布投奔徐州时,曹操就暗中让刘备杀了吕布,目的就是让他们两个相争,他好渔翁得利。计策失败后又让天子发明诏,让刘备攻打袁术。而袁术又暗通吕布,让其夺了徐州。
结语刘备在徐州是既没有足够的人才为他所用,也没有获取到徐州内部世族的绝对支持。同时外部强大的对手又在虎视眈眈的盯着徐州这个天下粮仓。所以刘备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有什么作为的。
刘备在徐州时有多位得力大将,为何感觉陈宫、陈登、陈群“三陈“没什么作为?
因为刘备本身没有实力。
俺多次说过,三国是世家社会。东汉末年,世家已控制了方方面面。又因黄巾暴动和董卓专权,世家被关东诸侯讨伐中央政权的以下犯上行为挑起了激情。
刘备出身低微,被陶谦让徐州。刘备还犹豫不敢接,陈登写信给袁绍说明情况,袁绍以盟主身份同意,徐州世家才勉强接受。
可刘备没实力啊,士兵与杂胡骑,陶谦给予的4000丹阳兵,加起来不到一万,而徐州三大世家陈曹赵,任何一家拥有的军事政治经济人口都远超刘备。
陈家在观望,曹家与吕布勾结,赵家躲得远远的。刘备没有得到任何一家的真正支持,自是被吕布曹家夺取徐州。后面,哪怕刘备杀车胄重占徐州,依旧不会有什么结果,曹操轻松收复徐州。原因还是在于世家根本不支持刘备。
也就糜竺这样的商人,才在刘备被夺取徐州的困难局面下给予了风险投资。
刘备在徐州时有多位得力大将,为何感觉陈宫、陈登、陈群“三陈“没什么作为?
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在三国中势力最小,这中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拥有稳固根据地的时间太晚。在赤壁之战后,刘备率军夺取了荆州在江南的四郡,才算有了一块立脚之地。这个时候,比起曹操、孙权已经太迟了。其实刘备也曾经在北方拥有过徐州,但却没能守住。那么刘备为什么在徐州没能站住脚呢?
一、让刘备魂牵梦绕的徐州。徐州位于黄淮大平原上,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拥有这样一块根据地,让刘备从一股籍籍无名的军事势力,转变为一方诸侯。为了能够实现自己争霸天下的野心,刘备在徐州进行了反复的争夺。
刘备得到徐州也是由于一种机缘。曹操攻打徐州牧陶谦时,刘备应陶谦的请求出兵救援徐州。在曹操退去后,刘备驻扎在徐州,依附陶谦。陶谦去世后,他的部下按照陶谦的遗言,迎接刘备接管徐州。自此,刘备拥有了自己的领地。
在刘备势力最大的时候,吕布和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前来投靠了刘备。在此时,刘备文有陈登、陈群、陈宫,武有关羽、张飞、吕布、高顺、张辽,可谓人才济济。但是好景不长,就在刘备外出与袁术作战的时候,他的后院失火,吕布袭取了徐州。刘备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与吕布和解,让出徐州,自己屈身驻扎在小沛。
不过即便如此,刘备依然引起了吕布的忌惮。他亲自出兵,将刘备赶出了小沛。刘备只得又去投奔曹操,在得到曹操的资助后,刘备再次回到徐州,攻打吕布。可是这一次,刘备被吕布的部下高顺打败,逃回曹操那里。
曹操和刘备联合攻打徐州,在下邳之战中,曹操擒杀了吕布、陈宫、高顺等人。战后,曹操将刘备等人带回许都,趁势控制了徐州。刘备并不甘心寄人篱下,他假借讨伐袁术的机会,离开曹操那里,又一次袭取了徐州。
在这个时候,袁绍已经开始集结兵力,准备攻击曹操。曹操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力排众议,亲自率军攻打刘备。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再次遭受惨败,被迫去青州投奔袁绍。自此,刘备再也没有能够得到徐州,他的徐州梦彻底破灭了。
二、一盘散沙的徐州。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他拥有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他自己拥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名将,还拥有陶谦留下的武装。更重要的是,由于吕布的来投,使得刘备原本强大的军队,有了强有力的外援。吕布是当时第一武将,他的军队也是有名的将军。吕布就是凭借着自己的武勇和强劲的军队,打得足智多谋的曹操也难以招架,屡遭败绩。
如果刘备拥有了吕布这样的部下,他的实力可以威压身边的所有势力。在白门楼上,吕布向曹操乞求投降的时候,曾经说自己率领骑兵,曹操率领步兵,天下不足以平定。曹操听了这句话,要杀死吕布的决心还发生了短暂的动摇。
