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当年是怎样击败铁浮屠的?

依靠拐子马、铁浮屠,完颜宗弼(兀术)将金军的骑兵战术发挥到极致,一度成为近乎无解的存在。

在岳飞之前,吴玠、韩世忠、刘锜等名将也曾挫败过完颜宗弼,但那都是在特殊条件下取得的胜利,他们还不能与集团骑兵对战。

在野战中破解拐子马+铁浮屠组合,以步骑兵正面击破金军骑兵集团,还是岳飞首创的奇迹。

简单,却近乎无解的金军骑兵战术

金建国之前,“率皆骑兵”,几乎没有步兵。直到金朝中期之前,金一直主要依靠骑兵,步兵一直处于附从地位。

靠着骑兵,金军在灭辽、北宋的战争中,往往能击败数倍于己的军队,非常强悍。

金军的骑兵作战基本程式有3步。

1、“三生阵”。

金军遇敌“必布围圆阵当锋。次张两翼左右夹攻,故谓之三生阵”。

其实,也就是以“先两翼(拐子马)夹攻,中军择机发起中央突破”为主要作战样式。

2、选择薄弱环节,“张两翼”猛击。

金军“每遇敌必有一二人跃马而出,先观阵之虚实,或向左右前后结队而驰击之”。

找准薄弱环节,两翼骑兵发起进攻,打乱敌军部署。

3、中央突破,促敌崩溃。

金军的中央突破能力也非常强。

在金辽达鲁古城之战中,完颜娄室、银术可率骑兵“冲其中坚,凡九陷阵,皆力战而出”。

一头扎入数倍于己的辽军大阵,击破敌军。

依靠简单却无解的“三板斧”,金军平辽破宋,横扫中原。

“拐子马”+“铁浮屠”,将金军骑兵战术发挥到极致

此后,完颜宗弼专门打造了“拐子马”、“铁浮屠”,将金军这一战术发挥到极致。

1、盔甲装备增多,使“拐子马”的作战能力大幅提高。

拐子马,并非金人原创,北宋自己就设过,在北宋”常阵“、”平戎完全图“中,都有“东西拐子马”,主要布置于侧翼,保护大阵。

因此,所谓金人的拐子马,在阵地战中的任务主要是活动于侧翼,攻击宋军薄弱环节。

如今,网络上流行的说法是:金军“拐子马”是轻骑兵,以弓箭为主要攻击手段。

这显然是错误的。《续资治通鉴.列传一百二十三》明确记载:“复以铁骑为左右翼,号拐子马”。

铁骑,自然不是轻骑。

事实上,拐子马的作战任务并非骚扰补给线,而是直接打击宋军大阵!让目标大的轻骑兵跟步兵对射是非常吃力的!何况,强弓劲弩正是宋军不多的优势之一!

金军骑兵的常规配置为:“每五十人分为一队,前二十人金装重甲,持棍枪。后三十人轻甲操弓矢”。

显然,“拐子马”也至少应当是这种重轻甲配合,远程近战武器配合的作战组织。

在金军灭辽前,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其披甲率应当是很难如此之高的(2/5重甲)。

在灭辽后,金军配甲能力大幅提高。

如此,重甲的“拐子马”对弓箭等远程射击防备能力大幅提高,其侧翼突击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挥。

2、“铁浮屠”的扩大,使金军突击能力再上新台阶。

所谓“铁浮屠”,就是武装到牙齿的重装骑兵了。

“铁浮屠”,一般两层铁甲,质地坚硬,头盔把整个脸包裹起来,只露出双眼。

因此,在正面冲击中,敌军的弓箭、枪难以穿透金军战甲!

他们每进一步,则置拒马于后,以示有进无退。

虽然“铁浮屠”是否“三人为伍,贯韦索”尚有争议,但无论是否“连环马”,其冲击力无疑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无论防护力、冲击力,还是作战意志,都是无可挑剔的。

吴玠、刘锜破金军之法

完颜宗弼以“拐子马”、“铁浮屠”,所向披靡。

但是,已经有一些抗金名将,使完颜宗弼吃了亏。

首先给完颜宗弼教训的,是吴玠。

1130年和尚原之战,1134年仙人关之战,完颜宗弼均吃了亏。

在和尚原、仙人关的地形中,金军骑兵施展不开。

吴玠依托险阻,以弓弩、巨石防御,并不失时机迂回反击。

金军骑兵缺乏活动空间,甚至有的部队摔下山谷而死。

而就在岳飞郾城之战前几个月,另一位抗金名将刘锜也教训过完颜宗弼。

刘锜依托坚城,以多种手段疲惫、削弱金军战斗力,(如战前河水放毒),随后发起突然进攻,一举取胜。

吴玠破金军之法,只能在地形复杂的防御作战中才能使用。

刘锜破金军之法,奇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

要想在野战中正面扛下金军精锐骑兵集团,还得靠岳飞。

精兵对决

1140年,岳飞北伐。

宋军得到义军相助,推进迅速,很快占领了河南大片地区。

集兵开封完颜宗弼很快发现了一个机会:宋军在推进中兵力较分散,岳飞所在的郾城兵力薄弱。

擒贼擒王,正当此时。完颜宗弼发动15000精锐骑兵(另有10万步兵为二线但未直接参与郾城之战),直扑郾城。

完颜宗弼原本企图以袭击之法一举取胜,但其行动被岳家侦察部队发现,袭击战遂转为堂堂阵战。

当时,岳飞身边只有背嵬亲军和部分游奕军,兵少而精。

岳飞决心以此精兵,正面迎敌!

