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刚起义,为什么他的亲戚能带那么多兵马过来援助他?
曹操创业时,自己家里的兄弟带了许多军队加入。
这些部队是从哪里来的呢?
陆续加盟的兄弟武装黄巾起义,天下乱时,曹氏宗族已经各自散去乡里。(《三国志.曹休传》)
曹操逃离洛阳,组织起兵时,是逃犯身份,行事多有不便。
因此,曹操初起兵时,没有回到老家谯沛,而是到陈留寻求好友张邈的庇护,并利用自家家财,加上陈留孝廉卫兹的资助,募得5000人,起兵。
曹操起兵后,各处兄弟才来会合。
其中,曹仁早已经召集千余少年,游于淮泗之间,此时也来相会。(《三国志.曹仁传》)
此外,曹真的父亲曹邵,也在乡里募兵,企图参与。但遭到地方官吏镇压,曹邵被杀。(《三国志.曹真传》)
至于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人此时是否率家兵前来,不得而知。
不久,曹操在汴水被徐荣打了个精光。
曹洪回到家乡,率领家兵千人,前往扬州募兵。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以及扬州刺史陈温的支持,曹洪募得庐江上甲二千人,又在丹阳募得数千人,然后“有太祖会龙亢”。
夏侯惇则随曹操一起,到扬州募得数千丹阳兵。
可以说,曹操创业之初,单只是曹仁、曹洪,都各自支持了数千士兵。
那么,他们是从哪里搞来的这么多人呢?
豪强武装其实,这样的豪强武装在当时非常常见。
即使在太平岁月,大户人家都得要一些家兵,不然,遇到土匪强盗,既没有视频监控,也没有报警电话可以打,会成为强盗土匪的提款机的。
所以,东汉时,豪强大姓都会在田庄组建自己的私人武装,也就是部曲。
到了天下大乱时,天下完全没有秩序,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就完全需要自己的武装了。
因此,大户往往会扩大私人武装,并筑造邬壁,保护自己。
同时,广大自耕农,也往往无力保护自己,也都只有加入豪强势力,寻求保护,精壮者也都要加入部曲。
这些私人武装,也都保持了一定的战斗力。
他们每年二月,练习射技;三月,警设守备;八月,修缮弓弩器械;九月,修缮各种兵器,进行各种训练。(《四月民令》)
所以,豪强武装在当时非常常见。
即便是政治地位不高的土豪,也都拥有数千的私人武装。
比如,许褚就聚集宗族乡里数千,组织起来保护自己,击败掠夺者。
许褚都能如此,何况是无论政治地位还是经济条件都好得多的诸夏侯曹呢?
实力雄厚的诸夏侯曹曹操的养祖父曹腾,“用事省阙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搞了大把钱。
曹操的父亲曹嵩为了升官,大肆贿赂,“灵帝时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
值得一说的是,曹嵩支持曹操散家财募兵,只是出了一部分钱而已!后来,他避难到琅琊时,手里仍有巨额财富,多到让护送者心生歹念,铤而走险,最后给曹嵩带来杀身之祸!
曹腾是宦官,曹操作为“阉竖之后”,确实受到士族们的歧视。
但是,要论及家族人脉、家族财富,曹家也算是顶级的。
要不然,曹操怎么可能打小就和“四世三公”的袁绍玩到一块去呢?
