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变中,“北王”韦昌辉为何会被杀?

韦昌辉是被洪秀全甩锅砸死的。

“诛杨”之锅

“天京事变”开局,韦昌辉领了3000人入天京,杀掉了杨秀清。

从这一刻起,韦昌辉开始背锅了。

杨秀清再怎么说也是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除了洪秀全,没有人有权力下令杀他。

问题是:洪秀全从来就没有承认自己下过诛杨的命令!

不仅如此,洪秀全后来的诏书,还一口一个东王,说得感情洋溢、温情脉脉。

这口锅,洪秀全是铁了心要甩给韦昌辉了。

当时太平军军制中,外兵不得随意入京。何况,当时清军就在不足百里的丹阳、观音们,天京仍然受到威胁,仍然在紧张的战备状态。

当时,东王已经掌握天京城内外防务。

如果没有洪秀全这种级别的人物从内支持,韦昌辉的3000人如何瞒过东王,进入天京,甚至一直到杨秀清家门口呢?

后来,洪秀全、石达开指责韦昌辉时,也只是说他杀人太多,没有提他犯上作乱,也没有提他“矫诏”。

所以,诛杨之事,韦昌辉得到洪秀全授意是必然的。

可是,洪秀全从来不承认自己授意过。这口锅,也就给韦昌辉背着了。

“劫持”之锅

太平天国的官方说法是:韦昌辉诛杀杨秀清后,嚣张跋扈,压制天王,在天京城内为所欲为。

这个说法,就是告诉大家:杨秀清死后那些血腥、残忍的事情,都是韦昌辉干的,和洪秀全没关系···

可是···韦昌辉真有那么厉害吗?

杨秀清死后,韦昌辉确实是除洪秀全外位置最高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副军师”。

可是,在太平天国制度中,能够节制诸王及其军队的,除了洪秀全,就只有杨秀清。

当时,天京的部队,主要由杨秀清节制。

其中,杨秀清嫡系大约2万,非杨秀清嫡系但归其节制者约3万。

在没有洪秀全或杨秀清指示的情况下,没有人有权力节制这些军队!

换而言之,从杨秀清被杀的那一刻起,能调动天京军队的,只有洪秀全自己!

那么,会不会是韦昌辉军力强大,使各军不得不服从呢?

在杨秀清“逼封万岁”前,已经将韦昌辉、石达开的基本力量调离天京。此时,韦昌辉真正掌控的,只有他带回来的3000人。

另外,韦昌辉的盟友,就是秦日纲、陈承榕。

这两位,既是韦昌辉的盟友,也是天王的亲信。

当年,洪秀全派3个人去老家接家人去紫荆山。其中,一位是黄家亲戚,另外两位就是秦日纲、陈承榕。

后来,这两位又积极配合洪秀全除掉了韦昌辉。而在石达开要杀他们时,洪秀全也曾设法力保(可惜未成功)。

他们,是天王的人!

韦昌辉的3000人,如何挟持天京军队,如何挟持洪秀全?

所以,天京事变后面那堆破事,如果没有洪秀全的授意(至少是默许),韦昌辉是干不成的。

“滥杀”之锅

韦昌辉除掉杨秀清后,又在天京城内组织屠杀,杀了2万多人。

这是洪秀全甩的第2口锅。

韦昌辉血洗东王府时,是留了一些余地的。

杨秀清本人及其家人、亲信自然是逃不掉。可是,韦昌辉没有杀掉东王府的其他女子,甚至没有杀掉杨秀清的世子。

当时,据洋人目击,血洗东王府时,陈承瑢曾带着杨秀清的世子离开东王府。(当然,后来东王世子还是被杀了。其实,韦昌辉要想杀东王世子,当场就能杀了。东王世子最后被杀,只可能是洪秀全的安排!)

屠杀,是从“天王府广场屠杀”开始的。

天王府的宫女传天王旨意:韦昌辉、亲日纲杀了东王,有罪。现在要在天王府前的广场治罪,邀请东王最精壮的几千人去观刑。

这几千人不怀疑天王诏令,放下武器,前来观刑。

结果,当夜,这几千人遭到屠杀!