精兵对决,由此展开。

血战“拐子马”

“虏人(金军)遇中国之兵,往往以铁骑张两翼前来围掩”。也就是先派骑兵两翼运动,包围宋军。

一旦“拐子马”成功夹击,岳家军三面迎敌,将丧失主动权。

宋辽战争、宋金战争中,其实很多时候宋军的战斗力是不错的,能够多次击退敌军。

但是,由于无法掌握主动权,宋军即便击退对手,对手调整后又能再攻,而出现一次失利,则满盘皆失!

而对于善观“阵之虚实”的金军骑兵来说,只要给他时间,他总能找到薄弱环节!

岳飞当然不会拱手让出主动权!

岳飞下令岳云率领骑兵进攻:“必胜而后撤,如不用命,吾先斩汝矣”。

岳云率骑兵主动发起进攻,与金军骑兵激战!

金军作战“一阵退,复一阵来,每一阵重如一阵”。

金军多以连续作战,发挥其他“忍耐坚久”的特点,通过连续进攻打垮对手。

这注定是一场拉锯战!

岳云与金骑兵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

激战中,统制官杨再兴单骑突入,直取宗弼,未能成功,手杀百十人,身被数十枪。

金军“先以两翼夹击”的企图被粉碎了。

完颜宗弼只能指望“铁浮屠”的冲击力了。

创新战法

迎战“铁浮屠”的,是步兵。

步兵在野战中抗击骑兵,历来有两种方法。

1、以弓弩制骑;2、以长兵(如重斧、陌刀)拒骑。

完颜宗弼也深知此点。他曾表示: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重斧,外无所畏。

不过,完颜宗弼已有准备。

吴玠、吴璘在川陕以弩制骑,得益于有利地形。

此时,战场在平原。

金军带甲,一般的弓箭伤害有限,而神臂弓等武器威力足够却射速慢。

“拐子马”战法,先观察阵虚实再攻。

单纯的以弩制骑,始终处于被动,恐怕总会被人家抓住破绽击败的。

而以重斧等长兵制敌,则也难以成功。

唐代李嗣业以陌刀、大棒,“如墙而进”,击败安史叛军骑兵。

不过,“铁浮屠”也是“如墙而进”。他们以三人为伍,以索相连,“如墙而进”。

两堵墙相撞,当然是质量小的被撞碎!

“如墙而进”的步兵,是不可能抵挡“如墙而进”的重装骑兵的。(后来柘皋之战中,宋军以长斧击败的金军不是“铁浮屠”)

要想正面以步兵击败“铁浮屠”,岳飞需要找到新方法。

以分兵破其并力

《古今图书集成 政典》引《握奇发微》,记载了岳飞步兵对付金骑的办法。

重骑冲击步兵阵,其目的就是要把步兵阵冲散。步兵阵一旦被冲散,战斗也就结束了。

既然无法以完整阵列击退“铁浮屠”,岳家军干脆有组织散开!

岳家军“散其卒为野战,十十五五,布如列星”,他们闻鼓而合,闻金而散,时而以小组作战,时而以大单位作战。

“铁浮屠”撞入宋军后,陷入分散宋军的包围中。

宋军战斗小组“或角其前,或倚其侧”,使金军骑兵陷入被动。

随即,宋军以麻扎刀砍其马足,再杀掉落的重甲金骑。

双方由此陷入“手拽厮劈”的肉搏战。

士气战

金人以“忍耐持久”著称,且兵力占优,久战下来,宋军未必有优势。

关键时刻,岳飞亲率四十骑突出阵前,左右开弓,箭无虚发。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宋军士气倍增。

激战至黑夜,损失惨重的完颜宗弼被迫退兵,向临颍方向撤退。

消失的“铁浮屠”

此战后,“拐子马”还时常出现在战场上,但“铁浮屠”似乎销声匿迹了。

即使是在不久后的颖昌之战中,未见“铁浮屠”参战的记录。

这或许与“铁浮屠”的成本有关。

“铁浮屠”,重装的装备本身成本就高昂。

同时,需要身披两重甲,又要连续作战,这对士兵的素质要求也极高。

人是宝贝疙瘩,马是宝贝疙瘩,可是,就结果而言,“铁浮屠”不但为刘锜的奇谋所破,即便在最利于重骑驱驰的中原战场也为岳飞步兵所败,实在得不偿失。

宋军既找到克制之法,“铁浮屠”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此战中,岳飞在众寡不敌之下,敢于先以岳云发起主动进攻,以大无畏的气魄粉碎了金军“拐子马”包抄的常见套路。

其后,面对“铁浮屠”的直接冲击,岳家军创新战法,“以分兵破其并力”,在战术上化解了“铁浮屠”的冲击力,并以麻扎刀砍马足的方式,专攻“铁浮屠”弱点,给予其有效杀伤。

关键时刻,岳飞身为主帅,敢于亲自出阵,鼓舞士气,以英雄的领袖气质鼓舞英雄的将士,最终取胜!

岳飞当年是怎样击败铁浮屠的?