其他几位曹家兄弟的家世,也是非常不错的。
曹仁、曹纯的爷爷曹褒,是颍川太守;父亲曹炽,曾官至太中大夫、司马、长史、侍中、长水校尉。
曹洪的父亲,曹休的爷爷(曹洪是曹休亲叔)曹鼎,也曾是吴郡太守、尚书令,曹洪因此做过蕲春县令。
而曹操的本家,夏侯家,则自称为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与曹家为世交,也是豪族,有钱有地位。
所以,曹家、夏侯家,都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以及规模庞大的私兵武装。
乐意支持曹操的诸夏侯曹诸夏侯曹之所以支持曹操,一是自愿,二是无奈。
首先,曹操已是家族的领袖人物。
曹操的父亲曹嵩,位列九卿,官至太尉,是家族中地位最高者。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而且,仕途发展得也不错,更早早有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加持,算是天下有名的青年领袖了。
因此,曹操本身就在诸夏侯曹中,拥有独一无二的家族地位。
曹操曾犯事,夏侯渊主动顶罪,后来,曹操又设法把夏侯渊救了出来。
可见,曹操在家族兄弟中,早已经拥有了大哥级的地位,得到了家族兄弟的支持。
必须支持曹操的诸夏侯曹同样重要的是:当时诸夏侯曹家的日子并不好过。
汉末天下大乱后,受到各类武装的威胁,曹家各散至乡里,聚众保护自己。
曹仁聚集千余少年,游于淮、泗之间。
如果是一般人家的子弟,这算是很威风的事情了。不过,作为太中大夫的儿子,带领游军背井离乡过日子,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曹休的父亲去世后,曹休只能和一个门人一起,临时找了个地方安葬父亲,带着母亲流落到吴郡。
可以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已经打乱了诸夏侯曹家正常的生活节奏,如果不能与曹操合作,他们或将继续流落淮泗、吴郡,或将散去乡里,看不到前途,也得不到安定的生活。
此外,从曹邵募兵被杀来看,由于曹操与董卓朝廷为敌,诸夏侯曹都受到牵连,至少受到了特别监视。
与曹操共创大业,已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曹操用人唯才,后来手下聚集了各类文武人才。
然而,诸夏侯曹,始终是曹操的基本盘。
这一代的基本盘都有相当的能力,既能帮助曹操建功立业,又能镇得住五子良将等外姓将领,帮助老曹家代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的诸夏侯曹能力有限,最终镇不住场子,将老曹家的江山拱手让给了司马家。
曹操刚起义,为什么他的亲戚能带那么多兵马过来援助他?
寒门难再出贵子,这话在封建时代更是难上加难,在东汉末年尤其如此,原本寒族出身的张角兄弟企图借黄巾起义推翻东汉,结果遭到东汉政府及地方豪族的联合打压,当时割据一方的势力基本上没有出自寒族的,清一色出自士族或者豪族,比如袁绍、袁术、曹操、公孙瓒、刘备、刘璋、刘表、马超等人。
割据势力众多,但最后统一中国北方的却是曹操,除了曹操的能力超强之外,其家族的实力更是曹操成功的基础,没有这些实力的支撑,曹操的能力就算再强,也不一定能打败袁绍,更不可能统一整个中国北方。
那么曹操的实力来自哪里?
曹操
一、曹操的家族
《三国志》说曹操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之后,但又说没人知道曹操父亲曹嵩是从谁家过继给曹腾,这等于前后矛盾,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夏侯惇的叔父,那曹操与夏侯惇就是同族兄弟,这就等于是说曹操姓夏侯了。
根据元宝坑一号东汉墓出土的遺骸用DNA测试,并与曹操后人做对比来看,曹操与夏侯氏及曹参都没有血缘关系,也间接证明了曹腾也不是曹参的后人。
但是这些结果并不影响曹操家族的强大,众所周知,曹操的父亲曹嵩被过继给大宦官曹腾做养子,曹腾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大宦官,被封为费亭侯,官至大长秋,是皇后宫中的总管太监,还曾拥立过汉桓帝刘志为帝,影响了当时的政局,位高权重。