从此,屠杀正是开始,血雨腥风,不可制止。

显然,开启这场屠杀序幕的,是天王。他派宫女宣诏,诱骗,开始进行屠杀。

轻松的摊牌:轻松“甩锅”

韦昌辉最后被灭的非常“轻松”。

屠杀进行中,石达开回到天京,当面指责韦昌辉。结果,韦昌辉当夜要杀石达开。

石达开逃走,但韦昌辉屠杀了石达开全家。

石达开逃走后,率天京外的军队,上表请杀韦昌辉、秦日纲。

洪秀全开始摊牌了。他终于发声:韦昌辉杀人太多!

认识到被耍的韦昌辉气急败坏,率军围攻天王府。

没有打下···

尽管天王府城墙高厚,天王府的女兵忠诚敢战,但是,如果韦昌辉真的把握天京数万军队,又怎么可能打不下天王府呢?

如果天王府的几千女兵如此厉害,那洪秀全如果派出去,早就连北京都打下来了!

只能说明:韦昌辉能调动的军队,十分有限!韦昌辉能用于进攻的时间,十分有限!

很快,天京“王师”赶来,韦昌辉败北逃串。

最后,韦昌辉在逃跑时被捕。洪秀全将其五马分尸。

斯时,附从昌辉反抗王师者,只极少数;诛韦之役,所杀不过二百人,而交战仅两日耳。

当时,石达开的军队还远在宁国,天京城内哪来的王师呢?

显然,这正是洪秀全一直掌控的,曾参与屠杀的那支“王师”!

韦昌辉能在天京嚣张屠杀两个月,杀2万余,最后被平定却是如此轻而易举!

可见:洪秀全,自始至终掌握着天京局势。

韦昌辉,只是一个背锅侠而已!

太平天国首义诸王,多是有不错的才能的。否则,就靠洪秀全那两下子,太平天国搞不了这么大。

可是,杨秀清最后成了“不知自忌”莽夫,石达开成了“分裂主义”分子,韦昌辉则更是成了“阴险残忍之徒”。

如果所有的行星都偏离了轨道,只能说明:他们所环绕的恒星出问题了。

天京事变中,“北王”韦昌辉为何会被杀?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下场最为悲剧的高层领导,是洪秀全手中的一颗棋子,最后又变成弃子,如果佛教的轮回说真的存在的话,相信无论如何韦昌辉也不会再加入拜上帝教了。

韦昌辉,原名韦正或韦政,太平天国能够成功发动金田起义,聚集数万人马起事,韦昌辉功不可没。韦家是金田村大财主,因家资富饶却苦于没有功名在身,时常被同村的刘姓大财主欺辱,更多次遭受当地秀才梁嘉和大黄江巡检黄基的敲诈勒索。在愁困无计之时,正在附近“传教”的洪秀全、冯云山给他出主意:“贪官污吏贪得无厌,与其扔银入水,不如开炉打制刀枪,共除这些妖魔鬼怪害人虫。”韦昌辉回家和老父韦源玠一番合计之后决定,反他娘的,出出这口恶气。

自此,金田村的韦家成为拜上帝教的中心,韦昌辉倾尽家财,加入“革命”,背叛阶级,舍弃富贵,誓死追随洪秀全和拜上帝教,这份虔诚和决心,令当时的洪秀全、冯云山等人大为敬佩,永安建制时,韦昌辉被封为北王,称六千岁,是太平天国的第五把手(前头依次为天王、东王、南王、西王)。

随着太平军杀出广西,进入湖南,南王冯云山最先升天,蓑衣渡之战中被弹片击中腹部,迁延数日后咽气,洪教主仰天大呼:“天妒英才,为何夺我良辅性命!”继而在苦战长沙时,西王萧朝贵又被大炮送上天堂。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顿时成为洪教主的左膀右臂,杨秀清主管日常事务,制订战略规划,韦昌辉则管理诸将并负责卫戌任务。这样的分工一直沿续到攻陷南京之后。

定都天京(南京)以后,腹有韬略的杨秀清越发觉得整日沉缅于美色之中的洪教主简直就是一根废柴,自己这样一个人才竟然屈居他实在窝囊,于是在攻破围困南京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之际,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为名,质问洪教主:“尔与东王,皆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教主虽然心知肚明,但也不敢戳破杨秀清的诡计,只好违心地说道:“东王打江山,亦当万岁。””天父(杨秀清 饰)“又问:”东世子(杨秀清儿子)岂止是千岁?“洪教主装怂装到底,回答道:“东王既万岁,世子亦便万岁,且世代皆万岁。”“天父”这才心满意足返回天堂,扮演“天父”的杨秀清不会想到,他一只脚真的已经迈入返回“天堂”的途中。