铁浮屠是金国的王牌骑兵部队,堪称古代战场上的坦克,岳飞能够用步兵击败铁浮屠,依靠的是一种极为厉害的法宝。

铁浮屠又称铁浮引,是金国大将完颜兀术手下的一支特殊作战部队,其特征为人马皆穿重装铠甲,在作战时采用列阵中间突破的战术,靠着全面防护和冲击力,能够给对方造成巨大的伤害。

在金国和南宋的战争中,铁浮屠是完颜兀术引以为傲的大杀器,凭借这个精锐重骑兵,完颜兀术曾将南宋打得连连败退,一度打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城下。

但在遇到岳飞之后,铁浮屠的神话被终结,双方的数次遭遇,铁浮屠均被岳家军重创。

岳飞是如何击败这支重装精锐骑兵的呢?让我们以著名的郾城之战为例,来看一看“军神”岳飞是怎样用步兵方阵,将铁浮屠摁在地上摩擦的。

完颜兀术引以为傲的大杀器:铁浮屠

前文讲过,所谓铁浮屠,就是重装骑兵,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连人带马,全身覆盖着重装铠甲,这样的骑兵,被称为铁浮屠。

这样的重装骑兵,在古代战场上,可以说是无坚不摧的大杀器。

毕竟古代没有热武器,面对铁浮屠,只能用步兵来正面抵抗,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类似于铁浮屠的这种重装骑兵,都是让中原王朝十分头疼的存在。

比如在北宋时期,宿敌西夏国就有一支号称“铁鹞子”的特殊部队,这支部队是当时给西夏的核心力量,靠着它,西夏在和北宋的战争中,取得了多次胜利。

公元1082年,西夏进攻银川,投入战斗的正是铁鹞子和山地步兵,宋军以步兵在城外列阵迎战,但最终,宋军被冲锋的铁鹞子击溃,银川陷落,守城官兵死伤惨重。

之所以西夏的铁鹞子能快速地击溃北宋军队,就是依靠重装骑兵的巨大的冲击力和杀伤力,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西夏骑兵,身上的重甲已经达到了普通弓箭很难射穿的地步,并且,为了最大的发挥冲击力,还用铁索将骑士固连于马背上,这样一来,士兵虽死却不会掉落马下,能继续冲击对方阵营。

而相比于西夏的铁鹞子,金国的铁浮屠不管是在战术上,还是在装备上,要更加的先进,当然,战斗力也更为惊人。

北宋末年,金兵围困东京汴梁城,知南京兼东京道总管胡直孺率万余宋军前去勤王,但在襄邑(今河南省睢县)遭遇金兵,最终,万余部队被击溃,击败胡直孺,正是铁浮屠。

更重要的是,当时这支铁浮屠部队,只有一百多人。

只用一百多人就能击溃万余人的宋军部队,即便是宋军战斗力再次,最起码人数还是占据极大优势的,但最终还是被击败,这足以可见,铁浮屠的战斗力是如何惊人。

而在完颜兀术成为金国的主战派代表后,铁浮屠在他的手里,发挥出了超乎寻常的战力。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时,完颜兀术受命南下,仅带领五千拐子马和一千铁浮屠就将宋军冲得七零八落。

紧接着,在次年,还是凭借铁浮屠和拐子马,完颜兀术一举攻克了东京汴梁城。

在此之后,完颜兀术在中原横行无忌,只要有铁浮屠参与的战斗,基本上宋军都是最终以损失惨重而结束。

能够在中原得胜连连,完颜兀术靠的就是铁浮屠强悍的推进能力,面对重装重铠的精锐骑兵,宋军除了在合适的地形上会有小胜外,大多数的时候,只能被迫的去拿人命填。

因此,铁浮屠成为了金国的王牌部队,也成了完颜兀术进军中原的大杀器。

但这一切,在遇到岳飞之后,算是宣告终结,铁浮屠不败的神话,也在岳家军的一次又一次猛捶之下被破灭。

先是在公元1131年,意图拿下长江天险的完颜兀术,在太行山一带被岳家军重创,之后,在公元1132年,岳飞在南霸桥大战完颜兀术,也让其铩羽而归。

岳家军诸如此类的胜利,可谓是不胜枚举,每一次的战斗,都把曾经让完颜兀术引以为傲的铁浮屠打到损失惨重。

而让完颜兀术的铁浮屠全军覆没的一次,就是著名的郾城之战。

以少胜多的强强对决:郾城之战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金国主战派完颜兀术得势,他极力主张使用武力迫使南宋屈服,因此,纠集三路大军,进攻河南、陕西,并很快占据了开封等多个区域。

面对金兵压境,一向求安稳的宋高宗赵构慌了手脚,急忙下诏将还在家中为母守丧的岳飞召回,命其从襄阳出击,以便牵制金兵,同时伺机夺回开封。

临危受命的岳飞没有含糊,亲自率领岳家军北上,迅速夺回了郑州、洛阳等地,同时派遣部将深入黄河以北,以达到袭扰金军后方的战略目的。

而在完颜兀术这边,在看到岳飞将兵力分散后,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于是,他就集结了十万步兵和近两万精锐铁浮屠,直奔岳家军的指挥中枢郾城(今属河南漯河)。

而根据史料记载,当时驻扎在郾城的岳家军,算上岳飞的亲卫队,也就一万多人。

因此,完颜兀术才会很有信心对岳飞实行一次斩首行动,并且,为了防止岳飞其他的部队回援,完颜兀术星夜急行军,拼了命的往郾城赶去。

并且,在大军距离郾城不远时,完颜兀术为了不惊动岳家军,又下令步兵缓行,自己带着近两万铁浮屠火速直扑郾城。

在当年的七月八日,完颜兀术的急行军已经赶到郾城城外二十里处,这才被岳家军的斥候发现。

单凭完颜兀术的战术指挥和安排上来看,他无疑是一位合格并且优秀的指挥官,不仅懂得趁对手兵力不集中发动斩首行动,并且,还能有节奏的安排大军行进,因此,有备而来的完颜兀术,拿下郾城基本上是十拿九稳的事。