曹操的养祖父曹腾
东汉时期,朝政一直被控制了宦官与外戚手中,宦官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曹腾就是其中之一,就因为这一层关系,曹操的父亲曹嵩官运亨通,先后担任过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等职,大司农相当于经济部长,掌握全国经济,还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太尉。
正因为祖父与父亲这一层关系,曹操很年轻的时候就能进入朝廷担任官职,即使曹操杀了皇帝宠信的大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居然也可以免于责罚,这就是刑不上大夫的例子,背后的原因无非就是曹操家族在朝廷中的势力起了作用,没有这一层关系,换作其他人,早就被宦官害死了。
这是曹操家族的权力,除了权力之外,曹操家族还有数不清的财富,就拿曹操的父亲来说,他可是当时有名的大财主,曹嵩为了当上三公之一的太尉,花了一亿钱,一方面是贿赂有关官员,另一方面是用来买官。
曹操父亲曹嵩
东汉的粮食是3000钱一石,一石粮食是100斤,曹嵩的1亿钱可以买33333石粮食,换算一下,1亿钱可以买1666吨粮食,以一个人一天吃3斤粮食算,这些粮食在当时可以供1万人吃100天的,曹操家够富有了吧,这就是曹操起兵的实力。
按现在的粮食价格2.5元一斤,1亿钱可值833万人民币,曹家放到今天也是超级富豪,关键这还不是曹操家全部的财富。曹操的父亲曹嵩后来隐居在徐州琅邪郡,曹操准备接他父亲到兖州来时,他父亲随身携带的辎重装了有一百多辆车,这得多有钱?这些钱足够曹操家养活几万军队了,这同样是曹操起兵的实力。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当时都是嫡长子继承制,曹操可以继承其父的大部分财产,曹操在起兵之初就是依靠这些财产来招兵买马,他的人生起点比刘备不知道要高多少倍,抛开能力不说,用现在的话来说,曹操赢在了起跑线。
曹操家族强大
曹操最大的敌人袁绍也是如此,袁绍的家族可虽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其家族在朝廷之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地方上又是有钱有人的汝南袁氏,具备了强大的实力。
所以袁绍一出来创业,马上有很多少人响应大,不仅能成为讨伐董卓联军的盟主,而且迅速占据了河北四州,成为天下实力最强的诸侯,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凭借实力强大,差一点就打败了曹操,要不是许攸叛逃与告密,官渡之战的结果还很难说,这都是实力强大的原因。
二、曹操的亲戚
1、夏侯氏亲戚
夏侯氏亲戚主要有夏侯惇与夏侯渊。夏侯惇与夏侯渊两人是族兄弟,史书上说他们是西汉开国名将夏侯婴的后代,如果属实的话,夏侯惇的家族就是延续四百年的豪门士族,西汉的开国功臣封侯的有143人,这成为两汉时期主要的豪门士族,只要不绝后、不犯法,世代可以承袭爵位,还能优先接受教育和进入仕途,寒门出身的人根本无法比。
夏侯惇
经过四百年的发展,其族人众多,枝繁叶茂,再与不同的士族联姻,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在地方上和朝廷中都是强大的势力,举几个例子:夏侯惇14岁的时候,就杀了侮辱他老师的人,这在当时是犯法行为,但是夏侯惇却能没事,这得益于背后的家族力量。
再比如夏侯渊曾经代替过曹操坐牢,曹操又想办法把夏侯渊从牢中救了出来,这都要靠权力与钱财才能做到的,夏侯惇与夏侯渊在曹操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就带着族人出来支持曹操作战,两人都参与了曹操讨伐董卓的战争,是曹操有力的支持者。
2、曹氏亲戚
曹氏亲戚主要有曹仁、曹洪、曹纯、曹休、曹真等人。曹仁、曹洪、曹纯是曹操的同族兄弟,其中曹仁与曹纯是亲兄弟,曹仁早在曹操起兵之前,就在淮泗一带拉了一支上千人的队伍,后来听说曹操起兵了,曹仁就带着这批人直接投靠了曹操,让曹操实力大增。
曹仁
在当时的乱世中,曹仁是如何拉起一支军队的呢?