洪教主当即密诏在江西前线的韦昌辉和石达开率军“勤王护驾”,韦昌辉早已对杨秀清的擅作威福心生不满,接到洪教主诏令后率领三千精锐连夜赶回天京,咸丰六年八月初四(1856年9月2日)在天京城外会合燕王秦日纲等人,杀入东王府中,将杨秀清斩首。随后血洗东王余党,前后共杀两万多人,天京城内,血流成河,尸如山积,宛如人间炼狱。这就是被称为太平天国转折点的“天京事变”。

随后赶回天京的翼王石达开责备韦昌辉杀人太多,韦昌辉又想杀石达开,提前获知消息的石达开连夜逃出城外,韦昌辉没有抓到石达开,尽杀其亲属护卫。石达开逃至安庆起兵讨伐韦昌辉,求天王杀北王以谢天下。洪教主为安定军心,准备舍弃韦昌辉,于是韦昌辉率军进攻天王府,被誓死效忠天王的二千多女侍应和东王残部击败,最终被处死。

倾尽身家,投身天国,背叛阶级,舍弃荣华的韦昌辉最终落得如此下场,结局令人不胜唏嘘!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天京事变中,“北王”韦昌辉为何会被杀?

韦昌辉,一个被天王洪秀全和天平天国权力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棋子。洪秀全作为宗教领袖深居幕后,杨秀清借用天父之名把控世俗权力,最终导致天京事变。

可以说,实际上,北王韦昌辉是个可怜人、理想变成了大屠杀,他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造反,最终带兵勤王乃至被杀乃是情势所迫。狼子野心的东王杨秀清其跋扈与坐大对本来就不合理的权力结构是一个大威胁,不满在累积。

从一开始韦氏奉诏杀杨秀清乃至清洗石达开家族部下,到最终为求自保疯狂攻打天王府,他看透了,基本都是被洪秀全作为枪到处打。

在金田起义后,永安建制,韦昌辉官封北王,称六千岁,地位次于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排位最末,俗称五哥。他家世优越,参加太平天国有一定的政治诉求与理想。

韦昌辉杨秀清的矛盾来源于两方面,第一,随着各自功绩变化,而既定的权力分配不均衡的弊端,韦杨之间加大不和;第二,天王洪秀全行踪诡秘,但政治智慧非常高深,觉察到了杨秀清的狼子野心,一箭双雕,想假借韦昌辉之手除掉杨秀清。

1856年(咸丰六年)七八月间,洪秀全密令韦昌辉进京诛杀乱臣贼子杨秀清。韦昌辉带领精锐3000人,星夜赶回天京,联合秦日纲,控制了天京的交通要道。

9月2日之后,韦昌辉凶残的杀死了杨秀清和追随者,并实施亲信清洗。洪秀全出来收拾残局,为了安抚太平天国元老,又下令逮捕韦昌辉,把他逼急了,铤而走险叛乱,酿成令人震惊的天京事变。我们要看清楚,韦昌辉到天京杀死杨秀清乃至被逼反,其实是洪秀全的假仁假义,控制无能,为了维护其最高权威,他借刀杀人,而后又杀韦以灭口,韦昌辉不过是一颗小棋子,仅仅有利用价值而已。

韦昌辉做了牺牲品。天京事变后,原本的辉煌已经不在。这就是太平天国史好玩的地方,给人启迪的同时,也透露着人性的罪恶、历史的幽暗。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团队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天京事变中,“北王”韦昌辉为何会被杀?

1856年9月1日,在接到天王洪秀全诛杀东王杨秀清密诏后,北王韦昌辉率3000精兵趁夜入天京城,于凌晨冲入东王府将其诛杀,由此引发了天京事变。

韦昌辉做这件事,只是遵诏行事,为何韦昌辉最终却被洪秀全五马分尸并割下首级呢?