只可惜,他遇到的是岳飞。

在得知金兵到来的消息后,岳飞先是趁完颜兀术立足未稳,派遣儿子岳云带领背嵬军前去袭扰,之后,他亲自率领岳家军的骑兵部队与完颜兀术正面接触。

不过,首战由于金兵骑兵数量较多,并且冲击力极大,造成了岳家军暂时的失利。

但好在初次的接触战,已经给岳飞争取了一定时间,能够让岳家军有序地组织好步兵方阵,各种拒马、长枪等遏制骑兵的武器也已经到位,这就为岳家军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而在完颜兀术带着铁浮屠到达战场后,迎接他的是严阵以待的岳家军方阵,为了能快速取得胜利,完颜兀术直接下令,让铁浮屠正面冲锋, 企图以严整密集的重装骑兵编队来击溃岳家军。

面对重盔重甲的铁浮屠,岳家军的近卫步兵发挥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他们利用拒马、长枪缓解了对方的冲击,同时,身着厚重铠甲的重步兵手持长刀大斧,趁着铁浮屠失去第一波冲力时,上砍敌兵,下砍马足,尽可能地给骑兵造成伤害,让他们失去冲击的优势。

与此同时,岳飞又命背嵬军、游奕军这两支轻装骑兵,在完颜兀术的侧后方围攻金兵,这样一来,就造成了金兵多个方向受到攻击,因此,很快就败下阵来。

不过,金兵虽说有些溃散,但整体队形还是保持得比较完整,并且,面对岳家军的追击,及时地进行了反击,也让岳家军损失不少战力。

在这一轮的战斗结束不久后,完颜兀术经过休整,再次开始冲击岳家军的方阵,这次他亲自正面冲锋,同时安排盖天大王、龙虎将军从两侧攻击岳家军侧翼,试图对岳家军形成合围。

但这次战斗,最终还是在岳家军的顽强抵抗下,将金兵击退而结束。

而不死心的完颜兀术,前前后后发动了数十回合的冲锋,双方有胜有负,但总体上,岳家军还是占据主动优势,始终未曾丢失阵地。

并且,在其中的一回合,岳家军的小将杨再兴,为了生擒完颜兀术,单枪匹马的冲进了敌阵,一顿冲杀后,虽说未能达到目的,但也让金军损兵折将。

而完颜兀术这边,由于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晚上,不仅人困马乏,同时也损失惨重,最可气的是没占到什么便宜,不得已之下,只得恨恨的带着自己的残部撤退。

在此之后,岳家军又多次与金兵遭遇,但最终都获得了巨大的胜利,郾城也在岳家军的保卫下未曾丢失,并且,在多次给予完颜兀术造成重创后,令他感到大势已去,自己也无力回天,最终只好宣布退兵。

郾城之战,以岳家军完胜而告终,就连宋高宗也对岳飞进行了极高的评价。

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万,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赵构

那么,岳飞是如何在对阵铁浮屠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呢?其实答案就在岳家军的舍命保家卫国的精神之中。

岳飞的胜利的法宝

首先,从战术层面来讲,对阵重装骑兵,岳飞在迎战兵种上,有相应的调整,一旦铁浮屠出现,岳飞不会让自己的轻骑兵硬拼,而是让同属背嵬军的重装步兵迎战。

这些重装步兵,同样也是身着重铠重甲,至少在装备上,他们与铁浮屠不相上下,因此,就有了与之一战的资格。

其次,重装步兵的武器,也是取胜的关键之一,一般这些重装步兵都会配备后长刀和大斧头,长刀是用来砍马背上的骑兵的,而大斧头,则是用来砍马腿的。

也就是说,在重装步兵遇到铁浮屠后,他们子啊无数次的战斗中,已经总结出经验,那就是马腿和马背上的骑兵,是铁浮屠的弱点之一,只要让马失去行动力,或者将骑兵看下来,那么铁浮屠也就是失去了很大的战斗力。

另外,阵前的长枪和拒马,这些武器是中原王朝在无数场对阵游牧民族的战斗中,发明出来的有力武器,有了他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滞骑兵的冲击速度,降低骑兵的冲击力。

而有了这个,也能为重装步兵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以便让他们从容出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岳飞能够战胜铁浮屠的关键因素,就是岳家军用自己的性命去保家卫国,悍不畏死地抵御外敌的精神。

不管是长枪、拒马,还是重装步兵,这些抵御骑兵的武器和装备,还有兵种,并非是岳飞所创,早在他之前,甚至早在宋朝之前,就已经出现和运用在战场上。

而岳飞能取得胜利,最主要的还是人,这个人包括他自己,也包括岳家军的每一位成员,正是他们,才让这些武器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才能够击败铁浮屠,打退入侵家园的敌人。

没有这种精神,再厉害的武器也没用,哪怕是给岳飞飞机大炮,该失败还是得失败。

总而言之,岳飞能够击败赫赫有名的铁浮屠,除了因为在兵种上使用重步兵,在武器上使用长刀、斧头,以及在阵列上使用长枪、拒马之外,最重要的是在他的带领下,岳家军能发挥出异乎寻常的战斗力,都能以拼死保卫家乡的舍命精神,有了这个极为厉害的法宝,岳家军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岳飞当年是怎样击败铁浮屠的?

宋朝,一个一直被视为中国历史是最为积弱的朝代,曾遭西夏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轮番吊打,而且对手是一个比一个狠,但却能历经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那么宋朝凭的是什么?