但是,正是这样一支能够让刘备横扫强敌的军队,却让刘备陷入了灭顶之灾。在刘备出兵迎战袁术的时候,吕布和刘备的手下曹豹勾结,袭击下邳。原本是投奔刘备的吕布,却夺取了刘备的徐州,反客为主。刘备一时间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境地,险些遭到灭亡的下场。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刘备控制下的徐州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危机四伏。吕布前来投奔刘备,原本是一支走投无路的客军,可是刘备却不能控制他们,使得他们变成了自己的心腹大患。而他的部下也和吕布勾结,出卖徐州,来换取自己的前程。从这个方面来说,此时刘备本人的政治能力是很差的。
三、不被世家大族支持的刘备。刘备和他的部下骁勇善战,但是政治能力较差,使得他不能控制吕布这样的枭雄,也不能让手下都对自己心服口服。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这些治国理政的文化知识,大多都被世家大族所控制。刘备在少年的时候虽然跟从卢植学习,可是他的性格不喜欢读书,得到的知识有限。而且他是从平民阶层奋斗起家的,手下也缺乏治国理政这方面的人才。
这也使得刘备得不到世家大族的认可。在那些诸侯中,刘备的身份地位是很低微的。当汉献帝的朝廷来到关东的时候,为了生存他们甚至向吕布求援,但是他们却不理会刘备。在曹操和袁绍为了是否奉迎汉献帝而争论的时候,刘备却无所事事,随便放弃了这个机会。
这并不是刘备的手下都是无能之辈,陈登、陈群都是有名的谋士,可是我们没有看到他们曾经劝说过刘备。这是因为这些世家大族并不认可刘备的身份,并不向他真心实意的效力。这些世家大族在陶谦去世后选择刘备,是因为他们在那个时候没有其他的选择。
在陶谦时代,曹操就对徐州虎视眈眈。他多次借口报仇发动对徐州的攻击,肆意屠杀百姓,给徐州带来了灾难。徐州的世家大族为了自保,不得不和曹操殊死作战。在陶谦去世后,这些世家大族只有选择刘备来接管徐州,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
但是,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一旦徐州的形势发生变化,这些世家大族就会改变自己的选择。在吕布到来后,这些世家大族认为如果吕布占据徐州会对自己有利,他们就马上抛弃了刘备,转而投靠了吕布。当然,在吕布失败的时候,他们又转而投靠了曹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世家大族唯利是图,他们所有的选择都出于对自己的打算。他们和出身平民的刘备格格不入,仅仅是利用刘备来保护他们的安全。正是由于失去了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才使得刘备缺乏治国理政的人才,并且还要忍受他们的叛卖。
可是刘备还是对徐州不能死心,他在离开许都后,再次袭取了徐州。曹操在和部下计议此事的时候,郭嘉力主立刻攻打徐州。他说刘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我们从这些话里,看到刘备在徐州的尴尬局面,无论他如何努力,也得不到当地世家大族的归附。
这种情况注定了刘备在徐州将会无所作为。不久,刘备就被曹操打败,永远离开了徐州。刘备直到来到荆州之后,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才拥有了治国理政的人才。刘备的集团才真正成熟起来,拥有了争夺天下的能力。只是可惜的是,比起曹操和孙权来说,未免有些太晚了。
结语:刘备胸怀大志,企图争霸天下。他曾经拥有徐州作为根据地,并且拥有一大批文臣武将。在吕布到来后,天下第一强将的加盟更是让刘备如虎添翼。但是拥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刘备却屡次遭到了挫折,最终被迫离开了徐州。
这主要因为刘备个人的政治能力不足,而且也得不到当地世家大族的拥护,没有治国理政的优秀人才真心辅佐他。这使得刘备不能收服吕布,反而被他袭取了徐州,让自己落得个无家可归。而且那些世家大族也只顾自己的私利,多次背叛刘备。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最终无法在徐州立足,只能远走他乡。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