(韦昌辉剧照)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早期领导核心圈中最阔的一个,他家境丰饶,但因“人少无功名,有钱无势”,颇受地方官吏欺压,因此对清朝统治恨之入骨。

1848年,在冯云山的鼓动下,韦昌辉献尽家财,率领族众归顺洪秀全,为金田起义的前期筹备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他机变有才华,是太平天国早期领导中为数不多的识字人,在军政上也颇有见地,所以很快就成了太平军中有影响力的人物。

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建立太平天国,韦昌辉被封为北王。

当时洪秀全自封天王,东王杨秀清位居第二,西王萧朝贵居第三,南王冯云山居第四,翼王石达开居第六。北王韦昌辉则居第五。

待定都天京时,萧朝贵和冯云山已在革命征途中战死,所以韦昌辉实际上已是太平天国领导核心中第三号人物。

位居第二的杨秀清虽没有读过书,但他却是个天生的领导人。他做事雷厉风行,处事公道,赏罚分明。再加上他在指挥作战上又常能出奇制胜,因此他在太平军中威望极高。

建都天京后,安于享乐的洪秀全,索性授命杨秀清掌管朝政大权,诸王也皆受制于杨秀清,这就意味着杨秀清是实际意义上的最高领导人。

(杨秀清剧照)

杨秀清之所以能位居高位,并不仅因为他出类拔萃的领导才能,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常借“天父下凡”的名义,对自称“天父第二子”的洪秀全发号施令。也就是说在整个太平天国中,洪秀全对他亦不能钳制。

没有挟制的杨秀清很快就膨胀了,他打压异己,安插亲信,整个朝堂上几乎都是他的心腹。

当然,受命于杨秀清的诸王,日子也不好过,比如韦昌辉。

韦昌辉的哥哥曾与杨秀清小妾的哥哥争地产,结果被杨秀清捆了,命人交给韦昌辉,要他自己处理。韦昌辉为了取悦杨秀清,只得将哥哥处死。

还有一次,由于杨秀清的兵将轻视韦昌辉,韦昌辉的心腹大将气不过,将其殴打。杨秀清得知后,杖责韦昌辉数百以示羞辱。

种种非难,无不让韦昌辉对杨秀清恨之入骨。其实,对杨秀清恨之入骨的何尝只有韦昌辉呢!

不光诸王与杨秀清有怨,洪秀全也对杨秀清颇为恼怒。随着杨秀清越来越跋扈,假借“天父下凡”对他的羞辱也越来越多。

最近,杨秀清竟以“天父下凡”为名,逼迫洪秀全封其万岁,这明明就是夺位嘛!

(洪秀全剧照)

洪秀全暗中联系与杨秀清有仇隙的的韦昌辉和石达开,打算诛杀杨秀清。但还没等行动,石达开和韦昌辉便被杨秀清派往武汉和江西督战。

一城之中,就剩下洪秀全和杨秀清了。

洪秀全坐立不安,唯恐杨秀清对他下毒手。于是密诏韦昌辉、秦日纲和石达开进京勤王,诛杀杨秀清。

韦昌辉接到密诏后积极响应,立刻带着3000精兵前往天京,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血洗东王府,干掉杨秀清。

如果到此时,洪秀全出来主持大局,称杨秀清犯上作乱,韦昌辉有勤王之功,那么韦昌辉杀杨秀清一事就成了公义的事情。

但是洪秀全却根本没有表态的意思。这样一来,杨秀清的党羽就不干了,认定韦昌辉是反贼,所以他们要替杨秀清报仇。

整个天京城中几乎都是杨秀清的势力,他们打着复仇的旗帜,实际上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与韦昌辉在天京城内决一死战。假若不是秦日纲所率军队及时投入战斗,韦昌辉能不能取胜还没有定数。

眼见数万太平军都倒于血泊之中,洪秀全依然没有为韦昌辉正名。

(石达开剧照)

就在此时,也接到勤王密诏的石达开赶到了天京,他斥责韦昌辉“杀戮太甚”,并要求洪秀全立刻阻止韦昌辉继续杀戮下去。

但让石达开万万没想到的是,洪秀全不仅拒绝了他,韦昌辉也认为他有阴谋夺权的嫌疑,于是杀红眼的韦昌辉对他起了杀心。

石达开察觉不妙,只身逃出了天京城,翼王府却惨遭屠戮。

石达开率领太平军在安庆发起靖难,向洪秀全发出通牒,表示唯有诛杀祸首韦昌辉,才能平民愤。

洪秀全没想到石达开势大,再加上天京城中军民天怒人怨,于是这才出来“主持公道”。

此时韦昌辉手下只有不到200余人,哪里是洪秀全和石达开的对手。韦昌辉徒劳抵抗一番被洪秀全生擒,五马分尸后,又将首级割下交给在天京城外的石达开,以慰军心。

直到此时,天京事变才算平息,但经此内讧,太平天国走向衰亡。

(参考史料:《太平天国史》)

天京事变中,“北王”韦昌辉为何会被杀?