铁浮屠又称为铁浮图,是女真人重装骑兵的别称,金兀术手中的王牌。

铁浮屠是一种经过冷锻技术打造的重型盔甲,因为铁浮屠能够刀枪不入(类似于三国时期南王孟获的藤甲军),与拐子马一起随同金兀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据《金虏图经》中的记载,金军"专尚骑",骑兵是早期金国唯一的正规军,而有资格穿戴铁浮屠重铠的女真骑兵,都是金军中最精锐的军队,因此,"铁浮屠"与"拐子马",就成了金兀术手中的王牌。

与"拐子马"两翼包抄的战术不同,"铁浮屠"的战术就是正面攻击,除了作为重装骑兵作战之外,它还可以在不利于重装骑兵作战的区域,下马作为重装步兵投入战场作战。

"铁浮屠"重装骑兵下马攻城的战例,最早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四所载的仙人关之战,此战金军"人被两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而《三朝北盟会编》记载的顺昌之战中,金军"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这些都说明了"铁浮屠"经常在攻城时舍马步战。

铁浮屠参加了金兀术所有指挥的重大战役:

1127年,金兀术率领五千拐子马和一千铁浮屠向中原进军。

1128年,金兀术的带领铁浮屠和拐子马,攻陷了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

1129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和拐子马第三次南下,直逼长江天险。

1130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在黄天荡,被韩世忠击败。

1131年,金兀术再次南下,结果被岳飞击败。

1132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与岳飞大战于南霸桥,遭受重创。

1133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联合伪齐大举南下中原,被岳家军打的而损伤过半。

1134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企图攻下川陕,但在仙人关之战中被吴阶兄弟击败。

1135年,岳家军首次北伐,途中遭遇金兀术指挥的铁浮屠,金军大败。

1136年,岳飞再次北伐,途中再次遭遇铁浮屠,铁浮屠损伤过半。

1137年,金兀术再次企图攻入川陕,但又吴阶击败。

1138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大败宋朝在山西的军队并占领了山西。

1139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屠再次南下中原,依然被岳家军击败。

1140年,金兀术势如破竹地杀到了顺昌城下,此战铁浮屠与拐子马损失过半,退兵途中又遭遇岳家军的拦截,铁浮屠全军覆没。

从以上战例中不难看出,曾经推翻大辽和灭掉北宋的铁浮屠,在面对南宋军队时并无多大的优势,因为南宋军队祭出了铁浮屠的克星——神臂弓和长刀、大斧等打击性钝器。

南宋绍兴四年的仙人关之战,被誉为是南宋十三处战功之一。

绍兴三年(1133年)冬,金兀术率领铁浮屠、拐子马攻占了川陕重镇和尚原,南宋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吴玠率主力退守仙人关,控扼了入蜀隘口。绍兴四年(1134年)二月,金兀术与陕西经略使撒离喝集结步骑10余万金军,准备破关入蜀,从背后迂回包围南宋,因为正面岳家军这关确实是过不去。

金军自仙人关以北铁山凿崖开道进至仙人关下,扎营40余座与宋军对垒。

金军立炮数十座攻击仙人关及杀金坪,吴玠命将士以巨弓、炮石迎战,金兵死伤无数。金兀术见久攻不下仙人关及杀金坪,便将全军分为两阵,铁浮屠人披两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的攻击仙人关、杀金坪。宋军则依托险隘坚垒,以神臂弓轮番发射,然后持长刀、大斧等打击性钝器,将金军杀得尸横遍野,此后,金军隔渭水与宋军对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未敢攻蜀。

“神臂弓”又被称为神臂弩,是南宋军队弓弩手的制式兵器。

从《宋史兵志》中的记载中可以得知:神臂弓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其射程远达二百四十多米,号称其他器械都及不上。神臂弓拥有如此巨大的冲击力,无疑成为了铁浮屠的克星,而南宋军队的长刀、大斧等打击性钝器,同样给铁浮屠巨大的杀伤,例如岳飞之子岳云凭着手中的一对锤枪,在金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最终获得了“赢官人”的称号。

而作为金军主帅的金兀术,除了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外,还在其《遗行府四帅书》中曰:"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畏。"

岳飞当年是怎样击败铁浮屠的?

铁浮屠是金朝的王牌部队,从种类上来说属于重甲骑兵,在作战的时候,人与马都披上了厚重的铠甲,而且每三匹马用皮索相连,这样的骑兵在发动冲锋的时候就能形成很强的突击力,相当于古代战场上的坦克了。

与铁浮屠配合使用的是金军的另一支王牌拐子马,从种类上来说属于轻型或中型骑兵,在向对方发动进攻的时候,铁浮屠负责中路突破,而拐子马则在两翼包抄,绕到对方背后发动突袭。

当然,正因为铁浮屠、拐子马这种部队装备极为精良,而且骑兵自古以来就是烧钱的兵种,所以组建铁浮屠、拐子马这样的部队花费也必不会少,作为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铁浮屠、拐子马在金军中的数量并不多,只会在关键时刻派上战场,以起到一战定乾坤的作用。

岳飞与铁浮屠的交手是绍兴十年(1140年)的事情,此前在绍兴八年(1138年),宋高宗赵构不顾群臣的反对,与金朝签订了一份非常屈辱和和约,以对金称臣、放弃大量北方沦陷区为代价,才求得了“和平”。

但是到了绍兴九年(1139年),金朝内部发生了剧烈的政治变动,主战派的完颜宗弼(金兀术)占了上风,将主和的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等人悉数杀害,而完颜宗弼开战的主张也得到了金熙宗的全力支持,到了绍兴十年五月,金朝撕毁合约,与南宋重开战端。