曹仁的家族也是豪门士族,他的祖父曹褒担任过颍川太守,他的父亲曹炽担任过侍中与长水校尉,这些官职都不小,都是秩比二千石的高官,可以说他的家族世代都有人做官,与袁绍、杨彪的家族有些类似,只不过没有这两个家族的官大罢了。
东汉末年的士族,在地方上势力也很大,他们有土地,拥有庄园经济,有隐匿人口,还有很多依附于士族一起生活的宾客、佃户等,曹仁能接起一支队伍首先他的家族有钱,其次有人,有钱可以提供粮食来养活人,乱世之中很多人只为求活命,吃一口饱饭。
曹仁的队伍肯定是曹氏族人+仆人+宾客+佃户+招揽而来的流民组成的,从史书中对曹纯的记载也能看出来曹仁的家族有多强,曹纯是曹仁的弟弟,14岁父亲去世,于是两兄弟分家,曹纯继承的父亲的家业,家中的仆人和宾客有上百人,能养活这么多人,家境当然非常富有。
曹纯
曹仁作为兄长更不会比曹纯少,把家中的仆人和宾客一召集就有上百人的队伍了,再加上招揽一些流民和族人,队伍很容易就拉起来,只要有钱有人就很容易。
再一个就是曹洪,曹操曾有一句评价曹洪的话:“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意思是我家里的财产哪里比得上曹洪多啊!曹操自己的家里已经很有钱了,然而曹洪家更有钱,曹洪在曹操创业之初就投靠了曹操,没少拿钱支持曹操创业。
曹操在汴水之战中被董卓部将徐荣打败,曹洪还把自己的马让给了曹操,曹操大败之后招募士兵,养活士兵都需要钱的,曹洪对于曹操,其实相当于糜竺对于刘备,都是首领背后的天使投资人。
曹洪
史书上记载曹操在陈留起兵时是“散家财、合义兵”,除了曹操要花自己的钱,也需要花别人的钱,打仗就是一项烧钱运动,没有背后资金的支持,曹操很难在群雄争霸之中崛起,这就是曹操成功的原因之一。
三、支持曹操的士族豪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士族豪强支持曹操起兵,比如曹操首次在陈留起兵时,当地有一个叫卫兹的人,把自己的家财拿出来支持曹操招兵,为曹操招了五千兵,这是曹操第一次起兵,卫兹为什么肯为曹操出资?因为卫兹认为曹操有能力做出一番大事业,《三国志·卫臻传》中卫兹曾经评价曹操,说平定天下的人,一定是曹操。
所以卫兹把自己家财捐出来,相当于投资曹操,出钱出人,后来卫兹在汴水之战中阵亡,其子继续跟随曹操,卫兹的投资算是投对了,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曹操的成功离不开实力强大
除了卫兹之外,还有不少士族豪强支持曹操,比如荀彧、荀攸兄弟为代表的颍川荀氏,以陈群为代表的颍川陈氏,以钟繇、钟毓为代表的颍川钟氏,还有程昱、崔琰、毛玠、王朗、李典等人,李典甚至带着自己的族人、食客数千人全部投靠了曹操,这相当于带着一支军队投靠曹操一样,给予曹操很大的支持。
回过头来看,曹操的崛起靠的是什么?除去能力之外,靠的就是实力,打仗打的就是实力,消耗的是钱财、粮食与物资,这都需要钱与人,需要不断有人出钱出人来支持曹操对外扩张,看看曹操这些有钱有人的亲戚们就知道了,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协助曹操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
曹操刚起义,为什么他的亲戚能带那么多兵马过来援助他?