1856年9月2日,韦昌辉将杨秀清府中所有人都杀害,之后陆续杀掉东王府将士两万多人,之后韦昌辉被处死。究竟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件?我们要从他投身太平天国的动机谈起。

1.韦昌辉投身太平天国的动机

韦昌辉是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人,他的父亲韦元玠是当地富有的地主。韦昌辉的家庭虽然富有,但是因为没有功名,又是外来户。所以经常遭受当地的地主豪强的欺辱。

韦家为了提高地位,韦元玠为韦昌辉捐了个监生。结果不但没有赢得该有的尊重,反而招来更大的灾难。

韦昌辉捐了监生后,韦家挂了“成均进士”的牌匾,当地恶霸蓝如鉴和县差役邓茂才勾结,将“成均”两字铲去。

之后邓茂才以韦家擅自挂进士牌匾为由将韦元玠扭送新圩团局,韦元玠被判罚款白银三百两。

韦昌辉见到家里频频被地主恶霸欺负,心里十分气愤,他一直找机会报仇雪耻。

此时冯云山在紫荆山一带发展拜上帝会,声势浩大,韦昌辉就赶赴紫荆山投奔冯云山并加入了拜上帝会。

从韦昌辉投身太平天国运动的动机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报复心理很强的人,他为了报仇雪耻,不惜甘冒杀头的危险,变卖家产,放弃富贵的生活。

2.韦昌辉与杨秀清交恶

2.1杖责之恨

1854年,韦昌辉部下张子朋率水军进攻湖北和湖南,途中与杨秀清的手下唐正才为了争夺船只大打出手,使得军心动摇。

杨秀清大怒,将张子朋斩首并且杖责韦昌辉,打得韦昌辉几日下不了地。

随着太平天国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杨秀清日益骄横,随意杖责太平天国的官员,洪秀全的兄长洪仁发因为杨秀清传集各官听令时迟到被杖,燕王秦日纲、兴国侯陈承、卫国侯黄玉罗也因为小事被杖责。

更为出格的是,对于天王洪秀全,杨秀清也曾经以他粗暴对待嫔妃和宫女为由,准备杖责。此时韦昌辉挺身而出,请求代天王接受杖责,杨秀清不许。

最后洪秀全跪地准备接受杖责,杨秀清才作罢。

杨秀清无端杖责手下,使许多人对他非常不满,历史上有太多因为虐待下属最好被下属愤而杀之的例子,比如安禄山晚年十分残暴,经常鞭打下属,宦官李猪儿和谋士严庄被毒打得最多,后来两人与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密谋将安禄山杀死。

杨秀清虐待下属,而且是虐待报复心极强的韦昌辉,只要时机成熟,韦昌辉肯定要报仇雪恨。

2.2杀兄之仇

韦昌辉的哥哥与杨秀清的小舅子因为争夺房子而产生争执。杨秀清将韦昌辉的哥哥送给他治罪,韦昌辉知道此时只有丢车保帅,舍弃兄长的性命以骗取杨秀清的信任,死后才有报仇机会。于是韦昌辉将哥哥五马分尸。

3.接到天王密诏,等待多年的报仇良机终于到来

杨秀清的飞扬跋扈使天王洪秀全十分不满,1856年,洪秀全密诏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回天京诛杀杨秀清。

9月2日晚,在内鬼佐天侯陈承瑢的接应下,韦昌辉率三千精兵杀进东王府,将东王府三千多人杀个精光。

为了彻底铲除东王势力,韦昌辉以天王洪秀全上演了双簧计,洪秀全下旨责备韦昌辉杀人太多,将在天王府对韦昌辉鞭刑四百,同时诏令东王府六千多人前往观看。

9月4日,进入天王府的东王余党六千多人被解除武装,随后韦昌辉的士兵对这些手无寸铁的战友们展开屠杀。

之后韦昌辉对东王余党进行搜捕,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最后有两万多人被杀。

4.走兽尽,良弓藏,失去利用价值的韦昌辉被天王出卖

韦昌辉的滥杀无辜引起许多太平天国将士的不满,石达开亲自指责韦昌辉杀戮太多:“其下何罪?何得杀戮!毋乃自残手足,为天下笑!”