此次南下作战,金军主要分为了两路,东路以完颜宗弼为主将,从河南进攻两淮;西路以完颜撒离喝为主将,进军川陕。这次金朝可谓是倾巢而出,攻势凶猛,不多日便攻占了开封、拱州、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兴仁府、淮宁府等地,西路的完颜撒离喝也很快攻占了凤翔府,一时间南宋大片领土沦陷。

这次事变让高宗和秦桧颜面尽失,付出了巨大代价换来的和平转瞬即逝,在金朝咄咄逼人的攻势下,高宗也不得不动员南宋军民展开抵抗,于是发生在绍兴十年的这场以金朝主动挑起的战争,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金朝与南宋之间的全面战争。

很快,时任东京副留守的刘锜就率两万“八字军”在顺昌击败了完颜宗弼南下的主力军,淮东的韩世忠也收复了海州等地,西川的吴璘守住了蜀口,宋军很快就挡住了金军的攻势。

正当顺昌激战正酣之际,宋高宗派出了手上最为重要的王牌——岳家军,令其火速增援刘琦,在发布命令的同时,也给了岳飞“从宜措置”的权限,于是岳家军就有了与金军主力交手的机会了。

接到命令后,岳飞一方面派张宪、姚政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增援刘琦,另一方面派出精干小股部队渗透到了河北地区,配合当地人民发展抗金敌后武装。之后,岳飞就率主力部队进军河南,准备与完颜宗弼的主力决战。

完颜宗弼在顺昌受挫后就退到了开封,等待北方过来的援军以补充兵力,然后再开展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而岳飞则对战场做了总体性的部署,从六月十三日到二十三日,牛皋与孙显接连取得胜利,将宋军前锋线推到了蔡州、淮宁府一线,六月十九日,张宪部在颍昌府击败金军韩常部,并夺取了颍昌府。

六月十五日,王贵部攻占郑州。

六月二十四日,张宪继续进军,攻占淮宁府。

六月二十五日,金军韩常部率领从开封发来的援军,准备收复颍昌府,被宋军董先和姚政部击溃。

六月二十九日,宋军刘政部夜袭中牟县的金军大营,金军大败。

七月二日,宋军收复西京河南府。

至此,岳家军在多条战线上同时击败金军,逐步夺回了战场的主动权。之后,岳飞除留下少量兵力防守外,多数兵力都集中在了郾城县与颍昌府,与开封的金军展开了对峙。

当然,在正面战场大战的同时,金军的后方也热闹了起来,广大人民抗金武装纷纷对金军发动了袭击。五月二十四日,李宝、孙彦部在宛亭县击溃金军四千余人,六月二日,他们又击败了另一名金军万户所率领的大批金军;七月四日,孟邦杰部偷袭南城,斩杀金军三千余人;河东路的王忠植率领人民武装收复了岚州、石州、保德军等十一个州、军;陕州的吴琦部突袭解州,斩杀金军七千余人。

河南大片地区纷纷落入了岳家军的手中,背后的河北又到处都是宋朝的人民武装,此时坐镇开封的完颜宗弼当然知道形势的严峻,但他也一直按兵不动,就是想做好充分准备,等捕捉到岳飞主力部队的踪迹后,对其发动攻击,以求一战击败岳飞主力,只要岳飞的主力被击败了,其他的部队就会不战而溃。当然,完颜宗弼认为自己是能够战胜岳飞的,因为他手上还有铁浮屠、拐子马这两张王牌。

七月份,金军经过多次侦查,锁定了岳飞主力所在的位置——郾城县,于是完颜宗弼迅速调了十万大军,其中就包括了铁浮屠、拐子马在内的一万五千多精锐骑兵。

七月八日,完颜宗弼的主力就到达了郾城附近,而此时岳飞身边只有背嵬军和部分游奕军,部队虽然精锐,但兵力十分单薄,面对强敌,岳飞毫不畏惧,迅速做好了部署,与金军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

PS:岳飞部总共十万人马,分为十二军。

这次金军一上来就派出了王牌铁浮屠和拐子马,以铁浮屠为主力实行中央突破,拐子马在两翼包抄夹击。对此,岳飞做出了如下部署:由他的儿子岳云率精锐骑兵从中路发动突击,并告诉岳云:“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矣!”,然后又展开步兵部队,让这些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兵器,与金军铁骑进行贴身近战。

岳飞令岳云对对方前锋发起冲击,并嘱咐说“必胜而后返”,并不是要岳云取胜了以后再回来,而是要他击败敌人后不能离开战场,而是要返回战场继续作战,同时步兵在两翼克制对方拐子马的包抄,以保护中路,这样的战术就非常类似于坎尼会战中,汉尼拔对罗马军团布下的“口袋阵”,即中路吸引对方慢慢地往前突,但两翼始终顶住对方的攻击,这样一来对方就等于是不停地钻进了自家的口袋,最后将对方合围从而全歼敌军。

要能实现这样的战术,首先两翼要能顶住对方的进攻,而中路虽然是且战且退,但也不能被对方击溃,而是要能够有组织地进行层层抵抗。

那么岳飞是怎样实现这样的战术的呢?尤其是对方中路的铁浮屠,完全就是刀枪不入的重甲兵,跟这样的部队正面硬刚,通常都是十分吃亏的作战。不过重甲兵虽然刀枪不入,普通的兵器很难对其造成损伤,但重甲兵也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害怕钝器的攻击。