曹操在行刺董卓失败后,连夜骑马逃走,并找到父亲曹嵩,对他说董卓的种种暴行 ,两父子立刻决定散尽家财,招兵买马,讨伐董卓。从曹操“发矫诏”,竖起“忠义”二字招兵旗帜,有志青年纷纷赶来加入。
董卓残暴,人尽皆知。大汉天子引狼入室,少皇帝引火上身。曹操本就心有抱负,杀董卓不成,肯定高举讨伐董卓的大旗,趁机起义,而曹操这么做,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
曹操起义以后,来支援他的宗亲兄弟就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这样的人物。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能力那么大,能给曹操带来那么多的兵马呢?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地给大家扒一扒曹操的家世背景。
曹操的家族背景曹操其实原本不姓曹,他的老爸曹嵩原本也姓夏侯,叫夏侯嵩,只不过只是夏侯家族中的一份分支,而且经历过几百年的洗礼和王莽之乱,到了曹操亲爷爷那一带,已经家道中落,沦为小小的南阳县令了。
并且曹操的爷爷因为朝廷之间的争权夺利,把自己小县令的官都给弄丢了,这时候朝廷超级大宦官曹腾看中了曹操他爹,就和曹操爷爷商量过继的事情,曹操他爷爷也不忍心这一支就这么没落了,于是就答应了曹腾的要求。
所以从曹操他爸这一代开始,他们就姓曹,不再姓夏侯,但是依然属于夏侯家族的一个旁支,况且盘上曹腾这颗大树,曹嵩两父子很快就借机会再次发展壮大。
原本是可要可不要的夏侯旁支,现在有了势力,家族自然愿意接纳你,管你是姓张还是姓王,与家族有益就可以。
真是这样,曹操身后有两股庞大的势力,一股是深深盘踞宫内的宦官势力,一股是在朝廷盘踞百年的夏侯家族势力,哪一股都是不容小觑的。
那么曹腾。夏侯这两股势力又是怎么发展壮大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曹腾是宫中的老宦官了,侍奉过5位汉室皇帝,分别是:汉顺帝、汉恒帝、汉冲帝、汉质帝、汉灵帝。都说伴君如伴虎,曹腾能接连侍奉5为皇帝并且平平安安,可见此人心机的身后,除了为人处世,这么多年更是积攒了不少的人脉,曹腾死后,还被追封为高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宦官。
曹腾给曹操带来的势力,盘踞在皇室内部。
而夏侯氏的先祖,是西汉的开国元勋夏侯婴,和汉高祖刘邦是拜把子的好兄弟,因为赫赫战功被封为汝阴侯,成为一方诸侯。而诸侯最大的势力,除了有钱,那就是有兵了,还有土地。
公元184年的时候,华夏大地爆发了张角三兄弟为首的黄巾军动乱,他们头扎黄巾,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烧杀抢掠,无所不为。
这场动乱持续了数年,朝廷无力镇压,只能委派地方自行筹建军队保境安民。曹家和夏侯家就是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光明正大地趁机招兵买马,囤积了大量的兵丁。
反正夏侯家族要钱有钱要兵有兵。
所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都是曹操的宗室势力,并且势力都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亲戚能带这么多兵马来和他一起干事业的原因,人家是有这个实力的。
董卓惹众怒,不少青年壮士自愿加入曹操的阵营在汉灵帝驾崩后,汉少帝刘辩登基,半年后,以太后为代表的外戚们与太监们争斗,同归于尽。何进在和太监火并的过程中,干了一件傻事,他为了吓唬自己的妹妹何太后,秘密命令西凉董卓率兵进京。
董卓率领如狼似虎的西凉铁骑进入洛阳。董卓进入洛阳后,赶上汉朝的两大派系外戚和宦官两败俱伤,他渔翁得利。他以汉少帝刘辩“天子闇弱,不足以君天下”为由,将其废掉,扶持汉献帝刘协继位为帝。
此时,董卓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权,胡作非为,随意杀害大臣,激起了天下之人的怨恨。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都希望有一个人,能出来与董卓抗衡,最好把他除掉,而曹操本身就是刺杀董卓失败才出逃起义的,就凭借这个举动,曹操就已经圈了一波粉了。
而曹操家族势力的加入,又给了很多举棋不定、担心失败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没了后顾之忧,看见曹家如此恢弘的势力,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投靠曹操。