杀红眼的韦昌辉决定把石达开也杀掉,石达开听到消息后连夜逃跑,韦昌辉将石达开全家都杀光。

石达开逃到安庆后,集结了四万人马,给天王施压,要求惩办韦昌辉,否则就要带兵进京诛杀韦昌辉。

洪秀全借刀杀人的计划已经完成,此时韦昌辉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于是洪秀全下诏诛杀韦昌辉。

韦昌辉狗急跳墙,带兵攻打天王府,最终兵败被俘,11月2日,洪秀全下令将韦昌辉正法。

从韦昌辉投身太平天国的动机可以看出,他是报复心很强的一个人,他在杨秀清手下饱受欺辱却一直隐忍不发,就是为了等待报仇良机,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给了他报仇的机会,最后在帮洪秀全清除掉对手后,自己失去价值,走兽尽,良弓藏,他被主子洪秀全出卖,最终成了“天京事变”的替罪羊。

天京事变中,“北王”韦昌辉为何会被杀?

“天京事变”实际上是太平天国前期畸形权力配比的一个必然结局,也是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矛盾的总爆发。而韦昌辉实际上是出于自身利益而自愿充当了杀手的角色。 为什么会爆发“天京事变”?这还要从洪杨二人起家时说起。

实际上,杨秀清并不是“拜上帝教”最早的班底。起初,洪秀全科举失利,大病一场后便“得道成仙”了。于是,拉上了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的同乡冯云山煞有介事的传起教来,这就是“拜上帝教”最初的雏形。由于广州是清朝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又离英属香港不远,民众开化较早,洪、冯二人早期的传教工作并不顺利。于是,二人便将目光盯向了毗邻广东,但民众未曾开化的广西。之后,冯云山深入深山,向赤贫的山区民众鼓吹兜售他们的那一套理论,并掀起了造神运动,把洪秀全塑造成了天父第二子,在世活神仙。彼时,实际性事务以冯云山为主导,洪秀全主要充当了一个精神领袖的角色。很快,冯云山的工作就初见成效,身边聚集起不少信徒。既然在广西扎根,无可避免的就要吸纳广西籍人员入伙。而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就是在这个时候先后靠窑入伙的。不久之后,发生了一件事,为后来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埋下了祸根。

因为发展的教众越来越多,“拜上帝教”引起了官府的注意。不久,冯云山被捕入狱。洪秀全返回广州寻求救人的机会。两个当家的,一个被抓、一个出走,拜上帝教立时间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这个时候,杨秀清出场了,他利用“天父附体”的神棍手段,以天父之名,暂时稳定了局势。就在差不多同时期,萧朝贵也上演了一出“天兄附体”的跳大神表演。自此,杨秀清、萧朝贵获得了为天父、天兄代言的权力。回归的洪秀全,最终也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实,承认了二人“跳大神”的合法地位。如此一来,杨秀清、萧朝贵二人获得了可以凌驾于大当家洪秀全之上的话语权。加之“拜上帝教”以广西籍教众为主体,杨秀清、萧朝贵逐渐脱颖而出,而“拜上帝教”元老冯云山却逐渐被排挤出权力核心。

再往后,金田暴动、永安封王。杨秀清、萧朝贵成为了仅次于洪秀全的第二把和第三把交椅,而冯云山却沦为了第四把交椅。实际上,直到这个时候,洪、杨二人的矛盾还并不突出。一来冯云山虽然遭到排挤,毕竟是元老出身,影响力还是有的。二来,萧朝贵也不是省油的灯,并且也拥有“天兄附体”的话语权。洪、杨、萧三人之间一直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但是,权力的天平在萧朝贵和冯云山阵亡之后开始倾斜了。萧朝贵一死,杨秀清拥有了“神权”方面的绝对话语权。冯云山一死,广东籍势力彻底失势。杨秀清开始一家独大,洪秀全逐渐被架空。此后,洪、杨矛盾逐渐激化。洪秀全作为名义上的领袖,世俗权力却被杨秀清把持着,就连仅有的“神权”,也被杨秀清以“天父附体”的神棍手段剥夺了大半,洪秀全逐渐沦为了庙堂之上的泥菩萨。