是的,当时的岳家军里就装备了大量的钝器兵器,比如我们熟悉的岳云,他的武器就是双锤,骑兵在作战的时候多是使用铁鞭、骨朵这样的钝器进行攻击。

当重甲兵遭遇钝器攻击的时候,身体就会遭受钝器以及对方迎面而来冲击力的双重打击,打到身上立马就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内伤,要是劈到头上,估计就会立马休克甚至死亡。

而步兵在作战的时候,多是用重斧直接劈向对方的头部,或是专门砍对方没有披甲的马腿,马失前蹄之下,就会人仰马翻,身披盔甲的敌军重重地摔在地上,就算没上前补刀,这一摔下来也很基本就倒地不起了。

开战以后,岳云率八百精锐骑兵在对方阵营中反复冲杀,几十会合也没能分出胜负,然后宋军步兵便排成密集阵型冲上前去,与敌军骑兵缠斗了起来。

由于金军人多势众,很快就有部分金军攻到了岳飞本部,敌人源源不断,而此时宋军却始终无法增加,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岳飞亲率四十精骑冲上了阵前,与敌军厮杀了起来。主将以身作则,士兵们也备受鼓舞,越杀越勇,战到最后关头,金军即便出动了铁浮屠也未能扭转战局,而宋军士气高昂,他们使用麻扎刀、大斧等武器,将金军纷纷砍倒在地,金军骑兵发动的冲锋被宋军限制,部队顿时大乱,双方从下午一点多一直战到傍晚七点多,金军逐渐支持不住,撤出了战场。

郾城大战可以说是沉重地打击了金军的士气,就连王牌的铁浮屠和拐子马都起不到作用,以至于完颜宗弼都不由哀叹:

“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完矣!”

这次大战之后两日,金军派了一千多骑兵在郾城附近展开侦查,遇到了宋将王刚率领的五十名骑兵,王刚一马当先对着金军就是一阵突突,竟然将这一千多人击败。

郾城大战之后,完颜宗弼便将目光放到了其他宋军部队身上,而他看上的目标便是颍昌府的王贵部,为此他先是派出了八千多人驻扎在颍昌府与郾城县之间的临颍县,截断岳飞与王贵部的联系,然后就带着主力部队直扑颍昌而来。

不过岳飞也敏锐地感觉到完颜宗弼在郾城战败后很可能会去进攻王贵,就派岳云带领部队立即前往增援王贵,并命令淮宁府的张宪部迅速展开行动,争取在外围形成对金军的包夹。

七月十三日,平定了淮宁府的宋军纷纷集结,在张宪的率领下前往临颍,意图打通与王贵的联络,并与王贵会合。

而岳飞手下将领杨再兴也在此时在临颍县遭遇了金军主力,虽然他手上只有三百骑兵,但为了拖住对方主力,为张宪争取时间,杨再兴毅然向金军发动了突袭,最终全部战死,此战金军也付出了两千余人的代价。

七月十四日,完颜宗弼率金军主力十万余人抵达颍昌府,逼迫宋军决战。

此时驻守颍昌府的王贵再加上岳云带领的援军,总共是不足五个完整的军,与金军兵力差距甚大,于是王贵安排董先与胡清率两军守城,自己和岳云带领另外三军出城与金军交战。

岳云与郾城大战时期一样,率八百精锐骑兵作为前锋发动突袭,王贵则与另外两军在两翼展开,与金军厮杀了起来。双方持续交战了几十回合也不分胜负,而岳云的部队更是打到了“人为血人,马为血马”的地步。

双方从早上一直打到了下午,胜负依然不明,而城中的董先与胡清见形势危急,决定赌上一把,干脆舍弃城池,合兵一处偷偷出城,在战场上绕到了敌军背后发动了突然进攻。

这次突袭大出金军意外,一下子就大乱了金军的全部阵脚,金军阵营被宋军冲垮,前线部队在失去后援后也纷纷败下阵来,王贵、岳云乘势发动反击,最终将金军击退。这一战宋军杀死金军五千多人,俘虏两千多人,缴获战马三千多匹,俘获的军官就有七十八人之多,还不算斩首的四名千夫长。

两次决战的失败,宣告着金军已彻底失去了战场主动权,抗金形势一片大好,收复旧都开封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可这样的事情高宗和秦桧却不愿继续下去,一心只想苟且的高宗和秦桧在七月下旬不断督促岳飞撤军,先后发出了十二道金牌,在宋廷的严厉督促下,岳飞才不得不班师回朝。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完颜宗弼有意避开了岳飞的防区,向淮南地区发动进攻,不过被张俊、杨沂中、刘锜、王德等人率领的联军击败,此后完颜宗弼诱敌深入,在濠州击溃了追击而来的王德和杨沂部,这才在两淮地区与宋军重新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之后岳飞、韩世忠率部来援,完颜宗弼眼看没有突破的机会,才撤军而去,自绍兴十年开始的战端,这才宣告结束。

遗憾的是此后高宗和秦桧为了促成议和,继续向金朝委曲求全,杀害了岳飞,此后南宋也就再也没有能够收复北方的名将了。

附:

绍兴十年河南战役战况汇总

岳飞当年是怎样击败铁浮屠的?