所以,曹操起义后,除了自己的宗族势力,还有很多其他对董卓厌恶的人加入,曹操师出有名,圈粉无数,所以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个人观点1、汉朝倾覆,诸侯趁机作乱是早晚的问题
汉朝经过几场大的动乱,早就已经是名存实亡。就算没有董卓趁机作乱,试图逼迫天子禅位,也会有其他的权势大臣出来做这件事。
而想夏后氏这样的一方诸侯,这时候对皇室是救还是另立门户,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但是古人都很在乎名声,谁都想做皇帝,但都想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声,在没有足够的名声之前,他们是不会轻举妄动的,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始终没有登上大位,因为他还没有足够的理由。
2、古代诸侯制度才是皇室最大的威胁
三国时期,诸侯割据天下,家国分崩离析,我认为诸侯制才是罪魁祸首。诸侯原本是皇家为了让皇子远离京城、让功臣得到奖赏的一种方式,原意是好好奖赏这些人,让他们好更加尽心尽力地为皇室效忠,但是大臣的忠心很难长时间维持。
为一方诸侯,相当于一个地方的老大,时间长了,难免野心滋长。在朝廷安稳的时候,他们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即使皇家无力对付,其他诸侯也不会任由你发展壮大,但是一旦像汉朝这样朝局不稳,这时候各诸侯都在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根本不管你皇室的死活。
这就相当于,皇室一直都是在养一群白眼狼,天下太平的时候他们就安安心心过日子,享清福,天下大乱他们就出来搜刮民脂民膏,为自己图谋更多的利益。
3、汉朝人心尽失,曹操等人无力回天
在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这说明什么?好多人都以为汉朝开始倾覆是在汉献帝时期,实际上从汉桓帝开始,汉朝就已经走上了不归路。桓帝和灵帝年间,两次党锢之祸,基本上将对汉室江山负有责任心的读书人扫荡一空。
而将读书人责任心扫荡一空的直接后果就非常明显。曹操高举讨伐董卓大旗的时候,他看带哦了很多有实力,却不愿意出手的大臣和诸侯,他们在这个时候选择韬光养晦、对汉朝的没落选择视而不见。
曹操看见这样的景象,也不得不对现实低头,最终也是选择放弃汉朝。
写在最后要说不争气,东汉末年几位皇帝要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这既是为什么曹操带领整个家族去挽救,都挽救不了的根本原因。
而曹操本就是英雄豪杰,自然明白什么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最后曹操带着来和自己干事业的这一群人,三分天下,也不足为奇。
话说回来,自古英雄豪杰,没有背景的,还真没几个,不然根本成不了事,曹操检举宫内宦官势力和诸侯势力。他的亲友团确实很庞大!大家说是不是
曹操刚起义,为什么他的亲戚能带那么多兵马过来援助他?
东汉末年,国家动荡,豪杰四起,军阀们纷纷起兵割据一方。在那个战乱不断,你争我夺的时代,唯有手握兵权才能安稳立足,然后方有资格与天下英雄一较高低。我们熟悉的曹操在一开始起兵的时候就有数位宗室中的兄弟或者子侄们前来投奔,其中就包括鼎鼎有名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人。而且这些人不是空着手来的,他们还带着族中的私兵多达上千人。
首先我们要理清这些前来投奔曹操的一大帮子或是姓曹或是姓夏侯的人,他们与曹操的关系都是怎样的。首先从曹操的爷爷曹腾说起,曹腾是个宦官,是没有子女的,但他找夏侯一族的人过继了一个孩子作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父亲。然后曹腾还有个侄子曹炽,曹炽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叫曹仁和曹纯,还有一个侄子叫曹洪,所以从名义上讲他们三个都是曹操的从弟,但是和曹操却并没有实际的血缘关系。而夏侯氏这边,曹嵩的生父是夏侯惇和夏侯渊的祖父,所以夏侯两兄弟是曹操血缘上的族弟。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当时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在宦官中也算做到了最顶级的程度,而且他懂得取舍,并没有过分的追求权势,最后被封为费亭侯,善始善终。他过继而来的儿子曹嵩袭爵费亭侯,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曹腾的暗中运作。有这样的家世,就算接下来的子孙是头“猪”,也能凭着关系在官场平步青云,况且那时的朝野已经非常昏暗,除了激烈的外戚与宦官之争外,大汉的官职也被明码标价的进行售卖。到曹操的时候,如果不是身逢乱世,曹操的仕途也应该是顺风顺水,最终同样位极人臣的。所以曹家的势力在当时虽然比不上袁家这种四世三公,但也算是名门望族,家底丰厚。