这一切,在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正式开元建国之后显得越发明显。作为二当家东王的杨秀清掌握了太平天国的行政、军事等诸多大权。洪秀全最终被杨秀清打发去搞意识形态的工作,甚至当众以“天父附体”让洪秀全难堪。彼时的洪秀全虽然名义上还是一把手,但是,其地位实际上已经岌岌可危了。就在这种情况下,杨秀清又以“天父附体”的旧把戏,当众要求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这一行为,离正式抢班夺位实际上只有一步之遥了。 洪秀全似乎也预感到了什么。坐以待毙,最终只能沦为杨秀清刀俎之下的鱼肉。自此,洪杨矛盾总爆发。

但是,彼时已经被架空的洪秀全拿什么与手握实权的杨秀清斗?洪秀全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时任北王韦昌辉的身上。为什么选择韦昌辉?原因其实不复杂。在萧朝贵、冯云山阵亡之后,实际上韦昌辉已经成为了太平天国的三号人物。但是,因为杨秀清的抓权,三号人物韦昌辉也受到了杨秀清的压制。这时候,如果搞掉了杨秀清,实际上韦昌辉便成为了太平天国的第二把交椅。由于洪秀全已经被架空,第二把交椅实际上就是太平天国的掌舵人。这对于韦昌辉而言,不可谓诱惑不大。而洪秀全恰恰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想到了韦昌辉。

有此基础,洪秀全密旨韦昌辉勤王、除掉杨秀清,韦昌辉合法篡夺杨秀清大权,二人一拍即合。之后,“天京事变”爆发,韦昌辉带兵秘密返京,诛杀杨秀清全家,原本此事应当到此为止。但是,野心勃勃的韦昌辉并不是为了洪秀全而来,他为的是接管杨秀清的权力。于是,韦昌辉一不做、二不休,利用合法的外衣,大肆屠杀政敌,将“天京事变”扩大化,妄图取代杨秀清的地位后与洪秀全分庭抗礼,继而取而代之。 闻讯的石达开赶回天京阻止,为时已晚。之后痛斥韦昌辉,却被韦昌辉安扣了杨党的大帽子,意欲一并铲除这个绊脚石。为人精明的石达开见风向不对,逃出天京。之后,韦昌辉诛杀了石达开在天京的所有家人。不久,逃离韦昌辉毒手的石达开正式举兵勤王。

原本只是想借刀杀人,以韦昌辉之手除掉杨秀清的洪秀全也被韦昌辉的举动惊到了。这哪里是来勤王?分明是来夺权的。前门送走狼,后门又进虎的洪秀全最终决定除掉韦昌辉,以免其成为第二个杨秀清。韦昌辉之举,不仅导致了石达开的大兵压境,同时也让其他将领对他心生寒意,生怕祸及自身。此时,只带了三千人马入京的韦昌辉顿时成为了众矢之的。就在这个时候,洪秀全借势向韦昌辉举起了屠刀。前有洪秀全高高举起的屠刀,后有石达开带来的勤王大军,手中只有三千人马的韦昌辉进不得进、退不得退,最终只能引颈就戮,成为了洪秀全的刀下亡魂。

自此,“天京事变”平息,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于石达开率兵勤王、安抚人心功著,加之手握重兵,引起了洪秀全的疑心。洪秀全不久封自己两个哥哥为王,用以牵制石达开,并不断寻找机会,意欲除之而后快。见势不妙的石达开引兵出走,不久,被清军围堵于大渡河畔。最终,石达开企图以一人之命保全全军将士,被清军诱捕后被处以凌迟之刑,麾下将士随后亦被清军屠戮殆尽。

此后,太平天国实力每况愈下,虽有李秀成、陈玉成等将领欲力挽狂澜于即倒,但已无力回天。最终,曾国藩部攻入南京城,去世不久的洪秀全被挫骨扬灰、一炮轰上了天,尸骨无存。曾经轰轰烈烈起兵、占据了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土崩瓦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