岳飞能击败铁浮屠,除了岳家军本身实力强悍外,还有两件武器帮了大忙。

他是一个悲壮的民族英雄,尽忠报国,为了收复旧山河,鞠躬尽瘁。然而公元1140年,正当他击败金军主力,想要乘胜追击时,宋高宗用十二道催命符让他收复中原的计划功败垂成。令人感到可惜的同时又为他不值,因为在风波亭,他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遭杀害。

回顾他的一生,四次北伐让敌人闻风丧胆,他不是在收复城池就是在收复城池的路上。作为金军主帅的金兀术,提及岳飞本能的畏惧,留下“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言,此外他还曾还说:“我率兵南征,铁浮屠所过之处,只有横推,一路势如破竹,无所畏惧,然而只有两种武器让我发怵。"

铁浮屠,古代的“坦克”

在冷兵器时代,铁浮屠可以说,是移动的人命收割机。无论是谁,遇到这样的部队,只能乖乖地等死,提不起丝毫反抗的情绪。它是金国人发明的特种装备,有了它,哪怕只有几万人的军队,金国都能跟数百万北宋大军抗衡;哪怕骁勇善战的契丹族,遇到铁浮屠部队,也只能缴械投降。

铁浮屠是一种金属做的铠甲,这种铠甲在作战的时候,进攻的人和马是都要穿上,这支部队是一种武装到牙齿的重装骑兵。跟铁浮屠相配合的叫拐子马,是一种轻型或中型骑兵。两者相得益彰,两军正面对抗厮杀时,拐子马从两翼包抄,配合正面部队铁浮屠夹击敌军,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然而金国人遇到了岳家军,这个让他们寝食难安的军队,铁浮屠部队显得无力,屡屡战败。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太过依赖单一武器优势,遇见明白人的下场同时北宋专门研究出两种武器克制铁浮屠部队。

两大杀器:神臂弓、重斧

《宋史.兵志》记载: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

简单来说,神臂弓有效射程大约有400多米,射出去的弓箭能够嵌入榆木的一半,可见冲击力有多大。两军交战时,面对横冲直撞的铁浮屠部队,神臂弓可以有效的减缓其攻势,并且弓箭的冲击力哪怕有铁块保护,也会震伤骑马的人。

同时铁浮屠部队的马腿是致命弱点,因为马要跑起来就不可能在腿上绑个铁块,不然怎么起到突袭的作用。这也导致重骑兵不如轻骑灵活,只能冲锋一次,不灵活是战场大忌。所以在想方设法抵挡住铁浮屠的第一波冲击后,这些铁疙瘩的缺陷也就暴露无遗了,身披重铠虽然赋予了他们极高的防御力,然而在被长弓遏制住冲势,失去了骑兵引以为豪的速度之后,他们也不过是一个个铁罐头而已。

接下去,岳家军中那些手持重斧的士兵开始零距离硬杠。铁浮屠的重甲可以抵抗刀剑劈砍,却无法阻挡这些动辄数十斤的巨斧。如此一来,这支曾经叱咤南北十余年的精锐重骑兵部队,就在沉闷的金属撞击声中烟消云散。

当然实际上,剿灭铁浮屠大部分靠的是当时“敢死队”。这些人冒着被倒下的铁浮屠压死,专剁马脚,视死如归的死士,所以岳家军也是伤亡很大,令人钦佩。毕竟铁浮屠虽然非常的强大,作战能力非常的强,但是自身也有很多的缺陷,士兵长期穿那么重的盔甲,让很多士兵都苦不堪言。

也正是岳家军的牺牲让兄弟部队争取到硬撼金国铁浮屠的机会。同时金国引以为豪的杀手锏铁浮屠部队被南宋拿捏住,在后面和宋军打仗的时候,就很难取胜了,毫不夸张的说,之后实力强大的金国跟南宋议和,这也是主要因素。再后来成吉思汗出场亮相了,蒙古跟金国打了20年,打得金国迁都开封,最终被灭国。曾经叱咤风云的铁浮屠渐渐变成历史的尘埃,也不得不说,天道好轮回啊。

岳飞还能将弱鸡的宋军调教成虎狼之师,个人能力之强令人佩服。他个人武力超高,周围还聚集了一帮强人,可惜了,如果将他比作一个公司项目经理,因为跟上司思路不一致,因此领导宁愿项目黄掉!

面对着金国最强盛时期的军队,最有才能的统帅,加上己方混乱的朝廷,一堆扯后腿的队友,还能打出这种成绩,比可见岳飞堪称一代神将。

岳飞当年是怎样击败铁浮屠的?

铁浮屠,其实是金国仿效西夏铁鹞子而建立起的一支拥有五千人规模的重装骑兵。西夏铁鹞子共三千人,本是党项皇族的宿卫部队,后被李元昊作为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使用,曾在好水川,三川口,定川寨等战役中冲锋陷阵击败宋军,成为北宋军队的噩梦。

不论是西夏铁鹞子也好,还是金国的铁浮屠,重装骑兵都是传统步兵的噩梦,身披重甲的战马,犹如现代战争中的坦克,一时间竟让宋军束手无策。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应该有印象,忘了唐军的对手是谁了,反正也是重装骑兵,其实唐军的应对策略,与岳飞当年的策略相差无二,那就是攻击战马防护最弱的四只脚。郾城之战之战中,面对金军铁浮屠的进攻,岳飞遣背嵬亲军和游奕军马军迎战,并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敌兵,下砍马足,杀伤大量金兵,使其重骑兵不能发挥所长。最终完颜兀术自以为荣的铁浮图也损失惨重,损失数量据记载十有八九都死于岳家军砍刀之下!

而西夏战功赫赫的铁鹞子,在后来蒙古人灭亡西夏的战争中,由于整体实力的差距,导致铁鹞子在和成吉思汗最精锐的宿卫部队——怯薛军对战的时候。

也败下阵来。

喜欢的朋友请多多点赞评论,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十分感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