按照史书记载,曹操出生的夏侯氏是夏侯婴的后人,不过其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夏侯氏一族在沛谯扎根有很长一段时间,其宗族势力日益壮大。而恰巧曹氏一族也正是定居于沛谯,或许这也是两族关系亲近的原因。如果真的如同史料记载那般,曹操是出身于夏侯氏一族,那么夏侯氏与曹氏皆派出族内年轻子弟随曹操起兵就很好解释了。
东汉时期的募兵制改革使得地方上军事实力被大幅度削弱,地主和贵族们的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为了抵御那些强盗和匪寇,中原大地上开始建造了许多的类似堡垒的建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庄园经济,同时比较有势力的宗族们自行招募保卫他们农田和庄园的家仆,并对他们进行训练和武装,久而久之形成私兵。特别是在东汉末年爆发黄巾起义之后,为了抵抗起义军,地方上的各个家族们更是大量的招募百姓训练成私兵、家兵和部曲。这些私兵,也正是当时很多小势力发家起兵的来源。
所以以曹氏和夏侯氏这两个宗族的规模来说,不管他们是出于投资曹操的目的还是其他的目的,从本族中圈养的家兵里抽出上千人来支持曹操的“事业”,并不会显得很困难。
曹操刚起义,为什么他的亲戚能带那么多兵马过来援助他?
举个栗子:你家是个大家族,你还有一个名动天下的表哥,有一天他说他想创业,你此时正处于有才华无处施展的地步,你会不会跟着你表哥混?同理,跟着曹操无非三个原因。
一是家族势力庞大。曹操的家族势力有两个,一个是曹家,一个是夏侯家。曹家祖上是曹参,大汉开国功臣。而夏侯氏传说是夏侯婴的后代,也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两个家族势力不言而喻,他们不仅以及精通武术,更是懂得带兵打仗,但是东汉末年人才不得重用,这让他们郁闷不已。
二是曹操名气够大。曹操先是举孝廉,设五色棒,大败黄巾军,刺杀董卓,再加上治世能臣乱世奸臣的评价,曹操早已名动四海,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大家都喜欢跟着明人混不是吗?
三是曹操代表正统。曹操起兵喊的口号是打董卓,“奉天子以令不臣”,意思是皇帝让我起兵杀董卓的。这个原因不仅让曹氏夏侯氏追随,更是集齐了十八路诸侯。
当然,曹操的缺点还是很明显的,疑心病太重,杀了吕伯奢一家,不过大家都不知道不是吗。
这么一个有名气,有能力,代表正统,关键还是你的亲戚的人物干事创业,我不信你不愿意跟着他!
曹操刚起义,为什么他的亲戚能带那么多兵马过来援助他?
东汉末年,士族集团非常强大!这些士族集团以血缘为纽带,联结成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和平时期,这些士族集团控制经济、把持政治,要么扶植宗族子弟当官,要么依附其他宗族势力谋利。总之就是盘根错节,互相勾连!而生逢乱世,他们就更需要扶植自已的军事武装,要人给人,要粮给粮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士族集团的利益在乱世之中不会受损!
而曹操呢?本身就是官宦之后,名门望族,家资丰厚。当他决定起义兵的时候,自然有很多宗族子弟、士族豪强响应!就算是刘备,身无一官半职,当他起义兵的时候也是有宗族子弟响应的!所以,三国乱世士族豪强为了保全利益,支持某支军队是很普便的事!并且越是大士族,越是优先支持自己宗族的军队,只有那些小士族才会去支持其他的宗族军队!
因此,曹操和袁绍的起点比刘备高得多!曹操和袁绍的队伍有大量的士族豪强支持,而刘备只能吸引一些如糜芳这样的小士族的支持!另外插个题外话,曹操为什么那么喜欢人妇?其实就是因为每一个人妇背后都是当地的一个大士族,曹操收了她们更多的是政治考量。为的就是尽快收伏当地的士族力量、稳固统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